❶ 无极的营销策略
调动期待心理、衍生产品跟进、联手新兴媒体 《无极》走出中国电影营销新路
近日从中影集团发行分公司传来消息,《无极》的拷贝数量已达470个,突破了历史纪录。
作为迄今为止投资总额最高的国产大片,《无极》受瞩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观众来说,它的吸引力来自大导演、大明星阵容;对尚未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它意味着国际合作的大投资与20亿的预期回报;对电影产业来说,这是好莱坞电影模式是否能本土化的试水。集中到一点,《无极》最成功的地方在于,通过一系列的电影运作,打造出一艘中国电影营销“航空母舰”。
前期低调拍摄 后期高调宣传
《无极》的拍摄制作时间长达三年,在宣传造势上如何始终成为焦点?对电影营销来说是一次挑战。前期,剧组故意低调拍摄,对角色造型严格保密,成功调动起媒体与观众的期待心理。而当影片进入推广阶段,《无极》则高调出击:戛纳推介会一掷千金、官方网站高调启动、演员造型全面亮相、代表中国电影出征奥斯卡、成都点映安检严密、小说改编权花落郭敬明、反盗维权誓师会、海选影迷参加首映式……密集宣传犹如海浪,一个浪头未息,下一个浪头又涌来。观众的期待一次次被调动,好像大坝蓄水,单等12月15日公映时,观影热情如同开闸泄洪,转化为巨大的票房利润。
衍生产品同步上市 既博眼球又增利润
“从《定军山》到《无极》百年电影再创辉煌”主题邮票的发售,仅仅是《无极》后产品开发的冰山一角。该片后电影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是等电影火爆后才开始推广,而是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同步推进。
除了已开发的游戏、图书、邮票、玩偶等项目,百老汇的歌舞剧公司已经看中《无极》,将它改编成音乐歌舞剧。另外,由陈红讲述的幕后故事《一望无极》已经出书,今日正式发售,此前各地媒体纷纷转载。8集纪录片《走向无极》也开始在电影频道的黄金档播出。这些相关的衍生产品不仅“搜刮”了电影的周边利润,反过来也为电影本体的宣传推波助澜。
网站手机博客 一个都不能少
最早与《无极》联手的新媒体是网络,专为电影开通的网站将剧情、海报、剧照、视频以及新闻报道、网友评论合成在一起,并专设了无极论坛供网友“指点《无极》、激扬文字”。《无极》还与国内手机娱乐网站空中网联手,推出首家电影WAP官方网站。最近火爆的博客也为《无极》首推“电影博客”概念,将一直封锁的《无极》全场景图文分析,分10次连载。
正如片方所说:“影片最终作为一种工业商品必须要进入市场。任何一个导演拍摄任何一部影片,商业、市场元素一定隐含在产品的血液当中,无论专家们如何评价影片、观众喜欢与否,都不能把电影艺术本身与市场一刀切开,这也是电影运作中的本质。《无极》的意义在于:电影市场不仅可以争夺,还可以制造。"
《无极》营销十大误区
文 ∣ 唐朝
如果从投营销的角度看陈凯歌执导的《刺秦》,赔本赚吆喝似乎比票房惨败更体面一些。一直希望能够咸鱼翻身的陈凯歌在投资3000万美元的美国商业影片《致命温柔》似乎也没有让投资人满意。该片由于裸露镜头过多,不仅没有收回投资,还在美国上映时被定为限制级。担任东方英雄(北京)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策划多年的笔者认为,陈凯歌这部对外号称投入1亿元宣传费用的《无极》,存在着明显的十大营销误区。
第一,没有确定精准的目标观众:
一部影片和一个产品一样,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客户。我的片子是拍给哪些人看的?这些人的欣赏口味有什么特点?这些人的文化差异有哪些?这些人的消费特点有哪些?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目标观众应该制定什么模式的营销策略?
没有确定精准的目标观众,并制定出一个适合这个群体的营销计划是《无极》在营销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竞报》记者在北京西单时代影城、王府井新世纪影城对100名观众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56%的观众不喜欢《无极》,32%的观众回答说看了没感觉,觉得电影很一般,只有12%的观众喜欢这部电影;73%的观众认为《无极》的故事一般,表示无法被电影感动。94%的观众认为台词“很差”,剩下6%的观众给了“普通”的评价。
第二,没有系统的营销规划:
一部影片的成功在于:在适当的时间把适当的信息传递给适当的人。
现在回头再看《无极》的宣传,各式各样的新闻确实不少。但是,每轮的新闻要传递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传递?这样的传递会对已经确定精准的目标观众起到什么作用?怎样才能保证所要传递的信息能够准确无误的传递出去?什么时候由谁出面讲话?讲哪些话?
由于《无极》宣传上没有系统的营销规划,所以才造成不能有效针对已经确定的目标观众宣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观众和媒体纷纷指责《无极》“过度营销”。实际上不是“过度营销”,而是根本没有系统的营销规划。
第三,重眼球轻内容:
《无极》的几位主要演员:日本的真田广之、韩国的张东健、香港的张柏芝、香港的谢霆锋、 中国大陆的刘烨显然大都属于偶像派演员。而导演陈凯歌恰恰是位能够很好地驾驭演技派演员的导演。
真田广之、张东健、张柏芝、谢霆锋、刘烨虽然能够吸引众多影迷,以及媒体的注意力。但是,一直靠内容取胜的陈凯歌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偶像演员似乎很难满足成熟型目标观众对影片内容和表演上的要求。而这一点突出反映在影片公演以后,大量媒体尖锐的批评报道不但让许多目标观众锐减,还直接促使许多看过影片的成熟性观众转化为批评者,使影片的本来就混乱的营销模式雪上加霜。
“《无极》在台湾阳明山举行首映会,导演陈凯歌陈红夫妇和电影中的男女主角谢霆锋,真田广之和张柏芝在十度不到的严寒中出席。张柏芝今天都被台湾的摄影记者埋怨,因为摄影记者在寒风下苦等了两个小时,好不容易等到张柏芝等人出现了,但是张柏芝让摄影记者的时间拍照却不到十秒钟,张柏芝把外套穿起来后,头也不回匆匆的步入会场,让摄影记者们觉得张柏芝很不够意思。”这则新闻的就充分说明,细节和内容比眼球重要的多。
“我们的导演口口声声学习好莱坞的商业制作,为什么他们总不肯学习人家讲故事的本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钱多并不意味着一切!”著名资深律师刘家众也非常认同这名观众的观点。
第四,绯闻扭曲正面宣传:
客观地说,《无极》在宣传上还是花费了一些心思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很好地认识和控制绯闻传播,再加上“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新闻规律,直接造成本来和《无极》内容并无多少关系的负面绯闻报道极大地冲抵了正面信息传播。
“今天是我3年来最气愤的一天。昨天我听到一个消息,吴君如在香港一家电台做《如果·爱》的宣传时,说到《无极》如何不好,我真是不明白,香港艺人说来内地挣钱也好,发展也罢,既然看好内地的市场,还要这样不负责地说话。” 陈红在大连举行的《无极》媒体见面会上的这番话,不但让媒体和观众感受到《无极》制片人不大气,同时也让大家对《无极》的形象大打折扣。
“他(陈凯歌)真是个可爱的老公。非常可爱!他是一个憨厚人,简单、没有任何心眼。有的人为了赚钱,写书把他描绘成喜欢年轻漂亮女人的负心郎,是那种抛弃夫妻关系而有了外遇的男人。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过书里写的那个婚约,他对那些女人没有爱情,我非常了解他。这只能说明出书的人没有魅力让这个男人爱上她。”如果说陈红指责吴君如是出师有名的话,那陈红暗讽倪萍的这些话就让人感到无聊了和故意炒作了。
第五,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成比例:
张柏芝、谢霆锋这对曾经闹的沸沸扬扬的分手恋人在《无极》知名度的提高上立下汗马功劳、韩国明星张东健吸引了大量“哈韩”的观众、日本影星真田广之在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出演中国影片也为《无极》吸引了众多人气。
如果这些知名度能够通过营销手段转化为美誉度,就能直接拉动《无极》的票房。而《无极》在公演以后也就不会遭受大量“不和谐”新闻报道。陈红在影片公映前后几次对传媒不理性的讲话,直接造成知名度迅速转化为负面知名度。而负面知名度的通常意义就是“臭名远扬”。
“《无极》的台词都是用一种阴阳怪气的语调说出来,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这名观众的看法说明:《无极》的知名度可以做到将观众吸引到电影院,而《无极》的美誉度则要靠内在的东西获得观众认可。
第六,事件没有起到营销的目的:
无论是陈红、陈凯歌的当众激情热吻,还是众星长城上“不到长城非好汉!”,大家都无法猜测到它要传递给目标观众的信息是什么?
如果单纯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秀的话,李敖曾经给阿扁的创意是“裸奔”!
事件营销的大众传播效果确实很好。但是,事件营销是为了要传递想要传递的信息而设计的,并不是毫无目的。“激情热吻”、“不到长城非好汉!”从事件营销的设计上显然属于小新闻。
如果事件营销没有起到营销的目的,那就是个失败的案例。
第七,投资没有公信力:
《无极》一直号称投资3.5亿元,是国产电影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国产电影。但是,不少观众离开影院时却对《无极》的制作水准表示怀疑,一位观众尖锐地问:“我很想知道,3.5亿,这么多钱到底花在哪里了?”
“很多电影投资额都是夸大的。” 去年夏天陈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的这番话预示着什么?
美国《综艺》杂志的报道显示,《无极》出售版权时宣称投资额是3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这种令人反感的数字游戏又说明什么?《无极》这3.5亿元到底有多大水分?
不是一部影片对外宣称投资了多少亿观众就买帐!相反,如果“投资3.5亿元”这个概念会遭受相当一部分目标观众置疑,这个概念完全就是一个失败的营销策略。
第八,票房没有号召力:
中影发行放映总公司副总经理翁立称,尽管还有一两个影院数据尚未统计出来,《无极》截至12月25日6时许,两周来的总成绩应该是1亿3490万元。其中,首周票房是7452万元,而第二周票房竟然逼近首周票房,大约6000万。
非常意外的是:陈红12月14日当晚在上海宣称的“中影统计为1100万元人民币”,第二天突然缩减为向全国媒体通稿中公布的“超过800万元”。大家对“注水猪肉”的感觉怎样,对这种说变就变的虚高票房的反感就怎样。而这些反感会直接通过口碑的形式削弱《无极》的营销效果。
据《大连晚报》报道:眼下我市各影城虽然门庭若市,但其火爆势头却不及去年。新城市影城的刘歌经理透露,去年靠着《天下无贼》和《功夫》,新城市影城两天晚上4个厅的通宵场还是爆满,而今年他们只在23日、24日开了一个通宵场。
第九,品牌定位模糊
一个具有丰富市场渗透力效果的品牌,除了具有记忆点以外,还有能够让目标客户理解品牌价值的精神内涵。
“无极”是什么?
直到现在为止,《无极》方面也没有人出面公开解释过“无极”究竟是什么意思。
“电影看到一半,我总算看出了眉目,这部片子,可以改名叫《一个女子和三个嫖客的故事》。”这名观众的观点虽然偏激,但是,这个现象恰恰说明陈凯歌“孤芳自赏”的魔幻概念观众并不完全认同。
“如何让像《无极》这样形式大于内容的影片宠坏的观众,回头支持更多中国导演拍摄投资不大但值得一看的电影,这成为考验许多找不到3亿元投资的中国导演必须攻克的课题。” 《无极》重要投资方代表——中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的这番话是要提醒更多的导演今后要加强影片的品牌定位。
第十,概念性错误随处可见:
“我比较有把握的是,这是能够在情感上提供给观众幸福感的电影” 在《无极》公映前,陈凯歌非常自信地说。
这是陈凯歌自己为《无极》设置的又一个营销陷阱。“每个观众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上帝和佛主都无法让每个人的幸福感相同,陈凯歌怎么可能让成千上万的观众看完《无极》就有幸福感呢?”
当你赋予产品或者电影精神寄托的时候,消费者和观众自然希望有所收获。正是由于每个观众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所以没有感受到幸福感的观众自然要传播不利于《无极》的信息。
“整个电影真是又散又长又教条。好不容易有点想法了,马上借演员的嘴说出来。演员在哭,台下都在笑。一个商业的片子,肤浅一些可以,但连样子都没有,就太不像样子了。” 畅销书作家韩寒的观点具有很普遍的代表性。
“看到的《无极》和之前听说的相距甚远。”很多观众花80元看完《无极》之后却有一种被“涮”的感觉。
客观地说,《无极》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善良的观众们之所以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是希望陈凯歌能拍出更好的影片,陈红在下一部影片的营销上的误区越来越少。
❷ 中国医生电影营销推广方法
摘要 预算——一部独立电影的营销和推广预算是最低的。因此,作为电影的发行商或制片人,必须准确确定需要投入营销活动的最终账目。一旦明确预算,就可以着手计划一个有效的营销活动。
❸ 如何做好电影院活动营销,活动策划
你好
你要的文件如下
中国的电影院越来越多,可是新电影院如何才能够尽快的开拓市场局面?老的电影院如何保持市场地位不动摇?
这两者到底该如何做市场营销呢?
有些电影院还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做了很多市场活动,为什么影城的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理想呢?其实,关键所在就是,电影院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做活动,能做哪些活动还有怎么做活动,只要能够把关于市场营销活动的这几个问题弄清楚,相信电影院营销中的很多困惑就都迎刃而解了。
中国目前的电影院,仍然大多数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老的电影院没有新突破,新的电影院没有老经验,所谓的电影院营销,到底能有哪些内容呢?据环球影业相关人员统计,环球平均每家影城每个月要举办3-4次市场营销活动,一年下来,一家影城全年营销活动不会少于30次,如果按照全国126家环球影城计算,那一年就要有不少于3780次的市场营销活动,而这3780次市场活动通过30余个城市覆盖的数百家媒体进行连续的报道传播,一年下来,单纯媒体报道就要有十多万次之多,再加上很多活动带来的附加社会影响、团体票房收益等等,估算下来,效果着实可观。环球影业将这种营销活动体系架构总结为“泛营销”体系,其实是一种院线统筹调配、影城跟进执行的规模营销运作模式,结合环球影业的实战案例,在这里将影城经营过程中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梳理如下:
对于影院的活动,我们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影院为什么要做市场营销活动?
中国的电影市场与国外不同。在海外国家的电影院,首先没有团体票,其次不会有很多的市场营销活动,特别是美国等电影大国,电影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如何更好的经营卖品才是这些国家影院的主要市场任务。对于中国,这个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电影院基本上都不能直接扮演“摘桃子”的角色,“种桃树”才是第一要义,也就是大家都在说的培育市场。那么市场怎么培育呢?就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市场营销活动。市场营销活动就是指以影院为阵地、以影片为焦点,衍生、设计、策划的各种电影观众互动参与的市场群体活动。市场营销活动是电影院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院所举办的各种花样繁多活动,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三个目的:
1、增加票房:做活动是为了让观众从没兴趣到产生观看的欲望,为影片宣传造势,或者通过各种团体组织性质的活动,为某些影片直接带来票房收入。
2、增加人次:做活动是为了原本一个观众过来看,结果来了一家人,或来了一群朋友。这是真正的培育市场,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票房收益,但是创造了欢快愉悦的活动氛围,电影观众的参与互动,享受到了电影院带来的最直接的快乐,通过人际之间的传播,为将来的影院人次保障奠定了基础。甚至可以通过丰富趣味的营销活动,培养一批电影院的固定观众群,为电影院培养大批粉丝。
3、增加影响力:做活动可以进行媒体报道,让宣传范围扩大到整个城市,让更多的人知道影院,知道正在放映的电影,通过举办媒体感兴趣的活动,也会拉近影院与媒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影城开拓媒体通路,形成稳定、长效的传播渠道。
二、影院能做哪些市场营销活动?
策划设计影院市场营销活动,基本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就可以把一个活动策划好了。
1、策划思路来源:
策划活动要将发散思维、减法思维、整合思维多种思维模式综合运用,同时从影片、档期节日、社会资源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从中获取策划市场营销活动的思路来源。
2、影院市场营销活动具体样式:
针对上面所说的思路来源,进行深入挖掘,就可以策划出各种形式不同的活动,总结起来,电影院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明星见面会、首映式:最常规,但是最有效果的影院活动。只要有明星到场,现场气氛、观众反应、媒体报道,都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但是中国的明星见面会资源存在着整体匮乏、分布不均的现实问题,不可能全国各地的影院都能够在一年当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明星见面会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物以稀为贵,偶尔一次的有分量的明星见面会,往往才能够产生真正的轰动效应。
新闻发布会:影院举办的较高规格的市场营销活动,都会举办相应的新闻发布会,让媒体在第一时间与活动主要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得到影院市场营销的丰富信息。
专题报告会:适合上映国产推荐影片时举办相关活动。由于此类国产影片较为正统,内容往往以英雄模范事迹为主,虽然缺乏商业性,但往往都能得到一些相关政府机关单位支持,因此,可以借助契机,与相关机关单位深度合作,观看主题影片,同时对观众进行某些方面的现场教育,举办类似报告会形式的正统仪式,将使组织团体观影的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媒体放映场:与媒体充分沟通的很好的一种方式,让媒体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上影信息,可以以此为平台,与当地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按照管理,一部新片大片上映前,每个城市只能有一家影院可以申请一场媒体场。这也是很多影院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牢牢把握住媒体场,很多时候也就意味着牢牢把握住了媒体。
观众体验场:与观众充分沟通的一种方式,既可以做为前期预热,让媒体给以报道,也可以调查体验场观众反应,得到对影片最准确的市场把握,及时验证调整影片的宣传推广策略,保证影片吸引准确的观众群体。这在发行领域,被称为“点映”,在很多中小成本的文艺影片中,得到很广泛的运用。
影院场地展示:场地的布置,十分重要,观众进入影院后,把握影片的信息往往通过场地布置,场地布置可以使用与影片有关的图片、实物、模型、仿真人物等等多种形式的摆放,为观众在影院大堂创造视觉奇观,充分调动观众的胃口。
场地互动游戏:游戏往往是从电影相关内容衍生出来,参与性互动性强,可以吸引儿童观众和青年观众的兴趣,让大家感觉不仅仅看电影是一种放松,来电影院,本身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那样会会影城招揽更高的人气,人气旺了,看电影的人自然也就增加了。往往大堂宽敞的影院具有操作此类活动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电影院大堂的作用,把电影院装点成为电影的乐园。
户外宣传活动:根据各个影城情况的不同而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户外资源,只要是有利于三个目的的活动,影院都可以主动出击,把活动做好,做大。
相关产品促销,联合推广:这类活动往往会与上面讲述的几种活动结合进行,具体的活动形式会与赞助客户有一个商定的过程,具体与客户联合的推广形式,由于设计商业推广部分,作为第三点,详细论述。
3、商家联合推广活动样式:
活动推广:与媒体、商家充分互动合作,如影院活动冠名、赞助、礼品、宣传logo等等服务,在节省活动经费的情况下,也增加影片、影院的影响力。
套票推广:几部电影联合推广,或者一部电影同时出售几张票。比如情侣套票,全家套票。这种合作模式,在很多电影院中广泛被运用。
套餐推广:在出售电影票的同时,与卖品相结合,刺激两方收入的共同增长,特别适用于很多票房很高,但是卖品水平一般的影院,通过联和促销,在提升卖品的同时,对票房提升也会有促进作用。
团体推广:通过团体客户的需要,针对性开发市场营销活动,吸引团体票客户,直接购买大额团体票,实现票房的大额增长。这点对电影院来说,一定要转变观念,与团体客户洽谈业务,销售的是一整套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活动宣传推广,而不仅仅是卖电影票,这样的联和团体推广,将会大幅提升团体销售业绩。
三、影院到底该怎么做市场营销活动?
1、从数量上看
影院活动,多做?还是少做?这有一个度的问题。
影院的活动举办一定要根据各个影院的情况不同,把握一个度。过多或者不够都会产生负面效果。
如果影院做的活动不够,那么只有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影片大致内容的观众,才会观看这部电影,原本存在的潜在票房没有去争取,那样的损失,将难以挽回。
如果影院的活动过于密集,工作疲于应付,不能准确预估能否产生上述三种效果,这样的活动将存在着很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对上述三个目标的实现难以产生作用。
2、从质量上看
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果,什么样的活动没有效果,这是一个评估的问题。
活动的执行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基本上是这样一个链条:
影片信息到达——活动方案策划——方案前期准备——活动执行——活动总结——活动评估——活动备案,用于下次活动的参考。
上面的链条当中,目前我们的方案策划与执行都没有太多的问题,关键出在活动的评估上,一个活动做完了就完了,没有对效果进行充分的评估,下次操作类似活动的时候,从上一次活动中得不到任何经验教训,还是茫然进行的话,对影城来说,将是无形的损失。
3、对于大多数电影城,可以尝试进行如下操作:
(1)、广泛尝试各种活动
影院可以多尝试,广泛策划,看看到底哪些类型的活动是直接可以见到明显票房效果的,哪些是有助于增加观影人次的,哪些是会广泛吸引媒体的,而哪些是没有用的。
(2)、重视活动效果评估:
全国很多新影院,活动运作肯定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不成熟,在尽可能尝试各种活动的前提下,对各种活动效果分别进行评估总结,将帮助我们的影院开速成长。活动效果评估可以大致可以从上文提到的三个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来进行,但具体的评估反馈方式,还要各个影院的市场人员进行探讨摸索。
(3)、效果好的活动多搞
等到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在众多活动方案中,有所取舍,只做最可能达到上述三种目标的活动,把活动做好、做精,出精品,用活动的力量,推动整个影院票房、人气、影响力的大幅增长。
请及时查收
如有疑问 请追问
满意的话 望采纳
谢谢
❹ 关于“中国电影的非票房盈销”演讲用的资料 要详细的 速度
虽然中国电影在整体的营销手段上并没有突破,但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曾经只重视艺术的电影奖,现在也开始把票房作为电影参加评选的标准之一。而利用种种电影节为某部电影造势的现象更多,对此,您如何看待?
文硕:每个电影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状况为自己的电影,采取灵活多样、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
《十面埋伏》的演唱会营销策略,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营销策略,电影奖营销策略和电影节营销策略等都是的,不同电影采取不同的“借势”、“造势”、“经营势”措施和手段。和以往相比,中国电影的确开始注重营销,但这只是基础阶段。
东方早报:与好莱坞的操作模式和效果相比,中国电影在营销方面存在着什么差距,如何才能缩小这些差距?
文硕:好莱坞不仅代表电影娱乐产业,而且触角延伸到跨产业和跨媒体的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在营销方面存在着重大差距。
首先,对现代电影营销方法和策略的认识和把握明显落后,也缺乏有效的执行力。电视、VCD、DVD和VOD等媒体出现以后,电影市场被严重分解,从而使电影营销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与一些电影公司老板讨论营销问题,他们往往关心的还只是票房,重视的还是如何把观众带进电影院,而忽略票房以外的市场部分。
对票房的情有独钟,使目前的中国电影成为风险丛生的沼泽地,进去容易出来难,让很多投资人望而生畏。
其次,营销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电影的产业化趋势,要求一个合格的电影营销主管必须同时具备跨国企业营销总监、品牌总监和公关总监的能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的电影营销主管在这方面相当欠缺。
第三、与传统企业进行策略联盟,共同开发电影市场的观念不强。必须牢记: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如果离开传统企业的参与,离开传统企业的智慧和资本,只能是海市蜃楼。
第四、赢利模式单一、经营结构飘浮不定,难以有效地发动一场“海陆空”立体作战的现代电影营销战争。
电影企业必须从观念和方法策略上反复学习实践,按国际水平提高自己的电影整合营销水平,同时张开双臂,拥抱好莱坞和非娱乐企业。
成长中的中国电影营销
东方早报:中国电影在营销上主要采用哪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分别取得了哪些效果?
文硕:中国电影营销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
一是拉式营销,指的是利用电影的强势品牌力,制造市场轰动,让消费者和媒体充满期盼、主动靠近,如张艺谋《十面埋伏》的演唱会营销策略和《泰坦尼克》主题歌营销法。这种方法撕开市场的力度大,立竿见影,省时省力,《十面埋伏》数天内票房达到5000万人民币,就是利用从CCTV《同一首歌》那学来的演唱会营销法。
二是推式营销,指的是电影品牌力还没有得到认同,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主动把自己的电影推向市场,绝大部分电影产品采用的就是这种营销传播法。如果策划不周、营销不力,很容易难以立足于市场。
东方早报:《英雄》与多普达,《十面埋伏》与方正电脑,这些电影与企业的联合营销近几年风头很盛,这是否也是电影营销的发展趋势?
文硕:联合促销是电影营销的一种合作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商家所采用。它可以网聚消费者的“眼球”,使一个企业或产品的营销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可以帮助产品实现接触更多消费者的目标,接触到许多传统企业广告无法企及的消费者。
对电影企业来说,联合促销则意味着获得更多额外(免费)的电视与平面广告宣传,以及出现在全国各个大型超级商店和公共场所的广告机会,扩大了电影本身的广告宣传效果,增加票房。联合促销确实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有效技法,但是,若运用得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招来官司,甚至导致市场惨败。
《英雄》与多普达,《十面埋伏》与方正电脑进行联合促销,实际上是在相互借势,共同造势,共占鳌头,以求双赢。联合促销犹如跳高运动员助跑以后短暂而绚丽的飞跃,往往令人过目难忘。
东方早报: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电影营销模式,您认为它将经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
文硕: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电影营销模式,我认为将经历单一票房营销模式??以票房营销为主、以非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票房营销和非票房营销并重的营销模式??以非票房营销为主、以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四个阶段。
如果中国电影能早日建立起赢利点密布、经营结构超稳定、并与现代国际水平接轨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那么,中国电影的兴旺将指日可待。
❺ 一部电影是怎样营销的从哪些点切入
1、电影本身永远是最先考虑的。
说到营销,总不免有些所谓的成功学灌输类似于”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营销与产品无关”这样的论调,从道德层面讲,这是很可恶的。把不好的产品卖给人们享用这种事本身就不仅仅是忽悠那么简单,那是实实在在的危害消费者。所以,在谈到电影营销时,作为产品的电影本身,永远都应该放在首先要考虑的位置。我们在做电影营销时,第一步不是谈怎么做,预算多少,而是在简短寒暄后直接看电影成片。认真看完之后,不管客户讲得如何,心中都已经有个标尺,好与坏先做判断,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营销推广。在这一点上,金钱诱惑往往起到很大阻碍的作用,但为了对观众负责,我们基本上只选电影质量至少合格的做,这是原则,对观众负责,很重要。
2、选择营销平台,主要以新媒体为主。
由于无法和4A公司竞争,也不好和公共机构拼,传统的预告片和广告铺盖以及发布会等公关活动都不参与,专注于新媒体领域,以微博、微信以及社交网络平台为主阵地,展开创意策划,执行营销战略。目前选择的主要平台为新浪微博、微信、豆瓣小站以及部分论坛。这些被称为新媒体的平台很适合主体观影人群的接受品味。
3、研究电影本身,挑亮点和槽点。
你经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某部电影的精彩片段、台词、幕后故事等之类的,都是有经过精心挑选和策划的。比如我们在挖掘出一部好莱坞大片中诸多富有哲理的台词后,通过制作话题以及长微博,集聚所有打动人心的台词,在微博上扩散传播。在影响力没有到位的时候,通过微博意见领袖的辅助发声,迅速让话题得到迅速扩散,实现大量的曝光,增加了电影曝光后,直接让票房大幅提升。当然,也不局限于亮点,电影不是十全十美,必然有不足之处,把它揪出来,通过策划以及完美的文案表现,将槽点制作成全民讨论和吐槽对象,辅之以微博大号的协助推广,形成广泛传播。总之,所有的料都围绕电影本身挖掘,不管电影内容还是主创还是幕后甚至竞品,有料就有聊,策划和创意跟进后,进行平台传播。
4、事件营销热点跟进,让电影大面积亮相。
微博上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有正能量的有负能量的有无可奈何的有轻松搞笑的,这些热点吸引着网友的眼球,是一个巨人。我们的工作就是巧妙的把自电影元素和热点事件结合,站在巨人肩膀上。类似于郭美美这样的娱乐事件,是电影最好结合的对象。站好位置取好角度后,积极参与到网友讨论中,发出有特点的声音,从而吸引眼球。实在没有合适的事件结合时,那就创造事件,制造舆论讨论。比如在推广某大片时,同事模仿电影人物造型,形成有趣的模仿热潮,再通过大号的助推,形成自制的微博热点。
5、有节奏的配合电影上映和发行安排,借助资源进行助推。
在关键节点,一定要配合电影整体的宣传计划,大量微博意见领袖和微博大帐号草根大号微博红人等资源的运用,往往使营销事半功倍,覆盖粉丝比广告位更具效果。
6、关于水军和僵尸粉。
不是不用,但一定是有节操的使用,这是一种必需,微博和豆瓣等平台的属性决定了某些策略的产生。当然,所有的前提都是电影本身质量过硬。如前所说,一切都要建立在电影本身。
先回答这么多吧,才疏学浅,资历不深,不到位之处,请多拍砖指正!
【Ronnie Xiao的回答(5票)】:
我觉得电影营销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营销的产品本身,他是文化娱乐产品,但是他不同于类似唱片,书籍(不管是电子书亦或是实体书)或者影碟(影碟的营销和电影营销应该是区别开的)或者游戏,因为在影院看电影是一次性的消费,而上述的都还可以重复使用;同时他也不同于类似演唱会,话剧,音乐会或者戏曲等现场演出,因为除了首映会之外的多数演出都不具备在现场观演所有的“看明星“或者是在演出同时你无法在其他演出场所看到的当下的专属唯一性。
而电影产品一次性的消费特色,更让购买冲动显得重要,同时其中也暗藏着(只要把观众先骗进电影院,看过后悔不退票,钱也赚到的这种心态)。所以在做电影营销的时候,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将影片的卖点,关注度,话题性,粉丝效应(针对导演、原著和明星)以及优势无限放大。
目前针对电影营销的主要渠道无外乎传统的预告片(但是预告片的播放媒介选择很重要),一些片花和具备病毒效应的视频(主要通过视频和社交网站传播),传统的平媒以及户外的平面宣传(主要就是海报和各色物料),影片的首映会,合适的新闻点制造和媒体公关稿,通过负面新闻制造关注度(类似绯闻、不和、意外等)。随着现在国内专业化影迷网站和电影网站的成熟(类似时光网、豆瓣),以及社交类网站产生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所谓口碑营销(就是水军)在现下的一段时间也将是各大片方需要攻克的重点,不过由于被开发过渡,目前口碑营销的作用在网民群体里的引起的反抗效应也颇强。
❻ 怎么看待《你的名字。》在国内上映的营销策略和群众的跟风现象
序言:不得不说,《你的名字》在上映之后,营销策略还是非常成功的,吸引了大批人员前去电影院支持这部电影,当然因为有了在日本上映时的口碑铺垫,所以说在中国才获得了非常高的票房。如果只有营销而没有质量的话,群众们也不会去跟风,所以小编觉得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客观看待。
许多人都喜欢跟风,无论他们是不是真心的喜欢这部动漫。在听到媒体的大肆宣传以及《你的名字》的预告片时,都被这部动漫出色的画面所吸引的,所以说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当然对于《你的名字》的制作人员来说,很好的抓住了当代年轻人的需求,才让这部动漫获得如此高的票房。
❼ 求张艺谋主导的电影《英雄》的宣传手法,参考英雄的百科“当年首次采取了许多国产影片从未有过的营销手法”
分析电影《英雄》营销的模式
喜爱《英雄》是因为它迎合了观众的需求,《英雄》的火爆则得益于其高超市场化的运作。解析《英雄》是为了诞生更多的《英雄》。
上市7天票房进账1个亿,它就是《英雄》。
《英雄》依靠其雄厚的资金支持、领先的市场理念、娴熟的运作手法,在2002年12月20日甫一上市,就大获全胜。截至2003年1月7日,票房达19500万元。
然而,票房只是《英雄》带来的收入的一部分。实际上,影片早在全球公映之前,制片方就已通过一套系统的操作手法,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而且还实现了盈利:欧美地区发行权以2000万美元售出;韩国与日本发行权分别以200万美元和70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VCD、DVD内地音像版权以1780万人民币成交;《英雄》贴片广告的标价是30秒200万元。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图书、邮票等后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所带来的巨额收入。
从财务的角度看,《英雄》无疑是成功的。究其本质,创新性地将营销观念导入电影产业和整合性的成熟的市场运作手法,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
研究中国电影市场和消费者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大片的新鲜过后,国内电影院就风光不在,票房逐年下滑,近年更甚。20年前,中国电影观众每年最高接近300亿人次,上世纪90年代猛跌至五六亿人次。电影市场如此江河日下,原因在于:
1.忽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任何产品,只有迎合消费者现在和未来潜在的需求才能获得成功。对于电影“生产者”来说,了解主流观众生活形态、观念和偏好的变化与趋势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娱乐片观众占主流,在这个市场上观众就是上帝。而中国大多数的导演却没把观众的需求放在心上,蔑视观众的需求,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2.中国电影观众的偏好已发生变化。
近5年电影观众观赏情趣的强烈变化表现在越来越向平民化、通俗化、纯娱乐性靠拢,轻松的喜剧片和惊险的灾难片更被看好。“看电影只是为了娱乐放松”,这已是主体观众在紧张忙碌工作之余进影院的主要目的。
3.中国观众缺乏电影经验。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观众每3年才去影院1次,这使得观众缺少一种看电影的经历,不知道自己花几十元的代价去影院观看是否值得。
4.进口大片票价太高。
比如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最高票价达到80元,比美国的最高票价还高。在一个消费水平相对低下的市场上价格严重扭曲,是引进进口大片反而导致中国电影市场降到冰点的主要原因。
5.盗版光盘、走私影片泛滥,严重侵蚀电影的市场肌体。
因盗版的性价比较正版具优势,从而使电影的票房受损巨大。
6.电视电影频道的替代作用。
7.缺乏真正权威的、对观众的偏好和电影的创作起引导作用的影评。
国内影评人士往往从电影的专业角度来分析电影,很少从观众的角度欣赏影片,从而没有有效地激发观众观看的意愿。
8.中国电影从产量上来说不少,但进入市场的并不多,很多影片观众根本看不到,有的根本就没有发行。
9.缺乏营销意识。
在国营制片厂,一部投资上百万元的影片,能拿出两三万元来宣传就不错了。因为缺少营销意识,缺少一流的营销人才,致使一些国产电影“锁在深闺人未知”。面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疲软,众多优秀的国产影片只能依靠几乎是惟一的手段??抢占“情人节”、“春节”等黄金档期来争夺高额的票房回报,中国电影的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精确定位
张艺谋从来就不讳言《英雄》作为一部商业片的定位:“评价《英雄》成败的关键在于票房。”
《英雄》试图以一种全新的叙事手法和充满想像力的表现方式,在人们的脑海中占据一块属于武侠片最高境界的经典区域,让人们一旦说到武侠,就自然提起《英雄》。这样的定位就自然衍生了影片恢弘的气势、惟美的画面、流动的色彩、浪漫的音乐和强大的阵容;就自然衍生了高额的投资和一系列令人窒息的市场推广动作;就自然衍生了高达40元/人的国产片票价;也就自然衍生了人们心目中堪与《泰坦尼克号》媲美的国产大片形象。
准确的形象定位锁定了《英雄》的目标受众是大量的普通观众,而不是电影节的评委;注定了《英雄》将成为人们心目中武侠片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注定了《英雄》最终要成功。
强大的电影品牌号召力
所谓品牌是指用以识别企业产品,以求有别于竞争者的产品所确定的名称、术语、符号、设计或这4者的结合。作为一种大众流行消费产品,在大众日益依赖品牌消费的今天, 电影必须在市场上打造并运营自己的品牌。《英雄》的品牌经营策略无疑已成为中国电影业的经典之作。
只张艺谋一人,就具有了足够的票房号召力。更何况800万美元左右的片酬力邀大腕巨星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加盟,再加上杜可风的摄影、谭盾的音乐、程小东的武术、和田惠美的服装、人物设计、帕尔曼的小提琴、《黑客帝国》特技制作班底为全片制作的将近17分钟耗资1000万美元的特技,剧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为《英雄》品牌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品牌的价值不是由企业自己评定,而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存在于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中。
1.沟通。
《英雄》与观众的沟通,是通过放映前大规模的宣传推广来完成的。不论是在媒体投入、大型公关活动,还是在售点生动化陈列方面,《英雄》主要的诉求点都在于其班组阵容的强大。它试图利用导演和明星的品牌号召力来说服观众:《英雄》的确能够以其堪与好莱坞媲美的精良制作,带给他们一直在武侠片中所寻求、所期待的感官享受,他们在精神上获得的快感将远远超过他们在物质上的付出。
2002年11月28日开始上市的《英雄》记录片《缘起》,将《英雄》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推到了极致。这部采用纪实手法,从北京到敦煌,从九寨沟到横店,历时3年共1000多个日夜跟踪拍摄而成的记录片,刻画了《英雄》从张艺谋脑海中的一个概念到最终成为一部成熟电影作品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大面积多渠道地传播这个记录片,使观众有机会第一次与《英雄》的创作和诸多明星亲密接触,从而强烈地勾起更广泛的人群对《英雄》产生好奇与期待。
2.体验。
《情感营销》的作者说“体验是企业和顾客交流感官刺激、信息和情感的要点的集合。”电影与有形的产品不同,它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就在于一种体验。
浩荡的秦军于铙鼓齐鸣中策马奔驰,英雄的决斗在白发老朽的古琴旁屏气敛息,燃烧的仇恨伴随着鬼太鼓低沉的邪气,茫茫大漠间传来的是小提琴哀怨的思念;红色的枫林、绿色的山水、蓝色的书房、黄色的沙漠;《英雄》中的人物,淡化成一个英雄的符号,在服装颜色的变化中肆意泼洒英雄的风情韵致,张曼玉红衣飘摇中的绝美,李连杰黑衣劲装中的刚毅,梁朝伟白衣飘飘中的孤绝;棋亭打斗、黄叶漫天、九寨比剑,所有的这一切都以张艺谋独特的叙事手法,向观众扑面而来。这的确是一部“在色彩中流动”的“视觉的盛宴”。
3.联想。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联想是品牌力内涵的重要构成要素。《英雄》以其精良的制作,成功地成为公众心目中最高水平武侠片的代名词。在这个阶段,《英雄》品牌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张艺谋和明星品牌的影响力。观众开始更热衷于讨论影片的人物、情节、色彩、音乐、画面、服装,他们不再通过导演和演员等因素来对影片质量进行评价,而是相对独立地以自己的“体验”来进行评价。
《英雄》以自己的优秀经受住了观众的考验。《英雄》在品质上的成功使得《英雄》品牌和导演、明星品牌在市场上交相辉映,一方面有力地提升了导演和众明星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英雄》品牌的进一步延伸。
整合的营销传播
《英雄》的成功,绝非偶然。除自身品质出众外,其在运作上的整合传播推广功不可没。
1.前期策略。
(1)秘而不宣。该片开拍以来,一直都在极度保密之下进行。其主要人物造型都秘而不宣,这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好奇。因此,当《英雄》剧照曝光后,立刻激发了媒体、大众和众多商家的第一波关注的热情。
(2)冲击奥斯卡。后期制作完成后,《英雄》剧组开始频频主动与媒体接触。于是能否成功入主奥斯卡,又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和心中最大的悬念,更加激起公众对此片的期待。
(3)提前推出《缘起》。“《英雄》盗不着,就盗记录片《缘起》。”殊不知,这样就又落入了《英雄》的“圈套”。《缘起》既是《英雄》的记录片,更是《英雄》的宣传片,通过它又掀起了观众对《英雄》的新一轮期待。利用人们对影片的好奇,将《缘起》首先推向市场,可谓是宣传造势的创新之举。在《缘起》推出之前,《英雄》漫画、小说、邮票相继面世,形成一浪接一浪澎湃之势。
(4)盗版的宣传效应。当人们津津乐道于《英雄》与盗版的“明争暗斗”时,《英雄》已上了报纸、网站娱乐版的头条。都知道《英雄》深圳试映要凭身份证方能入场,都知道深圳的盗版商扬言7天内拿到《英雄》盗版,都知道《英雄》的防盗版工作将进行到底,所以都期望知道是否“盗”高一尺,《英雄》“魔”高一丈。
《英雄》在惊心动魄地与盗版的斗争中成了舆论的焦点。
2.中期策略。
(1)包机首映礼签约仪式。2002年11月22日,《英雄》制片发行方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隆重的包机首映礼签约仪式,现场播放了《英雄》的精彩片段和拍摄花絮。包机首映在中国电影史上是首次出现,《英雄》继续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2)内地音像版权天价拍卖。2002年11月29日,《英雄》VCD、DVD内地音像版权拍以1780万元的天价拍卖,创出国内音像制品版权交易最高纪录。这进一步使人们确认了《英雄》的价值,直接有效地激发了消费者一睹为快的欲望。
(3)媒体广告的投放。随着公映期的临近,《英雄》在媒体上的动作越来越大,全国大部分观众都暴露在影片立体轰炸的宣传攻势中:除了灯箱、路牌广告、影院的海报陈列等传统方式,《英雄》在电视上则以纯商业广告的形式,向世人展示《英雄》的无限风采,先是中央一套、三套、八套,紧接着全国150多家地方电视台以及VCD、DVD、Internet多渠道开展轰炸;与此同时,《英雄》还与多普达手机的广告捆绑在一起,出现在诸多媒体上。这些广告中都包含了《英雄》的片名和上映日期。一时间,《英雄》的广告铺天盖地,无处不在。以上媒体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覆盖了目标受众,对《英雄》的上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人民大会堂首映礼。在吊足了观众和媒体的胃口后,2002年12月14日,《英雄》终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礼。《英雄》选择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一方面是进一步聚焦媒体的关注,将宣传攻势推向高潮;另一方面,也是有意突出《英雄》的品质非凡。
虽然首映式后众多媒体对《英雄》的评论报道不如预期中那么好,然而诸多争论及张艺谋等剧组人员频频在媒体上接受访谈,使人们越来越确信无疑:《英雄》的确值得一看。这,逐渐铺垫了《英雄》高潮的到来。
(5)潮起??上海、广州、香港首映发布会。随着全国公映日期的临近,《英雄》的宣传攻势高潮迭起。《英雄》把全国市场分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4大片区,分别派专人亲临片区压阵;斥巨资包机前往上海、广州和香港参加首映发布会,掀起又一轮新闻狂潮;紧接着,宝马车队接机、张艺谋与娱记唇枪舌剑、悬红400万元捉拿《英雄》盗版、董建华接见、预售票房高达300万元……2002年12月的娱乐界,沉浸在一片对《英雄》的期待和欢呼中。
(6)售点布置。当《英雄》终于在全国各地全面上映时,各大影院为营造影院现场气氛,大都上了大型户外喷绘、POP挂旗、人型立牌等诸多终端宣传用品,有的影院甚至张灯结彩大肆宣传。
3.后期策略: 票房和盗版。
即使《英雄》就此中止了宣传,其炫目的票房也会将它继续维持在大众关注的中心。7天票房突破1亿元,20天票房突破2亿元,人们已经开始不厌其烦地将《英雄》与创造中国票房记录的《泰坦尼克号》相比较,中期策略的惯性和巨额票房成为《英雄》最大的宣传点。
另外,影片公映陡然加大了防盗版的难度。《英雄》盗版和反盗版的斗争,也将持续保持在媒体的视线之中。
在《英雄》的宣传策略中,前期的事件营销和中期一系列的公关活动、广告宣传、现场促销手段可以说是精心策划、一气呵成;多渠道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覆盖了目标群体,一步一步地将观众和媒体的期待和热情推向高潮。
渠道决胜
1.集制片、发行于一体。
《英雄》的制片方即发行方。新画面公司不仅协助张艺谋完成了影片的制作,还联合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负责该片的发行。这使《英雄》从出品到包装策划再到推向市场的全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组织上奠定了市场运作成功的基础。
《英雄》品牌和宣传的力量,使影片的出品发行方在该片的发行渠道中,始终处于一种强势的地位,具有了执行其发行策略的指挥权。
2.发行中的平面模式策略。
平面模式策略是指一部影片在一个主要目标市场的某一家影院或少量重点影院举行首映式,以建立良好口碑,一旦口碑确立,便一次性或分阶段扩大发行范围,进入无数影院,以达到遍地开花、财源广进的目的。
《英雄》的出品发行方充分利用手中握有的发行渠道控制权,精心选择了人民大会堂作为首映式的地点,6天之后,开始以北京、广州、上海为重点向全国铺开。
这种铺开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英雄》的出品发行方凭以往的票房成绩及其硬件设施水准为基准对各院线进行筛选,以保证影片的放映质量在观众那里不打折扣。
3.档期的选择。
对电影而言,档期是缔造成功票房的关键。《英雄》锁定的目标观众群是18~35岁的中青年,这些中青年开放、易于接受外来文化,他们对于“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的重视已经足够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相抗衡。因此,《英雄》将全国公映日期定在2002年12月20日抢占“圣诞”档期,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已经被节日气氛所感染的人们。周末、午夜、圣诞、《英雄》,这一切诱惑对于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人而言,真是难以抵抗。
《英雄》档期不仅赶上了“圣诞”,而且将“元旦”也包含在内。《英雄》潜在的观众是12~18岁、35~50岁对武术、电影感兴趣的人群。在这一“圣诞”兼“贺岁”档期,很多这些潜在的观众受票房和口碑的驱使,走进了影院。
除了在香港与《无间道》撞档,《英雄》在国内几乎没有受到其他同类型影片的狙击。
4.立体渠道发行策略。
除了传统的银幕放映,新兴的电影分销还包括了VCD、DVD、电视、录像、Internet等渠道。西方成熟的电影播放体系告诉我们,电影应首先在影院播放,然后才可以进入家庭录像市场,再后是付费电视及有线电视,1年以后才可以开始在公众电视台播放。追随这种成熟的播放体系,《英雄》有意控制其VCD、DVD的面市时间,决定在影片上映后1个月?大概是2003年2月5日,才使其进入家庭市场, 这样既保证票房不受到冲击,又保证《英雄》与观众接触的连续性。
5.严防盗版。
(1)影院内监督。《英雄》深圳上映期间,出品发行方在各个细节上严格监督,为此甚至控制电影的放映场次和门票的销售数量,以保证充足的防范力量,有效地防止了盗录,
(2)保护拷贝。为严防盗版,《英雄》的拷贝在押送过程中使用了20年未见的拷贝箱,钥匙交由各影院经理亲自保管。出品发行方还发表公开声明称,假如《英雄》的拷贝被电影院弄丢,将要按照拷贝索赔金额的10倍处罚。另外,为了从内部彻底把盗版堵住,不到最后时刻决不洗印拷贝。每家影院当天放映过《英雄》交接拷贝后得由院线经理签字。
(3)依靠行政力量。为了打击盗版,《英雄》还成功联合了外部力量。国家文化部和扫黄办首次为一部电影成立了反盗版专案小组;广东伟佳、飞仕公司投入400万元作为打击盗版的基金,并成立了打假小组和律师团。
尽管后来出现了拷贝西安被盗事件,但从整体上来说,《英雄》的防盗版工作还是做得非常成功,有力地保证了影片高额的票房回报。
品牌延伸?后电影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
电影产业链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一是策划、生产阶段;二是宣传、发行阶段;三是影院放映阶段;四是后电影产品的开发阶段;五是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阶段。其中,后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产品是电影自身品牌延伸的产物。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电影业营销是以“电影”为火车头,带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综合开发,这种模式称之为电影营销的宇宙系统模式(图1)。该模式把电影比作太阳,而其他相关产品和产业则是围绕它运转的行星。在美国,一部影片狭义上讲是赔钱的(指票房低于投资),而在广义上讲则是盈利的(指综合收入大于投资),这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在我国,对电影的关注点目前大多还集中在票房上,却忽略了后电影产品和电影衍生产品这两个重要阶段,还没有进行大众文化消费市场的组合开发。《英雄》在这个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成功的探索。
电影营销的宇宙系统模式
1.海外发行。
在影片公映之前,《英雄》出品方就已将其在欧美地区、韩国、日本的发行权售出,成功收回了全部投资。
2.贴片广告。
宝洁、丰田、中国移动等数十个大企业的贴片广告为《英雄》带来了超过2000万元的收入。
3.漫画。
由香港漫画大师马荣成为《英雄》亲自执笔编绘的漫画配合影片同时推出。
4.同名小说。
为了和电影产生互动影响,根据《英雄》改编的同名小说于2002年12月初推出。该书首印数量5万册,定价为20元。
5.四人雕塑组像。
在影片上映之前,香港方面已经开始出售《英雄》4人雕塑组像。香港有关电影公司自制的这50套《英雄》4人组合雕塑(梁朝伟、张曼玉、李连杰及章子怡)并非有钱就能买到,它需要凭4张换票证来换,而换票证又随门票附赠。
6.邮票。
为配合影片《英雄》的宣传,3000套《英雄》邮票限量发行。不久,限量发行改为敞开供应,以便将《英雄》的热度持续到放映之后。
7.音像版权。
《英雄》VCD、DVD内地音像版权拍卖以1780万元的天价成交。
8.游戏。
上海某软件公司获得了《英雄》剧组独家授权,首次把《英雄》的人物造型、道具以及故事情节等搬到网络游戏《遗忘传说》中。
9.捆绑广告。
多普达与《英雄》的捆绑广告大大降低了其宣传费用,实现了双赢。
10.续集。
《英雄》的投资方已与张艺谋达成协议,《英雄》顺利发行上映后,将于2003年再度斥巨资投拍《英雄》续集。
回顾《英雄》运筹中国电影市场的过程,我们可以体会到,《英雄》的成功已远远超过财务方面的赢余而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对于中国电影产业而言,它打造的“英雄模式”将会为众多电影机构所借鉴,成为真正实现中国电影商业化运作的转折点;其成功的后电影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将预示着中国“后电影时代”的到来。
❽ 85怎么实现中国电影的海外营销
你要的文件如下
中国的电影院越来越多,可是新电影院如何才能够尽快的开拓市场局面?老的电影院如何保持市场地位不动摇?
这两者到底该如何做市场营销呢?
有些电影院还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做了很多市场活动,为什么影城的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理想呢?其实,关键所在就是,电影院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做活动,能做哪些活动还有怎么做活动,只要能够把关于市场营销活动的这几个问题弄清楚,相信电影院营销中的很多困惑就都迎刃而解了。
中国目前的电影院,仍然大多数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老的电影院没有新突破,新的电影院没有老经验,所谓的电影院营销,到底能有哪些内容呢?据环球相关人员统计,环球平均每家影城每个月要举办3-4次市场营销活动,一年下来,一家影城全年营销活动不会少于30次,如果按照全国126家环球影城计算,那一年就要有不少于3780次的市场营销活动,而这3780次市场活动通过30余个城市覆盖的数百家媒体进行连续的报道传播,一年下来,单纯媒体报道就要有十多万次之多,再加上很多活动带来的附加社会影响、团体票房收益等等,估算下来,效果着实可观。环球将这种营销活动体系架构总结为“泛营销”体系,其实是一种院线统筹调配、影城跟进执行的规模营销运作模式,结合环球的实战案例,在这里将影城经营过程中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梳理如下:
对于影院的活动,我们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影院为什么要做市场营销活动?
中国的电影市场与国外不同。在海外国家的电影院,首先没有团体票,其次不会有很多的市场营销活动,特别是美国等电影大国,电影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如何更好的经营卖品才是这些国家影院的主要市场任务。对于中国,这个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电影院基本上都不能直接扮演“摘桃子”的角色,“种桃树”才是第一要义,也就是大家都在说的培育市场。那么市场怎么培育呢?就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市场营销活动。市场营销活动就是指以影院为阵地、以影片为焦点,衍生、设计、策划的各种电影观众互动参与的市场群体活动。市场营销活动是电影院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院所举办的各种花样繁多活动,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三个目的:
1、增加票房:做活动是为了让观众从没兴趣到产生观看的欲望,为影片宣传造势,或者通过各种团体组织性质的活动,为某些影片直接带来票房收入。
2、增加人次:做活动是为了原本一个观众过来看,结果来了一家人,或来了一群朋友。这是真正的培育市场,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票房收益,但是创造了欢快愉悦的活动氛围,电影观众的参与互动,享受到了电影院带来的最直接的快乐,通过人际之间的传播,为将来的影院人次保障奠定了基础。甚至可以通过丰富趣味的营销活动,培养一批电影院的固定观众群,为电影院培养大批粉丝。
3、增加影响力:做活动可以进行媒体报道,让宣传范围扩大到整个城市,让更多的人知道影院,知道正在放映的电影,通过举办媒体感兴趣的活动,也会拉近影院与媒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影城开拓媒体通路,形成稳定、长效的传播渠道。
二、影院能做哪些市场营销活动?
策划设计影院市场营销活动,基本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就可以把一个活动策划好了。
1、策划思路来源:
策划活动要将发散思维、减法思维、整合思维多种思维模式综合运用,同时从影片、档期节日、社会资源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从中获取策划市场营销活动的思路来源。
2、影院市场营销活动具体样式:
针对上面所说的思路来源,进行深入挖掘,就可以策划出各种形式不同的活动,总结起来,电影院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明星见面会、首映式:最常规,但是最有效果的影院活动。只要有明星到场,现场气氛、观众反应、媒体报道,都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但是中国的明星见面会资源存在着整体匮乏、分布不均的现实问题,不可能全国各地的影院都能够在一年当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明星见面会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物以稀为贵,偶尔一次的有分量的明星见面会,往往才能够产生真正的轰动效应。
新闻发布会:影院举办的较高规格的市场营销活动,都会举办相应的新闻发布会,让媒体在第一时间与活动主要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得到影院市场营销的丰富信息。
专题报告会:适合上映国产影片时举办相关活动。由于此类国产影片较为正统,内容往往以英雄模范事迹为主,虽然缺乏商业性,但往往都能得到一些相关机关单位支持,因此,可以借助契机,与相关机关单位深度合作,观看主题影片,同时对观众进行某些方面的现场教育,举办类似报告会形式的正统仪式,将使组织团体观影的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媒体放映场:与媒体充分沟通的很好的一种方式,让媒体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上影信息,可以以此为,与当地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按照管理,一部新片大片上映前,每个城市只能有一家影院可以申请一场媒体场。这也是很多影院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牢牢把握住媒体场,很多时候也就意味着牢牢把握住了媒体。
观众体验场:与观众充分沟通的一种方式,既可以做为前期预热,让媒体给以报道,也可以调查体验场观众反应,得到对影片最准确的市场把握,及时验证调整影片的宣传推广策略,保证影片吸引准确的观众群体。这在发行领域,被称为“点映”,在很多中小成本的文艺影片中,得到很广泛的运用。
影院场地展示:场地的布置,十分重要,观众进入影院后,把握影片的信息往往通过场地布置,场地布置可以使用与影片有关的图片、实物、模型、仿真人物等等多种形式的摆放,为观众在影院大堂创造视觉奇观,充分调动观众的胃口。
场地互动游戏:游戏往往是从电影相关内容衍生出来,参与性互动性强,可以吸引儿童观众和青年观众的兴趣,让大家感觉不仅仅看电影是一种放松,来电影院,本身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那样会会影城招揽更高的人气,人气旺了,看电影的人自然也就增加了。往往大堂宽敞的影院具有操作此类活动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电影院大堂的作用,把电影院装点成为电影的乐园。
户外宣传活动:根据各个影城情况的不同而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户外资源,只要是有利于三个目的的活动,影院都可以主动出击,把活动做好,做大。
相关产品促销,联合推广:这类活动往往会与上面讲述的几种活动结合进行,具体的活动形式会与赞助客户有一个商定的过程,具体与客户联合的推广形式,由于设计商业推广部分,作为第三点,详细论述。
3、商家联合推广活动样式:
活动推广:与媒体、商家充分互动合作,如影院活动冠名、赞助、礼品、宣传logo等等服务,在节省活动经费的情况下,也增加影片、影院的影响力。
套票推广:几部电影联合推广,或者一部电影同时出售几张票。比如情侣套票,全家套票。这种合作模式,在很多电影院中广泛被运用。
套餐推广:在出售电影票的同时,与卖品相结合,刺激两方收入的共同增长,特别适用于很多票房很高,但是卖品水平一般的影院,通过联和促销,在提升卖品的同时,对票房提升也会有促进作用。
团体推广:通过团体客户的需要,针对性开发市场营销活动,吸引团体票客户,直接购买大额团体票,实现票房的大额增长。这点对电影院来说,一定要转变观念,与团体客户洽谈业务,销售的是一整套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活动宣传推广,而不仅仅是卖电影票,这样的联和团体推广,将会大幅提升团体销售业绩。
三、影院到底该怎么做市场营销活动?
1、从数量上看
影院活动,多做?还是少做?这有一个度的问题。
影院的活动举办一定要根据各个影院的情况不同,把握一个度。过多或者不够都会产生负面效果。
如果影院做的活动不够,那么只有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影片大致内容的观众,才会观看这部电影,原本存在的潜在票房没有去争取,那样的损失,将难以挽回。
如果影院的活动过于密集,工作疲于应付,不能准确预估能否产生上述三种效果,这样的活动将存在着很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对上述三个目标的实现难以产生作用。
2、从质量上看
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果,什么样的活动没有效果,这是一个评估的问题。
活动的执行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基本上是这样一个链条:
影片信息到达——活动方案策划——方案前期准备——活动执行——活动总结——活动评估——活动备案,用于下次活动的参考。
上面的链条当中,目前我们的方案策划与执行都没有太多的问题,关键出在活动的评估上,一个活动做完了就完了,没有对效果进行充分的评估,下次操作类似活动的时候,从上一次活动中得不到任何经验教训,还是茫然进行的话,对影城来说,将是无形的损失。
3、对于大多数电影城,可以尝试进行如下操作:
(1)、广泛尝试各种活动
影院可以多尝试,广泛策划,看看到底哪些类型的活动是直接可以见到明显票房效果的,哪些是有助于增加观影人次的,哪些是会广泛吸引媒体的,而哪些是没有用的。
(2)、重视活动效果评估:
全国很多新影院,活动运作肯定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不成熟,在尽可能尝试各种活动的前提下,对各种活动效果分别进行评估总结,将帮助我们的影院开速成长。活动效果评估可以大致可以从上文提到的三个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来进行,但具体的评估反馈方式,还要各个影院的市场人员进行探讨摸索。
(3)、效果好的活动多搞
等到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在众多活动方案中,有所取舍,只做最可能达到上述三种目标的活动,把活动做好、做精,出精品,用活动的力量,推动整个影院票房、人气、影响力的大幅增长。
请及时查收
如有疑问 请追问
满意的话
❾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产业:策展及营销艺术创作考研参考书资料有哪些
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创作参考书(必备参考书)
资料馆虽然有推荐的参考书目,但根据近年来的考题,以及考上的同学的复习情况,同时也有145分以上大神的整理,我们归纳总结出来了下面的参考书。
《电影市场营销学》 俞剑红/翁旸 中国电影出版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影市场与电影市场营销学,电影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电影消费者行为研究,电影企业目标市场战略,电影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电影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电影市场营销新概念/观念等。
从这两年的考题来看,书上的内容对于答题很有帮助,所以,这本书基本上是需要看的。
第一轮复习
影视制片管理学+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影视策划项目管理+影视营销+电视片制作与管理
媒介经营与管理+艺术管理概论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营销与管理+文化产业与文化战略
文化产业最新研究
第二轮复习
真题+影视制片管理学+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影视策划项目管理+影视营销+电视片制作与管理
媒介经营与管理+艺术管理概论+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营销与管理+文化产业与文化战略
文化产业最新研究
第三轮复习
真题+文化产业最新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营销与管理+文化产业与文化战略
真题+影视制片管理学+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影视策划项目管理+影视营销+电视片制作与管理
真题+媒介经营与管理+艺术管理概论
第一论复习
影视制片管理学+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影视策划项目管理+影视营销+电视片制作与管理:先学习影视制片策划知识,构建电影产业知识体系。
媒介经营与管理+艺术管理概论:通过媒介经营与管理、艺术管理概论,补充电影产业的理论基础。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营销与管理+文化产业与文化战略:文化产业资料总结好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可以运用在电影产业答题,这部分资料在学习完影视制片与艺术管理之后进行,能更好的补充。
文化产业最新研究:了解掌握文化产业最新研究动向,对于题目及答题更有针对性。
第二轮复习
真题+影视制片管理学+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影视策划项目管理+影视营销+电视片制作与管理:掌握知识之后就开始做题,同时来看自己的记忆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
媒介经营与管理+艺术管理概论+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营销与管理+文化产业与文化战略:用资料将自己遗忘的知识点补足;
文化产业最新研究:在做题时,运用文化产业最新研究动向,将笔记资料中的内容与知识点做到一一对应。
第三轮复习(考前)
真题+文化产业最新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营销与管理+文化产业与文化战略:第三轮可以直接开始做题,同时,和资料的内容结合,让自己不会忘记答题要放例子,做完后可以参考资料内容,查看自己是否有不足之处;
影视制片管理学+电影电视制片管理学+影视策划项目管理+影视营销+电视片制作与管理:考前用这些资料再次进行查缺补漏;
真题+媒介经营与管理+艺术管理概论:用真题及两本资料补足自己知识点上的不足。
❿ 如何做电影营销
坐电影一下,我看到了电影营销基本上就是直接在这个网上发这个消息比如说各大平台网站还有嗯嗯,团购网站这些都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