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部电影是怎样营销的从哪些点切入
1、电影本身永远是最先考虑的。
说到营销,总不免有些所谓的成功学灌输类似于”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营销与产品无关”这样的论调,从道德层面讲,这是很可恶的。把不好的产品卖给人们享用这种事本身就不仅仅是忽悠那么简单,那是实实在在的危害消费者。所以,在谈到电影营销时,作为产品的电影本身,永远都应该放在首先要考虑的位置。我们在做电影营销时,第一步不是谈怎么做,预算多少,而是在简短寒暄后直接看电影成片。认真看完之后,不管客户讲得如何,心中都已经有个标尺,好与坏先做判断,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营销推广。在这一点上,金钱诱惑往往起到很大阻碍的作用,但为了对观众负责,我们基本上只选电影质量至少合格的做,这是原则,对观众负责,很重要。
2、选择营销平台,主要以新媒体为主。
由于无法和4A公司竞争,也不好和公共机构拼,传统的预告片和广告铺盖以及发布会等公关活动都不参与,专注于新媒体领域,以微博、微信以及社交网络平台为主阵地,展开创意策划,执行营销战略。目前选择的主要平台为新浪微博、微信、豆瓣小站以及部分论坛。这些被称为新媒体的平台很适合主体观影人群的接受品味。
3、研究电影本身,挑亮点和槽点。
你经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某部电影的精彩片段、台词、幕后故事等之类的,都是有经过精心挑选和策划的。比如我们在挖掘出一部好莱坞大片中诸多富有哲理的台词后,通过制作话题以及长微博,集聚所有打动人心的台词,在微博上扩散传播。在影响力没有到位的时候,通过微博意见领袖的辅助发声,迅速让话题得到迅速扩散,实现大量的曝光,增加了电影曝光后,直接让票房大幅提升。当然,也不局限于亮点,电影不是十全十美,必然有不足之处,把它揪出来,通过策划以及完美的文案表现,将槽点制作成全民讨论和吐槽对象,辅之以微博大号的协助推广,形成广泛传播。总之,所有的料都围绕电影本身挖掘,不管电影内容还是主创还是幕后甚至竞品,有料就有聊,策划和创意跟进后,进行平台传播。
4、事件营销热点跟进,让电影大面积亮相。
微博上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有正能量的有负能量的有无可奈何的有轻松搞笑的,这些热点吸引着网友的眼球,是一个巨人。我们的工作就是巧妙的把自电影元素和热点事件结合,站在巨人肩膀上。类似于郭美美这样的娱乐事件,是电影最好结合的对象。站好位置取好角度后,积极参与到网友讨论中,发出有特点的声音,从而吸引眼球。实在没有合适的事件结合时,那就创造事件,制造舆论讨论。比如在推广某大片时,同事模仿电影人物造型,形成有趣的模仿热潮,再通过大号的助推,形成自制的微博热点。
5、有节奏的配合电影上映和发行安排,借助资源进行助推。
在关键节点,一定要配合电影整体的宣传计划,大量微博意见领袖和微博大帐号草根大号微博红人等资源的运用,往往使营销事半功倍,覆盖粉丝比广告位更具效果。
6、关于水军和僵尸粉。
不是不用,但一定是有节操的使用,这是一种必需,微博和豆瓣等平台的属性决定了某些策略的产生。当然,所有的前提都是电影本身质量过硬。如前所说,一切都要建立在电影本身。
先回答这么多吧,才疏学浅,资历不深,不到位之处,请多拍砖指正!
【Ronnie Xiao的回答(5票)】:
我觉得电影营销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营销的产品本身,他是文化娱乐产品,但是他不同于类似唱片,书籍(不管是电子书亦或是实体书)或者影碟(影碟的营销和电影营销应该是区别开的)或者游戏,因为在影院看电影是一次性的消费,而上述的都还可以重复使用;同时他也不同于类似演唱会,话剧,音乐会或者戏曲等现场演出,因为除了首映会之外的多数演出都不具备在现场观演所有的“看明星“或者是在演出同时你无法在其他演出场所看到的当下的专属唯一性。
而电影产品一次性的消费特色,更让购买冲动显得重要,同时其中也暗藏着(只要把观众先骗进电影院,看过后悔不退票,钱也赚到的这种心态)。所以在做电影营销的时候,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将影片的卖点,关注度,话题性,粉丝效应(针对导演、原著和明星)以及优势无限放大。
目前针对电影营销的主要渠道无外乎传统的预告片(但是预告片的播放媒介选择很重要),一些片花和具备病毒效应的视频(主要通过视频和社交网站传播),传统的平媒以及户外的平面宣传(主要就是海报和各色物料),影片的首映会,合适的新闻点制造和媒体公关稿,通过负面新闻制造关注度(类似绯闻、不和、意外等)。随着现在国内专业化影迷网站和电影网站的成熟(类似时光网、豆瓣),以及社交类网站产生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所谓口碑营销(就是水军)在现下的一段时间也将是各大片方需要攻克的重点,不过由于被开发过渡,目前口碑营销的作用在网民群体里的引起的反抗效应也颇强。
㈡ 如何做好电影院活动营销,活动策划
你好
你要的文件如下
中国的电影院越来越多,可是新电影院如何才能够尽快的开拓市场局面?老的电影院如何保持市场地位不动摇?
这两者到底该如何做市场营销呢?
有些电影院还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做了很多市场活动,为什么影城的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理想呢?其实,关键所在就是,电影院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做活动,能做哪些活动还有怎么做活动,只要能够把关于市场营销活动的这几个问题弄清楚,相信电影院营销中的很多困惑就都迎刃而解了。
中国目前的电影院,仍然大多数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老的电影院没有新突破,新的电影院没有老经验,所谓的电影院营销,到底能有哪些内容呢?据环球影业相关人员统计,环球平均每家影城每个月要举办3-4次市场营销活动,一年下来,一家影城全年营销活动不会少于30次,如果按照全国126家环球影城计算,那一年就要有不少于3780次的市场营销活动,而这3780次市场活动通过30余个城市覆盖的数百家媒体进行连续的报道传播,一年下来,单纯媒体报道就要有十多万次之多,再加上很多活动带来的附加社会影响、团体票房收益等等,估算下来,效果着实可观。环球影业将这种营销活动体系架构总结为“泛营销”体系,其实是一种院线统筹调配、影城跟进执行的规模营销运作模式,结合环球影业的实战案例,在这里将影城经营过程中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梳理如下:
对于影院的活动,我们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影院为什么要做市场营销活动?
中国的电影市场与国外不同。在海外国家的电影院,首先没有团体票,其次不会有很多的市场营销活动,特别是美国等电影大国,电影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如何更好的经营卖品才是这些国家影院的主要市场任务。对于中国,这个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电影院基本上都不能直接扮演“摘桃子”的角色,“种桃树”才是第一要义,也就是大家都在说的培育市场。那么市场怎么培育呢?就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市场营销活动。市场营销活动就是指以影院为阵地、以影片为焦点,衍生、设计、策划的各种电影观众互动参与的市场群体活动。市场营销活动是电影院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院所举办的各种花样繁多活动,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三个目的:
1、增加票房:做活动是为了让观众从没兴趣到产生观看的欲望,为影片宣传造势,或者通过各种团体组织性质的活动,为某些影片直接带来票房收入。
2、增加人次:做活动是为了原本一个观众过来看,结果来了一家人,或来了一群朋友。这是真正的培育市场,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票房收益,但是创造了欢快愉悦的活动氛围,电影观众的参与互动,享受到了电影院带来的最直接的快乐,通过人际之间的传播,为将来的影院人次保障奠定了基础。甚至可以通过丰富趣味的营销活动,培养一批电影院的固定观众群,为电影院培养大批粉丝。
3、增加影响力:做活动可以进行媒体报道,让宣传范围扩大到整个城市,让更多的人知道影院,知道正在放映的电影,通过举办媒体感兴趣的活动,也会拉近影院与媒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影城开拓媒体通路,形成稳定、长效的传播渠道。
二、影院能做哪些市场营销活动?
策划设计影院市场营销活动,基本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就可以把一个活动策划好了。
1、策划思路来源:
策划活动要将发散思维、减法思维、整合思维多种思维模式综合运用,同时从影片、档期节日、社会资源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从中获取策划市场营销活动的思路来源。
2、影院市场营销活动具体样式:
针对上面所说的思路来源,进行深入挖掘,就可以策划出各种形式不同的活动,总结起来,电影院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明星见面会、首映式:最常规,但是最有效果的影院活动。只要有明星到场,现场气氛、观众反应、媒体报道,都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但是中国的明星见面会资源存在着整体匮乏、分布不均的现实问题,不可能全国各地的影院都能够在一年当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明星见面会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物以稀为贵,偶尔一次的有分量的明星见面会,往往才能够产生真正的轰动效应。
新闻发布会:影院举办的较高规格的市场营销活动,都会举办相应的新闻发布会,让媒体在第一时间与活动主要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得到影院市场营销的丰富信息。
专题报告会:适合上映国产推荐影片时举办相关活动。由于此类国产影片较为正统,内容往往以英雄模范事迹为主,虽然缺乏商业性,但往往都能得到一些相关政府机关单位支持,因此,可以借助契机,与相关机关单位深度合作,观看主题影片,同时对观众进行某些方面的现场教育,举办类似报告会形式的正统仪式,将使组织团体观影的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媒体放映场:与媒体充分沟通的很好的一种方式,让媒体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上影信息,可以以此为平台,与当地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按照管理,一部新片大片上映前,每个城市只能有一家影院可以申请一场媒体场。这也是很多影院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牢牢把握住媒体场,很多时候也就意味着牢牢把握住了媒体。
观众体验场:与观众充分沟通的一种方式,既可以做为前期预热,让媒体给以报道,也可以调查体验场观众反应,得到对影片最准确的市场把握,及时验证调整影片的宣传推广策略,保证影片吸引准确的观众群体。这在发行领域,被称为“点映”,在很多中小成本的文艺影片中,得到很广泛的运用。
影院场地展示:场地的布置,十分重要,观众进入影院后,把握影片的信息往往通过场地布置,场地布置可以使用与影片有关的图片、实物、模型、仿真人物等等多种形式的摆放,为观众在影院大堂创造视觉奇观,充分调动观众的胃口。
场地互动游戏:游戏往往是从电影相关内容衍生出来,参与性互动性强,可以吸引儿童观众和青年观众的兴趣,让大家感觉不仅仅看电影是一种放松,来电影院,本身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那样会会影城招揽更高的人气,人气旺了,看电影的人自然也就增加了。往往大堂宽敞的影院具有操作此类活动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电影院大堂的作用,把电影院装点成为电影的乐园。
户外宣传活动:根据各个影城情况的不同而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户外资源,只要是有利于三个目的的活动,影院都可以主动出击,把活动做好,做大。
相关产品促销,联合推广:这类活动往往会与上面讲述的几种活动结合进行,具体的活动形式会与赞助客户有一个商定的过程,具体与客户联合的推广形式,由于设计商业推广部分,作为第三点,详细论述。
3、商家联合推广活动样式:
活动推广:与媒体、商家充分互动合作,如影院活动冠名、赞助、礼品、宣传logo等等服务,在节省活动经费的情况下,也增加影片、影院的影响力。
套票推广:几部电影联合推广,或者一部电影同时出售几张票。比如情侣套票,全家套票。这种合作模式,在很多电影院中广泛被运用。
套餐推广:在出售电影票的同时,与卖品相结合,刺激两方收入的共同增长,特别适用于很多票房很高,但是卖品水平一般的影院,通过联和促销,在提升卖品的同时,对票房提升也会有促进作用。
团体推广:通过团体客户的需要,针对性开发市场营销活动,吸引团体票客户,直接购买大额团体票,实现票房的大额增长。这点对电影院来说,一定要转变观念,与团体客户洽谈业务,销售的是一整套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活动宣传推广,而不仅仅是卖电影票,这样的联和团体推广,将会大幅提升团体销售业绩。
三、影院到底该怎么做市场营销活动?
1、从数量上看
影院活动,多做?还是少做?这有一个度的问题。
影院的活动举办一定要根据各个影院的情况不同,把握一个度。过多或者不够都会产生负面效果。
如果影院做的活动不够,那么只有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影片大致内容的观众,才会观看这部电影,原本存在的潜在票房没有去争取,那样的损失,将难以挽回。
如果影院的活动过于密集,工作疲于应付,不能准确预估能否产生上述三种效果,这样的活动将存在着很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也对上述三个目标的实现难以产生作用。
2、从质量上看
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果,什么样的活动没有效果,这是一个评估的问题。
活动的执行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基本上是这样一个链条:
影片信息到达——活动方案策划——方案前期准备——活动执行——活动总结——活动评估——活动备案,用于下次活动的参考。
上面的链条当中,目前我们的方案策划与执行都没有太多的问题,关键出在活动的评估上,一个活动做完了就完了,没有对效果进行充分的评估,下次操作类似活动的时候,从上一次活动中得不到任何经验教训,还是茫然进行的话,对影城来说,将是无形的损失。
3、对于大多数电影城,可以尝试进行如下操作:
(1)、广泛尝试各种活动
影院可以多尝试,广泛策划,看看到底哪些类型的活动是直接可以见到明显票房效果的,哪些是有助于增加观影人次的,哪些是会广泛吸引媒体的,而哪些是没有用的。
(2)、重视活动效果评估:
全国很多新影院,活动运作肯定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不成熟,在尽可能尝试各种活动的前提下,对各种活动效果分别进行评估总结,将帮助我们的影院开速成长。活动效果评估可以大致可以从上文提到的三个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来进行,但具体的评估反馈方式,还要各个影院的市场人员进行探讨摸索。
(3)、效果好的活动多搞
等到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在众多活动方案中,有所取舍,只做最可能达到上述三种目标的活动,把活动做好、做精,出精品,用活动的力量,推动整个影院票房、人气、影响力的大幅增长。
请及时查收
如有疑问 请追问
满意的话 望采纳
谢谢
㈢ 电影营销的营销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电影的理解,总是徘徊在商品和宣传工具之间,电影行业到底应该用一种政府行为还是用一种企业模式去构建?理念上这个问题早已得到解决,可是在实践上却动作迟缓,中国的电影业举步维艰,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制约着电影的进一步发展,诸如条块分割、发行环节过多、产发放严重脱节、电影队伍严重老化和电影管理模式落后等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18益加快,一直对中国电影市场虎视眈眈的好莱坞制片商已经着手准备登陆或已经登陆中国电影市场了。宏观来看,这对中国电影业其实是一件好事,外来的竞争压力促使传统的电影管理体制发生转变,不适应的将被淘汰,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会逐步取代现有的僵化的管理模式,中国电影业在营销战略方面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从表象上看,体制问题似乎与电影营销毫无关系,其实,这才是最根本的。我们的电影市场是生产、发行、放映各自为政。在基层,发行部门虽然拥有影院,却在发行上没有多大自主权,影片的供应是计划型的,从国家到省、市、再到县,基层发行部门只是完成电影从上一级移交给电影院的这样一个过程,自由选择片源,只能是一种空谈,甚至于在档期上,基层发行部门也只能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合理调整:省一级电影发行部门可以比较自由地组织片源,安排档期,却不拥有属于自己的影院。因此既不能对基层电影人进行自由调动,又无法对电影院进行改造。要改变这一现状,主要做法有两条:
第一条是建立集产、发、放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司。这样的现代化公司可以由三种形式发展而来,其一是以“放”为核心,即某电影院能够自由组织片源,并能独立或合作制片,其发展的趋势是打破地域界限,在各城市设立自己的子公司,树立自己的品牌,经营自己的特色影院,因其发展模式类似于肯德基,我们暂称之为肯德基模式。其二是以“发”为核心,发行部门利用自己掌握丰富片源的条件,以经济实力打入放映部门,拥有自己的放映院线,这是我国现行电影体制改革的方向,很多发行部门都采取了这一做法。我们称之为传统模式。其三是以“产”为核心,即制片商介入放映部门,利用自己雄厚的资金参股或控股,直接参与影院的人事管理及影院建设,其优点是省去了发行环节并能体现自己的特色,而且能得到资金保障,比较稳定。
第二就是产、发、放仍然脱节。但不是这种脱节,而是建立在市场体系完善,竞争机制完备的基础上。放映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片源或委托发行部门组织片源,如同顾客选择商品、商场选择货源一样。由于市场完全开放,电影放映部门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发行部门必须以实力吃饭,即能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片源。随着影片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产、发、放为主体的社会分工将进一步得到强化。事实上,电影业的公司化、集团化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强化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
中国电影业的经营理念严重滞后,经营机制不尽合理。如同开篇所言,电影到底是用政府行为去经营,还是以企业模式去构建?虽然理论上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事实上电影与政府的依存关系仍然是紧密的,政府拥有人事权。如果从电影的长期发展来看,政府对电影应该是宏观控制,如同企业同工商局的关系一样。工商局只负责审批企业的注册登记、商标等事宜,企业则在市场中接受检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电影不同于其它产品,比如食品、香烟、酒类等,无论是肯德基,还是红塔山,都属于可延性消费产品,对顾客来说,品牌代表的是质量,一种品牌一经确立,一个顾客有重复消费的需要;商家所做的就是尽量维护品牌的信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可是电影不同,对具体的某部电影来说,它只能是属于一次性消费。一部优秀电影,营销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扩大它的知名度,比如海报、橱窗、媒体、政府红头文件、广告及其它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通过这些方法,对某部电影来说,可能是成功的,然而令电影营销人员困惑的是,下一部电影又该如何宣传?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沿用老一套,不用说观众,就连自己也开始怀疑媒体的客观性了,久而久之导致的必然是观众的漠然。
其实,这种针对某部电影的狂轰滥炸式宣传是不可取的,对电影业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是一种慢性自杀。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观众对于电影宣传的漠然。电影工作者应该有重点、有突出地炒作几部电影,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然而,这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某些服务行业的行为,譬如浴室、歌舞厅和茶室等,它们提供的是场地、环境和服务而非产品,它们建立的品牌是阵地品牌而非产品品牌。电影的困境不是行业内部竞争的结果,而是行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如何使电影成为众多娱乐方式的重要一元,换句话说,如何使电影成为与浴室、茶座、广播、电视等并驾齐驱的娱乐休闲方式,已经成为营销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很清楚地看到:电影的营销重点是树立阵地品牌,搞好电影院自身建设。多厅、多功能以及提供温馨可人、富有特色的环境,高清晰度银幕以及良好的声响效果都应成为影院追求的方向。 搞好电影营销最重要的还是搞好自我包装,除了具体包装某部影片外,重点还要放在电影的硬件包装— — 影院建设上,即电影的形象设计。电影树立的是阵地品牌,形象设计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亚细亚影城曾经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睹了1991—1993年亚细亚神话的人们一定还记得:亚细亚影城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受到了上自中央下到黎民百姓的密切关注,江总书记还亲自前来视察过,应该说,影城在创立品牌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其硬件设施在当时也是一流的,然而不到6年的时间,亚细亚影城迅速衰落了。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影城所在地没有良好的大环境;比如电影市场的衰落;比如豪华影城的相继崛起。然而,没有良好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没有良好的用人机制及人才观念,从而导致决策上的诸多失误,才是其根本原因。很难想象,用最传统的脑子去操纵一台最先进的机器能够充分发挥机器的作用。亚细亚影城的失败在于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没有引进现代化管理方法,从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没有充分利用、维护并发展品牌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亚细亚”这三个字的含金量在不断地降低。
“穷则变、变则通”,电影发展到今天,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如果电影不思进取,不与国际接轨,其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因此,在中国行将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中国的电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谁最先转变观念,准就将是未来电影市场上的大赢家。所以可以通过网络来发展电影,让互联网来推广电影。
㈣ 电影营销到底有哪些门道
近几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电影产业的一些基本规律也越发凸显。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电影具有作品和产品的双重属性。作为产品,电影属于“超快速消费品”,上映首周末或前四天的表现,往往就决定电影在市场上的最终命运。如何在影片上映前做好充分营销,对一部电影来说至关重要。
“电影营销的关键是做口碑。口碑不是指说好话,而是指讨论量——提前几个月把要传播的内容话题化,不断吸引目标受众参与。”伯乐营销总裁张文伯说。
几年前,广告、海报、预告片几乎就是一部国产影片营销的全部内容。如今,新媒体话题互动、商品植入及资源置换、在线优惠购票等新形式的出现,使营销方式愈发多元。
以商品植入及资源置换为例。2014年上映的《北京爱情故事》出品方负责人陈洪伟介绍,影片中植入了凯迪拉克、伊利、中国梦想秀、DQ冰淇淋、思念水饺等5个品牌,这些品牌再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对影片进行宣传推广。因此,通过商品植入和资源置换换算成的营销成本,远高于影片实际的营销资金投入。
在《匆匆那年》的营销中,某国产品牌手机除了在影片中植入广告,还购买了一期热门综艺节目作电影宣传特辑、购买大量广告投放市场,这些营销成本,也不在电影本身营销预算内。
“这一年来,更多的电影开始明白如何与广告品牌进行嫁接。从过去简单的广告植入,到现在的品牌联合推广、整合营销,不仅电影广告投放的力度越来越大,电影营销的力度也越来越强,这是双赢。”张文伯说。
“社会化传播的形式是互动和分享,通常在影片官微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建立了与潜在消费者的连接,这个连接比其他任何媒介渠道都更近、更直接。从发布第一张海报、第一支预告片起,就要给消费者提供‘体验’影片的机会。”张文伯认为,充分利用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优势是实现这种“体验式营销”的关键所在,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和分享,很快就能辨识出大众对一部影片的兴趣点,并进行深挖。“我们在做《匆匆那年》的时候,做了30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了47亿次,这说明营销的认知覆盖率是高的。”
㈤ 电影营销的营销现状
要提高中国电影业的整体营销水平,一个前提是要对中国电影营销现状有充分的认识,关于当前电影营销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影营销从概念的提出到市场化的运作仅仅经历了几年的时间,还没有从根本上革除传统观念的禁锢,在国营制片厂,一部投资上百万元的影片,能拿出两三万元来宣传就不错了。这种国有发行体制的惰性致使一些优秀的国产电影“锁在深闺人未知”,《那山那人那狗》在中国和日本电影市场上的巨大反差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中国电影营销观念淡薄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体制上陈旧与弊病。电影运作上的条块分割。制、发、放体系的互不统属和断链掉线,市场主体的权、责、利模糊不清,导致各个环节相互扯皮,制片部门无法强化对发行渠道的支持、服务和管理,发行部门也因人情网络和利益分配的问题无法放开手脚,放映部门也总是在抱怨国产影片不适合观众口味,而忽视了影院本身的营销。总之,能否革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电影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是突破传统营销观念的重要前提 先进的营销观念和模式需要优秀的营销人才付诸实践,都在谈电影产业化。但产业化不是喊口号就能喊出来的,它需要落实到电影企业的经营层面上,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人才结构和运作技能上,具体到电影营销环节,就需要在营销人才上大做文章。
从张伟平和张艺谋的合作实例中可以看到营销人才的价值所在。张伟平对《英雄》的营销策划的确为国产影片营销的经典案例。“究其本质,创新性地将营销观念导入电影产业和整合性的成熟的市场运作手法,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然而,张伟平这样的营销人才在中国太少了,因此培养一批一流的发行、营销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已经刻不容缓。中国电影呼唤营销“明星”,也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过硬的基层营销人员,我们21世纪的状况是营销人才缺少而叉惰性严重,致使很多优秀的国产影片全面败北。 12年以来中国电影营销仍处于一种以银幕营销为目的,以公关传播为主要手段的营销状态。著名的娱乐营销专家文硕认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电影营销模式将经历单一票房营销模式—— 以票房营销为主、以非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 票房营销和非票房营销并重的营销模式—— 以非票房营销为主、以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四个阶段。而我们的困境是票房营销不尽如人意,非票房营销后劲不足。现阶段的中国电影营销已经走出了单一的票房营销模式,但远远还没有和国际接轨,在跨世纪的新时代,绿色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品牌营销、分众营销、竞合营销、文化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应运而生,成为企业营销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我国电影产业要实现营销方式的变革。应该借鉴一些新的营销理论并结合自身产业的特点开拓更多的营销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的营销模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把创意作为营销的全部内容,而没有把营销建立在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电影营销策划不只是一个技巧、一个招数,而是一门科学。再好的点子,只有与整体营销策划相适应才会奏效。”就算11年运作比较成功的《十面埋伏》和《2046》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几个点子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但从长远看来,点子有效,然而有限,非科学化的营销只能得逞于一时,不能得逞于一世。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电影营销模式将面临着一次“改革风暴”,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现代营销理论和经济学上的相关理论为我国电影营销注入新鲜的血液,架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营销模式,是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相信,如果中国电影能早日建立起赢利点密布、经营结构超稳定并与现代国际水平接轨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那么。中国电影的兴旺将指日可待。
㈥ 求一个电影影片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的大纲 各路神仙帮帮忙 谢了
不知道你这个市场营销的策划方案目的是什么,所以大概列了些关于电影的思路,可以参考内
1、电影市场容需求分析(可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手)
2、目前电影市场分析(从编剧市场、导演、演员、制作方面分析)
3、电影市场:影院分布、票价分析
4、从票房看需求
5、进口片和国产片
6、导演
7、电影题材(平时说的噱头)
8、宣传渠道——影院宣传、大众媒体、电影评论网、报纸媒体等公关炒作
㈦ 求经典营销励志电影
在复杂的商业社会,你想创业,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边沿,你只有勇气,只有梦想,只有天真,只有一场空。
这20部电影可以学到的商业社会必须的经济常识,以及每天都发生着的经济欺诈。 这20部电影都是英语国家孩子在学习商业知识方面必须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学院一直排第一位的《华尔街》,还有沃顿商学院排第一位的《Trading place》。斯坦福要求商科学生必须看的《boiler room》。
总之,一一看后,算是真正懂了一点西方商业的本质。
1、Wall Street(华尔街) (1987)
内部交易是违法的,不违法怎么能够发财。关键看如何违法同时可以掩盖。不看这个影片怎么能够随便进入股市。
2、Glengarry Glenn Ross(拜金一族)(1992)
当房地产进入萧条的时候,美国的房屋中介的销售顾问都在忙什么?他们如何利用数据库,如何门到门地将房地产销售出去。如何在萧条期包装房地产,如何瞄准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如何对准投资需求?看了才知道,如今的美国房地产萧条肯定不会是问题。
3、Trading Places (颠倒乾坤)(1983)
经济是交易行为的代名词。只要有交易,就需要学会评估交易是否合算,就需要透视交易对方内心的秘密。交易中学到三个核心法则,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如何地方只要有交易的地方都适用的本质法则。
4、Boiler Room(锅炉房)(2000)
难以想像的是违法交易几乎与证券市场形影不离。一个19岁的年轻人如此近距离地目睹财富的操纵过程,让谁富有,那不过是一个随机的选择。
5、Pirates of Silicon Valley(硅谷传奇)(1999)
比 尔•盖茨与斯蒂夫•乔布斯在所有方面的看法,观点都是对立的。他们只有在一个事情上是绝对共同的,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封杀这个影片。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是如何 孵化的,是怎么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不到25岁的年轻人利用了什么样的市场规则,又是如何让市场规则,让客户,让竞争对手形成一个共同体的。阴谋一个接 一个,层出不穷的点子笼罩在硅谷的上空。
6、The Coca-Cola Kid(可口可乐小子)(1985)
不是地震中的可乐男孩,而是美国男孩的可乐生涯。作为一个碳酸饮料的营销从业员,他不得不回答一个问题,在边远的澳大利亚小镇,为什么没有一瓶可口可乐?营销是生意不可缺的部分。尤其是创业中不可缺少。一个男孩用可乐创造一个事业的故事。
7、The Secret of My Succe$s(发达之路)(1987)
任何年轻人的梦想中都至少包括两个绝对共同的东西,一个是金钱,一个是美女。明天早晨醒来,发现你不过就是一个北漂的时候,不过就是陷入大上海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小小小小的水滴的时候,如何实现自己梦想中这两个无法或缺的元素。且看美国堪萨斯的男孩在纽约飘荡的历程。如果纽约可以代表近100年人类商业活动的中心,那么,任何21世纪的年轻人,你不得不面对大城市的喧嚣、躁动,美女可以让你实现金钱的梦想,同样,金钱也可以让你品味美女的诱惑。去追求你梦想中的金钱、美女吧。
8、In Good Company(优势合作)(2004)
想成为全球级别的公司,怎么能够不看这个影片,至少5次以上呢。大公司都是通过收购来长大的。你会收购吗?知道收购后销售主管是怎么想的吗?知道销售人员背后议论什么吗?联想收购IBM失败的核心因素就是根本没有看懂这个影片。你看得懂吗?当公司与公司之间发生买卖的时候,公司一员的你,位置在哪里?
9、Barcelona(巴塞罗那)(1994)
美国人的销售方式,销售方法真的可以同行全球吗?一个美国销售在西班牙的销售经历让我们学到销售的价值观,销售对客户文化的处理方式,销售对客户关系的把握。
10、Jerry Maguire(甜心先生)(1996)
做生意要拿出诚意来。这个影片为美国文化提供了两条经典的短语,风行美国经久不衰。show me the money 让我看到钱才是真的。任何生意都如此。怎么才能看到钱,什么情况下,你会忘记这一点,而且通常是客户劝你忘记这一点。生意中没有牢靠的友谊,这是你在创业 前必须要牢记的教训。做销售,建立大客户关系不容易。认真看上10遍吧。
11. office space (上班一条虫) (1999)
公司缩减规模,预备裁员的时候,这个哥们居然不知道,而且,就在裁员开始的那天,他却决定请假一天。他的两个办公室的好友已经处在被开掉的边缘,无奈,哥们三个决定实施一个神秘计划,将公司帐号上的钱陆续转移,当然,通过木马病毒的方式。然而,由于这个哥们本来对办公室工作就没有感觉,于是,对于裁员特别轻松,满不在乎,公司高层偏偏就欣赏这样的态度,他居然被留下了。
办公室政治课实战教材。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司遇到危机时,裁员的本质动机,员工对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义都是必须要学习的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则。
12. the corporation (解构企业) (2003)
18世纪美国法律正式通过了一个企业可以是一个个人的组织行为后,到21世纪,仅仅两个多世纪,美国的这个公司法居然影响了全球,你可以在中国的公司法中也看 到类似的描述。恰好是这样的法律文本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这个冠之以法人的称号横行全球,世界每一个角度都受到影响。个人的贪婪,个人的无度,个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地扩张,膨胀。从最深刻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规则,并无情地揭示了其存在的弊病以及可以打败之的机会。
商业法,垄断法,公司治理的必修课程。
13. the insider(惊爆内幕) (1999)
当商业秘密与巨额货币纠缠在一起的时候,阿尔8226;帕西诺主演的主持人面对了两难的处境。在资本主义的商业社会,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金钱可以换来什么?商业社会的本质是货币自由交换,只要你情我愿,交换什么都可以,哪怕是交换对公众危害严重的吸烟的秘密。科学家的良知能否用钱收购,中国古语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的在外国对于鬼来说有效吗?
交易中的商业价值,交易中的定价原理,商业信誉在交易中的作用都是这个影片中活生生地展示出来的,商科学生必须要理解金钱统治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具备的不可逆的特性。
14. the hudsucker proxy(影子大亨) (1994)
一个缓慢叙事风格的影片。一个票房不怎么样的影片,一个懂商业的人说好的影片,一个社会大众看不懂的影片。一个公司的老板自杀了,似乎特别符合现在的萧条期的潮流。然而,老板自杀了,其公司还蒸蒸日上呢,董事会的实权人物开始行动,行动的目的当然是私欲横流,监管呢?正直呢?
公司治理,企业董事会操作实战等都是这个影片不可多得的实战教案。学吧,从血淋淋中学到教训,并用来治理好自己的大型企业。
15. antitrust(反垄断) (2001)
商业社会信任容易建立吗?谁值得信任、给钱的人值得信任吗?给你一个录用的机会就值得信任吗?影片中的大型软件公司暗指微软,公司老板也是用比尔盖茨为原型的。从斯坦福录用天才软件工程师毕业生,然后应付已经严重推迟了的软件发布日期,然而,信任却突然成了一个问题,一个公司,法律,个人,专业性之间复杂 的,纠缠不清的问题。
任何学科的学生都要看上五遍。毕业了,有的是大公司如同鳄鱼一样盯着你,不是用鳄鱼般的嘴,而是用诱人的薪酬,宽松的待遇包装起来的网,你已经准备好投怀送抱了吗?
16. rogue trader(魔鬼营业员) (1998)
学习银行业务,尤其是投资业务最好的教材。一个能够将百年老字号银行一夜之间弄垮的业务模式到底是什么?其中伴随着一个职员怎样的人生辉煌?如何巧妙地利用廉价的不懂业务的员工?如何利用大银行罕见的机会?
还记得里森在巴林银行的所作所为吗?应该不会忘记2008年华尔街横行的杠杆吧。学习金融,学习投资,学习银行业基本操作的实战教案,怎么能够错过?!
17. other peoples’s money (抢钱世界) (1991)
商业法,企业兼并,商业诉讼规范,商业流程,兼并重组流程等。也是一个基于美国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美国商业自由市场中到处充满了利己行为与利他行为的冲突,矛盾。也恰好是这些冲突和矛盾中可以学到不同的人的心思,不同的人的动机,以及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段。
商业法的学生,商科学生,法律学生必看。
18. disclosure (败露) (1994)
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影片总是让人经久不忘。这个影片的主题是性骚扰,是公司办公室性骚扰。一个高管面对提升的机会,提升的关键人是他大学的女友,女友的动机并不单纯,在办公室发生了一切,一切,第二天却在法庭相见。
商业法,办公室行为,公司群体人际关系行为准则,公司高管提拔等都是难得的教材,生动的雷人的教案。
万万不能错过的是道格拉斯的滔滔不绝,振振有词以及慷慨激昂。
19. what women want(男人百分百) (2000)
用最巧妙的方式揭示女性所思所想的影片。天生上帝都羡慕的帅哥自以为是,从事的又是广告行业,居然没有机会升迁,居然老板还是女性。一个意外,就一个小小的车祸,让他具备了能够阅读女性头脑的能力,他居然真的发现了女性竟然是这么想的。
商业心理学,女性行为学,广告学等都是这个影片中最需要学习的亮点。
20. barbarians at the gate (门口的野蛮人) (1993)
当一个大师级的销售高手销售的产品是他的公司的时候,你要小心了,因为你面对着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发大财的机会。看好他的公司的股票,立刻购买,无论多 少钱都要买,因为眼看着他将这个公司的股票从40推到100,一个夜晚并不漫长,一个夜晚让有钱的更加有钱,贪婪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回避的主题,当然 也无法忘记,每次贪婪遇到正直,为什么赢的总是贪婪。现代公司政治,公司价值,投资机会,销售技巧等都是这个影片贯穿始终的启发。
㈧ 有没有内容跟营销有关的电影
电影 <Thank You for Smoking> 中文名叫抄 感谢你抽烟
主角是袭烟草公司代言人,工作重心只有一个:不停地去说。而且目的也只有一个:说服别人吸烟。
不算特别好看,但是有点儿意思,主人公非常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