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别克轿车的案例中,运用了哪些市场细分与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消费者碎片化和新车型引进的同步加速,汽车市场细分化的趋势不会中止,其步伐只会越来越快。如何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成为所有厂家面临的生死问题。
文/向寒松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中国汽车市场就从一个竞争最不充分的市场变成了竞争最激烈的市场。10年前,中国还是桑塔纳、捷达、富康“老三样”一统天下。但10年之后,市场上的竞争者超过了200余个,几乎每一个以万元为单位的价格区间,都有十几款车型在竞争。正如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所感叹的那样:“没有哪个国家的消费者像中国这样,有如此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汽车市场像中国这样,极度多元化、细分化。”现在,所有的汽车厂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市场已经拥挤得无法再进一步细分了,如何寻找新的细分市场?
细分的动力:消费者碎片化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研究一个问题:市场为何要细分?答案很简单:消费者需求开始多样化。问题到此似乎可以终止了。但从汽车营销的角度来看,这一回答过于概念化,是“正确的废话”。我们要探讨细分的真正动力,必须将汽车消费放到整个社会转型的宏观视野下来考量。
按照社会学的原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时,整个社会将加速从传统的一元结构社会向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转型。而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传播的分众化,整个社会将从“多元化”向“碎片化”转型,反映在消费领域,就是消费者因价值观、审美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而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碎片”,当这些“碎片”产生购买行为时,便形成了细分市场。
可以说,目前国内汽车厂家面临的便是一个逐渐被“碎片化”的市场。一方面,传统的消费观念、审美趣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在市场上就是桑塔纳、捷达、夏利等传统车型的销量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新兴的城市白领、小资、波普、艺术家等阶层在快速崛起,个性化的车型日渐受到他们的青睐。
打一个比方,现在的市场就像一块正在被撕裂的布,它的边缘已经被个性化的车型支解得七零八落,而中间最大的一块区域则挤满了竞争者,这些竞争者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断地通过品牌、价格、外观、配置的差异化扩张自己的势力,于是导致这块最大的区域也出现了裂纹,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以市场份额最大的10~20万元的中级车市场为例,挤满了凯越、花冠、思域、标致307、福美来、宝来、速腾、高尔夫、景程、蒙迪欧、帕萨特、斯柯达明锐、马自达3、马自达6等重量级的车型。一番混战之后,这个市场也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单元,一款或两三款车型通吃的时代不可能再出现了。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消费者碎片化和新车型引进的同步加速,汽车市场细分化的趋势不会中止,其步伐只会越来越快。如何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成为所有厂家面临的生死问题。
关于市场细分的几个误区
现在,所有的汽车厂家都认识到细分市场的重要性,每一款新车型上市,厂家都会宣称它为某一个“细分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汽车厂家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之一:以价格细分市场
纵观每款新车上市前的营销策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基本的套路:先瞄准一款或几款主流车型,然后在价格、配置(实际上还是价格)上压倒对手。比如凯美瑞的定价紧紧咬住新雅阁,君越推新车前也把凯美瑞定为假想敌,思域的市场定位与花冠绝无两样,虽然这些车型上市前都宣称自己开辟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其实走的还是价格战的路子。
以价格细分市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给消费者一个很明确的定位。这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赛欧通过“10万元小别克”的品牌定位成功切入原来由“老三样”把持的10万元级家庭轿车市场。但现在的市场情形是,没有一个价格区间是空白的,每一个以万元为单位的价格区间都挤满了多款车型,价格战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以2006年为例,销量前十位的车型没有一款是当年上市的新车型,清一色是老车型,表明许多新车型并没有真正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取得明显优势。
既然价格并不是细分市场的唯一武器,厂家还有哪些文章可作呢?我认为,应从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角度,通过外形、性能、品牌、服务等方面寻求差异化。以宝来为例,它定位于“驾驶者之车”,突出操控性能,从而在中级车市场上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其后续车型速腾走的也是性能的路子,喊出了“生为强者”的口号,同样赢得了那些追求速度与操控的消费者的喜爱。
误区之二:市场是可以无限细分的
从理论上讲,市场是可以无限细分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细分市场。听起来,这种说法的确是贯彻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就有可能碰壁,为什么?因为汽车是一种规模化产业,只有达到一定的产能,制造成本才能有效降低,没有一定的销量做基础,细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最典型的反面案例是上海大众推出的两门版高尔(GOL)。高尔的原型车在巴西十分畅销,它配置简单,价格便宜,适合改装,所以很受城市单身青年的欢迎。照理说,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也有很多喜爱改装车的单身青年,上海大众也认为引进之后会受到欢迎。没想到推出之后,这款连空调、收音机都没有的小车被媒体讥为“裸车”,上市之后销量极差,现在处于停产状态。
同样,像标致206、雪铁龙C2等个性化小车都因为目标市场过于狭窄而叫好不叫座。所以,对市场的细分程度不能太窄,品牌定位也不能太超前,必须在保证差异化优势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寻找销量最大的细分市场。
误区之三:细分市场是可以创造的
既然汽车市场已经被各种车型挤得密不透风,再也无法细分,有的厂家便另辟蹊径,创造一个新的细分市场,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寻找蓝海”。这种思路是正确的,但实践下来的结果却往往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细分市场并没有真正的需求作为支撑,从而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
在美国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厂家声称要针对同性恋者专门开发一种汽车。乍一听,似乎很有市场,因为美国的同性恋者至少有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这个细分市场岂不是很大?但我们看到的是,这种车型至今还没有上市。很显然,同性恋者和普通消费者在购车、用车方面并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偏好,这个细分市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中国也有这样的案例。2006年,华普汽车推出一款号称“中国第一款女性车”的“海炫”,从概念上看,这个细分市场可真够大的,因为几乎一半的消费者是女性。但我们也要看到,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其实和男性消费者一样复杂,不同收入、年龄、文化的女性对汽车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华普汽车企图以“海炫”一款车来满足所有女性的需求,只能说是一种天真的幻想,销量不佳也就是必然的了。
所以,我们不能为了细分而细分,细分必须建立在现实的需求上。然而,目前许多厂家仍然期望通过一个另类的概念来创造一个细分市场,“CUV”、“NCV”、“MBV”各种概念满天飞,让消费者摸不清方向,结果自己也迷失了方向。
如何应对细分化趋势?
市场的极度细分化,给汽车厂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过去,一个厂家只需要拥有一两款有竞争力的主力车型,就可以支撑起大部分销量。但现在,大部分汽车厂家都被迫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四面出击,全面开花。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设计制造成本和营销成本急剧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从国际汽车界的经验来看,各大跨国汽车巨头为了应对细分化趋势,采取了以下策略,对我国汽车企业或许会有所启发。
■平台战略
汽车的平台战略,就是指在汽车研发、制造过程中,几个车型共用一个技术平台,生产出来的车型在外形、功能方面可能不尽相同,但却有着相同的底盘、发动机技术和车身结构等。平台战略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研发费用,同时也加强了制造系统的柔性,使得几款车型在同一生产线上进行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也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更重要的是,同一平台可以演化出不同外形和配置的车型,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目前,几大跨国巨头都采用了平台战略。比如德国大众推出PQ35平台,速腾、迈腾、途安、高尔夫、奥迪TT等车型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开发,福特福克斯、VOLVO S40、马自达3这三款车也共用同一技术平台,丰田的皇冠和锐志也共用一个平台。
国内的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厂家几年前车型较少,并没有产品平台的概念,随着产能的扩大,像奇瑞、吉利等厂家也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产品平台,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多品牌战略
虽然平台战略解决了用不同车型攻占不同细分市场的问题,但当所有的厂家都在搞平台战略的时候,产品的同质化依然不可避免。为了寻求新的差异化优势,厂家不得不祭出多品牌这个武器,期望通过品牌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文化理念的不同,来有效区隔消费心理,为消费者创造新的购买理由。
现在大型的跨国汽车巨头如通用、丰田、福特、大众、日产、本田基本上都采用了多品牌战略,连奔驰也为了攻占年轻人市场而创造出SMART品牌,宝马则收购了MINI、劳斯莱斯等品牌。在同一公司内部,不同品牌之间也可以共享一些技术平台,比如帕萨特和奥迪A6的共用零件比例相当高,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国内多品牌战略运用最典型的当数上海通用,国产凯迪拉克主攻豪华车市场,进口萨博(SAAB)比凯迪拉克档次稍低一点,别克则定位于公商务轿车,雪佛兰主攻家庭轿车市场,从而实现了对大部分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其余像上海大众引进了斯柯达品牌,一汽大众拥有大众和奥迪两个品牌,神龙汽车则有标致和雪铁龙两个品牌,长安福特也拥有福特、马自达和VOVLO三个品牌。
Cross战略
在国际汽车界,Cross是近年来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国内一般翻译成“交叉车”或“跨界车”,意思是融合了多种车型设计元素的车型,也就是一辆汽车拥有几辆车的功能。像SUV就是典型的Cross车型,它既有越野车的越野性能,又有轿车的乘座舒适性,满足了城市越野爱好者的需求。MPV则综合了轿车和轻型客车的优势,被称为“多功能轿车”。
近几年,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推出Cross车型,Cross也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市场。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上海大众推出了Crosspolo,它在POLO的车顶上安装了行李架,配以动感十足的大包围和轮毂,风格强悍,具有明显的越野休闲风格。奇瑞的东方之子也推出了Cross版本。
Cross的本质,有点接近于前面我们所说的创造细分市场,由于它融合的是两个以上细分市场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所以在销量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从而成为国际汽车设计的一个方向。
市场细分程度是衡量一个汽车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也是汽车企业制定品牌、车型战略的基础条件。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汽车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差异化,也带来了市场的极度细分。
“没有哪个国家的消费者像中国这样,有如此差异化的消费需求;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汽车市场像中国这样,极度多元化、极度细分。”广州车展期间,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对国内汽车市场的独特性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比如,从产品来源和派系看,与欧洲消费者偏好本地车,北美市场美系、日系车占主导不同,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包容度极高,欧系、美系、日系、韩系,几乎世界所有国家的汽车品牌和产品,在中国都有生存空间。从车型类别看,无论是新近发布的奥迪Q7、凯迪拉克凯雷德等上百万身价的豪华车,还是QQ、吉利等两三万元的入门级车,在中国都有市场。而从车型年代看,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同步车型争相引入中国;而另一边,20年前的桑塔纳、捷达以及稍晚一点的夏利,依然在上半年的轿车品牌销量排行榜前五名中,牢牢占据着三个席位。
市场极度细分,给汽车企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过去,一家企业拥有一两款有竞争力的主打车型,就可以支撑起大部分产能。如今,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性,同一细分市场车型的扎堆竞争,大大削减了这种一枝独秀的可能性。要想在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就必须在多个细分市场上“全面开花”。
需要指出的是,实施差异化战略,应对市场细分,并不是将众多新老产品排列在一起那么简单。虽然,新产品上市后老产品暂不退市已经被市场所接受。但是,在同一品牌下,新老产品同台竞技,还是会对品牌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容易给消费者的品牌识别带来干扰。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价格定位,以平衡新老产品之间的竞争关系,避免1+1<2的情况出现,同样考验着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② 如何看待丁磊6月11日亲自开直播卖货
丁磊6月11日亲自开直播卖货非常好。他是为了靠自己的知名度来挣钱,谁都想生活的更好,丁磊也同样是人群中的一员。因为现在网络直播带货非常的火,直播带货销售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所以丁为6月11日亲自开直播卖货,是为了提高自的人气和关注度,还会给自己带来经济的利益,可谓是一举两得,是非常好的事情。
③ 世界古今中外销售最成功的前十位人物是谁
第一位:杜万山
营销解读:(选其中一个案例)
借神话把青龙集团的润心野茶油着实滋润了一把,先是把茶树的由来与秦始皇搭上了关系,:传说在秦始皇时代,徐福率500童男女到蓬莱仙山为始皇帝寻找长生不老之药,遍寻不着,路遇八仙过海,被徐福的忠心所打动,就赐予徐福两棵长寿树种子,在栽种了许多地方后,皆不能活,当八仙飞临江西明月山(现在的国家以及风景保护区),发现下面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宜春地名由此而来!遂将长寿树播种于此,此树5年开花,8年结果。接着又与慈僖太后有了名堂,说是大清朝卿定江西府唯一进贡给朝廷的贡品就是油茶果子,运往北京,由北京的炼油司再将油茶果提炼成油,供太后享用。后来嫌路程太远,不够新鲜,遂又在江西成立了油茶局,就在江西当地炼油。至大清覆灭,国民政府再度起用茶油为皇家专用油。并在江西将清政府的油茶局改成了油茶产业局。将当时的炼油厂加强为海天茶油厂。该局该厂一直运转至新政府,至今还是江西省油茶产业的唯一政府机构!至此再度与国民党蒋介石又搭在了一起。那青龙是怎么样又和这茶油搭上关系了呢?
在一次看出这个人胡吹的本事了:他说当时国民政府极尽贪污,大小官员背着蒋介石一车一车的往家里运茶油。而茶树要五年才开花,八年才结果,果实要在树上长十三个月。再大的产量也抵不过庞大的国民政府啊!结果大家都猜到了---破产了。青龙眼看着利果利民的产业就此衰落,购买了这个破产的企业!这样,一个民营的企业,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就先后与秦始皇、慈僖太后、蒋介石等有了很直接的关系。还跨越了神话与现实!然后还要请科学家用现代科学证明:油茶树只生长在地球同一经纬度,在地球造山运动后产生的的唯一红色土壤层,。野茶籽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尽吸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在晨露初降后立即采摘,方显其独特魅力。与宜春考古学界、油茶产业局、旅游局等在明月山找寻两棵古油茶树进行“青龙古茶树”命名包养。修了一条小路上山,还要命人以香火供奉,如此,中国人的神秘感就来了!凡到明月山旅游的人,无不回家宣扬此两棵古茶树的油来和茶油的神奇品质!
你看他跟记者联系起来玩的花招:先是故意让记者给企业出难题: 中国食品报质量安全监管版以“茶油能治病?‘青龙高科’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为题对我们的润心野茶油进行了抨击,江西法制报也以“‘润心’野茶油宣称能治病”为题进行了报道。接下来就
第一步:(快速反应)市场部于3月31日已经发文至上海、北京、宜春、江苏等各地分公司,从各卖场、超市、经销商、办事处回收前期所有使用的宣传材料;前期资料一律不准发放,等待营销总部统一安排。
第二步:(借力打力)市场部在3月31日就针对中国食品报安排了以“青龙茶油不治病只是平衡健康好 揭开野茶油的健康秘密”为题展开了第一轮对对方的回应。今天及陆续下来得几天将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食品报、中国质量报、家庭周末报、中华工商时报、华夏时报等几大媒体见报。这样做的目的可有两个:一、通过这一轮的回应可以把前期对方所作的“茶油能治病?”变为我们的系列炒作的设问,借他的力来达到我们的益,使看到我们文章的人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来减少对我们产品的负面影响。二、可以提升茶油的上座率、见报率,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力,来达到使人觉得我们才是茶油的正宗,有正本清源的效用。
第三步:(强势出击)4月中旬接下来的工作也是以此为龙头,主要诉求媒体还是选择软性文章的形式,把我们与对手区别开来。主要选择“民以何油为天”“东方橄榄油日渐惹火”“品位野茶油为建康加油”“中国茶油协会成立青龙高科董事长***先生任会长”等系列文章进行阐述,使外界认为前期的关于“茶油能治病?”宣传只不过是竞争对手玩的手段,不给对手以可乘之机。
第四步:(因势利导)现时中国****情绪高涨,我们要举行青龙高科反对日本加入常任联合国席位万人签名活动,迅速树立青龙高科爱国形象,掩盖之前所报导的声浪,形成老区人民民意支持的代表。爱国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一定是不会错的。到最后报导爱国企业的记者就成了不爱护民意的挂冕之王了。
第五步:(暗渡陈仓)4月种下旬抓住对手的软肋进行狠狠打击
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危险的一场新闻危机,结果却是杜万山的一场欲擒故纵!
接下来还要继续:神州6号的指定专供,2008奥运会指定用油。当然,现在还有部分属于机密,透露到此也就差不多了,其实我相信,搞营销确实需要让人恶心,不然还真的不象搞营销的!
第二位:蒙牛乳业总裁 牛根生
当选理由:借力“神州5号”一飞冲天2003年牛根生领导的蒙牛乳业一路奋进,由乳业第四一举上升至榜眼之位,而液态奶部分更是攀升为行业霸主。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今年10月16日,神州5号发射成功。举国同庆之时,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跨出现在各超市卖场。其洞察商机、善用新闻的营销速度之快,让业界侧目。
营销解读
牛根生终于等到了牛气冲天的那一天。到目前为止,牛根生把持的蒙牛乳业夺得了液态奶市场首把交椅,而在整个乳业市场,蒙牛也攀上了榜眼之位。值得一提的是,制作这张抢眼的成绩表,牛根生仅仅花费了4年的时间。
借力崛起创造“蒙牛现象”
自蒙牛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借力壮大就在牛根生的初始创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90年代末期,牛根生带者一批人出走伊利,自立门户。按照一般的传统思维,往往是先建工厂,后建市场,然而牛根生却是逆向思维,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牛根生认为,在计划经济下,企业就是生产车间的同义语,而现在却可以先建市场,后建工厂。
于是,1999年,牛根生先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市场推广,然后采用“虚拟联合”的方式,把区内外8个中小型乳品企业变为自己的生产车间,盘活了7.8亿元资产,经营冰淇淋、液体奶、粉状奶3个系列40多个品种的产品,由此蒙牛产品很快打入全国市场,当年销售收入达到4365万元。半年时间,蒙牛在中国乳品企业销售收入排行榜中,由千名之末窜升至第119位。2000年,蒙牛终于创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但是其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500多个奶站及配套设施,近10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起来总价值达5亿多元,没有一处是蒙牛自己掏钱做的,均由社会投资完成。这种运转方式让蒙牛迅速崛起,2002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销售额居全国同业排名第4位。当时这种“蒙牛现象”被称为“西部企业,深圳速度”。
借势伊利丰满羽翼在品牌扩张上,牛根生再一次抗起了借势的武器。“甘当内蒙第二品牌”、“向伊利老大哥学习”是蒙牛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常用的两句话。当时,蒙牛羽翼未丰。
牛根生的想法是,内蒙古乳业第一品牌众所周知是伊利。但是,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是谁,没有人知道。如果蒙牛一出世就提出“创第二品牌”,这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其他竞争
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从借势到抢势当蒙牛在国内攻城略地,羽翼日益丰满,蒙牛一改往日的低调谦虚,高调出世。2001年7月10日,离揭晓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还差三天,蒙牛宣布,一但北京申办成功,蒙牛捐款1000万,是国内第一个向奥组委而不是奥申委捐款的企业。至此,牛根生的霸主野心显露无疑。
2003年,为实现其霸主目标,牛根生向市场发起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今年3月份,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蒙牛第一个在央视投入大量的字幕广告。“非典”疫情爆发后,蒙牛成为国内第一个捐款捐物的企业,并以1000多万元的捐赠拔得了头筹。10月16日,中国首座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飞上太空,一时举国瞩目。几乎与此同时,印有“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标志的蒙牛牛奶全新登场,出现在全国各大超市卖场。紧接着,央视招标会上,蒙牛更是以他们动用了15家公司举牌竞标,超过伊利1个亿左右的投标额——总共3个多亿——成为2004年央视标王。
由此,牛根生如愿以偿,其掌控的蒙牛乳业成为液态奶霸主。
据悉,今年蒙牛的销售收入已达到40亿元。按照牛根生的规划,2004年该数字将上升为60亿元,而2006年则将做到100亿元。牛根生认为,到“十五”末,全国乳业大约有1000亿元的销售额,估计蒙牛和伊利等北方企业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可能达到300亿元,伊利做得好会有200亿元,蒙牛100亿元,或者各占一半150亿元,或者蒙牛可能多一些。
第三位: 上海通用营销总监 孙晓东
核心提示:通用营销“临门一脚”
2003年,上海通用销售量将超过20万辆,将稳稳占据销售排行榜第三的位子。而在上海通用销售数字“飚升”的背后,上海通用营销总监孙晓东功不可没。某种意义上,“赛欧”、“君威”、“凯越”等一个个车界成功营销案例的实施,依托的就是孙晓东这一“营销大脑”,但孙晓东则谦虚表示,自己仅仅是上海通用这支球队的“前锋”,起的只是“临门一脚”作用。在此次本报举办的“2003年度十大营销人物”评选中,孙晓东得票列居汽车行业“营销人物”之最。
营销解读
孙晓东认为,从营销的角度看,别克君威的上市是今年汽车行业内最成功的营销事件,是用中国文化诠释世界汽车品牌的成功例子。
孙晓东认为,轿车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本来就是一个外来的东西,一个新的轿车品牌,要让市场很快地理解、接受,并非一件易事。但别克君威上市之后,给市场、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老“别克”去年同期的销量增长150%以上。孙晓东表示,这是中国文化神韵和汽车产品的完美结合。尤其是别克君威把车的“动”与“静”和人的“动”(即上进心、积极进取的一面)与“静”(即充满智慧、深远)恰倒好处地结合了起来。
营销是系统工程在国内汽车界,不少厂家的营销往往“命系一线”,不是靠新产品来吸引市场眼球,就是靠降价促销还招揽人气,营销往往是单一层面的工作。但孙晓东表示,事实上,一个概念或主题并不能完全涵盖上海通用的营销的意义。
孙道,在上海通用,营销是整个价值链上的工作,质量、制造、生产部门等其他部门都是营销的重要环节。孙认为,上海通用的营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产品来讲,上海通用的策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上海通用的产品都很成功,像”赛欧“、”君威“、”凯越“等,”凯越“进军的还是国内增长最快、竞争最激烈的中级轿车市场,但一上市,”凯越“就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二是从市场传播的角度看,上海通用采用的是一种全方位的传播方式,即不是单纯依靠传统的广告形式来传播,而是力求达到与用户最大程度的沟通,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三是从网络上看,上海通用不仅增加了网络的数量,更主要的还在于提高各个网络的服务质量,并针对不同的产品推出了不同的服务品牌,如针对别克品牌推出了”别克CARE“服务品牌;四是进一步给消费者提供延伸服务,如”诚心二手车服务“等。
汽车营销需要创新孙晓东表示,汽车行业的营销水平与家电、IT、通讯以及日化等行业比较起来,并不比其他的行业低,甚至还要高。无论是厂家也好,还是经销商也好,采用的营销手段、营销策略都是比较有竞争力的。而从今年汽车市场的特点来看,汽车营销的手段和方法也更加多样,无论是从作为营销关键环节的产品,还是消费者关心的价格,以及广告宣传和产品销售服务网络,厂商都下了较大的工夫。
但是,孙晓东也表示,在汽车行业的营销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营销中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手段,但真正创新的并不多,而且一种新的营销手段、方法一旦出现之后,过程中执行的水平也还不高,很多效率都被损耗掉了,如有的企业建立了一套好的系统,但经销商并不一定愿意百分之百的执行。此外,某些厂家对市场需求的反应灵敏度也不是很高。他举例说明,在汽车市场上,越是从北到南,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并不是每家汽车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企业的产品服务标准在全国都是一样,并没有区别不同的市场开展一些差异化服务,这都是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的表现。
第四位:网易CEO丁磊
当选理由营销《大话西游》登上首富地位网络游戏被丁磊成为“睡觉都会有几千万入账的行业”。丁磊在网络游戏方面的远见令人敬佩。在网易最低潮时期,丁磊坚持保留游戏业务,并因此使一次几乎成形的购并流产。在今年游戏火爆的游戏市场上,《大话西游》作为国产网络游戏中的领头羊,凸现本土自我研发的魅力。网络游戏不仅仅成了网易股票的救命稻草,还成了网易股票飚升和使丁磊荣登中国首富的始俑者。
营销解读
2001年12月,网易率先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大话西游Online》,叩开了自主研发网络游戏的大门,并聘请周星驰担任代言人。2002年8月在原作基础上开发的《大话西游OnlineII》获得了众多玩家的认同,目前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超过23万。
无厘头“变成至尊宝 :在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 丁磊在网络游戏上的坚持,在他人眼中多少有点”无厘头“(没来由)的意味。但早 在96年就对网络游戏有过亲身体验的丁磊表示:”外面对你的评价完全可以不去关心它,完全可以忽略它,要相信自己的路子是对的。他们并不会跟你站在同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到2003年“无厘头”终于展现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网络游戏守得云开见月明,成为无数企业热捧的“至尊宝”, 身为收益者丁磊也承认:“没想到它发展如此快速。”曾失掉机会的厂家暗自悔恨不已。
在很多中国运营商与处理与游戏开发商的关系而焦头烂额时,他们游戏代理中经常遭遇面对BUG束手无策、或后续开发难以保证的情况。《大话西游》作为国内用户群最大的自主研发游戏,虽然在研发期间丧失了一些市场机会,但研发的优势也再次凸现出来。在网易的第三季度财报中,虽然短信收入下滑,但游戏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在今年10月发布的胡润和福布斯两张富豪排行榜上,丁磊成为双料的新科状元,胡润在其说明文章中称其为“IT天才”,“ 其纳斯达克股价在过去的一两年中翻了50倍。”不管天才不天才,丁磊和网络游戏的故事似乎说明,成功有时也需要一点“无厘头”。
非典时期的非常营销非典对网络行业来说,算得上是个恶梦。全国网吧长达两三个月的停业,给了刚刚起步的游戏行业一个沉重的打击,所有的游戏用户急剧下跌。据网易方面透露,《大话西游OnlineII》当时的平均在线人数下也降了一半以上,其后还可能出现用户的永久性流失及一系列连锁反应。
对此,网易游戏市场部提出 “杀机何需用牛刀,小猫也能玩大话”的宣传口号,大力拓展窄代用户,鼓励玩家在家上网玩游戏,该模式后来也被许多游戏厂商所推崇模仿。 同时网易和媒体、渠道,尤其是邮政渠道广泛开展合作,为用户上门服务;尽量在网上解决安装客户端、购买点卡等问题。
在非典期间,网吧和游戏公司可谓是同病相怜。网吧虽然停业,但网易公司对网吧的投入一直没有间断,网吧陆续恢复营业时,网易公司和网吧已经结成了发展联盟,每有一个省网吧开业,游戏人数就有一次飞越,当全国解除禁令时,《大话西游OnlineII》已有百余台服务器,而且每周都有新开服务器和服务器移民。
非典之后,《大话西游OnlineII》发展迅速,2003年7月开始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5万。
与明星代言人的亲密接触电影《大话西游》是无数年轻人心中的文化经典,其台词更是成了年轻人的交流“语录”。因此,网易聘请周星驰担任其网络游戏代言人,对年轻用户而言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在2003年8月,《大话西游OnlineⅡ》周年庆期间,网易着重于突出周星驰作为代言人的明星效应,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形象宣传、互动活动,以及周年庆现场庆祝活动,再配合同时期推出的以周星驰为主题的市场宣传、促销活动、推广比拼和线上活动,使得《大话西游OnlineⅡ》周年庆典,成为2003年下半年最有影响力的大规模网游活动之一。由于市场引导有效,品牌形象明晰,此次活动的直接的反应就是周年庆之后,游戏人数一举突破20万大关,注册用户达到2000万。
第五位: 健康元药业董事长 朱保国
当选理由:连环并购奠定“太太”强势地位健康元药业董事长朱保国,2003年实行连环并购奠定“太太”强势地位。2003年,朱保国重整去年收购的丽珠集团,使之在医药界重放光芒,又成功把差点倒闭的“鹰牌”花旗参打造成为国内花旗参第一品牌。不仅如此,健康元药业出乎意料地收购“喜悦”、济南东风制药的新福满灵,为企业OTC产品增加精兵强将。在保健品如此不景气的没落年代,一个民营老板能有如此大手笔,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营销解读:朱保国的营销精髓可以概括为“重数字”以及“重战略”
“重数字”的特点体现在对丽珠集团的整合上。朱保国曾对外透露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初到丽珠,他根本搞不清楚丽珠底下有多少家子公司,不仅他不知道,包括丽珠集团高层管理人员也不知道。朱当时就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作为一个老的国有企业,丽珠对基本数据极端漠视。于是,他对丽珠集团进行了最基本的“数字改革”。数字改革不仅仅是明晰包括子公司数字的明晰,同时也包括对这些公司的调整,在朱老板的一手策划下,丽珠集团原先54二级公司缩减了,但是丽珠对这些公司的控制更加饱和了。朱保国分别对丽珠子公司新北江、韶关利民、上海丽珠、丽宝等公司进行增资,其中作为丽珠主力之一的丽宝终于由原先丽珠控股70%,变为全资的丽珠下属企业。而这一举动背后的含义正是朱保国对未来丽珠的诠释:打造专业化丽珠,即突出丽珠在胃肠道治疗等几个领域的优势,集中精力打造丽珠专业医药路线。
单一看朱保国的收购行为,存在不少随意性,华南华北企业不加以拘束,是保健品还是处方药也不拘泥,但实际上朱保国的策略性非常强,这可以从收购鹰牌的事例体现出来。2002年收购的鹰牌,在2003年,已经被打造成为一个非常强势的品牌,一点都看不出来是一个已经亏损达到两年的保健品。不仅如此,行业内人士评述鹰牌的重新兴起不但在低迷的保健品市场逆风飞扬,还使已经不景气的参类产品迎来第二春。与收购鹰牌相呼应的是,今年下半年,另外一个知名洋参品牌“喜悦”也被朱老板收罗旗下,至此,国内洋参五大品牌“喜悦、鹰牌、万基、金日、康富来”中,朱保国独占其二。在很大程度上,朱保国可以影响整个洋参市场。
第六位:深圳万科董事长王石
当选理由:“王石登山”提升万科品牌2003年,52岁的王石作为中国业余登山队队员成功登上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创了中国年龄最大的登顶者纪录。与此同时,在胡润年尾揭晓的《2003房地产影响力人物五十强》中,王石亦位居榜首。对于“王石登山”的行为艺术对万科品牌的提升,业界有人认为王石登山给整个房地产业带来更高层次的追求。
营销解读:
第七位: 格兰仕集团副总经理 俞尧昌
当选理由:提升格兰仕品牌影响力2003年11月,在国内空调价格战升级之时,俞尧昌以格兰仕“正在酝酿适度涨价方案”应对原材料上涨危机的大话,令业界侧目。从年初的“伪名牌事件”捍卫民族品牌,到年中的应对非典危机,再到年末格兰仕组建“跨行业营销联盟”以及扬言收购“格力电器”,俞尧昌不愧为中国家电营销第一人。
营销解读:真不知道是俞尧昌成就了格兰仕的“价格屠夫”,还是格兰仕造就了俞尧昌那张“大嘴”。
在格兰仕集团,俞尧昌不是职位最高的,现在仍是集团的副总经理,却是格兰仕集团最出名的人,只要有格兰仕的地方,似乎就有俞尧昌在那里“张嘴就来”。虽然近年来在竞争无比激烈的中国家电业,营销方面新人辈出,但凭借着2003年几次重量级的“出手”,俞尧昌依旧无可争议地捍卫着其“中国家电营销第一人”的稳固地位。
格兰仕弹劾“伪名牌”
危机公关,方显营销人员本色。格兰仕能够在今年年初“伪名牌事件”中涉险过关,俞尧昌那张“大嘴”可谓功不可没。
今年3月份“非典”疫情肆虐,但是哑着嗓子的俞尧昌依旧火速赶至北京,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着同一件事———格兰仕不是假名牌,经销商虚假宣传不是格兰仕的企业行为。俞尧昌的任务是艰巨的,自从登上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公布的“首批涉嫌虚假宣传的无根据的‘世界名牌’”名单,格兰仕正在各地遭遇顾客退货、商场撤柜、工商部门查处的沉重打击。
第八位: 苏宁电器董事长 张近东
当选理由:首创家电连锁3C模式半年时间里,苏宁电器凭借着超前的3C意识,在广深两地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家电市场格局——2003年,大举入侵华南的苏宁电器再次向人们证明了张近东对家电市场的判断和把握能力。如果说利用“开路先锋”国美电器立足未稳之际挺进华南,已经体现了苏宁电器的机敏和成熟;那么3月22日到广州第一天就同开两家门店的创举,则完全反映了张近东个人的张扬与魄力。在“追求3年后生存机会”的营销理念中,张近东则更着重谋划着苏宁未来多领域扩张和上市A股的产业发展新方向。
营销解读
2003年对于苏宁而言,可说是扩张速度超乎往常的一年,3月15日,苏宁董事长张近东首创的3C航母店正式在南京亮相,从此开始了苏宁电器领跑的家电连锁“3C时代”。
倡导3C家电卖场模式随着近年来家电业态翻云覆雨式的变化接踵而至,国美在北京崛起,苏宁在南京兴旺,但与众不同的是,张近东另出心裁地推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概念——3C.据张近东介绍,所谓“3C”,即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家电(consumerelecˉtronic),代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家电经营。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表示,3C概念店的推出标志着苏宁的家电经营进入第三个时代,即信息家电时代。
第九位:金威啤酒董事长 叶旭全
当选理由:抛出“金威”绿色工艺牌今年的甲醛风波可谓是笼罩在中国啤酒业头上的一场风暴,而金威啤酒董事长叶旭全则是这场风暴的始作俑者。今年3月,叶旭全曝出啤酒业甲醛内幕,随即抛出金威绿色工艺牌,引来行业众多争议。此后,业界纷纷跟进,连国内啤酒业霸主青岛啤酒也公开表示,其在啤酒生产中早已不添加甲醛,中国啤酒行业因此迎来一场绿色生态革命。
营销解读
甲醛风波可谓是今年啤酒业最猛烈的一场风暴,而金威啤酒正是这场风暴的始作俑者。这场无甲醛革命不仅助推了啤酒业的生态革命,金威的销售更是因此出现放量增长。与此同时,金威还借机杀入了大西北西安市场。对此,金威的掌舵人——叶旭全功不可没。叶旭全一直坚信“只有卖不出啤酒的人,没有卖不出的啤酒”,金威的市场表现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自爆行业甲醛内幕事实上,叶旭全堪称啤酒业的新兵。叶从事水利工作20多年,2002年1月份方到金威走马上任。是时,金威市场萎缩,销量徘徊不前。
为了胜任自己的工作,叶旭全认真了解了啤酒的生产工艺。不料这一动作向公众揭开了啤酒业内多年以来公开的秘密——叶发现,啤酒在酿造工程中,为缩短酿酒期工艺和延长啤酒保鲜期,需添加甲醛作为助剂酿造啤酒。“但甲醛是有毒的,为什么还要添加?”业内人士解释,几十年来啤酒的酿造都是如此,也符合国家生产工艺标准。
第十位:中域电讯总经理 李建明
当选理由:2003年开店最多的老板2003年,在手机渠道业界,中域电讯成了一股无法回避的力量——在这一年,李建明担纲的“中域电讯”在全国范围内开出了1000家手机零售店,一举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电讯连锁企业。而作为全国首家在央视投放广告的手机渠道商,中域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建成“全国万店”的规模。这个目标背后,李建明已准备了一整套包括产品直供模式在内的营销法则,无论是就他个人,还是整个中域的品牌。
营销解读
做电信业的“第三方势力”
“我们要做电信业的第三方势力”,在2002年初识李建明的时候,他就向记者反复强调了这个中域的最终奋斗目标,而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对于李建明来说,这个目标已经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起来。而为了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李建明的营销中域之路也走得颇为艰辛和漫长。
直供口号先声夺人“产品直供将会是未来手机零售的利润根本所在。”在2003年初,就大声疾呼“产品直供”概念的,在手机零售业界,只有李建明一个。当时,中域的同行们还在忙于全国的网点建设,省与省之间的资金和物流平台的搭建,而李建明则从国产手机厂商风起云涌的“渠道扁平化”改革中看到了新的商机所在。
也正是对于“直供”理念的身体力行,为中域在2003年打开了一条品牌知名度跃升的坦途。6月,中域和东方通信首先达成合作,东信全系列产品向中域进行直供,一个月后,康佳加入了进来,接着,南方高科、摩托罗拉、联想纷纷和中域展开合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家手机厂商和中域达成了全面直供的协议,而部分产品向中域直供的厂商更是不计其数。“成果当然让人欣慰,但是谈判的过程却是异常的艰难。”回忆其年初的艰苦,李建明不禁唏嘘。
④ 丁磊养猪从营销整合的角度来讲能不能成功
我觉得能。一者是炒作得比较好;二者所打的旗帜比较好:高端;三者是所持有的理念比较:产业链。所以,他利用网易的媒体,利用自己的人脉,利用手头的金钱,利用政府的政策,利用各大餐馆求之不得的名人效应,他的成功应该比较靠谱。
⑤ 小学语文数学自学能学会吗
1,完全可以自学。
2,教材一套,教辅用《基础知识手册》。不用多买,少而精。
3,基本语法,写作,从小都要打好功底,不然以后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
4,数学的应用题要多做,公式要自己推导出来,课后习题反复多做,要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5,英语先从一些简单用语和听力入手,可以看些卡通英语如史努比等。在14岁之前,主,谓,宾,定,状,补,从句等一些语法一定要掌握。
6,读书,主要是自己的兴趣和基础,从小对读书有兴趣和基础,以后从事专业性强难度大的专业才好学好。
有一则例子可能对读书的人有一些启发:最牛自考生
2002年3月19日,14岁的上海少年丁磊,8岁开始自考.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文凭,成为我国目前年龄最小的自考本科生(烟台日报2002.3.22) 当我们连夜赶到上海,向他表示祝贺时,见他又在捧着一本厚厚的英文版《编译原理技术与工具》,准备他的下一步计划——考硕攻博。我们在他8平方米不到的寒舍里,听他成长的故事。
丁磊,1987年12月25日生于上海石库门里弄。小学就读于上海虹口[2]区育才小学,后就近于该区飞虹初级中学入读,连跳两级毕业。在就读小学和初中的过程中,他自考成才,11岁获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英语大专文凭,13岁全部通过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课程,毕业论文答辩为优秀级。小学刚毕业,丁磊就以初中学籍之身份直取本科文凭。丁磊的成功,当归功于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的自考制度。
丁磊5岁开始跟父亲学英语,在父亲的严厉督导下,他眼泪汪汪地坚持着苦行僧般的训练。面壁十年终破壁,他不但先后拿下了通用英语初级和中级的证书,并练就了一口字正腔圆的地道美音。上海译文出版社特邀他朗读英语,专门为他出版一盘《儿童英语一百句》录音磁带,在全国公开发行。
当年只有讲台一般高的他,面对济济一堂的观众,丁磊绘声绘色地用优美的英语在格致中学礼堂娓娓诉说着他的少年人生梦———打造“中国比尔”。
家徒四壁书香袭人
苦难,从另一意义上讲,实在是人生一大财富。丁磊父亲丁龙兴人生不如意处,是与前妻的早早分手,使他不得不独立挑起谋生与养育爱子的双层重担。为了带教丁磊,他不得不告别海上报务员的优厚待遇,回到陆地。他为生计而奔忙,开小店、搞修理、弄股票、做经纪人,尝尽百般艰辛。儿时的磨难,使丁磊特别懂事。他从小体恤父亲,善解父意,穿补丁衣,背旧书包,毫无怨言。
丁门可谓家徒四壁,十分贫寒,却有书香袭人。小丁磊案头和狭小的楼梯通道边的旧书橱都堆满书本、字典。他埋头苦读时,一坐就是十来个小时。丁磊的世界,除了读书,惟有读书。他居陋室而安,读书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他的毅力
沃荣华老师是从丁磊8岁时开始义务辅导他英语的。刚认识丁磊时,沃老师想考考他,就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的《英语朗诵文选》中抽了一篇难度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文章《潜水员》,让他读。“我实在没有想到,他居然一个格楞都没打,十分流利地读完了,没想到这么纯正的美语居然出自一个刚满8岁的孩子之口!”
沃老师是上海市民办中西创新进修学院的外语系主任,他给丁磊的辅导主要充分让他“说”。平时他会让丁磊在大小会场、英语表演赛上用英语即兴发言,锻炼他的胆识,同时鼓励他到外滩等老外多的地方,直接找他们对话,还组织英语辩论赛让丁磊参加,锻炼他的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一次我们私下里用英语辩论一个‘安乐死’的话题,他是正方,反对安乐死,我是反方,我们两人辩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分不出胜负,他的坚持给我印象很深。”沃老师说丁磊不是天才,但他身上那种坚持的毅力是现在的很多孩子普遍缺乏的。
丁磊家的墙上贴着一张巴掌大的纸片,上面有两行稚嫩的笔迹:“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后面还用红笔画了一个粗粗的惊叹号。当我问起时,丁磊很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这是他八九岁时写的,“我看了一个黑人运动员跑步得冠军的故事,他爸爸告诉他的这句话,我觉得有道理,就写下来了。”
说到毅力,丁磊父亲也提到孩子小时候学武术时的情景,“他一个动作做不好,总是不认输,在家里反复地练,直到做好。”凭着一股倔劲,丁磊的一套少林拳“打”到了上海市武术比赛儿童组第三名。
计算机专业
1997年,丁龙兴买了一台配置简单的电脑,用于炒股票。每当爸爸用完电脑,小丁磊就跑上去玩鼠标。丁龙兴回想儿子当初的模样,脸上荡漾着笑意,“开始他玩些加密解密的东西。后来他开始捣鼓我的股市软件,老是瞎折腾,一次居然把我的软件搞坏了。”看到调皮的儿子这样“坏事”,丁龙兴忍不住要训斥他几句。于是丁磊就试着去修软件,硬着头皮花了好几天工夫摸索,终于把它修好了。
虽然是个偶然事件,却加深了丁磊对计算机的兴趣。12岁时,他开始自学复旦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到2001年4月,他顺利考出了14门。丁龙兴说:“当时我和他都挺着急,因为他最后有两门功课不拿手,有可能通不过,于是在去年3月我就给全国的名牌大学打电话联系,看看能不能把最后两门放到他们那里考。当得知山东大学能让丁磊去考时,我立刻动身去济南给儿子报了名。”
果然,丁磊最后两门学科———营销学和计算机管理学原理在复旦没通过。去年7月,父子俩一起来到济南,参加最后两门考试。11月,成绩公布,丁磊通过了。今年3月,丁磊顺利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自考本科文凭。丁磊说:“自考很苦,有时我和爸爸都想到过放弃。后来发现计算机是我真正喜欢的专业,这才觉得以前的努力都值得。”
年纪的老成
沃老师一直鼓励我们用英语对丁磊进行采访,对谈之下才知道丁磊的口语真的不错。由于是用英语对话,我们选择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丁磊,没有年龄相仿的朋友,你遗憾吗?”他很快地给了我们一个老成的回答:“你要获得一些,必然要失去一些。”
“失去童年时光的友谊值得吗?”我们又问,“如果现在一群男孩子在踢球,你想加入他们吗?”“值得吧。”丁磊突然沉默了,隔了一会儿才说,“跟他们一起玩,以前是想的。现在不想了。”
“为什么?”又是长时间的沉默,最后他轻轻地说:“因为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和丁磊的对话,让我们感到他有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老成。
“那你现在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呢?”
“我想自己创业,开自己的电脑软件公司。”丁磊慢条斯理地说,“我现在经常和一些电脑圈子里的朋友聊天,希望能够靠集体的智慧激发灵感和思路,同时也在物色合适的合作伙伴。”
丁磊还告诉我们,现在他最常看的电视节目是中央台的“对话”,他说他想多了解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平时有空时,也看看《商业计划书写作》之类的创业书籍,他正在努力,希望自己的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丁磊10岁时,丁龙兴开始锻炼儿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他从电话簿上随机选择了一家电脑公司,让丁磊去毛遂自荐。丁磊虽然心里没底,还是硬着头皮跑到这家公司对经理说,“我英语、计算机都不错,能不能每星期义务到你们这里打打工?”经理开始不同意,丁磊的倔劲又上来了,往那家公司跑了十几次,直到最后被当成捣乱的小孩拖了出来。丁磊始终没有忘记爸爸对他说过的话,“失败是正常的,但你不能灰心,要自己去寻找机会。”后来,丁磊自己在一家经营股票机的公司找到了一份义务工作,几个月下来还编出了一个能把股评自动分类的软件。虽然这个软件最后没有被采用,但丁磊总算踏出了实践的第一步。
先学最重要的东西
由于自学占用了很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功课的学习,丁磊只是勉强通过了初中毕业考试,此后就一直在家自学。如今丁磊逐渐习惯了不去学校上课的生活,他说:“我有个一起学武术的师姐,她从初中开始就每天晚上11点半睡觉,为高中熬夜‘打基础’。现在进了重点高中,经常晚上1点才能睡,早上6点多就要爬起来。跟她比,我每天可以早睡晚起,有时候还可以看看电视,比她幸福多了。”说到这里,丁磊露出了孩子的得意神情。
对于为儿子选择的自学之路,丁龙兴有一套“独特”的想法:“这个世界总是在不停地变化,一个人该学的东西很多。我是个效率主义者,既然人的精力和时间终归是有限的,我就让儿子先学最重要的东西,以后觉得不够了,缺什么再补什么。”
丁龙兴继续向我们解释他的教育思想:“比如化学吧,我们上中学时都学过,那时候辛辛苦苦花了很多时间背公式、搞计算。现在看来,除了个别工作跟化学沾边的人以外,又有几个人记得那些化学方程式呢?所以,我让丁磊集中精力先把实用的东西学好。”“当然,也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说‘你怎么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所以,我的教育方法对丁磊实用,对别人未必好。”
虽然儿子成了人们口中的“小神童”,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丁龙兴似乎仍有遗憾之处。他说:“我有时候也在想,丁磊小时候自考时常常不顺利,去义务打工时,也有被大人们态度生硬地撵出来的经历。这么多失败,孩子心里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了?如果要我现在再做一次,我也许会多考虑一下儿子的感受吧。”
一家靠爷爷奶奶退休金过活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结束采访时,笔者无意中提起自己有一个朋友对电脑颇有研究,丁磊的眼睛立即亮了起来:“能给我他的联系办法吗?”神情中竟然一副“求贤若渴”的模样。
目前,丁磊一家只靠丁磊爷爷奶奶的退休金过活,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丁磊应该算是整个家庭共同抚养长大的,亲戚们都挂念着丁磊,经常过来看他,临走时还会悄悄塞些钱给奶奶。丁龙兴说:“他们知道我不会收这些钱,只能给丁磊奶奶。我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内疚中把丁磊养大的。我们只有发愤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这时,我们突然注意到泛黄的墙壁上贴着一幅毛笔字,上面有两行秀丽的正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落款者是丁磊的舅公。
白天晚上双轨求学
在6年的自学岁月里,他每周有6个晚上,风雨无阻地奔波于上海虹口、卢湾、闸北、黄浦等区的自学考试辅导点。有的路远,自行车要骑一个半小时。小小年纪,白天读中学,晚上读大学,这成了丁磊的双轨制求学特色。
问他如此读书累不累,他说,我觉得自考学习比现在的在校学习更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学得更轻松。丁磊的这番话,对于目前白天黑夜穷于应付学校学习的学生,是否有所启示?
跳过高中直取本科
一个跳过高中攻读计算机本科的初中生,他遇到的第一道拦路虎就是高等数学。面对《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开始,丁磊看了几十遍也看不懂,上课只能打瞌睡。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肯定不行。”但后来在老师的义务辅导下,终于攻克难关,并开始了大量的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操作活动。他自投于合信科技公司门下,实习于夸克市场调研公司,实践编写统计报告生成软件,义务解答软件与硬件问题;在虹口七百电脑广场安装调试软件。从安装调试到咨询服务,从编程到撰写统计报告,丁磊不放过每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不是天才只有勤才
就是这个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小儿郎,外貌看上去并不怎么出众,可是口才文才却非常出色。
采访时,丁磊多次说,我并没有超人的地方,也不特别聪明,主要靠两条:一是选准了读书与自考相结合的路,二是靠勇气,靠勤奋。对一个孩子而言,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一开始,丁磊屡战屡败,《基础英语》三考才过,以25分、48分、71分依次递升。《英语语法》也曾两次不及格,但他不畏艰难,赶考4个年头,终于以一介孩童,勇夺英语大专文凭,继而为直攻计算机本科专业铺垫第一关。
⑥ 丁磊养猪,京东卖米,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这是怎么了
丁磊养猪,京东卖米,表面上看,好像是互联网大佬们撑不下去了,开始转行做实业了,但是大家可以从本质上再去分析一下,果真是这样子的吗?当然不是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你们在怀疑的同时,是不是也进入了这个怀疑圈,被事件本身吵扰,所以说,不管是丁磊养猪,还是京东卖米,都是一个可以理解的事件。
⑦ 丁磊饭局与东兴饭局为什么关注度这么高
据悉,今年出席饭局的有腾讯CEO马化腾、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搜狐董事长张朝阳、360董事长周鸿祎、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新美大CEO王兴、网络CEO李彦宏、网络总裁张亚勤、小米CEO雷军、58同城CEO姚劲波、京东CEO刘强东、爱奇艺CEO龚宇、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今日头条CEO张一鸣、联想CEO杨元庆、滴滴出行CEO程维等人。
饭间各位大佬玩起了名为“我爱你VS不要脸”的游戏,规则是:众人围坐成一圈,规定只能对自己左边的人说“我爱你”,对右边的人说“不要脸”。两人之间只能连续对话3次。一旦有人说错,即受罚。难以想象雷军对周鸿祎说“我爱你”的画面……
⑧ 最牛自考生的丁磊
自考制度成全丁磊
丁磊,1987年12月25日生于上海石库门里弄。小学就读于上海虹口 区育才小学,后就近于该区飞虹初级中学入读,连跳两级毕业。在就读小学和初中的过程中,他自考成才,11岁获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颁发的英语大专文凭,13岁全部通过山东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课程,毕业论文答辩为优秀级。小学刚毕业,丁磊就以初中学籍之身份直取本科文凭。丁磊的成功,当归功于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的自考制度。
丁磊5岁开始跟父亲学英语,在父亲的严厉督导下,他眼泪汪汪地坚持着苦行僧般的训练。面壁十年终破壁,他不但先后拿下了通用英语初级和中级的证书,并练就了一口字正腔圆的地道美音。上海译文出版社特邀他朗读英语,专门为他出版一盘《儿童英语一百句》录音磁带,在全国公开发行。
当年只有讲台一般高的他,面对济济一堂的观众,丁磊绘声绘色地用优美的英语在格致中学礼堂娓娓诉说着他的少年人生梦———打造“中国比尔”。
家徒四壁书香袭人
苦难,从另一意义上讲,实在是人生一大财富。丁磊父亲丁龙兴人生不如意处,是与前妻的早早分手,使他不得不独立挑起谋生与养育爱子的双层重担。为了带教丁磊,他不得不告别海上报务员的优厚待遇,回到陆地。他为生计而奔忙,开小店、搞修理、弄股票、做经纪人,尝尽百般艰辛。儿时的磨难,使丁磊特别懂事。他从小体恤父亲,善解父意,穿补丁衣,背旧书包,毫无怨言。
丁门可谓家徒四壁,十分贫寒,却有书香袭人。小丁磊案头和狭小的楼梯通道边的旧书橱都堆满书本、字典。他埋头苦读时,一坐就是十来个小时。丁磊的世界,除了读书,惟有读书。他居陋室而安,读书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沃荣华老师是从丁磊8岁时开始义务辅导他英语的。刚认识丁磊时,沃老师想考考他,就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的《英语朗诵文选》中抽了一篇难度相当于大学一二年级的文章《潜水员》,让他读。“我实在没有想到,他居然一个格楞都没打,十分流利地读完了,没想到这么纯正的美语居然出自一个刚满8岁的孩子之口!”
沃老师是上海市民办中西创新进修学院的外语系主任,他给丁磊的辅导主要充分让他“说”。平时他会让丁磊在大小会场、英语表演赛上用英语即兴发言,锻炼他的胆识,同时鼓励他到外滩等老外多的地方,直接找他们对话,还组织英语辩论赛让丁磊参加,锻炼他的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一次我们私下里用英语辩论一个‘安乐死’的话题,他是正方,反对安乐死,我是反方,我们两人辩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分不出胜负,他的坚持给我印象很深。”沃老师说丁磊不是天才,但他身上那种坚持的毅力是现在的很多孩子普遍缺乏的。
丁磊家的墙上贴着一张巴掌大的纸片,上面有两行稚嫩的笔迹:“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后面还用红笔画了一个粗粗的惊叹号。当我问起时,丁磊很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这是他八九岁时写的,“我看了一个黑人运动员跑步得冠军的故事,他爸爸告诉他的这句话,我觉得有道理,就写下来了。”
说到毅力,丁磊父亲也提到孩子小时候学武术时的情景,“他一个动作做不好,总是不认输,在家里反复地练,直到做好。”凭着一股倔劲,丁磊的一套少林拳“打”到了上海市武术比赛儿童组第三名。 1997年,丁龙兴买了一台配置简单的电脑,用于炒股票。每当爸爸用完电脑,小丁磊就跑上去玩鼠标。丁龙兴回想儿子当初的模样,脸上荡漾着笑意,“开始他玩些加密解密的东西。后来他开始捣鼓我的股市软件,老是瞎折腾,一次居然把我的软件搞坏了。”看到调皮的儿子这样“坏事”,丁龙兴忍不住要训斥他几句。于是丁磊就试着去修软件,硬着头皮花了好几天工夫摸索,终于把它修好了。
虽然是个偶然事件,却加深了丁磊对计算机的兴趣。12岁时,他开始自学复旦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到2001年4月,他顺利考出了14门。丁龙兴说:“当时我和他都挺着急,因为他最后有两门功课不拿手,有可能通不过,于是在去年3月我就给全国的名牌大学打电话联系,看看能不能把最后两门放到他们那里考。当得知山东大学能让丁磊去考时,我立刻动身去济南给儿子报了名。”
果然,丁磊最后两门学科———营销学和计算机管理学原理在复旦没通过。去年7月,父子俩一起来到济南,参加最后两门考试。11月,成绩公布,丁磊通过了。今年3月,丁磊顺利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自考本科文凭。丁磊说:“自考很苦,有时我和爸爸都想到过放弃。后来发现计算机是我真正喜欢的专业,这才觉得以前的努力都值得。” 沃老师一直鼓励我们用英语对丁磊进行采访,对谈之下才知道丁磊的口语真的不错。由于是用英语对话,我们选择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丁磊,没有年龄相仿的朋友,你遗憾吗?”他很快地给了我们一个老成的回答:“你要获得一些,必然要失去一些。”
“失去童年时光的友谊值得吗?”我们又问,“如果现在一群男孩子在踢球,你想加入他们吗?”“值得吧。”丁磊突然沉默了,隔了一会儿才说,“跟他们一起玩,以前是想的。现在不想了。”
“为什么?”又是长时间的沉默,最后他轻轻地说:“因为我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和丁磊的对话,让我们感到他有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老成。
“那你现在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呢?”
“我想自己创业,开自己的电脑软件公司。”丁磊慢条斯理地说,“我现在经常和一些电脑圈子里的朋友聊天,希望能够靠集体的智慧激发灵感和思路,同时也在物色合适的合作伙伴。”
丁磊还告诉我们,现在他最常看的电视节目是中央台的“对话”,他说他想多了解一些与人沟通的技巧。平时有空时,也看看《商业计划书写作》之类的创业书籍,他正在努力,希望自己的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丁磊10岁时,丁龙兴开始锻炼儿子的社会实践能力。他从电话簿上随机选择了一家电脑公司,让丁磊去毛遂自荐。丁磊虽然心里没底,还是硬着头皮跑到这家公司对经理说,“我英语、计算机都不错,能不能每星期义务到你们这里打打工?”经理开始不同意,丁磊的倔劲又上来了,往那家公司跑了十几次,直到最后被当成捣乱的小孩拖了出来。丁磊始终没有忘记爸爸对他说过的话,“失败是正常的,但你不能灰心,要自己去寻找机会。”后来,丁磊自己在一家经营股票机的公司找到了一份义务工作,几个月下来还编出了一个能把股评自动分类的软件。虽然这个软件最后没有被采用,但丁磊总算踏出了实践的第一步。
先学最重要的东西
由于自学占用了很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功课的学习,丁磊只是勉强通过了初中毕业考试,此后就一直在家自学。如今丁磊逐渐习惯了不去学校上课的生活,他说:“我有个一起学武术的师姐,她从初中开始就每天晚上11点半睡觉,为高中熬夜‘打基础’。现在进了重点高中,经常晚上1点才能睡,早上6点多就要爬起来。跟她比,我每天可以早睡晚起,有时候还可以看看电视,比她幸福多了。”说到这里,丁磊露出了孩子的得意神情。
对于为儿子选择的自学之路,丁龙兴有一套“独特”的想法:“这个世界总是在不停地变化,一个人该学的东西很多。我是个效率主义者,既然人的精力和时间终归是有限的,我就让儿子先学最重要的东西,以后觉得不够了,缺什么再补什么。”
丁龙兴继续向我们解释他的教育思想:“比如化学吧,我们上中学时都学过,那时候辛辛苦苦花了很多时间背公式、搞计算。现在看来,除了个别工作跟化学沾边的人以外,又有几个人记得那些化学方程式呢?所以,我让丁磊集中精力先把实用的东西学好。”“当然,也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说‘你怎么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所以,我的教育方法对丁磊实用,对别人未必好。”
虽然儿子成了人们口中的“小神童”,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丁龙兴似乎仍有遗憾之处。他说:“我有时候也在想,丁磊小时候自考时常常不顺利,去义务打工时,也有被大人们态度生硬地撵出来的经历。这么多失败,孩子心里也不知道受不受得了?如果要我现在再做一次,我也许会多考虑一下儿子的感受吧。”
一家靠爷爷奶奶退休金过活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结束采访时,笔者无意中提起自己有一个朋友对电脑颇有研究,丁磊的眼睛立即亮了起来:“能给我他的联系办法吗?”神情中竟然一副“求贤若渴”的模样。
目前,丁磊一家只靠丁磊爷爷奶奶的退休金过活,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丁磊应该算是整个家庭共同抚养长大的,亲戚们都挂念着丁磊,经常过来看他,临走时还会悄悄塞些钱给奶奶。丁龙兴说:“他们知道我不会收这些钱,只能给丁磊奶奶。我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内疚中把丁磊养大的。我们只有发愤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这时,我们突然注意到泛黄的墙壁上贴着一幅毛笔字,上面有两行秀丽的正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落款者是丁磊的舅公。
白天晚上双轨求学
在6年的自学岁月里,他每周有6个晚上,风雨无阻地奔波于上海虹口、卢湾、闸北、黄浦等区的自学考试辅导点。有的路远,自行车要骑一个半小时。小小年纪,白天读中学,晚上读大学,这成了丁磊的双轨制求学特色。
问他如此读书累不累,他说,我觉得自考学习比现在的在校学习更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学得更轻松。丁磊的这番话,对于目前白天黑夜穷于应付学校学习的学生,是否有所启示?
跳过高中直取本科
一个跳过高中攻读计算机本科的初中生,他遇到的第一道拦路虎就是高等数学。面对《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开始,丁磊看了几十遍也看不懂,上课只能打瞌睡。老师说:“这么小的孩子,肯定不行。”但后来在老师的义务辅导下,终于攻克难关,并开始了大量的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操作活动。他自投于合信科技公司门下,实习于夸克市场调研公司,实践编写统计报告生成软件,义务解答软件与硬件问题;在虹口七百电脑广场安装调试软件。从安装调试到咨询服务,从编程到撰写统计报告,丁磊不放过每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不是天才只有勤才
就是这个背着书包上学堂的小儿郎,外貌看上去并不怎么出众,可是口才文才却非常出色。
采访时,丁磊多次说,我并没有超人的地方,也不特别聪明,主要靠两条:一是选准了读书与自考相结合的路,二是靠勇气,靠勤奋。对一个孩子而言,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一开始,丁磊屡战屡败,《基础英语》三考才过,以25分、48分、71分依次递升。《英语语法》也曾两次不及格,但他不畏艰难,赶考4个年头,终于以一介孩童,勇夺英语大专文凭,继而为直攻计算机本科专业铺垫第一关。
父子情深风雨度过
丁磊的父亲丁龙兴为爱子设计了无须受年龄、学历限制的自学考试生涯。这像航海中的指南针,决定了丁磊求学的方向。
在6年不短的岁月里,慈父风里来雨里去,骑着自行车带着小丁磊上夜校。为了督促5岁的小丁磊读外语,白天在外做生意的父亲每天中午打电话到家,在电话里听儿子背外语。
丁磊与其父在性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内向型,其父为使丁磊避免重蹈自己不善交际的生活旧辙,着意鼓励他在知识汲取和性格的完善上并行发展。小小年纪,他便在上海虹口区领导的关怀下,到和平公园英语角主讲;自荐为《小主人》报社做翻译,主动与外宾口语交流。这使他在增长才干,锻炼能力的同时,也开朗了性格。
为了磨炼儿子的意志,在父亲的陪同下,丁磊学游泳,练武术,打羽毛球,以各种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如今14岁的小丁磊已有1.70米的个子,70多公斤的体重,为日后的发展积存了能量。
显然,丁磊,一个少年奇才的道路并没有什么捷径,相反,他付出的比常人更多、更多。 5年前媒体广泛报道、众人瞩目的神童丁磊,今天现身于上海新东方,聆听7所欧美顶尖商学院录取委员会的MBA讲座。如今的丁磊显然褪去了当年12岁男孩的稚气,多了些许成熟和稳重,但在外表看依旧是一个青春少年。
“神童”丁磊
只上学不上课,大家都坐在教室认真听老师讲课,而此时的丁磊却坐在学校图书馆里自学。很快,丁磊特例独行的做法成为众人谈论的焦点。飞虹中学也把丁磊作为教学研究的个案,成立了“丁磊个案研究小组”,在不打扰他自学的前提下,对他进行观察和分析。
8岁的丁磊自己创办了育才英语角,每天有很多小朋友跑到育才英语角说英语,而丁磊则练就了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10岁,丁磊开始对电脑产生浓厚的兴趣,装装拆拆成了他的爱好,家里的电脑组件他烂熟于心。12岁的丁磊1999年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大专考试的最后一门课程,成了本市最年轻的大专毕业生。
他为什么放弃义务教育,提前学习大学课程?是追求与众不同还是聪明过人?丁磊的父亲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智力超常,“别人都把丁磊当作小神童,以为他智力超常,我没给他测过智商,就算测了,也绝对不会高,顶多是中等偏上一点点的水平。”
那么,是他喜欢与众不同还是怀疑如今的教育内容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丁磊的父亲长年工作在海洋上,养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很少跟别人交谈。为了避免儿子跟自己一样,从小丁磊爸爸就培养儿子独立、大胆的性格,敢于跟别人交流,敢于挑战同龄人不敢挑战的事情,6岁去人民公园英语角说英语,7岁丁磊自己从提篮桥骑单车去森林公园参加活动,8岁自己创办育才英语角,10岁毛遂自荐去电脑公司打工……小学没毕业就考大专,丁磊的父亲有自己的看法:“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到大学才分专业,而我让丁磊从小就分专业。小学、中学有些东西是没必要去学的,应该学习那些跟专业最相关的东西,在以后的实践中,缺什么补什么。不管学什么、怎么学,都是为了将来能在社会中立足。”
14岁计算机本科毕业
计算机是丁磊的最爱。拿到英语专科学位后,他又用了两年时间获得了计算机本科学位。一个普遍反映很难学的科目,丁磊靠自学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毕业了。“你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聪明吗?”“我不认为自己非常聪明。”“你认为你考的十几门科目里哪个科目最难学?”“……”丁磊答不上来,他好像并没有觉得哪门课程难。“我喜欢电脑,从小就喜欢,计算机专业牵涉到很多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物理等,虽然也有请老师解决问题的时候,但基本上都是靠自学的。我认为,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及提前的社会活动和工作经历对我个人而言还是比较合适的,无论是知识经验,还是心理的成熟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和发展。”14岁的丁磊如此顺利地拿到了计算机本科学位,这样的结果离他的理想越来越近了。
15岁创业
本科毕业的丁磊,没有参加工作,而是写了一份倡议书,倡议对象就是上海各大高校在校学生。他倡议,建立一个大学生软件开发实习基地,基地的任务是承接项目、软件开发、市场销售等,有100多人参加了他的实习基地。经过努力,丁磊的基地初见成效,他们为第九人民医院做过有关X光的软件测试,为瑞金医院做过病例档案管理软件,为English88做过远程教育游戏,与英语教学专家张思中老师在远程教学上进行过深入探讨……基地在运作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丁磊感到有很多东西需要进一步学习,自己也需要在社会上进一步锻炼。于是,他只身一人来到广州,在聚友集团担任网络销售主管,后又来到深圳茁壮公司,负责网络技术开发,两年的工作经历给丁磊更多公司管理上和技术上的经验和启发。
新东方MBA讲座提问最活跃
“在创业和工作过程中,有很多教训,让我感觉到继续深造的必要。”于是,丁磊为了申请06年的MBA正在准备GMAT,TOEFL考试。其实,早在拿到本科文凭之前,丁磊就有了出国读研究生的愿望。为此,工作两年后,丁磊来到了上海新东方,学习GMAT。在这次上海新东方组织的欧美商学院录取委员的MBA讲座上,丁磊成了提问最活跃的一个人,如商学院的录取条件、奖学金的申请等,欧美商学院的老师一一回答他的提问。“我自己的理想是能够创立和经营一个比较成功的IT企业,同时能为社会弱势群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为了他的理想,丁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⑨ 丁磊能否绝处逢生
这个时代是最糟糕的时代,因为车市太萧条了,且中国市场是品牌最多的市场,品牌倒下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地方,如何让高合一举成名?这是个最好的年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因为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消费意识正在转变中,新高端品牌、新豪华品牌正在不断涌现,一切皆有可能。尽管人们对高合HiPhiX能否成功有着太多的疑问,但我们仍期待着丁磊的成功,因为他不是投机者,而是一位实干家,他是跨入新汽车时代的第一人。为此,我们选择丁磊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⑩ 经济学 上海别克汽车实行中美合资 案例分析
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从市场分析到策略形成,一直到最后决策,这个过程必须是从下而上的,有一个科学规律在里头。上海通用汽车的市场策略就是这样形成的。
孙晓东:营销是一门科学
访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执行总监孙晓东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合资企业中的一个典型。走进上海通用汽车公司,随处可以感受到这个企业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气质”——井然有序而又生机勃勃。这种气质体现在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上上下下每一个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每一处工作环节上。如果要上升到一个高度,那就是: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是一个真正融合了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合资企业。中美先进文化的集合以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和整个企业发展为动力的合力为企业灌注了旺盛的生命力。
孙晓东和他的同事们正是在这样一个具备先进性和充满凝聚力的平台上,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环节——营销而“精耕细作”着,一系列的销售佳绩在他们的努力下创造出来了。一个以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三个品牌为支柱的多品牌营销战略框架在他们的齐心协力下搭建起来了,一个遍布全国、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网络也正在他们的掌控中有条不紊编织着。 ——编者
见到孙晓东之前,本以为这个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场营销总监会是满面春风。
因为以业绩说话历来是衡量一个企业“行”还是“不行”的最直观和最易考量的方法。尤其是在中国乘用车市场还未完全从“动荡”中恢复过来的今天。
很显然,在这种态势下,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能够从2005年开始至今,销售一路上扬,无疑进一步增加了这一市场表现的“含金量”:1至4月份以7.25万辆的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二,4月份更是以2.8万辆的优异成绩荣登乘用车销售榜榜首。
然而,坐在记者面前的孙晓东很平静。在他看来,作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业务链最前端的营销工作并不只是创造好的销售业绩这么简单,如何打造品牌、如何构筑网络,甚至如何真正扮演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角色都是孙晓东要考虑的。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把营销部门定位为上海通用的前锋和压力的传递者。就是说我们要形成拉动整个公司前行的动力,同时把市场的压力传递给公司的各个部门。”孙晓东如是说。
“上海通用整个公司都在做营销,而不是只有我们市场营销部门。所有的部门所有的员工都在参与卖车,因为每个人在这个价值链上都有贡献。从公司成立一开始,我们就确立了一切围绕用户、市场开展工作的思想,实实在在地打造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并把这种思想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文化里面。”孙晓东的这番话说得意味深长。
事实上,正是在这种“全民皆营销”思想贯穿下,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为以孙晓东为首的本土化营销团队营造了一个尽情施展的平台。
逐年攀高的市场业绩、逐渐成型的品牌战略、逐步完善的营销网络,一个真正以营销为核心机制的团队正在日益确立和巩固它在业界的地位。
“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从市场分析到策略形成,一直到最后决策,这个过程必须是从下而上的,有一个科学规律在里头。上海通用的市场策略形成就是这样,这决定了我们很多决策的立足点是真正踏在市场上的。”孙晓东这么总结道。
实施多品牌策略
从去年年中一直到今年3月份,孙晓东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一项对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来说意义重大的任务:去年6月份宣布凯迪拉克,今年1月份宣布雪佛兰品牌,2月底3月初销售雪佛兰产品。至此,一个以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为主,分别针对高端、中高端以及普通消费者的多品牌策略的框架搭建起来了。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一直提倡走产品差异化的竞争道路。差异化竞争指的是瞄准特定的用户群体,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制定价格。而这一多品牌战略构架的搭建正是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坚持产品细分化、竞争差异化战略的一个具体表现。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三个品牌产品的销售情况都不错。
事实上,三个品牌能够初步获得成功的一个大背景来自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发展大方向的成功确立。这一点也正是孙晓东首先强调的。
“上海通用成立之初,就力求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全系列产品的汽车公司,并通过产品、服务、品牌三个方面来达成全系列、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而这个目标从整个方向来讲是切合中国市场发展方向的。”
“同时,我们的多品牌策略迎合了市场发展的需要。”孙晓东认为这是其多品牌战略能够初步成功的一大原因。
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一方面其总量在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用户的细分化和多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汽车不再仅仅是彰显身份面子的“装饰物”,而是一方面越来越趋向其生活工具的本质,一方面又代表了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文化,这就使得市场细分化变得日益明显,需要不同的品牌来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正是准确把握住了这一方向,这种把握来自他们对整个市场以及用户心理需求的科学分析。
“任何一个从事市场营销的人都知道,仅仅用一个品牌去覆盖所有的细分市场是不可能的。采用多品牌的策略更加能够贴近市场,更加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实现与消费者之间较好的对应关系,消费者会感到这个品牌是在为他量身打造产品和服务。”孙晓东补充道。
事实上,做到科学分析和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只能算作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成功实施多品牌战略的一个充分条件,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在于这个合资公司整合资源的能力。
“在这方面,我们有独到之处。”孙晓东坦率地说。这种“独到”来源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这一合资公司所具备的典型性和先进性。
“通用公司在全球的资源我们可以比较灵活地拿来使用,上汽方面也有比较好的资源支持我们,中美合资双方共同支持我们多品牌的运作,再加上随着我们自身成长累积的大量物力和人力,以及包括东岳、沈阳、北盛等在内的工厂资源为我们提供生产能力的支持,所以从资源总量上来讲,包括资金、产品、人才在内,都促使三个品牌的运作成为可能。”
公司策略方向的正确制定、对市场需求科学的分析和把握、整合多方资源的优势再加上以孙晓东为首的营销团队出色的执行能力,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促成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在市场上的成功。
“在执行面上,我们对三个品牌的定位比较准确,差异化的构架也比较清晰,一些细节的执行做得不错。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公关或市场活动把自己一些关键定位和关键信息传递出去,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们把握得还可以。”尽管如此,孙晓东和他的团队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智而自知的态度。
“的确,我们多品牌策略的开头是比较好,这为将来三个品牌的进一步成功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但现在三个品牌框架刚刚形成,真正将三个品牌打造成功,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构筑高素质网络体系
中国汽车业发展到今天,网络竞争力、决胜网络这样的词已经不再新鲜。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营销网络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而事实上,许多仅仅拥有单一品牌的企业在网络构建方面都陷入了困境,那么,对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这样一个拥有三个定位不同品牌的企业来讲,是如何构建其具有竞争力的营销网络的,成为记者关心的一个话题。
孙晓东告诉记者,目前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的三位一体店分别为300多家、11家和120家。“雪佛兰70%的经销商原来都是销售别克的,从雪佛兰和凯迪拉克的网络发展策略来讲,我们希望今后它们的经销商一半来自别克,一半从市场中吸收新鲜血液,以保证我们的网络健康良性发展。”
而对于记者关于三个品牌的网络建设会不会因为铺设过大而造成管理困难的问题,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显然早已考虑到。
“我们的策略是鼓励一个投资者拥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店面,这样就可以降低管理难度,避免很多内部竞争,”至于投资比例,孙晓东表示别克品牌希望是1:2或者再多一点,雪佛兰希望达到1:3或1:4。
“规模小,密度大,接触的客户面大,这样还可以很好地激发经销商的积极性。”孙晓东补充道。
然而,仅仅拥有布局科学合理的网络体系还是不够的,处于营销大网一个个节点上的经销商是否真正具备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营销素质,才是真正决定这一网络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在选择经销商时,一方面尽量在这个区域中找最好的,找跟我们理念上最接近的,另一方面还着力于与经销商关系的建立。”孙晓东说。
孙晓东所说的这种与经销商的关系是一种双重关系,一方面他们把经销商定义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用户,这要求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必须针对经销商提出的要求为他们提供服务,同时构筑一种相互间公开、公平、公正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同时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而后者也就是对经销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成为帮助经销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在管理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输出这种管理。这种输出一方面是理念层面的,我们希望他们同我们一样能够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另一个方面是输出管理工具,比如我们把我们内部使用的BPD(业务计划流程)、PDCA(检查业务流程)的工具教给他们使用,让他们能够用这种高效率的工具去管理人力、资金,管理每天的销售以及服务。”孙晓东说,目前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许多经销商都能把这套工具运用得非常好。
而为了保证整个经销队伍的高水平、高素质,培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我们对于经销商的培训投入很大,而且这些培训费用完全由上海通用负担。”而这种培训的确造就了许多高素质的销售和销售管理人才,这也成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另一个贡献。
“事实上,我们把经销商的建设放在了我们整个品牌建设中间了,经销商就是我们上海通用在当地市场上的一张脸、一个声音。”孙晓东告诉记者,为了树立和巩固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品牌形象,他们对经销商从品牌的角度、从公关的角度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他们也鼓励经销商在当地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品牌一起成长,这就在无形中提升了经销商的品牌资产。
“经销商觉得作为上海通用经销网络的一分子是一件荣耀的事,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品牌的一部分,上海通用的成功也是他们的成功。” 孙晓东说,正是把荣誉感融入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促成和维持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经销商们较高的职业素养。
先进文化带来凝聚力
说到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经销商,孙晓东笑着问记者:“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经销商经常说一样的话?在上海通用,经销商们要介绍、分析市场,分析自己,要说明今后的改进方向,要说明怎样去做服务,你会发现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待人接物的风格都是接近的。其实说到底这是上海通用的文化在影响着他们。我们的文化已经演变为一种凝聚力,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经销商。”
孙晓东说,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其实并没有刻意地去传递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其实都潜藏在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所制定的运作标准中,这些标准包含了他们对市场、对经销商以及对自己的分析和要求中,而这些要求形成的背景就是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础就是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合资企业。我们一方面整合了投资双方的优势资源,同时又成功地进行了本土化演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在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起家时就已经确立,这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安全、充分授权的团队合作、诚信正直、不断改进和积极创新。”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也是为什么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以来其市场业绩就不断翻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孙晓东提到的这个核心价值观里实际所包含的是一种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集纳,而这种合力所形成的强大的品牌力量和企业上上下下以及与经销商之间的那种凝聚力,让这个企业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而在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锻造出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我们追求的是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第二,我们是一个创新的企业,我们完全在本土化的基础上以创新精神去打造我们的每一辆车和每一个品牌。所以我们带给经销商的感染力是很大的。”
在采访的最后,孙晓东再次强调,现在三个品牌的多品牌策略构架已经搭建起来,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对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来讲,这才是刚刚起步,他们还有许多要做的事情。
“我们现在缺的是时间。说实在的,三个品牌的构架做好了,但我们需要时间来做传播、需要产品来充实,需要更多的人才快速成长,需要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经销商,需要他们在运作层面上理解和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需要在竞争中把自己打造得更强大,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一分一秒都是很珍贵的。”
镜头回放:
尊重、理解、默契形成企业凝聚力
在采访孙晓东的过程中,他描述的一个细节让记者难以忘怀。这个细节也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上海通用汽车与经销商之间的那种默契、信任、互相尊重的伙伴关系。
上海通用汽车有一个沿袭多年的习惯,那就是在一年一度的别克经销商全体大会开始前,由孙晓东带领全体参加年会的上海通用汽车工作人员在主会场两边夹道鼓掌欢迎与会的上千位经销商,直到他们全部进入主会场。
2005年3月,上海通用汽车别克品牌经销商年会如期而至。与往年一样,孙晓东准时带领着全体与会的上海通用员工列队欢迎,但由于这次经销商是分批分次坐大巴接连来到主会场,这就意味着包括孙晓东在内的上海通用汽车员工要不间断地鼓掌欢迎,一直到这1000多名经销商全部进入主会场。等到最后一名经销商进入会场时,上海通用汽车所有员工的手掌都是红的。
上海通用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包含的对人的尊重深深感染了与会的经销商,他们开始自发地为随后进入主会场的上海通用汽车员工鼓掌致意,整个会场瞬时成了一片掌声的海洋。
在这片发自内心的掌声中,有双方之间的理解、默契、支持和一种更加坚定的凝聚力。
相关链接: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销售业绩小结
孙晓东,1966年出生,从1997年6月至今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监。在他的带领下,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整个营销团队一年一个台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佳绩。
■1999年, “入行”不久的上海通用汽车销售别克汽车1.98万辆,市场份额为3.48%。
■从1999年到2001年,上海通用汽车从市场占有率3%,排名第7,发展到2001年市场占有率8%,排名第4。
■2002年,上海通用汽车销售突破1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8.98%。
■2003年,全年销售突破20万辆。其中上海通用汽车别克系列产品销量达201188辆,同比增长高达81.6%,高于乘用车67.7%的平均增长速度;市场份额扩大到9.8%,稳坐全国轿车年销售第三把交椅。
■2004年,上海通用汽车在车市整体低迷的环境中销售汽车252053辆,同比增长25.3%,高于乘用车市场平均增长率近一倍,市场占有率上升至10.7%。这一年,仍稳居排行榜探花之位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把与排名前两位的差距缩小了近50%。
■2005年,上海通用汽车销售更是一路上扬,1至4月份以7.25万辆的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二,4月份更是以2.8万辆的优异成绩荣登乘用车销售榜榜首。
务实与合作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李庆文:丁总你好,欢迎做客“社长对话”栏目。你担任上海通用总经理已经3年了,其间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丁磊:这3年也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发生关键性转变的3年。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井喷”增长,2004年是一个缓冲期,从那时开始各大跨国公司把注意力更集中于中国市场。比如通用公司,除美国外,第二个优先地区就是中国。其他公司也是这样,丰田、大众都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无论从市场容量还是工业化水平看,中国汽车业这几年都在飞速发展。从过去注重市场占有率,到现在更注重自主开发能力,以及技术研发能力、品牌经营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这是很大的跨越。我还记得在2003年和2004年,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 “价格战”,但现在几乎没有人谈打“价格战”了。“价格战”是市场规律作用下的一种现象,但是仅仅用“价格战”抢占市场,是一种非常简单、初级的做法。
李庆文:上海通用这几年来在轿车领域可以说始终是领先者,不仅在销量上,包括塑造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培育和管理品牌、产品开发和本土化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优秀,在有的工作上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标杆。上海通用公司的管理团队年轻而充满活力。希望听一听你们在企业文化、团队管理方面的经验。
丁磊:感谢李社长的肯定和鼓励。上海通用拥有很好的团队,前几任上海通用的领导都致力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
我们现在的企业文化第一个重点是务实,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俗地解释就是,别来虚的,说得再好,如果在市场上不适用,就是没用。我们要务实地做中国市场。企业文化第二个重点是合作,是在中外合作中追求双赢。中方的领导层经历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所以外方很信任我们,他们相信我们是为了这个企业更好发展。本土企业也不能把跨国公司绝对地“妖魔化”,实际上他们带来的无形经验和知识有很大价值,是不可量化的。合作的第二层含义是我们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合作。合作文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照顾各方利益,争取双赢。
你刚才说我们的领导队伍比较年轻,我认为还不够年轻。从目前的岗位看,大概有200多位高级经理以上的干部,此外还有两三百个潜在的可以适合这些岗位的人。我们对他们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国际化眼光、思维和境界。
李庆文:做事情首先是眼光和思维,能看清楚、想明白,才能做好。
丁磊:如果整个项目失败了,参与其中的人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在企业里,无论是公关部门还是生产部门,都要围绕市场,要有合作意识,而不是只从自己的部门出发考虑问题。我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有一种境界,不能只看着自己那一摊事情,自己那一摊做得再好,没有全局观,大家就要扯皮。你做得完全对,我也做得完全对,但结果是错的,是没有市场作用的。
境界就是“跨上一个台阶”想问题
李庆文:全局观的核心是关注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关注点。你衡量不同岗位全局观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丁磊:通过合作,把整个公司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排除部门间的壁垒;如果一件事没人管,就要想法管起来。达到这两个境界,公司文化就能健康发展。我们提出“ownership”,就是责任感,也可以叫“主人翁意识”。
李庆文:佛学里讲“境界”,诗歌、散文讲“境界”,在企业管理中也提“境界”,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文化的要求,文化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要求,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境界”,可能也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在管理中,机械性的要求比较简单,容易量化。那么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怎样去测量“境界”?
丁磊:这确实需要操作性。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跨上一个台阶”想问题。比如说,一个市场部门的负责人和一个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产生了矛盾,市场部说要抓住市场机会,赶在春节前把新产品投放市场,而生产部门说按生产计划只能春节后生产出来。两个部门都没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境界,需要站到另外一个高度,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是不是应该抓住这个市场机会?如果应该,生产部门就要协调各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一般的企业往往是领导承担协调工作,但我会问他们:如果站在我的角度,你们会怎么解决?就好像爬山一样,在山底下大家为选哪条路到山顶争得不可开交,其实从山顶上往下一看,一目了然。
李庆文:你要求的境界是不仅仅在自己的职位上想问题,而且要站得高一点,用系统的思维,而不是本位主义去想问题。这种方法能打破部门边界,突破部门界限,使跨部门的整体协作更为自然。这不仅需要企业管理的硬性要求,更需要思想的渗透。企业管理中最难的是思想的渗透。硬性的指令“立正”、“稍息”、“向前看”很容易,但是不可能总用这种方法管理。思想渗透是软性的,做起来非常复杂,但如果真正做到了,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这种作用可能就是大家经常讲的“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
丁磊:在我们的年度考核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个是是否以市场为导向,二是如何处理部门矛盾。我希望他们绝大多数的不同意见,自己可以协调解决。
我的理念就是授权,让相关管理者自己决定。他们的决定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但即使让我在很短时间内决策一个事情,不见得比他们高明,很可能不如他们。授权对管理越来越庞大的公司是很有效的。
李庆文:授权比行使权力更难。应该说这是新时代对公司领导的要求,会行使权力的领导是优秀的,但会授权的领导才是卓越的。让全公司员工达到一定的境界,按照一定的准则来行动,是提高领导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中国管理者能更准确地把握本土市场需求
李庆文:你刚才提到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习惯。现在我们看到,包括美国通用在内的一些跨国汽车公司,在本土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国际汽车行业共同的认识。我认为,全球化的思维也应该包括了解自己的合作伙伴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从历史纵深的角度,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你怎样看待通用公司和上海通用的互相借鉴问题?
丁磊:上海通用是一家合资企业,立足于中国,在对中国市场响应和对本土市场的把握上,是高于通用的平均水平的,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李庆文:这个判断出人意料。全球汽车界历来认为,通用公司在分析市场、把握市场、品牌塑造和传播能力上是很强的,而通用公司也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领导者。
丁磊:在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上,我们比他们更准确,品牌建设效率也更高,赋予品牌的内涵更贴近当地的需求,因为我们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状况,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趋势,对中国汽车消费者需求的理解,比他们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比如雪佛兰、别克(参数配置),我们在中国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活力,与在国外有非常大的不同。另外,我们的效率很高,创新能力很强,善于创造新的模式和做法。
应该说,上海通用在通用公司业务量中占有率很大,财务贡献也很大。更重要的是,我们是通用在中国这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中的一个基地。从全球跨国企业来看,因为有上海通用,所以通用能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瓦格纳在不同的场合都非常明确地表示,除了美国,中国是他的“最高的优先级”之一,他也要求派到这里的专业人士是全世界最强的。
李庆文:你的话印证了中国著名学者的预计。季羡林老先生在上世纪就讲,我们正在讨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在技术制造能力上显示出中国特色不太容易,但是中国特色在于哲学、宗教、管理。如你所说,我们在通用的全球体系里,什么地方领先于通用?是品牌管理、品牌创新和营销创新,是对产品的准确定位和把握。在不少人眼中,不管是合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里,中国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在这方面能力很弱,甚至有观点说“中国人既不会造车,也不会卖车”,这是低估了中国人的智慧,神秘化国外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
美国通用的优势是产品多样化、细分化,但是哪个产品能适应中国,到了中国后要加入什么样的内涵和要素,采用什么元素本土化,这需要本土管理者和工程师下很大功夫。
丁磊:中国本地的管理者要做到不盲从,要问个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个公司的客观条件和客观因素是相同的。我们不会盲从,但也不拒绝先进经验,而是把国外的先进经验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做法。这也是一个差异,或者说中国本土管理者的智慧融入。
李庆文:你刚才提到,上海通用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我很想请你简要概述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丁磊:在具有把握本土市场的优势的基础上,我们把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作为一个战略性任务,概括起来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
第一是产品的竞争能力,包括整车特性、环保、油耗、各种新技术应用等方面。
第二是产品开发能力,现在我们走两条路,一条是整合国际资源,通过参与通用全球平台的开发,吸收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培养最尖端的人才;另一条是建立在自主开发基础上的本土平台。
第三是经营能力。一是提升传统产业链上的竞争力,如提高在制造、采购、信息和质量管理上的效率,我们现在有一两个厂的平均劳动效率已经超过了丰田的平均水平;二是在新兴产业链上的效率,比如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配件业务等。
第四是先进的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开发带来了更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