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功能性饮料的品牌策略(如红牛、佳得乐、脉动、尖叫等)
功能饮料是指通过复调整饮料制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广义的功能饮料包括运动饮料、功能性饮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
其实佳得乐、脉动、尖叫属于运动型饮料,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性品牌饮料只有红牛。红牛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主要是通过赞助极限运动,赛车等,目前为了适应它的主体消费者(18-30左右的年轻人群),而进一步扩大它的知名度,进而投资一些娱乐活动,比如街舞选秀。但是在国外,营销策略又有不同,有卖给汽车司机——抗疲劳,有在夜店销售。在中国,红牛的主要物流分散在上中下三部位,北京,湖北,广西。广西离原产地泰国较近,配送方便。
至于那些运动饮料,则运用广告投放,赞助比赛等策略。
B. 红牛集团的营销策略
功能饮料,也就是说是差异化营销,从众多的饮料中突出自己的一个卖点!
C. 红牛饮料是如何开辟国内市场的
被消费者所熟知的饮料品牌,红牛并不是本土自主品牌,而是诞生于泰国,在1995年才正式的进入到中国的市场。而红牛能够成功地开辟国内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品牌定位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都适应了中国的市场。
第三,红牛在国内市场树立了正面的形象。对于红牛这一品牌来说可以看到在中国市场中目光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宣传以及策划,更是投身于中国的公益事业。通过这样的契机维护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并且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所以红牛这一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D. 红牛如何紧跟国家发展趋势和进程
红牛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化策略,表现的不仅仅是形式上和国际的接近,重要的还是其核心精神,让红牛理念和目标消费者更接近,根据笔者对红牛的研究也发现,红牛正在加大力量建设各地的红牛能量俱乐部,已经充分体现出红牛积极拉拢目标消费群的策略。这种策略正是迈向国际化营销模式的关键点,不去争夺市场,而是做大市场。以本土化策略拓展市场,发展成为国内功能饮料第一品牌,再跟随消费者市场的变化,培养消费者需求,不以争夺市场为目标,而以做大市场为方向,红牛与消费者之间更加亲密接触的国际化营销策略,正在帮助红牛实现第二次飞翔,如红牛欧洲的广告语一般“RedBull Gives You Wings”——“红牛让你飞起来”,坚实地做好消费者培育,红牛一定可以飞得更高。
E. 红牛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有没有区别的对待各大城市
在2004年之前,中国的功能饮料市场尚属匮乏期,红牛提出功能性饮料的概念,可谓一枝独秀,凭借其功能饮料的定位获得成功;2004年之后,各类功能饮料品牌竞相进入市场,呈竞争状态,红牛进行品牌定位升级,依然傲然挺立。因此,红牛的成功,是定位到定位的成功。
精准定位,让品牌发声
红牛功能性饮料源自泰国,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开拓中国市场。2004年之前的中国饮料市场具有功能诉求的饮料品牌屈指可数,且竞争威胁较小,本土品牌“健力宝”虽打运动饮料的产品概念,但到2004年已经处于衰退期,对红牛的威胁性越来越小;外来日本品牌“力保健”宣扬“健康功能营养饮品”,因其较高的定价及与红牛相比较少的包装容量,使得对红牛的威胁性也较小。另外在替代品威胁方面,有竞争力的替代品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但因红牛的产品诉求为“提神醒脑,补充体力”,其目标受众群体为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等等,使之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有显著区别,因此两者的威胁可以化解。
这样看来,从红牛开始开拓中国市场到2004年之前,红牛是一家独大的局势,在这样的环境下,靠着精准的定位及良好的营销策略,也就成就了红牛的辉煌成就。
但是,虽然时势造就英雄,却也不能忽略了英雄的自身努力,红牛最初在缺少竞争品牌状况下的成功,最主要的还是在他的品牌定位方面的营销策略起了推动的作用。
首先,红牛明确提出了其功能性饮料的定位,将之与有竞争力度的品牌进行区隔;其次红牛进入中国市场后入乡随俗,进行本土化营销,这从它的品牌标志设计上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两头相抵的红牛中间一个太阳,红牛给人以充满能量与力量、斗志昂扬、活力四射的感觉,太阳同样有阳光向上之感,另外在颜色设计上选择红与黄相结合,红、黄色调是中国传统色彩的主色调,十分符合中国人吉祥如意的彩头。另外,进入中国之后,红牛一直宣传虽来自泰国,但配方是由中国人研制的,就将红牛与中国进行了关联,使国人对红牛具有认同感。本土化的营销策略,使得红牛能够更深入国人内心。
当红牛自身红火之后,其他企业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竞争产品,2003年之后,功能饮料市场开始壮大,众多本土的饮料品牌相继进入市场,使得功能饮料市场开始呈现竞争状态,红牛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被打破,开始面对强势竞争对手争夺市场。这一时期的竞争者有乐百氏公司的“脉动”、养生堂的“尖叫”、娃哈哈的“激活”、百事可乐的“佳得乐”等,这些产品品牌在广告诉求方面大多追求时尚新潮,价格与红牛相比也比较低,竞争品牌的出现,不仅扩大了功能饮料市场的规模,还争得了红牛的部分消费者。红牛的市场份额开始被瓜分。在这种竞争状态下,红牛的品牌定位升级势在必行。
品牌定位升级——单一的功能性诉求到丰富的品牌内涵的转变
从功能饮料市场被分割的那一刻起,红牛单一的功能诉求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功能饮料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需求,而单一的功能诉求同时限制了消费群体,于是,红牛开始进行品牌升级,使红牛品牌更加鲜明、丰富,具有独特地个性,实现品牌价值与消费者心理、情感需求的完美契合。
借力发声——红牛公关营销
2003年SARS横行期间,红牛在品牌宣传方面弱化“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功能诉求,基于产品本身所蕴含的补充能量的特性主打维生素牌,在全国88家媒体上发表对红牛增强体质的宣传,并在重点区域为广大医务人员进行捐赠。此举使红牛的销量剧增。
SARS之后,红牛通过在全国支持一些旅游活动,并在中秋、国庆、元旦等以家庭消费为主的节假日,深入社区支持社区群众健身活动来达到接触潜在消费者的目的。红牛的一系列让品牌发声的公关营销策略的成功,让红牛再次在众多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运动营销——丰富品牌内涵
运动营销,是红牛进行品牌定位升级宣传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运动为人们带来乐趣,而体育赛事、体育运动所传达的体育精神,更能与红牛深刻的品牌内涵形成共鸣。
从2003年4月份开始,红牛将自己的品牌内涵由功能诉求定位上升为精神力量的传递,即动感、国际、活力,通过赞助一些时尚的篮球赛、高尔夫运动,或支持一些白领职业人士的健身运动、旅游和极限挑战运动,来深化这个品牌内涵,尽可能淡化产品功能和属性。红牛极力塑造自己动感、国际、活力的品牌形象和附加价值,让消费者在喝红牛的同时体会自身价值,达到身心合一。红牛与体育运动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品牌内涵,同时争得了广大年轻群体的支持,扩大了消费受众群体。
此外,红牛在广告诉求方面从最初的“困了累了喝红牛”到如今的“有能量,无限量”也很好地淡化了产品功能的诉求,同时又传播了时尚前卫的品牌内涵和生活方式。
F. 亚马逊饮料的营销策略
香港亚马逊集团历经近10年的产品开发,于2010年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聘请高级人才专投入产品生产及市属场运作,上市产品有亚马逊瓜拉纳饮料、亚马逊果汁 系列、亚马逊解酒饮料等多款饮料。在电视广告、平面广告、展会宣传的带动下,亚马逊饮料已铺开全国市场,其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的良好运作,其主要原因是红牛功能饮料长时间的一家独大给消费者带来了品牌麻木感,大家开始寻求新的饮料产品来找新的感觉,以及瓜拉纳本身独特的健康提神效果和异域特色。
资料显示,瓜拉纳在十年间从无到有,已扩张到几十亿元的市场。其强势的发展趋势在饮料市场上已掀起了“健康新能量”的改革浪潮,在未来的饮料市 场,“健康”将是消费者的第一购买条件。亚马逊饮料主张传递健康、绿色共享的品牌原则,在市场上有口皆碑,也通过物料支持、活动促销、业务员配置、督导调 研、网络营销等手段给了经销商极大支持。
未来,亚马逊饮料将继续开拓商超、零售等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产能满足市场需求。亚马逊饮料,凭借瓜拉纳和自身品牌优势,以及有效的市场战略,大家携手共进,实现“绿色能量、健康共享”的伟大目标。
G. 为什么所以极限运动都有红牛的标志
这是红牛的营销策略,红牛的营销策略主要是赞助极限运动。这和红牛功能饮料的定位比较契合。红牛的口号是Red Bull Gives You
Wings——红牛给你翅膀。
就如这句口号所表达的意思以及产品的特点一样,红牛是个让人兴奋的品牌,他们通过赞助多种极限体育运动,巩固了这个形象。
广告是宣传自身品牌最常见又最快捷的形势,由于自己的市场定位,红牛的广告宣传大多与极限运动有关,在这一领域,红牛也是最早赞助的国际厂商之一。
从消费者群体来看,红牛的消费者多为青壮年,而这一群体,又是热衷于极限运动的主力军。
红牛的历史
80年代初,奥地利牙膏推销员迪特里希·马特希茨偶然发现了一种泰国的能量饮料,这种只是供蓝领和泰拳选手引用的小众饮料。但马特希茨认识到,他如果赋予这种不起眼的饮料一个全新的概念,他可以将这个品牌推向世界。因此他买下了配方与商标权,并创建了红牛。
2011
年,红牛已经占据功能饮料市场 44% 的份额,年销量达 46 亿罐。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2 年红牛集团的总收入约为 70
亿美元。红牛的购买者多为 18 岁至 35 岁之间的男性,正是因为和红牛绑定在一起的,是一种充满乐趣、刺激和高能量的生活方式。
为了促进这种生活方式的进一步深入人心,红牛成立了红牛媒体工作室,在极限运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媒体内容,并在收集制作和传播上逐渐规范化。
可见的销售增长,说明红牛媒体工作室在品牌营销上对母公司回馈良多,当然它每年也需要巨额的营销投入。目前,红牛与来自
160 个项目的超过 600 名体育明星有签约合同,此外还拥有四支足球队,两支 F1
车队和一支冰球队。
红牛还会筹办一些极限赛事如红牛特技飞行大赛(Red Bull
AirRace)。据报道,这些方面的营销投入能够占到红牛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H. 我最近和同学做了一下关于功能饮料市场的调查,为什么这么多功能饮料中,红牛的销量最高呢
同样i作为功能饮料的红牛,不仅含有比其他功能饮料多的物质,而且还内讲究营销策略:品牌容定位聚焦能量与活力,积极进行产品推广,长期坚持运动营销,锁定年轻顾客长期进行培养,广泛开展终端推广的 “暗营销”。我觉得一个企业要是也能做到这样,肯定也会发展很好
I. 跪求红牛的产品营销计划报告一篇
红牛:从知名品牌到强势品牌
“困了累了喝红牛”,国际功能性饮料第一品牌红牛的这句广告词在中国一打就是8年。
在这8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饮料的市场状况早已今非昔比,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品位也在不断调整,变得越发喜新厌旧,而一个8年来以同一副面孔打天下的产品要想俘获现在消费者的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近年来强势出击的饮料界新秀相比,红牛一直不温不火。
作为一个特点鲜明的功能性饮料,红牛既不能丢掉自己传统的功能属性的诉求,又必须根据时代和市场的变化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老”品牌红牛该如何应对?
8年同一句广告词 品牌诉求过于强调功能
7、8年前的中国,物质远不如今天这样丰富,人们的见识远不如今天这样远阔,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远不如今天这样苛刻。这时,一个来自于泰国的国际性品牌——红牛,以功能性饮料的身份挟着在当时看来颇为壮观的广告声势向人们迎面铺来。一时间,“困了累了喝红牛”这句带有明确诉求的广告语惹得人们对红牛不得不行注目礼。
在红牛播放强度非常高的电视广告中,一个又累又困的人喝下一罐红牛后,顿时精神百倍,活力倍增。同时,红牛不断地在向消费者强调红牛世界第一功能性饮料品牌的身份。“功能性饮料”、“世界第一品牌”、“来自泰国”,这些惹眼的字样,加上夸张的电视广告表现,一时间人们对红牛不仅“肃然起敬”,又倍感神秘。而且,当时很长一段时间里,报纸上不断地在讨论功能性饮料对什么人是不适合的,功能性饮料到底有什么功能,等等。
无论是广告还是报道,这时红牛的宣传策略主要集中在市场教育的层面上,注重产品功能属性的介绍。由于当时市场上的功能饮料只有红牛这一个品牌,所以红牛在宣传品牌的同时要用最简单的广告语来告知消费者功能饮料的特点——在困了累了的时候,提神醒脑,补充体力。
这句简单、明确的广告语让消费者清晰地记住了红牛的功能,也认可了红牛的功能。但正因为只有功能,所以红牛的宣传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红牛的距离感,认为只有“困了累了”的时候才喝红牛。
“困了累了喝红牛”,这句广告词一打就是8年,而红牛这8年来为了这句话市场推广费用达到10多个亿。虽然红牛在中国功能性饮料这一市场上做到了第一品牌,占有中国功能性饮料70%的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也不可谓不高,但由于这个市场的容量在中国并不是非常大,因此,除了在经济发展比较早的华南市场销量比较大以外,红牛在中国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8年后的今天,市场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稀奇古怪的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新鲜刺激的概念更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消费者的神经日益麻木,一个产品要想俘获他们的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时,消费者对一个8年来以同一副面孔不断出现在人们面前的知名品牌——红牛,又是怎样一个态度呢?
红牛现在拥有一群非常忠诚的消费者,他们对红牛的功能属性非常认可,“困了累了”就喝红牛;但它的消费群体无法扩大,有绝大一部分人因为对这个功能没有需要,因此坚决不喝或者基本不喝;还有一部分“游离”的机会消费者,他们都知道红牛,但认为他就有这个功能,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能喝,另外就不能喝了,因此,他不会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消费。
2003年3月,朱小明上任红牛品牌策划管理部部长。刚刚上任的朱小明认为,知名品牌不等于是强势品牌。何为知名品牌?就是在消费者当中的知名度高,当这个品牌被提及时,大家对这个品牌的来龙去脉都知道,不会拒绝这个品牌。但是知名度带来的不是美誉度、亲和度,不是忠诚度很高的消费者。知名度并不等于能为企业带来企业真正的价值。何为强势品牌呢?就是消费者不仅知道这个品牌,而且愿意主动、频繁地去购买这个品牌。而红牛现在面临的就是一个知名品牌日趋老化,无法顺畅地转换为强势品牌的景况。
而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功能性饮料竞争品牌越来越多,因此,朱小明认为红牛必须要建立一个强势品牌,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是一个知名品牌。
建立强势品牌 知名度要落地
如果把一个产品的消费者购买过程比喻为烧开水,那么,一个产品成为了知名品牌,只算做将水烧到了98度,而只有达到100度的沸点时,水才能喝,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才能从知名品牌成为购买力强的强势品牌。
而红牛缺的并不是品牌的知名度,而是如何才能将这个知名度向美誉度转换,将知名度变成消费者的忠诚度。朱小明认为这才是自己上任后的主要工作。
如何才能为红牛烧开这最后2度?
在仔细分析了红牛的消费者构成后,朱小明认为首先要争取红牛相当一部分的游离消费者。而他认为这些消费者之所以游离是由红牛多年来的宣传策略造成的,消费者认为红牛的产品功能性太强,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功能性太强的产品一定具有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
红牛首先要将阻碍消费者购买的心理障碍祛除掉,其次,要赋予红牛一些特定的品牌含义,创造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后,使消费者从拥有消费欲望转变为购买冲动。这样,那些游离的机会消费者就会成为忠诚消费者。
而使欲望变成冲动,还要经过一步步地落实过程。
借力公关活动 与消费人群面对面
朱小明上任伊始就遇到了SARS,但通过成功的危机行销,红牛却“因祸得福”。在SARS期间,红牛并没有突出自己“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功能诉求,而是就产品本身的构成强打维生素牌,在全国88家媒体上都发表了对红牛增强体质的宣传,并在重点区域为广大的医务人员进行捐增。销量的巨增说明了品牌调整、媒介策略是成功的,在4月份红牛的销量增长达到了49%,5月份达到了30%左右。6月份还是30%多。3月份,红牛网站一周的点击率是3000,到5月份之后点击率一周达到4--5万。
SARS之后,红牛在全国积极地推广旅游活动,支持一些驾车一族的越野旅行、极限运动和群众马拉松运动,在中秋、国庆、元旦等以家庭消费为主的节假日,红牛就深入社区,支持社区群众健身活动。
红牛进行这些公关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跟红牛的一些其他层面潜在消费者,而不是困了累了喝红牛的消费者,有更多的对话、接触的机会,增加产品的亲和力和美誉度,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使红牛与这些活动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喝红牛的同时具有心理层面的享受。
媒介投放多元化 让知名度落地
在红牛以往的媒介使用策略中,会把70%—80%的资源放在电视广告上。但对红牛这么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电视广告宣传是主要的,但一定不是最重要的。打造产品的亲和力和美誉度,更多的是需要公关活动或者是平面媒体。因为一条15秒的电视广告片虽然持续播一年或者半年,但他传播的信息只能是很简单的信息。资源过于集中于此,会导致传播效果没有最大化,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资源的浪费。现在电视频道太多,如果你不是一个绝对的主流频道、主流时段,或者投放的频道和时段对应的有效人群没有经过科学计算,所起到的作用可能会打折扣。
因此,除了开展有特定人群参加的公关活动外,现在红牛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一些平面媒体上,尤其是一些以白领职业人士——红牛的目标消费群为读者群的财经类报刊。
通过开展公关活动和媒介策略的调整,红牛飘在空中的知名度被拽到地上来,落到红牛更广泛的消费人群中来。
活力+动感+时尚=今日红牛品牌创新见成效
从90年代末期,人们的消费已经过渡到追求偶像、追求体验、追求感觉的阶段,更多的消费是心理消费、体验消费、感情消费。如果当一个消费者对一个品牌产生了感情,这个品牌就达到最高境界了。
红牛以往的品牌策略只注重了产品功能属性的宣传,这只是品牌内涵六个层次中比较低的层次,在价值、文化、个性等品牌更深层次的内涵上以及使用者的定位方面都没有考虑。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要扩大消费群体,就必须去扩大品牌内涵,而随着品牌内涵的扩大,消费人群也就会扩大了。
但当品牌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定性的形象后,要想扭转过来,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才能进行品牌的创新?而红牛本身的价格又比较高,如何才能让消费者认为物有所值?
朱小明认为,人们在消费饮料的时候,他首先消费的是饮料,当时解决的问题可能就是口渴。但是人们在消费这个产品的时候更希望能带来一些附加价值,在解决口渴的同时希望还能够带给他一些品味,或者是一些文化的享受。人们在买东西时有一个心理成本,如果他们认为买了红牛就体现了自己的某种价值,而买了其他产品就什么都没体现,只能解渴,那么红牛就符合了他的心理成本,他自然愿意去为红牛多付些钱。因此,红牛的品牌创新之路就从这里入手。
新定位:从丰富品牌内涵开始
从2003年4月份开始,红牛将自己的品牌内涵定位为动感、国际、活力,为此,朱小明开展了一系列公关活动,深化这个品牌内涵,尽可能淡化产品功能和属性,如赞助一些时尚的篮球赛、高尔夫运动,或支持一些白领职业人士的健身运动、旅游和极限挑战运动。通过这些公关活动,并通过媒体将这些活动所蕴涵的理念传播出去,红牛极力塑造自己动感、国际、活力的品牌形象和附件价值,让消费者在喝红牛的时候会感觉我是活力的,动感的,而并不是我困了累了喝红牛。让消费者在喝红牛的同时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赞助TBBA:展现红牛品牌新内涵
TBBA (THREE BOYS BASKRYBALL ASSOCIATION三个男孩篮球联盟)是由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国学生三人篮球管理中心负责推广运营的一项校园群众体育赛事活动。TBBA这个与众不同、活力四射的新兴体育赛事,给红牛公司提供了一个面对青年人群,以大学生为营销突破口,打造全新的运动营销模式的崭新平台。红牛开始通过精耕细作的“播种”的方式,对潜在消费市场人群进行“品牌”渗透式培养。
全国16座大中城市、120多所重点高校,超过10万人的学生直接参加了TBBA比赛,间接参与并高度关注的人群达9000万人以上。整个赛事的时间跨度长达9个月。TBBA的众多的参赛人数、巨大规模,引起了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发布通稿,称TBBA联赛为“篮球史上规模最大的赛事”。
在TBBA赞助过程中,红牛的赞助已不再表现为传统形式对比赛运动的简单赞助,也不仅只是在赛场周围立一些广告牌,而是充分利用体验营销实现产品推广。在TBBA的每个赛场中,“红牛能量加油站”随处可见,一方面,参赛学生自然、直接地感受到红牛饮料迅速补充体能的功能妙用;另一方面与红牛品牌冠名相关的活动在身边如火如荼的进行,无论是参赛队员,还是场外观众,均能自然地体会到这种运动和商业的巧妙结合,并乐在其中。
在保持以三人篮球为基本元素的前提下,根据红牛需要表现的商业思想,TBBA联赛被融入了更多青春、活力、前卫的表现内容,如街舞大赛、远投大赛、街头斗牛、至酷队名评比等活动。正是因为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许多高校把TBBA的校内联赛阶段命名为“校园篮球文化节”、“校园篮球狂欢节”、“校园篮球欢乐周”等。事实上,红牛把TBBA联赛精心设计成为一个为红牛品牌量身度造的,能承载红牛品牌核心价值的商业营销平台。
据零点调查,TBBA赛事前后大学生对红牛好感度上升了30%左右。TBBA作为一个和年轻群体沟通的载体,不仅增加了大学生和品牌的联系度,也使品牌形象在大学生印象中更加趋于丰满。通过TBBA的宣传,红牛被赋予了积极、年轻、时尚、自由等品牌意义。
运动营销:抓住“有号召力人群”
红牛新的品牌内涵——动感、活力,具有和体育与生俱来的联系,因此,体育营销是展现红牛品牌最适合的手段。但是什么样的体育运动最能彰显红牛的品牌内涵,在体育比赛过程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而不仅仅是做表面文章,这才是体育营销真正要达到的目的。
朱小明认为,红牛的体育营销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战略目的,一个是营销目的。
战略目的更多的是关乎于品牌。一个是进行产品品牌内涵的宣传,一个是对体育项目本身品牌的树立及占有。如果一个产品品牌长时间的支持某个体育项目,或者是最早地渗透到这个项目,这个产品品牌就能拥有这个体育项目本身所带来的品牌效应。比如TBBA,红牛第一个作为冠名赞助商,并且与这个项目结成了战略合作联盟,共同来发展和树立TBBA的品牌。红牛希望在人们的心目当中,说到TBBA就会想到红牛,说到红牛也就可以想到TBBA。在红牛长期的支持下,参与TBBA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大,而红牛也会因此得到这个项目本身带来的效应。
从营销目的来讲,可能更多的是要获得现场效果,包括现场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得到产品体验等,而活动本身必然会吸引媒体的注意,媒体对活动的报道自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红牛进行报道,从而吸引其他消费者的注意力。与战略目的不同,这时关注的是一些更具有现实价值、现实意义的因素:有多少家媒体参与宣传,有多少人会参加活动,现场可以摆多少促销台,厂家有多少门票可以供终端促销的时候赠送,消费者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得到多少纪念品,这些因素都可以直接促进产品的销售。
而营销目的最重要的一方面的实现,就是由此了解到这部分人群、这部分细分市场的可靠的消费者信息,包括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比如他们喜欢哪些媒体,他们喜欢企业用什么样的方式推荐产品,他们喜欢企业对自身运用怎样的一些销售策略……
因为大学生人群是每一个企业,尤其是像红牛这样一个功能性饮料企业所看重的潜在消费人群。而这个人群有他非常特殊、个性化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而他获得产品信息的途径也是比较特别的,他不一定会经常看报纸,看电视也非常不便,但他有足够的时间和便利去进行娱乐和体育活动。也正因如此,红牛才会选择在大学校园中非常具有群众参与基础的TBBA作为自己体育营销的载体。
红牛看重的不仅是这个人群的现实消费价值,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对红牛的感情,培养他们对周围人群的消费影响,如现在他对家庭的影响,毕业后对同事、朋友的影响等。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些人是高素质的消费者,在社会上属于具有号召力的人群,他的消费行为从某种程度反过来会体现红牛的品牌品质、个性和文化。
红牛卷入运动,成功打造一条现代商业开往校园的通路,也可能将为中国的企业更好的运用运动营销手段,提供了一个最精彩的注释。
…………………………
你可以适当的改一下,就可以拿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