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堡王在中国做过哪些营销活动
众多的促销活动组合,降价、积分、评比、评选等
时刻围绕汉堡王的企业文化进行
突出汉堡王“真正的现烤”这一核心理念
大力赞助公益事业
合作开展一系列大学校园活动
2. 汉堡王在中国市场上有哪些不足
汉堡王在中国市场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1、知名度方面
没有太多资金营销,而且进中国的时机不对,20几年前都是高档洋快餐,传遍全中国,现在各种品牌的店太多了,营销花费扔进去也听不到什么回音。
2、食物质量价格比方面
而汉堡王的现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起来不够高大上,价格也不够实惠,吸引不了太多低端客户,也吸引不了太多高端客户。
3、但是其实上面两个不是核心原因,核心原因是不够工业化
去转几间汉堡王就会发现,明明没几个客人,一堆店员也能看起来很忙,因为汉堡王店里的店铺是尽可能增加位置利用率,而麦当劳记、肯德基则是尽可能增加效率,肯德基,麦当劳的前台和厨房跟工厂流水线一样,每个人的职责很明确。相互影响很小,效率很高。
汉堡王未来不容乐观
2018年,汉堡王在我国门店突破千家,并表示要在2021年年底,门店突破两千家。
遗憾的是,受疫情影响,汉堡王的计划大受影响,开店数量断崖式下滑。叠加近期汉堡王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汉堡王的经营可谓是雪上加霜。
可预见的未来,在肯德基、麦当劳等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之下,再加上中国本土餐饮公司迅速崛起,汉堡王如果不能尽快完成转型升级,很难说能继续保持现有的市场地位,甚至可能走向衰落。
3. 汉堡王为什么在中国做不起来是不会营销吗
其实这是一个比来较复杂的问题。 汉堡源王作为美国的第二大快餐,仅次于麦当劳。要比肯德基强。 但是在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早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却很晚才进入中国。 当然“汉堡王”的战略构想不得而知。 可是分析下“汉堡王”的历史不难而知,“汉堡王”曾经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领先于“麦当劳”,但是由于后来的急于扩张,而造成资金短缺,最后直至痛失行业领先地位。这不得不说给“汉堡王”以很大教训。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因为它确实够牛,行业世界第一。而肯德基虽然本身一般。可是它的背后是“百盛集团”(世界上最大的餐饮集团)。而“汉堡王”在历史上经历过盲目扩张而带来的恶果之后。对于这方面要谨慎的多。 PS:个人不懂经济,但是也比较关注类似的问题。自己的感想而已。
4. 汉堡王在中国销售为什么会失败
除了门店数量和规模,还有一个更难逾越的障碍。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内国市场浸营多年,其品牌容和企业文化在中国消费者中的影响力超强。目前,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知名度相当高,特别是在都市年轻人和儿童中有着一批忠实顾客。提起汉堡,中国人的第一反映就是麦当劳,而提起汉堡王中国人的反映是麦当劳又推新品了。中国汉堡王所要面临的最郁闷的情况也许是给自己打得广告越多,拥入对手店铺的人越多。要在门店数量和品牌认知方面赶上两位老对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非常期待它在中国也能拿出在美国攻城略地的劲头。这样的话,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国式享受,还能使我们这些营销观察者们有机会对美国顶尖快餐巨头的商战做现场揣摩。
汉堡王的两个主要对手 “麦当劳”、 “肯德基”都在走儿童路线、欢乐就餐路线。
5. 汉堡王历史发展过程
汉堡王历史发展过程
先后被卖5次,换了20多位CEO,营收狂跌56%,这样一家公司,你觉得它还有前途吗?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家公司前景堪忧,离倒闭不远了吧。
但事实完全相反,这家公司不仅没有倒闭,还在全球开了16000多家门店,一年狂赚80亿。
它就是美国餐饮巨头——汉堡王。
汉堡王的前世今生
汉堡王的经历,堪称是一段曲折的血泪史。
1953年,一个路边小小的汉堡店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开业。当时正是麦当劳火遍美国大江南北的时候,这家汉堡店的创始人也想模仿麦当劳来创业。这家汉堡店,就是汉堡王的前身。
可惜一年后,这家汉堡店就因为经营问题,不得不卖给别人的。而接手这家店的,正是汉堡王的两位创始人,大卫·艾杰敦(David Edgerton)和詹姆士·麦克拉摩(James Mclamore)。
两人接手后,将店名改为“汉堡王”。由于大卫和詹姆士两人之前都是经验丰富的商人,所以在他们手上,汉堡王的生意蒸蒸日上,很快就扭亏为盈。
就这样,汉堡王在两人手里运营了13年。1967年,汉堡王在美国已经有了250家分店。但是,过于快速的扩张导致了公司资金链出现断裂,汉堡王再次面临倒闭危机。
在股东和经营的双重压力下,大卫和詹姆士将汉堡王卖给了当时的美国餐饮巨头贝氏堡(Pillsbury),这才逃过一劫。
易主多次,命途多舛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在掌管汉堡王的十几年里,贝氏堡一直试着改善汉堡王的业绩,最初甚至还请来了当时麦当劳的总经理唐纳德·史密斯来帮忙治理公司。
唐纳德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把麦当劳那套全用上了。但他的努力并没有起作用,汉堡王的业绩亏损愈发严重,甚至还影响到了贝氏堡本部公司的业绩。
于是在1989年,汉堡王被第三次转卖。这次接手的是Grand Metropolitan,一家经营度假酒店业和娱乐业的英国综合性企业。
这家英国公司之所以买下汉堡王,是因为当时公司正欲开拓餐饮市场,而汉堡王虽然亏损严重,但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可以做公司的敲门砖。
但是没过几年,这家英国公司又与合作商共同成立了一家名叫Diageo的公司。这个Diageo,正是今天名扬国际的高端酒业集团“帝亚吉欧”,其旗下获得成功了品牌数不胜数。
结果可想而知,Diageo给Grand Metropolitan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两相比较之下,汉堡王明显就差很多了。所以,Grand Metropolitan很快就放弃了汉堡王。
2002年,汉堡王第四次被卖,这次接手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
太平洋集团看起来要比前几位东家靠谱很多,2006年,汉堡王在太平洋集团的帮助下成功上市。
但好景不长,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给汉堡王投资的企业纷纷撤资。汉堡王最终因为资金问题,4年后不得不退市。
不屈不挠,逆袭有道
2010年,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汉堡王这次真的要凉了的时候,情节又来个大逆转。汉堡王迎来了它的第五个东家——巴西的3G资本公司。
但汉堡王的情况并没有马上好转,它的亏损问题越来越严重。2010年汉堡王的年营收是25亿美元,但是到了2013年却狂跌到11.4亿,降幅高达56%。
如此绝境,怎么翻身?
可是只过了2年,汉堡王的业绩就出现回升,实现了逆袭。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3G资本给汉堡王新推出的两个新策略。
1、提高运营效率
首先,汉堡王对菜单进行了简化,取消了很多需要大量配料、又不容易配菜的品类,对食材的成本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同时,推出多款低脂肪低热量的新品,以迎合当代消费者的健康饮食观念。
其次,汉堡王又对管理层进行了大换血,换上了一批30岁到40多岁的新人。因为这类人有一定的经验,但又不会太过时,能理解当代年轻消费者想要什么。另一方面,又将大量直营店员工派到加盟店,由加盟店直接负责。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2、推出“再加盟计划”
2011年,汉堡王在全球共有13000家分店。这看起来似乎是个非常傲人的数字,但对于当时入不敷出的汉堡王来说,却是个庞大的累赘。于是3G资本采取了新的管理方式,推出了“再加盟计划”。
所谓“再加盟计划”,就是将店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交给加盟商,汉堡王本部只抽收益分成。
这项改动看似简单,却救了汉堡王的命。因为大部分门店都交给了加盟商,这让本部可以省去许多成本,但同时又能保持营收。
通过汉堡王每年的财报可以看出,2011年汉堡王的运营成本高达14.47亿美元,然而2年后,这部分成本下降到1.9亿美元,足足少了13亿。
2011年,汉堡王有70%收入来自餐馆经营。2014年,汉堡王80%的收入来自加盟店和房产销售,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汉堡王的业绩重新呈现上升趋势,净利润更是一年暴涨20%,和麦当劳旗鼓相当。要知道,当时麦当劳在全球已经有3万多家门店,而汉堡王还不到它的一半。
结语
很难想到像汉堡王这样的生意遍布全球的巨头,竟然也会有如此崎岖坎坷的历史。可尽管如此,它却依然站在行业的前端,这股顽强的战斗力不得不让人佩服。一次又一次的破局重生,仿佛在告诉人们,它还能再打50年!只要坚持,这世上就没有失败者。
6. 汉堡王营销策略研究 提纲
不好做 我不是学这专业的…
7. 汉堡王的效果显著
错失领导地位的汉堡王,开始向麦当劳发动进攻战略。1973年,汉堡王找到了麦当劳的弱点,抨击它是一个高度自动化但缺乏灵活性的汉堡机器,发动了“Have it your way(我选我味)”的营销运动。汉堡王的新营销运动聚焦在顾客变化的口味上,倡导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口味。该运动一炮打响,“我选我味”的口号也沿用至今。
1982年,汉堡王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击战,开展了“火烤而非油炸”和“汉堡大战”运动。汉堡王投放了对比广告,向顾客表明了它的四大优势:
皇堡在匿名口味测试中胜过麦当劳巨无霸和温迪(Wendy‘‘s)的Single汉堡;
火烤比油炸更受欢迎;
“我选我味”备受欢迎;
汉堡王的普通汉堡比麦当劳的大。
汉堡王甚至还通过广告宣布有近200万顾客转投汉堡王。汉堡王的这一轮进攻战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市场份额疯长,餐馆销售额暴涨,甚至引得麦当劳和温迪诉诸法律,要求取消汉堡王的广告。
这里得出了又一条启示:市场第二应该持续不断地向领导者发动攻击。汉堡王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进攻战的威力。进攻战略的核心,是要先找出领导者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然后从该强势的对立面出击。麦当劳在顾客心智中已有的认知是“服务速度快”,这是它的强势。为了保证速度快,麦当劳必须采用自动化机械作业,生产高度标准化的产品,这就成了汉堡王可以利用的弱势。汉堡王就此提出了非标准化的做法,即“我选我味”。
8. 市场营销案列分析;《麦当劳的危机 》 希望大家的答案是手打自创 答案不在于多精简就可以了!
1 麦当劳的营销观念依旧是生产观念,虽然后来逐渐意识到,但是盲目的创新是麦回当劳陷入更答大的困境中,麦当劳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优质创新》企业生存的条件之一就是不断的创新,以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 2 我认为应该推行新的市场开发策略,就当前情况只需要满足当前顾客需求,开发新顾客创建连锁餐厅,实行高质品牌化,
3 麦当劳销售额下降的原因主要就是营销观念没有及时更换,没有重视消费者没有意思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创新的不足。
9. “汉堡王”为何迟迟不进入中国市场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汉堡王作为美国的第二大快餐,仅次于麦当劳。要比肯德基强。
但是在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早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却很晚才进入中国。
当然“汉堡王”的战略构想不得而知。
可是分析下“汉堡王”的历史不难而知,“汉堡王”曾经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领先于“麦当劳”,但是由于后来的急于扩张,而造成资金短缺,最后直至痛失行业领先地位。这不得不说给“汉堡王”以很大教训。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因为它确实够牛,行业世界第一。而肯德基虽然本身一般。可是它的背后是“百盛集团”(世界上最大的餐饮集团)。而“汉堡王”在历史上经历过盲目扩张而带来的恶果之后。对于这方面要谨慎的多。
PS:个人不懂经济,但是也比较关注类似的问题。自己的感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