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从此,国内或再无皇冠
4月28日,最后一辆十四代丰田皇冠从一汽丰田的工厂下线,国产皇冠正式停产。
第十五代皇冠已在日本上市,也有小道消息说未来皇冠会以进口车的身份重回中国市场,但也是像雷克萨斯要国产一样虚无缥缈的小道消息。
所以,或许从此以后国内再无皇冠了。
我们对皇冠的印象好像还停留在十多年前,当年皇冠能和官车光环加身的奥迪A6拼个你死我活,现在依然是二手情怀车市场的香饽饽。
一边是快一年两审的老车拍出30万元天价,一边是新车无人问津最终黯然停产,皇冠的行情可谓“冰火两重天”,从巅峰到落魄,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国产之前就是领导和老板最爱
在国产之前,皇冠早就以进口的方式进入国内。最早是在1964年,全年进口了60辆第二代皇冠(专为大企业客户打造的皇冠8车型,空间更大配置更高),主要用于接待贵宾和机关单位用车。
1974年,周总理亲自与日本谈判,引进了200台第四代皇冠用作每年广交会的接待工作,平时交由广州一家出租车公司管理用作高端出租车,当时的广州人民有福了。
皇冠正式进口至中国是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第七代皇冠迅速占领了国内的公务车和出租车市场,1985年就进口了超过1.7万辆,比十四代皇冠2019年的销量还多了不少。
第七、八代皇冠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进口至国内而且型号复杂,小编小时候还时有见到,现在只能躺在情怀车玩家的车库里了。
对于80、90后来说印象最深的一定是皇冠133,它的来历有点复杂:进口时间和第九代皇冠的上市时间一样,但它是用八代的底盘套上九代修改而来的外壳,人称“八代半”。
不管怎样,政府单位和私人老板都对这款外观圆润大气的豪华轿车宠爱有加,3.0L直六发动机动力充沛,90年代日本进口车盛行,皇冠133大量进口至国内。
第十代皇冠,也叫皇冠155,外观和“伪九代”皇冠133十分相似,继续采用3.0L直六发动机,依然受老板们追捧。
此外,常见于香港街头的“的士”就是丰田基于第十代皇冠、专为出租车市场制造的皇冠Comfort。
第十代也是最后一款正式进口国内的皇冠,接棒的第十一代并没有在国内发售,接下来就是第十二代皇冠国产。
2005年,由一汽丰田国产的第十二代皇冠正式上市,开启了悲喜交集的国产历程。
十二代之后再无皇
国产版以皇冠Royal系列为原型,共有3.0L和2.5L两款V6发动机,售价区间30-50万元,而且是已经“减配”了:发动机取消直喷技术、不提供四驱系统、取消主动转向大灯和夜视系统,发动机盖也从铝合金换成不锈钢。
但这依然是最成功的一代皇冠。宽大的车身、成熟又豪华的内饰、V6发动机、后驱、十分舒服的底盘调校确实有与BBA叫板的资本。
情怀车节目最喜欢说那个会像家用空调一样左右扫风的中央出风口,到现在也没多少车能做到。
皇冠的定位是中大型豪华轿车,直接对手是奥迪A6L、宝马5系和奔驰E级。
十二代皇冠出道即巅峰,上市两个月订单突破1万辆,2006年底累计销量突破6万辆,高级车市场占有率接近三分之一,2007年销量超过5.3万辆,这可是十多年前哦。
当时也是奥迪A6L最高调的时候,官车光环加身销量同样不可小觑,皇冠在某些月份销量还能超过A6L,而5系、E级暂时被甩在了后面。
不过皇冠的衰落的势头从十二代就已经开始,2008年下滑势头初现,年销量下滑至4.5万辆,2009年换代前继续下跌。
2009年底,国产的十三代换新归来,外观内饰基本与比Royal系列更高端一点的海外版Majesta车型一致(减配还是有的),但我总感觉和前代的区别没有很大。
为了提升皇冠的形象,丰田还推出了搭载4.3L V8发动机的超级旗舰车型,售价高达90万,有钱人并不傻,实际上没卖出多少辆。
十三代皇冠显得保守而平庸,渐渐没有了老皇冠的味道,销量也一直平平,大幅被BBA对手超越,人们也经常说“十二代之后再无皇冠”。
2015年国产上市的十四代皇冠换以更年轻运动的形象,内饰中还出现了双触屏,动力中首次引入了2.0T涡轮增压发动机。
即使自降身价至20-30多万元的区间,将对手降格为A4L、3系和C级等中型车,皇冠的销量依然未有起色,有时月销量只有几百辆。
像前面所说,2019年的销量还不如80年代的时候,加上中大型车的位置上还有销量不错的亚洲龙,换代车型在海外又早已上市,停产是很正确的做法,只不过这次是彻底停产了。
实际上皇冠连国六车型都没有推出,对大多数一二线城市来说,皇冠在去年就已停产了。
皇冠为何在国内每况愈下?
毕竟是专门制造豪华车的品牌,BBA更懂这个市场的品味,技术、设计和配置都不断推陈出新,走在潮流的前端,而皇冠则显得保守、老派了许多。
再通过成功的营销策略使中国人心目中豪华品牌“三座大山”的观念不断固化,其他品牌(尤其是早已被打上买菜车烙印的平民品牌)想要涉足BBA的地盘变得越来越难,何况它们也擅长价格战。
哪怕在十多年后拥有德国车无法比拟的保值率,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已经有亚洲龙接替皇冠中大型轿车的位置,并且很安分地守在30万以下的市场,还有省油可靠的混合动力,再往上就交给雷克萨斯。
至此,锐志、普拉多、皇冠等丰田曾风光一时的车型都因各种原因告别中国市场。很多人说期待十五代皇冠以进口的方式回归,只能看缘分了,就算进口了又能卖多少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会展市场营销题目,谁帮帮我
楼上有些答案是错的哦
1-5 ACDBC 6-10 ABACD 11-15 ACCBC 16-20 CABCC
㈢ 网络营销案例
网络就有啊版:权http://ke..com/view/2802615.htm
㈣ 广交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会展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广交会仍是一张最能吸引世界各地客商眼球的中国会展“名片”。自1957年起至1978年,广交会是我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至今仍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直接促进了我国出口持续稳定发展,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积极作用,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晴雨表。另外,每年两届广交会可为广州带来60多亿元的收益。广交会之所以始终充满活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不断优化管理、完善服务、提高水平、改善环境,始终站在中国经济体制和外贸体制改革的前端,巩固自身优势,树立良好形象。广交会的组团方式、商品结构、布展格局、参展时间等,多年来都在不断调整、改革、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几次重大改革,直接推动了广交会前进的步伐。
世界通过这个窗口挖掘商机;中国通过这个窗口走向世界。广交会在我国经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综合性是广交会的长处,也是其短处。国际会展业逐渐向专业化发展,如服装博览会、玩具博览会等,采购指向非常明确,而广交会则不是。为此,广交会结合综合性的优势和专业化的指向,找到一条折衷的新路。经广泛的市场调查,最后选择了改变展览形式———将广交会一分为二,每届分两期举办。第91届广交会开始实施分期举办,即借鉴国际展览业专题分类经验,按照国际惯例调整产品分类和展区设置,一届会展两期举办。这种方式,既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和会展潮流。另外,还通过空间换时间,解决了广交会展位不足的难题,满足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参展需求,获得了大多数参展企业、采购商的认可。
㈤ 如何在展会上吸引客户
在展会上我们参加的目的一般至少是两个:第一个是要抬升企业形象,再一个就是订单。在展会当中首先我们要了解市场需求情况,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需求,包括这个产品它的外观哪些方面的要求和功能,比如说价格水平要限制在哪个范围之内,我们利用这个展会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另外,要了解我们同行的发展情况,包括竞争对手他的规模怎么样,他的产品研发方向,他的价位、他的品质,他的市场定位。因为广交会上同一个行业当中不可能一个人参展,有很多同行都去参展,我们参加广交会不是说光是接单这样的狭小的目标,我们还要做很多其他的工作,我们要了解市场情况、了解客户、了解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 其实每一家参展企业都会这样做的,因为即使不参加广交会,参加广交会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举动,这么大的动向应该告诉客户,企业的发展、产品的研发,每一个研发方向,新产品等,有哪些商业企业都要让自己的客户来了解这些举动。另外一方面你参加展会就像一个表演者,要有足够的观众来捧场,在广交会上你的熟客肯定要进一步来探讨,更深层次的合作。 首先我们对产品要有一个精心的安排,让客户如何在成千上万的产品中看中你的产品,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困难,我们准备样品时要非常的慎重、要精心挑选,一般选择代表性强的产品,比如风扇生产商,风扇有很多的款式,你要挑选有代表的产品来广交会上进行展示。另外要注重产品的外观,因为广交会上最重要的做法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吸引来宾他们的眼球,如果说外观没有什么特点的话,你要保持外观的整洁、光泽度。 参展短时间内可以接触很多的客户,并且很直观,这一点网站是无法比拟的。网站上的周期很长,在网站上宣传可能一次性做一个设计,然后是一年的时间。网站是永不落幕的广交会,它有自己的特点,可以天天通过网站跟网友接触。 在邮件回复中研究透彻客户询盘的询问内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和报价,要包含一些信息。有的故意遗漏一些信息,看客户会不会过来向你询问更多的信息,你报完了之后要跟进这个情况,偶然给他一个电话联系,或者再发封邮件,发邮件的内容要变换,而且要适当的电话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客户的注意,因为客户在网上搜寻询盘不是一家。
㈥ 求一篇会展营销的论文
二、会展营销
美国一家展览调查公司根据对美国公司参展情
况的统计指出,参展是一种高效的营销方式,因为参
J畏能“低成本接触合作客户”。依照这家展览调查公
司的研究,参展商在展销会上接触到每一个参观者
的平均成本为177美元,而通过电话接触一个客户
的平均成本为295美元。参展“工作量少,质量高”。
展览调查公司的调查显示,展会上接触到一个合格
的客户后,平均只需给对方打0.8个电话就可以做
J
成买卖。相比之下,平时的典型业务销售方式却需
要3.7个电话才能完成。特别是调查显示,展会具有
“手把手教客户试用产品”的便利条件,更符合商品
营销的特殊需要。
很多商品都需要通过向用户和经销商进行现场
操作来展示新产品的性能和技术,展览会正是参展
商为潜在客户测试产品的好地方,这也是制造业参
展比例及在展览会上的投人往往高于其它行业的原
因所在。展览会特别成为新兴企业和品牌开拓市场
的有效手段。比如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近年来展
商数量和展出面积激增,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就是新
参展企业,约占参展商总数的!7.39%。通过展会多
年的培育,使很多缝制设备企业从以前的名不见经
传逐步发展为行业中的名牌企业。
会展云集买家和卖家,会展营销是企业拓展销
售渠道和促进销售的重要途径。正如美国某企业的
业务联系代表说:“我们在中国的采购量非常大,正
急切寻找更多的供应商,但国内很多生产企业并不
知道通过何种渠道联络我们,广交会为我们提供了
极好的平台。”这是会展日渐兴隆的一个直接原因。
在现代营销中,展览会所特有的企业形象整体
宣传、新产品营销、专业信息收集等重要功能,已越
来越得到企业管理与经营者的认同。因此,会展营
销是重要的促销方法之一。与广告相比,它比报纸、
杂志、广播及电视更能全方位展示产品。会展中既
可以运用声、色、立体展示等多种方法,也可以运用
模特表演、产品使用演示、厂家接受记者采访、与参
展群众谈话等现场活动,以及赠送礼品、样品等给予
定货优惠的方法,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会展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制因素很
多。从制定计划、市场调研、展位选择、展品征集、报
关运输、客户邀请、展场布置、广告宣传、组织成交,
直至展品回运,形成了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有
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影响展览活
动的效果。
从时间顺序上分析,企业的会展营销首先要明
确参展目的。每个企业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其参展
的目的也就不同,在决定参展之前,企业必须设定参
展目标。企业的参展目的一般有展示实力、树立品
牌形象、宣传产品、达成交易、物色代理商或批发商
或合资伙伴、研究当地市场、开发新产品等。其次是
选择会展。在众多的展会中,企业必须有选择地参
加某个会展,选择会展时主要考虑如下一些因素:会
展的目标市场、会展的规模、会展组织者的能力、会
展的历史和影响、参展的费用、会展所在城市和展览
馆。第三是安排参展的具体活动。会前活动包括公
关活动,以及提前辩识可能的客户并给其发送特别
邀请。可以利用会展的会刊、展前快讯、展前的媒体
宣传等手段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目标
客户。会中活动主要包括展位的选择、展台的布置、
展品的选择及其方式、展台的人员配备、洽谈环境以
及展会期间的相关活动等。参展企业还可以在展会
期间进行新产品发布会、经销商年会、产品演示等配
套活动,这是在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上发展新客户的
有效手段。此外,营造轻松、愉快的洽谈环境对提高
商务成功率也大有帮助。企业还要重视会后活动及营销策略效果的评估。企业可根据这些统计信息并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参展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就下
次是否参加该会展做出初步决策。此外,还需提及
的是,应重视网上展览的作用和发展前景。网上展
览已成为会展业的一道新风景线,被称为永不落幕
的展览会。网上展览目前只是实物展览的补充和配
角,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网上
展览有望后来居上,成为现代会展业的主体。与实
物展览相比,网上展览具有下面一些优点:一是成本
更低、速度更快、成功可能性更大;二是机会平等,无
论企业强弱,只要产品合适就有可能找到合适的买
家;三是可减少中间商的盘剥,越来越多的买家都在
想方设法直接向生产厂家购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