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ofo营销模式

ofo营销模式

发布时间:2021-12-12 08:42:52

1. ofo共享单车的营销方式有哪些

用户们都知道ofo单车app并没有给大家提供具体的位置,这个主要是ofo的单车并没有配备gps系统。 专1:往主干属道方向找,主干道是大家停车的主要地方。 2:往车桩方向找,在很多地方都有政府的自行车车桩。这也是ofo停车概率很大的地方。 3:往小区、工业区、软件园、校园方向找。ofo单车是以校园起家的,对于各种园区ofo投入的单车数量比较多。

2. ofo小黄车创始人戴威被限制消费,你的押金退了吗

没有,小黄车的押金怎么退至今小编都不是非常清楚,相信很多曾经小黄车的用户和本人一样,大家也只能抱着当初的押金打水漂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了。话说曾经的小黄车可以说是短途交通中替代步行的一种高效而经济的工具,然而这个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在小黄车之后又有很多互联网看准了这块的巨大市场,不少互联网企业开始用资金来砸这一块市场,小黄车的倒闭只是迟早的事情。

一、小黄车迅速融资到位但经营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

大家都知道小黄车在成立之初,很快就融资到30个亿,这说明当时的风投公司非常看好这块领域,所以很好融资。运营资金虽然非常顺利的到手了,但是好景不长,在不久之后就出现了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小黄车被陆续爆出资金链断裂,欠下巨额债款,一时间小黄车进入了舆论风口浪尖,不少用户也要求退押金,小黄车项目直接凉了。

综上所述,从小黄车倒闭的原因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小黄车在面对如此风口的一个项目,内部没有做好经营管理,以至于由于经营不善最终导致负债累累,直接倒闭,而它的创始人戴威在这段时间也被爆出限制高消费,可见很多时候不是项目好就能盈利,关键还是合经营有关。不知道你怎么看待小黄车事件?欢迎评论。

3. 如何看待共享单车的经营模式

在我看来再粗放的市场也要有赢家,起步最早的 ofo 共享单车、摩拜单车组成了内共享单车容的一线梯队,无论是自行车总量还是覆盖城市,都要远超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二线品牌。考虑到共享单车的车辆寿命普遍比较长,一线品牌在北上广深的投放量可以满足人口密集区域的需求,形成车辆的稳定流动。而且每一台共享单车都是移动的广告牌,不断地吸引新用户,所以一线品牌现在已经不需要靠密集投放来获取用户。

4. 鹿晗携手ofo小黄车,为什么能火了整个营销圈

因为鹿晗人气旺,流量高,喜欢鹿晗的女粉丝居多,而且年龄层次偏低,容易在网络上形成传播。

5. OFO经营异常被列入黑名单,这是发生什么事了

共享单车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普及了,各家企业分别推出共享单车的服务。OFO是最早一批开始做共享单车的企业,但是如今却因为经营异常被列入了黑名单。关于OFO经营异常被列入黑名单,这是发生什么事了?以下是我的看法。首先,根据天眼查APP显示,OFO所关联的公司,现在已经被列入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当中,执行该决定的机关为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其次,法院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车辆、房产等进行调查,发现该被执行人已经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最后,作为OFO创始人,戴威名下的限制消费令有很多条,而且也没有财产可以执行了。OFO走到今天,跟它的经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还有成千上万的用户依旧还没收到OFO的退款。

一:OFO所属的相关公司已经被列入黑名单了,不少网友听到这一消息后还是很震惊的。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OFO所关联的公司,现在已经被列入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当中,执行该决定的机关为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OFO经营异常被列入黑名单,这是发生什么事了?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6. ofo与摩拜,在营销和运营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营销策略:摩拜公关媒体,ofo猛打广告?

罗辑思维罗振宇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一个网红的时代,企业CEO要打破头奋力成为网红,这能省很多广告费。与ofo创始人戴威相比,媒体人出身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似乎更深谙“网红之道”,80后美女CEO,从0到100亿,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这些“励志”的标签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见诸于媒体端和社交圈,这给很多人留下摩拜很会搞公关的印象。

所以,当3月7日一篇《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的文章横空出生,迅速传遍了公关营销圈,再次引发广告效果几何与公关是否有用的大讨论,不少人津津乐道ofo和摩拜从营销之道上讲到底谁更胜一筹?

当3月21日苹果CEO库克拜访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紧接着召开发布会宣布启动颇有噱头的“红包单车”活动,摩拜与ofo的公关大战似乎随时随地都如影相随。以007粉丝们的聪明程度,肯定知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广告,也几乎没有公司不做公关。区别只是在于每家公司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每个想用传统广告的形式打动消费者的互联网新兴行业,总是免不了要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家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战役,宣传共享经济和骑车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铁站台、写字楼电梯间……似乎哪里有骑车人的需要,哪里就有小黄车的广告,确实砸了不少钱。

至于摩拜单车,大家千万别因为创始人胡玮炜和CEO王晓峰频繁上节目、接受各种采访,便误以为摩拜只做公关。实际上,摩拜有在跟进ofo的广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广告,包括微博和客户端的信息流广告。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广告后强劲的上升势头,摩拜的大规模广告也在线下全面出街。

至于两家公司还用了哪些营销手段来拉拢消费者,007同时搜索了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双方都发起了周末免费骑、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可见无论是重广告还是重公关,增加用户利益,优化用户体验都是一大杀器。然而,007仔细翻看了两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账号,发现“周末免费骑”和“充值返现”这两大活动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后,摩拜随后大规模跟进。而摩拜简单的跟随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紧随ofo在5月份推出的“给用户买保险”政策上。可见摩拜的跟随策略并不止于广告投放,在营销活动上同样似乎拜了ofo为师?

连文案都要照搬,难道说“模仿”会上瘾吗?

广告和公关,绝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战场也从马路和用户们的手机,扩大到了广告和公关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欢让高层出来讲故事创造公关影响力,而ofo的广告规模打得更大、时间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么多,读者们肯定会问了:到底哪种策略更好?

刚召开完发布会的摩拜并没有宣布什么特别利好的消息,而ofo则在库克到访公司的同一天对外宣布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成为继淘宝、滴滴、美团之后,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从目前的战果来看,摩拜过度依仗公关做法暂时略输一筹,大打广告的ofo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场战役上,为何公关输给了广告?几位资深业内人士这样回答:

资深媒体人营销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关营销是以CEO形象及故事为核心,从标题到内容,公关的对象更多的是媒体、投资人;实则对普通骑行者而言,他们不太关心什么情怀和故事,罗永浩的情怀高不高?故事讲的好不好?为什么他的锤子手机卖的并不理想?而且,讲故事讲情怀,一开始大家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非常容易审美疲劳,同时媒体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错。

88后新媒体小兵骏先生表示:我们这样的年轻消费者非常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的是自己的骑行感觉是否爽?摩拜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比较重不好骑,《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一文也曾推测,摩拜之所以主做公关,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体验不佳,所以转而打CEO情怀故事来提升品牌情感,但从长期来看,摩拜的公关对终端用户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奏效。

原GE通用电气中国公关总监李国威表示:企业迅速扩张时期如果有资本支持,大量投广告是合算的,有人说摩拜公关占先,ofo广告猛烈。其实胡玮炜并非像马云那样妙语连珠,听她演讲反而有点着急,真心难为她了...

2.产品用户:摩拜首要考虑自行车本身,ofo以骑行体验为核心。

ofo和摩拜营销策略不同,背后是双方公司理念的迥异,这充分体现在产品和用户层面。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采访中说:摩拜首先考虑的是车辆的经久耐用,其次才是骑行的体验。也就是说,为了4年的长使用周期(节省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牺牲掉了部分用户的骑行体验。从智能锁,到GPS定位,摩拜单车噱头十足,

但沉重的车身、不好骑,智能锁不时失灵,也让用户体验变得不那么美好。摩拜对用户的不够重视,还体现在3月19日早上开始很多用户反馈出现充值bug,但截止当天晚上24点,摩拜官方都没有给出具体回应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摩拜的公关怎么突然隐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现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是摩拜牺牲用户体验搞的bug营销”。

从两方官方社交媒体开始运营的时间点及创始人提出“共享单车模式”的记载,ofo其实是中国无桩共享单车领域的原创者,其创始人代戴威一直强调,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用户出行的问题,也正因为用户而来,小黄车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体验,车辆好骑、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从小黄车轻便、座椅高度可调节,三角把手的设计可见一斑。不过此前ofo单车的耐用性一直饱受诟病,最近投放的小黄车越来越多,但是损坏的数量也是同步上升,这一情况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也许是意识到了产品本身的不足之处,其3月9日最新发布的ofo与700Bike共同研发的新车Curve,强调工匠精神极致体验,甚至承诺不受天气影响,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谁是共享单车市场的NO.1?
ofo宣称以52%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行业的引领者和老大,而摩拜则宣称自己的APP用户注册量和月活是第一,双方的数据公关战不绝于耳。

然而,到底谁家好,用户有话说!为此007于3月18日发起了关于“ofo与摩拜,你对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业调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结果显示:摩拜与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从产品到用户,ofo和摩拜展开了近乎“肉搏”,但从总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体验来看, 似乎ofo略胜一筹。

3.商业盈利:摩拜暂时还没有考虑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据第三方数据预测,未来中国50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容量高达5000万辆,这还不包括广阔的农村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市场规模超过几百亿,这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涌入,截止2017年3月,ofo与摩拜两家披露的总融资额达到70亿,其中ofo完成D轮融资4.5亿美金,而摩拜宣布E轮融资1亿美金以上。

对于各界最为关注的商业盈利,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说过“如果我们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还需要投资者干什么”,震惊整个互联网创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财经作家叶檀的采访时,再一次明确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点聚焦的方向,目前谈论盈利还太早,现在主要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扩张,同时对于20亿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谈。

而对于商业盈利,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经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经有了20%的净利润,表现最好的城市是已经达到了40%的净利润,今年很有可能实现全面盈利。虽然ofo没有给出具体的计划,但CEO面对媒体的发言已经给出了明确目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老先生曾说:经营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经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区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无需交纳押金使用小黄车。这意味着ofo已经开始从“押金模式”转向推行“信用模式”。此举不禁让人想象摩拜将作何应对。当然,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一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无疑会让无数人开始怀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这一部分?那么,免押金是否会有些困难?

7. ofo的用户运营是做什么的

1.负责APP用户运营工作,直接对移动产品的下载量、新用户数量、首次成单、使用频次等指标负责版;
2.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权群,结合用户使用场景,建立相应的用户运营机制、模型、策略;
3.制定用户运营策略,结合场景开展精准营销,并对执行结果和用户使用APP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二次优化用户运营策略;
4. 利用个性化、精细化运营手段,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提升新客转化率、沉默用户召回;
5.设计用户激励机制,与产品经理合作,逐步完善工具和产品。
6.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拓展新用户,管理和优化内外部渠道策略,不断优化用户拉新、活跃、转化销售、留存的机制
7. 监控和分析产品及运营各项数据,收集用户反馈,通过数据挖掘对用户需求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改良建议,提升交易量和用户活跃度

8. ofo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如何

在过去几个月,ofo及经营主体东峡大通频频爆出“新闻”: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被申请”, 被法院作出“限制消费令”及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未能达到广州市“共享单车招标公告”要求,押金退还问题持续被用户投诉……而ofo的回应则是越来越少。ofo单车现在面临的困境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押金的问题,而且最近想用商城抵扣押金的方式,也受到了一些客户和用户的反对,因为他们更加需要的是钱,而不是想要这个平台上面跟商城合作而送给我们福利的商品。

9. 如果OFO和摩拜合并,你觉得他们有哪些盈利的手段

‍‍‍‍

共享单车是今年最热的风口,从最初的资本扎堆,各色共享单车大作战,大规模的共享单车投放,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残骸,到小鸣单车等倒闭,可以说是几场大戏轮番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作为其中翘楚的ofo和摩拜,更是广受关注。近期关于ofo和摩拜是否合并,什么时候合并的事,也经常被提及和谈起。大家都在猜测这两家是否会和美团大众点评、滴滴快的、优酷土豆等一样,最终两家变一家,进行合并。

4、政府扶持或补贴收入。如果ofo和摩拜合并,有可能会承担部分政府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角色和任务,政府会将原来的自建和运营部分,转给共享单车公司。从而更充分的利用资源,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因此政府扶持和补提收入应该也是一个部分。

5、至于很多人提到的押金收入,未来会越来越不可能。因为国家和央行不会袖手旁观,肯定会管,迟早的问题。


答主:贺贺,不断思考营销背后的逻辑。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

‍‍‍‍

10. 同样是“烧钱”,为什么ofo运营困难而滴滴、美团却依然风生水起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从方方面面渗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不论是衣食住行人们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而互联网这些大企业留给我们最多的印象就是财大气粗,烧起钱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像是美团和饿了么、滴滴和快的的烧钱大战,但是同样是烧钱,ofo和摩拜却把自己给烧进去了。


三、ofo烧钱都花在成本上,错过了上岸机会

大家都知道共享单车的成本很大,如果没有融资很难存活下去。ofo就是如此,其实本来ofo也是有机会上岸的,业内传闻ofo与摩拜合并,但是戴威不乐意合并,于是错过了上岸机会。

阅读全文

与ofo营销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旅游大米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808
运输公司夏季安全培训方案 浏览:574
服饰促销活动总结 浏览:289
少儿艺术万圣节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53
市场营销的考题 浏览:471
幼儿园中班元旦策划方案 浏览:578
乡镇扶贫产业培训方案 浏览:818
山西爱梦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568
网络销售跟网络营销 浏览:265
市场营销环境及其特征 浏览:462
大学六一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25
破冰大会策划方案 浏览:268
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研修方案 浏览:963
联通上市推广方案 浏览:442
红包裂变推广方案 浏览:967
城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67
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方案表 浏览:23
南昌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浏览:71
天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定位 浏览:363
线下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关系 浏览: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