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动营销经典案例有哪些
冰桶挑战
ALS冰桶挑战可以说是今年夏天的大赢家,它由国外传入,并经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微博不断发酵。率先接受挑战的,是科技界类似于雷军、李彦宏这样的大佬们。而后,娱乐圈的各路明星也纷纷加入活动,使冰桶挑战的热度持续升温。围观的群众们表示虽然自己被点到名的可能性非常之小,但看着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名人们发如此亲民又好玩的视频实乃一大乐趣。
【小科普】
ALS中文全称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有此病的波士顿学院的著名棒球运动员Pete Frates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到这一疾病,于是发起冰桶挑战。活动规则如下,被点名的人要么在24小时内完成冰桶挑战,并将相应视频传上社交网站;要么为对抗ALS捐出100美元。因挑战的规则比较简单,活动得到了病毒般的传播,并在短短一个月内集得了2.57亿元的捐款。
点评:ALS冰桶挑战是一次公益与营销十分有效的结合,可能Pete Frates在发起这项活动时都想没有料想到会有如此疯狂的传播,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少品牌也纷纷依靠此活动借势营销,较有名的就是三星向苹果发起了“冰桶挑战”。
总的来说,冰桶挑战成功的因素可总结如下:
1)低门槛的活动参与机制;
2)社会心理学的成功应用。挑战的信息公布于透明的社交平台,相当于是参与者诉诸于间接的公开承诺,在众人的监督下,活动完成与延续的可能性更高;
3)名人的传播效应。事实上,这种大范围的公众人物参与活动可以算是互动营销历史上的第一次。
② 营销还可以这么玩:让美国震惊的10大营销案例
最轰动的营销未必是最烧钱的,但一定有个最聪明的点子。
2012年10月14日清晨,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Felix Baumgartner)乘坐一个氦气球上升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市上空38600米的高度,几近太空边缘。紧接着,鲍姆加特又仅仅依靠一件太空服和一套降落伞,从接近大气平流层的高度纵身跳下,整个跳跃时间耗时九分钟,但最令人激动的是,这次跳跃的最高速度已经超越了音速。而鲍姆加特纳也成为不依赖机械外力,仅通过自由落体突破音速的历史第一人,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34万米,是音速的1.24倍。
然而,这场挑战人类极限的壮举,并非由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赞助,它的赞助商是一家能量饮料巨头——红牛公司。事实上,红牛为本次极限跳跃准备的“同温层计划(Stratos)”已经足足耗费了七年时间。那么,红牛收获了些什么呢?答案是有超过800万人次观看了这场赞助活动在YouTube网站上的直播,更有超过50个国家对这震惊世界的一跳进行了转播报道,不仅如此,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和英国BBC还为其专门联合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但其实,营销要取得轰动效果也无需做出什么改变历史的大动作,最具创新性的广告不仅能用一种简单且不失智慧的方式吸引观众、消费者、媒体、甚至是竞争对手,还可以改变大众对一个品牌的印象。基于这种理念,《Entrepreneur》杂志从创业公司、大企业、以及慈善机构那里搜寻了一些最有才的营销策略,同时也咨询了一些业内人士,探寻这些广告获得成功的原因。
1. 邦迪:扫描创可贴
强生公司聘请纽约知名的JWT广告公司,运用增强现实技术,为邦迪创可贴开发了一款邦迪Magic Vision App应用。孩子们对邦迪创可贴进行扫描,就能获得与知名动画玩偶青蛙科米(Kermit)以及其他玩偶伙伴亲密接触的机会。JWT称,他们希望使用邦迪创可贴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快乐,而不仅仅是磕磕碰碰的伤疤带来的痛苦”,此外,他们也希望将邦迪创可贴从“伤疤”一类的印象中脱离开来,并通过全新的产品形象吸引儿童和年轻妈妈们的注意。强生公司通过这次移动App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曝光率——媒体报道超过1500万次,在iTunes上这款应用评级为4.5/5星。
纽约市的JWalk公司首席创意官Michael Milligan说:“把产品的可用性扩展到可交互设备上的技术将会有非常大的潜力。”JWalk是一家市场营销代理公司,其客户包括Lacoste和著名健身俱乐部Equinox。Milligan还说:“这款应用不仅让邦迪创可贴和用户之间建立了全新的联系,而且这种创新对整个康复领域而言,也极具参考价值。”
经验之谈:将先进技术整合进营销中,会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凸显个性,更能吸引一批热衷技术的消费者。
2.Help Remedies:药店也时尚
Help Remedies是一家位于纽约市的知名急救药品生产商,在如今乏味的医药市场上,他们另辟蹊径,推出了一个交互式的网站whatswrongus.com,五颜六色的网站页面上,会基于Help Remedies自身每周的零售数据,在全美范围内追踪疱疹、鼻塞、失眠等病症情况。此外,在2012年11月美国大选期间,Help Remedies进军零售实体店,在首都华盛顿开设了首家时尚创意药店。该实体药店提供缓解各种痛苦的服务,这可不仅仅是出售止疼片,Help Remedies甚至还有“恋爱诊所”指导失恋的人们走出痛苦。在店内,大屏幕滚动展示诱发疱疹的几大原因,以及如何处理阶段性呕吐的办法,这些手段都吸引了来往人流驻足观看。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零售药物实体店还提供夜间鸡尾酒吧服务,这同样也吸引了许多顾客。J Walk公司的Milligan说道:“这真是非常非常好的创意,我个人也热衷于重新包装,并运用设计和沟通技术以一种更引人入胜的方式表达事物。”
经验之谈:如果企业以一种有趣且真正有帮助的服务方式,为客户的健康带来有实质性的价值,那么一定会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
3.Mellow Mushroom:请让我来follow你
连锁餐厅Mellow Mushroom和亚特兰大广告公司Fitzgerald + CO联手开发了一系列有趣又刺激的视频活动——“你Follow我,我也Follow你”。这些偷偷跟拍下来的连续镜头,配上有点吓人的背景音乐,展现了被拍者的真实生活场景,而视频主角正是在Twitter上关注了Mellow Mushroom的粉丝。一个穿着蘑菇装的吉祥物会偷偷摸摸地跟着Mellow Mushroom的粉丝,走遍农贸市场、图书馆等地。这些视频在Facebook上获“赞”多多,《纽约时报》也对他们进行了大量报道。
Ryan Berman圣迭戈市i.d.e.a.公司创始人兼公司首席创意官,客户包括赛百味(Subway)、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Berman对社交媒体本质有深入的了解,并抓住了参与社交网络人群的心理特征——自我关注。Berman说:“Twitter、Facebook以及Instagram这些社交媒体上的用户,潜意识里都认为自己是SNS舞台的明星。这类人可能还很喜欢被一个超大号的蘑菇潜随。”
经验之谈:效果最好的SNS病毒式营销,是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并让他们成为活动中的明星。
4.宜家:地铁里的样板间
宜家要向消费者证明,哪怕是在最小的空间内,其产品也能将室内环境装饰得异常完美,以此吸引消费者注意。于是他们将样板间搬到了拥挤的地铁站台、狭窄的胡同,甚至是东京的户外楼梯下。其中最著名的是巴黎地铁站一个50平方米的精装公寓,并让5名志愿者在那里生活了6天。
“就像是一幅蕴含了丰富内涵的画作,在如今高密度的人群生活圈内,宜家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空间。” Fusion92公司 CEO Matt Murphy说。Fusion92的合作伙伴包括迪士尼和索尼。“没有什么能比走进一个真实的家庭环境更能吸引消费者了,宜家的产品给顾客带来了最真实的体验。”
经验之谈:证明公司产品价值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将它直接放在顾客最需要的地方。同样,对于商家而言,这里也是最容易完成交易的地方。
5.Uber:体验是王道
过去的三年中,旧金山汽车服务公司Uber已快速扩张到全美20个城市。公司部署了 “客户在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出现”之营销战略。2012年,Uber推出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营销活动,如一辆极富个性的冰淇淋汽车;在美国总统日还推出了Uber车队服务,用户将会得到和真实外交礼节一模一样的服务体验,如车队迎接、贵宾安保随行等。
Uber运营副总裁Ryan Graves表示,每次营销活动都希望能把品牌个性融入到驾驶体验中去。他说:“我们希望人们谈论驾驶中的故事,只要能顺带提到Uber即可。我们也相信,Uber和驾驶者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一次将普通用户转化成品牌传播者的机会。”
经验之谈:给用户一个能在朋友中自夸的产品体验。
6.彪马:来一场“血拼”大赛
彪马设计出一个店内营销活动,以提升奥运冠军博尔特签名跑鞋的销量。顾客如果要买这双“世界上最快的短跑训练鞋”,需要在进店以后快速抢到一张标记有时间的购物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回家并上网注册本次购买;速度越快,顾客可以享受到的折扣就会越大。
这个案例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彪马公司在产品、名人效应以及顾客三者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美国著名的连锁餐厅Buffets的市场部主管Jason Abelkop说:“通常绝大部分企业在扮演赞助商的角色上并不成功。他们会在名人身上花费大量金钱,但极少能帮助企业获得提升。”
经验之谈:既要能让顾客对产品感兴趣,又要能掌控局势,产品销量定会上升。
7.印第安纳爆米花:夺人眼球的新发明
印第安纳爆米花公司出售全麦无谷蛋白爆米花和薯片。该公司和纽约病毒式营销代理公司Thinkmodo一起设计开发了一台爆米花“弹射机”——Popinator。一部视频详细介绍了它是如何将膨化的玉米谷粒精确地弹射到吃零食的人嘴中的,该视频被美国国家新闻网转播以后,获得了超过2000万次的媒体曝光,使得公司的网站访问量在一周内上升了2800%。
该公司市场部主管Jeff Dworzanski说:“我们没有太多的营销预算,但仍在寻找一些可以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方法,同时通过开发实体设备证明公司的创造力。Popinator为零食行业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
经验之谈:让大众谈论你的产品,不断探索产品创意,会给企业带来附加的潜在收入流。
8.优衣库:打进美国
尽管日本潮流服装零售店优衣库在大多数国家非常知名,2但在美国,该品牌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从去年开始,优衣库开始在美国本土进行扩张营销,不仅在旧金山和新泽西开设了新店,在最繁华的曼哈顿也开设了3家店面。旧金山旗舰店还在开业时配套了闪电广告战,包括一艘贴有优衣库LOGO的软式小飞船,以及人气网络萌猫Maru(Youtube观看次数近1.6亿次)到店助阵。
优衣库还不断培育本土购物兴趣,在2012年度品牌展览会上推出了一项在线营销活动,将全美各个城市的本土名人头像印在衣服上,如橄榄球49人队传奇四分卫Joe Montana、创业名人Brit Morin、芭蕾舞团首席舞者Benjamin Millepied和当红时尚博主Leandra Medine多。优衣库市场营销部主管Jean Shein说:“这种营销活动会取得两种效果。一方面,提高特定商品的销量;另一方面让时尚之都纽约重新认识了这个品牌。”
经验之谈:让产品富有个性,并为特定的市场制定专属营销策略;最差劲的策略就是向大众市场进行“盲目扫射式”的营销。
9.三星:正面PK苹果
去年夏天,三星推出了最新的Galaxy S III智能手机,并以此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进行正面交锋。针对苹果公司的iPhone 5,三星的回击十分聪明,在电视、户外、互联网、以及印刷品上,到处都是三星手机的广告。除此之外,三星还讽刺了苹果对在零售店前疯狂排队的人们毫无作为(一位排队买iPhone 5的顾客说:“我想说的是,苹果公司应该对排了五次队的苹果迷提供优先服务。”);其次,三星还指出,苹果对iPhone手机所谓的“新”功能有过度宣传之嫌(一些用户抱怨说:“iPhone的耳机插座应该设计在手机底部”)。
三星还暗示,苹果可能因为规模太大以至于无法制作出有创意的广告;但与此同时,三星将其最新的Galaxy S III手机的强大功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其告中。
John Ellett是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数字营销代理公司nFusion Group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同时也是《企业市场营销官宣言》(The CMO Manifesto)的发起人。Ellett表示,三星这一系列营销方式的确给人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敢于向一个受大众热爱的品牌发起挑战,而且三星也的确成功了。现在,许多苹果的死忠粉丝也可能会停下来考虑一下三星品牌的智能手机。Ellett说道:“三星使用了许多营销技巧,包括幽默的表达、和讲故事的方法,这些都有效强调了三星智能手机的与众不同,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也许三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在2012年三季度,Galaxy S III是世界上销量最好的智能手机。
经验之谈:不要害怕面对竞争——即使对手是行业巨头。
10.Oroverde:让“树”上街去募捐
Oroverde是一家德国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和著名的奥美广告法兰克福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树木捐赠编队”项目。该项目在城市中人群密集的街道上面按编号种植了一排小树木,然后把这些树木装扮成无家可归的乞讨者的样子,树上挂着乞讨用的钱罐,并用小树枝做成的手指抓住一块写着“为了我在雨林中的家庭,请捐款”宣言的硬纸板。
这项成本不高的公益项目解决了慈善募捐中的两大共性问题:一是项目不需要再去招募志愿者;二是以一种聪明且令人愉快的方式,依靠路人募集捐赠。
nFusion的CEO Ellett表示,该项目“极其简单的创意”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因为这些树木捐赠编队与城市环境反差巨大。Ellett说道:“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反差因素,让人们对它产生了兴趣,并愿意为它们打开零钱包。”
经验之谈:开发一种在形象上引人入胜的营销活动会吸引大众注意,营销效果也成功了一大半。
③ 病毒式营销经典的案例分析
病毒式营销具备传播迅速,影响力巨大的特点,通过巧妙设计吸引网络用户,促使用户将这些设计推荐给他人,成为病毒营销的载体。为此,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病毒式营销经典的案例分析相关内容,欢迎参阅。
病毒式营销经典的案例分析篇一
案例一:某国际知名餐饮企业在台湾进行病毒营销时,向顾客发送了一封题目为《吃垮×××》的邮件,里面介绍了盛取自助沙拉的好办法:巧妙地利用胡萝卜、黄瓜片和菠萝片搭建更宽的碗边,可一次盛到七盘沙拉,同时还配有真实照片。一位收到此邮件的网友的感受是:“我当时立即将邮件转发给我爱人,并约好去一试身手。到了那里,我们马上要了一份自助沙拉,并迫不及待地开始按照邮件里介绍的方法盛沙拉。”几经努力后,他们终于发现由于盛沙拉用的夹子太大,做不了那么精细的搭建工艺,沙拉最多搭2-3层,不可能搭到邮件里描述的七盘沙拉。但病毒营销的效果已经在顾客中显现了。
案例二:一家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曾率先推出1G的(目前已经达到2.5G)免费邮箱,当时这一邮箱产品曾在互联网界引起轰动。但测试中的该产品不接受公开申请,而是通过包括本公司员工在内的首批注册用户对外发出测试邀请。即每个用户拥有若干个发放账号的权限,以邀请的形式发给若干个朋友。接受者加入后各自也将拥有邀请资格,发放给更多的朋友。试想想,全球每天有多少人接受了邀请,又有多少人在将这种邀请当做礼物一样发放出去。不需要自己费时费力做推广,业务就像病毒蔓延一样由用户自动传播开去,每个参与者都在帮企业宣传。最近这家企业正应用此种病毒式营销方式来推广其新产品。
案例三:某电子商务企业采取会员制和病毒式营销两种方式来进行推广。有超过50万会员网站可以链接到其网站。如果有用户通过会员网站上的Banner链接到该网站并完成网上购物,会员网站就将获得一定佣金。同时,该企业采用病毒式营销手段,鼓励顾客送给朋友指定的刊物作为礼物,当收货人收到礼物时,印刷在包装品上的宣传资料在为该企业做广告。
案例四:圣地亚哥某出版公司网站的营销做法是,建立一个可免费下载的笑话和幽默电子书的网站,并在这些电子书中加上自己的超级链接。仅2001年3月发的这一期,几天之内就为公司获得了来自多个国家超过3万次的点击,而且网站的访问量还在快速增加。
病毒式营销经典的案例分析篇二
案例1:“红本女”事件缘起网络上一个名为“7天7夜不吃不喝网络追踪红本女事件”的帖子,尽管这个帖子当时博得疯狂跟帖,但很快网友们便发现其中猫腻:作为“偷拍照片”来说,作者的拍摄能力未免过于强悍;且“红本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皆随身携带联想红色笔记本,遂引来骂声一片。
“红本女”成功吸引了眼球,但也伴随着不少口水。如果说第一次试水“病毒营销”并不算成功,那么接下来联想推出的“恋熊女孩”则要相对成熟得多,投入也更高,甚至还专门拍摄了相关的电影短片。
案例2:“国产视频海外疯狂转载”是“地铁男”事件后出现在很多网站上的新闻标题。这段视频中并没有明显的广告痕迹,只是一男子在北京13号地铁线上玩重力游戏手机,开始的时候,很多人误认为这是一款iPhone手机,由于“地铁男”玩保龄球游戏太过投入,最终将手机甩出地铁。
就是这样一段搞笑的视频,短时间内即在网络风靡,正当人们热烈讨论这是一款怎样的手机时,这段视频又被悄无声息地放到了索爱手机的官方网站上。
:案例3:2014年TCL为其最新产品拍摄了电影短片《野蛮老婆》。电影开始时的夸张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彪悍夫妻的生活也成了网友的谈资,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病毒式营销经典的案例分析篇三
案例一:Hotmail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在创建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吸引了1200万注册用户,而且还在以每天新增加15万用户的速度发展。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网站创建的12个月内,Hotmail花费了很少的营销费用,还不到其竞争者的3%.Hotmailm得以爆炸式发展,就是由于其充分利用了病毒式营销的巨大效力。
案例二:ICQ1998年7月,在被AOL以3亿美元现金收购之前,ICQ属于以色列一家公司,当时已经拥有了1200万实时信息服务注册用户。ICQ的通信方法也类似于病毒性传播方式。通信双方都需要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然后,用户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告诉自己的朋友或同事,请他们利用这种网上实时通信工具,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ICQ用户的行列。ICQ是QQ的前身,QQ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取得成功。
案例三:亚马逊Amazon同时采取会员制和病毒性营销两种方式来进行推广,有超过50万会员网站链接到Amazon网站,通过在会员网站点击链接到Amazon网站的BANNER广告完成的网上购物,会员网站将获得一定佣金。Amazon采用的病毒性营销手段,是鼓励顾客送给朋友一本书作为礼物,当收货人收到礼物时,印刷在包装品上的宣传资料在为Amazon做广告。
猜你感兴趣:
1. 病毒式营销经典案例
2. 病毒式营销成功案例5篇
3. 病毒式营销经典案例
4. 病毒式营销的10大成功案例
④ 什么是病毒营销有哪些特点,举一个病毒营销的例子
2005年底,网络公司面对强大竞争对手谷歌(GOOGLE)的竞争,准备发动广告宣传攻势,尝试超越对方.问题是网络相比谷歌,没有大额的预算支付庞大的推广。在这个前提下,他们巧妙应用了病毒式营销的策略:网络投入大约10万元,拍摄3段视频广告,但又不能通过电视台进行投放。他们巧妙地通过网络员工和他们的朋友,以邮件、QQ、论坛来上传这些幽默的视频。
《孟姜女篇》《唐伯虎篇》再加上《刀客篇》,分别对应“中文流量第一”“更懂中文”“快速搜索”三个关键概念。这三个短片有一个共同的诉求---网络更懂中文。这三个视频短片帮助网络超越了GOOGLE,使网络从占据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45%上升到了62%。这是中国互联网营销历史上最经典的一次病毒营销实战案例。
网络副总裁梁冬曾经开玩笑说:三个视频短片的创作是因为“没有广告预算”而想出来的。话虽诙谐,却道出了这三个短片以十万级的拍摄费用,达到了近亿元的传播效果的实质。事实上,相比于目前许多品牌动辄聘请知名导演以千万级的费用拍摄宣传片,网络的三个短片仅仅通过员工给朋友发邮件,以及在一些小视频网站挂出下载链接等方式扩散开来,传播人群超过2000万人次,确乎是一次病毒营销的奇迹。
病毒营销有这么大的威力,那么什么是病毒营销呢?怎样发动一次高效的病毒营销呢?
病毒营销就是利用网民的主动在线传播,让某个带有广告信息的资讯像病毒那样扩散出去,从而达到网络营销的目的。
这一段话有3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主动”,资讯开始是广告主采用自己的人力或者物力放在网上的。但在通过引发网友进行观看之后,这个资讯却被每一个观看者自发传播给自己的朋友,此时,这条资讯就像病毒一样,主动寻找适宜人群,在网络上传播。第二个关键词“广告信息”。这个试图传播的资讯必须带有要宣传的广告信息。第三个关键词“推广目的”,不带有推广目的传播不能算是营销。
免费而且同时具务有价值的资讯最容易为网民所接受,也最容易吸引网民主动向自己朋友传播。附加的广告信息则是广告主想方设法宣传的品牌、公司的业务,没有这一点,也就失去了病毒营销的意义。
总结一下:病毒营销是指那些鼓励目标受众,把想要推广的信息,像病毒一样传递给周围的人,让每一个受众都成为传播者,让推广信息在曝光率和影响上,产生几何级增长速度的一种营销推广策略。
人们自愿传播的原因,是推广信息让他们感受价值:学到知识、得到好处、感受快乐!
让我们来看一下全球餐饮集团百胜,如何发动一次名叫“吃垮必胜客”的病毒式营销活动。
必胜客有一款自助沙拉,点了这款沙拉后,必胜客会给你一个碗,只允许盛一次,你能盛多少就盛多少。盛沙拉的碗并不大,很浅,简单地装沙拉,装不了多少,所以,如何保证自己的钱花得最划算,尽可能用那只可怜的小碗,装满你喜欢的沙拉,也就成了一门有趣的学问。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吃必胜客,台湾必胜客发动了一次名称叫做“吃垮必胜客”的网络营销活动。
在这个题目叫做《吃垮必胜客》的邮件中,介绍了盛取自助沙拉的好办法,巧妙地利用胡萝卜条、黄瓜片和菠萝块搭建更宽的碗边,可以堆到15层沙拉,同时还配有真实照片。
很多收到邮件的网友都在第一时间把邮件发给自己身边的亲友或同事,并相约去必胜客一试身手。
有一位网友这样在网上留言:“我当时马上把邮件转发给我爱人了,并约好了去必胜客一试身手。到了必胜客我们立即要了一份自助沙拉,并马上开始按照邮件里介绍的方法盛取沙拉。努力了几次,终于发现盛沙拉用的夹子太大,做不了那么精细的搭建工艺,最多也就搭2-3层,不可能搭到15层”。
而到必胜客试过身手,并且真的装满更多层沙拉的热心网友,会在网上发贴,介绍自己“吃垮必胜客”的成功经验。甚至有网友从建筑学角度,用11个步骤来论述如何吃垮必胜客的方法。
但是,必胜客却通过一个个消费者的诱惑,以及网友自发地网上传递,不但没有被“吃垮”,利润反而大大地上升了。
必胜客通过这种精心制作的、具有强大感染力的“病原体”,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利用病毒传播原理快速复制、扩散开来。
⑤ 什么是网络病毒式营销它有什么特点
病毒性营销(viral
marketing,也可称为病毒式营销)是一种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常用于进行网站推广、品牌推广等,病毒性营销利用的是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在互联网上,这种“口碑传播”更为方便,可以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因此病毒性营销(病毒式营销)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由于这种传播是用户之间自发进行的,因此几乎是不需要费用的网络营销手段。
根据《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2版(冯英健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章的有关介绍,病毒性营销并非真的以传播病毒的方式开展营销,而是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病毒性营销的经典范例是hotmail.com。hotmail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在创建之后的1年半时间里,就吸引了1200万注册用户,而且还在以每天超过15万新用户的速度发展,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网站创建的12个月内,hotmail只花费很少的营销费用,还不到其直接竞争者的3%。hotmail
之所以爆炸式的发展,就是由于利用了“病毒性营销”的巨大效力。病毒性营销的成功案例还包括amazon、icq、egroups等国际著名网络公司。病毒性营销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网络营销方法,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网络营销思想,即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利用用户之间的主动传播来实现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目的。
至于操作请去可以去网上查找这方面的信息方法
⑥ 视频营销的案例
视频营销创意工场为您送上2009年世界顶级视频营销短片,每一支入选门槛都是千万级的观看数,均由世界各地网友自发性的散播。病毒虽会可怕的扩散,但内容却是轻松娱乐的。
TOP 1 滑轮宝宝
广告主:Evian依云矿泉水
一群婴儿奇迹般地做出一些大人都无法完成的高难度匪夷所思的动作,在纽约中央公园玩起了hiphop,既新奇又可爱,几个月前开始在YouTube上引起病毒式传播,病毒杀伤率遍布世界各地视频网站,最终创造了亿万级别的点击量神话,并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TOP 2 绵羊的行为艺术Extreme Sheep LED Art
广告主:三星
导演人不算什么,导演牲畜才是本事。一群牧民们给他们的羊羔穿上LED马甲,傍晚时分将它们赶上小山坡进行文艺汇演,有名画蒙娜丽莎,模拟打乒乓球,更有烟花效果……全程“无线”操控,最后极端的绵羊带领的艺术项目是由三星的智能技术主导。
TOP 3 人体飞弹
广告主:微软
人体飞弹的想象力、缜密的策划力、完美的执行力,在看完户外滑梯飞弹惊叹的同时你可以打开网站,原来整个短片的拍摄制作进程是用Microsoft Office Project 2007来控制管理的,这就是Office Project 07 完美病毒营销的强大理念。
TOP 4 挤眉毛
广告主:吉百利
此视频由两个孩子配合着音乐挤眉毛,此视频的病毒厉害之处在于改变了两种人生,第一,家长开始教育孩子不要挤眉弄眼,第二、youtube上开始风靡大人们挤眉弄眼的自拍视频。
TOP 5 骑车绝技走天涯
广告主:viral-inspired
一个视频往往表现的比电影更动人,简单的创意,配上煽情的音乐,一个玩自行车障碍的男孩,无畏磕碰,在炫酷车技的背后也在经历一遍遍的失败,最终以完美的自行车特技穿梭在城市中。看者们往往为其坚持所感动。这也是病毒视频以情煽动人的绝技。
TOP 6 地铁跳舞引来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广告主:英国T-Moblie
在伦敦的一地铁站里预先安排好的350名舞蹈者做路人装扮散布在车站人群中,随着音乐响起,舞蹈者跳起来,不明真相的周围群众,也加入到队伍中来,由旁观者变为分享者。引得上千家媒体竞相报道。
TOP 7 赤手空拳上阵
广告主:微软
微软放个视频出来就足以吊足胃口,Xbox的“ProjectNatal”赤手空拳就能上阵,微软的解释是:“Natal”项目可以追逐到身体的全方位,是一个让游戏玩家无需任何游戏控制器的游戏方式。至于什么时候上市?放个视频先让你们期待一下……
TOP8
广告主: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做了一次品牌理念传递活动—The Fun Theory 直译就是“乐趣理论”,活动宗旨是用简单有趣的方式改变人们的一些习惯——为你的身体,为环境,为世界……
TOP 9 这是真车漂移,不是跑跑卡丁车
广告主:DC+Ken Block
比跑跑卡丁车还牛的真车漂移,Ken Block用炫酷的驾驶技术在YouTube上疯狂,一个星期点击量超过千万,而其本人与 DC 联名的服装、帽子,波鞋等的开始大卖。
TOP 10 Google Chrome
广告主:Google
作为高科技产物Google公司,此则高科技视频为google浏览器Chrome制作,视频用有趣的教育方式向网友介绍了Chrome的优势功能,主题为a new way to get online(全新上网方式),病毒传播性极强。
⑦ 病毒营销成功案例
看到“病毒营销”这个标题,有人或许会莫名其妙。病毒怎么跟 市场营销 沾上了边了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病毒营销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目的性
其实,病毒营销不是利用病毒进行营销,而是指那些鼓励目标受众将市场信息像病毒一样传递给他人,使之在曝光率和影响上产生几何级增长速度的一种营销推广策略。这种策略可以耗费较少的人力物力,将信息在短暂的时间内快速地、爆炸式地传递给成千上万的消费者。
效果
打个比方,病毒营销的巨大威力就像一颗小小的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一瞬间似乎只是激起了小小的波纹,转眼湖面又恢复了宁静,但是稍候一下,你就会看到波纹在不断进行着层层叠叠的延展,短短几分钟,整个湖面都起了震荡。这就是病毒营销的魅力。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病毒营销策略会将这个小小的波纹以令人无法想像的速度向外无限期扩展,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传播力
究其实质,病毒营销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它与我们通常说的“口口相传”、“创造一个叫得响的词”、“草根传播”和“关系营销”没有什么差异,区别只在于病毒营销较多运用在互联网营销中。最近笔者在中国的一些媒体和网站上看到不少关于病毒营销的介绍,但是所侧重的都是互联网企业如何利用病毒营销。事实上,在美国,现在已有许多传统企业意识到病毒营销的影响力,并将之与传统营销模式结合起来,有的企业甚至将之作为产品推广和品牌建设的核心策略。
病毒营销成功案例: 耐克
耐克将自己伪装成一个载体 而不是一个病毒
病毒有着先天的伪装能力,它们可以将自己易容,变成任何一样东西,所以它们可以不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或电脑的运行系统识破。它们要么进入人体的细胞或微小的基因物体上,要么进入电脑的软件系统并伪装成现存的程序语言。市场营销从这一现象中可以学到这样一个原理:将自己变成载体本身。耐克公司就学到了这一点。尽管该公司有着数以亿计的市场推广资金,仍经常使用病毒营销,并将这一策略推向完美。先说它的“Just Do It”营销项目吧,耐克高额聘请世界上顶尖级的体育明星做产品代言人,然后以每秒4万美金购买美国超霸杯的 广告 时段播放广告,同时用铺天盖地的产品推广和赠送,使零售商乐于为其效劳。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其实都没有它那个处处可见、贴有“Just Do It”的小小标签所起的作用更大。这个标签甚至进了韦伯思特的词典中,列在美国 文化 的序列中。那些当初持怀疑态度的市场营销和广告策划人士以及二级影片中的监狱看管,现在都无不带讽刺意味地使用着这个词汇,而每一次他们说出这个词,就是在帮着推广耐克的产品。
病毒营销成功案例:特百惠
TUPPERWARE(特百惠)充分挖掘脆弱环节的强势所在
社会学家很早就发现,那些有着许多非正式社会交往的个人比那些看似有着很强社会关联的人对特定群体更有影响力。病毒在那些看似脆弱的环节上更能得到扩展。只要想一想病毒在网络—一个可以说是集结了无数脆弱环节的虚拟社区上的发展就会明白这一点。在商业社会中,这种策略是许多使用多层市场营销策略的公司最本能的 方法 ,比如个人和家庭产品生产商TUPPERWARE(特百惠)、安利和玫琳凯等等都在用这一方法。在每一个地方,它们的策略都是发现一批个人,他们的长处是发掘那些大量的脆弱环节,从而利用这些环节去销售产品或服务。比如说TUPPERWARE,它找到一些社区,如郊区,在那里开一些派对(Party),在派对上使用他们的产品。派对上的一切表面上看来都是非商业化的:自己的房子,自己做的食物,自己的朋友,但是整个派对中一个很重要的社会交往却是推广TUPPERWARE的产品。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变得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病毒营销成功案例:微软公司
微软公司不断投资 终于达到成功的顶峰
病毒只有当它们达到发展最旺盛的时候才会真正成为难以弥补的灾害。换句话说,只有当病毒通过其载体的数量的增长到达一定的程度,其危害性才能为人眼所捕捉。一个病毒一年增长一倍。在第一年中,它只占载体的1%,很难被觉察,到了第二年,它也还是微小的,只有2%,但是到了第五年,它就占了16%——然后,转瞬间,它就蔓延开来,直到不可收拾。如果你使用病毒营销策略,你就应该意识到其原理是一样的,因为那种很深的有延展性的影响力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达到的。那也就是为什么微软公司尽管有其DOS和WINDOWS 操作系统 的优势,但是真正主宰市场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今天微软的操作系统已经占有了世界市场的95%之多,世界上估计有8500万的电脑运行微软的操作系统。由于病毒营销自身的特性人们不能寄希望于它能一蹴而就,而是通常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展示其效果。
上述美国传统企业进行病毒营销所积累的实践 经验 和指导原则,对于中国的传统企业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希望病毒营销能“侵入”中国更多的、各式各样(而不只是网络企业)的企业,成为企业刺开“迟钝”的消费者的锐利的营销武器。
病毒营销成功案例: 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在利用病毒营销一开始保持隐秘、悄无声息 对市场营销人士来说,最困难的是如何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思维并将自己的信息传达到他们的脑子里。通常的方式是尽量提高信息传递的声音,期望着嗓门越大,被听到的概率越高。但是病毒却有着更精明的方法:它们能够找到一个途径,利用一眼看去似乎全然不搭界的路径接近自己的载体,从而牢牢依附在载体身上。病毒营销的先行者之一百事可乐公司在Mountain Dew饮料的营销计划中,给孩子们这样一个机会:孩子们只要收集齐10个饮料购买的凭证再加上35美金一并寄到百事公司,就可以拿到一个摩托罗拉的传呼器。传呼器在孩子心中是很酷的玩意儿。当然,孩子们自己得负责购买传呼器的服务,而百事公司则有权每周给这些孩子发出百事饮料的传呼信息。
病毒营销成功案例: INTUIT公司
INTUIT公司靠最初免费 而在后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
病毒通常是极有耐心的小玩意。很多病毒在它们的载体身上一呆好久,有的甚至要好几年才开始向它们的载体要求“回报”;电子病毒通常是潜入一个不容易被人怀疑的硬盘,然后等待着它们事先设定的发作时间(比如米开朗基罗的生日),一旦那个日子来到,就如猛虎下山,给它们的载体一个迎头痛击。INTUIT 公司极其流行的QUICKEN个人 财务管理 软件当初就是这么起家的。它其实是从一个很基本的信息开始:如果你订购这个产品的话,不必花一分钱。如果你在打开这个产品后的8分钟内觉得这个产品不能给你增加任何劳动生产率的话,撕掉随产品附寄的发票,你不会欠公司任何钱。当然,绝大多数的用户不可能在短短的8 分钟内就能将自己的收支情况整理清楚,但他们同时发现自己已经不能缺少这个软件的帮助,开始离不开它了。其结果是显而易见:只用了少量的传统媒体广告消费,这一软件已经占了世界个人理财管理软件市场70%的份额。另外,公司还不花一分市场推广费用,销售了大量的辅助产品,比如支票和软件升级版。
⑧ 病毒营销怎么做,有好的病毒营销案例分享一下
你可以去《实战商业智慧》看看,《实战商业智慧》是专注网络经营的商业双周刊,它追踪世界227份一流杂志和报纸、132个互联网站、全球同期上市的商业书籍,浓缩全球最新商业精华和最新的网络营销案例分析和点评,他们现在的资料和杂志都是免费提供的,让你时时了解网络最新资讯,你可以搜索下。
此案例选自《实战商业智慧》杂志2010年第06期总第149期
如何通过情感上的交流,让品牌与消费者贴的更紧密?什么样的广告才能引起受众共鸣,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开来?
潘婷:感人的视频“病毒”
(甲):在信息时代,创意“病毒”不断地被有意或者无意地传播,人们很难不受感染。
(乙):是啊,也许是一个笑话、一则新闻、一个视频,你看过觉得非常有趣,可能就会产生传播和分享的冲动。这时候你无意中就充当了传递员的角色,心甘情愿地传递着病毒,不知不觉地成了企业营销扩散的媒介。
(甲):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一个泰国版的潘婷视频广告。这个在泰国播放的广告却在中国视频网站风靡,并被网友命名为“最感人的励志广告”,仅在优酷一站统计,就有60多个视频多点传播,轻松囊括20多万点击,而这数据还不包括站外转载引用的。
(乙):最感人的励志广告?在我的印象中,一般像潘婷这类洗护用品的广告都是大讲功效,维他命原如何如何,秀发回复健康如何如何的,照你刚才说的,潘婷这个泰国的广告,应该是上升到了一个感情的层面。
(甲):是的,这则叫做“You Can Shine”(你必闪亮)的广告讲述了一个聋哑小提琴少女的坎坷音乐之路,4分钟的视频短片,展示了女孩无声的世界,坚强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视频广告吧。
街头,一位衣衫破旧的老艺人忘情地拉着小提琴。他的身前,一位留着披肩发的小女孩好奇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老艺人给了小女孩一个温暖鼓励的笑容。
镜头一转,汽车喇叭刺耳地响起,可是拎着琴盒和书包的小女孩走在汽车前,却毫无所动,听而不闻。在学校里,另一个马尾女孩气势十足地站在她面前,语气尖刻地说:“丑小鸭也想学飞,聋子也想要学小提琴?你疯了吗,为什么不学点别的东西呢?”
在双人练习中,由于小女孩的失误,马尾女孩恼怒地在钢琴上随手一砸,随即站起身来推倒了她的乐谱架并转身离开。
“我做错了么?我不应该学小提琴么?”小女孩一个人留在教室里,看着课桌上的小提琴,哽咽着,却出不了声音。
镜头又回到街头,衣衫更加破旧了的老艺人还在拉小提琴。一曲演完,围观者渐渐散去,而女孩仍静静地站在那里,老艺人蹲下身子收拾东西,看到了远远站着的她,老艺人做了个拉琴的动作:你还在拉小提琴么?
女孩哭着伤心地比划: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老艺人微笑着,不熟练的手语慢慢地回答:为什么……你……必须和别人一样?
女孩不解,老艺人微笑着,继续比划:“音乐,是可以被看见的。”他用双手托着小提琴,郑重地交到了女孩的手里。“闭起眼睛,”老艺人的手划过面前,仿佛眼睑轻轻闭起。“……然后你就会看到。”
重新认识自己之后,小女孩更加努力的练习小提琴,并和老艺人一起进行街头表演。在音乐中,她笑得纯真而开朗,甚至令坐在豪华私家车中路过的马尾女孩惊讶和嫉妒。回家之后,马尾女孩咬着牙拼命地练习钢琴,并找来几个街头流氓将聋哑女孩的小提琴摔碎了。
广告的最后,大剧院里,马尾女孩精彩的钢琴独奏得到了全场观众的喝彩。正当主持人要宣布音乐会结束的时候,有人匆忙提醒,音乐会临时增加一位表演者。这最后一位演奏者站在大幕边,手里紧紧地抓住了已经碎得不成样子,用胶带勉强粘合起来的小提琴。
音乐,从那陈旧而破碎的小提琴中婉转如水流。几乎是同时,人们仿佛被惊醒,所有人都跟着站了起来,为她鼓掌。
(乙):一头清新秀发的女主角被植入短片中,却有着先天聋哑的缺陷。比起太多洗发水广告使用高高在上的漂亮模特,这也是这部短片与消费者沟通时的独特之处:放低距离感,带点励志,让消费者怜悯,产生共鸣。
(甲):不错,整体广告的故事情节都体现了“You Can Shine”(你必闪亮)的主题,从网友反馈的评论中,这个视频受到了大多数人尤其是女性的感动。虽然故事始终都没有出现产品形象,但潘婷所传达的品牌精神却深入人心,极具传染性。
(乙):对于网友而言,是不是精心策划的广告已经不重要了,看了短片有所想、有所得,这就够了,网友已经不会再去计较是不是广告了。
(甲):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泰国的制作人员,一是赞叹他们的创意——泰国广告一向是以创意而见长的;一是赞叹他们的胆识——这条泰国广告从来没有用在电视台上播出,而是针对互联网的用户进行口碑推广,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在网络上流传开了。
(乙):其实,这样对品牌形象的维护是大有好处的,正是互联网的互动和传播性,才使得这个广告没有投放一分钱的媒体费用,但有着很多的网友在流传、推荐,并和品牌产生了感情的联系。
⑨ 三星手机爆炸事件,反映了哪些营销问题
注意安全,手机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一炸接着一炸的,国行三星Note7爆炸事件近期愈演愈烈,三星坐不住了,今天又一次发布官方声明进行澄清。和前面三封声明不同,这次的篇幅要长很多,三星再次强调了国行版三星Note7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声明表示:
“国行版Note7是在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品控体系下生产的,采用的是与海外9月2日宣布召回的产品完全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电池产品,同时经过国际和国内的检测认证及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按照三星中国的第一份声明,国行三星Note采用的是香港新能科技ATL供应的电池,是安全可靠的。在国行首炸以及二炸事件之后,ATL与三星中国曾先后发布声明进行澄清,称爆炸Note7系外部加热导致。
与以往媒体报道不同。这次央视出手了,原文较长,有节选 根据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亚宏署名文章指出:
自诩“贡献中国社会” 行动却充满傲慢三星电子一直自诩将“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然而想说喜爱它却并不容易。三星也想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可贡献需要靠诚意,而不是傲慢。如果要衡量三星电子离其这些目标有多遥远的话,答案是将近一个月——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这几乎是不可逾越的距离。
看似在修补过失 实际对中国和欧美市场区别待遇
8月中旬,三星推出推出“战略机型”Galaxy Note 7,可在短短两三周里,这款抢时间上市的新机型在充电时或充电后会发生爆炸的问题逐渐暴露。这迫使三星不得不宣布召回在美国、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售出的全部Note 7手机。
9月2日,韩国三星电子在首尔举行新闻发布会,证实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Galaxy Note7智能手机。在已经发售Galaxy Note7的十个市场停止销售工作。此外,三星电子手机业务负责人高东真还对该产品所存在的电池问题致歉。
全球召回近一月后的道歉 诚意有几分?
中国的三星用户自然不会满足于这前后两份含糊不清的声明,在各方的继续施压下,最终在宣布全球产品召回将近一个月后,三星才再次发表了一份向中国消费者的致歉信,称在此事件上没有完全考虑中国消费者感受,进行了不充分的说明。不过虽然这份道歉信强调永远不会对中国采用“双重标准”,但仍振振有词地告诉中国消费者:你们的手机不用换也不能换。
这封道歉信的字数倒是之前声明的五倍,但是否能凭借长度就让中国用户满意还需时间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