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有哪些失败的跨界营销案例

有哪些失败的跨界营销案例

发布时间:2023-01-22 23:03:47

『壹』 营销失败的经典案例

在商业悲情故事剧中,盲目扩张成为最刺眼的公司失败因素之一。
在新的商业文明发育期,探究公司失败成因,盲目扩张的企业成为推倒公司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不管这种扩张是来自固有业态复制、产业链延伸,还是跨行业多元化扩张,失去了控制的盲目扩张大都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翻阅中原商业大潮中因盲目扩张而裸泳的公司,掀起中原商战的亚细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亚细亚)具有典型的剖析价值。因为亚细亚不仅创造了经营骄绩,而且开启了国内新的商业文明风气,由此,中原商战成为国内MBA经典的商业案例之一。它的轰然倒下,更具备警醒意味。
剖析亚细亚的盲目扩张,就可解读与亚细亚一样“踏进同一条河流”的顺驰等公司,为什么会败在扩张之途?
扩张的宏观推手
打开了体制缺口的亚细亚,体制压挤成扩张动因之一
企业的微观战略抉择与宏观经济环境息息相关。企业发展的战略判断与实践首先是建立在宏观经济政策趋势之上,宏观政策释放了市场信息、资源的流向。因此,亚细亚的扩张战略实施的背景,离不开时代商业的政策环境。
1989年,正是国内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发端期,这一年,亚细亚作为郑州商业股份制集体企业改革的标兵应运而生,其领国内商业改革风气之先的经营机制创新,搅动了沉闷的郑州商业格局,引发了轰动国内商业界的“中原商战”。
惨烈的竞争,让机制灵活的亚细亚脱颖而出,继1990年大幅业绩增长以后,每年以30%的营收业绩递增,成为河南商业的No.1。由此,亚细亚不仅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还获得了政府的褒奖。
但是,脱胎于计划体制的亚细亚,其成功经营,必然对计划体制造成冲击,遭遇计划体制下的众多同行的打击也就在所难免。但是,这并不是亚细亚持续走向成功的绊脚石,而是被盛名所累的亚细亚陷于商战之中,无法清醒地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20年后,再审视这场商战,其成功之处是为郑州商贸城建设提供了推力,其失误之处,正显现在参与商战的企业并没有形成效仿亚细亚进行体制变革的新商业企业涌现,而是陷入了新旧体制之战。
虽然我们无法再追问当时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滞后,但是,商业企业体制改革并没有跟进经营机制的变革是一个事实。表面红火而凌乱的竞争之下,难掩体制弊端下沉重的负累,让人为这些未能借机改制的企业最终落败而惋惜。
成功而又孤独无援的亚细亚要选择突围。它的方向不是借机进行彻底的股份改制上市,为自身积累更为强大的筋骨,而是抉择了横向开拓市场,渴望异地复制自己成功商业模式。
站在当时的经济背景下分析,突破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郑州商业格局,并获得政府的认可,这对亚细亚来说,寻求更大范围的成功,这是政府正向激励的效应,也是亚细亚突围旧体制竞争格局的现实需要。实施扩张战略,对亚细亚来说,是再合理不过的思维。因为当年积淀的品牌效应、市场效应以及政府激励所带来的银信资源等,让亚细亚无法抵挡来自市场的诱惑。
正是有了最辉煌的铺垫,亚细亚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旅”。考察盲目扩张而倒下的公司,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是:最为成功时,公司开始进行扩张,不管是对自身固有商业业态的复制、向产业链的上下延伸,还是实施跨行业多元化扩张。比如春都、比如汇通、比如郑百文、顺驰等等,不一而足。
疯狂扩张
赢家通吃,成为亚细亚们扩张的心理诱因
研究企业盲目扩张,“赢家通吃”的企业心态成为其走向溃败的诱导性因素。
回忆1991年前后,亚细亚成功的商业经验,过度地被全国媒体放大为“效应”、“现象”进行深度解读时,伴随着声誉日隆的亚细亚,客观上也助长了亚细亚渴望复制成功的激情。
1993年,亚细亚的掌门人王遂舟决定了以郑州亚细亚商场为基础,吸收外来资本成立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由两家扩大到了五家。王吸纳资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扩张。由此,亚细亚开始走上了“连锁经营”的扩张之路。
梦想起飞之时,没有人能够依靠理性的投资分析打动抉择扩张的掌门人,并非王遂舟如此,春都的掌门人,还有汇通的老板郭号召,顺驰老板张宏斌等等,都被做大的欲望深深地俘虏着。
亚细亚提出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零售连锁帝国,要比肩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日本的八佰伴。记者阅读三十年来中国商业发展史时,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有了资本与商誉的企业掌门人,往往在开创新的事业之前,就会喊出一个响亮而刺耳的口号,目标之大,往往让人感觉“无知者无畏”的生猛。
事实上,亚细亚凭借在商业并不发达的郑州硬闯下的一片小天地,赢得了仍然是体制夹缝中的成功,就以为打遍全国无敌手,显然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事实上,亚细亚扩张的一开始就意味着其失败的结局。
一个数字就能够看出其扩张的“神话”。自有资本4000万元,扩张投资规模达到了20亿元。在4年时间内,先后在南阳、开封、许昌等省内城市建设6家亚细亚,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地开设了9家仟村百货。几千万元资本要做几十亿元的事,并非亚细亚如此,春都是一个与亚细亚几乎同时跨入扩张门槛的典型。
1994年,随着春都在火腿肠市场内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春都掌门人做大春都的新选择。兼并扩张,追求规模效应成为春都的战略抉择。
从1995年起,春都踏上了多元化扩张之路,不仅兼并了安阳内黄县冬夏枣茶饲料公司、南阳猕猴桃饲料厂、西峡县罐头食品厂等7家企业,新上低温肉制品、茶饮料、饲料、包装材料等项目;还参股郑州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最为疯狂的时候,春都同时上马8个项目,所需投资资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上,而当时春都的利润额仅为1.5亿元。
就是作为全国批发市场一面旗帜的郑百文上市之后,同样在扩张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从1996年起着手建立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在没有一份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大规模投入资金上亿元,建起了40多个分公司,最后把1998年的配股资金1.26亿元也提前花完。
溃败结局
盲目扩张,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当扩张膨胀了公司的资产规模时,账面的负债规模也一同翻番增长,溃败就成为亚细亚们无奈的结局。
阅读亚细亚扩张的历史资料,能够读到的是,当亚细亚一路扩张到1997年时,已耗尽了亚细亚所有的资源与声誉。
截至1997年底,亚细亚销售额已在7大商场中倒数第二,拖欠银行债务、厂商货款等近两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达168%。与此同时,省内外的15家连锁店因经营失利造成的数亿元负债也压到了亚细亚的肩上。
据亚细亚当事人回忆,从亚细亚15家连锁店开张之日,便是亏损之时,就能看出其超速扩张背后的惨淡经营。1997年3月,亚细亚掌门人抱病辞职,不仅为亚细亚疯狂扩张画上了句号,也预示着亚细亚扩张的失败。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扩张并不意味着失败,企业扩张是扩大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必然选择,但是,导致失控的是盲目扩张,亚细亚的盲目扩张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走上了公司溃败之路。
与亚细亚同样走上盲目扩张之路的春都,最多时其兼并扩张而来的旗下公司达32家。8亿多真金白银如同胡椒面一样撒向各个公司。
在整个扩张的过程中,来自春都的财务数据显示,账面资产由1987年的3950万元迅速膨胀到30亿元,年均增速近6倍。盲目扩张已让春都彻底失血无救。扩张拖累其主业的市场占有率从1997年最高时的70%跌至2002年的10%。
再看看郑百文,因为过度扩张以及内部失控,到了1999年,其有效资产不足6亿元,而亏损超过15亿元,拖欠银行债务高达25亿元。郑百文从郑州的一面商业旗帜,不得不走到了卖“壳”求生的地步。
如果说从亚细亚、郑百文的同业态复制无方,到春都的跨行业多元化扩张乱无章法,人们能够看到的是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发育期企业管理仍然处于萌芽状态之下,盲目扩张有着企业探索之意的话,那么刚刚因产业链上下游扩张而倒下的汇通公司,其失败就没有吸取“前辈”春都的教训了。
据介绍,汇通公司辉煌之时,形成了以肉类加工为主,以种植业、养殖业、饲料业、速冻食品、精炼油、肠衣、彩印包装、商业连锁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扩张,寄望把肉类加工业上下游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利润全部吞下。然而正是在扩张因资金链紧绷而跌入区域担保链之中,最终被紧箍的担保链拴死。
地产公司顺驰的扩张更为疯狂。一年之内,数个城市攻城略地达100亿元以上,但是,在宏观调控之下,其资金、人才与技术的内部管理系统无法支撑其庞大的扩张而快速倒掉。
支撑体系缺失
企业扩张的各种要素与体系支撑,亚细亚们并不具备,其失败成为必然
盲目扩张压倒企业的第一根稻草往往是资金链断裂。事实上,这仅是表面,更为深层的因素则是支撑企业扩张的内部系统性紊乱,包括战略理念、管理团队、人才储备、异地商业文化的把握等等。
企业适当运用财务杠杆,走资本运作之路进行扩张并无不可。但,“度”是必须把握的。
考察亚细亚的扩张,人们不难发现,4000万元要做20亿元的事情,5000%的高负债率显然超出了亚细亚的财务许可范围。市场利润指标让人们从侧面看到了亚细亚当时的经营业绩。相关数据显示,1996年,郑州市大型国有零售商场的利润率最高的为1.66%,最低的竟为-7.92%。1997年,郑州市8家重点大商场的经营利润率半数以上呈现负增长。
从亚细亚商业模式分析,其商场连锁经营模式的复制性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比如亚细亚商场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商业模式带来的,因为商场业态已在过度竞争的市场面前显露疲态。当时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连锁专卖店、便民店已渐显峥嵘,亚细亚只是在经营服务有所创新之外,其商场连锁业态已失去了竞争力。
企业本身因素之外,外部环境的挤压同样是亚细亚扩张失败的成因。从体制因素上分析,当时亚细亚在郑州商圈第一个吃螃蟹,走体制创新之路搞活了经营机制,赢得了市场,却得罪了国有体制下的同行们,尤其是同商圈的“冤家”。据了解,为了联手打压亚细亚,同商圈内的五家大型国有商业企业出台价格联盟,一个矛头对准亚细亚,寻求突围的亚细亚走向了扩张之路,也为自己立下了墓碑。
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更显得亚细亚的扩张战略莽撞而混乱。翻读亚细亚扩张的历史,记者发现其扩张中到海南经营酒店业,并在那里成立了经营总部,遥控指挥郑州亚细亚的经营,其急功近利的思维暴露无遗。一个没有造福员工、回馈社会等价值观体系支撑的企业,其经营战略的紊乱就显得可以理解了。
就支撑扩张的管理与人才方面,亚细亚的扩张准备不足,也成为亚细亚倒下的技术性因素。据介绍,亚细亚最为艰难的1997年,其管理费用高达18.6%,物色管理人员竟然靠“目测”。
而异地商业文化的冲突,也让亚细亚始料未及。据了解,在北京等地的亚细亚商场,当地员工对亚细亚商业文化并不认同,屡有发生罢工事件,让亚细亚难以实现资源的最佳整合。事实上,这暴露出了亚细亚在迈出异地扩张的第一步时,其在经营当地政商关系的博弈能力不足的事实。
可以判断,亚细亚扩张基因的内在缺失,不仅导致亚细亚的失败,同样是盲目扩张企业共同的宿命。

此段为非原创。

『贰』 失败的媒介营销案例

品牌营销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营销范式,但有些时候品牌营销并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那么接下来我跟读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失败的媒介营销案例吧。

失败的媒介营销案例一

麦当劳恶搞抑郁症广告

麦当劳这则广告被贴在美国波士顿地铁报上,一位妇女在黑暗的背景下哭泣,旁白写着“你不是孤独的一个人,所有人都喜欢巨无霸”。海报上还印有麦当劳的官方热线,广告发布后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然后就有网友指责麦当劳是在嘲讽心理疾病患者,对于那些正处于抑郁期甚至有自杀倾向的心理疾病患者来说,这则广告一点都不好笑。这则广告引起了舆论的批评之声,麦当劳赶紧向公众致歉,表示这则广告并未经过麦当劳公关部门的审批就直接刊登在公共地点。

道歉也不能消除该事件对现代品牌的伤害,而任何品牌在策划事件营销时,一定要注意好尺度问题,过犹不及。

失败的媒介营销案例二

索尼白色版PSP

说起公司无谓地激起种族分歧,索尼白色版的PSP广告真是失误得很搞笑。这个投放在荷兰的广告牌,上面是一个白衣白人模特,凶狠地抓住一个畏畏缩缩的黑人模特的脸。

索尼声称这个广告在整个宣传的大背景下会更讲得通,但是他们更像是在恶意炒作,并且自食苦果。索尼的另一个失败粗鄙的PSP广告是英国的火车站海报,这些海报上面写着由此助跑起跳,海报很快被撕下,因为海报品味低下,也担心影响公共安全。

失败的媒介营销案例三

丰田的“霸道”营销

崎岖的山路上,一辆行驶在路上的丰田“霸道”引来路旁一只石狮的垂首侧目,另一只石狮还抬起右爪敬礼,文案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另外一张广告是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迎坡而上,后面的铁链上拉着一辆看起来笨重的中国产“东风”大卡车;

当年丰田这两则广告刚一露面,就在读者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是明显的辱华广告!”

“石狮子有象征中国的意味,这则广告却让它们向一辆日本品牌的汽车鞠躬敬礼!”

“考虑到卢沟桥、石狮子、抗日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让人愤恨”。

而另一则广告中,卡车是国产东风汽车,绿色的东风卡车与我国的军车非常相像,很多人称有污辱中国军车之嫌。

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丰田公司和负责制作此广告的盛世长城广告公司先后公开向中国读者致歉。

失败的媒介营销案例四

忘记送明星手机

明星们用iPhone为乐视手机打广告

史**曾说:“你如果用一个明星,消费者看完之后都不知道这是谁花的钱,因为他的注意力不在那个地方。”但乐视老板偏不信这个邪,在4月14日乐视手机发布会上,豪请300余位明星助阵,包括羽泉、邓紫棋、黄晓明、李小璐、贾乃亮、郭德纲等超一线明星都来帮贾跃亭站台。大场面真的能壮胆,乐视手机一上来就说要“颠覆苹果”,自动站到了世界最一流手机的对立面。

这场高颜值的发布会帮乐视博尽了眼球,连乔布斯生前也没有办过一场明星这么多的发布会,但是细心的网友根本不在乎乐视手机是否会“颠覆苹果”,他们关心的是,为何李小璐、羽泉等诸位明星在微博上转发乐视手机讯息时,全都留下了“发自iPhone手机”的微博提示。

明星们华丽丽解释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的真意,坊间戏称,估计是贾老板没送他们乐视手机!

这么“坑”乐视手机的,还有我们的国民老公王思聪。4月10日,王思聪在官微上发布乐视手机真机并附言:“这手机做得还可以**…,感觉比锤子好多了。”由于乐视手机此前发布的广告全是无边框的闪亮亮大屏,看到王思聪真机照片的网民纷纷留言:“说好的无边框呢,那条黑黑的线是来搏存在感的?”是的,广告上的你看到的乐视手机全被“整容”了。

怎么说呢?乐视手机系列营销事件只证明了两件事:苹果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智能手机,罗永浩还算是谦虚的;下次开发布会前,一定检查明星好友们是不是都换了自家手机,否则很伤害友情的。

『叁』 有哪些艺人跨界很失败

跨界这种事情在娱乐圈是经常发现的,有很多艺人他们不可能只凭着一个行业吃饭,毕竟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有的时候发展比较好,然而有的时候也比较萧条,所以艺人跨界也就成为了常见的一种事情。不过对于有些人来说跨界是比较成功的,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跨界就是比较失败的。


除此之外,何炅还跨界做过演员,电视剧中大多都是配角,只有《别爱我》,《正德演义》里面是主角,但是对于这样的电视剧播出也是反应一般。同时何炅也出演过一些电影,但是口碑也都不是很好,比如《嘻游记》,《快乐到家》,《完美假妻168》等这些。

还有就是在2015年的时候,何炅也把自己的单曲栀子花开改编成了电影,请来了很多好朋友以及新生代的演员助阵。很多人都凭借着是何老师第一次做导演,所以比较捧场,然而看过之后反应却是一般的,所以金扫帚奖的投票上,何老师也被选为最令人失望的导演。

『肆』 有哪些失败的营销案例

失败的营销案例最著名的是苹果公司的麦金塔电脑,一举成名,一举落败,乔布斯最后被赶出公司…

『伍』 谁能提供一些营销失败案例

时间仓促,给你些参考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奥妮之败

1998年奥美国际广告公司参与的旨在拯救奥妮皂角洗发浸膏的行动,成了奥妮的“滑铁卢”———在广告市场砸进8000万元后,销售货款只收回1亿元,减去广告费用后可谓是血本无归。
奥妮从此一蹶不振。

秦池“标王”之殇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通过采用广告促销战略,以巨额资金获得中央电视台1996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王”,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使白酒的销售额直线上升,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厂一跃成为全年销售收入达9.5亿元,利税达2.2亿元的知名白酒企业。但是,广告促销会带来很大效益,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大风险。初尝广告甜头的酒厂人开始有些过分依赖广告的作用了。他们把“宝”完全压在广告的投入上,希望凭借广告“标王”的身份再度称雄市场。但是,这样的决策给该厂带来的并不是希翼中的滚滚财源,而是难以咽下的苦酒。由于生产管理方面没有相应加大力度,而且巨额的广告收入又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资金负担,该厂的经济指标开始大幅下滑。之后,该厂连续亏损,最后到了破产边缘,“秦池神话”最终破灭。

巨额广告费拖垮智强

因每年上亿元的高昂广告费所累,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核桃粉大王”———四川智强集团因破产最终走上拍卖台。
智强集团原是一家地方国营食品企业,在1998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该集团以6750万元的巨资夺得央视在1999年第一、二、四季度广告黄金段位的“A特段”。加上在其他媒体投放的广告,所耗广告费用高达1亿多元,成为当年四川投放广告最多的企业,被称为四川“标王”。
在巨额广告费的轰炸下,“智强”商标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提升。该集团的主导产品“智强核桃粉”、“智强鸡精”等产品销往全国近400个大中城市,出口到了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企业也先后获得“四川省重点企业”、“四川省小巨人企业”等殊荣,并被誉为“中国核桃粉大王”。
然而,由于该集团鼎盛时期的年产值才1.6亿元,而每年的广告费就超过1亿元,企业经营被高昂广告费所困,因而经营每况愈下,出现了借钱或贷款打广告的现象。2003年成都春季糖酒会,智强出巨资包断主会场的大门和最重要的展场,做最后一拼,不久就溃败得不可收拾,半年后,集团即向法院提出了破产申请。

『陆』 失败的品牌优秀营销案例

成功的品牌各种各样,失败的品牌营销,原因不过那么几样。但总有些品牌,兜兜转转就是绕不出这个圈子....为了避开那些雷区,走上失败品牌的老路,那么接下来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吧。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一

说起七匹狼,大家对它的狼 文化 可能印象深刻。应该承认,在文化的品牌营销案例这一块,七匹狼确实做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事情。但在2003年和2005年,七匹狼对皇马中国秀的两次赞助行动,却给业内人士留下了不少茶余饭后的笑资。俗话说,吃一回亏,学一回乖,精明的狼不知被什么冲昏了头,两次踏进了同一条河里。

第一次,七匹狼耗费400万元的赞助费成为皇马中国行的唯一指定服装赞助品牌,某杂志当时是这样为七匹狼大唱赞歌的,“对于七匹狼来说,赞助皇马无疑有利于启动七匹狼更加广阔的市场,塑造七匹狼的国际形象。七匹狼不仅志在中国,也胸怀国际,既需要每个队员的精明强干,又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 足球 的精神与七匹狼相信自已、相信伙伴的文化理念不谋而合,而名震五洲的皇家群星的强者象征,七匹狼的男性杰出的精神代言人,两者习惯相得益彰。”胸怀国际的理想值得肯定,足球精神与七匹狼的文化理念也有相通之处,但是,在七匹狼的品牌营销案例中,七匹狼在搭皇马顺风车的过程中,似乎缺乏长远系统的营销理念以及严密的环节控制,而把赞助当成了一次性商业行为,结果导致漏洞百出。

两年后,皇马开始第二次中国行,仍以服装赞助商出场的七匹狼,似乎并没能吸取上回的教训,在此次品牌营销案例,七匹狼再次充当了冤大头,甚至更冤。事后有人谈及七匹狼的此次赞助,戏谑道“300万可以赞助中超或CBA一年的时间,七匹狼一个星期就花完了,却什么也没得到”。

七匹狼出资300万与高德公司签订协议,邀请皇马全队在北京昆仑饭店出席产品新闻发布会。为此七匹狼早早租赁了酒店最大会场并作了精心准备,可结果是等待了两个小时后,皇马的人仍不见影子,组织方只好对外宣布发布会取消——七匹狼不仅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他们早已为此次活动进行了大量宣传。据说皇马爽约,原因是它与高德公司在合同细节上出现了分歧。而就在同一天,吉列公司迎来了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贝克汉姆,奥迪中国迎来了罗纳尔多与菲戈;第二天阿迪达斯的活动也成功请到了贝克汉姆和劳尔,场面可谓火爆。如此结果,无异于给七匹狼脸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

而且,皇马七位巨星身着阿迪达斯运动服出场的一幕在2005年再次重演,在镜头前,他们几乎没有穿过七匹狼品牌的休闲装。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知道七匹狼高层会不会问,自己是不是一开始就赞助错了对象?

此外与2003年相比,这次七匹狼还选择了一个很不适当的赞助时机。2003年皇马巨星顶着欧洲冠军的光环来到中国,让疯狂的中国球迷着实兴奋不已。而2004-2005赛季的皇马,因三度换帅成绩下滑,在中国人气大跌,加上前后有曼联、巴塞罗那等球队来中国串场,更稀释了大家对皇马的关注热情。如此一来,七匹狼的赞助效应也大打折扣。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二


森马作为一个专门针对青年时尚群体的品牌,却曾因在腾讯网刊登了一则“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的休闲服装 广告 语,在互联网上激起了轩然大波。不 少年轻用户直接对其“我不管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的广告语进行炮轰,直接谴责森马集团缺乏基本商业道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感。

随后,各种反讽森马的“×××,但至少我好看”体在网上流传,森马集团声誉一度降至最低点。

品牌营销人员策划营销实践不能一味挑战底线,只贪图短暂的眼球经济,只能自尝苦果。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三

在与法国汤姆逊结盟的一年后,TCL坐上了全球彩电业的第一把交椅。2005年其销售的2300万台彩电中,超过一半销往海外市场。为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市场地位,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形象,TCL想到了世界杯营销。

因为时间问题,TCL不可能去争赞助商的席位,于是退而求其次——选择参加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顶级足球明星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来代言产品。TCL看中的是夺标热门之一巴西队的主力前卫罗纳尔·迪尼奥。小罗凭借在欧洲顶级联赛和各种国际赛事中的出色表现,连续当选最近两届的“世界足球先生”,可谓如日中天的世界级球星。TCL认为这样的巨星才与自己全球化的形象相匹配,并不惜付出高达1000万欧元的代价“押宝”,折合人民币1.3亿元。此举堪称中国企业世界杯营销历史上的最大手笔。

但人算不如天算。06年世界杯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巴西队早早止步于八强,而小罗表现也大失水准,成为“最差11人”之一。对小罗所代言的产品而言,无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当然,TCL在这场“豪赌”中最大的失策,并不是事先有没有考虑小罗的表现,而是对世界杯营销缺乏系统的准备:

首先,在TCL签约前,小罗已经代言了十几个产品,其中不乏耐克、百事可乐、联合利华这样的国际大牌企业,他作为球星的品牌价值被严重稀释,TCL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凑热闹,未免有些不明智。

其次,在TCL的相关传播中,我们看不出它要表达的品牌理念到底是什么,小罗、世界杯又与之有什么关联,感觉就像一次短期的产品促销秀,而没有整体的营销战略。如果TCL借助小罗仅仅是向全球大规模推广TCLB68平板电视系列新品,这难免让巨额的明星代言费的投入显得过于奢侈了——以每销售一台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提出1000元作为广告费用计,至少要卖13万台以上才能与这笔巨额广告支出相抵。但TCL2005年在国内市场上所有平板电视销量不足10万台。而且彩电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比较短,一旦所代言的产品进入衰退期,那就意味着小罗相应地失去了价值。

在与法国汤姆逊结盟的一年后,TCL坐上了全球彩电业的第一把交椅。2005年其销售的2300万台彩电中,超过一半销往海外市场。为进一步扩大在全球的市场地位,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形象,TCL想到了世界杯营销。

因为时间问题,TCL不可能去争赞助商的席位,于是退而求其次——选择参加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顶级足球明星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来代言产品。TCL看中的是夺标热门之一巴西队的主力前卫罗纳尔·迪尼奥。小罗凭借在欧洲顶级联赛和各种国际赛事中的出色表现,连续当选最近两届的“世界足球先生”,可谓如日中天的世界级球星。TCL认为这样的巨星才与自己全球化的形象相匹配,并不惜付出高达1000万欧元的代价“押宝”,折合人民币1.3亿元。此举堪称中国企业世界杯营销历史上的最大手笔。

但人算不如天算。06年世界杯的结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巴西队早早止步于八强,而小罗表现也大失水准,成为“最差11人”之一。对小罗所代言的产品而言,无疑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当然,TCL在这场“豪赌”中最大的失策,并不是事先有没有考虑小罗的表现,而是对世界杯营销缺乏系统的准备:

首先,在TCL签约前,小罗已经代言了十几个产品,其中不乏耐克、百事可乐、联合利华这样的国际大牌企业,他作为球星的品牌价值被严重稀释,TCL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凑热闹,未免有些不明智。

其次,在TCL的相关传播中,我们看不出它要表达的品牌理念到底是什么,小罗、世界杯又与之有什么关联,感觉就像一次短期的产品促销秀,而没有整体的营销战略。如果TCL借助小罗仅仅是向全球大规模推广TCLB68平板电视系列新品,这难免让巨额的明星代言费的投入显得过于奢侈了——以每销售一台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提出1000元作为广告费用计,至少要卖13万台以上才能与这笔巨额广告支出相抵。但TCL2005年在国内市场上所有平板电视销量不足10万台。而且彩电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比较短,一旦所代言的产品进入衰退期,那就意味着小罗相应地失去了价值。

『柒』 市场营销中企业营销失败的案例

时间仓促,给你些参考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奥妮之败

1998年奥美国际广告公司参与的旨在拯救奥妮皂角洗发浸膏的行动,成了奥妮的“滑铁卢”———在广告市场砸进8000万元后,销售货款只收回1亿元,减去广告费用后可谓是血本无归。
奥妮从此一蹶不振。

秦池“标王”之殇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通过采用广告促销战略,以巨额资金获得中央电视台1996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王”,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使白酒的销售额直线上升,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厂一跃成为全年销售收入达9.5亿元,利税达2.2亿元的知名白酒企业。但是,广告促销会带来很大效益,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大风险。初尝广告甜头的酒厂人开始有些过分依赖广告的作用了。他们把“宝”完全压在广告的投入上,希望凭借广告“标王”的身份再度称雄市场。但是,这样的决策给该厂带来的并不是希翼中的滚滚财源,而是难以咽下的苦酒。由于生产管理方面没有相应加大力度,而且巨额的广告收入又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资金负担,该厂的经济指标开始大幅下滑。之后,该厂连续亏损,最后到了破产边缘,“秦池神话”最终破灭。

巨额广告费拖垮智强

因每年上亿元的高昂广告费所累,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核桃粉大王”———四川智强集团因破产最终走上拍卖台。
智强集团原是一家地方国营食品企业,在1998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该集团以6750万元的巨资夺得央视在1999年第一、二、四季度广告黄金段位的“A特段”。加上在其他媒体投放的广告,所耗广告费用高达1亿多元,成为当年四川投放广告最多的企业,被称为四川“标王”。
在巨额广告费的轰炸下,“智强”商标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提升。该集团的主导产品“智强核桃粉”、“智强鸡精”等产品销往全国近400个大中城市,出口到了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企业也先后获得“四川省重点企业”、“四川省小巨人企业”等殊荣,并被誉为“中国核桃粉大王”。
然而,由于该集团鼎盛时期的年产值才1.6亿元,而每年的广告费就超过1亿元,企业经营被高昂广告费所困,因而经营每况愈下,出现了借钱或贷款打广告的现象。2003年成都春季糖酒会,智强出巨资包断主会场的大门和最重要的展场,做最后一拼,不久就溃败得不可收拾,半年后,集团即向法院提出了破产申请。

『捌』 有哪些外国品牌进入中国营销失败的案例

DG,这个牌子的东西之前在中国卖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因为他的领导人有一些对中国的侮辱性的话语和一些行为,就导致他进军中国失败了,然后现在在中国已经完全不能看到这个牌子的商品存在了。

『玖』 跨界营销的中国案例

2007年中国最成功的跨界营销:
创维华帝——入选2007年度十大营销事件第一位!
跨界营销实现1+1〉2
2007年的跨界营销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创维及华帝。一个彩电品牌和一个厨卫品牌联手,共同投入巨资启动了“新农村影院工程”,双方的合作成功实现了1+1〉2,最终获选本报2007年十大营销事件。“新农村影院工程”分赴全国600个县4000个乡,为八千多万到一亿农村居民放映电影,为创维和华帝在三四级市场奠定了品牌基础。此外,借两大品牌合作的机会,创维和华帝还进行了营销渠道的创新,开始试行渠道共用。在山西、广西等地的华帝专营店,已经开始有创维彩电的展示和销售,创维的渠道也开始销售华帝的产品,双方还联手在这些城市展开团购等活动。
创维董事局主席张学斌在“2007年度中国十大营销盛典”上表示,这种合作产生的效果已远远超过了预期。在三四级市场的销售非常快,并实现当场销售。“在一个县城,一个小的客户一年销售100万,或者是几十万。但是我们在活动的两三天可以销售30万或50万。”华帝股份董事长黄文枝也表示,两个企业本身不同(行业不同),不存在矛盾,合作后的业绩、以及整个方法,双方都很认同,未来双方的合作空间非常大。张学斌则进一步表示,在上游的供应、以及产品方面都有合作空间。
广东省广告公司副董事长执行创意总监丁邦清认为,创维与华帝的合作可谓“合算”。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但是有两个致命的弱点,第一人均消费能力低于城市,第二人口的密度低于城市,所以在投入产出方面可能不划算。创维和华帝合作互相扩大影响,互相借助对方的资源。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李光斗则进一步提示企业,以往的失败例子说明,跨界营销最主要像婚姻一样,要“门当户对”。

『拾』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些失败的案例不乏大公司的大手笔,令人哑然一笑之余,也能提供一些教训,姑且算作发挥余热吧。那么接下来我跟读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吧。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一

肯德基秒杀门

2010年4月6日,肯德基中国公司推出“超值星期二”三轮秒杀活动,64元的外带全家桶只要32元,于是在全国引爆热情。但当消费者拿着从网上辛苦秒杀回来的半价优惠券,突然被肯德基单方面宣布无效。与此同时,中国肯德基发表声明称,由于部分优惠券是假的,所以取消优惠兑现。不过对此,消费者并不买账,认为是肯德基“忽悠”了大家,网友称肯德基这次陷入了“秒杀门”。

1、肯德基单方面声明优惠券无效,实质上是没有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忽悠了中国消费者,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视为恶劣的毁约行为,对肯德基的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2、在针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竞争上,以及在面临着日益扩展的网络商业宣传上,肯德基方面的准备显然不足。肯德基的经营者,既未能真正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提高影响力、创造利润,更不具备严格的识别和介入网络优惠宣传的能力。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二

要黑别人也要写对字

没怎么做过广告的公司,第一次撒大钱做广告最好还是打安全牌,太想要一鸣惊人通常都是一命呜呼收场。6月25日上午,向来低调的神州专车发布以“BeatU! 我怕黑专车!”为主题的海报,其中演员吴秀波、海清等明星或行业相关人士代言,他们手中对“U”竖起了警示牌,并辅以抨击黑专车安全问题的言辞,主动向Uber开撕。

广告一发出,立刻引发舆论旋风,然而令神州租车万万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网友都站在了“友商”那边,有人甚至开始打出“抵制神州专车”的口号。

在海清代言的海报中,海清本人差点成了“断臂的维纳斯”。在吴秀波代言的海报中,文案竟然还有错字:“家里的十个好叔叔,也斗不过车里的一个怪蜀黎。”被Uber这么会玩营销的公司抓到错字那是自己找抽,对于国民大叔吴秀波是“怪蜀黎”还是“怪蜀黍”之事,Uber北京官微就“怪shushu” 替神州专车玩起了猜字谜游戏,一时之间“怪蜀黎”成为网络热词,大家一见大叔就亲切喊“蜀黎”。

写错字可以吊打文案,那么要是失了民心,失了市场,神州专车公关又该如何挽回?神州没出声,Uber公关早已出手,发布主题为“世界需要爱,be with u!”狠狠打脸“BeatU”文案。

神州专车花了大笔的钱,为竞争对手免费做了一个大广告。正确打开撕X的方式,神州专车一定要get啊。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三

传说中的董小姐手机到底在哪?

家电大厂格力开发手机,看上去是有点不务正业,更让大众有槽点的是,传说中这款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竟然是格力集团董事长、著名女强人董明珠的照片和问候语,据称董小姐发出豪言,“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必须是我!”并称“格力手机卖5000万部还是1亿部对格力来说都不是问题。”

而实际上呢?格力手机一代并未在公开市场进行销售,只在内部渠道进行了发布,我们无缘目睹这款传说中的明珠机。日前,董明珠更亲自放出了格力手机二代的消息,将于明年3月份亮相的这款新机,售价或许将突破6000元,她也将小米踢出竞争者之列,认为格力二代会完爆iPhone6s。

董明珠不愧一代强人,能在男性主导的商业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当然要有非常坚强的意志力才可以,我们真是领教并且致敬。不过接下来还是想回家开一下新买的空调看看,有点担心开着开着会飘出董明珠董事长的照片。

临。市场竞争可能要好一阵子才能分出高下,这就苦了要开始克制口吃症状的的的的观众了。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四

微软:煮熟的“鸭子”也能飞

2004年年底,微软到手的北京市政府采购大单得而复失,和最终失而复得,使营销界大开了眼界。也凸现微软在营销上的不足。《中国财富》12月号以《微软的囚徒困境》为题,用大篇幅反思了微软在中国的市场营销失误:微软在中国的营销政策一向偏重于政府公关,而消费层面上的营销努力非常欠缺。从目前操作系统和办公系统软件的市场格局分析中,我们必须承认,作为全球最通用的PC操作系统和OA系统,政府采购中目前使用微软产品是成本最低的选择,但是,政府在采购商品的同时,除了成本上的考虑之外,更多还要考虑社会影响和政治上的因素。微软要想在中国市场上有所建树,就必须对其一贯的营销策略有所调整,否则,北京政府采购的失败,还仅仅是个开始,远远不是结束。

失败的品牌营销案例五

佳能水军门

2010年10月下旬,在各大数码及非专业类论坛中存在大量与佳能数码相机有关的广告重复帖,佳能或有雇佣“水军”发帖之嫌。主要表现形式是相同标题发至不同论坛,其中次数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顶级APS-C单反王者佳能EOS 7D”标题在各论坛中被转载100篇次;“国庆前终于出手了,晒一晒我的博秀和炫飞+N多赠品”在论坛中转载79次;“入手无敌夜景小DC,强图对比+礼品实拍,国庆好好爽一把”转载68次。此外,佳能广告帖以相同的文章更换不同标题后,“变脸”出现在各大论坛中。

1、广告帖是当今网民痛恨的“网络牛皮癣”。作为数码相机行业的领军品牌,佳能并不缺少用户,但采用灌水的方式来诱导消费者,属不明智之举。在网络中夸大其口碑的行为,无异于在街头巷尾张贴小广告。

2、网络口碑的营造不是虚假或灌水的发帖,而是用户的真实体验。企业要想赢得好的网络口碑,不能靠雇佣“水军”自吹自擂,而是要脚踏实地做好产品。

阅读全文

与有哪些失败的跨界营销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非市场营销专业怎么入行市场营销 浏览:242
教师专业课程培训方案 浏览:66
农村电子商务培训ppt 浏览:675
大学生网络活动策划方案设计 浏览:977
市场营销目标范文 浏览:639
蚌埠路桥市场营销 浏览:410
保定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浏览:429
谭候宇雨后电子商务王 浏览:879
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 浏览:655
港大商业分析和市场营销 浏览:860
浙江大学市场营销学视频下载 浏览:120
香奈儿营销方案 浏览:179
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方案 浏览:140
网站后台培训方案 浏览:776
校学生会针对各部门培训方案 浏览:409
市场营销要素7p 浏览:119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代码 浏览:781
养老护工培训方案 浏览:644
家具商场感恩节策划方案 浏览:234
整合营销方案格式 浏览: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