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总统竞选宣言有哪些
2007年2月10日,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市 首先,请允许我对今天冒着严寒、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感谢。我们此行都为了一个目的。我感谢大家的热诚,在我心里,我知道你们并非仅仅为我而来,你们此行的原因更在于你们相信这个国家的未来。面对战争,你们相信和平将至。面对绝望,你们相信希望尚存。政治将你们拒之门外,让你们安于现状,长期彼此分隔,但你们相信我们作为一个民族,能够实现可能实现的一切,打造一个更加完美的联邦。这就是今天我们此行的目的。我告诉你们我是如何来到这里的。你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我并不是伟大的伊利诺伊州土生土长的公民,我是在20多年前搬到这里的。那时的我还是个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一年;在芝加哥,我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但有几个教堂为我提供了一份社区组织者的工作,年薪1.3万美元。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因为我的心一直被一个简单且有力的想法激励着—我可以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美国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份工作使我有机会走访了芝加哥一些最贫困的社区。我和牧师及普通民众一起,帮助因工厂倒闭而备受蹂躏的社区。我发现人们所遇到的不仅仅是地区性的问题—关闭钢厂的决定是遥远的行政官员做出的;学校缺少课本和计算机可以追溯到千里之外政客们的施政不当;当一个孩子有暴力倾向时,他心灵的创口单靠政府永远无法弥补。正是在这些社区里,我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好的教育,也懂得了基督教信仰的真谛。我在这个职位上一待就是三年,之后我去了(哈佛)法学院学习,因为我想要弄明白法律是如何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的。我成了一名民权事务律师,并教授宪法课程。之后不久,我逐渐意识到我们所珍惜的自由与平等的权利依赖于全体选民的觉醒和积极参与。怀着这些想法,我来到了州首府,成为了一名州参议员。正是在这里—斯普林菲尔德市,我眼见了美国所融汇的一切—农民和教师,商人和公司员工—所有人都有着各自的故事,所有人都希望获得一席之地,所有人都强烈期望自己的发言能够受到重视。我在这里获得了永恒的友谊—我看到许多朋友也在今天的听众当中。正是在这里,我们学会了用和颜悦色的方式去对待意见不一—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达成共识;只要我们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我们就能以人性的真善美而非假恶丑与人进行交往。这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改革千疮百孔的死刑体制,为贫困儿童提供健康保险,并使得税收体制更为公平和公正,以有益于工薪阶层家庭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通过了被那些愤世嫉俗者宣称永远不能通过的道德改革法案的原因。正是在这里,在斯普林菲尔德市,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汇集于此,让我忆起了美国人民的正统—我逐渐相信通过这种正统,我们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充满希望的美国。缘此,在古老的国会大厦下面,在林肯曾经呼吁分裂的议会团结一致的地方,在共同的希望和梦想仍然鲜活的地方,我今天站在你们面前宣布我将竞选美国总统。我承认这一声明有一点自以为是—甚至有些狂妄。我知道我并未花费很多时间来研究华盛顿的施政方略,但我在那儿待的时间已经足够让我认识到华盛顿的施政方略必须要变革。我们奠基者们的天才之处在于他们设计了可变革的政体。我们应树立信心,因为我们曾对这个国家进行过变革。面对暴政,一大批爱国志士曾迫使一个帝国屈膝。面对分裂,我们团结整个国家,解放了黑奴。面对大萧条,我们让劳动者重回工作岗位,并使数百万人民脱离了贫困。我们欢迎外来移民,我们将铁路延伸至西部,我们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我们还听到了马丁·路德·金的号召,让公平似水奔流、正义如泉喷涌。每一次,新一代的美国人都会勇敢地承担并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今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感召—此时正是我们这一代做出回应的时刻。那是我们永不动摇的信仰—虽然我们也会面临不可能,但热爱祖国的人民能够变革它。这就是亚伯拉罕·林肯的信念。他有自己的疑虑、失败,亦曾遭遇挫折。但通过他的意志和语言,他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前进,并协助我们解放了一个民族。正是因为数百万人支持他的事业,所以我们不再分裂,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奴隶抑或自由人。正是因为各个种族、各行各业的人们在林肯故去后继续为争取自由而长久地奋斗,今天我们才有机会作为一个民族—美国人民来共同面对新千年的挑战。我们都知道今天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一场无休止的战争,对石油的依赖威胁着我们的未来,许多儿童不在学校好好读书,许多家庭努力挣扎着赚取工资以支付各种账单。我们已听说并知晓挑战所在,而且我们多年来一直在谈论这些挑战。阻止我们应对这些挑战的不是因为缺乏合理的政策与可行的方案,而是领导无方,“狭隘”政治—我们被那些繁文缛节分散了注意力,我们长期以来对艰难抉择的逃避,我们期望轻易地获得政治筹码,而没有挽起袖子好好工作,更没有达成工作共识来解决重大问题。在过去的6年中,我们不断地被告知越积越多的债务并不要紧,美国人对于日益上涨的医疗卫生费用和工资停滞的状况感到焦虑只是一个错觉,气候变化只是个愚弄人的玩笑,强硬的言辞和考虑欠周的战争可以用来代替民主、战略和远见卓识。当经历所有其他的失败后,当卡特里娜飓风来临时,抑或当伊拉克战场上士兵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时,我们被告知我们的危机源自其他人的错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失败,却被告知应该责备另一个党派或是同性恋者或是移民。当人们在幻灭和挫败中把目光移向别处,我们知道是什么填补了空白。那些愤世嫉俗者、说客还有那些特殊利益集团,把美国的政治变成了一场只有他们才能玩得起的游戏。他们能大笔一挥,开出支票来解决问题,而你却要为他们埋单;他们享有特权获得各种资源,而你却需要写申请信。他们认为政府归他们所有,而我们今天在这里要把它夺回来。这种政治的时代现已一去不复返,历史该翻开新的一页了。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我非常自豪能协助引领这场国会内部的辩论—这场辩论导致了自水门事件以来最为彻底的道德改革。但华盛顿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这条路并不容易走下去。因此,我们不得不确定轻重缓急,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虽然政府会发挥关键作用,带来我们需要的变革,但仅凭金钱和方案的增加并不能保证让我们获得预想的结果。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须承担责任—向我们的子女逐渐灌输一种追求成功的观念,去适应更具竞争力的经济,让社区变得更加美好,还有学会做出某种程度的牺牲。那么,让我们就此开始行动吧。让我们一起并肩战斗,开始这项艰难的工作。让我们来实现整个国家的变革。让我们成为在数字化时代重塑我们的经济,使之具有竞争力的一代。让我们高标准要求学校,并给予助其成功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让我们招募新的师资力量,给予他们更高的工资、更多的支持,以此来激发他们更强的责任心。让我们使孩子能够上得起大学,让我们在科研方面进行投资,让我们在全美国的各个城市和乡村中心铺设宽带线路。随着我们经济的变革,让我们成为确保美国劳动者能够分享到经济繁荣成果的一代,让我们保护公司承诺给员工的辛苦所得,让我们使美国劳苦大众能够为其退休进行储蓄成为可能,让我们允许工会及其组织者再次振兴国家的中产阶级。让我们成为根除美国贫困状况的一代。每个想要工作的人都应该能够通过职业培训而获得一份工作,赚取足够的工资以支付各种开销,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照顾从而在他们上班时可以让孩子待在安全的地方。让我们做好这些事。让我们成为最终解决医保危机的一代。通过注重预防,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运用技术手段减少行政开支,我们可以控制相关的费用。让我们成为此时此地宣告到下届总统首个任期结束时普享医保的一代。让我们成为使美国最终摆脱石油暴政的一代。我们可以利用国产的和乙醇之类的可替代燃料,鼓励生产更多的节能汽车。我们可以建立一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我们可以将全球变暖的危机变成创新的机会,增加就业,刺激商业,给全世界树立一个榜样。让我们成为后世子孙为我们今天于此的所作所为而感到自豪的一代。最为重要的是,让我们成为永远牢记“9·11”事件、尽一切努力与恐怖分子作斗争的一代。政治分歧不应使我们再在这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我们可以通过共同行动来保卫国家的安全。我已与共和党参议员迪克·卢格一道通过了一项法案,确保销毁世界上某些最具致命性和难以预防的武器。我们能够团结一致,依靠一支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抓捕恐怖分子,能够加强网络以断绝他们的资金渠道,提高我们情报机关的能力。但我们也应明白对抗敌人的最终胜利,只能来自于重建我们的联盟,将那些价值观念输出到国外,为世界上数百万的人们带去希望和机遇。但只有我们结束伊拉克战争,所有的这一切才可能得以实现。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场战争。我认为这是一个悲剧性的错误。今天,我们为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无数心碎的人们以及那些消逝的年轻生命而感到悲痛。美国人民,撤回我们的军队的时候到了,承认牺牲再多美国人的生命也无法解决由别国内战所引起的政治分歧的时候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构思了一个在2008年3月撤回我们作战部队计划的原因。让伊拉克人民知道,我们不可能永远驻扎在那里,这是我们迫使逊尼和什叶两派回到谈判桌前磋商寻求和平解决途径的最后也是最美好的希望。最后,还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好好处理这场战争为时不晚,让军队将士归来—我们的退伍老兵—他们做出的牺牲最多。让我们为他们提供所需的照顾,重建他们所热爱的部队,以此来褒奖他们的英勇气概。让我们成为开启这项工作的一代。我知道有些人不相信我们可以完成所有这些事情,我理解他们所持的怀疑态度。毕竟,每四年,两个政党的总统候选人都会做出类似的承诺,我想今年也不会例外。所有参加竞选总统的人都会去全国各地走访,提出详细的计划,并发表气势恢弘的演说;我们所有人将大力宣传那些自己所具备的特质,证明自己足以胜任领导这个国家。但是多少次,当选举结束时,五彩纸屑被清理一空后,所有的这些承诺便随之被淡忘,而游说者和特殊利益集团则开始活动,人们一如既往地转身、失望,离开这里,继续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因此,这场竞选不仅仅关乎我个人,它关乎我们大家—关乎我们共同努力所完成的事情。这场竞选应成为你们实现希望与梦想的平台与途径。这需要你们贡献时间、精力和建议—当我们做得正确时,推动我们继续前进;当我们犯错时,让我们晓得错误之处。本次竞选应恢复公民的意义,恢复我们对共同目标的认同,并让我们认识到没有什么艰难险阻可以抵挡千百万人民要求变革之声的力量。单靠我们自身的力量,这场变革就不会发生。维持分裂状态,我们注定要失败。但一位自学成才的瘦高个、一位斯普林菲尔德市律师的成长经历告诉大家,我们有可能打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未来。他告诉我们言语中蕴涵着力量。他告诉我们坚定的信仰中蕴涵着力量。在一切的种族、地区、信仰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下,我们同属一个民族。他告诉我们希望中蕴涵着力量。当林肯召集起反对奴隶制的人们时,人们听到他说:“尽管存在着种种怪异、不和谐甚至是充满敌意的声音,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打响战斗,直至最终胜利。”这就是我们今天聚集于此的目的所在。这就是我参加这次竞选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总统职位,而是为了与大家一道变革这个国家。我希望赢得下一场战争的胜利—为了正义与机遇。我希望赢得下一场战争的胜利—为了所有的美国人民能够有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工作以及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我希望我们承担起完善我们联邦的未竟事业,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美国。如果你愿意加入到我这项看似不大可能实现的探索当中;如果你感到了命运的召唤,和我一样看到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未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你和我一样感觉到是清醒过来,驱除我们的恐惧,以行动来弥补我们对上一代和后世子孙亏欠的时候到了,那么,我便准备好了承担起这项事业,与你们一道前行,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开始,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在这个星球上开辟一片新的自由天地。 巴拉克·奥巴马
2.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1、时间太长,令人厌倦。从初选开始到大选结束,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算上初选前的准备工作,则有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时间,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游戏。每四年一次,一次一年。这样时间长而频繁的竞选,而且几乎是重复同样的过程和内容,自然会使人们感到厌倦。
2、费用高昂,富人的游戏。美国的竞选费用呈不断上升趋势。美国总统选举是典型的金钱政治(当然这并不等于贿选或“黑金”政治),虽然捐赠给候选人的竞选基金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格限制,但捐给政党的钱却没有明确的限制(被称作“软钱”),政党可以将之转用于帮助候选人竞选。金钱政治使得穷人望而却步,甚至望而生厌。不参加投票者,穷人居多。
3、驴象之争,两党垄断政坛。民主党和共和党已垄断美国政坛近一个半世纪,两党的价值观和政治纲领在许多方面相近,而美国又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存在着很多利益群体。许多利益群体没有自己的政治代表,而现有的政治体制又很难使第三党崛起。
(2)美国大选的政治宣传扩展阅读: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优点:
1、选举使政权交接或延续和平地进行。选举是获得国家权力的唯一合法渠道,谁要想掌握国家权力,只有参加竞选,别无它途。通过其它方式如政变即使控制了权力机关,其权力也不会为公众所承认。这就基本排除了因争夺国家权力而引起国家政治动荡、乃至内战的可能。
2、选举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途径。美国人的民主权力有许多实现途径,如自由发表言论,但选举是最重要的途径,选民参加投票,最主要的动机就是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在美国,选民参加选举投票是完全自愿的行为,通过各种手段迫使选民投票是非法的。
3、选举是一次全民政治总动员。通过媒体展示出的竞选活动,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选举上,促使人们关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了解美国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理念。可以说,选举是向公众宣传、灌输美国价值观的极好方式。
3. 美国总统里根在1984年的竞选中做过什么宣传吗都有什么内容的宣传
1984年总统大选,里根的对手是民主党人华特•蒙岱尔,当时他多次指责里根年纪大,缺乏变革精神,他还挑选了一位女性助手,并且对里根进行了人身攻击。然后实践证明,华特•蒙岱尔是一系列举措是错误的。
在竞选连任的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里根以压倒性胜利击败华特•蒙岱尔(Walter Mondale),赢得50个州里的49个州(蒙岱尔只取得他的老家明尼苏达州和华盛顿特区)。里根获得将近60%的选票。里根赢得连任的机会一直相当稳固,蒙岱尔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演说被视为失误连连,在演说中他说道:“里根会提升税率,而我也会这样做。但他不会告诉你,而我会。”
里根在德州的达拉斯接受了共和党的提名,借著当时美国经济的复苏而支持度高涨。同时他在当年夏天亲自揭幕了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位亲自揭幕夏季奥运的美国总统。
1984年的选战也使里根做出他最著名的失态之一,在他于电台准备发表演说时,没有察觉到播音已经开始而开玩笑道:“我亲爱的美国人们,我很高兴的告诉你们今天我签署了一项法案,将会宣布俄国永远为非法状态,我们在五分钟后开始轰炸。”一些人认为在美苏处于如此紧张的状态下发表这种言论,是一件大错误;一些人则引用里根的话来质疑里根在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上的现实认知。其他人则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在录音室里意外流出的幽默笑话罢了。这段录音后来还被乐手Jerry Harrison和Bootsy Collins改编为舞曲“五分钟”。
尽管在第一场辩论中里根表现不佳,但他在第二场辩论中回复了优势,并且在整场选战的大多数时候都占据民调的优先位置。里根在1984年选战的的大胜利被许多政治评论者认为这是“里根式民主”转变了传统民主党支持者立场所造成的。
4. 这次美国大选涌现出哪些新特点
新千年以来美国总统大选报道分析 呈现五个特点
竞选报道的基本原则:平衡
美国新闻媒体对大选报道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完全中立的立场。例如,支持布什和克里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报道篇幅和字数完全相同,力求不偏不倚,两方面都不得罪。美国媒体在大选中保持中立立场,一是美国媒体在历史上有强调客观、公正的传统,力求准确地向受众报道事实;二是为了减少麻烦和来自外界的压力,乃不得已而为之。
CNN邀请专家分析选情或发表评论时,总是安排两方面的支持者同时出现。美国媒体大都设有“职业道德编辑”,所有节目或文章都要经过他们审阅,以杜绝明显的政治倾向,保持中立。2004年大选期间,《纽约时报》发表“挺克”社论,很快遭到政府的压力,两天后该报刊登了布什访问华盛顿一个教会的新闻,并配发布什与主教握手言欢的大幅照片,以保持报道的总体平衡。
竞选报道的发展趋势:网络化
新千年以来,网络传播已被普遍应用于美国大选中,网络传播的优势与政治选举宣传的需要相融合,成为候选人进行信息传播、募集捐款以及与选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2004年博客跻身大选报道的舞台,及时发布和随时更新选举信息。对于总统候选人来说,这意味着网站在实现竞选信息传播这一功能时,渐渐超越了过往简单的信息罗列模式,承担起候选人网络“新闻发言人”角色;对于受众来说,博客以虚拟模式构筑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民主”,辅助受众了解大选新闻、获得观点。
一些大型网站在发布大选新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2008年总统大选临近,YouTube已成为选民和候选人互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政治平台,政客们甚至对该网站充满了敬畏。政治运动网站Politics Online的创始人菲利浦·诺布尔说:“过去候选人在选战运动中对创新技术的运用非常有限,而此次选举中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已成为造势宣传最基本的平台,几乎每一次运动从头到尾都有YouTube的参与。”在本届总统大选中,从党内提名到调查投票、筹划路演内容及发表声明、宣传册子,大多数候选人都充分利用YouTube。网民的热情毫不逊于候选人,他们上传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为CNN、YouTube选举辩论提供的问题;也有女性选民歌颂自己心仪的候选人的音乐视频《我爱上了奥巴马》,这一视频上传仅1个月,点击率已超过250万次;还有一段妇女们对奥巴马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鲁迪·朱利安尼进行的辩论战视频,短短4天的浏览量超过50万次。
2007年3月19日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MySpace即推出美国10位总统竞选人的网页。MySpace首席执行官克瑞斯·戴沃夫说,作为美国点击率最高的网站,MySpace将在即将开始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发挥强大的作用。新年伊始,赶在大选初选的前一天,MySpace举行了一场“虚拟选举”,网站戏称这是“全国第一场总统预选”,1月2日网站收到15万多张选票。
竞选报道的娱乐化色彩:性丑闻
政治娱乐化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新闻界的一大重要现象,媒体的监督功能常常退守到次要的地位。传媒在美国属于商业企业,它不是公共机构,它也代替不了公共机构所能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娱乐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家媒体对竞选人的丑闻津津乐道,特别是性丑闻。揭露性丑闻似乎变成了大选中的“家常便饭”,几乎没有哪个总统候选人没经历过这样的“考验”。目前胜出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之一希拉里·克林顿最近被媒体指称她具有同性恋倾向,其竞选班子里年轻漂亮的胡玛·阿贝丁常伴希拉里左右。
在美国,那些受到媒体精英鄙夷的“腐败堕落新闻”,却被数量众多的美国观众视为“反映华府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对卧室绯闻这类敏感话题更感兴趣。共和党候选人前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动用公款与情妇厮混”的性丑闻也成为最近很多人的话题,一些报道煞有介事地声称,为了方便同情妇鬼混,朱利安尼滥用安全保护的经费。最早曝光这则消息的是一家影响力日增的网站Politic.com,消息出现在两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一场重要的电视辩论的间隙,这让朱利安尼大为震怒,怒斥这是“政治对手对他的打击”。
曝光竞选人的性丑闻首先符合了两党互相攻击的特性,从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竞选总统时,就遭到政敌对其私生活的猛烈攻击;其次,大选期间关于两党竞选人的报道无所不包,涉及私生活的内容更引人注目。近年来,一些总统竞选人所谓的“性丑闻”报道遵循了类似的规律:大报首先获得线索,但苦于无法核实或者出于政治或新闻标准考虑,决定暂时不报,然后网站或者博客抢先发出。新媒体的崛起给了“性丑闻”传播更多的空间,由Google、YouTube这些网络媒体的弄潮儿造就的“晒时代”,也使原来充斥严肃话题的“新闻空间”被挤对得更为狭小。
5. 在美国大选乱象中如何提升我们的爱国主义
在美国大选中,却使我们看到了美国很多社会的弊端和社会分裂情况,其实美国也没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那么就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要热爱我们自己的国家那样自己的祖国坚信自己的道路,自信,你更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一点对于我们提高爱国主义是有特别重要的理论基础,思想基础,文化基础。
6. 美国大选为什么要选川普 这是迄今为止最深刻的文章
川普有很很多新承诺,如美国强大、北约成员国分摊军费、退出花钱的TPP、不让墨西哥人和阿拉伯人进美国等,保证就业,底层群众的当然支持。也确是川普获胜的原因之一。
但是光有人支持是不够的,川普有充足的——竞选资金。
美国是一个的大选实行政治献金的模式——总统候选人要竞选总统,所有竞选经费要靠你自己来筹措。因为你自己的竞选团队要工资,你每一次的演讲与集会要花场地经费,还有在媒体上的宣传需要各种经费。
这些经费耗资巨大,是一般人无法支付的起的高昂费用,所以就要看竞选者能不能从那些有钱的人手中拉足够多的赞助了。但是,有钱人也不傻,我投你做总统你总得保证你上台之后不能损害我的利益吧——谁会投钱给一个上台之后就拿自己开宰的人呢?
川普自己有钱,竞选资金十分充足。
7. 美国的选举制度详细介绍.............
美国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选民资格】凡年满18周岁的美国公民有选举权,除北达科他州外,其他州都规定,选民必须事先办理登记手续,方能参加投票。
【候选人资格】宪法规定,凡年满25周岁、成为美国公民已7年者,均可竞选国会众议员;凡年满30周岁、成为美国公民已9年者,均可竞选国会参议员。但是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在选区居住(因此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为竞选纽约州参议员而临时移居纽约州)。
【候选人产生办法】候选人的产生有许多方式,如党组织推荐、政治权势人物点名、利益集团推举,不过多数情况是毛遂自荐。如属于某一政党的候选人,则必须在某一党内的预选中击败党内其他对手,方赢得该党提名。在某些一党占压倒优势的国会选区内,赢得该党提名差不多就赢得了竞选。
一般候选人通过预选的方式获得党内提名。预选制度的形成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形成了由政党代表大会提名候选人的制度,从那以后,大多数议员都由党内的秘密会议提名产生,而这种制度使议员人选往往由党魁所控制。1867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克劳福县首先采用直接预选的方法提名地方的公职候选人,即由两党的选民直接投票确定该政党提名的候选人。20世纪初,直接预选制度得到推广,到1917年,全国48个州中已有44个实行了某种形式的直接预选制。现在,美国所有50个州都采用直接预选的方法提名政党候选人。
【参议员选举办法】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直接选举产生,每州选举出2名参议员,共100人,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具体做法是将参议员分为3组,1组两年后改选,1组4年后改选,1组任满6年改选。基本分配原则是保证一个州的2位议员不要在同一年任期届满。如参议员在任期内死亡或辞职,州长应组织补选,除非该州立法机构授权州长指定一位参议员继任者,继任者可一直任职到下次大选,但大选中继任者只竞选其前任余下的任期,如一位参议员任期为6年,在第3年去世,继任者继任一年后参加大选,获选者任期只有2年。现在50个州中有49个州都授权州长指定参议员继任者,只有俄勒冈州是例外,必须经过补选选出参议员继任者。
1866年以前,美国没有统一的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各州自行其是,大约半数州使用两院表决,即州议会两院以院为单位分别选举,直到两院各以过半数票选出同一人士为联邦参议员,这种制度的弊端是两院常常陷入僵局,以致国会开会后几个月,参议院的有些州议席还空缺。另外半数州使用“联席投票制”,即州议会两院议员一起投票,获多数票者当选。各州自行其是的选举制度给国会选举带来不少混乱。1866年7月,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向全院提交报告,建议国会通过法律,统一参议员选举制度。国会两院迅速通过了有关议案。
新的参议员选举方式为:州议会两院分别投票,采用口头表决方式选举参议员,次日,两院应举行联席会议,清点两院表决结果,如果两院分别以过半数票选举同一人为联邦参议员,应即行宣布该人当选;如没有一个同时获得两院过半数者,该州议会两院应在同一会期每天中午12点,至少每日一次地举行联席投票,直至选出联邦参议员。
这种通过间接选举的办法选举联邦参议员的做法一直沿用到1913年。1913年,三分之二的州批准宪法第17条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参议员由每州人民选举,即在州议会选举参议员前先由该州选民预选,州议会的选举实质上只是对预选结果加盖公章。
目前,美国有48个州参议员选举只须一次投票,获得简单多数者就可以当选,只有佐治亚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是例外。
参议员选举投票是非强制性的。
【众议员选举办法】美国宪法将众议员的选举原则规定为:国会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众议员与人口的比例不得超过1∶3万(即每位众议员至少须代表3万选民),但每个州至少应有1名众议员。美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依普查结果重新分配众议院议席。如按此比例,美国国会现在议员数将高达7000人。现在的435位议员数是按1910年第13次人口普查结果定下的。在第87届国会时曾又给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各一个名额,使众议院有437名议员,但人们普遍认为像英国平民院那样拥有650个议员的立法机构太庞大、太笨重了,不希望再增加众议员数额,因此1929年国会将众议员总数固定为435名后不再随人口增加名额。
美国宪法规定众议员所代表的选民数不得少于3万,但实践中发现这个规定范围太宽。与最高法院通过案例确定的“尽量使每一位议员与其他议员所代表的选民数相当”原则不相符。因此最高法院又通过一个案例裁决划分选区时要使各选区人口比例差额不超过3.1%。
1967年美国又通过法律取消了所有以州为单位选举众议员的办法,即如果给某一州分配了3个名额,该州必须在本州划分3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一位议员,而不得全州选民集体投票选出3名议员,当然若该州只有一个名额的除外。现行的众议院议席分配中加利福尼亚州的议席数最多,为52席;纽约州其次,为31席;阿拉斯加等7个州各有1席;仅有14个州的议席数超过10席。
众议院除有各州选出的议员外还有从波多黎各自由邦来的属地代表(Resident Commissioner),哥伦比亚特区、美属萨摩亚、关岛、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列席代表(delegates),这些派驻众议院的代表享有大部分众议员的权力,只是不能投票表决。
【选举的管理】联邦竞选法规定由联邦选举委员会管理有关选举事务。联邦选举委员会由6人组成,他们经总统提名,由参议院认可产生。联邦选举委员会专门执行联邦选举管理法,对违法行为提起公诉。
根据联邦竞选法规定,任何个人在同一年内,对同一竞选人的捐款不得超过1000美元,对所有候选人的捐款不得超过25000美元,对同一政治行动委员会的捐款不得超过5000美元,对同一政党的全国委员会捐款不得超过20000美元。任何政治行动委员会在一年内对同一候选人的捐款不得超过5000美元,对同一政党的全国委员会捐款不得超过15000美元,参议院的民主党、共和党两个参议员选举委员会对同一候选人的捐款不得超过17500美元。虽然法律对竞选经费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但实际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捐赠者往往通过捐软钱(soft money)的方式回避法律的约束(美国法律对选民将钱捐赠用于支持某一政策的数额没有限制,但实际上一项政策很可能就是某一位候选人倡导的,因此捐钱支持一项政策与支持该候选人并无区别)。
每个候选人必须在选举前10天或选举后30天内向联邦选举委员会报告所收到的捐款和竞选开销,其中包括所有捐款在100美元以上的捐款人的姓名、通讯处和职业。
【选举的种类】选举分大选年选举、中期选举和补选等。大选年选举为4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年的国会选举,届时,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同期举行;中期选举指两次大选年之间的第二年举行的国会选举。议员任期未满而辞职、死亡或被所属议院驱逐等形成空缺时举行的选举为补缺选举。
【议员构成】在现任参议院100席中,共和党占55席,民主党占45席。众议院435个席位中共和党占223席,民主党211席,独立候选人1席。
参议院中共有9名女议员,众议院有58名女议员。
绝大多数国会议员为男性,白人,受过良好教育,中年,中等或中上等收入家庭出身。按职业划分,出身律师的最多,在众议院占40%以上,在参议院占60%以上;其次是企业家和银行家,真正来自工会的或蓝领的议员很少。
【连选连任】美国对总统的任职规定了连选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但对议员的任期未作任何限制。事实上,美国议员的连选连任率相当高,众议院有92%再度竞选的议员获得连任,参议院也有75%。在普通的大选中,众议院有50~70个席位的议员几乎不需作任何竞选努力就可当然连任。
在任者能较容易地连任成功的原因主要有:1.可利用的资源较对手多。可以在电视、广播、集会上发表演讲,让选民了解、熟悉(选民在投票时,往往会更倾向于投给自己比较了解的人);也可通过助手向选民发信,加强联系,让选民记住;更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位为选区谋福利,让选民感激。2.在任者较其对手更容易获得竞选资助。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
(一)美国的总统选举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由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四年,并可连任一次。
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漫长而复杂,主要包括预选、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运动、全国选举、选举团投票表决以及当选总统就职仪式。
预选阶段通常于大选年2月份的第3个星期二在新罕布什尔州拉开帷幕,到6月份结束。此后,美国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将分别在全国大多数州选出参加本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少数不举行预选的州,则由两党的州委员会或代表大会选拔代表。因新罕布什尔州率先进行预选,其选举结果对其他各州影响很大。
美国两大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通常在7月和8月分别举行。届时,参加代表大会的各州代表将投票选出本党总统后选人,然后通过由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副总统候选人,并正式选举出竞选纲领。大会往往长达数天,投票上百次。
代表大会结束后,选出的总统候选人即开始在全国展开历时数月的争取选票的竞选运动,其中包括到各州作竞选旅行、广泛会见选民、发表电视演说、进行电视辩论等。总统候选人为竞选而耗费巨资,使尽各种招数。
美国法律规定:在全国选举时,选民要在大选年的11月第二个星期二到指定地点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全国选举还要通过选举团的投票表决。由于在一个州中获得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便赢得该州全部选举人票,因此一般情况下选举只是例行公事。
(二)美国副总统是如何产生的
在美国政治中,副总统不担任实际工作。他的公务是担任国会参议院主席,但这主要是礼仪性的,因为他只有在参议院表决时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情况下才投票。副总统的日常工作通常根据总统的要求而定,一般无足轻重,如代表总统参加外国领导人的葬礼活动等。
根据美国宪法,如果总统去世或失去工作能力,副总统接任总统职位。先当副总统是登上美国总统宝座的途径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三位副总统在总统任期内接任总统职务。杜鲁门因罗斯福去世,约翰逊因肯尼迪遇剌,福特因尼克松下台而分别继任总统。此外,有几位副总统还当过总统候选人,其中包括尼克松、汉弗莱、蒙代尔和布什。
美国副总统不是由美国公众直接选出的,而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挑选并经两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在选择副总统候选人时首先要考虑此人的政治资历和条件,但主要看他在党内代表哪部分势力以便取得平衡,尽可能争取最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但大选结果不取决于总统候选人对副总统的选择,而是取决于总统候选人。1988年美国大选期间,许多美国人认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的竞选伙伴奎尔太年轻、不老练、不值得考虑,而认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的竞选伙伴本特森经验丰富、深孚众望。但大选结果,布什获胜当上了总统,奎尔自然也成为副总统。
副总统候选人通常是国会议员,但参议员被挑选为副总统候选人的机会较大。原因是参议员一旦当选副总统,就担任参议院主席,这可加强总统与参议院的联系。
(三)美国总统选举的预选阶段
预选即初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2月到6月为预选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主要是选举出参加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各党的总统候选人最后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产生。
目前,美国大多数州实行直接预选的方式,通过选民投票的方式直接选出参加该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选民也可以直接对总统竞选人表态。由于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明确表示支持哪位总统竞选人,所以投票结果就能清楚地知道各位总统竞选人的支持率。今年2月1日在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就是这种预选。
另一种预选形式叫“干部会议”(或称“基层会议”),由两党在一个州的各个选举点分别举行党的基层会议,由支持本党的选民当场表态支持谁当本党总统候选人,并选出出席县一级代表会议的代表。然后,县代表会议选出州代表会议的代表,州代表会议选出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最终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本党的总统候选人。1月24日在艾奥瓦州举行的就是这种预选。
艾奥瓦是全国第一个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的州,新罕布什尔是第一个举行直接预选的州。两州的预选起着“风向标”和“晴雨表”的作用,选举结果将影响以后其他各州的预选,因此,对候选人的成败至关重要。
每个州的预选活动,不管是采取预选还是预选会议的形式,一般都只允许明确表示自己是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的选民参加,不明确自己党派立场的选民不能参加。即使是前一部分选民,实际上也只有一小部分参加。
(四)美国总统届、任、位的区分
美国大选常常涉及到美国总统的“届”、“任”和“位”这三个含义不同的概念。
关于“届”,美国宪法规定,总统选举4年一次,总统任满4年为一届。如果总统在任期内因故未能满任,另由他人接任,这两位总统为同一届总统。
关于“任”,是指担任总统职位的次数。一人担任几届总统职务,仍为一任。但一人在不连续的几届总统选举中先后几次当选,当选几次就算几任。
关于“位”,指担任过总统的实际人数。美国从开始选举总统至今,不论是连选连任,还是先后几次当选,不重复计算,有几位算几位。
如此计算下来,比尔·克林顿为第52届、第42任和第41位美国总统。
8. 2016年大选反映美国政治,社会存在哪些问题
举世瞩目的2016年美国大选结束了。然而,它所激起的政治漩涡仍在继续,由此引发的战略变局乃至哲学思考更是影响深远。目前,舆论所及还只是两党胜负的原因、特朗普组阁特征及其政策走向等表面现象的分析。本文认为,这场选举和上半年英国退欧公投,以及今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突变,共同构成了2016年世界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它们表明,21世纪正在出现不同于20世纪的世界政治新趋势。
美国大选反映美国政治形态的重大变化
2016年选举对于美国政治变革的历史意义,现在评价还为时过早。有一些评论可供参考:有人评价,这是美国内战结束以来最大的政治分裂;也有人认为,这是20世纪初政党重组以来美国两党制受到的最严重的冲击;还有人指出,这是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社会的最大变革。这些评价无论高低,都指向美国政治的一个新起点或转折点。
其一,这场选举反映了美国两党力量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异军突起,以300余张选举人票大幅领先,带动美国大部分州成为“红州”,以致共和党最终在总统、国会两院和州长“三合一”大选中全面获胜。这是二战后美国两党政治中罕见的新纪录,形成美国历史上又一次新的政党重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大湖地区威斯康星、密歇根、俄亥俄、宾夕法尼亚等四个民主党“重镇”由蓝变红倒向共和党。这表明民主党在传统工业区的势力严重削弱,作为民主党重要票源的劳联—产联对其工会选票完全失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民主党由南方农业区域种植园主势力代表转变为北方工业区域的社会中下层利益代表,此后绵延一百多年,形成从威尔逊和罗斯福、到肯尼迪和约翰逊、再到克林顿和奥巴马的民主党“改革”路线。这次选举中,特朗普获胜的策略特点就是以中产阶级利益代表自居,打着“改革旗号”,改变共和党的“保守老大党”形象,将传统的民主党选民大范围拉入麾下。此次选举打破了传统的两党地域结构和政策分野,改变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两党历史轨迹,对21世纪美国政治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其二,这场选举反映了美国社会认同出现巨大的深刻裂痕。
共和党人特朗普从一开始,以受教育程度较低、长期受到各方面挤压的白人中下层的利益代表自居,打出“反移民、反精英、反全球化”的旗帜,先是在共和党内将主流势力特别是布什家族的候选人打垮,然后乘胜追击,将选举财力雄厚、媒体一边倒偏袒和两党上层一直支持、舆论呼声极高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在最后一刻一举击倒。这个结果在“意料之外”,却是在“情理之中”。这个“情理”就是美国社会认同出现不可弥补的、颠覆性的断裂。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突变。在十余年前“文明冲突论”的首创者亨廷顿在《我们是谁?》一书中就预见到,大约经过半个世纪到2050年左右,由于少数民族人口的迅速增长,传统的以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教徒为主体的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将成为少数族群,由此而来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认同将被颠覆。
这个预言居然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成为现实,恐怕连亨廷顿本人也不会想到。美国的种族冲突由来已久,但是都没有涉及主流社会认同的分裂。这次选举反映出来的认同分裂包括,1%的上层富人与99%的中下层之间的对抗,上层精英和广大中下层的对立,白人社会与有色人种族群的冲突,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分歧,以及性别、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由来已久的偏见等等。即使在草根政治内部认同也是分裂的,以桑德斯为代表的“左翼草根”和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右翼草根”在价值取向上也是差异突出。这次美国社会认同分裂暴露之充分、程度之激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确实是前所未有。这种认同分裂还将长期继续下去,对美国政党政治乃至内外政策的影响不可低估。
其三,这次选举反映了美国政治形态的世代更替,即网络信息化的政治形态取代工业化时代的政治形态。
从表面上看,特朗普以其个人和家族的力量来抗衡整个两大党机器、全部主流媒体、在某种意义上还有国家权力的干预,居然能以如此大的优势获胜,令世界舆论为之大哗,特别是政治学领域的专业权威人士瞠目结舌。于是乎,有人把特朗普的乖僻个性和粗俗语言、其子女女婿的形象魅力、两个候选人的丑闻揭露等看作是导致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殊不知,导致这场选举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政治形态已经出现并发生巨大效力。
在这种新的政治形态面前,原有的盖洛普抽样民调模式失灵,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民意调查却非常接近实际结果;原有的两党基层选票控制方式失效,更多选民不再按照以往的地域、家庭、职业、性别等分类进行投票;主流媒体一致偏向希拉里,蓄意打压特朗普,掩盖民主党脱离民意的严重问题,恰恰帮了倒忙;而网络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方式大行其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新模型准确预测到特朗普将获胜;
网络触角深入到核心人物最隐秘之处,迅速曝光全球传播,瞬间颠覆正统决策过程和选举结果;西方政党政治已难以在一国范围内加以控制,国际政治力量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干扰越来越大,俄罗斯黑客和维基解密从不同方向影响了这次选举进程;等等。原有的美国两党政治形态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在出现碎片化、网络化、娱乐化、跨国化等新形态,其草根性、流动性、突变性、全球性等新特点还将继续发展。美国选举和英国退欧以及在菲律宾、韩国、土耳其等中小国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指向这个趋势。
其四,这次选举反映了美国政治的两极化趋势,其中右翼极化趋势更为突出。
特朗普当选作为美国政治史的标志性事件,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都不可忽视,尤其不能低估美国右翼势力借机占据上风的严重后果。目前美国社会矛盾激化,反映了全球化趋势下美国利益结构、产业结构和政府资源配置严重滞后的更深层次矛盾。特朗普竞选纲领中提出的一系列极端主张,从表面上看是社会中下层长期不满的情绪宣泄,某种程度上却提出了美国面临国内结构的致命弱点:
一是国内中产阶级在财富分配和种族关系上的极大不满;
二是产业竞争力的下降使美国的实际财富和财政能力不断削弱;
三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能力之间的巨大缺口,成为战略负资产。特朗普的危险就在于他涉及了这几个核心问题,点破了“皇帝新衣的秘密”。这就冒犯了美国上层精英所回避的“政治正确性”。而希拉里为首的民主党则无视这些矛盾,根本提不出系统的改革路线图,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但是,特朗普提出的所谓“改革”基调是排外的、保守的、倒退的,不可能解决美国面临的积重难返的困境,相反却可能打开种族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反共意识形态的潘多拉盒子,激化已有的内外矛盾。
选举刚刚结束,美国各地就爆发社会骚乱,种族主义势力抬头,右翼势力在组阁中占据上风。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现象”极为复杂,“特朗普改革”充满着不可预测性和不稳定性。一旦这次选举中各种保守价值取向和右翼极端思潮相互结合,如种族主义与排外主义结合、白人种族优越论与反共意识形态结合、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华排华势力结合、孤立主义与美国例外论结合、冷战思维与反全球化主义结合、麦卡锡主义与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结合等等,并通过新总统的内阁团队付诸政策和行动,其负面影响将远不止于美国政治,未来世界的前景堪忧。
美国大选反映世界政治的变化趋势
新的美国政治形态是世界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的产物。特朗普当选同英国退欧这两大标志性事件一起,反映出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新的矛盾冲突。其特征可初步概括如下:
其一,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加剧各国内部利益结构的不平衡性。
财富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造成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更加困难,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现象有增无减。富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财富的新增长点和庇护所,而贫者却在本地每况愈下。后者在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出现反全球化、反区域一体化的浪潮势在必然。这就是出现精英政治和草根政治严重对立的经济原因,同时也是特朗普反对贸易自由化、拒绝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和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的社会基础,以及英国民众反对欧盟一体化、公投支持退欧的根本原因。各国政客为了获得选票不得不迁就草根政治的反全球化倾向,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统治基础,也不得不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轨道上后退,甚至换轨、脱轨。一旦这种趋势蔓延成为普遍现象,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因素上升就可能快于合作因素增长。
其二,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相互依存关系发生变化,发达国家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推动者转向贸易保护主义的鼓吹者。
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对于经济增量的带动能力比发达经济体更大。发达经济体从发展中经济体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回报比重出现下降趋势,依靠外部利润来稳定内部社会结构的路径越走越窄,国内中下层的社会保障体系出现入不敷出的严重困难。这次美国选举辩论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医疗保障改革,同时涉及整个税收体系的调整。这就涉及整个利益结构的核心问题,由此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同时,随着新兴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发达经济体的世界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国内就业率也出现萎缩现象。凡此种种,西方国家把内部结构性危机归咎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从而把贸易保护主义的矛头对准主要新兴经济体。于是,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将出现深刻危机,倒退为割地为牢、以邻为壑的二战前世界经济秩序,还是坚持改革和创新世界经济体系,将成为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相互博弈的长期战略课题。
其三,在各种矛盾激化、结构性危机持续、各国政府手无良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出现极化政治、极端思潮和极度暴力相结合的危险趋向。
世界经济和国内政治的相反方向运动,极大地扭曲了西方国家民众的世界观。他们把目前西方出现的各种弊端归咎于外部竞争,把自己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直接归咎于外来移民。美国的外来移民在各个层面上同白人中下层展开竞争,欧洲的外来移民则带来更多的暴力恐怖袭击和社会犯罪,由此在整个西方引发新纳粹主义、新种族主义和新国家主义等极端思潮蔓延的现象。这种蔓延又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对主流社会构成强大压力,促使国家权力、政党政治和传统媒体向右翼保守势力靠拢。以民主化、市场化、私有化为普世价值观的西方“政治正确”,开始向白人种族优越论、美国例外论、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等旧极端思潮回归。极端组织和暴力恐怖行为在富国家和贫穷国家癌症般地同时扩散,一旦两种极端势力结合,就可能产生对人类安全的更大威胁,“伊斯兰国”(IS)就是现实的例子。
其四,全球治理成为更加紧迫的大国合作课题。
由于美国高层出现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和反全球化倾向,世界范围的全球治理将面临更大困难。特朗普是否能够维护有关气候治理的巴黎协定,是否接受更加开放的东亚自贸体系,是否愿意承担更多的全球治理责任,这些都是未定之事。全球治理体系本来就很脆弱,治理公共品供应严重不足,全球治理与国内治理相脱节等等,这些问题都将由于美国的倒退而更加严重。如果美国不愿意进一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就必然强化美国盟国体系,这样特朗普关于退出盟国体系和减少海外驻军的承诺也就成为昨日黄花。如果全球治理遇到障碍,那么各地区大国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尽可能地发展本地区内的合作机制,这将成为大国博弈的另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