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宣传画苗族

宣传画苗族

发布时间:2022-09-03 15:01:06

⑴ 苗族女孩漂亮吗

很漂亮的。

好山好水孕美人。自然美的。黔东南苗族聚居,那里号称人类灵魂最后的歇息地。山水之间出美女是常事。

⑵ 最深入农村的节目——《乡土》,如何评价这类节目

《乡土》由中央电视台CCTV-7农业频道播出,是一档农业记录片类题材节目。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乡土》栏目所呈现的是“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的气质样貌,以“弘扬乡土文化,展民间风采,看日新月异,溯源远流长”为宗旨,通过亲身体验,走近寻常百姓中,体验世界各地文化风情,饮食建筑等文化,展示各位民间艺术人的文化底蕴和鲜有民间绝艺。

总之《乡土》之一档节目很接地气,有营养,不仅在为各地文化塑造新名片,起到的民族文化融合作用至关重要,拉近人们之间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祖国的绚丽多彩、博大精深、浓郁的文化气质,充斥着整个镜头,尤为难得,非常值得一看。

⑶ 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歌手

按期查询 壮乡飞歌 牡丹 兰花 黄河风韵·陕西篇 黄河风韵·河南篇 宋都风采 黄河风韵--宁夏篇 黄河入海流 黄河风韵 阿坝藏族 黄河风韵·内蒙古 黄河风韵·内蒙古 黄河风韵·山西篇 黄河风韵·青海篇 黄河风韵·甘肃篇 黄河风韵·青海篇 说门 老北京的门楼 供春壶艺 蝈蝈趣谈 菊 中国紫檀 热贡艺术 灼灼其华话桃花 满族风情 满韵旗风舞芳菲 平遥漫步 东巴东巴 苗岭风采 苗族芦笙 泥玩具 扬州印象 玉壁金川 狂草人物画家 苗族芦笙

壮乡飞歌

当你走进广西,不论是在山野里、田地上,你都能听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甜美的歌声。

相传中国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在一次干活的时候,一不留神把他划线用的墨斗,丢在了云南剑川,当地人捡起了墨斗,也学会了木匠手艺,从此,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木匠手艺闯天下。下期请同我们一起到云南的剑川去看一看。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广西民俗学会会长 过伟:广西有十二个民族,汉族和十一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都有他们的歌,我觉得侗族有一句话叫做“饭养身,歌养心”,这六个字就说明了民歌在少数民族和汉族生活里面的作用,滋养着人的心,从语言来说呢,歌主要有两种,一种汉语民歌,汉语民歌是汉族广西各个少数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各个民族、各个当数民族都唱汉语歌,同时各个少数民族又用本民族的语言唱歌,壮族用壮语,瑶族用瑶语,苗族有苗语,侗族用侗语,别的当数民族都用自己的语言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文化交流,又各具民族特色的广西的歌的海洋。

在壮乡广西每年都有许多定期歌会,其中尤其以三月三歌圩最为著名。

由于这种活动是以相互酬歌、彼此对歌为主,并且“每场聚众不下千人”,“唱和竟日”,俨如唱歌的圩市,因此古代文人称之为“歌圩”。

它是壮族民间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活动的场所。

每到农历三月三,壮族人民喜气洋洋,他们穿上节日的服装,相邀云集歌圩,坡前岭后,人流如潮,小的歌会有一、二千人,大的可达数万人之多,歌声此起彼伏,一连几天,日夜欢腾不止。

在素有“歌海”之称的壮乡,“歌王”、“歌匠”、“歌手”到处都有。作为壮家姑娘的代表——刘三姐,美丽聪颖、勤劳勇敢,是壮族人民心目中的歌仙,六十年代妆《刘三姐》被搬上银草帽,立即轰动全国,甚至享誉东南亚各国。

历史上是否真有刘三姐其人,我们已无从查考,但她已成了壮族人民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广西民俗学会会长 过伟:关于刘三姐这个传说中的歌星,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真有其人,是唐朝人,越传越神;另外一种意见,是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不是真有其人,可是越传越零点;不管是越传越神也好,越传越真也好,已经成为各族人民心目中的歌星,刘三姐这个传说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香港等很多省,而且都说她是自己这个地方的人,她是自己这个民族的人,为什么呢,考虑主要是她的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抛绣球

对歌是多数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互诉爱慕之情的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而在壮族青年中,他们除了对歌外,还要互抛绣球,以传达羞涩而又热烈的情意。

每逢春节、三月三或中秋等传统佳节举行的歌圩中,壮族青年就会相邀村边、地头、河畔,分成男女双方,互相引亢呼唤。对歌有问有答,歌声此起彼伏。

唱至酣畅,姑娘们便会运转手中的绣球,向中意的小秋子抛去。

抛绣球原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一项传统体育游戏,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出现在两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但当时是用青铜铸制的兵器,用于甩投,称为“飞龙”,多在作战和狩猎中应用。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囊,互相抛接娱乐。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互相爱慕的赠品面逐渐在民间流传。

现在的乡球一般都是用彩布或丝绸缝制、如拳状大小的一种小圆球,上面绣着五彩花鸟,还联结着几条彩带。

在我国古代小说和戏剧中,曾有不少关于抛绣球、择佳婿的描述,可见抛球定情的习俗在其他地方也有,但广西壮家男女定情的绣球更具有其民族特点。就其外形来看,是以象征一年十二个月的十二片花瓣式布片连接在一起,每片“花瓣”又绣上象征每个月的花哉或鸟虫,表示年年月月不离分,年年月月都是幸福美满的。

在描写壮族人民反封建、反压迫斗争的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与阿牛在大榕树下也是互抛绣球,缘定终身,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刘三姐绣球”。

绣球一般以圆形为主,直径约六厘米,另外还有菱形、方形以及游鱼、鸭子等形状,有大有小,内装豆类或沙子,重约一百五十克,底部缀有十多条穗带,球顶连着一根和约六十厘米的飘带。

绣球的制作过去都是由姑娘亲手绣制送给小伙子的,而如今绣球已不仅仅是壮族姑娘的专利了,它也不单单是青年男女对歌互诉爱情的媒介,它已发展成为壮族人民吉祥、幸福的象征。

壮乡飞歌(二)

壮族以能歌善唱而著称,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广西其他少数民族也和壮族一样人人酷爱山歌、喜唱山歌,因此广西民歌在演唱风格和内容上也是多姿多彩的。

红土地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广西各族儿女,青山绿水则赋予他们智慧和灵气。各民族的山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大凡叙事传言、喜庆祝福、交朋结友、择偶婚配等,几乎都离不开山歌,形成了“以歌代言”的共同风尚。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广西民俗学会会长 过伟:拿内容来说,那是非常丰富多彩,有神话歌,有仪式歌,劳动歌,生活歌,情歌,哭歌,儿童歌,谜语歌等等,几乎说人的每一个生活的方面都有歌。

仫佬族 问候歌
细细来,细细说轻轻唱来,
你呀请客来,留下大名永不忘,
让歌海洗去你的风尘来,
你让歌海给你带来欢唱,
让我们欢聚,
欢聚在壮乡

侗族 同乐歌
走进侗乡脚莫停,
难得相逢鼓楼坪,
入乡随俗莫推却,
跳起多耶连友情。

壮族 酒歌
上了酒请你尝
高举酒杯请你尝
喝去一口
回去三年口还香

瑶族 哭嫁歌
换了衣服,姐姐妹妹来送她

广西民歌的音调,或高亢嘹亮,或婉转明快,或如吟或叹,或载歌载舞,或伴随民俗仪式,形成了山歌、小调、风俗歌等不同的体裁类型。各种体裁在音乐表现上的差异,形成了腔,调、谣、歌等不同的旋律类型。各种旋律由于方言土语的差异,造成民歌音调色彩的变异,形成了南路、北路、中路等不同风格。这些不同的特点,经过千锤百炼,约定俗成,从不同角度共同体现着广西民歌独特的风采。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广西民俗学会会长 过伟:从形式上说,汉族民歌普遍的是七言四句,每一句七个字,四句一首,它的变体,第一句是三个字,民间称之为三字头,这是普遍的形式,拿壮族的壮语民歌来说呢,它有它的特色,它一般的是五言,就是一句五个字,四句一首。

[壮族情歌]
赶摆路上走
我们相遇了
喜鹊叫喳喳
大家真高兴

广西民歌在演唱上很多采用了和声的处理,这样使人听起来更加委婉动听。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广西民俗学会会长 过伟:从音乐上面来说,广西民歌有多声部民歌,有单声部,有多声部,个别地方还发现四声部,侗族的大歌是多声部的,开头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民歌没有多声部,可是后来贵州的侗族大歌歌队去参加巴黎的国际艺术节,在巴黎一唱,外国音乐家佩服了,中国有自然和声的多声部民歌,后来一调查,不仅侗族有、壮族有、叙佬族有、毛南族有,外省的有好多的少数民族有,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好多有多声部的民歌。

广西铜鼓

壮族人民除了能歌善唱以外,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早在两千多年前,壮族人民就制造出了精致的铜鼓。如今广西出土和收藏的铜鼓有五百多面,被誉为“铜鼓之乡”。

现陈列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内的一个面径达165厘米的特大铜鼓是全世界现存的一千多个铜鼓中最大的一个,堪称“铜鼓之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部 副研究员 农学坚:铜鼓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古代民族特有的一种青铜礼乐器,它大约产生于春秋早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左右,最早起源于我国去南中部滇西地区楚雄县万家坝这个地方,汉代逐渐向南向乐传播,向南经过红河传到越南北部,向东传到我国的广西地区。

广西铜鼓按照出土地点大致可分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等八种类型,各类型之间即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但基本形态大致相同:体如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遍体花纹,两旁附耳。铜鼓分鼓面和鼓身两部分,鼓身又分鼓胸、鼓腰、鼓足。鼓面和鼓身由平行弦线形成晕层,晕间施以不同内容和风格的花纹。无论是铜鼓的形态还是纹饰,都表现出庄重、典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部 副研究员 农学坚:铜鼓最初没有什么花纹,然后逐渐鼓面的中心有个太阳纹,开始没有那个光芒,只是有个圆饼似的一个图案,后来就逐渐有个太阳,最后演化到有个晕圈,而且鼓里面它也有点简单的动物值物的花纹,是抽明的,在铜鼓里面有花纹,证明它的原始性,因为它从铜釜里边演化过来,它当初它既是铜釜,又是铜鼓,它倒过来使用是铜釜,反过来使用它是铜鼓。

到了铜鼓的繁荣期以后,铜鼓花纹就有划船纹,况渡纹,有翔鹭纹,还有羽人舞蹈纹,就是戴着羽冠,穿着羽服的古代民族人物,羽人舞蹈纹,后了后面,铜鼓逐渐地演化为各种各样的类型,随着传播到各地以后,跟当地的本地的文化结合。

铜鼓上有青蛙的徒刑主要是在广西地区比较多一些,广西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这个类型的铜鼓基本上都有青蛙徒刑它铸上青蛙造型,它铸上青蛙造型,这个是跟他的民族宗教信仰有关系,因为农业民族比较崇尚青蛙,他认为青蛙是雷王的独生子可以给人带来雨水,所以他崇尚青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

铜鼓一般是用铜和少量的锡、铅等金属铸造成成的,作为一种打击乐器,铸造完成以后还要经过复杂调音过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孟列部 农学坚 副研究员:根据历史记载,铸造完以后,专门由铜鼓师来调音,它的调音方法是在鼓面上放点药水,再锤多少下,完了以后再做定音,这是一种方法:另外一种方法像北流型,灵山型,这类型铜鼓它调音主要是在鼓面的背部啊,按那个谱色线,按环状一层层的刮掉,刮掉它的厚度,刮到厚度以后,他根据它的要求来确音,去定音。

铜鼓曾被广泛用于祭祀、盟会、赏赐以至贮藏财物、作陪葬品和娱乐等等。早期的铜鼓从本质上来说,它不是一般的乐器,而是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的重器,是统治权力的象征。明清以后,铜鼓逐渐成为南方民族的一般娱乐乐器凡宴请、婚嫁、丧葬、斗牛等场合都要击铜鼓为乐,这种习俗直到现在仍在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如壮、瑶、苗、彝、水、佤等民族中流行。

古代铜鼓发展变化的历史,表现了壮族人民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壮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

壮乡飞歌(三)

从一九九三年起,以壮族歌节为基础,广西开始举办国际民歌节,每届歌节,都吸引了不少中外著名民歌演唱家和歌手来这里献歌献艺。通过歌节,中国民歌艺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受到世界的瞩目。

民歌艺术让人们领略到了广西乃至中国民歌魅力,通过民歌艺术节,人们不但欣赏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传统民歌,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传统民歌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广西民俗学会会长 过 伟:从民歌的发展来看呢,总是在变,从中国古代民歌算起,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到宋词元曲,明清时调,始终在变,随着我们的国家从传统的农业国要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国和农业国,这个民歌必然会变,这个作曲家,歌唱家也在变,其中有一个契合点,就说作曲家吸收民歌的营养,来做出民歌风味的歌曲,这里头就有一个怎么样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问题,我不反对民歌包装,不过就是为有些包装不太成功表示遗憾,而对包装成功的表示赞赏。

在近两年举办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传统民歌正在不断地被一些现代演唱方法所代替。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何红一 副教授:当然这个民歌还是做为一种活的民间文化,它需要发展,那么在这个新的时代呢,我们这个音乐界也好,文化界也好,都做了些尝试,把这个民歌进行一种全新的演绎和包装吧,然后推出去,那么这作为宣传民歌,扩大民歌的影响,弦扬我们民族文化,我觉得这种做法还是可行的。

传统民歌逐步被一些作曲家和歌唱家进行一种全新的包装,就是在老的曲调和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些和声的处理,还有一些电声音乐的伴奏,把民歌的节奏感更突出了,这种变化,使传统民歌更适应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广西民俗学会会长 过 伟:我是希望作曲家和歌唱家和导演大胆探索,积极稳步前进,馐也是百花齐放,不会一个模式,也不需要一个模式,也不可能一个模式,在竞赛中间看哪个最受群众欢迎,这样子就必然在这方面发展就会发展的更好,当这个发展的更好的时候,会异军突起,另外一种风格又起来了,那就是说百花齐谢谢 ,比一花独放好,这是我的观点,这个当然民歌也不需要通通都来包装,原汁原味的它应该也是一只花,而且是根子扎的很深的一朵花,不要因为有时候包装而否定了原汁原味的民歌,也不要为了保持原汁原味的民歌而否定包装,这个百花齐簇,百花共存,百花都发展,这样子我们的民歌也会发展

http://blog.sina.com.cn/u/1248261697

⑷ 端午节请问这样做宣传

端午节的资料大全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研究认为,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概念。

袁学骏说,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历来就有数字重叠的概念,如正月正(阴历一月初一)春节,二月二日龙头节,三月三日相传是王 母娘娘的蟠桃会,此外还有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自身内涵,它们都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紧密相连。五月五日被当作节日来过和上述这些节日形成早晚相当,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形成。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按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袁学骏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可能有意在端午节,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忠心。

袁学骏认为,现在流传下来的端午节时吃粽子、赛龙舟,是两千多年前屈原跳江之后,后人在打捞屈原遗体时逐渐演变的纪念方式。人们在江中撒米是为了让鱼吃饱后避免吃屈原遗体,打捞屈原要用船,船多了自然形成竞争,于是比赛逐渐展开,至于龙舟,则更晚一些。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相传钟馗为唐代人,到长安应试考中状元,因其貌不扬被废,愤而触殿阶而亡。后来托梦给唐明皇,决心歼除天下魔鬼。当时皇宫内正闹鬼邪,唐明皇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钟馗捉鬼图》。并将此画悬挂后宰门用以驱妖镇邪,宫中遂得安宁。唐明皇加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钟馗像因此遍行天下,剪除鬼魅,立下大功,后神话传说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躲五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古时称五月为"恶月"。并认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父母要将未满周岁的儿童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8、送时

中原地区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要给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凉席等物以备防热防雨,故端阳节又称做"送时节"。

9、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10、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鱼虾所害,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11、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12、破火眼

江苏南京一带端午节习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以防治眼玻雄黄有杀菌灭毒的功效,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

13、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14、剪彩葫芦

用彩色纸剪成葫芦状,于端阳节倒贴于门首,取将毒气倒出之意。

15、饮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在碘酒未发明年代,我国人民就是用白酒调配雄黄和白矾水来涂抹毒虫蜇伤和蚊叮虫咬的。人们熟悉的《白蛇传》曾描绘:端阳节,许仙听信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饮了雄黄酒而显露出了原形。现在不少地方在端阳节还要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并在儿童的耳、鼻、额头上涂抹雄黄。不过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

⑸ 贵州有那些民族歌曲

1.《多彩贵州》,由清风作词,徐沛东作曲,阿幼朵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专辑《醉苗乡》当中。

2.《贵州恋歌》,由清风作词、孟庆云作曲,著名歌唱家张也演唱的一首描写贵州风俗人情的民族歌曲。

3.《贵阳背篼》,2005年09月19日发行的一首民歌,所属专辑是《经典贵阳话说唱(背篼SHOW)》,演唱者是俊毅 、凌飞。

4.《山水贵客》,著名音乐人陈涛作词、王备作曲,韩红演唱的歌曲,在贵州省第十一届旅发大会“唱响多彩贵州”旅游文化展示活动上作为主题歌曲推出。

5.《爽爽的贵阳》,由孙楠演唱,清风作词,浮克作曲,作为贵阳城市宣传曲。

(5)宣传画苗族扩展阅读:

民歌特征

1、民歌是人民群众的诗与歌结合的创作,通常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又是广大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2、民歌多是即兴演唱,在演唱过程中,随着语言、劳动、情绪及演唱者条件的不同,在曲调、速度、力度、繁简各方面都可能有所变化,所以它又具有变异性;

3、民歌是人民群众自发口头创作,所以大多数民歌情感真挚;音乐形式简明朴素,曲式结构比较短小,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

4、善于运用少量音乐材料,洗炼的艺术手法和音乐语言,创造出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既短小易记又便于流传;

5、民歌还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因为他的创作与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紧密关联,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在音乐方面又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

参考资料:网络.贵州民歌

参考资料:网络-《多彩贵州》

参考资料:网络-《贵州恋歌》

参考资料:网络-《贵阳背篼》

⑹ 民国时期的”五族共和“指的哪五族

但是仅仅凭这五个民族根本就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为此在五四运动后,孙中山先生总结思考后,认为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汉族总是由于自己的血统而自大,最终导致中国各民族之间矛盾重重,汉族应该拿出诚意,与其他几族融合统称为中华民族才对,后来中华民族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纳,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抗战,使得中国各个民族对于中国民族的认同感急剧上升,可以说中国现在各民族之间能够和谐相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民国的努力,使得中国度过了清政府灭亡后民族矛盾非常激烈的时期

⑺ 女孩耗时247天拍摄了56个民族的服饰,她镜头下的民族服饰有哪些特色

近日,一个关于“湖北女孩247天拍摄56个民族服饰”的话题登上抖音的热榜,她就是费青。

想当初她完全没想到自己的今天,虽说当初学表演专业的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然而三年的社会现实让她认清楚了现实的残酷。北京不能再成为她的容身之所,于是她便动身前往老家湖北,那时她得知抖音等自媒体,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平台去继续她的梦想,起初是准备拍摄汉服,但当时汉服已是非常火热,流量热度完全不能把她支撑起来,后来无意间接触到民族文化,她便专攻这方面,通过学习和了解,她发布了自己第一部关于苗族服饰的视频,镜头中的她热情活泼的灵动美打动了很多人,为她赢得流量的同时也赢得了自信,如今转眼已过了247天,她结束了56个民族的拍摄,成长了很多,也让很多人记住了她。

短视频的创作完美收官,但镜头中她带给我们的精彩演绎更是让我们意犹未尽!

⑻ 苗族人的民居建筑有什么风格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苗家人分布很广,在广西、广东、贵州、云南、湖南、海南、四川等省份都有主要分布,而且东南亚也有很多苗家人,如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地都有苗家人居住,所以很难讲苗家人的传统建筑,只能说我们印象中苗家人的建筑,毕竟建筑更取决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而不是民族。这一点很容理解,东北地区,无论是任何民族的建筑,都不以“高”为主,都是以平方为主,哪怕是为了宣传自家实力,也仅是两三层楼高而已,这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冬夏温差较大,如果房屋过高,冬天取暖无法解决,而且古代多以木头建房为主,冬天外面寒冷,屋里温暖,温差较大,一旦房屋建高,房梁更容易变形,从而导致坍塌,所以东北地区多以平房为主。

苗家人重点分布省份是贵州、湖南、云南,所以这三家苗寨可以去看看,相对更符合苗家人的特点。近些年,苗寨相对比较有名的是卡拉苗寨,主要是是以鸟笼为特色的旅游区,什么样的鸟笼都有,千奇百怪,应有尽有;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素有“千户苗寨”之说,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苗族建筑都堪称一绝;格多苗寨、南花苗寨、麻鸟苗寨等,也值得一游,也都有苗家人特有建筑风俗。

⑼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通用20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1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当接到学校通知说我们实践地点是广西时,我就被吸引住了,因为广西是个美丽的地方,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最好的见证。
今天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桌旁写三下乡个人总结时,回忆着这几天脑海中不断浮现往日画面,此时我想起了刚进大一时有一学姐告诉我说大学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此次广西之行让我觉得是我人生中挺有意义的事。此次行程是八天,经过了24小时的车程到这美丽的地方,炎炎的夏日灼热的烈日一波一波烘烤着大地,也烘烤着同学们的热情,一放下行李,我们忘记了路途的疲劳直奔调研地点,但看到游客在景区湖里欢悦时,我们也欢悦起来了,于是就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调研工作。
八天是短暂的,但就是这短短的日子让我们得到一生中难于得到的东西――团队精神、工作经验、坚强意志、真挚友情我们没有虚度这八天,我们一直在用心做事、用心服务,我不无感叹:原来时间可以这样度过,生活可以这样经营。
七月的骄阳带来我们的汗水,燃烧我们的激情。生活没有想象中的艰苦,但也不轻松。只是每天简单重复的一日三餐,调研,写报告,与景区游客交流,虽然累,但都得到游客的好评和支持,我们团队在一起有说有笑,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写文章一起聊天一起去解决困难,友谊在无声无息中培养出来了。坐在返回的汽车上,大家对这八天天的生活心生种种感叹,清谈却不乏味,真实而又实在,艰辛却也愉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我们学到很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将书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对灵水湖景区进行了全面的一个调查同时也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调查报告,在这次调研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都努力克服最终圆满完成了学校领导安排给我们的任务。
实践出真知。通过这次实践,我对自己也有了一个全新定位,对自己的不足也有了清醒的认识,在专业知识的欠缺,处事应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三下乡”是个锻炼个人能力的活动,我们作为服务三农的三下乡的队员,我们一直都在用心做。真诚得希望西部建设的更美好,伟大的祖国实现共同富裕,在此呼吁希望每一位青少年都能行动起来到国家最需要你们的地方去,我相信只要共同努力,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2
20xx年暑假,我非常有幸作为商学院三下乡代表队的成员之一,来到湘西保靖县毛沟镇破脚村进行实践调查。7月25日,我们经过10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了毛沟镇破脚村。这块土地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挺穷的,矮矮的房子,窄窄的马路,一点也没有城市的那种繁忙的气息,这是一个娴静的农村。
我们在这镇上呆了8天,短短的8天,说实话,我们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们也尽了心,尽了力。
8天的时间,我们熟悉了村容村貌,村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了支教活动,对留首儿童还进村入户进行摸底调查。全队分成了3组,分别到破脚村.鱼糖村.龙塘村进行调查工作。
据我的调查,破脚村的基本情况,离镇约12公里,,总人口1000多,民族为土家.汉.苗,而土家族.苗族所占比例为40%。这里的山很多,可以说是开门见山,出门爬山。人均土地面积为亩。主要作物是水稻;高粮,山上的主要作物是杉树.松树等经济林作物;
在8天的实践调查中,我总结了几个问题,分别如下:
1 计划生育问题
那里每个家庭都有3个孩子,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见国家对计划生育的重视程度。而且,在他们那,说真的,计划生育是发展经济之后的第二大的事情了,是农村的主要工作之一。破脚村有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情况存在,孩子多了,农民负担自然就重,恶性循环,想让他富都难。
2教育问题
破脚有一所小学,是村里最好的建筑,两间教室,但村里的孩子在这里上学的不多,一到三年级大概有30来个孩子,平时上课在同一间教室由一个老师教,锯村民反映老师很不负责。个别农民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送到镇上读书,或者随自己到外地读书。但大多的农民家长对教育是略带消极的重视,“只要孩子能读书,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因为只有读书才有好的出路。”他们却没有为孩子为什么没读好书反思一下,承担责任。由于经济的问题,和地理条件,孩子上学比较困难。而且上大学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考上了大学也不敢去拿通知书,不敢去上。农民不知道有助学金、贷款等,我认为在这方面,政府应做一些奖励措施,鼓励考上大学的学生去完成他们的学业。
3乡村道路建设问题
该村距镇上大约有12公里路程,全是山路,唯有的马路都是泥泞路,连小孩上学骑车都困难,设想,农田所需的肥料,建设所需的材料都要靠人手搬进去,怎么发展起来呢?
以上便是我在下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问题。总的来说,破脚要发展,必须要与外界沟通,要赚钱,必须赚外面的钱,建设好硬件、软件,以良好的状态吸引外资。政府应站在一个高度上看问题,分清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提高农民素质,另外,发展是需要时间的,政府、农民都不应该急噪,应该脚踏实地,把成绩干出来。
对于我自己来说,通过这次三下乡,我无论在认识上、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首先,认识了许多的朋友,大家在艰苦的条件共处了8天,患难见真情,大家都相互帮助,真情流露,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掉。在破脚,我在最前线收集到了第一手的资料,真的,农民的问题挺难搞的,一个基层干部不容易做啊!很多问题都有两面性,做事情要辨证。农民有他的特殊性,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经过这次以后,我觉得自己成熟了。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3
今年暑期的“三下乡”活动得到了学院里各引导的鼎力支撑,统系从15跟16级学生当选出 23 名优良份子,奔赴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深入开展为期10天的“三下乡” 社会实际活动,通过学习参观、座谈交换、签名宣扬、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间,经由屡次座谈交流、实地考核参观、发放考察问卷,深刻懂得镇乡建设。在后宅镇的十天中,通过向当地的庶民开展的等活动,同当地国民树立了深沉的友情。此次 “ 三下乡 ” 社会实践活动从各方面锤炼了自己。
此次活动中,本人担负文艺组组长,重要负责前期预备工作的美工设计以及下乡期间的体裁活动,包含每日队伍成员文体活动、支教中学学生文体活动以及下乡总结汇报演出。
(一)活动筹备期间
20xx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本实践服务队活动方案构成期。本人设计制造了本服务队队徽、方案册本的封面及封面、册内各活动组计划封面、活动期间予下乡当地学生留念用的书签,以及“建国六十周年大事记”宣传海报。
本人在所有作品中融入大批中国古典元素,以国画与书法元素为主,在建国六十周年留念日降临之际让大家感想国粹的美与灵。封面的设计采用泼墨及笔刷的伎俩营造出中国有名的“飞天”流绢后果;封底则采取渲染的手法结构出墨凌偏居的画面;侧内各小组封面所用手段不一,调研组配图以八达岭长城渲墨,配书《离骚》选文,寄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高低而求索”;支教组配图以“寒梅”工笔,配书《师说》选段;宣传组配图以“杨柳岸漠楚江阔”工笔,配书《逍遥游》选段;文艺组配图以“飞燕碧痕柳伴桥”水墨,配书《秀色》;后勤组配图以花鸟剪纸及夏荷水墨,配书《后勤颂》;两款书签分辨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水墨及“双飞燕伴牡丹红”工笔为衬图,以行书书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团委三下乡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大事记”以红渲墨为底,缀以白泼墨及工笔腾龙图案。
(二)活动开展期间
20xx年7月14号到7月24号为活动正式开展期间。此间本人为队伍成员及学生设计了多种文体活动。
为了让配合我队发展支教运动的南澳第三中学的学生有更丰盛的假期学习生涯,我组织文艺组组员配合支教组开设华尔兹、合唱以及篮球等课程,培育学生艺术体育兴致,挖掘学生艺术体育才干,加强学生艺术体育素养。同时,学生合唱将在总结汇报上演中上台展现。
此外,队伍成员每晚例会后支配合唱队歌《和你一样》,增强队员彼此交流,融洽会议氛围,丰硕晚间空余时光。队歌同样为汇演节目之一。
同时,联合步队成员文艺专长,本人征得局部队员批准后部署了多种情势的节目。如钢琴独奏、风行群舞、滑稽小品、轮滑表演及手语歌曲演绎等,此外自己负责汇演中古典舞的演出。逐日例会后,组织有节目人物的队友进行排练,并在每项排练中全程监视,其后为本人负责的节目进行排练。
7月19日,本人连同文艺组成员张惠文前往后宅镇少年宫,访问少年宫负责人,洽商借用少年宫礼堂作为我队汇演用舞台事宜,受到少年宫负责人热忱招待,并顺利得到赞成。
7月23日,文艺汇演顺利实现。学生及我队队友表示杰出,吸引少年宫内很多观众前来观看。
除文艺活动外,本人负责下乡活动中的摄影工作。下乡进程中,本人负责拍摄了建国六十周年变迁题材视频以及各项活动中的场景。
本次下乡活动在文艺汇演后达到序幕。本人通过亲自休会社会事实,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加见识,锻炼才华,造就韧性,更为主要的是测验一下自己所学的货色是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才能能否被社会所否认。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4
七天,这一辈子都难忘的八天,在这七天里,有所体会,有所感悟。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自己在这七天得到的关怀与鼓励,不会忘记自己在这七天曾给予的泪水和感动,也不会忘记那首一直鼓舞着我们的动人旋律!
在这,我祝福大家,愿你们永远平安快乐!
在校团委的组织下,7月17日―23日,湖北师范学院20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在刘仁八开展“勇当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我被分配到了我最喜欢的科技支农组。这次三下乡科技支农组,以“服务三农、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自我责任感”为主题,以“展现我校较强的科技实力,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反映农村、农民、农业现状,开阔在校大学生视野,巩固加强课本内容转化”为目的。
我们科技支农组只有2名队员,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这要我压力更大,挑战更强、责任更重。因此,上网寻找大量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知识,边查找资料,边认真学习,为准备宣传材料打下基础,我每天都6:30开始工作、加班到晚上11点。虽然辛苦,但很充实,收获也很多。很快五天的准备时间就过了,这五天来认认真真地准备,使我有了充分的资本去科技支农了,同时所有志愿者在这五天内互相帮助、真心交流、彼此沟通。而这五天美中不足的是效率太低,是用时间耗出来的。
盼望着早点下乡,今天终于实现了,真正的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此开始啦。7月17日大早,我把行李装车、参加了启动仪式,坐着校车向刘仁八镇挺进。我和其他几个人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去挂横幅,当一条横幅在空中挂起时,心情无比激动,内心不停地颤抖,同时也为接下来挂横幅积累了经验。7月18日7:00我带着铁丝同大部队去刘仁八镇府前搞活动――法律宣讲组、科技支农组、义务家电维修组集中开展法律咨询、宣传材料发放、义务家电维修活动。支教助学组开始招生工作。下午我参观了红三军团旧址感受颇多,走进革命烈士居住的房子,感受着他们的艰苦朴素;看到革命烈士用过的刀枪、感受着他们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的情景。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积极为他人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接下来的7月19日、7月20日、7月21日、7月22日是下乡访谈实录的日子,队友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老师与队员同甘共苦,日子过的快且充实。7月23日,陈老师、我和其他七名队友去金科挂横幅、捐物品、访谈村民、发放资料、书籍、贴标语帮助其他组做调查,看完他们小学状况后,我不禁有种冲动――好好读书,以后多捐一点,尽自己所能。但也的是无奈。
想要说的只言片语是无法表达的了,回想着从开始到结束的一幅幅画面,眼泪与欢乐,艰苦与甘甜,酸甜苦辣,真可谓五位十色啊,无法用文字来表达,但也要留点什么才行,故写下这只言片语,以此留恋!
总结篇
短短七天的湖北师范学院20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在刘仁八的科技支农组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我可谓受益匪浅,一方面通过调查掌握了刘仁八镇农村详实的资料,认识、了解了刘仁八镇农村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课本知识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
针对刘仁八镇的当地实情,本服务队为当地果农解决了四件具体问题:
一、日常保健问题;
二、疾病预防问题;
三、病虫害治理和果园综合管理问题;
四、教育问题。
我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10%的家庭年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65%的家庭年纯收入在1万――万元;15%的家庭年纯收入在万――2万元;5%的家庭年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这说明相当大部分农民生活还是不富裕的,相对富裕者也仅仅是一小部分。当地收入主要为外出打工,占家庭收入的90%,农作物种植、养殖仅占5%。对于种植业的增产,当地农民最需要的是更换新品种和水资源(因当地的技术落后,又因当地海拔1100多米,水资源十分匮乏)。由于当地在国家减免农业税,100%的农户是对国家的税收政策满意的。在对村干部的称职程度进行调查时,4%的村民说村干部不称职,90%的村民说一般、还算称职,只有6%的村民说很称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整个活动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活动地理条件的局限性,为活动的更大范围开展造成了极大不便,活动经费相对不足、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相信有了这次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我的“科技支农”在下次将会淋漓尽致地得以充分发挥其应有、应达到的作用和效果,从而扩大服务面和服务范围,以使的农民受益和更好地锻炼同学们各方面能力。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对其进行认真回顾,总结其中成功的一些做法,作为我校今后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的经验加以借鉴和利用,推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但更吸取其中的教训,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这对我们以后的活动策划与组织工作更有裨益。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5
光阴荏苒,珠流璧转之间,我院的“三下乡”活动已告一段落。回首七月,精彩的历程让我们不禁乐在其中。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活动,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五月,学院便成立了三下乡筹备小组,经过一系列准备活动的进行,最终一支符合体育艺术学院特色的三下乡队伍得以组建,这也使今后的实践之路变得更加清晰。
七月中旬,我院的的三下乡活动正式启动。在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支教、墙绘、调查、慰问与宣传队五支队伍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计划内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三天内,我们的团队完成了潘市镇红军小学的支教、捐赠、墙绘等活动工作;另一方面,我们的队员们走进潘市镇龙溪村,在开展两项乡村调研的同时,也走进了村民的生活,走近了留守老人与儿童,为他们送去最真诚的祝福与问候。
在这里,队员们真正体会到了乡村学童对知识的渴求;体会到了乡村村民们最淳朴的善意;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一切无不让队员们感慨良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尽管有不舍与留念,队员们终归要踏上归程――这也意味着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此次活动筹备充分,过程顺利,活动丰富,人员积极,效果显著,意义深远,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为我院社会实践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行胜于言,实践出真知”,这次不同凡响的体验使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开拓其思想于世界,磨练其意志于乡野。至此,体育艺术学院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告一段落,让我们拭目以待明年的全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6
在学校的支持下,老师护送下,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天终于拉开了序幕!此次三下乡的目的是将“科技,文化,卫生”送入农村,服务基层。
一、 时间观念强,有组织、有纪律
上午九点,大家都整装待发到达会场,举行了护理系暑期三下乡活动出行大会及授旗仪式。首先是护理系党总支书记罗玉琳老师致辞,之后是学生代表发言表决心,最后是授旗仪式的举行,此次出行大会及授旗仪式圆满结束后,大家有组织有纪律的登上汽车。经过三个小时后,汽车成功抵达罗田镇政府,我们受到了罗田镇的热情款待。
二、 大家集体荣誉感强,团结一致
下午二点左右易铭老师对以后四天的活动行程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对应的注意事项,会议结束后,尽管易铭老师和李燕林老师因需进行学校的辅导员培训而又赶回了学校,但是全体同学仍能针对老师的要求对活动再一次进行细致的安排。
三、 存在问题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进行了进餐集合时,由于宣传报道组在哨音吹响后没有及时到队集合,而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使队伍整体出现了懒散。

⑽ 白族,苗族,和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是什么啊

有个火把节之类的吧

阅读全文

与宣传画苗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广誉远品牌营销总监 浏览:51
网络营销站点策划 浏览:304
怎么能查到酒店的促销活动 浏览:642
教研电教培训方案 浏览:871
翼支付线下推广活动方案 浏览:414
学市场营销学心得体会 浏览:525
市场营销研究哪些内容 浏览:904
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业务战略 浏览:9
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培训的方案 浏览:167
双11购物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436
农产品网络营销量 浏览:119
书店网络营销策划活动 浏览:177
2016电子商务政策法规 浏览:11
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概况 浏览:695
慈善促销方案 浏览:406
德芙的品牌营销策略 浏览:813
网络营销调查问卷实训报告 浏览:669
市场营销需要的素质 浏览:365
济南网络营销培训哪里好 浏览:183
火锅店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