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安塞腰鼓的宣传语,两句以上
昔日秦马嘶,今朝陕风鸣。
⑵ 请根据《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为其写一条宣传语。
舞出青春,舞出活力,舞出健康,安塞腰鼓,展示黄土高原的魅力
跳跃激情,舞动人生!安塞腰鼓,让生命燃烧!
安塞腰鼓,活力四射,鼓动我心,不同凡响!
安塞,世界腰鼓之都;安塞腰鼓,天下第一鼓
奔放欢快的“二人转”,好比是阳光,空气和水,是东北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奔腾,这就是安塞腰鼓
有一种舞蹈,铿锵有力:有一种力量,气势磅礴;有一种气势,恢弘奔放……安塞腰鼓,激荡我心!
一种文化,源源流长;一种舞蹈,震撼人心;一种气势,奇伟磅礴;一种活力,蓬勃四射……那是什么?那是用生命打出的腰鼓——安塞腰鼓
激情绽放,魅力四射,游黄土高原,赏安塞腰鼓
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假如你觉得生命缺少激情,请到黄土高原来,安塞腰鼓欢迎你
⑶ 安塞腰鼓的宣传语
东北二人转,欢乐又开怀
⑷ 为安塞腰鼓这种民族艺术写一则广告宣传语
安塞腰鼓,跳跃激情,舞动人生!
安塞腰鼓,活力四射。
安塞腰鼓,激荡的生命,磅礴的力量!
安塞,世界腰鼓之都
假如你觉得生命缺少激情,请到黄土高原来,安塞腰鼓欢迎你
安塞腰鼓,天下第一鼓
安塞腰鼓,永不止步
安塞腰鼓,展示黄土高原的魅力
安塞腰鼓,舞出青春,舞出活力,舞出健康
安塞腰鼓,鼓动我心
一种文化,源源流长;一种舞蹈,震撼人心;一种气势,奇伟磅礴;一种活力,蓬勃四射……那是什么?那是用生命打出的腰鼓——安塞腰鼓
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奔腾,这就是安塞腰鼓
有一种舞蹈,铿锵有力:有一种力量,气势磅礴;有一种气势,恢弘奔放……安塞腰鼓,激荡我心!
安塞腰鼓,震撼人心!
激情绽放,魅力四射,安塞腰鼓!
游黄土高原,赏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让生命燃烧!
安塞腰鼓,舞动激情!
安塞腰鼓,不同凡响!
⑸ 安塞腰鼓散文赏析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精湛的表现力,磅礴的气势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安塞腰鼓 散文 赏析,供大家欣赏。
安塞腰鼓散文赏析:原文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你,烧灼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哪,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 想象力 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安塞腰鼓散文赏析:教学 反思 一
《安塞腰鼓》是 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要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3、掌握“三读”式散文阅读赏析 方法 。
教学过程的设计,以个人对新课标的理解为指导思想。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的理解是这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对话性。围绕这一属性,教学过程中安排以下几个板块:播放视频,激发兴趣;初读,感受安塞腰鼓形象;诵读,感受安塞腰鼓气势;品读,感受安塞腰鼓内涵;质疑交流;创读,宣传安塞腰鼓魅力;实话实说,收获盘点。即注重情境创设,为对话营造氛围;注重朗读感知,为对话夯实基础;注重内外勾连,为对话丰富内涵;注重个性化阅读体验,这是对话能否有效高质的重要条件;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这是对话活动的重要目的。为了能很好地体现对话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由“课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动建构型”模式转变,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由“问题式”(设计琐碎问题若干,组织逐个击破,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知道答案)向“话题式”(提炼少量话题,组织讨论交流,目的是通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建构生成)转变。
这节课,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设定话题。师生围绕一个“好”字,生发出三个子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好鼓”,侧重于对安塞腰鼓艺术形象的感知;“好文”,侧重于对课文优美语言的品味;“好创意”,侧重于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话交流的目的在于达成新课标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劲”,体验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潜移默化之间养成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生命在于奋力搏击的价值观念。识别排比句,为其划分类型,品读排比句及意味深长的语句,体味其中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学生在朗读感知的同时, 语文知识 得以落实,阅读技能得以培养。由初读感知,到品读美句,再到解读难句,逐步深入的“三读”,既是教学内容呈现的过程,也教给了学生品读赏析美文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当然,由于教学 经验 不够丰富,课堂上也出现了教者目标预期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师生之间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交流落实得不够理想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朗读指导应抓住重点,围绕关键 句子 进行,不能随心所欲,漫无目的;
2.对于 文章 主旨的理解,教师目的要明确、专一,在达成这一目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广泛交流,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3.为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时间、空间角度进行剖析,让学生真正走近安塞腰鼓,走近黄土 文化 。
4.语文味体现不浓,应从细读文本上下功夫,如词语的使用、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从细处入手,引导学生知微见著。
5.板块式教学环节的设计使文章条理清楚,但环节相对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更深入细致地走进文本。
这些不足启示我:(1)学生的原有知识、情感体验是其构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础。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课堂教学实践是开展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平时工作要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多投身教学实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更多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活动组织策略,努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与自主发展。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成功,才是教学最大的成功。
安塞腰鼓散文赏析:教学反思二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通过描写安塞腰鼓这样一种舞蹈艺术来写人,表现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表现高原人民活跃、旺盛的生命力,表现高原人民与贫困的生活顽强搏击,梦想、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
教学这篇课文,我有这样几方面的思考:
1.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以它为引子层层展开四个方面的教学,每一层都以“安塞腰鼓好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引领学生切入文本,并最终都回归到这个点上,以 “好一个安塞腰鼓!”引导学生提炼、归纳每一层的要义,体会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突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抓住重点段、重点句引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其中一、三两个方面是重点,所以我是浓墨重彩,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第6自然段重点抓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排比、比喻句,引领学生从词语到词组到句子层层丰富地品味语言的精妙,体会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其次是“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一句,引领学生提挈三对 反义词 (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来体会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3.以读为主。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独特,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所以我整堂课都是紧贴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齐读,有叠加读、开火车读,有男女生分读和男女生接读,等等,最精彩的是读第6自然段的排比句时让学生叠加读,很有气势。通过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精彩,感悟语言的含义和语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语言的魅力。
综观整堂课,自己激情地演绎着《安塞腰鼓》的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安塞腰鼓已进入了我的心中,在心中隆隆作响。学生激情地朗读着、深刻地解读着文本,想必安塞腰鼓也已经敲响在他们心上。略有几个细小的地方没有我期待的那样出彩,但整堂课燃烧着安塞腰鼓和《安塞腰鼓》的激情!
1. 安全在我心中散文
2. 安徒生的散文
3. 白落梅经典散文朗诵4篇
4. 安塞腰鼓阅读题答案
5. 安塞腰鼓课文读书笔记3篇
6. 歌颂长江黄河的散文
7. 安塞腰鼓 随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⑹ 为安塞腰鼓、社戏、印度舞、口技或中国戏剧写一则宣传广告,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
安塞腰鼓,西北的灵魂,令人振奋,令人震撼,令人折服!
⑺ 安塞腰鼓的简介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由来已久,本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这里是用来表达胜利的欢呼和丰收的喜悦。颇密的击鼓声,强悍的步伐,变幻的阵势,雄壮的呐喊,尽现男子阳刚之美,在国际上极富盛名...
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安塞腰鼓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 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 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 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 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鼓手们尽情击 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 面。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腰鼓队的活动常延续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罢土地神后方告结束。此后,老乡们就安心去准备春耕生产了。
腰鼓的表演形式可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
“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前由两名伞头领队,后随由挎鼓子和拉花组成的舞队乙-伞头身后紧随的一位挎鼓子,称“头路鼓子”,他必然是技艺精湛的击鼓能手,全队的动作变换和节奏急缓,统由他来指挥。队伍的后部,是扮成蛮婆、蛮汉的丑角,也有的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等唐僧取经中的人物,随意扭动,逗笑取乐,以增添节庆的欢乐气氛。“路鼓”由于在行进中表演,一般动作简单,幅度较小,多做“十字步”、“走路步”、“马步缠腰?等动作。常用的队形有“单过街”、“双过街”、“单龙摆尾”、“双龙摆尾”等。
“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开始时由伞头挥伞号令,顿时鼓乐齐鸣,众舞者随伞头翩翩起舞。这一段叫“踩大场”,表演节奏缓慢,目的是打开场地,拉开队伍,稳住观众情绪。第二段载歌载舞,表演节奏渐快,动作幅度较大,队形变化繁多。常用的队形有“神楼”、“古庙”、“神前挂金牌”、“富贵不断头”、“和尚游门”等。到引出“太阳弧”图案后,伞头站到场中央领唱秧歌,唱词视场合和对象而定,“谒庙”时,有拜庙祭文,一般演出有向观众拜年问好的,也有喜庆丰收和祝愿吉祥等内容。伞头唱时,众舞者在场边慢步转圈,并重复接唱每段的最后一句,俗称“接后音”。唱完后,伞头退出场地,由挎鼓子和拉花入场表演,走出各种复杂多变的队形。此刻不受时间的限制,舞者尽情表现各自的技艺绝招,情绪热烈,起伏跌宕,使表演达到高潮。
近年来安塞腰鼓为了突出挎鼓子的技巧,表演“场地鼓”时由挎鼓子在场内单独表演。众鼓手在头路鼓子的指挥下,精神振奋,击鼓狂舞,此时只见鼓槌挥舞,彩绸翻飞,鼓声如雷,震撼大地,声势逼人,极富感染力。
这一段结束后,再穿插表演其它形式的小场节目,如“跑驴”、“水船”、“高跷”、“二鬼打架”、“大头和尚”等。节目形式的多少,视各村的人才和条件而定。小场节目结束后,再接着表演一段大场腰鼓。此刻锣鼓敲得快,唢呐吹得紧,击鼓更激烈,情绪更欢快,使整场表演在强烈的气氛和高昂的情绪中结束。
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目前·,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特别在表演中,又有机地揉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有弛有张、活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力。群众赞之为“式子慷慨码子硬”。安塞腰鼓的风格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通过动律的变化表达舞者的内心激情。舞者击鼓时情不自禁地微微摇头晃肩,使内在感情与外在的动律有机地结合,达到神形兼备、和谐自如;
2.舞者挥槌击鼓有股子狠劲,无论是上打、下打还是缠腰打,双手都要将鼓槌甩开。但虽狠而不蛮,显得挺拔浑厚,猛劲中仍不失其细腻之感;
3.做踢腿、跳跃动作时,无论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动作,都要有股子“蛮”劲。节奏欢快,难度较大,代表了安塞腰鼓粗犷豪爽、刚劲泼辣的风格;
4.击鼓转身是安塞腰鼓表演的关键。在舞蹈中凡做蹲、踢动作必有转身,转身时必须要猛,特别是做腾空跳跃落地蹲,边转身、边起步的一套动作组合时,必须在固定的节拍里,运用迅速地猛劲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与连接;
5.动律形态复杂,跳跃幅度较大。表演随着节奏的加快,脚步便开始复杂的踢踏跳跃,并加大身体左右摆动的幅度。如做“马步蹬腿”、“连身转”、“马步跳跃”等动作时,舞者运用弓步向后连跳两次,然后左腿大步前跨,右腿发力蹬地而起,势若龙腾虎跃,显示出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
挎鼓子的服饰装扮与传统戏曲.中的武生相似,穿黑色紧身夸衣;头戴草帽圈;戴髯口,脸要红,眉毛要粗,表演时胡须要摆开。随着时代的变迁,舞者的服饰也在变。近年来西河口乡一带的腰鼓服饰,已接近于生活,而真武洞腰鼓队的服饰;仍然保留着古代武士的装扮,头扎英雄巾、腰束战裙、脚蹬红缨鞋,颇似古代征战沙场的士卒将帅。
安塞腰鼓除以舞者自身击打的鼓点为主要伴奏外,也有以民间鼓吹乐队伴奏的,乐器有鼓、镲、锣等,另有唢呐吹奏曲牌,常用曲牌有(搜山令)。
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某些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
1981年,在与安塞县比邻的延安市梁村乡王庄村一处叫“墓陵塌”的小山坡上,群众在耕地时发现一座古墓。其中出土了形制、人物造型相同的两块腰鼓画像砖,均系翻模成型后烧制的。经延安地区文物考古专家鉴定,系宋代造物。画像砖上所塑造的打鼓者,腰挎细腰鼓、侧身、头向左后扬起,左脚着地,右腿前跨蹬出,双手一高一低作挥槌击鼓状;左侧一人为敲镲者,双脚跳起,吸左腿,眼看左侧,双手在胸前做打镲状。击鼓者赤膊,穿灯笼裤,腰系彩带,飘至前下方。尤其是打鼓者的动作和形象,颇似当今安塞腰鼓中“马步蹬腿”的第四拍和“前进步”的第二拍动作。腰鼓画像砖的画面清晰,造型美观,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宋代陕北地区的腰鼓表演,对研究陕北腰鼓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翔实的文物资料。
1942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使安塞腰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发展,成为亿万军民欢庆胜利、庆祝解放的一种象征,并被誉为“胜利腰鼓”,遍及中华大地,载入了革命文艺运动的光辉史册。1951年,安塞腰鼓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由安塞冯家营村的艾秀山等民间艺人向中国青年文工团传授了腰鼓技艺,在布达佩斯举办的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上演出后,荣获特等奖,从而使安塞腰鼓扬名海内外。
⑻ 期末复习主题班会课
期末复习主题班会课(通用7篇)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肯定对各类主题班会都很熟悉吧?主题班会的召开原则是:教育性、针对性、创造性、贴近性、多样性和灵活性。那么,主题班会都有哪些类型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期末复习主题班会课(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复习字母表,能默写字母表。
2、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3、复习拼读音节,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表(52页)
1、背诵字母表。
自由背诵—组内检查—台上展示(拼音接龙)
2、考查。
(1)将声母、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补充完整。
如:ao ou üe er
(2)能挑出声母、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
如:找出整体认读音节,用“ ”画出来。
(3)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分类。
如:我能送拼音宝宝回家。
二、能正确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1、分类。
翘舌音:zh ch sh r
平舌音:z c s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特殊韵母:er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2、考查。
如:(1)出示绕口令,找出里面的平舌音和翘舌音。
(2)出示小儿歌,找出里面的前鼻音和后鼻音。
三、能准确区分形和音相近的声母、韵母。
1、形相近的声母:b—d p—q f—t
音相近的声母:z—zh c—ch s—sh l—n
形相近的韵母:ui—iu ie—ei un—ün
音相近的韵母:an—ang en—eng in—ing
音相同的声母与韵母:y—i w—u
2、考查。
如:出示相近字母,指名拼读。
四、能正确拼读音节。
jù shú sú qún lún
xué nüè juàn tuán
ī diū zǒng zhǒng
tóu tuó
五、把音节和词语连起来。
yè sè 马路
chuí liǔ 打鼓
zhé zhǐ 搭积木
dā jī mù 折纸
dǎ gǔ 垂柳
mǎ lù 夜色
(书中出现的“我会读”的词语)
六、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如:谁的尾巴最(zhuì zuì)好看?
七、听写拼音。
八、拼音专项复习试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进行词语搭配。
2、能写出反义词。
3、注意词语的积累。
4、能把词语归类。
5、能用一些常用的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能正确的进行词语搭配。
1、数量词+名词:例:一(座)房子 一(双)眼睛
补充练习[数量词]
一头牛 一头蒜一只猫 一只鸟一群羊 一群人
一群鸡 一群鸭一个苹果 一个桃一个西瓜一个人
一把伞 一把草 一把扇子 一把米 一把火 一支笔
一本书 一幅画 一堆土 一堆杏子 一朵云一朵花
一双手一双鞋 一条狗一条尾巴一张画一张桌子
一颗枣一颗心一颗星星
2、形+名:例:(高高)的大树 (美丽)的彩虹 ( 温暖 )的春天
3、完成练习
[合适的词]
如:金色的(太阳) 雪白的(浪花) 快活的(小鸟)
二、能写出反义词。
反义词:63页“识字加油站”。
1、如:上--( ) 大--( )多--( )去--( )
2、连线:
南去 少上小短里 远
下北大多来 外 长 近
3、补充练习:
黑--白大--小上--下左--右长--短里--外
正--反出--入 前--后开--关长--短高--低
远--近 来--去哭--笑早--晚有--无
三、积累词语。
1、照样子写词语。先练习后反馈。
2、词语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3、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四个字的词语。
4、课后抄一抄这些词语。
四、给词语归类。
补充练习:
苹果 冬瓜
稻谷 电视机
五、词语专项复习试卷。
教学目标:
1、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知道“。?!”表示一句,会数句子。
2、感知自然段的形式,会数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3、能够找出文章中都有谁或按要求找出相应的词语。
4、能通过读短文认识新的生字。
5、理解文章内容,会找出相应的句子。
6、能够正确划出人物或动物说的话。
7、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选择(√、×)
教学过程:
一、教师指导完成阅读短文。
1、读通短文,了解主要内容。反馈,抽生读。
2、对照短文完成课后练习。做一题,反馈讨论一题。
3、对照短文,检查一遍。
4、总结阅读短文的方法,讲讲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1、读短文按步骤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校对。
3、纠错,找出错误的原因,以便在后面的练习中改正。
三、阅读专项复习试卷。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什么是完整的句子
2、能按要求写一个简单的句子。
3、学会理解简单的句子。
4、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教学过程:
一、学会几种简单句式,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 1 )沙沙在 。(谁做什么)
( 2 ) 有 。(哪有什么)
( 3 )弯弯的月亮像 。
(4) 吗?
呢?
吧?
二、按要求写简单的句子
1、[谁干什么]
乐乐洗水果。牛牛拍皮球。沙沙跳舞。
文文读书。 明明踢毽子。月月跳绳。
2、[---从---]
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小鱼从水里跳出来。
小鸟从窝里飞出来。小马从山上走下来。
月儿从云朵里钻出来。 太阳从东方升起来。
3、[疑问句]
你去北京吗?他去上学吗?
我的书包呢?我的本子呢?
他就是你的朋友吧?这就是你的书包吧?
4、[---越---越---]
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黑。
飞机越飞越高。 风越来越大。
人越来越多。鸟越来越少。
5、[---是---]
我是春天。小明是一年级学生。
妈妈是一名医生。他是少先队员。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6、[---爱---]
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
我们爱爸爸。我们爱老师同学。
7、[---有---]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江上有一座大桥。
屋子里有一台电视。教室里有一位老师。
山上有一头牛。水里有一条鱼。
8、[---画---]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三、读句子按要求填词。
1、读懂句子。
2、独立完成练习。要求学生看清问题,读一个提示对照句子做一题。
3、反馈、矫正。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复习背诵有关的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考查方式:
如:古诗填空(课文中的古诗):
如:根据原文填空:
如:书中的语文园地和课外必背古诗:
(1)排序:
汗滴禾下土。( )
锄禾日当午,( )
粒粒皆辛苦。( )
谁知盘中餐,( )
(2)古诗连线:
白毛浮绿水 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红掌拨清波
3、交换校对。
五、句子专项复习试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能正确认读会认字,识记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能互相交流。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让识字富有情趣。
教学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
PPT课件,田字格。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
2、课件展示岩石书学生欣赏。欣赏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他们的作者是谁吗?大自然
这些是大自然在岩石上画的画,他会告诉我们很多大自然的秘密,我们称他为——岩石书。
3、板书课题。
仔细看老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举起小手书空。
4、读课题。
5、学习“岩”字。
1你知道岩石在什么地方吗?
2仔细观察这个“岩”字,你有什么发现?
这个“岩”字是会意字,山石就是“岩”石。
6、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在田字格中板书“岩”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先自由读文,遇到生字要仔细拼音,多读几遍。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文。
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三、齐读课文,识记生字
1、你们读得真认真,看看,你们的读书声把课文里的生字宝宝都吸引过来了,出示生字,
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认识哪个,就大声读出来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2、多种形式检查会认字的认读情况。
3、课件展示填一填:这些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上下结构的字有独体字有
4、理解“富饶”。
四、三读课文,多种方法识记会写字
1、指名分段读课文。有几个生字宝宝要和同学们做最亲密的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会写字
2、指名认读,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样子吗?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字形,积累词语。
3、集体学习:赶快把你们的记字好窍门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生汇报
1出示竹简图,想象“册”的造字过程,知道“册”是象形字,指导识记“册”字。组词,指导书写。
2运用多种形式,趣味识记: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编故事或顺口溜,比较,联系生活……
区分座——坐
练习用“好像”、“变化”、“但是”说话。
哪些字容易写错?你来给大家提个醒。
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册”、“像”、“层”这几个字的书写。
1、找关键笔画。“册”关键笔画是横,中间要写一样宽,横在横中线上。
2、“像”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瘦得像麻杆,右边胖得像大象,生书空笔顺。
3、“层”的帽子要扁一些,小一些,“云”的第二横要长一些。
六、生在生字本上写字,每个字写两个。师巡视
七、评议,总结。
板书设计:
田字格中书写
“岩”、“册”、“像”、“层”字
教学设想 :
1、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倾泻而出欲止不能。所以教学分为四个活动板块:字词擂台赛;走进录音棚;我是评论家;文化小使者。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突出教师的点拨与小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比喻、排比、反复修辞的作用。
3、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做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学习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理解各种修辞的作用,熟读成诵重点句。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 :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安塞腰鼓的图片,)请同学们去看一幅图片,这是(腰鼓),它属于哪个地区(陕北),这是静态的安塞腰鼓,那么动起来的安塞腰鼓是何其壮观、何其豪放啊!(放舞动的安塞腰鼓的视频,放完后)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师说,然后学生读“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黑色字屏幕出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字词擂台赛(会读、会写生字词)
1、老师手中拿着本课的生字卡,如果你认识,你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两遍。(利用生字卡检查字词)
2、我们学习字词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请看屏幕,齐读两遍。(看屏幕齐读两遍)
三、走进录音棚
1、谈谈安塞腰鼓: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请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你读完本文的感受。 (根据本文学生的理解把几个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文中的哪些句子或段落能体现这些感受?预设;
(1)如果第一个学生读的很好,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好在哪里?点拨:他完全可以是一名播音员了,注意了读音、节奏、重音情感。
(2)如果第一个同学读的不好,例如情感不到位,(上面两种情况不管出现哪一种,顺势而推)我们来感受一下名家对于安塞腰鼓的朗诵。(播放视频)
2、我是小小播音员:预设几个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1)第7段,从一路高昂和先缓慢后高昂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指导,来理解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感受。
(2)文章反复出现的核心句子朗诵示范,不同的重音停顿,效果不同。
(3)29、30段舒缓的语气去读,读出静中的动感想象。
四、我是小小评论家
过度:好一个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壮阔场面的安塞腰鼓!正源于此,安塞腰鼓被选入16届亚运会的开幕式,(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世博会、建国5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会演,知名度大增,红遍神州,成为安塞对外宣传的象征。)我们能不能说好一篇《安塞腰鼓》?请用“这篇文章好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出自己的理解。(多媒体出示)预设:如果学生说的方面很多,教师此时可以出示幻灯片这篇文章好在;
1、用词。如:动词、叠词??
2、修辞。如:排比、比喻、反复??
3、句式。利用短句的形式
4、动静映衬。
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多读,通过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最后教师点拨:比喻使语言更形象,排比使语言更增强语势,形象与气势并存。正是因为短句,才使文章的语言变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文字多么值得玩味呀,趣从文生。文章最后为什么又归于静寂,这是符合我们学习的规律,由动到静,让我们在静中去想,在静中闪动,以静衬动,动印痕于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补充适当点拨;
1、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2、从句式上说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从修辞上说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本文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4、从写法上说;
(1)能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例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动静结合。例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静态描写
5、文章的情感:本文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来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同时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和力量,赞美黄土高原,赞美强健有力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人民。
五、主题探究,做文化的小使者
文章仅仅是在写安塞腰鼓吗?他为什么要写?让我们走进刘成章,(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和散文《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作者是陕北人,在他的生活中安塞腰鼓不陌生,我们从其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和倾心爱恋。唯有如此,他才写的酣畅淋漓,曲尽其妙。老师写了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生命和力量的渲泄;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明和文化的传承;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慷概激昂和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和魂魄!
我们一起读起来,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做一名文明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
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二、重点、难点
1、感情和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见附一)
2、印发田晓菲诗《露》给学生阅读。
学生:1、借助工具书自学词语,每人并准备2个词语准备向别的同学提问。
2、反复朗读,对精彩片段多读几遍。
3、试着提出几个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十二、三岁正是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年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志当存高远”只要去努力,我想信你们最终会取得喜人的成绩,梦想一定会成功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十三岁就走进北大校园的少年———————田晓菲。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由学生上讲台,请别的同学认读并解释自己卡片上写的词语。
2、分男女生对读下列两组词语(幻灯片)。
际遇 絮语 惆怅 沉淀 尘缘 犀利 呜咽 似曾相知
穹窿 凝垂 绅士风度 茫然若失 迷离 安恬 白驹过隙
;⑼ 关于安塞腰鼓的广告词,赏安塞腰鼓 后面一句句式整齐谢了
只要敲了安塞腰鼓,你的钱包马上就鼓!
磅礴的力量,震撼人心!!想拍就拍。踏神州大地,震五湖四海拍安塞腰鼓,精神焕发.
安塞腰鼓,名扬加海。安塞腰鼓,激情如虎
黄土高原飞扬沙,安塞腰鼓震天下
.敲了安塞腰鼓,不怕腰包不鼓
安塞腰鼓,震撼国土
一捶震天,安塞腰鼓
激情燃烧的鼓点——安塞腰鼓
为他人鼓劲,为自己加油,我用安塞腰鼓
雾中腾虎,安塞腰鼓
传遍华夏族,唯有安塞腰鼓响咚咚!
安塞腰鼓,使人年轻的腰鼓!
震响全世界,唯我安塞腰鼓
⑽ 《安塞腰鼓》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反思(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
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4、观看开发大西北的图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课堂上,我和学生平等对话。除此,我还设计了读者和文本的对话环节,不同的读者对《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让学生思考,理解,探究,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在朗读品味这个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这样的问题是主干性的。在教学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这一环节,提问:你比较倾向于哪种观点,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现存的,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独立思考,组织语言陈述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对新课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我们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上完了《安塞腰鼓》这课,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充分利用电视播放安塞腰鼓场面,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有感情诵读,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讨论“安塞腰鼓”的主旨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今天上午的《安塞腰鼓》一课是我来聚源路小学后上的第一节公开课,说句实话,我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我发现这些孩子在正式的场合没有信心和勇气展示自己的才华,在那么多的听课老师面前很容易表现出胆怯的样子,虽然我在上课之前给孩子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是没有摆脱孩子们的畏惧心理,我想这可能与他们自己平时的听课习惯有关,也可能与自己对回答问题没有把握有关,也可能与老师的引导有关。总之,我感觉这节课上完之后,觉得收获不少,但同时也有些遗憾。
我不曾记得有谁曾经说过上课不要刻意追求十全十美,要依据学生的学情,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想也是如此,如果想面面俱到,到了最后却是面面都不到。细细回味一下,从课的设计,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我都经过了细心的考虑,认真地研究,甚至孩子们能说什么,哪个问题能回答上来,哪个问题回答不上来,哪个问题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得到答案,我都分析过,斟酌过。新的课程标准说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节课上也体现了出来。上完这节课后,我当时的思绪有点乱,冷静之后想一想,剪剪紊乱的思路,感觉收获有如下几点:一,这节课思路比较清晰,几个大的板块很明显,让听课的老师都能够听明白(课前活动,播放歌曲导入新课,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情分析课文内容,在理解中训练朗读,写安塞腰鼓的广告语),孩子们也能够跟随问题的思路去走。二,孩子们的讨论很热烈,我巡看了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他们每一个成员都参与了研究和讨论。三,有几个孩子的发言很有创新,比如有个姚洁琼她很干脆的给前面的一个同学纠正了一个词,并换了个很恰当的词亢奋,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很赞赏。还有个同学,他的回答话语里有我认为……我很高兴,其实每个孩子就应该有他自己的观点,老师再加以巧妙的点拨就行了。四、我知道了今后在上课时如何驾驭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那就是给他们鼓励,给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一节公开课上过之后,有时候失去的和遗憾的也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和最美丽的不足。一、由于今天早上升旗,上课时间晚了点,下课时间早了点,老师们到三十分钟的时候就离开了,这多少对我有点影响,所以本节课的时间明显不足。二、孩子们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课前能让学生唱会《黄土高坡》,可能开始的时候气氛就渲染起来了,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没有在课堂上完全放开,这一点我今后应该给他们凝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不管说什么,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三、读得少,这样有激情的文章应该让孩子们多读读,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四、回答问题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的孩子一节课一次都没有举手,有的很多次举手发言,让老师不明白这节课有的孩子懂了没有。我真的希望这节课能给我五十分钟的时间,我想那时的课会比这时的课更精彩。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上课也是一样,不管课上的好还是不好,都是一种收获,都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都能成为进步的阶梯,我希望自己再次进步。希望领导和老师们给与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谢谢各位!
教研工作的便利,使得教研员对新课程标准学得早,学得多,宣讲得也多。而市局组织的这次活动,给了我一个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上的机会,我更将这节课视为检验自己对新课标语文教育理念的理解感悟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的实践标尺。
《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要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3、掌握三读式散文阅读赏析方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以个人对新课标的理解为指导思想。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的理解是这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对话性。围绕这一属性,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五个注重,即注重情境创设,为对话营造氛围;注重朗读感知,为对话夯实基础;注重内外勾连,为对话丰富内涵;注重个性化阅读体验,这是对话能否有效高质的重要条件;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这是对话活动的重要目的。为了能很好地体现对话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由课文解析型模式向活动建构型模式转变,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由问题式(设计琐碎问题若干,组织逐个击破,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知道答案)向话题式(提炼少量话题,组织讨论交流,目的是通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建构生成)转变。
这节课,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设定话题。师生围绕一个好字,生发出三个子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好鼓,侧重于对安塞腰鼓艺术形象的感知;好文,侧重于对课文优美语言的品味;好创意,侧重于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话交流的目的在于达成新课标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劲,体验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潜移默化之间养成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生命在于奋力搏击的价值观念。识别排比句,为其划分类型,品读排比句及意味深长的语句,体味其中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学生在朗读感知的同时,语文知识得以落实,阅读技能得以培养。由初读感知,到品读美句,再到解读难句,逐步深入的三读,既是教学内容呈现的过程,也教给了学生品读赏析美文的基本步骤及方法。三读之后的一写(广告创意),既体现了读写结合、学用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的教学原则,又由于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的写作情境,给了学生驰骋想像力的较大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欲望。不少学生作品宣传意象准确,语言简洁明快,构思富有创意,使本节课由于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而显得较为丰实。
当然,由于我平时较少与学生相处,相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我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状况等的了解不够细致,课堂上也出现了教者目标预期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师生之间个性化阅读体验的交流落实得不够理想。如果时间允许,我将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从课文中读到的体验,这最能检验课堂对话的效果。二是在学生作品评点这个环节上还能做得更好:教师的评点由于是即兴的,不见得准确、全面、到位;也应适当让学生参与评价,进行生间互评;点评结束后,应对学生创意情况作一小结,从总体上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此外,这节课还有其他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启示我:
1、学生的原有知识、情感体验是其构建、探究、生成新知的基础。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课堂教学实践是开展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平时工作要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多投身教学实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更多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活动组织策略,努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与自主发展。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成功,才是教学最大的成功。
物换星移,迎来了本学期的教学研讨课。刚好讲到第三单元,觉得《轮椅上的霍金》不错,思想性强,内容也精彩,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奥妙无穷的宇宙和神秘莫测的黑洞。
决定了课题,还没开始着手收集资料,一个早读却改变了我的初衷。那天早读,孩子们一直读到了第14课《安塞腰鼓》,没有谁的指导,可他们却读得有模有样,虽然说不上气势磅礴,却让我眼前一亮。
我有点动摇了,便在班级内公开征求意见,孩子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选《安塞腰鼓》吧。”
那么就选这篇吧,作为老师,应该培养他们的这份自主与自信。
《安塞腰鼓》是陕西作家刘成章先生的抒情散文名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思想内涵丰厚。作者以饱含激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安塞腰鼓,她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那火烈的舞姿、隆隆的声响、茂腾腾的后生,体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粗犷、豪放、热烈以及蓬勃的生命力。文章既是对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对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在准备这堂课的过程中,每一次诵读文本,每一次观看相关的视频、图片,每一次阅读相关的资料,我都被安塞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搏击的生存状态深深折服。这些文字打动了我,这些人们的生存状态打动了我。我想,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对黄土高原、安塞腰鼓存在认知距离,若是能够给予足够的朗读指导及感情渲染上的铺垫,调动他们的认知情绪,那课堂上品味文字一定会更细致,更到位。
根据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主要解决三个目标,即:1、了解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环境及背景,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通过朗读,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3、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掌握散文阅读赏析的基本方法。围绕这些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的实践:
一、情境创设,走近腰鼓
在教学时,为了深化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奔放、动感的画面渲染烘托出激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黄土高原人民生命的激越有力,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个性。在这样的情感渲染下,最后再以“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主旨句的回旋反复来升华主题,赞美黄土文化,赞美黄土高原人民与恶劣环境的搏击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怎样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我启发他们道:这是有前提的,我们先一起来看前面的语段所写“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我说这里运用了“此时无声更胜有声”的艺术手法,我们来看句中的俩字“它”和“她”分别指代什么?学生们略一思考就回答道:前一个“它”指安塞腰鼓,后一个“她”指出奇寂静的世界。我进一步启发道:你们的回答很正确,我们可以尝试想象一下曾经喧闹的腰鼓一旦安静了,确实会留给观众格外寂静的感觉,但是倘若我们认为“鸡啼”是实写呢?在黄土高原上是有居住在窑洞里的人们,抗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延安就坐落在陕西,那么传来一声意外的“鸡啼”也属正常;但是倘若这是虚写呢,作用何在!一同学解释说:人们当时沉浸在激情的回响中,“鸡啼”反衬这份寂静。我继续发问:还有其他理解吗?另一同学马上站起来说道:人们沉浸在激情的回响中,被一声“鸡啼”唤醒。我问全班同学:大家觉得他们俩的回答怎么样?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的。我评价道:两个同学的理解都非常合理。上述例子只是在《安塞腰鼓》的教学过程中闪现的小浪花,其实在两课时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也让老师感到震撼的“灵感火花”比比皆是,随处可以采撷,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采用了自读、自疑、教学相长的思路进行“非预设性”教学的方式。因为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人格完全平等,老师时刻注意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意识到老师仅仅是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已;而教学活动又是在师生、生生之间从语言到知识结构到思想、心灵世界的对话中展开,所以这种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在完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心灵世界完全敞开,思维的火花闪现得更加灿烂;同时授课的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收益。虽然有些教学意外里超出教学设计,但真知灼见也往往在其中闪光。
《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她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那火烈的舞姿、隆隆的声响、茂腾腾的后生体现了黄土高原人的粗犷、豪放、热烈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初看课文,就感觉理解上较难。这只是一节普普通通的课,并没有在电教室使用多媒体,孩子又没有什么生活体验,怎样才能上好呢?本节课下来,感觉还不错,最主要一点,抓住了读,以读促讲,在读中悟。再者,我借助省优质资源进课堂的碟片中关于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
第一节课,让学生听了一篇课文录音,是配乐朗诵,可能是学生受到了感染的缘故,当然也包括我,本节课,读起书来都挺有感觉的。于是,第二课时一上来,先让学生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贯穿全文的句子,帮学生理了一下课文条理,就围绕“火烈的舞姿、隆隆的声响、茂腾腾的后生、产生的幻想”几个方面教学起来。作为一抒情散文,文中有许多词语都较难理解,如果***裂开来,脱离课文语境进行教学,效果不一定理想,所以我指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抓住重点进行理解,如“隆隆、隆隆、隆隆”一句,三个隆隆连续出现,学生易读成降调,那么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的气势就很难表现出来,我指导学生用升调来读,而一声比一声延长,很好的表现了当时火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也很快被激发出来。
另外,课文中有许多的排比、比喻,词语活用较多,内涵深刻,较难理解,运用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效果也不错。
通过读,明显感觉到学生有激情了,回答踊跃了,教师不自觉的也和学生融为一体,互动性显著增强,这都是由于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的缘故。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澎湃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丰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出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
1、了解腰鼓,看腰鼓扮演,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澎湃气势。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闪现关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块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身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只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同学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它让同学充沛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同学得到充沛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沛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同学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同学的审美能力。
2、注重问题设计:
在朗读品味这个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
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同学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这样的问题是主干性的。还有初读课文之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的安塞腰鼓”让同学整体感知课文。在同学看完精彩的腰鼓扮演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看见……我听见……我感受到……”让同学对安塞腰鼓有进一步的感知。
3、注重朗读:
放声朗读,尤其是朗读竞赛,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先自读,后竞赛读,或小型集体读,形式各样,单读雄深、酣畅,余味无穷;双读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宛转低回,听者陶醉之际,戛然而止;集体朗读气势澎湃,抑扬顿挫,响彻耳鼓,这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了本班全体同学的朗读实力,也充沛体现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我也清楚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乏之处:
1、这节课缺乏的是教师在突破重点内容时,有待于挖掘和拓宽;同学在某些环节表示不够到位。
2、教师的板书设计较凌乱,书写不够规范。
3、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进一步加强。
这堂课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时弥补,不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