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龙门石窟的宣传标语
最满意答案我来完善答案
龙门石窟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冈石窟甘肃天水得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行车约40分钟,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得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因古代得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得山脚下。另一座为西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得主要景点。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相传两山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天然得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称伊阙。可谓两山对峙,伊水中流。龙门山色,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得风景区。自唐代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得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龙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龙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宫龙庭南面得门,就得名龙门。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景点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点,如果你不了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历史,意义,你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没什么好看得,仅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这些情况以后,你就会觉得你所看得东西是非常有价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龙门前,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个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众多得朝代,相继大规模营建得。开凿时间长达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历史了,我们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点,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来重建得,而龙门石窟确实从1500年前遗留下来得。现有佛像十万余尊,佛窟,佛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多块,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得、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代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代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代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得特别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得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结晶,艺术实践得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得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典范。;那么,千千万万佛像是何人所谓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事实上,绝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得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代,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得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来得。在中国北方,石窟得开凿路线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而来得。这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得一跳主要路线。
2、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大量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在宾阳洞)
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三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别呢?请大家跟我来,我先从宾阳中洞给各位讲。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王侧,自上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可以进去看。现在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
② 怎么写保护文物的宣传标语
1、尊重历史,造福子孙。
2、“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3、文物是国家的财产,杜绝侵占或破坏。
5、文物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4、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6、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后人爱护薪火传承。
7、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8、留下历史,保护古迹。
9、古迹属于你,属于我,是我们的共同财富。
10、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13、保护文物,守护精神家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14、文物保护,尊重历史,造福今天,开创未来。
③ 为保护古建筑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我国有保护古建筑复的法规,但制执行起来力度很弱。破坏和倒卖者其实在乎的是眼前利益谁管以后民族文化被破坏,祖宅消失。这些人不是不知道法律、不是不知道愧对祖宗,而是他们只有眼前利益,价值观扭曲。所以高喊法律和温情讲述文化是无法恐吓或感召他们的。
既然重视利益,那么就告诉他们利益。毕竟乱刻字的没挣到钱、倒卖文物的贩子和买家是不会亲自去破坏盗窃古建筑构件甚至整体的,都是底层人破坏后以低价卖给他们的。获利很少。所以我想用这样一句长句提醒一下他们。
“你在破坏的恰恰是富豪在文玩市场上重金购买的,而你在破坏和丢失传统文化的同时是获利最少的,甚至是无利可图,被人嘲笑。”
④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_如何去保护以及原则
总之,保护历史 文化 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保护文化遗产意义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保护文化遗产意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许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所以,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
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 思维方式 、 想象力 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人之为人,人类的本质规定性及其体现,就在于以其创造性实践,建设一个文化世界。在某个当下看文化,就是审视以往文化形成的某一群体的“文化遗产”,即某种活态的文化模式。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包含未来发展趋势的某种启示。保护文化遗产,在文化意义上体现着人类对主体性、主体间性与历史性的自觉。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从而严重冲击着文化遗产的保存。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矛盾,经济全球化掣肘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荣。但是,现代性自觉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直接的全球行动。这个文件把世界遗产分为自然的和文化的两大类。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从历史、艺术、科学或审美、人种学、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自然遗产,是指各类从审美、科学、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面貌、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分为受威胁的动植物生态区和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自然遗产也具有充分的文化意义,可以视为广义的文化遗产。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狭义的文化遗产又分为两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后者则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 社会实践 、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1987年,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敦煌莫高窟首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年,泰山风景名胜区被推选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92年,九寨沟、武陵源、黄龙名胜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996年,庐山被评为世界文化景观;2001年,昆曲首次被联合国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受到世界的公认和盛赞。其中,莫高窟取得“东方艺术明珠”之称,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有“世界第八奇迹”之誉,昆曲被认为是中国“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举行,当时中国拥有30处世界遗产,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前三名国家。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共有37项世界遗产代表作。其中,文化遗产有23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文化景观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第一,国家高度重视。2006年2月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通知》。第二,全民初步趋向共识。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日”。第三,组织机构已经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于今年9月14日挂牌正式成立。第四,专门法律正在酝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经列入2007年立法规划。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展开,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专业人士和民众积极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项稳健发展的事业。相应地,加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对外宣传,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对外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利于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激扬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独特的风景线。其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极为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在体育文化方面,古希腊和西方文化孕育了奥林匹克运动,而中国传统体育竞技 健身运动 像 太极拳 、 武术 、杂技、“蹴鞠”、“博克”,体现了中华 传统文化 的基本理念,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哲学化的体育竞技和理念、以和为贵的伦理观、刚健自强的人生信条。正是这样的文化遗产加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体育史上的地位。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财富,中国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才有取胜的王牌。
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据前不久文化部公布的数字,中国大陆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近40万处,可移动馆藏文物2000多万件,全国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103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文化遗产体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和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树立起中华民族奋发有为的世代风范。
通过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回溯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考察中华文明的历史与前途,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与时俱进的紧迫感,振奋民族意志,激扬民族精神。对外宣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就是展现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辉煌绵长的文化创造,展示我们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在世界上高扬中国人的精神旗帜。
对外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利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是在科学技术革命和市场经济机制双重作用下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是,现代化和全球化也并非通向完美的世界大同,它最初宣扬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谋求西化世界体系,这里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传统”和“现代”互不相关,截然对立;社会总体发展趋势是沿着共同的、直线式道路向现代化演进;发展中国家能够通过与发达社会的交往而加速前进;西方发达国家是发展序列中的最高阶段,其历史 经验 展现了通往现代性之路。1
在实践中,西方强势文化在其经济实力的推动下,日益向外扩张,进逼弱势文化,向落后国家渗透价值观,播撒种族文化优胜论,歪曲科学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存、整理和检录、分析,总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生命延续活力和方式,比较各种文化模式的特点、向度和功能,就能够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坐标中,给予它们合理定位,促进各种文化和平共处和相互学习借鉴,倡导一种多元共进、和谐发展的文化观念和文明关系。
以文化底蕴而论,国际上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们从民族主义的意义上认识文化遗产,把文化遗产与民族国家、民族身份紧密结合,文化遗产成为政治认同的表现形式之一。第二个阶段,人们开始超越民族性、民族认同的立场,调整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全球主义的关系,并向世界性、全人类文化遗产的认识转变。第三个阶段,在认识到文化中心主义的学理缺陷和实践危害之后,多元文化主义兴起。人们认识到,不管一种文化有怎样的特质,它必然会有某些人类共享的成分。产生于不同文化和社会体制历史中的多样文化,是启迪人们的思想,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
文化模式决定了各民族国家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的发展道路为文化多样性所体现。文化多样性在现代社会中彰显为不同的现代化模式,因此不同的现代化模式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据。这种深刻历史文化根据,体现在现存的文化遗产方面。保护文化遗产,就是链接本民族的发展路径,展示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对外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也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文化样式的特色所在。在中国,这就落脚在通过对外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我们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与和平发展的文化底蕴。
对外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利于展示中国的科学发展观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符号载体,是其原生时代人类活动的客观记载,具有稀缺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文化遗产必须得到有效保护,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然而,为发展经济而漠视甚至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却屡屡发生。
《1996年人类发展 报告 》中列举的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中,无根的增长(rootless??growth,即毁灭文化,降低了人们生活质量的经济增长)和无未来的增长(futureless growth,即造成资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是对不顾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一味以牺牲环境(历史人文环境)降低人们生活质量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的批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如何与经济的发展相协调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中国较早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加强了保护和 收藏 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形成了从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后增添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再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目前,中国正着力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包括技术、法制等方面的一整套 措施 ,其宗旨在于处理好历史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遗产最为有价值的遗留是它的活动主体与表达方式同时存在,人们可以直观地、统一地看到一个文化生命现象——一个活着的文化。人们可以通过与传承者对话、交流、参与、体验、学习等来理解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 教育 和感悟。
“历史精神的本质并不在于对过去事物的修复,而在于与现实生命的思维性沟通。”2这就是在理想状况下文化遗产业的基本社会功能,也是我们必须对其真确性加以保护的意义所在。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幸福,使人类创造出更多、更高级的文明。这也是中国当前倡导科学发展观应有之义。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正确估计文化遗产自然损毁程度,正确测算环境的合理承载能力,正确评估发掘文化遗产的技术要求,有计划地、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以此具体地对外宣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把我们这样的科学发展观直观地展示于世界。
对外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利于展示中国和谐的民族与国际关系
文化相对稳定的存在形态是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的主体则是某个特定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可以折射为文化关系。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可以再现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从而体现中国多民族的且与国际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前者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它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蒙古族长调民歌”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作为现存的跨境分布的文化形式,是中国首次与外国联合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是中蒙两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目前,中亚五国已表示愿意将“丝绸之路”作为联合申报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总长达7000多公里,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沿着这条通道,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传到西方,西方的数学、医药和天文学传入中国。对于这样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应该加强保护,“丝绸之路”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应是当之无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员也说,对于人类有普遍意义的世界遗产应是超越国界的。
通过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沟通了解与合作信任,是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职责。对外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一项任务。几年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开展了“感知中国”主题活动,将中国大量的优秀文化艺术、文化遗产介绍给了世界各国公众。这其中包括中国最珍贵的文物,如乐器编钟、青州石刻、青铜器艺术,还有中国的京剧服饰、民族服装服饰、工艺美术等传统艺术,以及从功夫、戏剧、音乐、舞蹈、杂技到社火等表演艺术。“少林功夫”、“云南映象”、“内蒙古无伴奏合唱”、“历代民族服装服饰”等著名节目,都参加过“感知中国”主题活动。这既展示了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又促进了国际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和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 方法 与原则
1.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真性原则
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2.修旧如故——谨慎修复
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2个修复原则:
——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
——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1]
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3.慎重重建
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
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4.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
5.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
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
6.保护特色建筑风格
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7.保护历史环境
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在。历史文化遗传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
8.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
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传,有相当高的价值。当地人不知道,有没有财力和机会请专家鉴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暂不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
9.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
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有了规划,按规划进行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的六个趋势
第一是保护要素方面。
文物保护只保护文化要素,而文化遗产还要保护文物要素和自然要素共同生存的文化景观,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所以有着大量文化与自然、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
第二是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物保护往往保护的是静态的,古遗址、古寺庙,包括万里长城都是静止不变的,而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那些动态和活态的,比如人们居住的场所。因为文化遗产并不意味着死气沉沉,静止不变,它完全可以充满生活气息,和对今天做出贡献。比如江南水乡、民族村寨,今天都作为保护的对象。
第三是保护的空间尺度。
文物保护往往只是保护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一座村庄、一个城市,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尺度和气魄更大,它包括大遗址群、文化线路等,比如沙漠丝绸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希望中国政府牵头,带动丝绸之路这处世界最大的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它包括佛教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还包括水上丝绸之路,串联了97个国家。
第四是保护的时间尺度。
文物保护过去重视古代文物,后来开始重视近代史迹,但是文化遗产还要重视当代文物的保护,因为这一百年的变迁比过去上千年变迁的总和还要激烈,但是这一百年的生活、工作遗存下来的东西往往消失的更快,人们认为它是普通的、一般的、大众的。比如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民协会的牌子,反映的是人民公社的文化现象,现在全国上下就找到了两块,谁家里要有第三块,就是国宝级的文物了。
第五是重视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
过去文物保护往往是注意保护那些宫殿、寺庙、教堂、纪念性的建筑,但是今天文化遗产保护还要重视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比如福建土楼已经列入世界遗产。
第六是注意保护非物质要素。
文物保护保护的是物质形态的文物,而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非物质要素,特别是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传统的工具、技术和材料由当地民众组织起来去修复,这样做有三点好处:一是当地民众修自己的生产生活设施会非常精心,因为它要使用,它不是以赚钱为目的;二是通过以工代赈的形式,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三是使这些传统的工艺技术能够通过这些修缮得到一次大普及、大传承。
猜你喜欢:
1. 保护文化遗产议论文
2. 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范文
3.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公益广告词
4. 保护文化遗产的标语
5.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作文
6.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⑤ 保护文物古迹的宣传标语
1."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2.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回认识,增强答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4.保护文化遗产,我们仍需努力。
5.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6.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7.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8.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9.文化遗产日:一天的提醒,每一天的行动
10.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11.纵有金山银山 , 难买文化遗产
12.文化遗产保护:尊重历史,造福今天,开创未来
13.祖先的 、我们的 、子孙的——请保护文化遗产
⑥ 宣传标语怎么写
保护环境的标语宣传语
1、痰吐在地,辱写在心。
2、关爱生命健康 倡导环保时尚
3、环境卫生的洁净,有您的一份文明。
4、让绿色的旋律环绕每一个生命!
5、以法保护自然环境 以德创建社会文明
6、美好的生活从环保开始
7、情系钱瓯之源,心铸健康家园
8、地球我的家 环保靠大家
9、保护人居环境 享受美好人生
10、让校园成为绿色殿堂!
11、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
12、为了子孙的幸福,请您珍爱环境
13、重视生态功在千秋 保护环境造福万代
14、人人保护环境 家家幸福康宁
15、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保护自然。
16、当环保卫士 做时代公民
17、让地球远离污染 让绿色走进家园
18、环境你我他,绿色靠大家。
19、青山绿水蓝天 共创美好人间
20、共创生态遂昌 同享碧水蓝天
21、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2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3、治理环境污染 重现丽日蓝天
24、水清自然甜,水浑人人厌。
25、让环保扎根现在 用绿色昭示未来
26、保护绿色摇篮,你行,我能!
27、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28、改善生态环境 营造绿色家园
29、追求美好生活,应先拥抱绿色!
30、保护环境系各人,美化校园靠大家。
31、追求绿色时尚 拥抱绿色生活
32、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3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34、手拉手保护环境,心连心关爱遂昌
35、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36、爱花、爱草、爱树、爱校园。
37、发展以市场为本 生存以环保为先
38、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39、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40、保护人居环境 享受健康生活
41、锁住黑龙保蓝天,治理污水护家园
42、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43、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44、家事国事天下事 环境保护是大事
45、增强环保意识,扮靓遂昌城乡
46、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47、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
48、我为你美丽的心灵绽放
49、成就绿色 成就未来
50、保护环境,少说多做。#p#副标题#e#
保护环境的标语宣传语
51、同在蓝天下 共爱一个家
52、让绿色的希望从校园萌芽!
53、我选择,我喜欢,我环保,我健康。
54、积极行动起来 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
55、争做环保使者 共创生态文明
56、保护碧水蓝天 营造绿色家园
57、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58、保护野生生物,人与自然共存
59、我环保 我自豪
60、环保关联千万家,责任就在你我他
61、绿色是生命之源 绿色是人类之根
62、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环保碧水来
63、保护环境是责任 爱护环境是美德
64、人人参与环保 共创绿色世纪
65、保环境爱家园 健康生活每一天
66、不要让绿色从身边消失。
67、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68、珍爱生命 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
69、崇尚绿色消费 打造精彩生活
70、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爱护自已
71、保护生态环境 共建美好遂昌
72、保护环境 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73、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
74、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75、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
76、环境是生存之本
77、美我校园重在每一举动。
78、环境与生命共存 环保与健康同在
79、青山助人寿 碧水悦人情
80、保护生态环境 共健美好家园
81、同建绿色温馨家园 共享清澈碧水蓝天
82、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83、把绿色带入校园!
84、保护人类环境 延续地球生命
85、环境关系你我他 保护环境靠大家
86、保护环境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87、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碟时来
88、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
89、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
90、保护青山绿水蓝天 共创和谐美好遂昌
91、积攒绿色 储蓄生命
92、保护生态环境 优化人居环境
93、百业要兴 环保先行
94、全心全意保护生态环境,同心同德创建清洁乡村
95、争做环保使者 共创绿色文明
96、保护生态环境 造就秀美山川
97、人人播撒绿色爱 处处享受环境美
98、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99、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县
100、种一棵树,种一枝花,世界会更美好
⑦ 三星堆宣传语
三星堆文化的确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源流之一。三星堆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成都平原,也有人称三星堆为最好的历史课堂。
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同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旅游形象口号:
1、见证历史,点藏永恒。
2、三星堆用原始与时尚写就的请柬。
3、走近三星堆,梦回古蜀国。
4、神话王国,古蜀圣殿。
5、三星堆解读、打开古蜀文明的钥匙。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我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三星堆博物馆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功能于一体,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实施管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贵文物。
⑧ 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有哪些
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1、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
3、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
4、为了子孙的幸福,请您珍爱环境。
5、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6、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7、让我们共同行动,还家园碧水、蓝天。
8、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9、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0、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11、保护蓝天碧水。
12、早一天保护环境,多一份生命保证。
13、鸟语花香,爱赏共享。
14、让花儿含笑,让草儿传情,让心儿绽放。
15、污染环境千夫指保护环境万人颂。
16、善待自然也便是人类自珍自重。
17、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18、鸟儿渴望洁净的天空,人类渴望绿色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