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石散,令魏晋名士趋之若鹜,美容和长寿的假宣传自古就有,到底是什么
他们被时代逼成了彻彻底底的疯子,然而他们却比谁都清醒,清醒才是最大的痛苦,所以他们用五石散麻醉自己。
五石散是一个时代癫狂的选择,也同样是一个时代文人们无可奈何的选择,他只停留在那个时代,伴随着那个时代的消失而消失,成为故事里一页燃起的烟尘,打开时透着虚无缥缈的仙气,也透着满纸的辛酸与悲凉。
② 国外的长寿节
重新修改补充
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些长寿老人特别多的地方,总是让人们想前去一探究竟。联合国规定,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
目前,全世界有5个地方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其中我国就有两个。它们是: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及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外高加索:百岁老人还选美
最近,格鲁吉亚举办了90岁以上老人的“选美大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06岁———百岁老人选美,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这样的长寿乡才会发生。据统计,格鲁吉亚500多万人口中百岁寿星达2000多人,90岁以上的超过两万。而在阿塞拜疆,上世纪80年代初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曾多达63人。
外高加索人的乐观生活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在参加当地人的婚礼时,经常发现八九十岁的长者和年轻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们自己不说,人们都猜不出他们的真实年龄。除了乐观的心态,当地人的饮食也很讲究。在格鲁吉亚的长寿乡阿巴哈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时还要放葱、芹菜等。此外,当地人还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葱、红辣椒以及当地产的无花果,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他们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鲁吉亚茶”。
★巴基斯坦罕萨:六七十岁不算老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来到巴基斯坦的罕萨山谷,在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后,他写出了闻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线》。在书里,他把罕萨称为“香格里拉”。
罕萨山谷距离我国的新疆仅30多公里,4.5万罕萨人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据记者了解,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健康地活过一百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为了解开罕萨人的长寿之谜,英国医生罗伯特·麦卡森进行了实地考查,发现了罕萨人长寿的秘诀。一是饮食: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类、芝麻等。他们还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烈酒“罕萨之水”。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体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罕萨人在种庄稼时也用这种水进行灌溉,从来不施农药,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特别有营养。三是生活习惯:罕萨人多以务农为生,古朴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恶性竞争,又为自己的长寿增加了一块砝码。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没有金钱概念
在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有一个叫比尔卡班巴的村庄。1970年,村里一个叫米格尔·卡尔比奥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来第一次去看病。这次眼病使比尔卡班巴闻名于世,因为米格尔当时据称已活过了120岁。
据当地政府介绍,比尔卡班巴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由于一百年前这个地区还比较落后,没有完整的人口档案系统,这个数字很难证实。但不管怎样,这个山村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村里有位102岁的卢西拉老太太,几年前还能在小镇的狂欢节上跳舞。在被问到为什么长寿时,她说:“我们走路走得多,到老了也要干活。”
记者了解到,比尔卡班巴人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数人每周只吃一两次鸡或鱼等动物食品。当地人还喜欢饮用泉水,科学分析发现,当地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铁、镁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美国科学家尤金·佩因把这里称为“免疫岛”,因为当地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疾病。科学家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当地人没有金钱和竞争概念,喜欢劳动,这使得他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动物和高热量食品,使得当地人拥有缓慢稳定的新陈代谢。
★中国巴马:长寿人口不断增加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是五大长寿乡中惟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
巴马人长寿,首先得益于大自然良好环境的赐予。巴马属于亚热带气候,空气清新,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000—5000个,最高可达到两万个,被称为“天然氧吧”。
喜欢劳动、饮食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这也是巴马寿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记者来到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寿星黄布铁家里采访。老人已经104岁了,但每天不是去摘猪菜,就是下地干活,还做家务。他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聋、眼不花,一头黑发。他常说:“每天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要不是亲眼看到他麻利地摘猪菜,我们真不敢相信他的话。
巴马人长寿还和饮食有关。他们经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笋、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火麻制成的油和汤含有大量的不饱和低脂肪酸。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对巴马进行调查后认为,不饱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正是巴马人长寿的关键所在。
除了以上几点,乐观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平安村平寒屯,我们遇到106岁的黄妈能时,她还背着小孙子。黄妈能耳聪目明,一边说话一边发出爽朗的笑声。她告诉我们,她现在五代同堂,还能记起年轻时唱的山歌。
★中国和田:老人喜欢喝茶吃馕
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是另一个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长寿之乡。最近,记者去那里进行了采访。
拉依苏村所属的拉依苏良种场场长沈勇告诉记者,拉依苏村有2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在他的引领下,记者见到了3户“长寿家庭”。
记者首先来到肉孜·买买提家。据沈勇介绍,肉孜老人已有110岁,身体健朗,还能干简单的农活。肉孜老人告诉记者,他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活,今年他还帮儿子在院子里种了一亩地的棉花。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晚上吃饭睡不着觉。”他说。据肉孜的大儿媳妇讲,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我家的大孙子16岁啦,希望我公公能看到他重孙子的婚礼。”她说。
随后,记者见到了104岁的买提库尔班·肉孜和95岁的肉孜汗·肉孜。他们是亲兄妹,哥哥早晨起来喜欢散步,回家时顺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里喂羊。妹妹肉孜汗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是近几年来偶尔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在拉依苏,记者还见到了97岁的努热勒阿洪·托乎提和他80岁的老伴。努热勒阿洪看电视能看到晚上11时,早晨7时起床,中午能吃一盘拉条子,不好甜食。他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喝足白开水。当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努热勒阿洪说,他年轻时身体很好,一个人开垦出了3亩荒地,现在身体还是挺结实。另外,他和老伴从来没吵过架,子女都很孝顺,跟邻居也很和睦。
★长寿的确有秘诀
国际上公认基因遗传、地理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饮食习惯是长寿的四大关键因素。世界五大长寿乡的居民,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基因上,巴马县老龄委对当地144位长寿老人进行调查后发现,祖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占29%和38%,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为41%和37%;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人的长寿有15%要取决于遗传因素。
对于饮食,五大长寿乡的饮食结构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饭量小。据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5个地方的人日均摄入热量1640千卡,明显低于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标准。
另外,五大长寿乡基本都位于偏僻地区,民风淳朴,居民热情友好、乐观向上、喜欢清净,这也是长寿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长寿乡的居民都身体力行着现代人最难实行的长寿原则:劳动一生。专家认为,现代人追求尽兴、刺激,缺少劳动意识,快速的社会节奏又常常使人处于紧张状态,这些对长寿来说都是背道而驰的。现在,除了巴马,其他几个长寿乡都出现了寿星减少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现代生活的影响。比如在比尔卡班巴,过去20年当地政府一直用“长寿”来进行旅游宣传,结果游客越来越多,人口不断膨胀,当地人逐渐告别了原本淳朴的生活方式,开始对可口可乐这样的东西习以为常了。
◆◇中国长寿节:
★长寿老人在南山周围大量分布,那里每年都举办长寿节。
海南正在逐渐成为老年旅游的目的地。一年一度的“南山长寿文化节”已成为托起海南老年专题旅游的一大平台。
此次,是俄罗斯一个老人旅游团慕名主动要求参加南山长寿节,由外国朋友主动要求参加南山长寿节,进行民间的交流,这还是第一次。
★莼湖镇南岙长寿节—— 书画名家进莼湖活动昨天隆重举行。
从1927年至1929年,三年中,他住祠堂,睡渔船,忘我从事兵灾救济工作。南港九十三乡人民十分感念他的功德,称他为救苦救难的“萨菩萨”,特地在“苏洲桥”南头盖了“萨公长寿亭”,在亭内立了“萨公长寿碑”,并把农历二月廿六日,他的生日定为南港地区的“长寿节”,每年与其他民间节日同庆。
③ 三水作为“中国长寿之乡”如何宣传
长寿之乡:"长寿之乡"在中国的确定标准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3位。中国六个长寿之乡: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广西巴马、四川乐山、辽宁辽阳兴隆村、新疆克拉玛依。 联合国规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寿星7.5人,上述六个市县中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广西巴马达到这一标准。 因此也有 “中国三大长寿之乡” 的说法 目前,全世界有5个地方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其中中国有两个。它们是: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中新社桂林十二月十二日电 (记者刘桂阳 周利朔) 十二月十二日,中国国家民政部老年学学会在广西桂林举行隆重的首批“中国长寿之乡”授牌仪式。广西永福县、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成为中国首批被正式命名的长寿县。 据了解,湖南麻阳县人口平均寿命达七十五点六周岁,三十七点六万人中就有百岁老人四十五位,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十二。全县建立健全了社会养老体系,百岁老人每月能够领到二百元的营养保健金。是中国唯一一个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广西永福县是中国典型的长寿之乡,百岁老人有三十六人,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十三点三,全县目前已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老人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连续两年的永福福寿节的举办,使永福县走向了世界。 中国老年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在授牌仪式上介绍说,中国已开始进入长寿时代。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百岁老人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百岁老人已达一万七千八百人。 据悉,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活动是从二00五年开始的,其标准为:长寿的代表性,即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国际共识的标准十万分之七;长寿的整体性,即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岁;长寿的持续性,即八十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四。
④ 全国到处都是的“长寿之乡”是真的吗它们是怎么出现的
图: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
2、新疆长寿老人较多,主要是由老人记忆不准、户籍不清造成的
新疆也以长寿著称,和田县拉依苏村即是有名的长寿村。早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们就在发现在全国3857名百岁老人中,就有865名来自新疆,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22.4%。现在,“最长寿的男性”、“世界最长寿老人”也都生活在新疆。
何炳济后来撰文说:“新疆百岁老人较集中的地区,并不具备造就长寿的营养、医疗、环境卫生和其他经济文化等基本条件。不少百岁老人是由于记忆不准、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和健全的人口档案,仅凭本人与村干部随意申报误成的。”
3、梁子岛岛民虚报年龄,人为打造的“长寿第一岛”
湖北武汉的“梁子岛”曾被誉为“中国第一长寿岛”。在宣传中,在全岛2400名居民中,有14人超过100岁。原本每年登岛游客不过一两千人,2001年打出“长寿牌”后,游客一下激增至20万人次;2001年全岛财政收入200万元,2004年达到4000万元。
记者到梁子岛调查发现,一位自称140岁的老人,儿子竟只有50岁,而在派出所的户籍档案中,岛上没有一位老人超过100岁。知情者介绍说,“梁子岛上根本没有百岁老人,所谓有14位百岁老人全是当地给吹出来的。当有记者向老人们询问他们多大岁数时,如果老人回答是110岁,就会得到几百元的报酬。”在这种激励下,梁子岛上居民向游客所报年龄,通常要比真实年龄大上十几岁,甚至更多。
经各大媒体曝光,梁子岛也承认,“原梁子旅游公司在旅游促销上,对梁子岛‘百岁老人’ 的宣传确实有夸大其辞,这是一种旅游炒作”,同时又说“虽然没通过论证是中国第一长寿岛,但梁子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长寿岛”,相关旅游项目继续开展。
4、广西巴马县的泉水、空气、磁场均不存在任何神奇效果,该县的“长寿之乡”称号,系某私日本人医疗机构所评定
巴盘屯所在的巴马县,人口仅约30万,自“世界长寿之乡”的说法广为人知后,不断发展以养生、保健为核心的特色旅游。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338.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17亿元。巴马县是广西唯一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县。百岁长寿老人一样可以从中直接受益。在巴盘屯村口贴有百岁老人的头像,及年龄、住址等信息,游客们大都会去百岁老人家中拜访,并送上红包。每天约有40多名游客到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家中拜访,所送红包以5元、10元为主,老人每年可收入8~10万元。
巴马县名声如此之大,也是因为在1991年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定为“世界第五大长寿之乡”。此外,在巴马县的宣传中,将据称活了145岁的蓝祥,称为“巴马人”,其实按照清朝史料,蓝祥生活在今宜州市福龙乡,和巴马县相距有280多公里。被称为“中国最年长寿星”的巴马老人罗美珍,1885年出生,2013年去世,活了128岁。在她去世前的2010年,新华社两篇不同稿件,分别称罗美珍“114岁”和“125岁”。按照罗美珍的年龄,她是在61岁生下的儿子,亦是不合常理之处。
围绕巴盘屯,一个原名“百么洞”的石灰岩溶洞,被改名为“百魔洞”,被打造为富含高浓度负氧离子,且能“包治百病”的磁疗区;巴马的泉水被认为具有神奇功效,有旅游组织者专门指导游客“如何科学喝水”;当地特产的火麻油、泡脚药、野生灵芝等,都成为游客眼中的长寿秘方。事实上,仪器测量显示,百魔洞外空气中所含的负氧离子反而高于洞外。
⑤ 广告营销宣传里,长寿俩个字是否可以说
为什么不能呢?各地的长寿之乡,长寿村,不也一样说吗?
长寿,没有一个定论,古代70就说非常长寿,现在85也可以说长寿,过百也是长寿,没有什么问题的。
⑥ 为什么如皋被称为“长寿之乡”
1、如皋长寿现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记录如皋寿星的资料,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50多年。今天的百岁老人出身于上个世纪初前后,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分析他(她)们的长寿奥妙时,必须把他(她)们放到百年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因此解读如皋长寿现象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考虑现实的因素,又要考虑历史的因素。
2、如皋地处江海平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不具有封闭式的条件,因此形成如皋长寿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单一因素所能解释的,显然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更有长寿老人的自身原因。
经过两年多的调研,他们也初步认为影响如皋长寿现象的因素,有这样几个:
(一)自然环境因素:
1、气温温和,舒适宜人。
如皋地处北纬32°00′—32°30′,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4.7℃,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 .1℃,近40年中最低温度低于零下10℃的只有7天,大于35℃的平均每年仅有5.4天,可见,如皋气温温和,有利于人体生理机能正常发挥。
2、雨水充沛,湿度适中。
如皋常年降水量1056.8毫米左右,平均降水日数119.4天,大于50毫米的暴雨日数仅3.2天,常年平均相对湿度80%,舒适宜人,人们感觉心情开朗,精力充沛。
3、空气清新,绿色满园。
由于如皋气候条件优越,境内林木茂盛,绿色植被常年覆盖,至今境内有1500年的银杏树,850年的柏树,800多年的松树,300年的罗汉松、黄杨,300多年的五针松等,这些充满生机的“活化石”展示出如皋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如皋人重视环境绿化、庭院室内盆景摆制,有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美称。如皋普通农家都是“前有大树,后有大竹,中间才是堂屋”,把拥有林木多少看成是财富的象征,自古就有“人穷露肉,村穷露屋”的说法。如皋大地充满生机,满园绿色,美化了环境,陶冶了心情,净化了空气,增加了负离子的含量,对人的身体、心理都是一大享受。
4、河汊纵横,水质优良。
如皋境内水网密集,河汊纵横且与长江贯通,饮用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如皋人喝茶喜欢饮用“天水”,还爱用霍香、薄荷、牛舌头草(学名车前子)代茶叶,冲泡消夏,这些中药有去暑、健胃等保健功能。现在水井在农村还有,但城市已普遍饮用自来水,农村正在实施“清泉”工程,推广普及饮用自来水。根据历年来饮用水源调查资料表明,如皋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5%。所有化学指标一直保持Ⅰ—Ⅱ级标准内,人体所需的铁、锰、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锰、铁有微量超标。据文献资料,锰在人体内有趋脂作用,有抗癌、抗衰老作用,适量的高锰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
5、土壤资源多样,物产丰富。
如皋土壤主要来源为长江冲积物,且受淮河冲积物的影响,使如皋土壤母质的矿物构成比较复杂,为土壤元素组成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复杂的土壤资源形成了如皋市丰富的种植基础资源,为如皋市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⑦ 又骗我!每天6支,健康长寿,活到120岁如何识别这种骗局
提高防骗意识、家人多些陪伴和关心、关注老人身体健康、适当监管老人的经济,做到这些能识别这些骗局,避免老人被骗。
提高防骗意识,让老人多接触诈骗案例从中吸取教训,才能让老人轻松识别这些骗局。每天6只健康长寿,其实就是瞄准了老人想健康长寿的一种心理,想满足老人想长寿的愿望,所以老人很容易上当受骗,其实在平时要多给老人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想要健康长寿,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保持良好心态,而不是依赖这些保健品。
想要识破这些骗局就要给老人多一些陪伴,提高老人的房价的案例,而且要给老人适度的关心,并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在老人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就医帮老人解决烦恼,这样老人就不会把过多的目光放在保健品上,遇到类似的诈骗案例时,也能及时识破骗局。作为老人子女还要适当监管老人的经济,避免老人盲目消费,这也是识破诈骗骗局的一个有效方法。
⑧ 中国最长寿村,超世界标准200倍,为什么却成了癌症患者聚集地
给你一个机会能够增加你的寿命你愿意吗?你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金钱而已哦,这是许多所谓的营销或者传销公司所做出来的手段,他们通过一些虚假宣传或者保健品来使得很多不知道情况的老年人去购买他们的产品,这种行为是十分可恶的,在今时今日还出现了一个非常容易欺骗他人的虚假宣传,那就是在一些成功的案例里面去进行碰瓷,曾经中国有这样一个村庄被誉为长寿村,他的百岁老人多达7位,超过了世界标准200倍之多,但是在这之后有不少的商家在这里进行宣传吸引客人。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在这些商家进来之后,著名的长寿村已然变成了一个癌症村,这是为什么呢?且听小编为您一一道来。
我们觉得合理的宣传是可以的,唯一害怕的就是那些画羊头卖狗肉的虚假宣传,对于长寿村这件事情大家怎么看呢?
⑨ 网上那些“长寿几大特征”,真的能信吗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知道小伙伴看到的长寿几大特征到底是什么,因为在网上是比较混杂的一个平台,有些东西可信,有些东西不可信,但是来自于那些正规医生的话语是完全可信的,如果说是谣传,那么我们就当是一个笑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比较长的人实际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出现,比如以下这几点。
第4点可以自我检查,就是长寿的人身体不会很瘦,也不会很胖。我们都知道,肥胖容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这些症状过于瘦,容易引起肠胃方面的疾病,所以自我检查一下,如果你身材中等,说明你有长寿的基因。
⑩ 世界长寿之乡——中国巴马长寿村,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中国有个世界级的长寿村,就在巴马。
巴马在哪里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几年前还在读书的猪猪去过一趟,今天带大家看看这个长寿村。
巴马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拥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空气、水、阳光。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极高,又有“天然氧吧”之称。
很多人不知道巴马为什么有这么多长寿的老人,经过各种科学医学研究证明,巴马之所以有那么多长寿老人,得益于这里的环境。
猪猪来过之后也觉得名不虚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在田中愉快的耕作,奉养着家中更老的人;随处可见近百岁的老人闲在家中,悠然自得。
在巴马,你可以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与舒爽,皮肤也润滑了。因为巴马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很高,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竟高达2000-5000个。负氧离子是什么?它就是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长寿素”。据说它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巴马完全可以作为养生度假的首选之地。
不过由于近年来巴马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游客走进巴马,一些商人过度甚至虚假宣传,让巴马失去了它原有的淳朴。
巴马之美,在于青山、绿水、翠绿之间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郁闷的雾霾,只是清新的空气和让人心醉的田野。对于平时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巴马的淳朴自然之美,一定能让你身心放松。
到巴马来一次休闲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