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龙门石窟的宣传标语
最满意答案我来完善答案
龙门石窟大家都知道,我国有四大石刻艺术宝库。它们分别为甘肃敦煌得莫高窟,山西大同得云冈石窟甘肃天水得麦积山石窟,而另一个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去参观得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行车约40分钟,那里不仅是著名得历史名胜,而且是自然风光很迷人得地方。整个龙门石窟由两山组成,一山为香山,因古代得时候,山上长有一种含香味得植物而得名。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就长眠与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之久,名号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这座山得山脚下。另一座为西山,也是我们今天参观得主要景点。大多得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得。相传两山本为一座山,大禹治水时,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两半,于是就成了两座山,两座山远远望去,就好像一个天然得门阙,中间又有一条伊河自南向北流过,故称伊阙。可谓两山对峙,伊水中流。龙门山色,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得风景区。自唐代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得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龙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龙庭等等。那么,位于皇宫龙庭南面得门,就得名龙门。我们常常说一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景点也是如此,不管多著名得景点,如果你不了解它,不懂得它得背景,历史,意义,你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没什么好看得,仅仅只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如果你掌握这些情况以后,你就会觉得你所看得东西是非常有价值得,是值得一看得,所以,在看龙门前,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个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在北魏太和年间(447-49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就在此营建,它不是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兴建而成得,而是陆续开凿,经历了众多得朝代,相继大规模营建得。开凿时间长达400多年之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得历史了,我们以前可能也看到很多景点,但那些大多都是明清或者后来重建得,而龙门石窟确实从1500年前遗留下来得。现有佛像十万余尊,佛窟,佛龛2100多个,碑刻题记3600多块,洞内造像多为唐代河北魏时期开凿得、其中唐代占三分之二,北魏占三分之一,大家可能会问,朝代不同,我们要怎么区分哪个朝代得呢?洞窟中虽然都是佛或菩萨,但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跟当时得世俗相结合得,唐代呢,有一个众所周知得审美观点,就是以肥为美,当时人们认为胖才是美,像唐代得武则天啊,杨贵妃杨玉环啊,她们都是除了漂亮以为,都有一个共同得特征,就是丰满。所以,唐代得造像都有圆润丰满这样一个特点。等一下到龙门石窟以后,大家可以找一下,脸庞,肩膀,身材浑厚,圆润得那种就是唐代典型得造像,而北魏,则以瘦为美,北魏造像>得特别是:瘦骨清风。所以高高瘦瘦得,很清秀得那种就是北魏得造像。在这里,我已经清楚得讲过了,所以到了龙门以后呢,我要考一考大家,看看你们能否分得出唐代和北魏得造像。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莫北人民智慧得结晶,艺术实践得结果,堪称我国雕刻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佛教,雕刻,服饰提供了极为丰富得资料,它是佛教流传到我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得典范。;那么,千千万万佛像是何人所谓呢?他们又为什么要雕像造佛呢?事实上,绝大部分得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得功德窟,龙门石窟<大规模营建于北魏和唐代,那时佛教兴盛,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统治人民。通过开凿扩大石窟来宣扬佛教。第三个原因,开凿石窟得风尚是沿袭佛教发源地之一得古印度而来得。在中国北方,石窟得开凿路线基本上是沿丝绸之路而来得。这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得一跳主要路线。
2、大家好,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我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接待各位朋友的到来的。
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使各位来宾在洛阳期间能对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古迹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乘车去景点参观的途中,我将洛阳的历史及龙门石窟的大致情况,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因地处洛河北岸而得名,意为洛水之阳。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今天,我们去参观的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伊阙”,香山(东山)与龙门山(西山)东西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形成一座壮丽的门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现象出现并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却是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出现的。
由于山林的幽静、神秘、石窟的冬暖夏凉,依山雕凿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这种石窟寺艺术,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同我国民族特点和传统的各种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我们今天要看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说的有利条件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自然条件。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有着宜于保存的有利条件。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有效率的营建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约占110年左右)时期。龙门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的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各位朋友,我们在龙门石窟参观约用1.5—2小时的时间,在此,我们每分钟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据1962年龙门文物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多块。造像以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为主。北魏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龙门石窟最大造像为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个大型洞窟。因龙门东山的岩层比西山的薄,不便雕凿大型造像。在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宾阳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北洞、万佛洞、奉先寺等。
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历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无穷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又是外来文化和我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这些雕刻匠师,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在雕刻过程中融进了大量的现实生活,活生生表现了各种人物造像的动人情景。如喜悦、慈祥、威严、矜持、苦痛,以至作为至高无量主宰的佛之庄严肃穆,胁侍人和供养人的虔诚宁静,无一不是艺术家们对现实的“人”的深刻观察,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结果。真可谓是在雕刻艺术上将佛祖和人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构思布局的完整,气势的贯注,整体的坚实有力,性格变化的多样,面部表情的生动逼真,衣纹线条的流畅优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艺术实践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借鉴外来文化,在技法、风格上精心创造、大量创新、突破传统、刻意经营的结果。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龙门石窟象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已来到了龙门石窟,现在请大家下车,跟我走,去参观石窟。在参观石窟的过程中,我给各位朋友重点讲解一下龙门石窟种的几个主要洞窟。
(在潜溪寺)
这是潜溪寺,它是我们进入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石窟。潜溪寺洞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窟内洞顶漕进为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额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
(在宾阳洞)
我们通过潜溪寺后,在路旁右侧有一敞口石龛,正壁上嵌有一块宋代陈挎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草书石匾。这是北宋道士陈传所书。那末,陈传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个仕途落魄,以隐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赏识的传奇式人物,先后在武当山、华山等地修炼。我们看过石匾,南行数十步,进入一座幽静的院落,院中有并排坐西向东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3年6月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802366个。宾阳三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寻为宾阳盖寅宾日出之义”,即朝阳或向阳之意。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15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元诩)即位,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实际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那末如何辨别呢?请大家跟我来,我先从宾阳中洞给各位讲。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仅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王侧,自上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可以进去看。现在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
『贰』 寺庙怎么做宣传
可以找肖乐策划,之前新建的一个寺庙就是他们做在网上宣传的⌄如今游客也很多,知名度也很不错。
『叁』 免费做寺院佛教宣传牌好吗
阿弥陀佛。你老实念佛就可以了。主动做佛教宣传牌属于没事找事的一种行为。如果你觉得原本不信佛的人,会因为看到你宣传之后就信佛了,那你就宣传吧!愿正法久住,祝你成功。
『肆』 寺庙的宣传口号
一般佛教寺院会在寺内按照国家规定升国旗,张贴宗教事务管理条例。除此以外,还会有爱国爱教,利乐有情,以及一些佛教的教化众生的文字。寺院没有宣传口号,佛教不允许攀缘。
『伍』 法制寺院宣传标语
心灵社会的安乐净土
『陆』 岳阳弥陀寺简介
岳阳弥陀寺简介 2004年8月
岳阳弥陀寺就座落在岳阳市市郊东北方向的美丽而幽静的芭蕉湖畔,地属岳阳市云溪区云溪乡滨湖村,距离岳阳市中心约18公里,在辽阔的八百里洞庭湖畔,这里曾经是“始皇封山,尧帝南巡,屈子昂首天问,庄王擂鼓,鲁肃练兵,李杜把酒临风,鲁班造楼,洞宾醉酒,范相忧乐千古......”的古老而美丽的文化名城岳阳,经请示政府批准后,有义藏法师牵头,创建了当今汉地第一个专弘专修显密的四众道场。
建寺以来,义藏法师带头,捐资三百多万元,以及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江苏等地部分居士发心,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耗资数百万元,已建成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观音殿、念佛堂、讲经堂、图书馆、闭关院、斋堂、居士楼、寮房等一万多平米的建筑使用面积。此外园林用地三十亩,寺庙总占地七十余亩,可同时接待食宿人员数百人左右。整个寺院格局仿苏州园林设计,别具一致。风光秀丽的天然芭蕉湖与寺院的人工景点:南海普渡、九华朝圣、峨眉竹海、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等连成一片,形成山中有湖,湖中有林园的世外佳景,更有园林、田园、湖光、山色互相映衬,宛如一幅如墨如画的山水画。
弥陀寺的宗旨和目的:主要给真正有信仰,发心学佛修行了脱生死的四众弟子提供良好的修学场所,让在弥陀寺修行的居士“少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依”,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这是一座年轻的寺院,这是一座充满希望的梵刹!
本寺常住热忱欢迎四众同修前来共同研究、学习、修持。同时特别声明:本寺不事经忏,不攀世情关系,不接待执见不正、赶经忏、追求名利的出家众。
本寺规矩是“来着不赶,去者不留”。
......
洞庭佛国-----岳阳弥陀寺 2003年10月(资料来源于寺庙宣传单张)
开山沙门释义藏(义藏法师)
创建佛教弥陀寺之缘起
我等学佛弟子,身逢末法时期,离佛遥远,学佛较难,闻法更难。在众多的学佛人群中,很难遇到一个“闻思修”的显密道场。多数道场,专重形式、经忏,而重实证实修的道场很难遇到,致使学佛者茫然。居士尤甚,东奔西跑,见师就拜,见法就求,盲修瞎练,时间过去一事无成。尤其到了晚年,没有一个清净殊胜的环境安养往生,这是其一。其二,是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寿命普遍增长。30年后,国家人口老化,出现一对夫妇赡养四个老人的现实情况。加上信仰所造成的饮食、习惯、居住、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会出现很多家庭矛盾、纠纷,无法得到解决。
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调查,有百分之九十的信徒都赞成和希望多办象弥陀寺这样的佛教安养院,能过上如规如法的宗教生活,解决上述矛盾和免得后顾之忧。
根据以上两种情况,在辽阔的八百里洞庭湖畔,这里曾经是“始皇封山,尧帝南巡,屈子昂首天问,庄王擂鼓,鲁肃练兵,李杜把酒临风,鲁班造楼,洞宾醉酒,范相忧乐千古......”的古老而美丽的文化名城岳阳,经请示政府批准后,有义藏法师牵头,创建了当今世界第一个,专弘专修显密的四众道场。
建寺以来,义藏法师带头,捐资三百多万元,以及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部分居士发心,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耗资数百万元,已建成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观音殿、念佛堂、净宗讲堂、密宗坛城、斋堂、居士楼、安养堂等一万多平米的建筑使用面积。以后又购山林数亩,此地依山傍水,满山松柏翠竹,古树参天,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美丽的自然环境,如画的山水风光,是一个难觅的世外桃源,学佛的好去处。整个弥陀寺有一坛、二塔、三坊、四堂、五楼、六室、七殿、八舍、九部组成。僧人分男众部、女众部,居士可以夫妻同修(70岁以上)。
弥陀寺的建成,将成为人间净土,通往佛国净土的“候机室”。为了圆满此一善事,恳求十方大德,诸山长老,四众弟子,尤其是护法居士,发大菩提心,广修供养,利益人天,功在千秋,造福当代,让在家居士“少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依”。
............
(补充:据江苏苏州昆山一游客介绍,他本人于2008年4月去过寺庙,说:义藏法师已经于2004年迁住湖南株洲金轮古寺,现在的岳阳弥陀寺多年未曾修缮,常住几名女尼,路途不太好走,特别是下雨天,不知道现在有否改善。岳阳火车站或者岳阳汽车站乘1路公交至发电厂站下,然后转乘云溪班车,上午半小时一班,下午一小时一班,至弥陀村下(合计4元),步行500即可见山门。打的30-40元亦可达到)
『柒』 今天收到一个带佛像的宣传单,没在意给折了,现在才发现不对,算是不恭敬吗,还有这个宣传单怎么处理呢
折了也就折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叫我们恭敬佛菩萨圣像是为了可以生起信心,并不是禁锢我们的生活,既然折了,可以选择作为我们看经书的书签,一样是物尽其用,不失恭敬。恭敬与否不在平时如何做,在乎于平时对于佛菩萨的心,我们是恭敬如父母还是惧怕。如果是惧怕那么一点都不恭敬。有人把毁坏佛菩萨圣像说成是出佛身血,这有些偏颇,如果是有心的,故意这样做,比如基督徒们,这是出佛身血,如果是无意为之,重新平复一下,然后作为他用不是敬意是不在此之列的。
『捌』 寺庙做一下推广·宣传·让当地更多人知道·支持!
寺院的灵魂是道,而不是名气。君子忧道不忧贫。有道了名气自然大了。
南无阿弥陀佛!
『玖』 各大寺院天王殿的幕捐宣传册
县政府,市政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