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民党政府在哪一年成立了中央国术馆
1927年3月在南京成立。当时所说的国术,即现在的武术。该馆成立之后,有的省、市、县也成立了国术馆。该馆是群众性学术机构,受当时的行政院资助,在组织沿革上分为两个阶段。开始阶段设少林、武当两个门派:少林门,门长是王子平(见弹腿);武当门,门长是高振东。后一个阶段,这种两门制的组织改为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等,主要任务是整理国术,宣传国术,培养国术师资,出版国术书刊,如《国术周刊》等,还制定了《国术国考条例》。
B. 梦入神机的龙蛇演义中所说的国术是否属实
不属实,被小说明显夸大了。例如:书中的“王超打破虚空可以见神”的描写,明显是虚构和夸大的。《龙蛇演义》前期明劲阶段还挺接近真实,到暗劲开始虚构和夸大了。
1、《龙蛇演义》是梦入神机所著,原名王钟,本书主要写国术和现代火器的对撞,世界纷乱,龙蛇并起,一个平凡的少年,如何一步步走上巅峰的位置,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国术世界。
2、国术,中国武术,个人延衍强盛,国家繁荣安定之术。国术就是武术,国术是民国对武术的称谓,不同于寻常概念的国术。
3、近代比较著名的中国国术演员有: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洪金宝、吴京、张晋、吴樾、赵文卓、郑佩佩、杨紫琼、樊少皇、梁小龙、于海、于承惠、邹兆龙、元华、元彪、元秋、邵长华、狄龙、徐少强、计春华、周比利、许冠杰、黄日华、刘家辉、释小龙、陈国坤、释行宇、陈之辉、李奇龙、郝邵文、谢苗、曹骏、陈佳佳、谷文泽、等。
注:梦入神机
职业写手,原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现纵横中文网专栏作家。代表作品:《佛本是道》、《黑山老妖》、 《龙蛇演义》、《阳神》、《永生》、《圣王》、《星河大帝》等。
C. 中国武术文化为什么会影响世界武术的发展
1、中国武术的历史文化历程
作为一种特有的身体文化,武术的发展符合一般民族文化传播的规律,它应该由自然的历史进程和人为的文化传播所组成。作为中国人创造的体育文化,武术又具有不同于许多西方体育文化的独特文化意蕴,中国传统文化的粘附性、独特的身体技巧、审美情趣和技击表现力使它在许多方面超越了西方的体育文化。太极、形意、八卦的阴阳五行八卦哲学意味,少林、峨嵋、武当的宗教色彩、螳螂拳、蛇拳、鹰爪功的仿生思想都不是西方体育文化所能比拟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武术的文化性并不是一朝养成的,而是经历了千年之功所造就的。中国武术的对外传播交融历程几乎与此同步。如果说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产物,那么,外来文化也对它施加了影响(如印度佛教对禅宗武术的影响)。进入近代,当刀枪剑戟让位于洋枪洋炮的时候,当义和团神兵的身体被洋枪扫射得象马蜂窝一般的时候,当西方的体操、田径、足球、篮球等项目涌入中国国门的时候,中国武术着实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酿就的武术文化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霍元甲及其以后陈公哲等人的努力造就了名冠华夏、威及南洋的精武体育会;1923年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的举行虽然是表演性的,但吸引了全国大量武术家参与;1929年在杭州举行的国术游艺大会汇集了几乎全国的国武林精英,散手冠军五千大洋的奖金显示了组织者的重视程度;1928年和1933年由“中央国术馆”组织的“国术国考大会”是可以与全运会媲美的武术全运会。王五、孙禄堂、杨露蝉、陈微明、杜心伍等武术名家的影响深远,曾国藩、冯玉祥、张学良、张之江等重视推广武术的政治和军事名人为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3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东南亚,在华人社会传播了武术;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德国柏林参加奥运会表演更是给当时在赛场一无所获的中国代表团挽回了面子,就连纳粹首领希特勒也赞扬中国武术的美妙和神奇。奥运会以后,这支由6男3女共9名运动员为核心组成的中国武术队在德国进行了巡回表演,并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
然而,近代的中国武术虽然在比赛形式上采用了拳击的点数计算和按体重分级的做法,但很难与国际的拳击等项目接轨;在组织方式上摆脱了擂台的传统模式,实行了运动会和裁判评判等形式,但仍然出现众多的漏洞;在教学形式上摆脱了古代师徒式的口传心授,但仍然难以在广大民众中传播。一些武术教学中出现不同门派之争、大量武术竞赛中出现评判争执,武术宣传中神秘和非科学化的言语更是频繁出现。解放以后,中国武术的改革步伐更快,科学化和社会化的决心更坚决。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加快,武术国际化也成为中国武术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中国武术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武术改革与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推进了武术的国际化。目前,已经举办了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武术曾经是三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亚洲武术锦标赛和欧洲武术锦标赛也不断举办。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立和1994年成为加入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都使武术成为国际体育的一支生力军。经过最近的这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员已经达到83个,超过了国际奥委会批准奥运会项目的数目──四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D. 关于武术电影的资料
武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名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具有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名族特色,不仅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还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E. 在近代中国,武术也叫国术,对吗
张之江先生1927年以第二集团军全权代表到达南京,公务之余宣传武术,获得朝野支持,创办了中央武术研究馆,一时群英荟萃,惟各专家均有门户之见,互相攻击,大有各不相融之势,且抱残守缺,绝不公开研究。社会人士亦往往把习武之人视为江湖暴客,不屑为伍。张之江为求融合武术人士的情感,融各武术门派于一炉,为改善社会人士对武术的印象,提出改名一新社会耳目。于是向社会公开征集名称,终于定名为“国术”二字,在国民政府备案后通令全国采用。并于1928 年3月24日,将中央武术研究馆改名为中央国术
F. 中国功夫宣传文章
还是搜搜佛家文化(传入中国后怎样融入修正且扎根的)道教养生长寿术的修炼(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更深入更现实。你说对吗?!
少林武功子达摩祖师传入后有七十二艺;国术武学不仅有武当、峨眉、青城派,还有道教龙门派(北七真人丘处机创立并流传至今的功法)以及散落民间的武功数不胜数。。。好好挖掘吧!小老弟。
G. 探讨一下如何发展合气道这种宣扬爱护、礼仪、不争、止杀的武术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宣传,宣传合气道的什么才能吸引人来学这个,来消费这项健身的运动。毕竟你去做宣传为了是投资的一个回报,而不是散万贯钱财为了推广这么一个运动。
说到底这是一项商业推广,这里首先不能从“用”的角度去推广,毕竟现在和谐社会,而这个合气道所面对的是一些高收入人群。白领以上吧。这些人平时忙赚钱,有闲花钱买个娱乐健身的花样。你能指望他在这上面投多少钱,但不能指望他会把这个合气道练到个什么地步。
合气道明讲了,不用于技击。 推广上这就是弱项。至于合气道技击上的强弱不论。至少在推广上,就弱了这一点。
为啥合气道现在道场不少,但学员却没有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也就是这个原因。他没什么亮点可用于推广,只能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要想真实的去推广,做为核心,你要去立项。比如中国的合气道协会(不晓得有没有这个组织)免费去培训讲师,为啥叫讲师,合气道不是个能切磋的功夫。 这些讲师来自五湖四海,有穷地方有富地方。回去因地制宜的去开馆(或者叫道场)。这个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第一步,至少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个印象。
现在,短视的经营方式,造成了合气道的一种半死不活的气象。这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的。 不是合气道推广不出去,而是作为第一批的推手,他们的目的地错位了,越走越远,于是合气道注定成为了一个末流的派别。
当然,他并不是最差的,现在的中国功夫比合气道的推手们更加短视。他们只看到了日本人来赚钱了。于是他们抄袭了该运营模式。杯具啊。
作为一个国术的爱好者来讲。虽然面对杯具,但至少还有这些人在传着这些即将消逝的历史的长河中的宝贵遗产。
合气道。在这样的滚滚波涛中也只能随波逐流了。
H. 国术的没落,是因为什么怕人还是牵扯到利益
应该是商业化的问题,现在的人了解武术多数通过电视和网络视频而不会自己去练一把,那些吹综合格斗的也就是看看比赛照着抖巴两下,没人会正儿八经找个武馆练练,伪拳迷太多,武术的商业化程度还是停留在古代,但这和学术是否正统没有关系,我认为它并没有没落,只要有路在,就永远会有人去走,武术的传承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现在并没有走下坡路
I. 中华武术的现状如何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国术发展的前景很悲哀,一是国家标准赛将一些传统拳术里面过于激烈的招数改变,导致了传统拳术的原汁原味变质,二是拜金社会风气的盛行,促使一些人借着国术的旗号教学,但最终是误人子弟,使不少人对国术产生了质疑,三是民间武术家难得找到合适的传人,使得很多武术绝技失传,四是国家体育部对国术的重视不够,宣传的力度不够。国术也是中国的国粹,试想一下韩国只有个跆拳道,日本也就是相扑,柔道,空手道,我们中国呢,比较出名的就有太极拳,八极拳,形意拳,少林拳,八卦掌,南拳,梅花拳,查拳,洪拳,咏春拳,通背拳……其中各拳种并有分支,一个太极拳就有陈,杨,孙,吴四大分支,以此类推,国术是有何等魅力,倘若再不唤醒有关部门的重视,国术发展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