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新闻!要近期的,最好是关于舟曲的
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 第一担当
——中国军网近期抢险救灾报道回放
■本报记者 高 飞
下图为相关专题网页截图。刘昌宝合成
舟曲告急!映秀告急!贡山告急!丹东告急!
入夏以来,全国许多地方连降暴雨,陆续发生洪水、泥石流灾害,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出动投入抢险救灾。在这些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中国军网勇于担当,快速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救灾新闻,第一时间上传现场图片,第一时间推出相关专题,滚动播发消息,举办嘉宾访谈,推进报网互动……一场即时、立体、全面报道子弟兵抢险救灾行动的网络宣传战役全面展开。
第一时间,及时跟进
8月8日,星期日,一个本该是休息的日子,中国军网编辑部里却是一派忙碌景象。当日凌晨,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6时36分,中国军网从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干事张永进处获悉该部正组织官兵赶赴灾区抢险的消息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分别与张永进、兰州军区某分部新闻干事李军岐、随部队行动记者李秦卫、在兰州军区作战指挥中心掌握情况的记者马三成等建立热线联系。不久,第一条权威消息《甘肃舟曲突发特大泥石流 某集团军2000余名官兵正赶赴受灾现场救援》在国防部网站、中国军网同步发布。网站随即实时滚动发布部队救援动态及灾区灾情消息。编辑人员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整合新华社等其他权威媒体信息,网络新闻专题《解放军武警官兵紧急奔赴舟曲开展救援》于16时30分推出。这是国内新闻网站推出的第一个舟曲救灾专题。
18日凌晨,云南怒江贡山县普拉底乡发生泥石流灾害。中国军网编辑随即电话连线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怒江支队宣传科科长钟志芳,一边了解现场救援情况,一边敲击键盘录入文字。1分钟后,一篇“记者连线”快讯发布上网。
为加强时效性,中国军网建立起与前方记者的实时联系机制,开通了QQ、手机短信、彩信平台,接收大量一线记者、部队通讯员的新闻快报和图片,第一时间发布到网上。武警8670部队政治部先晓鹏通过邮箱投稿,特别注明“一线官兵用手机拍摄的图片”。编辑第一时间将这组照片发上网——《武警8670部队4艘快艇搭建水上救援通道》,将现场情形即时呈现给网民。新闻、多媒体、论坛等各部门编辑轮流全天候值班,随时编发来稿,做到一线情况与网上消息同步。除在中国军网要闻频道发布外,还将稿件链接到网上相关栏目,强化新闻发布的纵深和关联,使网络媒体对救援部队动态新闻发布实现全方位。
立体宣传,全面报道
自5月10日推出第一个抢险救灾专题《军民齐心抗洪灾》以来,中国军网时刻跟进灾情报道。近期,除重点推出解放军武警官兵舟曲救援专题,又相继制作了科普专题《科学预防应对泥石流地质灾害》和《泥石流灾害后疫病防控及公共卫生手册》,为受灾地区民众和救灾官兵提供科学应对措施。中国军事图片中心发挥图片资源优势,推出影像专题《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以记者乔天富、特约记者郭崇德在舟曲现场的摄影图集和其他新闻图片为主,配发灾区各方最新消息。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文杰将军在舟曲救灾一线拍摄了大量图片,第一时间上传给中国军网。《战斗在舟曲灾区一线的90后军人群像》、《白发将军战舟曲》等组照充满震撼力、故事性,既凸显了救灾官兵的风采,也丰富了网络报道的内容。
为配合舟曲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宣传,8月12日下午,中国军网邀请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防疫专家举办嘉宾访谈,就泥石流灾害后科学防疫和饮水食品安全等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近两个小时的访谈不仅从医学科学角度给予了正确指导,更让网友坚定了战胜灾后可能疫情的信心。中国军网英文版适时推出相关英文专题,向全世界网民宣传我军官兵抢险救灾风貌。
报网互动,放大效应
除在网上全面报道舟曲抢险救灾,中国军网还将重要信息及时编发到解放军报《军事网友》专版,强化报网互动。8月10日专版,编辑选用了一张在中国军网首发、来自舟曲救灾现场的珍贵图片——兰州军区某防化团官兵营救幸存者。这一幅照片,画面主体是营救官兵不抛弃、不放弃的背影,与一双从废墟中伸出的渴望生命之手相呼应,极富视觉冲击力。
8月17日专版,“军网会客厅”栏目刊发卫生防疫专家做客中国军网访谈侧记,以《不让舟曲百姓再受疫病之灾》为题,撷取访谈精华,提供防疫指南,坚定军民信心。专版还选取了首发自中国军网军事要闻频道的一组新闻图片——武警四川总队若尔盖县中队官兵锹挖手刨,在废墟下搜寻幸存群众。两幅图片一大一小,内容相互关联,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截至8月底,中国军网已编发抗洪抢险稿件8600余篇,其中舟曲抢险救灾稿件6551篇,图片3797幅,信息海量,内容丰富,实现了及时、实时、全面、立体、互动,充分展示了我军官兵抢险救灾的风采,有效履行了权威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云南省怒江军分区司令员庄宏华专门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致谢:“中国军网第一时间推出专题并放到显要位置,让公众随时了解救援进展情况,及时宣传广大官兵在救援行动中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抢险救灾一线部队的士气,你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② 怒江旅游广告语
这里是神的天堂,心的向往,人类灵魂的最大净化!——你这辈子不得不去的地方!
③ 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歌词
林北星的《我是云南怒江的》,完整歌词:
我是云南的
云南怒江的
怒江鲁水市
鲁水市六库
六库傈僳族
傈僳族是这样叫
乌鸦叫做阿南
青蛙叫做欧巴
老公叫做拖把
老婆叫做搓妈
香菜叫做野穴
红薯叫做阿梦
老虎叫做辣妈
黄瓜叫做阿布
南瓜叫做阿普
鸡蛋叫做嘛啊呀夫
我是云南的梗和之前爆火的山东菏泽曹县666是差不多意思的一个梗,这个梗就是云南的推广大使说出来的话。这个梗来自于一位云南怒江的精神小伙拍摄的视频,不仅说的词非常的魔性,搭配上魔性的bgm更是很好的宣传了云南 。很多小伙伴对云南的方言非常的好奇,网友纷纷表示云南队怒拿一分。
④ 《我是云南的》走红,这样一首“土味十足”的歌曲为什么会突然火起来
这段时间在短视频平台最火的就是《我是云南的》这个歌曲,虽然这首歌歌词有一些土,而且旋律并不是特别的吸引人,但是这首歌就自带一种魔力,让人忍不住听了再听,非常洗脑的一首歌,因为魔性的歌词和演唱者的嗓音,让这首歌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也引来了很多人的模仿,把歌词改编成自己的家乡,用来宣传和介绍自己的家乡,很快这首歌在网络上越来越红,改编的人也越来越多,各个地方的地方都出现了。
这首歌能够走红就是因为它的歌词足够洗脑,而且旋律非常独特,再加上很多人的改编,都改编成自己的家乡,还有很多大网红和明星进行改编宣传,于是这首歌就彻底的走红了,这段时间短视频平台有很多关于这首歌的改编。
⑤ 云南德莱文是什么梗
云南德莱文这个梗是抖音平台上一位来自于云南怒江市的精神小伙。该用户为自己家乡创作的一首洗脑的喊麦歌曲使大家印象深刻。由于该歌曲非常洗脑,再加上小伙的样子非常像英雄联盟中的德莱文,于是就被网友称为云南德莱文。
“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怒江泸水市,泸水市六库,六库傈僳族,傈僳族是这样叫,乌鸦叫做阿南(音),青蛙叫做欧巴(音)……”5月12日,一首名为《我是云南的》喊麦歌曲,火遍各大视频平台。
云南怒江傈僳族小伙蔡金发,人如其名,拥有一头金发狼尾。唱歌的时候,头发一颠一颠的,十分有趣。蔡金发用口音十足的声音,介绍了云南怒江傈僳族的方言,吸粉近40万。
《我是云南的》原创者年仅18岁
据泸水市融媒体报道,《我是云南的》短视频原创者名叫茶雄军,是地道的泸水傈僳族,年仅18岁。谈到《我是云南的》背景音乐时,茶雄军表示,这是他2020年创作的,当时他在抖音短视频发布后,就已经“小火”了一段时间。
茶雄军说:“当天发了之后,第二天早上就有2000多人用了我的原声。”问到创作动机时,茶雄军介绍,他是根据网络上的一些热门歌曲的节奏,把歌词改成自己家乡、民族的内容,卡着节拍唱了出来。除了单纯的好玩,他还想借短视频向外界宣传自己的家乡。
“因为我在这边土生土长,我编这样的歌曲宣传怒江,让外面的人听听我们民族的语言,看看怒江的旅游景点。”
⑥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加强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管理,实现路域环境道路美、环境美、乡村美、风光美、生活美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的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对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经营、使用和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怒江美丽公路是指G219公路从贡山县丙中洛镇滇藏交界处至泸水市小沙坝服务区路段。
本条例所称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是指沿怒江美丽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环境。
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的具体范围由州人民政府组织划定,并向社会公布。第四条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管理坚持科学规划、保障畅通、保护环境、综合治理、属地管理的原则。第五条州人民政府、怒江美丽公路沿线县(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路长制、联合执法机制,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提高法治化、数字化、长效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将路域环境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州、县(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发展改革、财政、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林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做好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管理相关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管理工作。鼓励通过村规民约规定倡导爱路护路、保护路域环境的内容。
鼓励社会各界及社会资本参与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修复保护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第六条州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总体规划。制定和实施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总体规划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合,与全域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布局、乡村振兴行动等相衔接,与美丽县城建设、特色小镇打造、景区景点开发等相融合。第七条州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林草、生态环境、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绿化规划。
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绿化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特点,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合理设置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第八条州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总体规划制定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建(构)筑物风貌管控规定。
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范围内县城、乡镇、村庄特色风貌打造,开展绿化美化,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及重要建(构)筑物。
县(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设计适应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范围内自然环境、民风民俗,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求的特色建筑风貌图集,无偿提供给村(居)民使用。第九条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范围内设置各类户外宣传广告标牌标语等设施,应当依法审批,做到美观大方、与景和谐,不得影响交通安全和造成视觉污染。
未经批准,不得设置各类户外宣传广告标牌标语。第十条绿道、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经营管理单位负责本区域内环境管理,做到安全卫生、秩序优良、环境优美。
新建、改建、扩建绿道、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应当符合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建(构)筑物风貌管控规定,突出地方特点、民族特色。
本条例所称绿道是指沿怒江美丽公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居民绿色出行等功能的廊道,包括绿道游径系统、绿道连接线、绿道设施、驿站等。第十一条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怒江美丽公路沿江两岸面山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不同险情等级的地质灾害点,采取拦挡、排导、防护网、拦渣坝及植树造林、封禁治理等工程和生物措施进行修复治理。第十二条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山采石、挖砂、取土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行为;
(二)焚烧秸秆;
(三)破坏、涂改、擅自移动标志、标桩、护栏、路碑等;
(四)未经批准修建永久性或者临时性建(构)筑物及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