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6岁少女担任一日芬兰总理活动的背后,究竟有何意义
近日,一则新闻在广泛流传:一个16岁的少女担任了芬兰10月7日的一日总理,这个女孩子叫默托。因为芬兰响应了10月11日的“国际女童日”,所以为了呼吁科技领域实现性别平等,所以在芬兰的10月7日当天,这个来自芬兰南部哇卡西的16岁女孩暂时替代一天芬兰女总理桑娜马林去暂时管理芬兰。因为国际女童日的提出,这可以更好的使这个节日得到呼应。我们总需要做些事情来相应和号召对女童的关心和消除歧视。
这个活动的举办是有意义的,但是希望它不要太浮于表面,有些要尽可能去做到,我知道,这样的日子在未来的发展中终会实现。但是也需要太多的人去参与其中, 在这个社会,无论是什么职业都是可以有女性的存在的,她们不单单可以做一些基础的工作,促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问题也可以很好的去完成。性别歧视会消失的。
2. 国际女童日的组织机构
全球儿童非营利组织“国际计划”首席执行官奈杰尔·查普曼对此表示欢迎,声明称:我们一致认为应对全世界女童的权利给予特别关注,很多国家的女童在从上学到工作的所有生活领域都不受重视,严重的歧视和偏见使得很多女童不能发挥其真正潜力。
女孩的诞生可能会使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最贫穷的社会,于其兄弟相比,女童面临较大的风险,比如营养不良、饥饿和疾病,并且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较少。很多发展中国家,七分之一的女童不满15岁就结婚。
研究显示,资助女童以及年轻女性,将对缓解贫困产生极为有力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对女童自身,也是对其家庭、社会还有国家。女童多上一年学,其终身收入平均增加10-20%。
2012年“国际女童日”的主题是未成年人婚姻对少女发展的影响。
3. 国际儿童节
一、简介
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它是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大多数国家通常定为每年的6月1日。目前,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儿童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联合国1990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是参与制定国和签约国之一。在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对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由来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的主人翁,因此,如何提供儿童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或是学习环境,乃是世界各国致力的目标。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
这次大会有54个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宣言中,对于儿童精神上应有的享受、贫苦儿童的救济、儿童危险工作的避免、儿童谋生机会的获得,以及怎样救养儿童等问题,均有热烈讨论。
自此次大会后,一方面藉以鼓舞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也为引起社会重视与爱护,各国政府都先后订定“儿童节”。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1951年4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苏联莫斯科开会,决定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决议号召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指出:全世界所有民主团体和成年男女要同雇用男女童工现象作斗争,由国家保护儿童的健康,用削减军费的办法满足儿童所需的经费。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因此往往有人误解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将6月1日定为儿童节。事实上,近年来,美国的一些组织也开始考虑将儿童节定在6月1日。
三、各国的儿童节
1、中国——6月1日、4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希望政府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间在约定俗成下,儿童节的日期保留为4月4日。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台湾地区也仍以4月4日为每年的儿童节。
2、日本——3月3日“女孩节”;5月5日“男孩节”;11月15日“七五三”儿童节
(1)男孩节。日本的儿童节,叫做“儿童的日”(日语:こどもの日),是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5月5日,日本的家庭都会庆祝孩子的长大。二战前,这个节日被称为“端午节”(日语:端午の节句),并且只是男孩的节日。1948年,当这个节日成为公众假日的时候,便成了庆祝所有儿童幸福和福利的节日。在节日当天,日本的家庭都会在屋顶上悬挂鱼状的标志,用来象征儿童消除厄运,克服困难,顺利成长。
(2)女孩节。每年的3月3日则是女孩节。日语中又把此节称为“雏祭”、“桃花节”(因为过去女孩节是在旧历三月三日,正值桃花盛开之时,由此得名)。在家中摆设偶人架是女孩节的传统庆祝活动。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会在客厅里设置一个阶梯状的偶人架,在上面摆放各种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以庆祝女孩健康成长。这些小偶人,有自己制作的,也有买的。日本人家只要有女孩降生,父母、祖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就都会送她一套精致漂亮的小偶人。一套偶人,一般为15个,有皇帝和皇后,3位宫廷贵妇人,5名乐师,2位大臣和3个卫兵。这些小偶人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今天的日本女孩,平时是不穿和服(日本的传统服装)的。但在女孩节这天,她们却都会穿起漂亮的和服,并且邀来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大家围坐在偶人架前,尽情地说笑、玩耍,愉快地欢度节日。
(3)“七五三”儿童节。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儿童节。在日本习俗里,三岁、五岁和七岁是小朋友特别幸运的三个年纪,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会专门为这三个年纪的孩子热闹地庆祝一番。这一天,小朋友会穿上最好的传统和服,还会背上一个画了松树、乌龟或鹤等图案的小纸袋,纸袋里装满了父母买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齐后,父母会带小朋友上日本神社,祈求并感谢神明给小朋友带来健康和快乐。
3、韩国——5月5日
韩国的儿童节(朝鲜语:어린이날)开始于1975年,是从“男孩节”演变过来的。这也是韩国的公众假日,定在每年的5月5日。家长们通常会在这一天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或者其他游乐设施,让孩子开心地度过假日。
4、印度——11月14日
在印度,儿童节的日子就是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生日,也就是每年的11月14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印度的儿童会有各种民族气息浓郁的舞蹈、音乐表演,政府也会出面组织一些庆祝活动。
5、土耳其——4月23日
4月23日,是土耳其的“国家主权及儿童日”。这个节日来自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1920年土耳其国民大会的召开日期。1929年,根据儿童保护组织的建议,这一天被定为儿童节。从1986年起,土耳其政府开始在4月23日庆祝国际儿童节。
6、泰国——一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泰国的儿童节在一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7、新加坡——10月1日
8、印度尼西亚——7月23日
7月23日是印度尼西亚的儿童节,家境好的儿童上游乐场、逛商城;贫苦的孩子却依然要帮助家里打工挣钱。印尼目前有1170万适龄儿童失学。
9、德国——9月20日
在冷战期间,东西德国在儿童节上做法迥然不同。首先,日期就不一样:东德(民主德国)定在6月1日,西德(联邦德国)定在9月20日;其名字也不同:东德称作“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er Kindertag”),西德称为“世界儿童节”(“Weltkindertag”)。另外,节日的传统也有区别。
在民主德国,儿童节开始于1950年,之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往往会收到家长的祝福和礼物,在学校里也会举行特别庆祝活动,例如郊游等。在联邦德国,儿童节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许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
随着1990年德国统一,西德地区的儿童节日期和名称成为全德国官方的统一标准。然而在东德的许多地区,人们仍然无法改变旧有的习惯和称呼。因此,在每年的6月1日,许多家长仍然会和孩子一起庆祝儿童节的到来。
10、瑞典——8月7日“男孩节”;12月13日“女孩节”
欧洲国家瑞典也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泼可爱的节目。
12月13日则是瑞典的“女孩节”,又叫“露西娅女神节”。露西娅是瑞典传说中专门保护女孩的女神,每到这个节日,女孩子都要打扮成女神的模样,为其他孩子做好事。
11、英国——7月14日
12、俄罗斯——6月1日
俄罗斯的儿童节和国际完全“合拍”,就在6月1日。每当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俄罗斯各地的孩子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欢度自己的节日,还会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学校里则举行庆祝活动。
其实说起儿童节的来历,与俄罗斯有重要关联。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13、美国——10月31日(一说5月1日)
在10月31日这一天,美国儿童们要参加学校、家庭及社区为他们组织的节目晚会及娱乐活动、活动将持续一夜。
14、哥伦比亚——7月4日
中美洲国家哥伦比亚将每年的7月4日定为儿童节。在这个节日里,全国的学校都要举行各种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儿童们还常常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样子在街头玩耍,十分开心。
15、巴西——8月15日、10月12日
巴西的儿童节在8月15日,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国防疫日”。所以,每到这个日子,各地的医生们都要为孩子们看病,还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圣母显灵日”10月12日也往往作儿童节,全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
16、古巴——7月6日
17、伊斯兰国家——斋月后第14天“糖果节”
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将斋月后第14天定为“糖果节”,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最快乐的儿童节。“糖果节”一般为期三天,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到附近的各家各户索要糖果。按照当地民俗,大人们不能拒绝儿童的要求,所以孩子们这一天总是能满载而归,欢天喜地。
18、非洲国家——持续一月的儿童狂欢节
非洲西部的马里等国家以伊斯兰教斋月为“儿童狂欢节”,持续1个月的活动是儿童最欢乐的时刻。非洲人历来能歌善舞,他们在狂欢节里尽情地唱歌跳舞,或做各种游戏。在跳舞时,非洲孩子特别喜欢戴上各种各样的动物面具,尽情欢乐,热闹非凡。他们不管相识与否,都态度友好,宛如一家。
四、有关儿童节的儿歌、朗诵稿
百花开放笑声甜,
拂面浓馥六月天。
对对白鸭游碧水,
双双木桨荡画船。
嫦娥羡慕儿童节,
织女思凡懒做仙。
敢问瑶台谁是主?
新蕾初绽正童年。
在繁花喧嚣的日子里
六月告别春风的季节
颗颗亮闪闪的
致洁无比的心依依绽开
翠色幕幔徐徐开启
舞台上粉黛浓妆的小天使
咿咿呀呀地细诉着
满树都是鲜艳的故事
天空湛蓝如水
“六一”的太阳
为什么这样辉煌?
“六一”的花朵
为什么这样芬芳?
“六一”的红领巾
为什么这样鲜艳?
“六一”的孩子们
为什么这样欢畅……
你知道,他知道,
大家全知道。
全世界最年少的节日
已经来到,
全世界最天真的节日
就在今朝。
“六一”的歌声
为什么这样动听?
“六一”的舞蹈
为什么这样多情?
“六一”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引人?
“六一”的集会
为什么这样欢腾……
你清楚,他清楚,
大家都清楚。
歌舞、故事、集会
表达儿童的幸福,
今天的小苗,
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是出巢的小鹰,
明天将飞得很高很高。
我们是含苞的小花,
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我们就是我们,
红领巾在胸前燃烧。
请看明天
我们将举起山,挑起河,
捧起现代化的祖国,
飞向金色的目标……
我想活在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世界
人们天真,善良,不互相伤害
即使吵架,也很快和好
即使哭泣,也很快停止
卧室里,操场上,江河边
堆积着我们共同的玩具
天空蔚蓝,大地洁白
走到哪里都是小风车
小木马,小花朵
展露出羞怯的笑脸
如今的世界叫人忧郁
厌恶。又无法改变
特别是当时间把我们送入青年
送入中年,送入老年
我们艰辛生活,苦中作乐
每年只有一个晚上
用来短暂地挥霍
每年只有一个晚上
想起遥远的事物
兀自动容,又黯然失色
4. 国际女童日的维护女童权利
增加对少女的投入,少女赋权,预防和终结少女们面对的多种形式的暴力,都是女童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强调这一点,我们将2014年国际女童日的主题定为赋权少女:终结暴力循环。
要采取行动,让终结对妇女和少女施暴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要关注少女群体。我们不应止步于提高公众关注,要对少女注入资源,贡献支持,因为她们是塑造现在与未来的关键。联合国秘书长发起了运动联合起来,制止侵害妇女的暴力行为(UNiTE),在此之上我们要寻找机遇,比如全民教育和全球终结童婚行动;我们要提供帮助,促进少女赋权;同时我们必须确保她们远离伤害,有亲友的支持,能主张自己的权益。是时候整合我们的成功实践,专注于行动和成果。这既为一个性别更平等的2015后发展议程铺路,又对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作出了回顾和总结。
我们呼吁各国政府,联合国系统,民间团体,公众和私人机构联合起来,重申诺言,终结少女们受到的暴力荼毒,并通过以下的行动,赋权少女: 对少女投入资源:包括家庭、学校、科技和职业的教育培训,健康、社会和经济支持系统。用技能、自信来装备她们,给她们更多人生选择; 改造基础设施、服务和科技,以迎合女童对安全性、连通性和移动性的需求,使得女童更易获得使用机会; 促进少女对公民、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参与; 继续主张曝光和抨击对妇女和女童施暴的行为,这种暴行无论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在私下,都是不能接受的; 加强有关少女赋权和终止对少女施暴的数据测量和证据基础。
5. 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的足球支持女童计划
9月7日,在FIFA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来临之前,国际足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足球支持女童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计划的主旨是在妇女和女童中间提高教育水平,倡导性别平和维护妇女和女童权益等。
在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太区副总监里查德?布里德尔强调说,儿童,不论在世界各地,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女童教育对战胜贫困很重要,而且这可以保护她们免受暴力侵犯,免受剥削和警惕艾滋病。
他接着说,体育在这些方面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因为我们非常乐于和我们常提的合作伙伴国际足联来共同发起这一计划。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非常高兴在中国这件事,在这个国度,在过去十年中,儿童教育和妇女情况取得了很大进步。
详细情况请阅读下面有关足球支持女童的介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足球联合会借助体育运动的力量,促进女童发展,推广爱生学校平等创机遇。
FIFA 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支持的公益主题活动计划概要
背景和基本理念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出版的《2007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明确指出消除性别歧视、倡导妇女权利对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促进社会性别平等能够产生 双重红利,使妇女和儿童都从中受益。而且,社会性别平等对促进家庭和睦、社会进步以及民族发展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妇女享有平等权利并过着充实而有成效的生活时,儿童能健康成长,家庭会幸福兴旺。
《2007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还提出了若干项旨在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其中包括妇女互助自强,增强自身的权利,因为妇女自身就是推动变革的最强力量。她们充分发挥个人和团体的作用,通过挑战和反抗其身边以及社会上的歧视态度,将倡导女童和妇女权利的事业代代相传。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直是积极推动 联合国女童教育计划的主力军。参与联合国女童教育计划的组织共同致力于实现在初等和中等教育中缩小性别差距,并且确保在2015年之前让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并完成小学教育,同时确保女孩和男孩都享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的免费义务教育。此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在积极倡导目前影响日益扩大的 爱生学校的理念。爱生学校关注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而是让孩子们感觉舒适安全、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体验的环境。爱生学校倡导采取综合手段为学生在情感、心理和身体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一种健康、安全和受保护的环境,包括倡导卫生保健和学校体育运动、各种生活技能知识、安全的饮用水和适当的环境卫生设施,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以保护儿童远离暴力和骚扰的伤害。
爱生学校提供性别敏感的教学和学习环境。这种教学兼顾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并关注儿童的实际需求。在 爱生学校里倡导为女孩和男孩提供的分开使用的厕所,让孩子们学会相互尊重、学会礼貌待人。
长期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充分发挥其领导力在全世界倡导:参加体育运动、娱乐活动和做游戏不仅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推动发展、促进和平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强大力量。在反对性别歧视、反对限制女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尽最大努力服务于社会等方面,体育运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发挥巨大作用。
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女孩和年轻女性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可以为她们提供一个更好地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可以帮助女孩们学会尊重自己的身体,树立起自尊和自信。通过体育运动,女孩们可以结交朋友,建立友谊。体育运动还可以教会女孩们如何做到自立自强以及发挥领导力。通过展示女性杰出代表勇于挑战女不如男传统观念的风采,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女孩们对实现更多人生目标树立信心。
女运动员们成为优秀的女性典范和妇女权利的倡导者
在体育运动的现代史上出现了很多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激励新时代女孩们打破传统禁锢并勇于达到新高度的优秀女性典范。
米娅·哈姆(Mia Hamm)曾经在美国国家女子足球队服役17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在国际比赛中的进球数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位男、女运动员。哈姆成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运动员之一,是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杰出代表,鼓舞和激励了一个时代的女孩们努力追求并实现她们的梦想。
有谁会忘记1984年那一特别的时刻:洛瓦尔·艾尔·蒙塔瓦克(Nawal El Moutawakel)夺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子400米栏比赛的冠军,从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来自伊斯兰国家获得奥运会奖牌的女运动员,同时也是摩洛哥历史上第一位夺得金牌的运动员。当蒙塔瓦克获胜后,她高举摩洛哥国旗绕场向观众致意时,摩洛哥各年龄层女性乃至整个国家无不为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自豪和欢欣鼓舞。今天,蒙塔瓦克依然活跃在通过体育运动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事业中。她在摩洛哥、非洲地区以及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成功地组织发起了许多项目。
2000年9月25日,凯希·弗里曼(Cathy Freeman)在本国观众的注视下,勇夺2000年悉尼奥运会400米冠军。作为一名代表澳大利亚队参赛的土著选手,她被视为民族的骄傲,继而被许多来自非土著区域的人们视为澳大利亚土著和非土著人民之间实现民族和解的象征。
泰格拉·劳洛普(Tegla Loroupe)出身于肯尼亚农村,全家共有24个兄弟姐妹。从七岁起,她每天在家和学校之间赤足奔跑十公里。1994年,她在纽约市赢得了她的第一个马拉松比赛冠军。此后,劳洛普接连赢得了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马拉松赛事的冠军。劳洛普成名后,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一直致力于帮助世界各地那些受到冲突和内乱影响的脆弱群体解决冲突、缔造和平以及摆脱贫困。
得益于媒体对全球体育赛事的关注,像上述几名体坛名将一样杰出的女性运动员的事迹和形象已经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些女性取得骄人成绩的运动项目以前只有男性参与。今天的女运动员已然用行动和事实表明:对女性发展的禁锢可以被打破,传统的性别偏见能够被破除。在典型的由男性主导的运动项目中出现女性体育偶像,这本身就是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一种更强大的力量。
为什么选择体育运动?
同教育一样,游戏和娱乐活动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一项基本权利。与教育相同的另外一点是,游戏和娱乐活动对于改变孩子们的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一些重要的价值观和社会技能,例如团队合作、自立自强、公平竞争和尊重他人等,并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内的许多组织越来越重视将体育运动作为推动发展与促进和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体育运动、教育和女童发展
体育运动是一种的能够对女孩们产生影响并引导她们获取有关自身健康和身体发育方面科学知识的极好方式。体育运动能够为女孩们提供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由于承受着繁重的家务劳动、照看孩子和其他家务等负担,许多女孩都没有这种社交机会。当女孩们有机会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她们就有能力挑战那些把她们贴上不如男孩标签的世俗偏见。可见,如同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一样,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女孩们成长为在社会中参与公平竞争的强者。
借助体育运动的力量支持女童教育
要开展一项大型倡导活动,就需要找到便于信息沟通的有效途径。体育运动正是这样一种强大而有效的方式,特别体现在足球运动上,因为它具有世界性的号召力。从激烈的比赛现场到场外媒体的宣传报道,像FIFA女足世界杯这样的体育赛事成功地打造了一个面向大众的理想平台。
为什么选择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拥有底蕴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是国际社会上新崛起的强大力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开展的合作项目根基扎实、成绩瞩目并拥有能力强大的合作伙伴。中国作为东道主主办本届FIFA 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把握这一机会既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公众对女童和妇女现状的关注度,又能向世人展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其合作伙伴在中国积极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消除性别歧视以及推广以促进性别平等、鼓励儿童参与体育活动为重要内容的 爱生学校等方面。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足联合作开展以平等创机遇为主题的公益活动,通过教育和体育运动挑战性别歧视、倡导女童权利
活动的总体目标
借助体育运动的力量以及足球运动的国际影响力,以FIFA 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为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一项旨在消除性别歧视并倡导妇女和女童权利的公益活动。这项活动重点关注女童教育以及爱生学校这两个重要方面,将其视为实现总体目标的两种最有效的途径。
目前,中国的女孩和妇女总数约占全世界女性总数将近20% 2。这项公益活动将重心放在中国,并力求在全球层面能够发挥影响力和号召力。
活动的具体目标
1. 借助体育运动的力量,提高社会对女童和妇女的尊重并促进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其中第三项目标: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 。
2. 集中力量动员政策制定者、新闻媒体、捐助者以及在妇女和女童中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对推广 爱生学校以及确保女孩和男孩都享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的免费义务教育的工作给予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3.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大力支持 爱生学校的推广工作,使其数量不断增加。
女字标识和主题词
此项活动标识中的汉字女代表着女性,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足联合作开展以平等创机遇为主题的公益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女字标识的设计生动地展现了充满活力的女性处于动态中的形象 - 奔跑、舞蹈、前行,表达了倡导女童和妇女权利、激励女性勇往直前、积极向上的理念,也体现了此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足联双方合作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国际上使用的英文主题词Goals for Girls!用于在全球层面上的活动推广。鉴于应根据实际情况推出更能使中国的受众产生共鸣并深入人心的主题词,此项公益活动使用的中文主题词确定为平等创机遇。
6. 关爱女童的由来
摘要 亲,关爱女童报告的形式回顾了中国女孩生存问题的历史、现状、原因、后果及治理,总结和评价了中国政府和公民社会在促进性剐平等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政府在女孩生存问题治理方面所采取的公共政策手段、专项性战略行动及其阶段性进展,并指出了关爱女孩行动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
7. 16岁女孩担任一日芬兰总理,此事具体是何情况
16岁的女孩穆托担任一天的芬兰总理其实是联合国的”女孩接管“活动项目的一部分,这也是对今年10月11日国际女童日的一个响应。
这个活动不仅仅只有穆托一个人参与,组织也邀请了世界各地的女孩去体验各界各领域领导人的工作。不过,显然一个16岁的女孩担任一国总理这样的事情更具轰动性,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相比以前,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了社会的工作之中,女性的话语权和地位也逐渐在提高。除了社会环境这种外部因素的改变,女孩们也应该自信起来,相信自己能行,勇敢打破所谓的天花板,这是很重要的。
8. 16岁女孩担任一日芬兰总理,具体是怎么回事
16岁女孩担任一日芬兰总理究竟是什么回事呢?据新闻报道,16岁的芬兰少女穆尔托在10月7日代理了芬兰总理的这一职位。并且正式的参与了总理有关的相关议题以及按照总理的日常进行了相映的政府活动。那为什么一个16岁的少女能够代理总理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是因为他参加了一个由国际儿童慈善组织发起的全球女孩接管的项目企划。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女性能够实现与男性站在同一平等线上的活动,对于性别平等的问题探讨。因此,当该名女孩参与活动之后,活动主办方通过相应的途径为女孩争取到了这一职位,于是便有了16岁女孩担任一日芬兰总理的事情。
如此一来,有更多的孩子们能够体验到他们可能一生都没法获得的职位。弥补了他们对于国家重要人物的愿望,同时也让其真正刻刻的感受到当一日国家的重要人物是怎样的感受。
9. 国际女童日的介绍
2011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66/170决议,宣布每年的10月11日为国际女童日,以确认女童的权利和世界各地的女童面临的独特挑战,并提高全世界对于女童面临的不平等待遇的认知,以期提高女童在教育、医疗、营养、法律和安全方面的待遇。
10. 如何看待16岁女孩担任一日芬兰总理这件事
近日,16岁女孩担任一日芬兰总理一事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对于此事,自然是毫无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的一件事。
对于笔者来说,笔者完全赞同芬兰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有积极向上的意义的,是毫无问题的。这样的做法不仅让社会各界听到“男女平等”的持续呼声,更让一些未成年人有了初步的就业体验,也为国家的行政机关不时的加入新鲜的血液,为国家的民主、公平起到了带头和推进作用。世界也可以看到这个国家在践行联合国十七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男女平等”所进行的努力,何乐而不为?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如“仅仅是做做样子”“形式主义罢了”等笔者则持反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