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是做园林养护产品的,怎样对产品做宣传啊
首先可拟定是多参加园林行业的展会,这是交流的平台和窗口,其实是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和形象,进行适度的包装,最后产品一定要有亮点,能提炼出卖点,和别人比有不一样的地方。快活林,美化环境,净化心灵。
B. 湖南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2020修正)
第一条为了保障林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林产品科学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产品的生产、初级加工及林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林产品,是指在林业活动中依托于森林、林木、林地生产的以及经过初级加工的植物、依法可以利用的动物、微生物产品。林产品分食用林产品和非食用林产品。
本条例所称初级加工是指对食用林产品原料进行的干燥、浸泡、粉碎、提炼、熏制、保鲜、包装等操作,对非食用林产品原料进行的锯解、切削、干燥、防腐、胶合及对林化产品原料进行的提炼等操作。
林产品名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并向社会公布。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应当将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督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安排林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林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林产品生产、加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林产品消费安全。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林产品生产、初级加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林产品生产、初级加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分别对林产品的加工、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第七条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适时向社会发布林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用林产品安全信息发布。第八条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引导、推广林产品标准化生产。
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鼓励支持食用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非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保障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根据食用林产品品种特性和食用林产品产地的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认为不适宜特定食用林产品生产的,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采集、生产食用林产品或建立食用林产品生产基地。第十条鼓励、支持林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行科学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安全管理方法。第十一条食用林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生产记录,记载下列事项:
(一)使用肥料、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量和日期;
(二)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三)采集、屠宰的日期。
食用林产品生产记录至少保存二年。第十二条食用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林产品初级加工、保鲜、储存、运输过程中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等添加剂和包装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强制性技术规范。第十三条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林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如实做好检测记录并按规定保存检测报告。经检测不符合林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不得出售。第十四条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出售的食用林产品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
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出售的非食用林产品,应当在包装物或者在产品、产品附着物上标识产品的品名、规格、质量等级、生产企业名称等内容。第十五条建立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保障林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依法对林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由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布。
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食用林产品,责令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予以销毁。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非食用林产品,责令生产、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补救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C. 林业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何发挥作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8
D. 世界森林日手抄报内容资料
手抄报,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世界森林日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界森林日简介:
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而今,除了植树,“世界森林日”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
森林现状:
古代,人们出于对森林和树木的朴素的敬畏之情,举行一些纪念活动。美洲印第安视森林为图腾:“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一起死亡。” 随着人类的发展,从早期的农业耕种到近现代对木材及林产品的消耗猛增,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森林品质不断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近年来,由于消费国大量消耗木材及林产品,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明显减少,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这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世界森林日”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森林问题的警醒。 目前,人们普遍达成共识:“森林可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它在环境安全、消除贫困、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等许多方面蕴藏着巨大潜力。”为了人类与森林长久共存,全球当务之急:“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加强种植业以弥补对森林的开发使用;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的权利等。”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中国土地面积占世界7.2%,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3.9%,森林覆盖率14%。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6公顷,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0.5公顷,发达国家人均占有1.07公顷。 中国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中国森林总蓄积量97.89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3840亿立方米的2.55%。 中国森林平均公顷蓄积量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森林每公顷平均蓄积量为96立方米,世界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114立方米。 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中国人工林面积占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工林面积总量的50%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均消失天然林1628.2万公顷,中国年均消失40万公顷。 中国森林每公顷生物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森林每公顷生物量平均为157吨,而世界平均131吨。中国森林总生物量达160.09亿吨,占世界的3.63%。 全球每年森林消失面积: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虽然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人工林年均增加了310万公顷,但热带和非热带天然林却年均减少1250万公顷。 南美洲共拥有全球21%的森林和45%的世界热带森林。仅巴西一国就占有世界热带森林的30%,该国每年丧失的森林高达230万公顷。根据世界粮农组织报告,巴西仅2000年就生产了1.03亿立方米的原木。 又据世界粮农组织报告,俄罗斯2000年时拥有8.5亿公顷森林,占全球总量的22%,占全世界温带林的43%.俄罗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森林面积保持稳定,几乎没有变化,2000年生产工业用原木1.05亿立方米。 中部非洲共拥有全球森林的8%、全球热带森林的16%.1990年森林总面积达3.3亿公顷,2000年森林总面积3.11亿公顷,10年间年均减少190万公顷。 东南亚拥有世界热带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积为2.35亿公顷,2000年森林面积为2.12亿公顷,10年间年均减少面积233万公顷。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消失速度更快。
森林资源减少的主要因素:
森林面积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增加、当地环境因素、政府发展农业开发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灾损失亦不可低估。但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最主要的因素则是开发森林生产木材及林产品。由于消费国大量消耗木材及林产品,因而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毫无疑问,发达国家是木材消耗最大的群体。当然,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木材的.消耗亦不可忽视。 非法砍伐森林是导致森林锐减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报告,全球4大木村生产国所生产的木材有相当比重来自非法木材。 保护森林的意义: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 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森→林→木→十”的结局。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风沙,保护人类。
保护森林的措施:
为了扭转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趋势,国际社会有必要采取下列若干措施:
缔结国际森林公约。
众所周知,森林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国际社会对森林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政治高度上却远远不够。虽然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森林问题原则声明》以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下分别于1994和1997年成立了政府间森林工作组和政府间森林论坛,2000年联合国成立了联合国森林论坛,但成效十分有限。 缔结森林公约既可唤醒各国人民更加珍惜弥足珍贵的森林资源,加倍爱护森林爱护树木;又可强化各国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林业的投资,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的林业技术等;同时还可利用国际立法的方式来规范林业活动特别是伐木行为,以拯救日益减少的森林资源。 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 森林虽具可再生特点,但也经不起人类的大肆掠夺。10年来,森林资源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发达国家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上述数字即可看出,发达国家是国际木材市场的最大买家,亦即最大的消费源;如果按人均计算,发达国家更高出发展中国家的若干倍。当然,发展中国家也有必要逐渐改变非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比如,发达国家风行、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一次性筷子消费现象每天就消耗掉无以数计的木材。 多管齐下。 多管齐下是拯救森林资源必不可少的措施。
拓展:社区世界森林日宣传活动简报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木材的消耗越来越大,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为提倡居民爱绿护绿,3月21日,世界森林日来临之际。南星街道美政社区开展“保护地球之肺”世界森林日宣传活动。
美政花苑18幢边上,有一棵特别的树吸引大家的眼球,为让更多居民加入防护森林的队伍,美政社区制作了kt版大树,并在树上挂上倡议书,标明保护森林、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居民们纷纷前来签名表示支持,并领取环保袋。工作人员还向路人发放“保护地球之肺——森林”宣传单,倡导居民爱护森林。社区同时还开展了“节约每一张纸,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森林资源。爱护森林,爱护家园的意识则会让居民和孩子们受益一生,同时也为“森林南星”作出一份贡献。
此外,社区利用“四点半”课堂,向青少年宣传森林防护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爱护森林其实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并组织青少年制作森林防火宣传卡。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单薄的彩纸在一双双巧手下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宣传卡,意在清明扫墓时向路人宣传森林防火。
E. 江西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证林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自产自用林产品不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林产品,是指来源于林业的初级产品,即在林业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本条例所称林产品生产,是指林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加工企业前的种植、养殖、采集、清洗、包装、储存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林产品质量安全,是指林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第四条林产品实行名录管理。林产品名录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商省人民政府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将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林业产业管理机构承担。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第七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食用林产品、中药材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非食用林产品加工、经营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卫生、水利和检验检疫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做好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引导和规范各类林产品行业协会和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促进各类林产品行业协会和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服务能力。
林产品行业协会和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控制体系,提供林产品生产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林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林产品生产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保障林产品质量安全。第二章林产品产地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森林培育、天然林保护等措施,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林产品基地建设,改善林产品生产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林产品生产者根据林产品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林地进行生产,并采取保护、修复等措施,减少生产活动对林地的破坏,维护林地的自然特性,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食用林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对食用林产品产地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调查和监测,建立健全监测档案。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林产品产地调查监测结果,对林产品产地因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及其他涉及林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不适宜特定食用林产品生产的,应当提出特定食用林产品禁止生产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禁止生产区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禁止生产区设置标示牌,标明禁止生产区的地名、面积、四至界限和禁止生产的林产品种类等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损毁禁止生产区标示牌。
在禁止生产区内不得采集、生产特定食用林产品或者建立特定食用林产品生产基地。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向林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第十四条因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林产品产地污染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和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职权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F. 保护森林的环保宣传画怎么做
(1)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纸张双面打印。
双面打印的意义决不仅限于节省50%的纸张成本,更大的效应在于:通过实现双面打印,1台工作组级的双面网络打印机一年可以节省1吨办公用纸,而生产这些纸张需要6棵成材树木,还有10吨左右的水资源耗费和污水排放。如果再考虑到打印材料存放空间的节约和阅读舒适感的提升,双面打印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
(3)不用实木地板,尤其是濒临灭绝的树种。
几乎所有在中国的家居建材零售商都在销售濒危树种加工而来的木地板,其中包括使用被称为“天堂雨林皇冠”的印茄木。
(4)购买拥有FSC认证的绿色木材。
FSC(森林管理委员会)是全球最为严格的森林管理和林产品加工贸易认证体系。当零售商销售有FSC标志的产品时,消费者就可以确信该产品的来源和加工过程是对环境负责任的。
(5)不吃砍伐雨林种植的大豆来喂养的鸡做原料的汉堡。
在环保组织和消费者的压力下,国际快餐巨头麦当劳2006年作出承诺:停止出售由特定来源的大豆喂养的鸡类食品,此类大豆的大面积种植,给亚马逊森林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6)不喝毁林种植的咖啡。
(7)使用再生纸。
(8)用毛巾和手帕替代纸巾。
(9)发送电子贺卡代替代传统贺卡。
(10)减少挂历、台历等的印刷和赠送。
美丽的西双版纳,珍贵的热带雨林风光,应该让她把美丽展现给我们的同时,也把大自然的这种恩赐留给我们的后代。
附录:泼水节和孔雀舞“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它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传到云南傣族地区。傣族群众较多信奉小乘佛教,泼水节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G. 浅谈如何加强国有林场企业文化建设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根据各行业各企业的特点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独创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包含企业员工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共同遵守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及最高目标。企业文化作为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实践的结晶,是经过员工长期积累、总结、提炼而成的,是被员工认可的,它能使企业增加凝聚力、创造力,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精神支柱。下面结合我县国有林场的特点和实际,就如何加强林业企业文化建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 一、国有林场企业文化的建设的特点我县的国有林场大都组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都建在老区、边区(如虎山、金盆山、油山),几十年来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的林木产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着国家建设。同时林场职工长期以深山老林为家,以采伐木材造林为业,以艰苦奋斗为荣,为林区林场的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国有林场所具有的生产力水平,结合劳动对象、地域环境、思想观念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林业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1、艰苦的工作条件,塑造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国有林场的主要工作是采伐木材、植树造林、保护利用好现有的森林资源,这就决定了林场职工的工作场所大多在野外,野外的工作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特别是林业生产管护第一线的职工长年累月在野外工作,战严寒斗酷暑,特别是在林场创办初期,吃住在山棚,四面透风,工作、住宿环境非常差。在上个世纪八十年前,由于林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都*双手劳动,用肩扛、*“放小水”、“放羊”形式来运输木材,采运工一年四季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甚至寒冷的冬天也在水中泡,如此一来导致老一辈林业工人身体患病的概率大增,像风湿病、关节炎等疑难杂症纠缠不止。但老一辈的林业职工,为支援国家建设,推进林业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俗话说:“千锤百炼出精兵”。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中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林业职工队伍,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为核心的企业精神。2、相对封闭的林区,为国有林场企业文化建设提了特定的条件。我县的国有林场大都建在远离县城圩镇,如余村林场、隘高林场、九龙林场、林木良种场,在计划经济时期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经济不发达。有些国有林场,如油山林场、金盆山林场由于创办较早,创建之初直接归市级政府管辖,一些应该本由政府和社会部门办的事情,企业都承担了,如子弟学校,职工医院等等,林场依然象一个小社会,林业职工及其家属、子女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他们的价值观、生活习俗,有许多相同相似的地方,单调而又枯燥。但林场职工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还对于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建设具有林业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3、林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课题。自90年代中期,国有林场的发展面临“经济危机,资源断档”的困境局面,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活力锐减,经济效益下滑,职工收入减少,下岗职工剧增。由于企业普遍不景气,再加上企业领导认识上有“重经济、较文化”的思想意识,对文化设施投入不足导致职工思想波动较大,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地过日子,思想上麻木不仁,对企业发展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因此,如何发挥国有林场传统优势和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具有林业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何重塑新时期企业精神,调动职工献身林业建设积极性、促进林业企业发展,是我们亟待探讨和解决的新课题。二、加强领导是搞好国有林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指包括企业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发展目标、规章制度、企业环境方面的整合,是激励企业员工在激烈竞争中不断进取的内部机制,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诸要素中,企业的领导者(国有林场场长,下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核心,他们的言行、喜好对企业员工有着极大的潜移默化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不同的企业,企业文化的特色也不仅相同,都体现了该企业领导者的思想、人格、作风。所以,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抓好领导这个关键,进一步提高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管理意识和学习意识。1、要进一步增强企业领导者的责任意识。企业领导者的每一项决定都关系到国有林场的发展和兴衰成败。所以企业领导者就要自觉按照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上来,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者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自觉承担起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任,建立健全和完善领导机构(工会等),配备精兵强将,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开展。2、进一步增强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意识。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只有加强企业领导的管理意识,建立健全一套稳定可*的保障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不受企业领导人员更替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党政工团领导各司其职,共同担负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责任,积极开展日常性文化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投身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3、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者的学习意识。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为适应时代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起着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学习意识,学习外企、私企的先进管理经验,做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领导者,同时企业文化又是全员文化,需要全体职工的广泛参与,党政工团各部门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参与活动让职工明确自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要从自身做起,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三、发展林业经济,提高企业效益,为职工提供丰裕的物质生活是搞好林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企业文化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企业文化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保持企业发展方向,在创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上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着力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和工作条件。但现有的国有林场企业职工依然执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未期的工资标准人均区区几百元工资,低得令人寒酸啊!这应引起企业、主管部门、党委的政府足够重视,在强调生态立省和谐林业的今天,绝不能让林业职工吃亏!连职工本人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何以养家糊口?连职工的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职工哪还有心思参加文化活动,参与文化建设呢?这根本就是空淡!!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以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应从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林业经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职工收入,为职工提供丰裕的物质生活,俗话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也就是说得这个道理。四、结合实际,努力建设具有林业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对国有林场企业文化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国有林场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林业行业属性,企业特点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建设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应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1、培育企业精神,尊重职工主人翁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密切相联,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谋求企业的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所认同的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国有林场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始终应注意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把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爱岗敬业上来,在实际工作中确认以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把职工的共同追求和向往集中起来,凝聚在一起。赋予企业精神新的内涵,把富有时代气息,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流入企业精神,使新时期的企业精神更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在轰轰烈烈的市场大潮中,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应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让广大职工想主人翁之事,尽主人翁之责,干主人翁之活,为企业做贡献,推动企业工作全面发展。同时,在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增加职工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勤劳朴实,爱岗敬业、自立自强、开拓创新”的林业人新形象,逐步实现 “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资源培育集约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职工队伍“四有”的企业发展目标,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使之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群众心理定势和价值观念。2、营造企业文化环境,塑造企业文明形象。国有林场职工、家属、子女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应充分到用这些积极因素,积极倡导和弘扬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坏境。首先要加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主管部门政策和资金扶持。尽企业之所能,加大职工危旧房改造,建设环境优美、整洁、靓亮、温馨的园林式场部和庭园式护林站(点),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固定场所,给予经费保障,并着力改善职工作和生活坏境。其次加大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广泛深入开展岗位职业道德教育,及时把新知识、新技术传授给职工掌握,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职工的头脑,用优秀的作品鼓舞职工群众。3、培养企业文化骨干,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职工的全员参与,也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内容新颖的文化活动。应发挥文化艺术骨干的示范、引导和组织作用,通过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去挖掘文化骨干,了解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加以重点培养,同时也可将文化骨干分批次输送至艺术院校进修和培训,提升文化艺术水平和技艺,让他们成为宣传林业、推动林业经济建设和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中坚力量。4、经常性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创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与形式是相对统一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能动作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过程中,时刻注意企业自身实际和特点,采取适当的形式,达到预期效果。一是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文体活动,如春节、元宵、三·八、五·四、七·一、十·一等举行扑克、下象棋、乒乒球、篮球、比赛和游园活动等。邀请县文化局、艺术团、采茶剧团等单位送戏、送电影下乡到分场、护林站(点),慰问一线职工。二是创办企业报,如隘高林场的《隘林工运》,鼓励职工把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迹拟成简讯向企业及主管部门踊跃投稿;又如金鸡林场采取奖励制度,对职工投稿在不同级别报刊杂志的,一经发表给予相应金额的现金奖励。三是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一个分场、护林站(点)添置一套卫星接收设备,提高卫视收视效果,为职工提供丰盛的精神文化套餐,活跃林区生活。四是引导职工树立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杜绝涉黄、涉赌等不良现象侵蚀职工的心灵。五是开展奖优评先活动,可采取季评、年度评等不同形式并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评选先进生产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五一劳动模范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全体职工中营造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总之,国有林场企业文化建设应把握林业行业属性,结合林业企业自身特点,应围绕发展现代林业,构建和谐林区的大局出发,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H. 榆阳区林业规划设计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I. 如何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防治新技术推广宣传
我感觉,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不单单是挂条幅、摆图片、写标语、做声像。要想切实加强宣传,最关键的是让广大群众,特别是林区的林农,感受到有害生物对生产生活的害处,和新技术的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眼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力度虽是很大,但群众并不是认可的。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有害生物对他们个人利益的损害。而且,就算是体会到了,他们也很难找到途径去解决。不象时下的化肥、农药对广大农民的影响之大。啥时候广大群众象感受化肥、农药去感受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啥时候咱们的宣传就到位了。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