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动植物标本策划书

动植物标本策划书

发布时间:2022-08-02 21:55:23

❶ 急求一份策划书.是制作植物标本比赛的.

一. 比赛抄时间:2006年11月13日——2006年12月1日,袭参赛同学利用上自然、生物、计算机课活课余时间完成。

二. 比赛内容:采集植物叶子,制作书签标本后过塑,内容自定。

三. 资料来源:三楼植物园的各类植物叶子;计算机课查找有关植物资料。

四. 比赛形式:利用自然、生物、计算机一节课的时间由科任老师组织完成查找资料、采集标本并制作。

五. 参赛对象:小六,初一,初二,高二全体同学。可一人或二人合作。

六. 比赛奖励:参赛作品(注明作者班级、姓名)于12月1日前提交到理化组。每个年级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❷ 植物细胞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用7个字概括)动物细胞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用7个字概括)

撕取盖染色吸水
应该是这样的

❸ 怎样做植物标本 【最有创意的】

植物学做标本的时候都这样做的
(一)准备
采集前应先收集有关采集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状况方面的资料,以便周密安排采集工作。同时应准备采集必需的用品,主要有:标本夹(45×30cm方格板2块,配以绳带)、标本纸(吸水性强的草纸,折成略小于标本夹的3~5张一叠若干)、采集袋(塑料袋)、枝剪、标签、野外记录纸、照相机等....
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一)采集标本的要求
1.标本单株选择
从同种众多单株中,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力求有花有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及种子。
草本植物要挖出根,植株高的可以反复折叠或取代表性的上、中、下3段。一次采不全,应记下目标,以备下次再采。
如果是供教学、科研用的标本就要精细一些了。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也要考虑不同的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个体。比如说同一种植物会有的异性叶(比如构树就有缺刻状分裂的和心状卵形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叶片)、雌雄异株等等都要做成不同的标本以便于教学示范。
2.采集步骤
按预定目标,选择合要求的单株,剪取具代表性枝条25~30cm(中部偏上枝条为宜),依次完成下列步骤:
(1)初步修整。如去掉部分枝、叶,留下分枝及叶柄一部分。
(2)挂上标签,填上编号等(一律用铅笔。下同)。标准的采集签应包括采集号
采集时间、年 月 日、采集者、采集地点。
(3)填写野外记录。注意与标签编号一致,标准的野外记录应包括采集号
采集时间、年 月 日、采集者、采集地点、海拔高度、树高、胸高直径、树皮、树枝
叶、花、果、习性、生态环境、用途、俗名、正名、学名、科名、备考。当然实际操作也未必要填这么多的,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填写。
(4)暂放塑料采集袋中,待到一定量时,集中压于标本夹中。
(5)采集中应注意同株至少采两份,用相同的采集号标记。如有的植物需要开花结果后再采,应记下所选单株座标方位,留以标记。同种不同地点的植物应另行编号。散落物(叶、种子、苞片等)装另备小纸袋中,并与所属枝条同号记载,影像记录与枝条所属单株同号记载。有些不便压在标本夹中的肉质叶、大型果、树皮等可另放,但注意均应挂签,编号与枝相同。
(6)注意有毒性、易过敏种类。如蝎子草、漆树等,应慎重。大戟科、毛艮科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毒科。当然,在野外也不要乱尝试没吃过的植物。
(7)注意爱护资源,尤其是稀有种类。这个不用多说了吧,破坏环境和资源可不好。
(二)腊叶标本的压制与装帧
压制是标本在短时间内脱水干燥,使其形态与颜色得以固定。标本制作是将压制好的标本装订在台纸上,即为长期保存的腊叶标本。压制与制作标本须注意以下各点:
1.顺其自然,稍加摆布,使标本各部,尤其是叶的正背面均有展现。可以再度取舍修整,但要注意保持其特征。
2.叶易脱落的种,先以少量食盐沸水浸0.5~1分钟,再以75% 酒精浸泡,待稍风干后再压。
3.及时更换吸水纸。采集当天应换干纸2次,以后视情况可以相应减少。换纸后放置通风、透光、温暖处。捆绑标本夹时,松紧要适度,过紧易变黑,过松不易干。标本间夹纸以平整为准。如球果、枝刺处可多夹些。换下的潮湿纸及时晾干或烘干,备用。
标本压制干燥后即可装订,装订前应消毒和做最后定形修整,然后缝合在台纸上(30~40cm重磅白版纸)。将野外记录贴左上方,定名签填好贴右下角,此签不得随意改动。对定名签鉴定的名称有异议,可另附临时定名签。照片、散落物小袋等贴在另角。贴时均不要用浆糊,以防霉变。标本布局应注意匀称均衡、自然。装订后的标本再经过消毒,夹纸或装入塑料袋保存于专门的标本柜中。
缝合的时候一般取一些茎或枝,用线固定在白版纸上,叶子就要粘贴了(我们是用毛笔蘸白胶涂在叶子背面粘贴)。原则是叶片之间尽量不重合。谈谈本人的经验,粘羽状复叶的时候建议从上往下粘,因为可以保证叶片不重合,如从下往上很可能贴到中段两片叶子的角度就近乎0度了,再下去就要重合了。当然,我们博物组比较讲究标本的美观,所以在装订和整形上还是比较注意植株在白版纸上排一个怎样的形状比较好看。

❹ 植物标本制作的方法是什么

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如下:

准备材料:几片树叶,书一本。

1、准备一些树叶。

❺ 植物化石标本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前言

植物化石标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了植物化石资源能有序、准确而有效地获取,特制定《植物化石标本资源收集技术规程》,以确保安全合法而有效地获取植物化石标本资源。

赴野外采集植物化石前需做好与采集相关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野外寻找与采集时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植物化石标本资源的收集还涉及交换标本、捐赠标本和索取标本等。

本规程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本规程起草人:杨小菊。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植物化石标本的收集所用术语,植物化石标本采集准备工作、仪器设备要求、野外记录本要求、野外记录的内容和标准格式、采集步骤、标本的野外处理、标本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标本运输方法,以及交换标本、接受赠送标本和索取标本的信息记录、要求和注意事项。

本规程适用于古植物学工作者、地质工作者野外采集植物化石工作及博物馆等保存单位征集植物化石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稿(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9649.9—200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第9部分:结晶学及矿物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植物大化石(megafossil):指除孢子花粉等个体微小及保存大小在几个毫米以下的植物碎片以外,一般的植物化石,如具解剖构造的木化石、保存有角质层的叶、花、种子等或它们的印痕化石。

2)植物中化石(mesofossil):指中等大小的植物化石,主要包括丝炭化的木化石碎片及叶、大孢子和种子等繁殖器官,标本的大小一般约在0.25mm到几毫米之间。肉眼可以辨别但需用显微镜研究。

3)压型化石(compression):植物各器官被细粒沉积物迅速掩埋后,在沉积物累计的重压下,逐渐脱水和压扁,有机物挥发后仅留下与原来植物部分轮廓完全一致的炭质膜,保存有部分或大部分植物原有物质和结构。

4)印痕化石(impression):植物体留在岩石基底上的印迹,通常是压型化石的反面印痕,或是植物体本身的物质消失后留下的部分内面或外面的印痕。

5)矿化化石(petrification):被埋藏的植物体各部分器官经含矿物质溶液浸泡,矿物质逐渐渗透入植物的细胞腔及细胞间隙而矿化,但植物体仍保持原有的结构。

4 准备工作

4.1 采集工具

根据采集任务的需要,准备以下工具:铁锹、铁锥、十字镐及小手镐、钉字镐、手锯、钢撬、地质包、地质锤、地质罗盘。

放大镜:一般用10倍的。

定位仪:目前野外工作常用GPS仪(全球定位系统)。

4.2 野外记录工具

野外记录簿:最好是防雨纸质的记录本,用以记录工作地点的地质地理、地形地貌、化石产出和采集的剖面位置和层位、工作情况等。

记号笔:油性笔用于直接在标本上编号,普通笔用于记录。

标签纸:应有统一的印刷格式,记录植物化石采集的时间、地点、采集人,化石产出的时代、层位、野外初步鉴定结果及鉴定人,化石的野外编号。

胶布:粘贴在岩石上用于标号。

照(摄)相机。

4.3 标本包装材料

包装纸和棉花:包裹化石,以防标本受到磨损、挤压、碰撞而遭破坏。

纸袋:用来放置已脱离的表皮材料。

玻璃瓶:放置小块的重要的植物化石,如碎裂的叶片、种子、孢子叶球。

4.4 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环境和性质,应适当准备一些劳保用品,如护眼、手套、安全帽、防晒霜。

4.5 相关文件和资料

在进行挖掘和采集化石之前,采集者必须了解化石产地的所有权,进入产地采集并收集化石的相关法规及合法性资料。

已有的地质研究资料,包括发表和未发表的相关文章、地质报告、图件等。

4.6 其他

1)大范围地进行挖掘工作,要求清除大量的上覆物,要考虑挖掘机的参与,或者采取爆破等手段。上覆岩块的清除还可以用配有电动绞车的四轮驱动汽车或卡车等移开。

2)在植被覆盖地区进行大面积挖掘时,事先应与林业部门和环保部门取得联系,并避免对森林植被及水土保持造成不良后果。

3)在采集压型化石时,应准备一些小纸袋、小盒子、小瓶子等,以盛装剥落的角质层以及小块的重要的植物化石,如碎裂的叶片、种子、孢子叶球等。

5 植物化石的寻找与采集

5.1 确定并记录化石产地

无论从事何种类型的采集,根据已有线索作有计划大规模发掘是获得丰富化石材料的必要手段。

如果要对某个区域进行评估,最好仔细考察本区内所有已发现的岩性中最有希望的露头,而不要仅停留在一个已发现了化石的地点进行采集。用罗盘或借助卫星定位仪器测出化石点的方位。

针对化石的层位以不同距离拍照并对化石点再次定位。

5.2 辨认化石及岩性

含有植物大化石的层位没有严格的岩相类型限制。在许多沉积岩中都可以找到大、中化石,有时甚至在海相沉积物或火山岩和火山灰中也能找到很好的化石。

沿层面上产出的植物化石,只要沿着平行层面揭开就可以了。即使压型/印痕化石保存差,被风化,它们也易于在碎石堆中找到,产这些化石碎片的岩性就指示了好的化石材料可能在附近某一层位中。

矿化植物化石如果没有适当暴露,就比较难以发现。在大多数岩相中鉴定较小类型矿化化石要求相当精确地观察。发现以后可借助10倍的放大镜进行观察,以确定化石是否保存了解剖结构。

5.3 挖掘和搬运化石材料

确定了被认为值得挖掘的采集地点之后,主要根据研究类型和范围的要求来决定挖掘的程度。

如果为开展生态研究而进行大化石定量统计研究,就要进行“大范围工程”,它要求大幅度地揭示岩层表面,几乎肯定是要大范围清除上覆岩层(上部掩盖)。

当采集压型或矿化化石时,化石本身的大小应当决定了挖掘岩块的大小,因为它是整株植物复原中首要的考虑因素。首先应清除上覆物。另外,最好不要挖出上部岩石压住的块体,否则岩块内部的层面可能会开裂,从而很容易破坏化石标本。

如果估计在野外采到的岩块可能产有丰富的化石,可把岩块带回实验室后再劈开、修理,或进行浸泡处理等。

5.4 挖掘方法

1)大范围的挖掘工作要求清除大量的上覆物,这种工作需要挖掘机的参与。有时上覆岩块可以用配有电动绞车的四轮驱动汽车或卡车来移开。相对松散的岩块有时可用拖绳来移走,也可以用简易的手动汽车千斤顶放在岩块后将松散的岩块移开或沿斜坡推下。

2)对于不超过1~2m大小的岩块,可使用重型钢撬(至少2m长)移开相连接的岩块。

3)移开较小一点的岩块可以用小一点的撬棍或手凿子,用撬棍松动岩块,然后轻轻地撬起再搬开。

4)成层的岩块采用重方锤和凿子进行松动后,将其移开。

5)上覆岩层清理完毕,在采集开始之前,应该清晰地标明化石产出的岩相和层位。可以用喷绘、彩色标志,或彩色粉笔标出,以便于作业。为了在实验室对取回的岩块进行定向,必须进行详细的野外素描和照相。

6)根据研究类型的不同,含化石的岩块可在野外挖掘过程中劈开,或整个搬回实验室后再劈开。

7)含压型或印痕化石的成层较好的沉积岩,可用锤子和凿子或具凿边的锤子沿层面剖开。20mm或30mm厚、较薄的岩片要用夹钳或带刃的老虎钳对压型化石的周围进行修理。

8)矿化的标本最好成块带回实验室,进行切片。如果含有矿化植物的岩块在掘出过程中破碎了,必须对破碎的表面进行仔细观察,以检查矿化标本是否顺延到了毗邻的岩块中。

9)保存在大块的坚硬沉积岩里的植物化石,可用建筑工人的石工锯移动或切开岩块。

10)最好使用较高质量的地质锤和凿子。

11)发现巨大的树桩和树干化石时,可根据研究需要将其全部采出,或采取大块,或采取拳头大小的标本。

12)大规模的工作中,最好将不含化石的上覆岩层全部铲除,将岩石剥到一定的程度,使所获得的含印痕岩板不致过薄和易碎(其厚度一般为2~3cm,根据标本的大小而定)。打去多余的岩石,结实而湿润的页岩可用刀切割,较坚硬的可用手锯来锯。从标本四周和下部打去多余的岩石时可用刀子来切割或用十字镐或地质锤轻轻地短促地敲打。很脆和很小的标本应当用棉花包裹起来,置于小盒内。

13)不明显,但很有价值或感兴趣的或值得保存的印痕应用记号笔圈出。

5.5 包装

所有采集到的材料,尤其是裂开的压型化石,都必须尽快、妥善地包裹好,防止灰尘和沙子破坏化石表面的细微构造、角质层等有机物质从化石表面脱落。具体要求为:

——精致的化石首先要用软纸或厨房用的卷纸仔细包好,为了更加保险,再用报纸或“泡沫材料”进一步包裹。

——绝对不要将压型化石的正模与负模再次“拼接”起来包裹,清晰的表面尽管“大体吻合”,但拼接后会破坏一些细微结构。这些标本最好一直用合适的材料分开包装,以保护其新鲜暴露面。如果岩石块体破碎,在没有被胶结之前,清晰的压型或矿化标本最好在原位置就拍下照片,然后再各自分开包装,认真加上标签。

——许多地方产出的化石在刚采集时是潮湿的,比干燥时更容易裂开。那些在野外采集,准备搬回实验室再劈开的岩块,可以二次浸水。方法是将岩石置于数层湿报纸之间,放置几天。如果要完整地劈开层理差的岩石中的压型化石,这种方法相当有效。

——对较易破碎的和较软的含有柔弱印痕的黏土、软质页岩和含泥质砂岩的标本,最好首先用棉花或软纸包裹起来,含印痕的微小的岩块包在棉花里,数个同置于一个盒子中。

——在用纸包裹标本时应当将其包裹成便于叠放的形状,如方块状和砖状。

——为了避免磨损,应将标签折叠起来置于纸包内的一个角落里,为保证记录完整,在标签和纸包上不同地方多写1~2次。用这种方法包装的标本可以放在背包和背囊中搬运。

5.6 野外记录的内容

在野外记录本上应记录含化石的标本是在什么条件下(山谷倾斜处、采石场、泥塘、探槽、铁路路堑)采集的,并标明岩层的垂直方向、距地表的深度及产有标本的岩石名称和位于该岩石上下岩层的名称(如在砂岩中的页岩夹层)。野外采集时一定要在采集时对化石进行编号,包装好后进行编录并附上标签。记录的内容包括:

——准确的发现地,最好指出最近的居民点、火车站、区域、省份及其与河流的关系以及有关的地物、地貌等。

——标明采集日期。

——写出采集人的姓名。

——记录化石产出的时代、层位。

——记录露头或人工点的号码,同一岩层中的全部标本必须用同一号码标出,如+++号露头,++号标本;采自同一岩层的标本不必每块都单独进行特殊的编号,但如标本是在同一露头上或剖面上的两个或以上的岩层中采集的,就应当用特殊的号码标明岩层的上、下关系;从同一剖面的不同岩层上采集的数块标本应当按顺序进行编号,并指明标本之间的距离(如++露头,第1号岩层)。

——记录野外初步鉴定结果及鉴定人。

——记录化石的野外编号。

5.7 运送或邮寄标本

为确保安全,应将标本放置在不易弯曲变形、可堆放得很牢固的箱子里,以免在震动时擦伤或破损。为了包装得更加牢固,可以塞上刨花和纸,或稻草、干草等可以减震的充填物(必须是干的,以免标本长霉)。

6 交换标本、捐赠标本和索取标本

主要是正模标本。这些标本的获得应符合相关的法律。

——签署一个“转交项目”合同,将交换标本、捐赠标本和索取标本的合法所有权转给收藏单位(博物馆或研究机构)。

——标本登记并建立交换、捐赠和索取标本的目录,其中包括标本来源的个人(或单位)资料和标本数据,这些信息应人工记录或输入数据库中。

——向捐赠者发一份正式的感谢信。

——对标本进行检查,确定是否要求特殊保存,如必要便立即实施。

——将标本的详细信息进行记录或输入数据库,每个标本都应编有登记号。这些信息包括采集人/捐赠人、标本学名、地层细节、产地信息、岩性、保存形式以及所采用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是在某文献中已描述的标本,还应记录作者姓名、文章题目、书刊名称、出版年份、页码、图版等。

除了基本的模式标本以外,下列情况的标本也在收集之列:

——馆藏中未曾描述,或只是粗略描述的标本。

——来自与馆藏已有但层位不清的标本是同一产地且有准确层位的标本。

——馆藏中已有的,但保存特别好的标本。

——新采集标本。

——特殊保存的标本。

——曾在出版物中发表的标本。

——即将被发表的标本。

❻ 学习制作生物标本的意义是什么

从前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生物标本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广泛的用途,因此,学习制作生物标本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能活跃人的思想,激起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同学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只要热爱,就一定会主动去学。而热爱和主动地去学习一门课程的关键是要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一个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有兴趣,他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学习效果必然会得到提高。学习和兴趣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因;从由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认为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兴趣有2类:①间接兴趣。它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如获得一个好的学习成绩等。②直接兴趣。即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都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但大量实践表明,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才是提高学习质量最有利的因素。

在学校,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培养,与老师有密切的关系,老师应使学习活动有趣味。当老师把学生送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捉采动物植物时,当老师把学生领到自然博物馆和动物园去观察标本和动物时,当老师把学生带进实验室去亲手解剖各种各样的生物时,学生们兴奋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变了,学生要进行独立的观察和实验,他们是主动者,而老师则是指导者。这种学生“直接去做”的学习活动,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并且热爱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学校教学的目的。

同学们在学校生物教学中,一定会发现使用生物标本能集中听课的注意力。大量的生物教学实践证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生物标本要比大声疾呼“注意”、“注意”有效得多。为什么?因为人的知觉不是一架录像机——有像就能录下来,而是有选择性的。当外界事物引起大脑的兴趣时,其注意力集中在大脑的相应区域,称为优势兴奋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注意力集中点,处于这种优势兴奋的区域的反应能力最好,注意力最集中,条件反射易于形成,所以学习效率也最高。

因此,同学们不仅要依靠老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也要通过自身发掘找到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积极主动学习生物标本的制作就是同学们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标本,同学们可以识别各种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回到学校后,把亲手制作出的标本拿到课堂上去演示,能极大地吸引听课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亲自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能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明确科学概念。

一切科学上的新发现、新成果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观察的基础上的。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同学们:“不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弗莱明也说过,“我的唯一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可见,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个领域中,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比一般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观察力是同学们自我提高的一项重要任务。

采集和制作标本不是机械地重复某一种动作,它要求采集制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方法、完整的思路和灵巧的动手能力。

同学们学习制作生物标本,首先要进入大自然,下一步就是要对大自然及生物体进行观察,包括观察生物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生物体本身的形态结构以及每一种生物的生活史等,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例如采集蛙卵标本时,不仅要知道在什么样的生态环境下能找到蛙卵,还要弄清蛙卵与蟾蜍卵的区别。

动植物捉采回来之后要制作标本,也需认真观察。例如,在制作鸟类剥制标本前,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要仔细观察这只鸟的姿势和神态,包括它的眼睛、喙、后肢的颜色等,如果不能很好把握这只鸟的形态和神态,做出的标本就不能很像。脱离原动植物体主要特征的标本不是一个合格的标本。

在一系列采集、制作标本的活动中,同学们亲自动手,这是锻炼动手能力的极好机会。比如在采集菜粉蝶标本时,如果不掌握采集要领,跟在菜粉蝶后面乱跑,急速翻网的方向又不对,那就很难采集到。

此外,在采集和制作标本时,同学们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查找资料,阅读书籍、杂志、剪报等,将能进一步加深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并获得许多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三、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亲自采集制作生物标本,可以加快同学们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速度。因为人的感觉和知觉的速度取决于获得感性认识的速度,而反映同一知识内容的不同直观手段,会在感知速度上有很大差别,如果采用的方法得当,就能迅速地理解应当看清的一切,学习速度就会相应加快。例如,在学习蝗虫口器的知识时,随着教师的讲解,如果同学们的手中有一份蝗虫口器的标本,就能够很快知道哪是上唇、下唇,哪是上颚、下颚、舌,等等。同时,理解知识的速度也会加快,例如,在讲解裸子植物的特征时,观察裸子植物标本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很快理解所学的知识。

此外,生物标本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把分次理解了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与综合,得到新的理解。例如,在动物学学习中,如果结合动物形态的标本、解剖标本,比较脊椎动物各纲的构造和功能,包括体表、脑、呼吸器官、循环系统、运动器官、生殖器官等,同学们就能很快理解动物的进化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这一结论。

所以,学习生物标本的采集、观察与制作,既能加快学生认知事物的速度,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训练生物学基本技能,提高生物学能力

在中小学时期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是生物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通常所说的技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方法,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生物学基本技能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使用观察实验器具和仪器的操作技能。

(2)搜集、培养和处理观察实验材料的动作技能,其中又包括制作涂片、装片和徒手切片的技能,采集动植物并制成标本的技能和培养、解剖动植物的技能。

(3)观察和实验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

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和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技能的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保证质量,知道结果。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恰恰有助于生物学基本技能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同学们掌握能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因为能力是自我获得知识的手段和源泉。生物学能力是以思维为核心,把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去分析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考和行动的综合能力。

生物学能力使同学们在学校里能更快地获得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圆满地解决科学、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有些还可能有创造发明等。因此,生物学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

培养生物学能力有多种途径,其中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是重要途径之一,因为这一活动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而且非常结合实际,所以难度比较大,培养出来的能力水平也就高一些。有些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还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有的就是科学研究的初级题目。例如,有些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要经过反复实验和观察,最后才能做出来,这就是科学研究的雏形。

阅读全文

与动植物标本策划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首钢培训中心招生方案 浏览:838
市场营销学生的优势 浏览:694
天津金立联合电子商务公司 浏览:843
排球指导员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57
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方案 浏览:512
曼秀雷敦男士化妆品的市场营销策划过程 浏览:166
电子商务研究背景 浏览:289
酒店网络营销营销目标 浏览:992
天翌电子商务淘宝店 浏览:491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雅马哈 浏览:687
卫计系统技能培训方案 浏览:610
生态环保知识讲座培训方案 浏览:367
啤酒促销活动策划书 浏览:138
餐饮部服务员培训方案 浏览:345
银行楼盘营销推动方案 浏览:605
祈阳浯溪古镇旅游策划方案 浏览:619
湖南农业电子商务 浏览:905
网络营销能做什么 浏览:680
执法培训方案范文 浏览:156
网络营销的职能是什么 浏览: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