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少数民族服饰展云南策划书

少数民族服饰展云南策划书

发布时间:2022-07-27 08:42:45

『壹』 云南少数民族头饰服饰的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头饰服饰》是 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贰』 云南少数民族头饰服饰的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云南美术出版社; 第1版 (2001年12月1日) 外文书名: Yunnan Nationalities' Headdress and Costumes
产品尺寸及重量: 20.4 x 18.8 x 1.4 cm ; 358 g
ASIN: B001EQ5XZ6

『叁』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是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6开精装图书,全书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

『肆』 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活动(最好有服饰图片)

各少数民族习俗及服饰

各少数民族习俗及服饰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僳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

25、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伍』 少数民族的特色活动,特色食物,特色服饰

1.蒙古族:烤全羊和奶制品,蒙古族特色就是牛羊肉。
2.回族:大盘菜、羊肉串。回族人喜欢大盘鸡,羊肉火锅等。回族人不吃猪肉,喜好各种烤奶和羊肉。
3.苗族:打油茶、酸菜鱼、各种河鲜。苗族人生活在各种河流流域,对各种河鲜美味了如指掌。
4.傣族:傣族的牛肉、猪肉干巴、竹筒饭。傣族人喜欢把各种肉类风干做成各种美味小吃。
5.朝鲜族:泡菜、冷面、年糕等。
二、少数民族特色美食文化
1.少数民族特色美食:歌唱的内容主要围绕着食物、餐具,使人们对面前的食物的认识发生变化,产生种种美好的联想,有助于饮食者促进食欲。
2.饮食活动中的歌唱,看来还不仅仅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待客而动用歌声来表示歉意。因为客人也要唱歌,他的歌也不仅仅是对主人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
3.敬酒歌是迎客、待客、送客过程中主人向客人敬酒时唱的歌,多表达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对自己招待情况的谦虚、客套等。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就有55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历史,生活习惯和社会背景也不一样,因此地方美食也会有所不同,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有很多种。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国家少数民族特色美食为闻名世界,令人称赞的。

『陆』 怎样在艺术设计史中运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因素

论民族文化元素在设计艺术中的运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迎合这一市场特性,许多国家都拿出了绝招,获胜的招数为数甚多,但最为抢眼的恐怕要数“设计艺术革命”了,这虽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但为不少经济崛起的国家带来了诸多实惠。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各国极尽设计之能事,什么“设计战争”、“技术民族时代”等等,蜂拥而至,彰显了各具民族特色的魅力和创造性的美。正是在这些新设计理念的支撑下,其商品赢得了更多的消费群体,并培育了特有的消费观念。 设计艺术是产品价值的再创造,是商品的脸面,“设计艺术的本质在于提高物质使用的价值与满足精神上的舒适,即‘用’与‘美’的统一。”(李龙生《艺术设计概论》,安徽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设计艺术实力和手段,使他们的产品更新换代特别快,新产品、新技术、新款式层出不穷。我们不能一味地仿效,还是应有所取舍,并结合本民族的特色来发展我国设计艺术事业。我们既要看到人家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要不卑不亢地去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结合现代新技术来开发我们的设计艺术产品。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好,“有地方色彩的,最容易成为世界的,既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我们以古代的中国陶瓷产品和丝织品为证,那时中国的陶瓷和丝织品的外观造型和服饰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很受外国消费者青睐,这些产品或漂洋过海,或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异国他乡为我们中国赢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以至他们把陶瓷china作为中国代名词。我们再看日本,他们曾用最小的、性能最好的、最漂亮的盒式录音机席卷了世界,以此带动所有产业进入观念设计的时代。日本走自己本民族特色的设计艺术道路,他们不落窠臼地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显示日本过去的传统美学精华,而且能反映今天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日本商品越出国境,散布到世界各地,其商品有的表面上的文字、图案十分明显有西方的味道,但仔细观察,商标、牌号的读音与图案形象都能感觉到大和民族性格,哪怕它上面没有一个日文,也知道它是日本货。这样做不仅能给消费者识别方便,而且一样也能突出日本商品的民族特色。 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国,其灿烂的文化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深入地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艺术,就要溯其源、寻其流,并从中找到有规律性的东西,提取我们所需要的精华,为我们现代人所用。我们不仅可以从远古的彩陶,商周的青铜,秦汉的漆器,六朝的石画,敦煌的壁画,龙门、麦积山的石窟艺术,明清的版画中吸取营养;我们还可以从中国的文字以及民间艺术里找到非常丰富的美的矿藏,并领略到每一朝代的艺术风格,看到他们各自不同的美学观与造型特点。我们要研究各个朝代的时代背景,艺术风格,以及内容、结构、色彩、线条等,掌握他们的艺术语言特性,并赋予其现代艺术的生命力。 千姿百态的中国文字能使中国设计艺术增添浓郁的民族特色。它比画更精炼独到地传达一种古老、朴实的美感,其抽象的艺术感染力,就连不识汉字的外国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美的魅力所在。汉字的美是建构在字的结构、疏密、虚实、线条的软硬,笔划的静动,墨色的枯润基础上的。中国书法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审美价值,在于它遵循内在美学规律,运用点、线、面的变化运动来构成一种形态美和动态美以表达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并反映现实生活。它虽非绘画,却有绘画之灿烂,虽非音乐,却有音乐之和谐,确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抽象的符号艺术”。我们应掌握好书法的技巧,并很好地运用各种书法变体形式,巧妙地组合点、线、面,设计出千姿百态的文字图形来,以适应对现代商品的设计需要,以此来传达商品的信息。这样的商品即便把它放在国外洋货架上,也能招惹那些不识汉字的人注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本民族的“图腾”与传统的吉祥花边纹样来进行设计,也能突出中国设计艺术的民族特色,如在设计作品上装饰龙凤、福寿吉祥纹样,追求一种古色古香,让人一看的确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这样做既能喻示商品悠久的历史,也显示出中国商品的特定记号,还可以给人新奇、怀旧的回味。这些图腾往往能与欣赏者个人以往的审美经验相吻合,并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内在意境和韵味,进而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思想文化,所谓传统,张授一先生解释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艺术的成功在于有“根”。有根的艺术才能枝繁叶茂日益强大,否则只不过是昙花一朵,经不起时间的琢磨。中国艺术的根就应扎在传统思想文化的沃土中。同样,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也应该找到一个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应该是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传统的宗教思想就给中国传统审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东方色彩。在中国影响较为深远的两大教派,一个是道教,另一个是佛教。道教是我国土生的最古老的宗教,其崇尚自然,主张心灵关照,超现实功利的无为思想对我国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清静、无为、灵气、虚实的美学精神是人类历史上基本的美学精神。我们若能领悟道家精神实质,并吸取它那种神奇的概括力,非凡的想象力,把它的丰富色彩和图案巧妙地运用于我们现代设计中,定能设计出超然的作品来,也将会给设计带来一股清新之气。这方面,国外实际已走在了我们前面,曾最受推崇和肯定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典范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中国的老庄学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应用到教学和设计实践中去。外来的佛教经历一段本土化过程,其思想也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它那一套内有体验的认识方法,对古典美学认识对象的审美特征,揭示审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且看济公和尚行善惩恶、嗜酒成癖、落拓不羁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再如源自佛学思想灵感而设计的“开口笑酒”品牌及包装容器,外观是一尊豁达大度的大肚和尚的塑像,大肚不仅体现了饮酒的海量,同时也喻示了“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敞怀大笑也暗示了“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人生价值观,那种淡泊名利,追求祥和的襟怀,可以增添酒类文化的内涵,它告诉人们沮丧时不要借酒浇愁,酒应用来助庆喜事,或帮你变得旷达,忘记苦闷。这一设计为产品赢来了不少的顾客和赞誉,并成为中国的著名品牌产品。(见《99中国之星全国包装·标志获奖作品集》)所以说宗教思想在人们心中所形成审美观在我们现代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它能给我们提供广泛的设计素材。 论民族文化元素在设计艺术中的运用(2)我国民间艺术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学内容。古老的造型艺术语言已根深蒂固地扎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融汇着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理论和艺术表现形式与风格。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的美术表现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建立在抽象审美意识之上的,后者是以自然为准则,描摹现实为最高追求境界,一个着重写意,另一个注重写实,显示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中国画以神写形,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中国画色彩层次虽然没有那么丰富,但它是通过高度凝练的点、线、面以及色彩来表达创作者丰富的思想内涵,这种高度凝练的点、线、面以及色彩有着很强的装饰性。西方画则不然,这就是我们中国画的优越性所在。 为了开拓我们现代设计的广阔思路,我们必须要掌握好中国民间美术这一造型艺术语言。中国民间绘画抽象的审美意识,正好符合设计艺术在商品形象中的表现,气韵贯通这一中国民间绘画特性能够很好地运用于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滩头年画的造型观念;简练概括,夸张写神。滩头年画人物造型大胆、夸张、洗炼、神态生动。门神人物全身仅四个头长比例,人物重心低。身体左右横式 发展 。粗壮结实,有一种横向的张力。使整个画面显得特别稳重。构思大胆、谐音寓意。民间美术的造型都蕴涵着较深刻的象征意义,长期的文化积淀,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像图形设计“天涯共此时——团圆”作品就采用滩头年画的形式进行设计,将少数民族的一家三口组成圆形图案,构图巧妙,寓意深刻,并充分表达我国人民在中秋节时的愿望:天涯共此时,民族大团结。 时代在前进,人们的审美观也会发生变化,对以往人们审美观念的要素变化要加以仔细分析、研究,这将会有利于我们设计艺术的发展。加强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必须运用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反映今天人民生活愿望,使我们所设计的作品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魄。艺术的普遍规律告诉我们:艺术的基本原理是不分国家和民族的,这也是共性原理;可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没有共性。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汇聚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某种意义来说,越具有民族风格的设计,越能反映一个国家的设计艺术风格,那么,这种设计艺术作品就越具有国际性。所以,我们必须集民族之精华,以现代的审美观发展我们传统的艺术文化,切实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此来提高我国设计艺术水平,使我国的商品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市场上大展风采。今天我们全面贯彻实行对非遗民间美术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也就是更好地将民间民族文化元素在设计艺术中运用。

『柒』 云南少数民族头饰服饰的内容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头饰服饰》记载了民间服饰优美的传说以及渊源流长的发展历史。众所周知,云南境内的除汉族外,还有25个民族公布居住在全省各地,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分之一,此外还在几个民族因人口稀少等原因,目前暂定为人,如摩梭人、克木人等,在这25个少数民族中,有15个为跨境民族,10个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因而,全省呈现了民族众多,支系繁盛的状况。
云南少数民族穿什么?用什么来装扮自己?为什么他们要这么穿?要这么多装饰来打扮自己?作者站在一个美术工作者的角度用自己擅长的白描绘画形式,描述了云南26个民族的服饰特征。记载了民间服饰优美的传说以及渊源流长的发展历史。

『捌』 可以给我少数民族服饰,云南的少数民族 云南服饰考察报告么

额~~~~

阅读全文

与少数民族服饰展云南策划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市场营销的考题 浏览:471
幼儿园中班元旦策划方案 浏览:578
乡镇扶贫产业培训方案 浏览:818
山西爱梦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568
网络销售跟网络营销 浏览:265
市场营销环境及其特征 浏览:462
大学六一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25
破冰大会策划方案 浏览:268
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研修方案 浏览:963
联通上市推广方案 浏览:442
红包裂变推广方案 浏览:967
城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67
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方案表 浏览:23
南昌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浏览:71
天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定位 浏览:363
线下营销与网络营销的关系 浏览:827
网页的网络营销价值 浏览:597
精准扶贫政策培训宣讲实施方案 浏览:641
消防培训演练方案 浏览:351
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如何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