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国学汉服文化的宣传条幅,条幅内容
不要理会楼上那些,做好自己就行。。。有句挺有名的: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由来)
『贰』 倡导国学的广告语或标语有哪些
1.读书修身,读书养性。
2.诵读,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3.最是书香能致远。
4.诵国学经典品盛世内文明
5.与经典同行,容与圣贤为友
6.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7.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10.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11.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12.经典润心灵,书香溢校园。
13.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14.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15.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叁』 我想开个国学馆,但是不知道写什么广告语,帮忙想一个,谢谢
习圣贤智慧,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
大成国学院的标语借鉴: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国学发展,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民族复兴。
传华夏文明,扬民族精神,兼智慧共赢,创国风盛世。
『肆』 以宣传阅读和国学经典的作文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字骨,画魂,音容,文气,诗节,镌刻下了五千年历史的兴颓变迁,凝炼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铸就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五术六艺,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这些用智慧凝成的思绪,用哲理汇成的情思,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深刻与博大,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邃的美.它教会我们如何处事,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吾静而思之,有此心得:凡欲成大事,立伟业者,其身须自强,其德须淳厚,以此为本,蓄以时日,加以磨炼,方可达一代英杰之境界.在竟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谋求发展,在社会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吗?
《史记》是国学经典中一块璀璨的奇葩.它记录的是历史,却又不单单是历史.它折射出的是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气节.司马迁,这个在风雨中茕茕子立的长者,正是因为他的忍辱负重,他的坚强执著,才有了这部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著.他用不屈的精神铸就的傲骨,使历史的长钟浑厚有音.
岁月的梭子已在历史的诗篇中悄然划过,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智者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消逝的是他们的躯体,不灭的是他们的灵魂.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篇又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留下一部又一部震憾思想,冲击心灵的文学著作.时代的钟声已在21世纪的今天深沉敲响.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作为一名正中学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国学经典,应该如何利用前人留下的这笔宝贵财富?
毫无疑问,应该学习,继承,发扬!
清晨醒来,手捧《归去来兮辞》,站在校园的柳树下,让自己的精神伴随着清爽的晨风,放飞到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思想沉淀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
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诗经》;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缱绻,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这豪迈,都是国学经典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与体验.这便是文学的魅力,这便是国学经典的魅力,洗涤人的心灵,充实人的思想!
国学经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张力.诗行意味着宽度,诗人意味着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读者构成了长度,不朽的国学灵魂让三维空间充满了文学的智慧与灵性.汗青似乎依旧淡淡渗出,优美的重章叠句,用思绪凝成的经典却跨越数十个世纪抵达心魂.日益发展的信息网络只不过缩短了物质的距离,而国学经典却打通了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时光隧道,使我们的心灵有一个端口,能与千年前的先哲和智者对话,与千年前的智慧和思想产生共鸣.所以,请不要闲置这个宝贵的端口,拂去积满的灰尘,去细细品味这古老却不陈旧,遥远却依旧教育世人的国学经典吧!
让我们从日常做起,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用我们的言行守候国学这片泛土,用我们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使民族的精魂万古长青!
『伍』 国学经典诵读 宣传标语
诵国学经典 品盛世文明
『陆』 求一个国学社社团宣传片,跟传统文化有关的剧本
弟子规,论语,国学翟鸿燊,曾仕强,于丹,易中天随便找个
『柒』 我有国学教师的资格证书,非常喜爱国学,愿意宣传国学文化,想当一名讲师,应该到哪里去
国学 教 师很了不起 , 您 可以 在自 己的省市 看 看有没有 国学的 学校 去 应回 聘,但地区 都 有 区域的限 制 ,如答 果老 师 想 更好的 传 播 , 可 以下载 一个 掌门 直 播,申请直 播号 认证 ,利 用自 己 闲暇时 间 在 掌 门 直播开 个直播 , 自 己录 制 好 的也可 以 上 传,这 样 全 国 各地 的人 都 能看得到 , 您还可 以用音 频 的 形式,方便 大 家 走 路也能听 , 我 现 在 就 在掌门 听 杜 保 瑞 老师 讲 国 学 ,很有收获 。
『捌』 关于国学的宣传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内,就要亡种,而亡种比容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成为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日本人的惟一标志。
『玖』 “国学究竟是什么”宣传片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内教国子小舞容。"《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
国学大师-李-冠-论曾讲过国学的变迁: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由此来看,"庐山国学"实际上是一所既藏书又讲学的"学馆",亦即后来的"书院"。
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一样的。"国医"即国家的医学,"国学"自然亦即国家的学术了。在还没有"西医"、"外学"、"西学"等概念的境域下,这本来是个很好理解和接受的概念,只是当"西医"、"外学"、"西学"出现后,才容易产生歧义而引起争论了。
但是,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二十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