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开展好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要求,是要通过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转化为全体人民的统一行动。其中,增强实效性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方法和手段,增强针对性是实现实效性的关键。
要把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转化为群众的统一行动,宣传思想工作要努力促成三个共鸣,即利益一致的共鸣、目标统一的共鸣和感情相通的共鸣。要善于把理论宣传转化为群众对共同利益的深刻认识,善于把发展蓝图转化为群众对共同目标的准确把握,善于把道德建设转化为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切实需求。
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贯彻十六大精神为主线,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以加快发展为主旨,以成就宣传为主要内容,不断丰富宣传思想工作的内涵,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域,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手段,整合宣传思想工作的资源,打造宣传思想工作的品牌,使宣传思想工作创造出强大的舆论“辐射场”。
一、察民情、合民心、顺民意,是增强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要对干部群众的基本思想状况体察在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首先来自于对形势的正确估价和判断,只有通过经常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通畅的舆情反馈,才能耳聪目明,形成对社会思想状况的基本把握,形成正确的工作方针和基本原则。自1999年7月以来,北京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完善并坚持了定期分析社会舆情的制度,对群众思想动态了然于胸,使宣传思想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是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国家和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最大期望,是最大的民心民意,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的共识。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针对这一基本国情民情,保证社会的稳定。
第一,要不断强化群众对保持稳定重要性的认识,反复宣传今天的成就得益于稳定,稳定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对稳定的共识,是我们做好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多少年来,我们党的政策之所以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于稳定的理解和维护是重要的原因。展望未来,我们仍将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一系列利益调整。群众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种种疑虑和想法,其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基于对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和愿望。这是最基本的舆情,抓住这一点,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最符合实际的切入点。
第二,要引导全社会在维护稳定这一共同前提下统一步伐。以稳定和发展这一全民族共同的根本利益为基点,注意调整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在解释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时,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立场应当是“告民以国情,晓众以大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氛围。
第三,要反复向群众宣传稳定才能发展,发展才能长久稳定的道理。让人民群众经常感受到社会发展给自己带来的切实利益,不断增强群众的信心和希望。
三是要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宣传思想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宣传教育群众同热情服务群众相结合,在办实事中贯彻思想教育。宣传思想工作要反映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在主要新闻媒体上先后开办了《这事给您问了》、《每天帮您办好事》、《北京热线》、《再就业岗位介绍》等直接服务民众的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加强正面宣传、成就宣传、亮点宣传、典型宣传,树立党和政府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形象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党。这些年来,党和政府每年都为群众办大量的好事实事。但有时却不为群众所了解、所理解。探究起来,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还不够到位,信息传达还不够充分,应当是原因之一。党的宣传工作应当起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作用,新闻媒体要着力宣传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营造同心同德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多从大局看问题,多从总体看问题,多从主流看问题,多从发展看问题,多从长远看问题。比如,对于城市建设和拆迁,就是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大家看牺牲暂时眼前利益和部分个人利益,会为社会为将来带来更多更大更好的利益,以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使群众理解党和政府是在为人民谋利益。
二是要加强成就宣传。群众最注重实际。宣传工作不仅要讲道理,更要摆事实,特别是要大力进行成果宣传和成就宣传。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增强群众的成就感、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50周年成就展、建党80周年成果展、申奥宣传等等,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三是要抓亮点宣传。工作亮点、建设亮点,最能吸引人、打动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和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北京这些年发展很快、变化很大、亮点很多,特别是最近几年,建成了一大批新景观,一大批亮点工程,四环路、五环路、城铁、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明城墙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莲花池公园、北京CBD、北京金融街等,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广大干部群众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十六大之前,我们把40个景点分成四条线路,持续两个月组织数万名市民参观。参观后,大家感叹不已,看到北京这么漂亮,了解到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了这么多好事实事,群众发自内心拥护党和政府。
四是要抓典型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最有说服力,可亲、可信、可敬、可学。我们坚持持续不断地抓典型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拿2002年来说,年初,宣传了同仁堂、呼家楼煤气站,前者是以德治企的先进典型,后者是敬业为民的先进集体;3月份,我们宣传了一等功臣、个体修鞋匠孟宪峰,这是新时期雷锋式的先进共产党员的典型;5月份,我们宣传了老劳模新奉献的先进典型,大力讴歌普通劳动者的光辉形象;“七一”前后,宣传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特别是十六大前,在中宣部等部门的领导下,在全国大力宣传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副检察长方工“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公公正正执法”的先进事迹,树立了优秀领导干部和人民检察官的良好形象。
三、深入阐释、宣传各项改革政策,使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理解、支持、拥护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重大改革政策,增加政策的公开透明度,使广大市民充分知晓,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着力点之一。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改革事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让市民充分知晓各项政策,他们才能更加理解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
近年来,北京市医疗保险、劳动保障、危旧房改造、物价调整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政策出台时,我们都做到了宣传解释工作先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确保市民了解情况,理解政府,积极参与,保证了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和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是对党和政府重大改革政策的宣传,要做到公开透明,全面到位。重点是做好政策出台的背景介绍、政策解释、疑难解答。比如,市委、市政府每年为市民办的60件实事,年初在市属各主要媒体发布,年内对于每件实事的进度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报道,让群众知晓,年底总结验收,告诉市民完成情况。60件实事的实施,自始至终完全公开、高度透明,使广大市民真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群众是一条心,人民群众对相关的宣传报道更加信任,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改革政策更加拥护。
二是对群众关心的比较敏感的改革政策的宣传,要做到耐心解释,消除误解。比如,危旧房改造,关系首都城市建设的大局,同时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在媒体上开辟危旧房改造政策解释专栏,把《北京市加快城市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说清讲透,做到拆迁地区家喻户晓。在危改拆迁过程中,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部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程度,针对群众对“危改加房改”不理解的问题,及时与群众沟通思想,宣传“危改加房改”是使全市危改步入良性循环的有效办法,帮助居民提高认识、解疑释惑。几年来,全市拆迁了200多万平方米的危旧房,群众思想平稳,积极配合,保证了危改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再比如,为“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北京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许多在建的市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给市民带来了不便。为了取得市民的理解,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种媒体,介绍新北京新奥运的美好前景,说明各种市政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而且归根到底是服务于民。另一方面各建筑工程单位也努力做好周边市民的思想工作,告诉市民今天的不便是为了明天更大的便利,取得广大市民对工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正是由于对各项改革政策全面、到位的宣传,才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各项改革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宣传思想工作凝聚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新的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也同经济工作一样,面临着塑造品牌、打造精品的问题。这既是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决定的,也是由人们精神需求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所决定的。打造宣传思想工作的品牌,核心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本质是开拓创新精神,关键是符合时代特征和群众要求。品牌就是吸引力和感染力,品牌就是效率和效益。在这方面,我们的体会是:
一是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推出具有北京特色的品牌活动。我们认为,打造宣传思想工作的品牌,就是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适应群众需要,通过最佳主题、最佳方式,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群众,最大限度地宣传和教育群众,力求取得宣传思想工作的最佳效果。几年来,我们结合北京实际,把创品牌、出精品作为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合资源,集中人力、物力、智力,形成了培养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百人工程”、“首都记者基层行”、“北京国际音乐节”、“新年音乐会”、“北京的士之星”和“逛北京、爱北京、建北京”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达到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活泼、参与广泛的教育效果。
二是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品牌活动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品牌活动要立得住、叫得响,还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合拍,不断注入新的因素以丰富其内涵,使品牌活动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很强的针对性。比如,北京市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日游”活动进行了多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品牌活动。几年来,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在坚持活动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每年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2002年9月至11月,为迎接党的十六大,我们组织开展了“金秋时节看京城一日游活动”,突出环境建设、文物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个主题,组织群众观看北京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全市两万余名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反响热烈。通过看景观、看成就、看变化,充分宣传了北京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为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深化教育,扩大覆盖面,不断拓展品牌活动的外延。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统一思想的任务很重,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维护稳定的任务很重。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是一个不断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也决定了宣传思想工作光有几个品牌活动还不够,各项工作都要创品牌、出特色。要不断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不断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外延,不断用宣传思想工作的品牌活动占领阵地,扩大覆盖面,深化教育。2001年,我们根据群众对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开展了“文化广场年”活动,在首都城乡上百个文化广场组织了2500余场广场文化活动、6000余场露天电影、2.8万多个群众文艺节目,吸引群众500多万人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下一步,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结合北京实际,推出新的品牌活动。比如,围绕“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创办“奥林匹克文化节”,围绕加强网络宣传和管理,推出以千龙新闻网为核心的网吧连锁工程等,认真把握好巩固与提高、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把北京市的宣传思想工作继续创出品牌、创出特色。
五、遵循规律,把握适度,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
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要着眼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又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宣传工作者要洞悉全局、把握大局,对宣传工作规律有深刻的理性思考。有思考、有认识,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形成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措施,才能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开展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达到多种利益下的思想统一、多种需求下的认识统一、多种组织下的行动统一和多种舆论下的导向统一。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我们认为,在研究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上,要努力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准确与深入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着统一思想和解放思想的任务。“统一”什么样的思想、“解放”什么样的思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不能与中央精神有任何偏差,也半点马虎不得,因此首先要准确。只有准确地把握要宣传什么,掌握宣传任务的精神实质,才能更好地深入贯彻。准确是深入的前提,深入是准确的目的。多年来,北京市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方针,坚持在宣传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前,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首先把精神弄懂吃透,包括严格纪律和制度,在每项宣传工作中牢牢把关,认真把握准确与深入的辩证关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认识到行动,切实达到了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共同目标上来,贯彻到实践中去的目的。
二是要把握好声势与效果的关系。宣传思想工作要有一定的声势,更要实事求是、注重效果。正确处理好声势和效果的关系,让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直接为内容服务,尤其重要。因此我们认为,要使良好的声势为实际的宣传效果服务,就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找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宣传思想工作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是要把握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与发展在带给人民群众实际利益的同时,也必然涉及部分利益的调整,这时就需要掌握有度的宣传,服从大局的宣传,讲政治的宣传。北京是首都,稳定是第一位的工作。近些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注意引导人民群众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要求宣传工作者自身首先要搞清楚应该宣传什么、在什么范围宣传、宣传到什么程度,千方百计地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四是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3年来,宣传思想工作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经验,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被实实在在的成效所证明了的成功做法。我们感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既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思考方法,又要有回头看、研究规律、总结经验、分析得失的谨慎态度,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很好地继承。
❷ 在农村最好的广告宣传是什么方式
我觉得应该是城乡移动公交电视宣传比较理想。
一、前言
公交车是中国城市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公交车在都市里来往穿梭,深入大街小巷,把人们送到不同的目的地,这就使公交车电视广告成为一种渗透力极强的户外广告媒体,同时,电视广告又是固定地点电视广告的延伸,它具有固定电视广告的优点 --- 既广告画面连续、冲击力大、广告影响持续不断、能有效的向特定地区.特定阶层进行广告诉求的特点,而且电视广告又是一块运动中的广告,它的诉求对象:面对乘坐它的所有人员,也就使电视广告的受众层面更为广泛,广告到达率更高。
二、公交移动视频(电视)广告简介
之所以称为移动视频,是因为和移动网络电视相比,城乡客运车所安装的移动视频没有无线网络。
城乡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以城乡客运车为载体,将广告加入到影视节目中,通过车内电视为媒体工具进行播放。节目编排根据受众人群和以及时间段做出相应调整,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播出方案。移动电视广告具有“短、频、快”的传播优势,广告图像直观、精美、清晰,受众层次丰富,是一种新颖、超强制性广告媒体。
公交移动视频广告是一个新兴的媒体资源,一个具极强流动性并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性广告媒体,它具有生动完美的视觉形象、深刻持久的传播效果、强烈的现代感和不可抗拒的视觉冲击力。
三、移动视频(电视)广告特点
1、覆盖面广、潜力巨大
石家庄地区18区县市等地所辖各汽车站,平均每天1700多台城乡客运汽车从这里发车,穿梭于县乡村之间。直接影响人次达70多万,间接影响人次350万以上。
2、 针对性强、收视率高
乘客以旅游探亲人士、商务人员、学生为主,此类群体有旺盛的消费能力、是时尚消费的主力军,是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群体。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处于移动或乘车状态的消费者“无事可干”的空闲时间会自发的搜寻更多的信息,不会抵触移动视频的信息传播,从而使广告收视率达100%。
3、环境封闭、频道唯一、“强制性”视听
相对于传统媒体,公交移动视频受众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中,受众不像在家里收看电视节目,具有自主选择节目和是否观看广告的权力,只要置身公交车内,就不可回避地会接受到来自视频广告节目所传递的信息,传播信息流失比较少。
4、信息强制接触、干扰度低、记忆度高
移动视频就如移动中的电影厅,几乎不受外界影响——尤其是外界广告的影响,乘客没有其它事情干扰,广告关注度高。与电视台相比,电视台广告数量多、时间长,干扰事项多,频道的切换大大降低了广告的收视率;而车载广告数量少,播出次数多,时间短,乘客不会反感,反而会关注广告,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
5、费用低廉、次数可观
车内广告以电脑控制广告信息按时插播,每辆车每天至少播放18次,每天最少4500次,每月至少播出13.5万次,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客户的广告投放效果。
6、 监播容易、运行模式完善
车内视频播放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电脑影音播放系统,采用强插模式将广告信息镶嵌在精彩节目之中,以电脑控制其按设计程序循环播放,除我单位外,其他单位及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动播放内容和播放频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客户投放广告的播放次数,由于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广告信息被乘客几乎强制性接受,到达率高达90%以上,广告效果极为突出。
7、传播范围广、效果持久
各汽车站除发往省内车次外,还有发往省外的众多车次,乘客来自祖国的各个地市,他们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均不相同,大大扩大了广告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时效
8、到达率高、覆盖面广、播放频率高
公交移动视频广告是一种非常贴近目标消费群体的媒体,公交车每天行驶在路上的时间有10小时左右,因此公交移动视频广告的诉求具有长时的特点,这样能使受众更多、反复地接触到广告;公交移动视频广告覆盖整个市区及周边郊区,是任何媒体无法与之相比的,受众面更广泛,能使信息直观地、清晰地传播与延伸;248台公交车,平均每天每辆移动300-500名乘客,每天的收视人群在10余万人次,涵盖石家庄各县市区主体人群。
8、直观性及可信度高
公交移动视频广告制作周期短、能迅速直观地表现自我、展示产品、拓展市场,让信息简单、快速明确地传递;公交车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广告传播渠道畅通,认可度高,宣传效果自然好。
四、移动视频(电视)广告优势
1、广告投资回报率高
公交移动广告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媒体, 它每天在路上的行驶时间即有效播出时间平均约10个小时,六县市移动视频公交车248台同步播放,平均每辆公交车每日载客量按400人计算,每天将为您带来10万人次左右的受众,这些受众都将成为你的潜在消费者。
2、播放次数最多
以每月30天为广告播放周期,按每天每辆车平均最低循环播放18次,248辆车每天播放4464次,每月播出133920次,广告在短时间内受关注程度最高,留给乘客的印象最深。
3、广告费用最低
移动视频(电视)广告与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告\宣传单等相比,电视广告千人成本(CMP)相对较低只是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千人成本的十几分之一,其广告投入费用是最低的,相对节省广告开支。
根据河北传媒移动电视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其移动电视广告的千人成本仅为5.42元,而传统电视的千人成本为20.64元,杂志为20.80元,报纸为13.28元,相差十分显著。
4、媒体效力最强
相对于其他的户外媒体形式,如电视\报纸\宣传单等,移动电视以更为主动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传播方式上最为"积极、有强制性"。从人的注意力角度讲,在枯燥的乘车过程中,视线唯一可以停留并且值得停留的地方,只有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电视节目了,强迫人们在潜意识中接受广告内容的宣传并深入人心。
5、针对性强
公交移动电视广告能有效针对商品的目标消费群体适时地进行发布,从而直接击中目标消费者;良好的广告投放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收视率,却保持较低的广告投放价格,更利于产品、业务的迅速推广。
6、流动性强
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作为流动的视觉广告媒体,在城乡的主要干道上往返穿梭,线路固定且较长,有突出反复诉求的效果,可增加广告受众的数量和接触频率。
8、广告投放灵活
广告主可以根据市场、行车路线以及潜在消费者的活动区域,准确的选择公交线路组合、迅速有效的覆盖预定市场,以达到理想的广告接触率,
9、关注程度高
由CMMS媒体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公交电视广告的受注意程度高于公交车站站牌、车厢内挂板、户外路牌、等广告媒体。
10、不可抗拒的视觉冲击力
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画面亮丽精致,影音同步图文并茂,制作精美,具有强劲的视觉冲击力,极富感召力,使人过目难忘,对品牌形象的综合宣传效果很好,可以充分展现企业的实力和气势。这是所有的平面广告不能比拟的。受注意程度据调查: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最受人们注意的户外媒体的排名,公交移动电视广告广告总是排名第一、第二位。
❸ 浅析如何做好农村消防宣传工作
近年来,随着农村火灾事故增多,给农村消防工作敲响了警钟,让人痛心疾首之余,也让人深思。这些火灾事故大多数是由于农村消防观念落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知识匮乏,导致火灾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和防控。要做好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就必须强化各级政府消防宣传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保障,将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纳入消防工作议事日程。要拓展农村消防宣传工作的渠道方式,强化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并充分发挥消防部门及派出所消防宣传职能作用,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真正做到让火灾远离农村。
一、当前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的现状
(一)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较弱。
农村群众受经济条件、传统观念、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消防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掌握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和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技能,对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火灾危险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麻痹大意、违章操作、盲目操作的较多。有的农民认为消防队灭火要收费,甚至还有的人不懂放火是一种犯罪行为,往往是用放火泄私愤、报私怨。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家中留下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而这部分人消防安全意识更加淡薄,且部分老年人丧失了行动能力,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二)受宗教及民俗文化影响,农村群众用火不规范。
部分群众在家烧香拜佛,冬季期间村民随意燃点火把,农作物秸杆随意堆放,生火、做饭、取暖用火多为柴草,烘烤谷物和取暖保温多用明火,乱扔烟头,随意焚烧垃圾杂草,违规用电,电线老化、裸露、乱拉乱接。用火用电频繁、用火用电管理不善、小孩玩火等诱发火灾的因素多,稍有不慎,易发生火灾。许多人喜欢坐落在高山上,没有必要的消防设施和消防水源,发生火灾后,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而造成较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小火成灾的因素很多。
部分乡镇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消防安全责任制多形于纸上,未能落实;在新农村建设中,未进行消防规划验收,就自己对房子进行室内装饰装修,认为自己花钱建房,与谁也无关,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从而致使总体布局失调、消防通道不足等;消防硬件设施经费投入不足。部分条件好的乡镇,消防设施相对较好,但是还不够齐全和安全。而一些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几乎没有市政水源,这样就使消防工作在部分农村无法施展。而一些本身已有消防设施的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由于消防安全条件差,火灾隐患比较突出,消防制度又不能落实完善,导致火灾时有发生。
二、针对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强化消防观,抓好“一把手”工程。
一是要强化各级政府消防宣传的责任意识,农村消防宣传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党委、政府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强大后盾,必须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对农村宣传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成立以党委、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农村消防宣传领导小组,逐步形成农村消防宣传的组织网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之一,明确辖区消防知识的普及率,建议地方党委、政府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到工作议事日程、年终考核、干部任期责任目标考核。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各级人员做好农村宣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要发挥文化、教育、卫生、妇联、民政等部门的作用。结合当前教育进一步深化和改革,利用好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等多种形式,送消防书籍、消防知识进乡活动,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世界观,逐步扫除文盲、减少愚昧,增强农村抵御封建迷信的能力,掌握消防自救技术,引火烧身的事情才会逐步减少。
(二)强化职能意识,搞好农村消防宣传工作。
一是要依托农村村民委员会消防宣传阵地,有计划地组织村民委员会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村民委员会应当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这是法律赋予村民委员会的责任。而实际上村民渴望了解消防知识,村委会也愿意做好消防宣传工作,也给日后火灾事故的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减少难度。如在路边醒目位置刷写消防宣传标语,在农村聚居区张贴消防宣传挂图,让群众有机会了解消防知识,要制定实施好“农村安全防火公约”,给村民印发农村安全用火、用电、用气须知宣传资料,分发到每个农户,逐步规范村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的行为。在农业收获季节、春节期间、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可利用村级广播等现有的设备进行消防知识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二是要紧紧抓住学校宣传这块阵地。学生平时上课集中于学校,放学后又分散到各自家庭,通过学生带动家长消防安全意识的提高,那么农村的消防宣传面是比较广的。
三是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宣传,他们大多喜欢看当地报纸和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消防部门应主动与当地广电局协商,提供一些素材,经常播放一些火灾案例、消防知识宣传片、暴光一批火灾隐患、滚动播放一些消防宣传标语,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防火。
(三)充分发挥消防部门及派出所消防宣传职能作用。
一是利用好公安消防部门的专业优势,担当好参谋角色。公安消防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防火、宣传、法规知识和政策优势,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为党委、政府制定有关消防宣传方面的决策提供帮助。加强对基层派出所及镇、村消防宣传的指导和培训力度,拿出一些具体意见、办法,提高他们做好消防宣传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派出所的主力军作用。基层派出所是做好农村宣传的排头兵,农村的消防宣传工作需要派出所的管理和指导,把农村消防宣传与日常的治安管理、普法宣传工作同步,切实发挥指导作用。派出所每年应组织当地村民进行消防培训,首先让他们懂得如何预防火灾、如何开展消防宣传、如何开展消防检查、如何扑救初起火灾、怎样正确报火警、怎样正确逃生等防火、灭火、逃生知识,并定期下达消防宣传的目标和任务。重大节日、农作物收割前,应对村民进行一次消防宣传,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❹ 如何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宣传传统孝道文化解决现代人浮躁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的现实问题,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宾县乡镇农村地区,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利用阵地开展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结合现实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村文亿阵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宾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公益性文化阵地不断完善
宾县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满分局史迹陈列馆一处;争取哈尔滨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多功能展厅,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并对外开放;建有图书馆一处,露天体育场一处。同时,重点在全县部分乡镇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来新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宾西综合文化站和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新甸综合文化站两处。全县新建农民党校和新型农民学校(综合活动室)10余所,年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投资近20万元在休闲广场建文化长廊一处,便民阅报栏两处。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建设有了新突破。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外,又增加了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农民学校、农家书屋、阅报栏和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其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6%,活动室和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到76%和78%,到2008年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创建达46个,建阅报栏46个,新添置图书4万多册、乒乓球桌等设备;自2006年以来,分别在全县各乡镇建设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标准化篮球场地一处,标准化篮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径一套。2007年在宾西镇、平坊镇、民和乡、满井镇等4个乡镇分别建设了城市路径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径一套。这些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为繁荣农村文化夯实了基础,为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创造了机会,利用率较高,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3、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深化
多年来,宾县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为阵地,以各乡镇文艺骨干为核心,以村级文化中心户为主体,以县级专业文艺人员为保障,建成三级文化网络,自编自演以歌颂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宣传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众参与性、艺术欣赏性,又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群众特色的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130多场。仅2008年就有大型文艺活动13项近30场,小型文艺活动近5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节庆活动有声有色,重大活动主题鲜明。2008年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掀起农民体育运动新高潮,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县农村和民间得到推广。此外,基层各地组织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巧手编织队、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文艺演出队、乡间乐队等队伍。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规范化、内容特色多元化、参与对象社会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乡乡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公民道德行为走进千家万户。创建失地农民培训学校,根据农民自身和企业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2008年对全县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基本上轮训一遍,引导农民“洗脚上岗”、“洗脑进城”,至今已有多批农民从学校结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做好服务“三农”这篇文章,县电视台开设了集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节目《这方热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具体表现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现象:
1、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个乡镇共有7个村、56个自然屯、23000口人、农家书屋3个、文化活动室2处、村级休闲活动场所2处,活动室有的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几张报纸,图书类型比较单一,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陈旧,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书刊极少,因此文化活动很少,许多场所长年处于闲置状态,农村文化阵地的使用率极低。
2、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相对薄弱,乡村两极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造成乡村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活动室无力充实,图书室的藏书更是有减无增,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与此同时,现有文化资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阵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设施,但是,这些建设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管理,致使农村有限的文化资源过于分散,难于发挥作用。以图书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结果是除少数图书室使用效率较好,大多数图书长年无人问津,利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形式创新少,活动吸引力低。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农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乏味,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麻将、看牌,还是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为:看电视、打牌、闲聊、参加文体活动。不能说我们没有开展文化活动,而是我们对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研究滞后,文化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多少创新,给农民提供的活动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响。有些乡镇相对闭塞,经济上并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2、受认识因素影响。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体因素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乡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群体,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建设难有更大进步。
4、受载体因素影响。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但一些文化干部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创建新载体,组织活动过于简单和老套,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佳。
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促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国家、社会一起办的方针。实践证明,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包办农村文化建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3、队伍带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永续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摆脱“一年轰轰烈烈,两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灭”的窘境。首先,要稳定和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各乡镇文化站要保证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同时要配齐各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各种待遇。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村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农村文化阵地的特点,及时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管理驱动,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建好阵地,完善设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现有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阵地红红火火,搞活动冷冷清清”的怪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从庙堂里、从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阵地里来。可以借鉴居仁镇三合村把文化阵地交给老年协会管理、使用的做法,将乡村文化阵地与老年协会、教师、妇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群体联合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图书室”或“文化超市”将全乡镇的图书、音像制品全部集中起来,并建立“流动文化服务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开展图书借词、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务,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5、创新推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农村文化要做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创新。要注意研究新时期农民文化需求的新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创新文化阵地建设。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以农家书屋、农村活动室、农村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将互联网引入乡村文化阵地,添置一些电脑。免费让群众在网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农民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免费的上岗服务。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定期将在网上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栏”中发布。二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要摒弃过去那种“地点老在集镇,节目吹拉弹唱,时间都在晚上,观众政府组织,领导上台讲话,群众远远观望”的陈旧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开展村头文化、田头文化、庭院文化活动。同时。要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将当地流传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有召唤力,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❺ 新型的农村广告宣传模式是什么意思呢
一说到农来村广告,多源少人想到了墙体喷绘、大喇叭。现在这个依然广泛存在。还有就是电视和网络,网络入村逐渐在普及中,近几年一直在看到网络越来越深入农村,但是却没有新颖的对农村的广告。目前题目中说的,知道的属于这个类型的就是“河南盘石”模式,用在各地镇、乡、村设置的广告屏来进行广告宣传,这里面的宣传可以做到对点,比如我想在这个村或者是这个镇,甚至是这个县单纯来做广告可以做到,还可以做到我想在这个时间点、或者是某一个时间点多长时间的播放,后期如果屏幕安装覆盖全国范围的话,那也就可以做到在某一个省做某一个类型的广告,也就是所说的新型的农村模式。
❻ 农村安全饮水怎样发动群众做好宣传
自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我国解决了2.7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被广大群众赞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由于水源变化、水污染以及早期建设的工程标准过低等原因,当前还有部分新增饮水不安全人口,需要纳入国家规划统筹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据统计,到2011年底全国还有2.4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
那么,如何解决这部分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好群众“喝好水”的问题,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加强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在中央投资切块下达到各省(区、市)后,各地省级政府还要安排地方投资,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及时足额到位,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高使用效益。
其次要因地制宜,不断改革创新。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各地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水源、工程型式及规模,合理进行工程布局。比如,对离城镇较近地区通过延伸现有城镇供水管网的办法解决饮水问题;离城镇较远、人口稠密地区,兴建集中联片供水工程。要抓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运行与管护,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最后要完善有关政策,确保长效运行。要制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地、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电价政策,并加强督促检查。积极推广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设立县级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的经验,逐步建立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制度,确保供水安全和工程长效运行。
此外,还要加强技术推广,做好宣传培训。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农村饮水安全的良好氛围。总之,各地要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这项造福几亿人的“德政工程”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扎扎实实办好。
❼ 春节农村安全生产宣传语句
1.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
2.安全在心中,事故去无踪。心若无安全,事故非偶然。
3.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4.保安全千日不足,出事故一日有余。
5.安全和效益结伴而行,事故与损失同时发生。
6.安全就是节约,安全就是生命。
7.骄傲自满是事故的导火索,谦虚谨慎是安全的铺路石。
8.车轮一转想责任,油门紧连行人命。
9.安全警句千条万条,安全生产第一条。
10.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11.安全不离口,规章不离手。
12.安全法规血写成,违章害己害亲人。
13.安全是幸福家庭的保证,事故是人生悲剧的祸根。
14.安全生产勿侥幸,违章蛮干要人命。
15.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安全两天敌,违章和麻痹。
16.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巧干带来安全,蛮干招来祸端。
17.安全生产你管我管,大家管才平安。事故隐患你查我查,人人查方安全。
18.冒险是事故之友,谨慎为安全之本。
19.容忍危险等同作法自毙,谨慎行事才能安然无恙。
20.安全是职工的生命线,职工是安全的负责人。
21.防火须不放过一点火种,防事故须勿存半点侥幸。
22.安全措施订得细,事故预防有保证,宁为安全操碎心,不让事故害人民。
23.你对违章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
24.出门无牵挂,先把火源查。火灾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25.制度严格漏洞少,措施得力安全好。
26.安全生产挂嘴上,不如现场跑几趟。安全生产月儿园,违章蛮干缺半边。
27.安全管理完善求精,人身事故实现为零。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28.抓基础从大处着眼,防隐患从小处着手。
29.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生产秩序乱,事故到处有。
30.人最宝贵,安全第一。我要安全,安全为我。
31.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
32.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33.安全一万天,事故一瞬间
34.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
35.劳动创造财富安全带来幸福
36.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37.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38.工作为了生活好,安全为了活到老。
39.生产再忙,安全不忘,人命关天,安全在先。
40.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您一生。
41.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人人学会保护自己。
42.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生产安全。
43.与其事后痛哭流涕,不如事前遵章守纪。
44.安全生产莫侥幸,违章操作要人命。
45.求快不求好,事故常来找。
46.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47.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
48.宣传安全法规,普及安全知识
49.强化事前预防,确保生命安全
50.隐患险于明,防范胜于救灾
51.标准化是安全之本,责任心是安全之魂
52.积极开展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安全责任
53.杜绝违章作业行为,明确生产岗位责任
54.宣传安全文化知识,推动安全文明建设
55.普及安全知识技能,增强员工安康意识。
56.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倡导社会和谐风尚。
57.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58.规程是安全工作的生命,责任是安全工作的灵魂。
59.事故为家庭导演悲剧,安全为生活谱写新歌。
60.事故与侥幸相伴,平安与谨慎相随。
61.本质安全是预防工作最高境界,以人为本是安全管理根本核心。
62.真抓实干创平安,全民参与搞防范。
63.携手尽责保平安,齐抓共管护家园。
64.安全是一种责任,为己为家为他人。
65.麻痹是最大的隐患,失职是最大的祸根。
66. 树立安全意识 提高应急能力
❽ 在农村宣传什么法律知识好
《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专婚姻法》、《属继承法》、《计划生育条例》;
土地管理法是指对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所进行管理活动予以规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特性上说,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法律。它立法的指导思想是: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别是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等。
《继承法》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计划生育条例》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❾ 在农村宣传一件事,什么方法最好要求宣传的广泛。
让所有妇女都知道就好了
❿ 如何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宣传引导,增强农民流转意识
要通过宣传栏、广播站、电视台等载体,通过印发宣传单、召开村民大会、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宣讲《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引导提高广大农民学法、懂法、守法。深入基层,采取走访调研、入户座谈等形式对当前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流转工作规范及扶持政策等进行了广泛宣传,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1、政策推动。要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扩大政策知晓面。乡镇、村委会应结合土地承包法律法规,采取电视、广播、标语、条幅、下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及土地流转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
2、典型带动。加强典型宣传,营造土地流转的良好转氛围。大力宣传土地有偿流转后走上致富之路的典型事例,要把培育土地流转典型作为促进土地流转的重要手段,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引导。
3、服务主动。当地党委政府应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宗旨,优化土地流转的环境,把优惠政策支持作为动力,推进土地流转的进程。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综合、协调、统一领导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使土地流转进入市场,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放心走出去,进而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
4、形式灵动。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流转形式。坚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关规定为准绳,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土地流转组织形式。在保持原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自愿申请,并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的形式,组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由土地流转合作社进行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这种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为基本形式,实行“三权分离”即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土地流转合作社拥有土地经营权,实行社员代表 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制度,农户按入社土地面积从合作社获取分红收益。这种形式既能够把土地集中流转出来,促进高效规模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又可以克服其他土地流转形式存在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维护承包农户和经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5、管理联动。管理联动就是在土地进行流转时,加强政策宣传和过程管理。从土地流转方来说:首先,加强农户自发的土地流转管理。农户自愿将承包土地以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等形式流转,应签订书面流转协议,并报村委会备案。其次,规范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行政组织参与土地流转的行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行政组织不得以任何名义强迫农户流转土地,也不得阻挠农户自愿合理地流转其土地经营承包权。第三,农户也可以委托中介组织进行土地流转。委托流转要签订委托流转协议,并报本村委会备案。从土地转入方来说:首先,农村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流转期满后,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土地流转协议。其次,指导监督工商企业选择适当方式开发农业。但工商企业进入农业要注意不得侵害农民利益,要有利于保护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政府应鼓励他们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6、政策促动。重视纠纷调处,保护土地流转。为保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全部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