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防震减灾进小区宣传活动

防震减灾进小区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1-02-28 23:47:54

❶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性
社会越发达,经济越发展,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越显得重要。人类的繁荣与灾害共存,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灾害带来的损失增长同步。多次的地震灾害可以充分证明,灾害造成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预防为主,就是要把地震事件发生之后一时的、被动的、消极的救灾活动,转变为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而地震事件发生之前长期的、主动的、积极的、全社会参与的防御行为的养成则是依靠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的形成和提高,这就需要大量的、深入的、持久的、广泛的防震减灾的宣传和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我们说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社会意义
1、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能增强公众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着眼点,一是稳定,二是安全。地震可能没发生,但稳定问题是照样会碰到的,在很多地方都会碰到这个问题,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让公众有防震减灾知识,知道有关地震预报的法规规定,具备一定的应急对策,有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增强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发生震时不会心慌意乱,尽快做出反应,从而减轻损失,把社会稳定下来。
2、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创建生存和安全的空间环境。从生存和安全的角度看,防震减灾知识是人类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人类文明要发展,生活要改善,首先要保证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防震减灾知识就是给人们提供保护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3、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能够增强抗震救灾的能力。
4、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可以增强短期、临震预报的监测能力。掌握了地震科普知识的广大群众,可以通过感官直接得知某些短期、临震宏观前兆现象,并将其及时地报告给有关地震部门加以汇总,连同其他前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就有可能为临震预报的决断提供有价值的根据。这里有两点值得充分考虑:①宏观前兆是沿活动构造带的某些“敏感点”出露,分布极不均匀,是一种自然分布,靠有限的、不均匀的观测点不能奏效,只有靠随机分布的群众才有可能捕捉到有价值的宏观前兆:②短期宏观前兆信息传递必须迅速及时才有效果,海城地震、松潘地震前一至三个月内短临宏观前兆大量出现,震前几天内有异常高峰,然而唐山地震之前几小时至一二天内才出现丰富的宏观前兆。这种复杂情况提醒人们,要立足于象唐山地震前那种极短极突然的宏观前兆的捕捉,才不会坐失良机。宁可不震,不可不防,地震科普知识宣传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6、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对地震谣言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平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防止地震谣传。受历次地震灾害影响而产生的恐震心理,使人们缺乏分辨能力,对地震谣传易笃信不疑,上当受骗。
7、通过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有利于地震科学的发展。地震知识在不同层次科技人员中普及后,可以开拓专业人员的思想,扩大视野,陶冶情操;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通过宣传媒介传递到专业人员手中,对地震科学有很强的补充作用,同时广大群众是信息反馈的良好传媒。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可以激励中小学生及社会上有志之士投身于地震科学的行列中来,使致力于人类公益事业的地震队伍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❷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活动

2010年5月12日,我们迎来了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而2010年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
“减灾从社区做起”的意义:
防灾减灾离不开群众参与。将2010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定为“减灾从社区做起”,意义即在于此。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减灾从社区做起,以社区为平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可以有效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落实各项减灾措施,增强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在这方面,也是地震多发国家的日本,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日本“防灾日”实练,成效显著
为纪念关东大地震,唤醒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日本确定每年9月1日为“防灾日”。每到这一天,各地都要组织防灾训练,大大小小的消防单位或在购物中心的广场,或在公园空地搭起帐篷,里面放置模拟火灾和地震现场的设备,外面摆出一排灭火器。身手敏捷的消防员爬到一根细细的长竿顶上,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带领市民体验灾害来临时的情景。同时,上班族和学生这一天都要放假。家长会带着小孩去钻一下模拟火灾的“浓烟走廊”、感受“8级地震”的剧烈晃动,或者排队学爬云梯,防灾训练演习就像逛游乐园一样新鲜有趣。中央和地方政府则更是责无旁贷。
有备才能无患,防灾胜于救灾。正是因为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防灾救灾程序,防灾避灾意识深入人心,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的强度尽管与阪神大地震相当,却仅造成数十人死亡和上百人受伤。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是加固建筑、正确逃生共同创造的奇迹。
由此足见,“减灾从社区做起”绝不是一句空话。关键在于,警醒、帮助和鼓励、支持群众做好日常防灾准备,并不遗余力建设一个“耐灾”型特别是“耐震”型社会来抵御天灾。为此,需要做好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开展应急演练活动、组织排查灾害风险隐患等一系列工作。更重要的是,应将灾害预防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从城建、行政、经济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保紧急救援避险物资的必要配备,以及综合减灾基础设施的极大完善。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 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 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 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1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减电〔20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家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2011年5月12日是中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2011年“防灾减灾日”的各项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日”主题开展工作
2011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减轻灾害损失,避免人身伤害,关键是要调动公众参与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主题,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动员每个公民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二、组织倡导公众开展“四个一”活动
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倡导每个公民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与他人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和避险经验,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为公众开展“四个一”活动提供条件,推进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减灾办)将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全民防灾减灾征文活动,鼓励公民讲述避险经历,分享避险自救感受和避险忠告。
三、大力开展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方力量、各种资源,采取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对集中时间,组织开展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要结合当地灾害风险隐患等特点,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优势,推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让每个公民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掌握避险自救技能。
四、扎实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涉灾相关部门要结合工作部署,组织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要重点对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工厂等各类公共场所的灾害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治理。要动员和鼓励群众参与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提高全社会的应对灾害风险能力。
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每年5月12日当天,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结合本地灾害风险、灾害特点,按照预案开展一次防灾减灾演练活动。演练活动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声势,扩大影响。玉树、舟曲、盈江等灾区要结合灾后重建工作,组织开展慰问受灾群众活动。
请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2011年“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于5月30日前将总结报告报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为期一周的防灾减灾宣传周6日正式启动。国家减灾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以“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据了解,2013在5月6日至12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北京将举办城市暴雨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湖北将在十堰市举办10万人参加的大型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此外,安徽、山东、广西、新疆等地也将组织开展应急救灾演练,帮助居民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等。
国家减灾委要求各地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基地、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体验馆的宣传教育和警示作用,通过组织“体验式、参与式”防灾减灾活动,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农民工、工矿企业职工等普及逃生避险基本技能,提升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同时,国家减灾委要求,各地要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关口前移、主动防范,重点做好城市地铁、火车站、大型商场、影剧院、集市等人口密集场所以及学校、医院、居民区、政府机关、工矿企业、城市地下管网等重点部位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治理措施、消除隐患。 201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5月10日至16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国家减灾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
一、突出城镇化与减灾主题,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镇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各类灾害风险明显增多,城市安全设防问题日益突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城镇化与减灾”这一主题,充分认识城镇化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的新挑战,通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推动防灾减灾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应对气候变化相适应,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抗震、消防等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救援救助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灾害设防标准,切实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联合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以城乡社区、机关、学校和企业等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发挥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和警示作用,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工矿企业职工等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基本技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三、加强灾害风险评估,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
要结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深入开展社区灾害风险评估,指导居民绘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梳理社区安全隐患清单,明确治理方案和时间进度。要结合区域或行业灾害风险特点,针对各类易发灾害可能带来的威胁,重点做好城市地铁、机场、火车站、地下管网、燃气管道、隧道桥梁、学校、医院、大型商场、集市等重点部位隐患排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要针对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重点针对城市内涝、台风、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灾害以及煤气泄漏、火灾事故等,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进一步强化综合防御防范措施,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位。地震重点危险区所在地政府要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加强地震应对防范准备工作。
社区标准
一、基本条件 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二、基本要素
(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 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计划。 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组织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绩效评审。 (二)开展灾害风险评估 采用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社区内各种灾害风险排查工作。 明确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分布,针对风险落实了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措施。 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编制并知晓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三)制定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预案明确在社区设灾害信息员,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监测制度,灾害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实。 预案明确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及时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对应救助措施。 预案中有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了灾害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及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四)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经常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经验交流。 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手电筒、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 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七)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 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 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主动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宣传教育与演练等社区减灾活动,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经常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等。 社区内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 社区内的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关注社区脆弱人群,提高社区救护能力。 社区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八)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措施。 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九)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社区综合减灾特色鲜明 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独到的做法或经验,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来人口减灾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 社区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倡导居民开展社区各类灾害保险工作等。 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中具有地方特色。 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评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定标准
满分分值
考核分数
1.组织管理机制
(10分)
1.1社区减灾领导机构(2分)
社区综合减灾运行、评估与改进领导机构健全(2分)
1.2社区减灾执行机构(3分)
社区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宣传教育、灾害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灾情上报等工作小组(3分)
1.3社区减灾工作制度(3分)
(1)领导工作制度(1分)
(2)执行工作制度(2分)
1.4减灾资金投入(2分)
(1)较为固定的综合减灾社区资金来源,有筹措、使用、监督等管理措施(1分)
(2)已经获取资金支持的社区综合减灾项目(1分)
2.灾害风险评估(15分)
2.1灾害危险隐患清单(4分)
(1)有针对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隐患的清单(1分)
(2)有针对公共卫生隐患的清单(1分)
(3)有社区内各种交通、治安、社会安全隐患的清单(1分)
(4)有社区内潜在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或农业生产等各类生产事故的隐患(1分)
2.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清单(3分)
(1)有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脆弱人群清单(1.5分)
(2)有外来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清单等(1.5分)
2.3社区灾害脆弱住房清单(4分)
(1)有社区针对各类灾害的居民危房清单(2分)
(2)有社区内道路、广场、医院、学校等各种公共设施隐和公共建筑物隐患清单(2分)
2.4社区灾害风险地图(4分)
(1)用各种符号标示出了灾害危险类型、灾害危险点或危险区的空间分布及名称等(2分)
(2)标示出了灾害危险强度或等级、灾害易发时间、范围等(2分)
3.灾害应急救助预案(15分)
3.1社区综合避难图(3分)
(1)有避难场所名称、地点、可容纳避灾人数等避灾能力信息等,有合理明晰的避难路线(2分)
(2)避难场明确标注了紧急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1分)
3.2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4分)
(1)预案结合了社区灾害隐患、社区脆弱人群、社区救灾队伍能力、社区救灾资源等多方实际情况特点(2分)
(2)明确协调指挥、预报预警、灾害巡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等小组分工 (1分)
(3)符合社区自身灾害隐患特点的应急救助启动标准,标准简单明了,便于社区居民理解(1分)
(4)应急预案有所有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所有脆弱人员的信息,以及对口帮扶救助责任分工(1分)
3.4社区应急救助演练活动(5分)
(1)演练活动密切联系预案,目标明确,指挥有序(1分)
(2)开展了针对各类脆弱人群或外来人员的演练(2分)
(3)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社区内单位、社会组织或志愿者等多方广泛参与(2分)
3.5演练效果评估(3分)
(1)演练活动过程有文字、照片、录音或者录像记录(1分)
(2)演练活动效果有社区居民满意度访谈或者调查(1分)
(3)针对演练发现的问题,有改进方案等(1分)
4.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10分)
4.1组织减灾宣传教育(2分)
(1)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栏、橱窗等组织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1分)
(2)利用喇叭、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知识竞赛等多种途径组织了宣传教育(每季度不少于1次)(1分)
4.2开展防灾减灾活动(2分)
(1)在国家减灾日等期间开展防灾减灾活动(1分)
(2)利用公共场所或设施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1分)
4.3印发防灾减灾材料(2分)
(1)印发国家和地方相关的防灾减灾资料(1分)
(2)印发符合社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材料(1分)
4.4参加防灾减灾培训(3分)
(1)组织社区管理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1分)
(2)组织社区相关单位人员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1分)
(3)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防灾减灾培训(1分)
4.5与其他社区进行减灾交流(1分)
(1)组织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等经常与其他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经验的交流(1分)
5.防灾减灾基础设施(15分)
5.1建立灾害避难所(6分)
(1)建立了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3分)
(2)避难场所功能分区清晰,配备应急食品、水、电、通讯、卫生间等生活基本设施 (3分)
5.2明确应急疏散路径(3分)
(1)明确了应急疏散路径,指示标牌明确(1分)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配备了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2分)
5.3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场地和设施(3分)
(1)建立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活动的空间(1分)
(2)设置了专门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设施(安全宣传栏、橱窗等)(2分)
5.4配备应急救助物资(3分)
(1)社区配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通讯设备、照明工具、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等(2分)
(2)居民配备了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收音机、手电、哨子、常用药品等(1分)
6.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10分)
6.1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2分)
(1)居民清楚社区内安全隐患(1分)
(2)居民清楚社区内的高危险区和安全区(1分)
6.2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和行走路径(2分)
(1)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1分)
(2)居民知晓灾害应急疏散的行走路线(1分)
6.3掌握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3分)
(1)居民掌握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灾害来时的逃生方法(1分)
(2)居民掌握基本的互救方法(帮助脆弱人群、灾时受伤、被埋压、溺水等互救的方法)(1分)
(3)居民掌握基本的包扎方法(1分)
6.4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活动(3分)
(1)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宣传、培训、防灾演练活动(1分)
(2)居民参加社区安全隐患点的排查活动(1分)
(3)居民参加社区风险图的编制活动(1分)
7.社区减灾动员与参与(10分)
7.1社区主要机构参与防灾减灾活动(6分)
(1)相关事业单位能积极参与综合减灾社区建设的各种工作,组织展开本单位防灾减灾活动(2分)
(2)学校能积极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活动(2分)
(3)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2分)
7.2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1)志愿者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和培训等(1分)
(2)志愿者承担社区灾害应急时的有关工作,如帮助脆弱人群等(1分)
7.3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活动(2分)
(1)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参与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活动(2分)
8.管理考核(5分)
8.1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2分)
社区减灾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健全(2分)
8.2进行经常性的检查(2分)
(1)定期对社区的隐患监测工作、防灾减灾设施等进行检查(每季度1次)(1分)
(2)定期对社区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救助等工作进行检查(1分)
8.3具体改进措施(1分)
依据评审有具体改进的措施(1分)
9.档案(5分)
9.1减灾工作档案(4分)
建立了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2分)
9.2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过程档案(1分)
综合减灾社区申报、审核、评估、颁发等过程档案(1分)
10.特色(5分)
10.1明显的地方特色(3分)
(1)在创建过程中有独特有效的调动居民、社区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1分)
(2)明显的针对各类脆弱人群的救助特色,有针对社区外来人口减灾特色等(1分)
(3)明显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特色(1分)
10.2可供借鉴的独到做法或经验(2分)
(1)明显的减灾工作创新,如利用本土知识或工具进行监测、预报和预警等(1分)
(2)有可供推广的做法或经验,如建rewtgre减灾88站,购买了社区保险等(1分)

❸ 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近几年,我国多次经历破坏性特别严重的各类自然灾害,生命和财产损失都相当严重,很多市民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以及如何在灾难来临之时尽量减少损失知之甚少,一些中小学生更是认为学校的防灾减灾教育更是像背课文一样,许多学生都不能对这些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什么在面对如此之多的血的教训的时候,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还是如此薄弱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不够到位.相当多数的市民对国家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知之甚少,再加上呼和浩特市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更使广大市民存有侥幸心理,没有主动了解防灾减灾知识的需求.而目前直接进行的防灾减灾宣传规模不大、影响不广,仅限于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集中的进行,形式也比较单调,宣传的内容虽然非常具有使用价值,但是难以引起市民们的充分重视.二是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不到位.街道和社区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防灾减灾工作人员,仅仅依靠一般性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无法建立防灾减灾宣传的长效机制,也就不能潜移默化的将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灌输到每一名市民的脑海中.三是防灾减灾演练活动进行的不够积极.防灾减灾的演练仅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作为一种纪念活动来进行,致使广大市民并不熟悉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等一系列防灾减灾的重要方式方法,在真正的灾害来临之时只能是慌了手脚.基于以上原因,在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方面,街道和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一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街道和社区要积极寻找恰当契机,大力弘扬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在应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彰显的抗洪救灾精神.要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场所、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的教育、警示作用.要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二是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要加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普及,编制、出版符合行业或地区灾害风险特点的防灾减灾知识读物、影视作品,通过张贴海报、放置展板、分发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优势,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政策法规宣教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三是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要针对潜在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开展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风防雷、地质灾害防御、消防安全、事故防范、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应急救灾演练,让群众了解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演练活动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声势,扩大影响.要想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单凭政府一家之力,收效甚微.西街街道办事处秦瑶 供稿

❹ 悬50 追100 谁帮我写一份在小区内宣传法律 安全 和防火的宣传单啊

为加强对xx 的综合管理,为住户营造一个整洁、舒适、方便、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根据《全国城市住宅小区管理实行办法》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xx小区的实际情况,特指定本规定。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对***小区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小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凡如住xx小区的企事业单位、或居民,必须向物业公司办理如住手续,签订《物业管理公约》。
敬请各单位、业主及物业使用人能够真诚地合作,共同维护***小区的良好秩序和整洁优美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一、业主精神文明公约
为共同创建文明小区,使住户享有一个幽雅、宁静、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特制订业主公约,共同遵守。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市民公约,做一个模范守法的市民。
2、实行计划生育、不超生、逃生、不早婚早育。
3、积极做好进度工作,不贩毒、吸毒,不聚众赌博及提供场所**,嫖娼。
4、遵守小区一切规章制度,按期交纳管理费用。
5、严禁收藏或拥有任何危险品(如qiang弹药)和毒品,以确保全体业主(使用人)的安全。
6、将文明,搞卫生、树立社会公德。不乱堆、乱丢垃圾和杂物;不乱涂、乱画、乱贴;严禁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
7、按户公共财物,保护公共设施,确保小区完整、美观、舒适、安全。
8、保持幽雅、宁静的良好环境,不高声喧哗,不播放高音喇叭及产生噪音污染的行为。
9、邻里之间互助团结、互相帮助,遇可疑情况及时与小区警卫室联系,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事故发生。

二、户外对讲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户外对讲系统是物业管理公司为住户服务的重要通讯设施之一。为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订本制度,内容如下:
1、工作人员操作对讲系统,必须按规定程序操作,其他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
2、非本公司工作人员擅自操作本系统,我物业管理人员有权维护对讲系统,并婉言作好谢绝、规劝工作。
3、我物业工作人员操作本系统时,应态度和蔼、礼貌问答;按压数字键动作要轻,勿用力过猛,否则将致使按键无法复位或复位错误,影响系统的正常操作。
4、工作人员原则上不能离岗,如确因急事必须离岗,应委托专人代为管理,同时,告知代管人操作方法。
5、工作人员如发现多奖系统有异常现象时,必须立即报告管理处,有管理处负责派人进行维修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三、小区出入管理办法
为了保障小区(大厦)的公共秩序和业主(使用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制订本规定:
1、各业主(社用人)应认真填写《业主入住登记表》。
2、小区公共区域的治安保卫工作辖区派出所和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和保安人员有权对违反本小区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检查、纠正。
3、小区实行封闭式的保安管理办法,即实行24小时门卫值班,外来人员凭出入证、身份证登记进入。
4、业主和使用人不得携带过大过重非公用的以及易燃、易爆、剧毒,或有污染的物品进入小区。
5、为保障业主(使用人)利益,要保管好居室内贵重物品。凡非用户携带手提箱,包装箱等大件物品出小区大门,必须凭业主签字书,保安人员方可放行。
6、业主(使用人)有在责任关好自家及公用电子防盗门,并保证有关治安报警设施的完成有效使用,并承担相应事故的责任和处罚。
7、业主(使用人)应遵守《温州市外来人口管理办法》,要按规定申报登记外来暂住户口,不得留居三无人员,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业主(使用人)自负。
业主(使用人)有权拒绝不持证,不佩带工作牌人员的盘查和私入民宅的要求。
8、小区内严禁进行一切违反治安管理条例和触犯法律的活动,不得损毁、移动、阻碍指示标志与设施。

四、用电管理规定
1、本小区(大厦)各用户用电全部实行一户一表制,室外公用电计量后统一分摊结算。
2、业主(使用人)对原设计电路不得擅自拆改,要维护供电设施的完整性。如确需要变更的应向小区(大厦)物业管理处咨询,并由申请管理处指派电工进行指导,以维护供电设施的可靠性,保证安全用电。
3、业主(使用人)欲安装如空调等或特别用电,必须夏管内管理处提出咨询申请,并接受家奴指导,以免造成超符合坏电路,空调机安装必须按照管理处指定的位置。
4、电路出现鼓掌应同志管理处检查维修,不能私自触碰公共配电设施,尤其是在停电时不得私自作业造成公共电器设施损坏,应负全部经济责任;造成人身事故的,有行为人负责。
5、业主(使用人)户内线路发生故障,应及时通知管理处维修,以免扩大故障范围,所发生的费用,由业主(使用人)承担。
6、偷用公共电将按规定严格处罚,由此造成的经济及人身损害由行为人负责。
7、公共部位照明,电梯运行用电,将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分摊。

五、用水管理规定
1、本小区(大厦)实行二次供水系统供给住户一户一表制。
2、业主(使用人)不得对设计安装的用水表随意改动,如确需改装增建的,应向管理处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施工。
3、公共管道井不得擅自打开以及私自安装管子入内。
4、业主(使用人)不得有意破坏水表等计量仪表及公共管理,蓄意破坏或不通过水表用水,按偷水处理。
5、业主(使用人)要按月及时交纳水费,不得拖欠。
6、公共水路出现故障,要通知管理处去维修,不得擅自拆除、维修、否则由此造成公共设施损坏应负全部赔偿责任。
7、要维修通过他人房屋的公共管道或其他业主管道时,其房屋业主(使用人)有义务提供方便。对因装修或其他原因造成上述维修阻塞时,管理处有权拆除,恢复管道畅通。

四、组织住户积极开展各项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乐,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政策纪律和科学知识等宣传教育,使管理和教育相结合。

五、规范小区内的各种秩序,抓好美化绿化,环境卫生和车辆停放。

六、建立各种便民组织,搞好便民服务,认真听取小区内住户意见,适时改进工作,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七、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搞好人口管理,建立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的登记,加强小区住房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外来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八、积极协助街道居委会做好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
六、停车场管理规定
小区停车场包括地下停车场和露天停车场。为确保安全,规范停车秩序,为住户提供良好的 车辆管理服务,特制订本规定:
1、停车场实行24小时日夜值班,车辆可以随时存放。
2、停车场实行有偿使用,物业管理公司按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标准统一收费。地下车库为固定停车位,车主按期到物业公司交纳停车费,领取“停车证”。露天停车场临时停车费由车管员收取并出具收据。
3、车辆停放必须服从车辆管理人员的指挥,临时停车存放的车辆进入停车场是,注意前后左右的安全,在规定的位置停放。地下停车库车辆停放实行定位定号存取。
4、车辆停放后,车主必须锁好车门,并将贵重物品随身携带。
5、停车场内不得修理、清洗车辆,保证车位整洁。
6、禁止载有毒害、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有危险品的车辆停放。
7、车辆入库时,车辆管理人员应对车辆外观进行观察,如有破损应将车号、进入时间、缺陷特征作记录,即面告知车主让其签名。

七、消防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消防工作,保护公共财产和关大业主(使用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温州市有关消防规定,特制订本规定:
1、消防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小区管理处应指定防火责任人和义务消防员,其职责是:
(1)认真贯彻执行消防法规规定和上级消防工作指示,开展防火宣传,普及消防知识;
(2)组织逐级防火责任制,落实有关防火措施;
(3)经常检查防火安全工作,纠正消防违规者,整改火险隐患;
(4)监护明火作业;
(5)管理消防器材设备,定期检查,确保各类器材和装置处于连好的状态,安全防火通道(包括走廊、楼梯)要时刻保持畅通;
(6)定人、定时、定措施,同时组织制订紧急情况状态下的疏散方案;
(7)接到火灾报警后,在向消防机关准备报警的同时,迅速启用消防设施进行扑救,并协助消防部门查清火灾原因。
2、消防区及楼梯走道和出入口,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或封堵,严禁在消防通道上停放车辆及堆放家具和其他杂物。
3、不得损坏消防设备和器材,妥善维护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入指示、事故照明和通风设施。
4、业主(使用人)严禁在小区内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
5、遵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家用电器、燃气用具,严禁超负荷使用。
6、小区(大厦)公共地方均不得燃烧香火报纸、织物、纤维、塑料制品、苯制品及其他废物品,烟头及火屑余灰要及时熄灭,教育小孩不要玩火。
7、业主(使用人)进行室内装修时,需要增设电器线路时,必须先经物业管理处批准后保证符合安全规定,严禁乱拉、乱接临时用电线路;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8、需要进行燃烧或明火作业时,应向管理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做好防护措施后,专人监护下,方可操作。
9、发生火警,应立即告知管理处或拨打电话119报警,并关闭电器开关、燃气阀门,迅速离开住所;住户及其他人应迅速有序地从楼梯疏散,切勿惊慌拥挤。
10、根据市消防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报公安消防管理部门处理:
(1)占用或封堵防区、楼梯、走道或安全疏散出口的;
(2)封闭或损坏消防标志,消防设备、设施的;
(3)已具备使用管道燃气条件,还继续使用钢瓶装的液化石油气的;
(4)乱拉、乱接电器线路的;
(5)未经许可擅自改动燃气管道的;
(6)擅自挪用灭火工具,器材或消防备用水源的。
1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止作业,并分别情况,包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未办理消防申报手续即进行室内装修的;
(2)不按规定培植消防器材、设备、设施及消防安全标志;
(3)室内装修所用材料不符合防火要求,不进行防火处理的;
(4)未办理申报审批手续即进行明火作业的;
(5)烧焊、用火、用电作业、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的;
12、各主(使用人)必须服从消防机关和管理处人员有关防火方面的管理,如刁难、辱骂或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妨碍消防监督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行使权的,分别情况,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治安管理规定
(一)、遵守有关法令、法规,保障小区居民生活秩序安全。
(二)、维持交通秩序,保障小区道路畅通,外来车辆按区域划分停车。
(三)、对在小区内公共场所晾衣物,在公共楼梯间、通道、平台堆放杂物,饲养家禽,保安人员应当予以权阻、制止。
(四)、发现盗窃及时与派出所联系,保护现场。
(五)、下列属于防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属于治安管理范围:
1、 未经物业管理公司批准,2、 在小区道路、人行道上施工,3、 移动标4、 志物等行为;
5、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商业用房,6、 损坏他人财物。
3、非法携带、存放枪械及弹药,非法储存、使用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等危害物品几管制刀具。
4、擅自撬开他人信箱、隐匿、毁弃或私拆他人信件、快件、等信涵。
5、使用音量过大或发出噪音的器材,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和休息。
6、在小区内燃放烟花、爆竹。
7、在小区内乱倒装潢垃圾、生活垃圾及从楼上往下扔杂物。
8、利用住宅、商业用房进行非法活动。
9、故意损坏公共设备设施。
违反以上规定者,按小区有关规定和治安管理条例处罚。

九、电梯使用管理规定
1、进入电梯内禁止吸烟、吐痰、涂污和乱扔杂物。
2、禁止儿童在电梯附近游戏玩耍。儿童乘梯应由大人陪同。
3、不允许用客乘电梯运物品、垃圾等,如遇特别需要, 应报管理处同意并派专人监督使用。
4、不允许装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报管理处批准,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有专人护送方可装运。
5、不允许开启电梯顶部的安全窗和安全门来装运物品。
6、电梯内禁止动作粗野,只按适用之按扭,不可击打按扭,撞击门板或蓄意损坏电梯。
7、乘电梯时,不可将身体靠梯门,进出时不许长时间站在门中间,以免挡住电眼。
8、电梯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管理处:
(1)门的开和关失去控制;
(2)运行过程中有明显的速度异常;
(3)运行时有异常振动和响声;
(4)有漏电等现象。

十、绿化管理规定
为使小区有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荫、优美清新的居住环境,特制定如下绿化管理规定:
1、爱护小区的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
2、小区内的绿化综合管理有物业公司绿化队负责。
3、严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不准在树木上凉晒衣物、系铁丝、拉绳索、挂物件等。
4、不准损坏花木的保护设施;不准在草坪里及绿化带内嬉戏、玩耍。
5、不准在爱绿化带内倒污水、垃圾、焚烧物品。
6、不准在绿化带内设置广告、招牌。
7、不准在绿化带范围内堆放任何物品。
8、不准行人和各种车辆穿越和通过绿化带,不准在绿化带停放车辆。

十一、消防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消防工作,保护公共财产和关大业主(使用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市有关消防规定,特制订本规定:
1、消防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小区管理处应指定防火责任人和义务消防员,其职责是:
(1)认真贯彻执行消防法规规定和上级消防工作指示,开展防火宣传,普及消防知识;
(2)组织逐级防火责任制,落实有关防火措施;
(3)经常检查防火安全工作,纠正消防违规者,整改火险隐患;
(4)监护明火作业;
(5)管理消防器材设备,定期检查,确保各类器材和装置处于连好的状态,安全防火通道(包括走廊、楼梯)要时刻保持畅通;
(6)定人、定时、定措施,同时组织制订紧急情况状态下的疏散方案;
(7)接到火灾报警后,在向消防机关准备报警的同时,迅速启用消防设施进行扑救,并协助消防部门查清火灾原因。
2、消防区及楼梯走道和出入口,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或封堵,严禁在消防通道上停放车辆及堆放家具和其他杂物。
3、不得损坏消防设备和器材,妥善维护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入指示、事故照明和通风设施。
4、业主(使用人)严禁在小区内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
5、遵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家用电器、燃气用具,严禁超负荷使用。
6、小区(大厦)公共地方均不得燃烧香火报纸、织物、纤维、塑料制品、苯制品及其他废物品,烟头及火屑余灰要及时熄灭,教育小孩不要玩火。
7、业主(使用人)进行室内装修时,需要增设电器线路时,必须先经物业管理处批准后保证符合安全规定,严禁乱拉、乱接临时用电线路;装修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8、需要进行燃烧或明火作业时,应向管理处提出申请,经批准做好防护措施后,专人监护下,方可操作。
9、发生火警,应立即告知管理处或拨打电话119报警,并关闭电器开关、燃气阀门,迅速离开住所;住户及其他人应迅速有序地从楼梯疏散,切勿惊慌拥挤。
10、根据市消防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报公安消防管理部门处理:
(1)占用或封堵防区、楼梯、走道或安全疏散出口的;
(2)封闭或损坏消防标志,消防设备、设施的;
(3)已具备使用管道燃气条件,还继续使用钢瓶装的液化石油气的;
(4)乱拉、乱接电器线路的;
(5)未经许可擅自改动燃气管道的;
(6)擅自挪用灭火工具,器材或消防备用水源的。
1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止作业,并分别情况,包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未办理消防申报手续即进行室内装修的;
(2)不按规定培植消防器材、设备、设施及消防安全标志;
(3)室内装修所用材料不符合防火要求,不进行防火处理的;
(4)未办理申报审批手续即进行明火作业的;
(5)烧焊、用火、用电作业、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的;
12、各主(使用人)必须服从消防机关和管理处人员有关防火方面的管理,如刁难、辱骂或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妨碍消防监督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行使权的,分别情况,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二、治安管理规定
(一)、遵守有关法令、法规,保障小区居民生活秩序安全。
(二)、维持交通秩序,保障小区道路畅通,外来车辆按区域划分停车。
(三)、对在小区内公共场所晾衣物,在公共楼梯间、通道、平台堆放杂物,饲养家禽,保安人员应当予以权阻、制止。
(四)、发现盗窃及时与派出所联系,保护现场。
(五)、下列属于防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属于治安管理范围:
1、 未经物业管理公司批准,2、 在小区道路、人行道上施工,3、 移动标4、 志物等行为;
5、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商业用房,6、 损坏他人财物。
3、非法携带、存放枪械及弹药,非法储存、使用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等危害物品几管制刀具。
4、擅自撬开他人信箱、隐匿、毁弃或私拆他人信件、快件、等信涵。
5、使用音量过大或发出噪音的器材,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和休息。
6、在小区内燃放烟花、爆竹。
7、在小区内乱倒装潢垃圾、生活垃圾及从楼上往下扔杂物。
8、利用住宅、商业用房进行非法活动。
9、故意损坏公共设备设施。
违反以上规定者,按小区有关规定和治安管理条例处罚。

十三、电梯使用管理规定
1、进入电梯内禁止吸烟、吐痰、涂污和乱扔杂物。
2、禁止儿童在电梯附近游戏玩耍。儿童乘梯应由大人陪同。
3、不允许用客乘电梯运物品、垃圾等,如遇特别需要, 应报管理处同意并派专人监督使用。
4、不允许装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报管理处批准,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有专人护送方可装运。
5、不允许开启电梯顶部的安全窗和安全门来装运物品。
6、电梯内禁止动作粗野,只按适用之按扭,不可击打按扭,撞击门板或蓄意损坏电梯。
7、乘电梯时,不可将身体靠梯门,进出时不许长时间站在门中间,以免挡住电眼。
8、电梯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管理处:
(1)门的开和关失去控制;
(2)运行过程中有明显的速度异常;
(3)运行时有异常振动和响声;
(4)有漏电等现象。

十四、绿化管理规定
为使小区有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荫、优美清新的居住环境,特制定如下绿化管理规定:
1、爱护小区的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
2、小区内的绿化综合管理有物业公司绿化队负责。
3、严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不准在树木上凉晒衣物、系铁丝、拉绳索、挂物件等。
4、不准损坏花木的保护设施;不准在草坪里及绿化带内嬉戏、玩耍。
5、不准在爱绿化带内倒污水、垃圾、焚烧物品。
6、不准在绿化带内设置广告、招牌。
7、不准在绿化带范围内堆放任何物品。
8、不准行人和各种车辆穿越和通过绿化带,不准在绿化带停放车辆。

十五、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为确保小区居民有一个清新、优美、整洁卫生、居住舒适的生活环境,根据温州市卫生管理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小区、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1、维护小区内的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2、小区道路、绿化带及楼前、走廊、楼梯清洁,有物业管理公司保洁人员负责清扫。
3、业主(使用人)应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得向室外排放污水、倾倒垃圾、乱扔杂物。
4、禁止楼层户外抛物以及在阳台栏杆上放置花盆及其他物品,不得在公共走廊、过道上对方、吊挂任何物品。
5、为保证居民生活安宁,维护环境清洁,减少疾病,小区内严禁饲养宠物、家禽。
6、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公共部位乱贴标语、广告及宣传品。
7、严禁在小区内鸣放鞭炮、烟花,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的物品和制造各种污染事件。
8、不得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夜间)使用音量过大或发生大桑音的器材。以免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和休息。
9、小区内不得设置经营摊位(包括流动摊位)。

❺ 如何调动社区居民参加防灾减灾演练活动

第一,需要有人深入社区做工作
第二,社区参与制定的减防灾预案,更能调动社区参与演练
第三,多发展社区自组织,以社区自组织为抓手调动社区参与就容易多了
以上意见供参考

❻ 宣传防震减灾,科学、法律知识普及作文的活动作文

地震时的条须知
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二、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1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2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去关火。

第3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三、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四、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五、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六、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七、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八、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九、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十、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地震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1、震前应做好哪些应急准备工作?

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特别是政府正式发布了地震预报的地区,每个家庭都要认真做好应付地震的准备工作。

1、家庭成员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2、发布临震预报后,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4、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5、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2、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3、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4、如何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

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5、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a.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b.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c.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d.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e.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f.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g.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6、地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a. 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b. 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c. 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d. 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e. 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7、地震发生后如何寻找寻被压埋的人?

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

8、在救援过程中如何科学挖掘被埋压人员?

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间。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a. 没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可以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并做好记号,等待援助,切不可蛮干。b. 救人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速度使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腔,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c. 要妥善加强压埋者上方的支撑,防止营救过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d. 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新的损伤。e. 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加重损伤。在转送搬运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软担架,更不能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员的头、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搬运。f. 遇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板等实施夹板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g. 搬运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9、地震发生后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1)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2)把好"病从口入"关。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 a. 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b. 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c. 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因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所以震后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3)消灭蚊蝇。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等传染病的传播者。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晚上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脑炎,赶快找医生诊治。(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夏季要准备些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❼ 有哪些形式多样话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用黑白颜色画的比较好,不要画太喜悦的 我这边有关于防震减灾的资料 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 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4.动物出现异常到发震时间有多长?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防震减灾宣传 带,火球,片状光,带状光,柱状光,球状光,星殒如雨,大风大雨,灰尘遮天蔽日,怪风大作,阴雨连绵,雷电不止,冰雹大雪,变化骤然,闷热燥热、气温异常、气温严寒、气压突降、黑气如雾、月色尘晦,灰尘满天,雾气腾腾,地裂气升,臭气难闻等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异常现象一般在震前几秒钟、几分钟至几天多为出现。发现这种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做好防震准备,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震前地下水异常 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这是我国震区群众对历次震前地下水变化规律的经验总结。 怎样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 地下水在震前几年就有趋势性的变化,临震前几天至几小时发生突然变化,速度加快,幅度加大。在空间上,震前由外围逐渐向震中集中,而震后由震中向外围扩散。我们掌握了这些一般的异常变化现象,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每天定时对井水进行观测,抓住明显的、特殊的变化,就能为地震预报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地震监测预报 我国有哪些地震监测方法 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 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张衡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何谓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人类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制定了一系列对付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地震对策。简言之,就是对付地震的办法和措施,也就是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等。 地震应急和救助常识 平时的准备工作 做好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灾害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的基本条件。 (1)家庭的安全措施 ·对大衣柜、餐具柜橱、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橱、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橱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橱、壁橱的门上安装合页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的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火源较近的地方。 ·做好建筑物检修、加固工作(尤其是地基柱子、屋顶瓦等)。 (2)紧急备用品的准备 ·饮用水; ·食品、婴儿奶粉; ·急救医药品; ·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现金、贵重品; ·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 ·家里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避难场所、避难道路的确认; ·学习应急处置救护的知识; ·家庭成员的分工; ·灭火器具放置场所的确认; ·万一情况下,家人的联络方法和汇合场所; ·用火器具等的检查; ·紧急用携带袋子的检查、放置场所的确认。 (4)建立平时邻里互助的协作制度 发生大地震后,会在很大区域内造成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时到达,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对有关地震、火灾和救助伤员等互助协作体制。 ·平时邻里之间应建立协作制度;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以下是如何避震 抓住时机,科学避震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一定准备,震时又能利用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预警现象:预警现象主要包括地面的颤动、建筑物的晃动、强烈而怪异的地声、明亮而恐怖的地光等。 预警时间:可以逃生的时间。从感觉到地动到房屋倒塌,有大约十几秒的时间,只要你事先有准备,就可能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逃离险境,转危为安。 避震空间:废墟中可以藏身的空间。不要以为房屋倒塌就是死路一条,室内有家俱、物品等的支撑,废墟中总会留下一定的生存空间。 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剧烈地动,人们行动往往无法自主;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力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方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2)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身体,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3)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4.大震后,余震还会不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许多建筑物受到主震冲击以后,虽然还未破坏,但已变得不太牢固,这时如果再来一些较强余震,尽管其震级小于主震,但所造成的破坏可能比主震还大。 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 (1)在家中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 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 ·住楼的朋友,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 --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牢固的家俱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住平房的朋友: 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不应采取的行为: --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2)在学校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特别对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要多关照。 ·正在上课时: --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震时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等等。 ·在操场或室外时: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处或栅栏处;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在排椅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待地震过去后,听从服务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俱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吊灯、广告牌等高耸悬挂物。 ·在行驶的公共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 ·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注重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5)在野外怎样避震 ·特别提醒: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郊外旅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 --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避开以下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库坍塌而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或遭遇洪水。 ·避开以下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6)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在室内: --遇到火灾。千万别乱跑,更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注意要匍匐前进,逆风而进; --燃气泄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在室外: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要特别保护好头部;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方向跑,要尽快绕到工厂的上风方向去;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地震时生产岗位的应急处置对策为避免地震产生次生灾害和保证要害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地震突然发生时,一切在岗人员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 (1)紧急拉下电闸,切断电源; (2)一切高温高压装置立即停止加温加压,采取降压排气措施; (3)扑灭炉火,关闭燃料炉门; (4)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互相隔离; (5)迅速关闭存放毒气、细菌的容器或阀门,防止泄露; (6)操作机器者要做好安全停车事宜; (7)正在行驶中的火车、汽车等应迅速紧急刹车; (8)对于一些不能中断的生产和科研部门,在岗人员应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地震是可以预防的 目前,我国对于地震的预防大体上分为预测和预防两个方面。预测是通过观测仪器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报,从而达到减轻震灾的目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预防,因为人和财产的伤亡损失主要是在建筑物内造成的,所以,加强房屋抗震的工作十分重要。 加强房屋的抗震工作,在基本建设的投资上可能增加一些,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是有利的,特别是某些大城市、大工矿、交通干线、电力枢纽、国际工程等政治、经济中心,在确定地震危险区之后,更应该严格按照防震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做到有备无患。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世界地震之最 ·最大的地震是智利的8.9级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 ·最深的地震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以东,震级6.9级,震源深度720公里。 ·地震基本烈度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全国的地震烈度都在九度以上。 ·地震最少的大国是巴西。 ·各国学者公认的对人类有实际意义的预报是1975年中国对海城7.2级地震的预报。 ·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的7.2级地震,损失1000亿美元。 ·世界上最早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记录了公元132年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 我国地震之最 ·烈度最高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12度。 ·我国最大的地震为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和1950年发生在西藏察隅的两次特大地震,震级均为8.5级。 ·死亡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华县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余,不知名者复不数计”。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人民币。 ·我国发生地震最多的省份是台湾省。 ·我国是板块内部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死亡人数占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人数的60%。 ·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北京鹫峰地震台,于1930年开始记录。 ·我国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69年4月10日发生在吉林省珲春的地震,深度达555公里。 与地震相关的数字 ·我国历史上发生8级以上地震共计17次。 ·我国共划分为23个地震带。 ·世界上有两个特大的地震带,即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全世界99%的地震发生在这两个地震带上。 ·我国有300多个城市,其中一半位于基本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20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70%位于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 ·世界上死亡5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17次,其中有7次发生在我国。一次性死亡20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4次,全都在中国,一次在宁夏,还有一次在四川。

❽ 社区防震减灾安全演练活动经费预算怎么写

防震演练的目的
1、通抄过地震应急演袭练, 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 熟悉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
2、 确保在地震来临时, 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 高效、 有序地进行,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命安全, 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3、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听从指挥、 团结互助的品德, 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安全疏散主要得做到有序和迅速,有序就是有组织有秩序,迅速就是速度要快,事故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迅速是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的。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听到宣布后,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❾ 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的第七章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与科技进步

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自救、疏散演练等工作,组织开展地震安全示范试点活动。
第五十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行地震应急自救、疏散演练。
学校应当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师生的地震安全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第五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传播手段,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覆盖面,提高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实效。
新闻媒体应当主动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知识等社会公益宣传活动。
第五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地震科普展馆、科技馆地震科普展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遗址遗迹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科技等部门和科协等组织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将普及防震减灾科技知识纳入科普规划,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活动。
第五十五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科技等部门应当将防震减灾重大科研项目列入科学发展规划,支持防震减灾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大科研投入,优先解决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关键科技问题。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住房城乡建设、地震等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科学实验基础设施建设,为防震减灾科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提供基础条件。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提高防震减灾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有利于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筑结构体系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第五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科技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和引进科技带头人和后备人才,加强防震减灾对外合作与交流,拓宽交流领域和渠道,跟踪并学习吸收国际防震减灾最新科技成果。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五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民政、公安、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对下列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一) 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二) 地震监测设施建设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
(三) 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四)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与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
(五) 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情况;
(六) 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地震应急演练;
(七)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
(八)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九) 抗震救灾指挥系统与技术保障系统建设;
(十) 应急救援装备与物资储备调用体系建设;
(十一)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地区强化防震减灾工作措施;
(十二)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第五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价格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抗震救灾需要的食品、药品、建筑材料等物资的质量、价格的监督检查。
第六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和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资金、物资以及社会捐赠款物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第六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
第六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依照本条例规定行使监督管理职权的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 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
(二) 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
(三) 超出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权限,擅自确定或者随意降低抗震设防要求的;
(四) 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预报意见的;
(五) 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未按照规定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建设工程未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或者未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建设工程未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依据地震小区划结果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吊销资质证书:
(一) 超越资质许可的范围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
(二) 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的名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
(三) 允许其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
(四) 未按照规定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交评审或者评审未通过直接提交建设单位的。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单位擅自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省外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来本省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条例,未经注册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人员以注册执业人员的名义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的,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伪造、出租、转让、出卖注册执业证书或者注册执业专用章的,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注册执业资格。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制造、散布和传播地震谣言,或者在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恢复重建中扰乱社会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六十九条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迟报、谎报、瞒报地震震情、灾情等信息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条侵占、截留、挪用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或者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物资的,由财政部门、审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追回被侵占、截留、挪用的资金、物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一条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七十二条本条例自2 0 1 0 年1 2 月1 日起施行。

阅读全文

与防震减灾进小区宣传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饰搭电子商务 浏览:995
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自查方案 浏览:554
培训学校优质生源维护方案 浏览:17
快餐店市场营销策划书 浏览:423
面试网络营销靠谱吗 浏览:972
网络营销中免费产品的特征有 浏览:210
医疗市场部营销方案 浏览:611
门市活动促销布置气球 浏览:864
品牌特产推广方案 浏览:167
校本培训研修实施方案 浏览:45
完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浏览:730
超市的促销方案ppt模板 浏览:47
开童装店开业策划活动方案 浏览:457
农土特产品牌营销案例 浏览:326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441
锤子品牌营销案例分析 浏览:462
暑期营销活动快消品牌 浏览:569
微信线下营销活动案例 浏览:188
电子商务宾馆 浏览:624
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