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
新闻宣传工作首先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面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局面,新闻宣传工作只有把中心当做目标,把大局当做舞台,坚持把镜头对准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主战场,工作聚焦不散光,力量集中不分散,才能真正发挥优势,使新闻宣传工作始终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企业“组织转型、科学发展”这条主线,加大正面宣传和主动引导力度,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宣传企业战略发展、管理创新、机制建设以及企业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典型事例等等,对内,凝聚思想、鼓舞士气、构建和谐,有效地形成推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强大合力;对外,弘扬文化,展示风采,提升形象,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助推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掌握“要点”,提高舆论引导力
新闻稿件写得好未必会被采用,因为现在的报纸、杂志和网络,不只看新闻写作水平如何,还有很多因素,如:稿件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当前的宣传重点?发表有何积极作用?有无负面影响?等等……因此,我们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最核心的位置。每年国家局、省局和行业各类报刊都会下发年度新闻宣传工作“要点”,我们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突出新闻宣传重点,转变新闻宣传方式,提高新闻宣传质量,认真做好各类宣传报道工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严格宣传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为建设更加规范、更富效率的成长型企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挖掘“亮点”,提高新闻洞察力
善于观察和挖掘是作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世界著名的雕刻大师罗丹曾经说过: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大多数人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身边不可能经常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让我们去报道,我们只能通过平常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出它的与众不同,并且通过挖掘使它产生被报道的价值。另外,我们不能只在办公室里写材料,而是要亲自参与一些重要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焕发出高昂的写作热情,才能写出真实细腻动人的好文章。因此,我们要贯彻“三贴近”原则,要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群众,要把所在企业内部的一切具有价值、有创意,值得学习推广借鉴新的科技信息、企业文化、好的管理方法、好的工作经验、企业好的发展前景、身边的好人好事等及时挖掘出来。要特别注意推出体现时代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企业先进模范人物,注重报道重大改革举措、重大科技进步、重大生产经营成果等,以此增强内鼓士气的感召力、外树形象的辐射力。
四、提炼“特点”,提高宣传感染力
有人说,新闻工作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者,新闻报道只要求新闻工作者按照事实的面貌进行描述,用事实说话,给读者、观众提供充分的信息。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新闻工作者还需在真实、客观的报道中对新闻的资源进行深度、广度、厚度的开拓和挖掘,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那么如何提炼“特点”呢?笔者有三点体会:一是吃透“上情”和“下情”。“上情”就是一个时期市局(公司)的方针、政策,“下情”是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吃透“上情”才能对全局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吃透“下情”才能反映纷繁复杂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经常学习市局(公司)的方针、政策。上级布置开展某项工作,我们及时反映该项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面上具有指导意义,肯定有采用价值。或是通过调查研究,反映出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便于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同样具有价值。二是要多观察、多思考,善于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提炼总结。要透过现象去思考它蕴含的思想内容,发现“闪光点”,提炼出“特点”。因此,要求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从“身边事、平常事”入题,从“手头事”做起,从“喜闻乐见”着手,以不同视角来发表不同观点和看法,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三是“温故而知新”,在新与旧的对比中提炼“特点”。从研究原有的事实开始,并以此为基础,头脑里形成一条由原有事实组成的“地平线”。这条线越清晰,新闻敏感性越强,因为任何一个新事实、新信息一旦冒出这条“地平线”,我们就有可能发现它。我们要不断利用这种方法把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提炼出来、宣传出去。
五、打造“精点”,提高新闻品质力
作为一名通讯员,我们要树立精品意识,讲求精益求精,千锤百炼,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避免稿件写出来流于形式,缺少内涵。通过打造宣传精品,提高传播力影响力。
勤奋学习,多练多写是写新闻宣传报道的基础。作为通讯员,我们一般都是兼职,新闻写作基本上是利用业余时间,加之信息源有限,不勤奋是很难写出好作品的,所以,我们要做到三勤:人勤、手勤、脑勤。同时,新闻又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它不是纯理论性的工作,因此平时还要多写多练,笔耕不辍。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逐步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的洞察力,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新闻作品的思想性、生动性、可读性,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打造宣传精品。
⑵ 新闻与信息,舆论,宣传的关系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1.信息是新闻的来源 新闻来自于信息
2.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3.新闻真实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坚持新闻真实,必须准确把握真实性的内涵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的新闻真实,既包括具体事实真实,也包括总体真实。具体真实是总体真实的基础,总体真实是具体真实的本质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报道客观、公正、准确、全面。马克思指出:“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始终是在形成的过程中,在报刊上永远也不会有终结的东西”;
二.马克思十分强调每一件新闻事实的真实性,重视每一篇新闻报道的真实程度。在维护新闻整体真实的同时,更注意新闻的具体真实。在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报刊”、判断“好报刊”与“坏报刊”的标准时,马克思提出衡量标准是看“谁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谁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精神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精神产品生产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一些媒体的记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淡漠,经济利益强调得多,社会责任顾及得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甚至将基本事实的真实、具体情节的真实抛到脑后;
四.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该贯穿新闻实践的始终,体现在具体的新闻采写、编辑、出版过程中。有些媒体在新闻实践中,处理时政新闻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采写、编辑、送审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能够高度重视、把关较严,基本杜绝了虚假新闻的产生。相比之下,对其他报道如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报道要求较松,结果这些领域的虚假新闻不时出现;
所以,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性,在新闻工作中正确对待新闻的真实性,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4.一是要牢牢把握政治导向,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及时搞好中心工作和重要活动的宣传;
三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发展的新气象、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工作的新举措,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把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四是要全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变为群众的行动,要增强时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又要准确反映人民意愿,表达人民的心声,表达民意,反映民情。
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新闻传媒不仅要以上述第一种方式对待舆情,而且要大力倡导和推进肩负反映民意重任的社会成员真实地反映舆情。《瞭望》杂志在2007年两会召开之时载文指出:“有的代表和委员在发言中习惯性地说套话和空话,或者是对实际情况调查研究不够,说不出新话;或者是对自身的职责理解不到位,履行不到位,对群众的声音、愿望、要求漠不关心,说不出群众的心里话。空话和套话,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不利于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反而有可能在具体政策制定和执行时因为对实情号脉不准而流于空泛、产生漏洞和疏忽,这已屡有前鉴。”⑧这是对代表、委员的期许,而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新闻传媒自身在反映舆情方面的积极态度。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宣传,指的是“阐述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争取特定对象达到既定目的的活动方式,在阶段社会里,通常是一定的党派、团体进行政治思想斗争的重要手段。”
⑶ 社会宣传和新闻宣传的区别
朋友好!无论社会宣传还是新闻宣传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告诉他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内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容,起到告知,遏制,唾弃,赞扬,推广,支持的作用。不同的是社会宣传一般是经过口口相传或者其他媒介传播;而新闻宣传是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传播给自己的受众,从而达到迅速传播,广泛传播,覆盖全面的一种宣传手段。仅供参考。祝你快乐!
⑷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
一、要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工作的动力。没有浓厚的写作兴趣,也就无从谈起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二、从提高新闻敏感度上下功夫
一是吃透“上头”和“下头”。“上头”就是一个时期党的方针、政策,所谓“下头”是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只有吃透上头才能对全局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只有吃透下头才能反映纷繁复杂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经常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这个角度讲,新闻敏感就是政治敏感。上级联社布置开展某项工作,我们及时反映该项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面上具有指导意义,肯定有采用价值。或是通过调查研究,反映出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便于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同样具有价值。二是要多观察、多思考,善于从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现新闻。客观现象永远存在,只要善于观察,新闻永远是丰富的。关键是透过现象去思考它蕴含的思想内容,发现闪光点。三是“温故而知新”,在新与旧的对比中发现新闻。从研究原有的事实开始,并以此为基础,头脑里形成一条由原有事实组成的“地平线”。这条线越清晰,新闻敏感性越强,因为任何一个新事实、新信息一旦冒出这条“地平线”,我们就有可能发现它。
三、广泛收集信息,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要把新闻稿件写深、写透、写活,单有兴趣和新闻敏感度还不够,只有掌握大量的信息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新闻。
四、进行新闻写作的规范化练习,笔耕不辍
有了大量的事实材料为依托,能够从中发现新闻,下一步就是如何写的问题。必须在深刻理解新闻写作的基础上,不停地进行实实在在的写作训练。
五、千锤百炼、挖掘主题
新闻主题,一般指该新闻所表达、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它体现作者的见解、意见或倾向,它是选择原始材料的依据。是贯穿全篇新闻的主线,从侧面反映了新闻的价值。决定着社会效应大小,读者是否喜欢。没有主题思想的稿件毫无价值可言。
如何提炼主题、主题思想?根据所掌握的新闻事实的素材,联系国内外形势,广大群众所关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经过分析判断选择其精华部分。这是一个大问题,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需要在长期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人民日报的老记者同样也会遇到如何更好地提炼主题、主题思想的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六、把握投稿规律,与编辑建立良好的编读往来关系
应该说,稿子写得好也不一定被采用。现在的报纸,尤其是国家级的大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用稿,不只看新闻写作水平如何,这里还有好多因素。如:稿子内容是否符合当前的宣传中心?稿子内容是否有普遍意义?发表有何积极作用?有无负作用?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稿子写得如何?上述各方面都没有问题了,还要考虑各地区之间发稿的平衡。写稿要符合报纸、杂志在某一个时期的宣传重点,“适销对路”。
⑸ 宣传稿和新闻稿的区别
最大的区别:宣传稿以观点为主,新闻稿以事实为主。
⑹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和报道工作
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视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独到而重要的作用。
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新闻宣传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为企业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同时,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能力素质;沉下身子接地气的同时,不断创新新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谱写出企业新闻工作的美好乐章。
抓主线,用舆论引导人
舆论引导是新闻宣传的核心和灵魂。企业新闻宣传最为重要之处在于围绕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展开宣传,并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唱响主旋律,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必须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要具备极强的政治敏锐性、洞察力和鉴别力,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准确及时地宣传报道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改革发展、制度出台、时事动态、重大决策部署等与员工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并要从舆论多层次、多种类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载体,以企业内部电视、报纸、简讯、网站、qq群等新闻媒体资源为阵地,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正如当前,我们要认真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传递出与企业改革发展息息相关的政治信号,切实把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中来,为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提供舆论支持。并通过舆论引导,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舞人心,努力营造人人以企业为家、全员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当然,保证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新闻工作者自身具备政治过硬、能力较高、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综合素质。而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就要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工作扎实开展。要不断强化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全过程,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新闻道德水准。要不断加强内部交流沟通,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切实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以一个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作风,带动一支好的新闻宣传队伍,形成一种合力,营造群体宣传的氛围。
重一线,用舆论鼓舞人
基层声音是新闻宣传的血脉和骨肉。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要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能够于发出基层的声音、记录一线的事件、展现员工的风貌。
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要在充分体现企业大事件的同时,充分反映基层员工群众的小事情。要坚持把挖掘、发现、传递好广大员工群众的心声作为做好新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员工,把发生在员工身边最朴实、最贴切、最温馨、最感人、最典型的事件发掘出来、传播出去,传递到每一个角落。用发掘出来的广大员工爱岗敬业、拼搏进取、创新创造、节支降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等等典型事迹,传递正能量、激发正效应,弘扬奉献精神,展示员工风貌,用广大员工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和影响自己身边的人,大力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当然,这样的新闻线索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上传下达、上行下效出来的。只有坚持沉下身子,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员工群众当中,才能发现好的新闻点,才能写出实事求是、员工认可的好稿件。要走进一线员工、深入群众生活,多多创作一些贴近接地气、系民生,富有企业特色、充满基层气息、群众喜听乐看的稿件,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方法。这是新时期、新条件下进一步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针对新闻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企业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迅速作出反应,积极予以应对,准确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趋势,探索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勇于突破固有的传播理念、模式和机制的束缚,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掌握正确引导群众舆论的主动权,为企业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要开展创新实践,形成创新机制。要在内容和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在内容上,注重发挥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联系员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传播方式上,要跳出固定化、程序化、套路化的新闻框架结构,要把新闻做新、做活、做亮,使新闻宣传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企业改革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⑺ 什么是新闻信息、新闻宣传和新闻舆论三位一体
什么是新闻信息、新闻宣传和新闻舆论三位一体
电视新闻画面的纪实特性同其他新闻版报道样式一个明显差别就是权:时间、空间和对象的三位一体原则。
这个原则,指的是摄像记者在利用摄像器材进行图像拍摄时,必须与被 摄事实处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当中,即新闻记者的图像采摄与被摄事实的发展是在现场同步进行的。摄影记者是事实的现场目击者,是事实的现场见证人。“三位一体”是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原则。
⑻ 宣传与新闻相同点(急)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和宣传都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传播活动。它们关系密切,但却是同构不同质,彼此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所传播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这是一种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变动状况的陈述性信息。宣传所传播的是思想观念,这是一种说理性信息,是宣传者对客观世界的观点、态度和主张。
其次,两者的社会功能不同。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在于告知,在于让受众了解客观事物的状况。宣传的基本功能在于劝服,在于让受众接受传方的思想、观点或主张。新闻传播的效果表现为事实信息的分享,宣传传播的成效表现为是否实现了对受传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第三,两者各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新闻传播是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的,是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宗旨的。宣传是按照传方的需要来进行的,主要是体现传方的意图的。革命宣传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具体进行时仍要执行传方(通常是革命政党)的目标、方针和策略。其他阶级的宣传则完全以本阶级的需要为出发点。
新闻传播必须具备真实性、新鲜性、时效性。虚假的不是新闻,而是谎言和谣传,陈旧的不是新闻,而是历史或资料。宣传虽然也要尽量新鲜、尽量结合时事,但是同样的观点可以反复讲,陈旧的资料也可以作为论据。宣传虽然也要以事实为材料,革命的宣传更要讲真话、讲真理;但是并非所有的宣传都遵循真实性原则,反动的宣传更是谎话连篇。所以,归根结底宣传的特性在于它的功利性。
新闻传播必须全面地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客观性是它的基本原则。宣传则具有鲜明的主观倾向性,客观报道对它来说通常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新闻传播讲究新闻价值,选择和取舍新闻要看它是否为公众所关注,是否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和反响。宣传讲究的是宣传价值,并以此作为选择和安排内容的标准,诸如内容是否符合宣传需要,材料是否充分体规宣传意图,制作是否有助于实现宣传目的,时机是否对传方有利,等等。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和宣传两种传播行为又是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的。由于广大公众对新闻信息的关注,由于新闻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各类宣传(特别是政治宣传)的行为主体,都要尽量利用新闻传播来实现自己的宣传需要,都要把宣传意图附载于新闻传播行为之上,于是就有了宣传对新闻的广泛而深入的渗透。
宣传对新闻传播的渗透、附载或利用,主要通过这几种方式:一、通过对新闻的选择、取舍、安排来体现主观倾向性,体现自身的宣传意图,这是无形的宣传;二、对新闻进行分析、解释、评论,这是直接的宣传;三、把符合宣传需要的文件、专论、来稿,当作新闻来传播,这是间接的宣传。
自古以来,不同的阶级、党派、政治团体、社会力量,无不十分重视利用新闻传播来进行思想、观念、主张的宣传。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利用的程度和方式又是不同的。在社会激烈动荡、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新闻传播和宣传往往合而为一,因为那时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压倒一切的信息就是政治斗争的新闻,而在壁垒分明的形势下,这些新闻的流传无不具有鲜明的宣传色彩。在社会相对稳定的年代、在和平生活的环境中,广大公众需要的信息远比革命时期广泛而且多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各方面的运作也处处需要便捷畅达的信息流通。于是,新闻传播作为社会信息流通的一部分,作为社会正常运转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自身的社会功能明显地凸现出来。这种情势下,人们在利用新闻传播进行宣传时,不能不更加重视这样的问题:
l、充分认识新闻传播特有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必要性,决不能因为宣传需要而干扰、阻滞、损害、扭曲新闻传播行为的正常运作。否则,就会遭致公众的不满,损害社会的正常运转。
2、更加尊重新闻传播自身的规律,即上文所述的新闻的真实性、时新性原则,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受众需求律,新闻价值律等项。否则,公众就会舍此而逐彼,从其他来源寻求新闻。
3、更加重视寻求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的最佳结合点。譬如,怎样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体现宣传意图,怎样针对受众的切身需要进行宣传活动等。否则,公众就可能漠然置之,不予理会。
(二)
我国新闻界几十年来对新闻与宣传关系的认识是在不断前进的,但是历来总有两种错误倾向时隐时现地存在着。一种是把新闻同宣传相分离,不重视在新闻传播中进行党的政治思想宣传;另一种是忽视新闻传播和政治宣传的区别,不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将新闻混同于宣传,甚至用宣传来取代新闻传播。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反对第一种错误倾向,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它使我们的新闻工作坚持了党性原则和人民的立场,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不重视思想宣传的错误倾向仍然存在。譬如有些新闻媒介热衷于传播黄色、黑色或桃色新闻,置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于不顾。这些媒介的媚俗行为,不仅背离了党的宣传任务,背离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且也是不符合正常的新闻规律的。它们把少数人的低级趣味,误认为是多数人的正常需求,因而违背了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它们那种耸人听闻、夸张渲染、煽情主义的文风,也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对此我们应该继续反对,并且要不断地加以纠正。
我国新闻界对第二种错误倾向也一再作过批评。早在延安整风时期,陆定一同志就曾尖锐地指出:“新闻就是政治性本身”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它是“法西斯的新闻理论基础”。它把“事实与政治的关系,头足颠倒过来”,而“颠倒过来立即就替造谣、曲解、吹牛等等开了大门”(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对这种倾向的错误性总是认识不足,况且为了反对第一种倾向,实际上又总是助长了第二种倾向。50年代后期起,随着“左”的错误路线的抬头,这种倾向愈演愈烈。为了宣传需要,新闻媒介可以笔下生花,不费力气地拔高某些“正面典型”,也可以断章取义,轻而易举地给人加上政治罪名。为了宣传需要,新闻报道中的经济形势可以好上加好,工农业生产可以随意“放卫星”。及至“四人帮”当道,他们更把这种做法系统化、普遍化。他们鼓吹“新闻就是政治”、“事实要为政治需要服务”。对客观世界发生的新闻事实任意封锁、歪曲、剪裁,甚至无中生有,杜撰虚构种种假新闻,以适应他们篡党夺权的需要,新闻传播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一概被践踏于脚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情况才有改变。新闻界许多人认识到这种倾向的严重危害,在理论上加以批评,在实践中有所纠正,我国的新闻传播逐步恢复了正常运作。
但是,应当看到,几十年来形成的积习并不是那么容易纠正的,时至今日,第二种错误倾向在新闻活动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往往以正面的、革命的面目出现,严重阻碍着新闻观念的真正转变和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
下面谈谈这种倾向的具体表现。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许多人仍然习惯于把新闻同宣传划等号,新闻即宣传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总想让所有新闻信息的传播都驯驯服服地为自己的宣传需要服务。殊不知这种观念是十分陈旧而不切实际的。当今时代,人类的传播活动空前活跃,传播形式极其多样,传播媒介十分繁多,境内外的传播交流日趋便捷,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流动在社会传播网络中的新闻信息都纳入自己的宣传轨道之中。有关部门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新闻传播的丰富多样性,尊重新闻传播的相对独立性,面对奔流不息的新闻传播活动,不应削足适履,而应因势利导,尽可能把党的宣传目的渗透到新闻传播活动中去,在政治上影响它的总体导向,在法律上规范它的行为界限,这样才真正有利于社会的运转和国家的治理。
其次,在理论研究中,人们往往缺乏对新闻和宣传的科学界定和明确区分。有些概念显得含混。譬如近年来常见的“做好新闻宣传”之类提法,是我们党以往新闻工作文献中未曾有过的。这提法究竟说的是“新闻与宣传”,“新闻的宣传”,还是“新闻即宣传”?令人困惑。有些人往往把宣传工作的方针口号误认为是新闻活动的规律,企图用前者替代后者。有些文章把新闻当作宣传来论述,全然不顾新闻传播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其实,不管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很需要把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加以研究,既要研究政党媒介传播新闻的规律、也要研究非政党媒介传播新闻的规律;既要研究计划经济下大众媒介传播新闻的规律、也要研究市场经济下大众媒介传播新闻的规律;既要研究大众媒介传播新闻的规律、也要研究各种人际途径传播新闻的规律。我们目前不仅缺乏这种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且也缺乏良好的氛围,学术民主、百家争鸣的空气有待切实培育和建立。
由于思想观念的偏颇和理论研究的滞后,在新闻实践中不能正确对待新闻和宣传的现象相当普遍。试举几点为例。
1、因宣传需要而违背新闻的真实性。
有些人为了“宣传需要”可以把事实当作面团,要圆即圆,要方即方。有的领导干部平时高高在上,一旦宣传需要时电视屏幕上却会出现此人深入基层问寒问暖的特写。时至今日,杜撰、渲染、拔高典型的现象仍非少见。
2、因宣传需要而损害客观性原则。
新闻报道本应尽可能提供现实世界的全面图景。可是有的媒介却往往以偏概全,只取于已有利的材料,隐去于己不利的材料。对于地区或行业形势的报道,常常采用以点代面的说明法,而不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法,不能全面反映客观实际,和公众的实际体会大相径庭。惊动海内外的某地重大抢劫杀人案,事发后两周内的历次报道都统一口径说是“火灾事故”,对已经发现的人为破坏迹象避而不提,尽管民间对此早已议论纷纷。这种片面的带有主观框框的报道,到头来只会给工作带来被动、甚至严重的不良影响。
3、因宣传需要而阻挠新闻传播。
报喜不报忧,言吉不言凶,这是某些地方领导干部的“宣传需要”。即使是意外事故、天灾人祸,为了“社会安定”,也往往不许及时传播。某旅游风景区的一家宾馆失火,几乎殃及闻名于海内外的古松。该市有关领导立即召集新闻媒介负责人宣布纪律,“推报道谁负责”。其实任何为公众所关注的新闻信息是封锁不了的,大道不传小道传,境内不传境外传。封锁信息的结果只会失信于民、引起人们的反感。
4、用传方需要取代受众需求。
这一点在会议报道上表现最为突出。其一,有些会议新闻同广大受众本来关系不大,然而有关方面想要借此提高知名度或“扩大影响”,照例大加宣扬,置受众的反感于不顾。其二,有些重大的为人们所关注的会议,传方所宣传的往往不是受众真正需要的。譬如各地的人大、政协会议上确有不少平民百姓关注的信息,诸如代表们的批评意见、选举投票的实际结果等等,可是传媒对此往往语焉不详,有时干脆回避不提。
5、用宣传价值取代新闻价值。
新闻媒介在内容取舍上固然要考虑宣传价值,但是只要它从事的是新闻传播活动,总不能不把新闻价值作为筛选素材的前提。如果丢掉了这个前提,报道的东西就不一定是新闻了。可是在新闻实践中以宣传价值取代新闻价值的现象屡见不鲜。受众关心的极富新闻价值的事往往上不了头版,受众并不关心的,甚至不成其为新闻的“新闻”,往往占据要位,占了大量篇幅或节目时间。
(四)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性的阶段。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加坚定地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但最大的危险是‘左’。”他在巡视南方的时候曾尖锐地指出:“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这些论述对于新闻界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新闻事业几十年来受“左”的错误观念的影响很深,当前尤其需要以观念的更新,促体制的变革,求事业的真正兴旺。
笔者认为,新闻界实行观念转变,最重要的莫过于把新闻真正看成新闻,坚决走出“新闻即政治”、“新闻即宣传”的误区。澄清了新闻的本质、特性、规律,其他种种理论问题,诸如政治性和商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媒介本位和受众本位等等,才能迎刃而解。弄清了新闻和宣传的关系,也才能理顺新闻机构内外的关系,使新闻体制的改革有正确的思路和真正的突破。但愿这一问题能引起各方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切实解决。
(本文刊于《新疆新闻界》1995年第1期)
⑼ 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当前,如何坚持以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大新闻宣传工作力度,努力为各级组织参政议政服务,并为广大成员认真履行职责提供舆论导向和精神动力,这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民主党派的新闻宣传工作是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围绕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在中共有关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下,认真落实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统一宣传口径,严格宣传纪律,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做好民建的新闻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切实加强与统战宣传部门和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及时沟通多党合作宣传工作的情况,重点宣传民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活动和重要议案、提案的情况,及时报道各级组织的重要会议和服务社会的重大活动,积极反映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做到贴近中心会务、贴近会员、贴近生活,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成效。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两点”认识:一是特色工作要重点宣传。每年的“两会”是民主党派成员向社会反映参政议政工作成果的最具有特色的新闻热点,做好“两会”的新闻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宣传部门,只有及时与新闻媒体保持联络、及时沟通、传递信息,才能在各级人大、政协会上参政议政的活动,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二是日常活动要经常宣传。围绕年度中心工作,及时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也非常重要。各级宣传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增强捕捉新闻热点的敏锐性,认真撰写新闻稿件,及时把有关情况报送各级主流新闻媒体,同时,广泛开展会内宣传,只有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渠道,做好日常活动的宣传工作,才能达到鼓舞人、激励人的目的。
目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1.社会新闻宣传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中共中央统战部、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2003]49号《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的意见》已下发两年多了,各地在贯彻落实上发展不平衡,力度不够大,使民主党派的社会宣传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如:在《人民政协报》“统战新闻”版上和《团结报》上的稿件录用比较难;在省级党报和省级电视台上的报道也比较难。
2.宣传队伍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省各市级组织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少、头绪多、压力大,加上业务培训工作的不到位,使各地宣传工作差距比较大。对此,如何加强宣传队伍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捕捉新闻热点的敏锐性,熟悉掌握新闻稿件编写的技巧性等等,显得更加重要。
3.宣传工作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我省各地新闻宣传工作发展不平衡,会议性报道比较多,先进人物报道比较少,特色宣传报道处于一般。特别是新闻宣传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参政议政工作,如何把我会参政议政的工作更快更好地宣传出去,扩大民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目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省市机关之间、机关处室之间工作互动机制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宣传工作的表彰激励机制。
针对目前现状,我们提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中共《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的意见》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民建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突出抓好宣传参政为民、宣扬先进人物的新闻报道,努力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宣传途径,积极创新宣传形式,把新闻宣传工作搞得既生动活泼,又富有亲和力,争取把我会的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具体的工作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1.建立工作互动机制。今年,我会将探索建立以省市组织宣传职能部门为抓手、基层支部为单元、骨干会员为基础的宣传工作互动机制。主要是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省、市委机关宣传部门,加强联系与交流,做好宣传工作的筹划、组织、协调、落实,达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的目的。市级机关职能部门和基层支部宣传委员,加强联络与沟通,积极抓好宣传工作的落实,达到上下协调、工作联动的目的。机关、基层支部宣传委员,要充分调动骨干会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第一线的基础作用,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新闻稿件、社情民意的撰写工作。通过逐步建立省、市、支部宣传工作的互动机制,努力形成由机关、基层、骨干会员组成的宣传工作网络。
2.加强专业队伍培训。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关键在于人,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强、业务水平高的通讯员队伍,人员主要由机关干部和热心会务工作者组成;其次要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并不定期地进行培训,加强新闻理论、新闻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培养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及时提供新闻线索,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今年5月上旬,我们利用召开《江苏民建》创刊10周年暨100期笔会的契机,进行了宣传工作骨干人员的培训,邀请民建中央宣传部、民建中央信息中心、《人民政协报》社、《民讯》编辑部的有关同志,进行以会代训,一方面着力提高我省宣传队伍撰写新闻稿件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加强中央、省、市组织宣传部门的工作联系,为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完善表彰激励制度。为了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我会对各省辖市委、省直工委的新闻宣传工作,实行了量化考核,修订了评比表彰办法,完善了激励制度,改进了工作方法,并对各地新闻宣传工作实行量化考核的情况,每年两次在常委会上进行通报,有效地促进各地新闻宣传工作的落实。目前在我省已逐步形成良性互动竞争态势,推动着各市组织新闻宣传工作的良好发展。
4.扩大会外宣传途径。根据《民建中央关于加强联络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络,及时向新闻单位通报我会工作的进展情况、重要举措、调研成果、重大活动和消息等,开展与新闻单位的联谊活动,努力构建比较通畅的新闻宣传途径和领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重点抓好在《人民政协报》、《团结报》、《新华日报》、《江苏政协》、《挚友》等媒体的投稿工作,及时向我省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提供重要的新闻线索,努力做好多层次、全方位的新闻报道工作。
5.创新新闻宣传形式。就是要做好民建联系经济界人士的特色宣传报道工作,对民建界别各级政协委员就有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问题所提出的提案,要进行系列化的宣传报道;对民建企业界成员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系列活动,要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报道;对各级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也要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并要在原来文字、图片等静态宣传的基础上,逐步采用DVD光盘等动态宣传,努力把新闻宣传工作做得更加具有时代的特色。
总之,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真正做到电台里有声音,电视里有图像,报刊上有文章,网络上有信息。我们认为:一是要有各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二是要有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三是要有各级宣传部门及骨干会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志,要加强责任心,增强敏锐性,把握规律性,提高主动性,争做宣传工作的有心人,做有成绩的人,不断开创我会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⑽ 什么叫新闻宣传
很矛盾的一个词啊,新闻讲求的是真实,宣传则更侧重于意识意图的传达,但是从事新闻的人是主观的,所以没有完完全全的客观和真实。把这两个词混到一起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特色,新闻即宣传,因为在我们国家,新闻媒介是自上而下的宣传,企业宣传部门的业绩里也会有新闻上报的数量等等,这是一个特色也是一个问题。新闻宣传的话应该是我们特有的一个词。如果一定要说,其实也无可厚非,就是用看似客观的手段表现主观的意识,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