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应急救援宣传

应急救援宣传

发布时间:2021-01-28 14:46:38

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文本请告知

公司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保证公司员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并在发生事故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订公司综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救援职责和原则
救援职责:在公司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迅速果断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积极消除危险后果,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救援原则:以防为主,防救结合。
三、基本内容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
(二)、化学危险目标的数量以彩色标识注明在分布图上(见附件1)。
四、指挥机构、职责及分工
(一)、指挥机构
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主要由公司领导,各部门部长组成,具体如下: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生产总监
成员:各部门第一责任人
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即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其他部门人员听从指挥领导小组的安排。指挥领导小组分工如下:
总指挥:即组长,负责救援全面指挥、安排、协调。
副总指挥:即副组长,协助总指挥负责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当总指挥不在时,行使总指挥职责。
指挥部地点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设定,办公室及日常工作管理安排设在生产部。
职责
指挥领导小组:
1、负责公司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部:
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发出救援请求;
4、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三)、分工:
1、安全主管以及义务消防队员:协助指挥部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2、生产部部长: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
3、工艺部部长: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4、综合管理部部长: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及车辆等安排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5、财务资产部部长: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6、品质管理部部长: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五、化学事故的处置
本公司主要从事风力发电机叶片的生产,在设计和建设中都较好的考虑了安全防护措施,完全具备安全生产与储存。可能的意外事故只有材料泄漏以及意外火灾,其泄漏量视其漏点条件而不同。泄漏时又可因季节、风向等因素,波及范围也不一样。事故起因为操作失误。
(一)、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抢救。而后迅速组织人员及义务消防队员和熟练操作人员,疏散周边人员,切断事故场所内的所有电源。疏散时应将人员撤离至安全的上风向位置,事故现场除抢险人员外其他人不得逗留。
(二)、公司安全人员及工作人员,佩带好防护用品,充分利用自备灭火器材、消防栓,控制火势,并尽快灭火。
(三)、及时与消防部门联系获取支援,并及时报告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按事实通报实际情况。
(四)、事故处理完毕后,及时清理事故场地,查明原因并根除事故隐患。
(五)、召开事故分析会,并请安全专家进行现场整顿。
六、信号规定
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报警联络。
公司内部报警电话: 火警:119 医疗急救:120
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章,救护车鸣灯。
七、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
(一)、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年初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二)、按照任务分工作好物资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洗消、消防、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由公司生产部进行管理,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三)、每年进行1-2次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两次,提高指挥能力。
(四)、利用宣传窗、板报、学习手册等形式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常识教育。
(五)、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1、值班制度,建立昼夜值班制度。
2、检查制度,每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
3、例会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的第一周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会议,研究应急救援工作。
4、总结评比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检查、同讲评、同表彰奖励。
八,事故发生后人员疏散路线

九,事故分类救援:
(一)中毒事故
当由于某种原因致使有毒物品瞬时大量外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
首先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值班人员立即用电话报告救援指挥部,同时值班领导应立即组织当班人员,配戴好防毒面具,堵塞泄漏源,开启全部通风设施,防止事态扩大。
救援指挥部人员赶到现场后,认为必须疏散人员时,按疏散预案组织人员撤离。
如果有人中毒,应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请救护车将中毒者送入医院救治。
(二)工伤事故:
1、轻伤事故;发生事故部门在事故发生后,首先救护受伤者,派人护送伤员到就近医院治疗,同时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用电话报告公司安委会。
2、重伤以上事故;
当发生重伤以上事故时,在场人员应立即将受伤者移出危险区,同时电话报“120”救护中心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
事故现场人员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示值班领导,值班领在1小时内报告公司安委会;公司领导在2 小时内用电话报告相关部门。
事故发生部门领导要组织人员保护好现场,在有关方面人员堪察现场完毕后方可变动。
(三)火灾事故:
1、火情;当发现有着火情况时,首先发现人员应立即使用配备的灭火器进行扑灭,并报告公司安委会,安委会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指挥灭火。
2、火险;当火情没有得到期有效控制,发展成为火险时,指挥组调集全公司义务消防队员进行扑救;同时电话报“119”请消防部门支援。
3、火灾;当火险没有控制往,发展成为火灾时,灭火现场的灭火战斗由消防部门统一指挥,公司指挥组负责指挥员工疏散。并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有灭火经验的员工听从消防部门的统一调配。
指挥组电话报告“120”急救中心,请求派救护车实施现场救护,防止在灭火战斗中出现人员伤亡情况,使伤员得到及时治疗。

防火疏散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保证公司员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发生突发性火灾事故时,能迅速有效控制处理,组织自救和及时疏散,撤出人员,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订本事故疏散(演习)预案。
二、指挥机构、职责及分工
1、总指挥:
2、现场指挥:
职责:负责现场人力、救援物资的调配。
3、现场执行指挥:
职责:负责组织对现场指挥员指令的及时有效执行。
4、自救组组长:
职责:组织义务消防队员扑灭初期火及配合消防队行动
5、疏散组组长:
职责: 组织员工按预定路线撤离到安全地点
6、救护组组长:
职责:组织将受伤人员救至安全地域并及时与120急救中心联系
三、工作程序:
1、设定火灾部位:以油漆车间失火为背景组织疏散
2、实施
1)、现场指挥员进入指挥位置:指挥部位置设在厂门口
2)、现场人员用电话向58236008发出报警信号;
3)、一名现场人员用座机电话向119报警。
报告词:我是======公司,地点在---- .我公司XXXX失火,请求救援。
4)、门卫值班员用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一长声不间断时间一分钟,同时打开大门。
5)、就近义务消防队员配戴自救呼吸器进入火场扑灭初期火;
6)、全体义务消防队员跑步到办公楼大门口集中,接受指挥部的指令。
3、人员撤离路线:
4、注意事项:
1)、警报声一响,配电房值班人员切断电源;
2)、所有设备停止生产,关掉电源;
3)、不能间断电源的设备要安排值班人员看管。

㈡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1、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安全生产既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双管齐下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理念推向深处、落到实处。

2、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实现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三个继续下降”,重点行业领域、各地区安全生产状况“两个总体好转”。

3、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安全基础还不牢固。一方面,如果对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相关风险防范不力,就会酿成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唯有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高应急救援整体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安全。

设立全国“安全生产月”、开展“安全生产万里行”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这场全国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全国性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推动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让“安全”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追求。凝聚安全的最大共识,增强全民的应急意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才能得到自觉贯彻落实。

(2)应急救援宣传扩展阅读: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细化落实“十三五”规划相关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全面加强全社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全民安全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本质安全水平。

㈢ 如何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有效应对各种风险,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既是人民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任务。我市是一个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地区,自然灾害特别是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尤为突出,煤矿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给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树立应急管理理念、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阶段,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但也勿庸讳言,当前的国际国内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种影响国 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不受损失,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起因复杂、蔓延迅速、难以把握、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等特点,发生的概率虽然较小,但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和高效的应急机制,防止和避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是各级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有利于保持社会秩序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在,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出现,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安全生产隐患较大,资源能源紧缺,环保压力也在加大。这些都是直接威胁着人民群 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社会稳定,有的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的职能全面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应急管理仍然是政府工作中一个薄弱环节。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增加公共安全意识,全面履 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建设,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二、要把握重点,全面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一要明确目标。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发布工作,构建一个完整、统一的应急预案体系。二要讲究方法。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协调、沟通交流和审核备案工作,注重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与配套,形成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另一方面,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要认真比照国家应急预案和上级机关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要对接,格式体例要一致;—要借鉴外省(区、市)同类应急预案,吸收他人的经验;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专家意见和有关部门 (单位)的意见,增加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完善应急预案。三要把握要求。要做好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普查、整合工作,要明确回答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什么资源做,要在应急实 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要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省市到县区再到乡镇和基层单位不能有断层,部门之间的应急预案要做好衔接,不能出现空档;要加强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演练和应急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
(二)健全完善应急运行机制。一是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各县市区及市直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范围,建立和 完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做到 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要落实责任制,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必须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信息;跨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汇总、报告相关信息;所有突发公共事件,各县市区政府应急办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应急机构都必须向市应急办报告。要严格执行信息报告时限要求。国务院和省政府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有明确而严格的时限,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依据应急预案和信息报告时限要求,研究制定工作程序,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要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收集和掌握突发公共事件情况,建立开放的信息报告平台,接受公众举报和反映问题,并注意从互联网上获取有关重要信息, 同时积极探索在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设立信息报告员、构建社会信息网络体系。三是加大应急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各级政府要依托全省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和各项业务网络,整合当地公安、防汛、卫生、气象、人防等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要全面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并与急救、市政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接报、 分类分级处置”。四是进一步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要在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相邻县市区之间、部门与县市区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配合协调,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 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三)抓好应急体系规划编制和应急法制建设。一要围绕大局。把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国家和省市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本地区和本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二要突出重点。对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恢复重建等关键环节作出具体安排。三要量力而行。要区别轻重缓急,把建设项目用到最急需、最薄弱的地方。尤其是城乡建设等有关专 项规划的编制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应急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厉行节约。要处理好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与新建项目的关系,防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五要明确责任。各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由各级发改委牵头编制,有关部门单位和应急办参加,力争用半年时间完成编制工作任务。 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把整个应急机制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行政、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四)广泛深入地开展应急宣教、培训和演练工作。一是要加强应急宣教。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应急预案的解读宣传。要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应急标识、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张贴海报。要编辑出版应急科普读物和应急音像制品。要针对我市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组织编写公共安全教材。开展公共安全学校教育和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自救知识活动,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强应急培训。要联系本单位实际,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多元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对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不定期举行 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的形式进行培训;要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从事应急管理的干部进行培训;要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中增加相关内容;要对青年志愿者和各类社会公益机构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三是要搞好应急演练。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演练时,要按照预案全过程组织进行,每个环节都要实施到位,指挥机构、 救援队伍和社会公众全方位参与。演练后要有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五)注重抓好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加强乡村和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从我市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乡村和社区开始了应急机制建设,但绝大多数乡村和社区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处置方面,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遇到问题临时处理。特别是农村,医疗、消防、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充分考虑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探索建立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普及应急知识,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构建乡村应急组织网络,提高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二是要加强企业的应急 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要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省直和中央在娄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的企业,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三是要加强重点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高等院校、大型医院等重点单位和供水、供电、供气等重要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应急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
三、要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协调性高、系统性强,加强领导非常关键。各级各个部门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健全机构、整合力量、落实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要强化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善于处理难题、应对复杂局面,要勇于负责,敢于决策,把这项利国安民的大事做好。二要明确和落实责任主体。按照中央要求,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各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是工作机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一把手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明确应急管理 领导机构、工作机构、责任领导及其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各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要完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对突发公共事件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力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要构建应急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级应 急管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 比照国务院和省里的作法, 以政府值班室为基础,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职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需要,结合实际,组建或明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职能定位、业务划分要明确。逐步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网络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职能协作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要加强平战结合的应急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公安、武警、预备役民兵以及解放军的骨干作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做好与骨干队伍的沟通和协调,加强磨合,共同完成好各项应急任务,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一队多用和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源 的统筹规则,加强队伍的培养和训练。 以公安消防、煤矿、安全等骨干队伍为主体,逐步整合现有各类专业救援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推进矿山、危险化学品、水运、电力和电信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建设,按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专业及兼职救援人员和应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四是开展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建立相应数据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进一步 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五是根据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招募、培训和演练,确保他们在应急处置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要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要求,将应急管理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优先领域,同时,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应急资源普查工作,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进行普查。通过普查摸清家底,建立物资储备数据库和调用方案。要在摸清现有各类应急装备“底子”的情况下,采取“联建”等方式,整合资源,加强应急装备建设;要切实做好应急处置所必需的重要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基本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衣物、饮用水等相关物资的调集和发放机制, 以便及时、有序提供应急基本生活保障。

㈣ 消防救援 精神口号

1.爱护消防器材,遵守消防法规;掌握消防常识,一生平安幸福
2.消防安全是一种责任,为己为家为他人。
3.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依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4.消防宣传进万家,平安相伴你我他。
5.防火工作做得好,美好生活伴到老。
6.普及消防知识,平安重于泰山。
7.搞好“四进”宣传,确保你我平安。
8.强化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知识。
9.居安思危,防震减灾,防患未然
10.搞好消防安全工作。树立企业安全形象。
11.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规范消防安全。
12.企业要发展,消防安全是保障。
13.普及消防知识,增强防火观念。
14.加强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5.多一分防火准备可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16.为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请时刻注意防火。
17.人人防灾防火,家家平安快乐。
18.同撑应急保护伞共筑事故防火墙
19.听党指挥 勇挑重担 保护一方平安 政府领导 整合资源 组建应急队伍
20.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21.防范火灾,人人有责,人人防火,户户安全。
22.防火常识进校园,自防自救保安全;
23.查找隐患堵漏洞消防安全有保证
24.消防设施别乱动,扑救火灾有大用。
25.搞好“四进”宣传确保你我平安
26.玉树地震口号|玉树抗震救灾口号|玉树捐款标语口号
27.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扎实做好各项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28.天天宣传天天安,日日防火日日宁。

㈤ 求,新闻宣传应急预案!

新闻宣传应急预案

4.3.2 扩大应急
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明确有关应急机构的行动程序与要求。
4.4 指挥与协调
建立以事发地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和现场指挥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及相互关系。明确专家咨询和辅助决策机制。
4.5 新闻报送
明确新闻发布的机构、原则、内容、程序和规范性格式等。
4.6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结束的决策机制和发布程序,要注意区别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
5、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现场清理与处理等程序和要求。
5.2 社会救助
明确政府救济、司法救济的程序、方案;组织协调社会、个人或境外机构社会救助的程序和要求,并明确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监督与管理等事项;有条件的,可明确社会心理援助的单位和方案。
5.3 保险
明确保险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5.4 调查和总结
明确突发公共事件调查承办机构和审核程序。
6、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通信系统维护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明确参与部门的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和通讯录。明确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现场指挥部及其他重要场所的通信保障方案。
6.2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建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并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调用等制度。
6.3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本行政区域各类应急队伍的保障措施。建立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并加强协调配合;充分依靠军队、武警和预备役民兵;充分发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健全先期处置队伍、后续处置队伍、增援队伍的组织保障方案,以及保持应急能力的措施。
6.4 交通运输保障
建立动态数据库,明确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建立健全有关交通运输单位、交通管制和线路规划等保障措施。
6.5 医疗卫生保障
建立动态数据库,明确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业特长等。明确相应的应急准备措施、医疗卫生队伍和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度等方案。
6.6 治安保障
明确应急状态下维持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集结、布控方案、执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
6.7 物资保障
建立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的能力储备、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储备。
6.8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以及应急状态时经费保障措施。
6.9 社会动员保障
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相关的保障制度。
6.10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规划和建设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可与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
6.11 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专家组,提供联系方式。依托科研机构,建立应急技术信息系统。组织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的科学研究。
6.12 其他保障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 公众宣传教育
公布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在大、中、小学普遍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7.2 培训
明确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将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7.3 演习
明确演习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频次、组织、评估和总结等。
8、附则
8.1 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与说明
突发公共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相关术语等编码标准。
8.2 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目录
8.3 预案管理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备案、评审与更新制度。明确其方式、方法和承办机构。
8.4 监督检查与奖惩
明确监督主体和奖惩方案,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8.5 制定与解释
明确预案制定与解释机构,并注明联系人和电话。
8.6 预案实施时间
9、附录

㈥ 应急救援的现状及对策有哪些

我国虽然在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理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绩,但相对于地质灾害频发影响巨大的实际,在应急救援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应对地质灾害的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绝大多数人对地质灾害的了解还很肤浅,重视还不够。国家对有关地质灾害突发性、多发性、易发性、潜在性、动态性、随机性、破坏性、灾难性等方面开展的教育既不普及也不系统,更谈不上在全民普及有关预防、治理、营救等相关的知识和进行应对地质灾害的经常性演练了。二是应对地质灾害的体制体系还不健全。首先是地质灾害应急队伍不健全,主要针对地震或其他灾害或突发地质事件而组建,以公安消防或地震专业队伍为主,缺乏专业的地质知识,缺乏国家级地质灾害专业救援综合队伍,专业救援人员严重不足,现有的地质灾害救援队伍缺乏地质灾害的治理能力,队伍只是对现场人员抢救及救援,不能第一时间对次生灾害进行预判及处理,难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其次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装备建设资金投入分散,无法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大多数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不足、设备落后、应急救援手段原始。三是应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技术、经验等还不系统。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相继发生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其中在处置大规模地震、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等方面应该说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应对一些常见的煤矿瓦斯爆炸、尾矿库垮塌、坑道透水和冒顶等传统地质灾害仍然手段不多。2010年,智利铜矿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救援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相比较而言,我们则有很大差距;在一些由地质作用造成的间接灾害面前,例如,局域性环境污染、煤矿自燃、放射性污染、土地沙漠化等更是感到经验不足。此外,有些地质灾害在我国已长时间没有发生,如大规模火山爆发等,还没有应对的具体实例可参考。
可以看出,面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频发现状,我们在应对地质灾害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具体地说,要十分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有关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切实丰富全民有关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意识,时刻在脑海里敲响地质灾害的警钟。二是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体系。通过多方位、多层次扎实工作,全面提升地质灾害处置能力,包括组建工作机构、配置技术装备、构建信息平台、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实施灾害应急救援等内容。要建立国家、省、市、县4级地质灾害应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和专家队伍,负责各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协调县级以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科普宣传、应急演练和应急救灾。三是要配置应急地质灾害的现代技术装备。加大地质灾害营救技术装备的开发力度,完善适应不同条件下地质灾害营救的装备体系,及时武装应急队伍,达到高效应急,实现科技救灾。四是不断加大应急救灾科技投入。研发应急救灾信息平台,构建地质灾害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地质灾害数据库信息共享;借助三维动画技术,实现地质灾害发生过程动态模拟。五是切实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这是加强地质灾害营救工作的核心。目前,我国没有一支国家层面地质灾害专业救援队伍。建立军队的非战争状态下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军队的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地域优势和后勤保障优势,在中央军委、武警总部领导下参与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国家地质灾害救援,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举措。

㈦ 防灾减灾宣传讲稿

一、提高对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研究探索防灾减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防灾减灾工作已逐步成为衡量政府文明和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指出: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省委、省政府也历来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而做好企业的防灾减灾工作,则是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过去的2008年,从世界范围看,可谓多灾多难。
1、全球自然灾害损失
2008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达2000亿美元,08年是自然灾害最具有毁灭性的一年,全球死亡人数达22万以上,损失数额达2000亿美元(合1405亿欧元),2007年为820亿美元。
亚洲是付出人类生命最惨痛的,今年5月初缅甸的热带风暴“纳尔吉斯”造成近85000人死亡,其中54000人失踪,但总损失金额只为40亿美元。而中国5月份在四川地区发生的大地震造成死亡人数70000,物质损失达850亿美元。
2、中国自然灾害损失
我国08年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同比增473.3%。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08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88928人死亡和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3547.5亿元,比2007年增加473.3%。
3、山东省自然灾害损失
据省民政厅发布的2008年山东省自然灾害情况统计显示,08年我省各类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215.53万人,因灾死亡10人,失踪5人,转移安置9.2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14.03千公顷,成灾面积 664.21千公顷,绝收面积86.61千公顷;倒塌房屋1.08 万间,损坏房屋3.33万;直接经济损失52.6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6.21亿元。
以上事例表明,灾害所引发的各种突发性事件的不断增加,对政府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有效防御并减轻灾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提高企业的防灾减灾能力,努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强调企业的安全效益,强化政府和企业处置紧急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救灾实效,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建设“平安山东”过程中,加强研究探索防灾减灾工作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思路,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加强企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几点认识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企业防灾减灾工作,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各企业也分别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开展灾害区划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编制应急预案是做好企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类事故应急救援的实践反复证明了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应当说,通过制定应急预案,能够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生产工艺上存在的缺陷,能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对存在隐患的排查和对内管理的改进。从我本人多年从事地震工作的理解,无论什么灾害,有备才能无患。有的同志讲,“预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最好的预案,也比没有预案好”这句话都形象的说明了预案的重要性。
另外,预案制定后也不要束之高阁,还要加强对预案的演练,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并根据演练和应急实践,及时修订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分工、流程的合理性。
(二)建立灾害事故预警体系是做好企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气象、地震部门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是效益巨大。从实践上来看,实时监测生产流程和技术设备的运转情况,一旦出现预警信号,能够立即处置进入应急状态,可以避免和减少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也就是说,灾害预警体系是不可少的。
(三)加强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减少灾害的重要途径。在企业迅速成长的过程中,风险也在迅速增长。做好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必须注重培养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这样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灾害损失。此外还应当加强预案的宣传和应急救援教育,面向全社会,大力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大力培育企业安全文化,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工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作用。
(四)建立健全企业灾害保险和风险控制、风险转移机制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措施。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生产的风险也在增大。建立稳定的、现代化的安全生产运行机制,除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外,还应着力加强建立健全企业灾害保险和风险控制、风险转移机制,创造安全生产环境,焕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进一步加大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确保企业安全高效运行。
只有战胜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减轻灾害,就是发展!“减负等与加正”。
给你整理了好长时间,满意请加分。

阅读全文

与应急救援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网络营销理解 浏览:101
废品改造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13
安康杯安全培训方案 浏览:172
小记者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53
p2p电子商务论文提纲 浏览:840
汇润电子商务怎么样 浏览:904
e家电子商务 浏览:331
稻田抓鱼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24
市场营销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浏览:681
电子商务是哪类专业 浏览:578
非物质遗产展览策划方案 浏览:943
大众汽车营销策划方案 浏览:117
学校教师五年一轮培训方案 浏览:95
网络营销与社会热点的案例 浏览:165
网络营销实体产品 浏览:238
镇村综治干部培训方案 浏览:444
万圣节活动策划方案结束安排 浏览:698
员工阶段培训方案 浏览:175
面包甜品行业促销方案 浏览:851
双十一运动衣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