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借佛宣传

借佛宣传

发布时间:2021-01-24 08:36:02

Ⅰ 佛教宣传的目的是什么

佛陀教育的目的有三:
一、「断恶修善」,这是最初方便,是学佛入门的手段。希望你做个纯善之人,清净的善心善行能帮助你觉悟;恶心恶行决定是迷惑,不可能开悟。

二、「破迷开悟」,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事实真相,逐渐明白了,就有可能脱离六道轮回,也可能脱离十法界。现在我们就在这个边缘上,有时醒过来,但是醒过来的时间不长,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境界一现前,立刻又迷惑。这个现象虽然不算成就,但是也相当可贵。世间有几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觉悟一次、两次?像黑暗当中放出闪电的光明,虽然极其短暂,但非常可贵。我们希望这种闪光能多闪几次,密度愈来愈多,光度愈来愈强,这是好现象、好徵兆。

三、「转凡成圣」,唯有真正觉悟、真正明白,才真想学佛菩萨;真想学,就能真成就。佛说,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决定能成就,问题在於肯不肯认真。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讲「真干」,只要肯真干,一生就能成就。《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一生成就;《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世尊举出这些例子就是说明,我们也能做到。举童男、童女是表示,用赤子之心才能成就。小孩的心还没有受过污染,不受污染的心就能成就。

详细可见净空法师 『佛法修行的目的是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一文 妙言志圣斋 ww myzsz com cn

Ⅱ 为什么佛教可以作为一种宣传方式

既然朝野贵贱,由于各种现实原因都信仰佛教,佛教便在这片沃土上根深蒂固地内发展起来。随着佛教的普遍传播容,被佛教借助来作宣传的各种艺术手段便同时大为兴盛繁荣起来。因为佛教的宣传方式,除了传播经典文字之外,主要是靠人人都能理解的艺术形象。正因为佛教是“以像设教”的,所以它在宣传上运用立体的雕塑形象,远比绘画形象为广泛。所谓以像设教的“像”,主要是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其弟子侍从们。

Ⅲ 佛教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净空法师讲述
佛教究竟是什么呢?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的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在这里。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作‘阿阇黎’。阿阇黎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跟他学习。这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再从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Ⅳ 怎样宣传佛文化

建议师兄好好努复力自己学佛制,通过改变自身从而让别人另眼相看,甚至可以做到让身边的人看到你因为信佛学佛而衣食无忧,心地开阔,宝相庄严,脸上永远挂着笑脸,心里永远装着感恩,身上永远带着幸福。让身边的人羡慕你,从而走上学佛的路。
佛教是至上圆满的教育,是自利利他的教育。
网上有净空老法师讲的经,有他的弟子蔡礼旭老师讲的弟子规,陈大惠老师的公益论坛讲的传统文化视频,你都可以看下,他们都是在宣传传统文化以及佛教的。

Ⅳ 佛教是怎么开始宣传的

公元前326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希腊军大举东侵,刀锋直逼印度,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成为其掌中物。但当亚历山大欲继续向恒河流域进发时,遭到了难陀王朝的顽强抗击。希腊士兵远离乡土而生厌战情绪,亚历山大只好撤回。此次进攻印度时间虽短,却使其遭到很大破坏,佛教也接受了希腊文化的影响而有所丰富。

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趁局势动荡,民众暴起,发兵推翻了难陀王朝的统治,并于公元前317年统一印度北部。这个新王朝被称为孔雀王朝。它的第三代王——阿育王便是我们要着重提及的人物。

阿育王是个野心勃勃的君主,即位后便对南印度发动大规模征伐战争,杀人无数,经过苦战,在血腥杀气中,阿育王终于建成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大帝国。在功成之前的一次战争中,俘虏150000人,杀100000人。这次杀戮使他臭名远扬,为了欺世盗名,他遂皈依佛教,并成为印度佛教史上最著名的护法王,而被列入世界宗教史册。

在位期间,阿育王大力宣扬达摩思想和佛理,并命人在全国各地刻文记载。为保障一切信仰和正法,他设置了正法大官,专管道德及慈善事业,保护一切宗教,他还在国内广建寺塔,向僧团布施,举办社会福利事业。佛教被定为国教之后,地位更享尊崇。这是佛教在印度本土的黄金时期。

阿育王所以有此般种种举动,其意实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佛教所宣扬之佛理,要求世间的人们断绝一切欲妄之念,勤行修身,使自己的品格达到崇高的境界,而不主张人们为解除世俗的苦难而反抗、斗争。阿育王要稳固对刚统一不久的帝国的统治,便需安抚民心,使他们安于现状,念经拜佛,去追求死后的极乐。于是,佛教便成为了他施政安民的工具。

佛教自此便与政治紧密相连。统治阶级虽不信奉佛教,但他们要求被统治者信奉,以使自己能够长治久安。

当阿育王发现佛教教义异说纷纭,僧团内混进许多异教徒,破坏佛戒,造成混乱时,他决定采取行动,统一信仰和教规,清除冒充比丘的外道。他邀请了目犍连子帝须为上首,在华氏城的阿育王寺举行千人结集,以列举各部派之论点,斟定是非,这便是第三次结集。

此次结集之后,阿育王为扩大佛教之影响,派出许多使团和大批宣讲师,前往各地传教,传教者的足迹踏遍了全印各地,并终于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让佛教走向世界。在信徒们的大力开拓之下,在短时期内,佛教便传布到整个亚洲。佛教的传播分为两路:北路经西域传入中国,并以中国为中心,东渐朝鲜、日本、越南;南路则经锡兰,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并在这些国家内造成极重要的影响。

Ⅵ 佛教宣传的思想是什么到教宣传的又是什么思想两者有什么不同

苦谛:世间之抄苦。是对人生及六道痛苦矛盾的揭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与憎恨厌恶的人还要相处)、五取蕴苦,(谓所有五蕴身心活动带来的烦恼)。集谛:苦的原因。众生所起的烦恼、惑业是造成诸苦之因,主要为贪、嗔、痴、慢、疑、恶见六种烦恼。灭谛:苦的消灭。只有灭尽诸苦之因,方可证得解脱涅槃。道谛:灭苦的方法。欲达到涅槃境界而必须通过的修行之道,为八正道:正见(于佛法要意有正确见解)、正思惟(于佛法能正确思维)、正语(正口业,不妄语)、正业(正身业,不行杀盗等恶)、正命(正当谋生)、正精进(精勤修学善法)、正念(常忆念正法,摈弃杂念)、正定(依法修习禅定)。谈到道教首先要知道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道家是思想,道教是组织。道家思想以《道德经》《南华经》《清虚经》等为主要经典。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创五斗米又名正一教,尊老子(太上老君)为师,以追求长生为目标。但后来王重阳创立全真教摒弃了长生的追求,以修心为目标。

Ⅶ 有没有人利用佛法进行宣传的

应该说在宣传佛法吧。他们通过自己修学经验(获得心灵的解脱),感觉很多众生也版应该明了“因缘果权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等等的佛经智慧。因为我们往昔所有的人都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子女,所以悲喜交加,也希望大家早日共同努力解脱生老病死等烦恼束缚。但佛教说法,得讲对机(就是随缘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很多人是会产生逆反心理的。所以说讲法是需要有大智慧的,不然很可能会事得其反。

Ⅷ 我们应该怎么向别人宣传佛法看看世尊是怎么说的

善男子!若沙门、婆罗门、长者、男女,或大众中有诸过失,菩萨见已先随其意,然後说法,令得调伏。如其不能先随其意便为说法,是则名为下品菩萨。 反观自己,就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固执己见,意图让别人顺着自己的思路。然而,世人多执着,自己认准的理,你要硬让他改是很难的。即使你说的有跟有据有道理。对方如果认准自己的理他就是不情愿改过来,还容易因而生嗔恨心。 因此,在对别人宣讲佛法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不要以为你确实很有道理就可以说服对方。象我就有点念念叨叨的毛病。你说得多了,反而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让人家谤佛,那就是大罪过了。 因而,在给身边的人说佛法的时候,应该遵从世尊的智慧教导,“先随其意”。要用对方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别老想让别人和你想得一样。时机成熟的时候,说一点。再有机会了,再说一点。不要老是说,不要急着想让对方相信,那将会适得其反。 《优婆塞戒经》中又提到: “是人具足如是八智,凡有所说,具十六事: 一者时说。二至心说。三次第说。四和合说。 五随义说。六喜乐说。七随意说。八不轻众说。 九不呵众说。十如法说。十一自他利说。十二不散乱说。 十三合义说。十四真正说。十五说已不生憍慢。十六说已不求世报。” 宣说佛法是欢喜的事,弄得不愉快就不对了。不能认为对方愚痴而看不起他。不可以呵责数落对方。要按着经典教导来说不可以自成一套。说服了对方不可以自以为是,自以为上人。不可以因为佛说教化他人有无上功德而有所求而说法。 “能说法者,复有二种:一者清净。二不清净。不清净者,复有五事:一者,为利故说。二者,为报而说。三者,为胜他说。四者,为世报说。” 意图从言语道理上胜过对方,是不清静说法。为求福报为他人说法,是不清静说法。 “清净说者,复有五事:一,先施食然後为说。二,为增长三宝故说。三,断自他烦恼故说。四,为分别邪正故说。五,为听者得最胜故说。” 清静说法,是为了断除自己和对方的烦恼,如果说了增加烦恼就不对了。 “菩萨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 说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身边生活中诸事开始,从自身事开始。逐渐引其入佛道。不要一开始就高谈阔论、大谈理法。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愿以此功德,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Ⅸ 怎样正确宣传佛法

阿弥陀佛

佛教不是劝信,而是你自己修行正法,以身作则去感动别人信。但你可以劝人念阿弥陀佛佛号,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有净土法门,自己没有度可以度人。其他八万四千法门,你自己没有得度,决定不能度人。但在净宗有一个方便,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决定正确。我自己没有得度,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决定没有错,因为诸佛如来都是这样教导众生,还会错吗?

学佛要看佛经和祖师大德的讲经说法,不要自己乱看一些不知道出处的学佛资料,很多错误或不圆满,坏了自己法身慧命。

你可修净土法门。网络一下很好找到净空法师讲经的“认识佛教”,无量寿经,十善业道经,等,

净空法师---自度就是度他,自度跟度他是一不是二,自己做好了,做好的形象给别人看,这才能感化人。自己不能得度,而想度别人,佛在经上常说“无有是处”,


净空法师---唯有净土法门,自己没有度可以度人。其他八万四千法门,你自己没有得度,决定不能度人。

问:您常讲,要先度自己才可度人,只有真菩萨才可以度人;又说,念头一转,只要为众生就是菩萨。这里是否有一点矛盾?

净空法师答:“先度自己而后度别人”,这是菩萨的事情;“自己没有能度就去度别人”,也是菩萨事业;这两种人都是菩萨,不过这里头有差别。自己没有度,度别人未必靠得住;你认为是度别人,别人是不是真的得度了?你把他度到哪里去了?所以必须自己得度,自己认识方向,是过来人,才不会误导众生。自己没有得度,不是过来人,随便指路,这是一桩危险的事情。

但在净宗有一个方便,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决定正确。我自己没有得度,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决定没有错,因为诸佛如来都是这样教导众生,还会错吗?其他八万四千法门,你自己没有得度,决定不能度人。唯有净土法门,自己没有度可以度人,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的。所以,把阿弥陀佛介绍给别人,劝别人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是菩萨。

菩萨自己能不能往生?不一定,菩萨不能往生的也很多。什么菩萨?名字菩萨,有名无实的菩萨,这不能往生。自己不能往生,但是他劝人,那个人要是真肯信就能往生。如果他劝的人很多,劝了几十个人、几百个人都往生了,他自己虽然没有往生不要紧,到他临命终时,那些往生的人一定会跟阿弥陀佛说:“我们能到极乐世界,都是他劝我们的”,就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可不可能?可能!只要他那时见到阿弥陀佛,真的想去,他就去了;如果见到阿弥陀佛还不想去,就没有办法。

大慈菩萨讲得好,劝两个人念佛就比自己精进;劝十几个人,福报就很大;能劝几百人、几千人,你就是真菩萨;能劝一万人,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这是勉励我们把净宗法门普遍介绍给大众。这些事理搞清楚了,你的疑惑就解除了。

Ⅹ 佛教普法宣传标语

1、行善果,积善元,红尘路上,佛常伴!。

2、真信佛法,万事意达。

3、一花一回世界,一叶一菩提。

4、万法归答义,法缘如一。

5、一心同向善,四海共佛缘。

6、莫说佛迷信,知佛先知心。

7、莫说佛无知,你知他更知。

8、有心,有佛,随佛缘。

9、度化众生经传后人,弘扬佛法觉悟人生。

阅读全文

与借佛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大市场营销学性考任务四 浏览:797
民俗知识竞赛策划方案 浏览:307
银行业务培训方案范文 浏览:527
北京健之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550
培训实施保障措施及应急方案 浏览:631
关于农场策划方案 浏览:351
2015双十一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374
伊利策划方案范文 浏览:700
企业室内趣味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64
小小讲解员培训方案 浏览:735
市场推广岗位怎么策划一场活动方案 浏览:314
农民水产营销销售方案 浏览:264
市场营销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浏览:838
义务植树策划方案 浏览:682
浅谈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 浏览:624
吉珠市场营销教材 浏览:373
关于网络营销理解 浏览:101
废品改造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13
安康杯安全培训方案 浏览:172
小记者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