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德英的模范红嫂
明德英,女,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沂南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21岁时,嫁给了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贫苦村民李开田。乡亲们让他们去看墓林,林边零星地块可供食粮,林里的树木可供柴草……从此,一个茅草窝棚架在了墓地边。
1943年初,八路军山东纵队13岁的看护员庄新民和战友们按照上级命令,在反“扫荡”中一面救护伤员,一面掩护伤员突围转移。为减少伤亡,上级决定让庄新民等年龄较小的战士换上老百姓的服装。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庄新民与部队走散,不慎掉队,身体多处被山石划伤,与许多躲难的群众一起被日军抓住。由于年龄小,他没有暴露身份。后来,日军逼着这些被抓群众为他们向泰安城运送抢来的物资。在这些被抓群众中就有明德英的丈夫李开田。李开田见庄新民人小、瘦弱,多处有伤,就与他以父子相称,没有引起日军的怀疑。到泰安后,他们一起被日军释放。长达一个月的磨难,庄新民身体非常虚弱,伤口化脓,高烧不退,李开田背着他翻山越岭,跨沟过河,长途跋涉几百里,终于回到了沂南马牧池村的家。李开田和明德英夫妇冒着日伪军时常搜查的危险,在自家窝棚、附近墓地、村外石沟和草丛里,精心照料、掩护和转移着伤病的八路军小战士庄新民。由于长时间的疲累、饥寒和伤痛的折磨,庄新民奄奄一息。明德英就时常以自己的奶水喂养他,终于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息,庄新民的伤口渐渐愈合,身体也渐渐恢复,依依不舍地含泪告别救命恩人,踏上了归队的征途,顺利地找到部队,重新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红嫂”遍沂蒙,明德英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明德英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情节,后来被写入小说《红嫂》。新中国建立后,她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体现了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明德英老人于1995年与世长辞,享年84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明德英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B. 读红嫂故事应该怎样学习
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大地上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送亲人上前线,用乳汁救护伤员,无私养育革命后代,她们用柔弱的肩膀顶起了革命的半边天,她们就是沂蒙红嫂。4日的市民大讲堂中,“中国追寻红嫂第一人”刘文生、著名“红嫂”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为近百名市民讲述红嫂故事。
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据统计,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的工作,共救助伤员1.9万余人。
“中国追寻红嫂第一人”刘文生、著名“红嫂”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以“中国红嫂,和平母亲”为主题,通过讲述红嫂故事,重温光辉岁月,充分再现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红嫂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所谱写的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以及其慷慨无私的崇高情怀,生动体现“爱党爱军、勤劳勇敢、忠诚坚韧、无私奉献”的伟大红嫂精神。
“红嫂是沂蒙特殊的印记,沂蒙红嫂精神向我们展示了无穷的群众力量。大力弘扬沂蒙红嫂精神,必将进一步激发沂蒙人民的无穷智慧,为沂蒙老区未来的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刘文生老师说。
一方汇聚名家的思想高地,一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一道市民共享的文化大餐!市民大讲堂——视觉和听觉的共鸣,思想和文化的交响,市民共有的精神家园。作为一项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每周一期,免费听讲。本期市民大讲堂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社科联、临沂大学、鲁南商报、临沂市图书馆共同主办,秉承“弘扬人文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宗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让红嫂精神代代传
“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战争年代,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伤病员,无私创办战时托儿所,养育革命后代,秘密保存党的机密资料……电视连续剧《沂蒙》中于宝珍的原型王换于被誉为“沂蒙母亲”,她的故事感动着几代人。
C. 《红嫂》唱红太贾家戏
太贾村是距离县城以北三公里左右的村庄,上世纪七十年代有3000多口人,在全县280多个行政村中是数得上的大村子,戏曲表演爱好者不乏其才。一辈一辈戏曲爱好者,吼一声乱弹解心烦,唱一曲眉户舒情怀。
上世纪五十年代,村里春节时家戏靠的是畅仁安、畅富海、畅全龙、畅水亮等一批戏曲爱好者,自费排练表演不挣一分钱。所有服装道具不是自费购买就是到外面租赁。得到的就是乡亲们的喝彩声和富裕人家用木盘给台上送来的白馍、麻花、肉菜等食物,最主要的是自己在台上吼两句露露脸,过一下唱戏瘾。舞台照明就是大碗里面倒上棉籽油,然后用棉花搓个灯芯点着就行了,音响更不用想了,靠的就是吼。哪时候唱的全是《杀狗》、《教子》等古装折子戏。所有的旦角,全是男扮女装的,虽然已经解放了,但女人们还是少有登台。
在我记忆中,看家戏还是在庙下(哈音)南面的台子上。正月里,红幕布一挂,两边各吊一盏汽灯,舞台下挤满了观众,年小身低的娃娃们,爬上场子里的几颗树上观看。虽然照明因换成汽灯好了一点,但没有音响喇叭,还是全凭演员用嗓子干吼。台下挤满了上千观众,不知道听得清听不清,看得懂看不懂,反正个个都是津津乐道全神贯注。每当此时,好多家庭就借故把女儿女婿外甥们叫来,把七大姑八大姨叫来,把干兄干弟老朋友叫来,为的就是看看村子里的家戏。
1968年村里宣传队演出的是革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那时,舞台两边各挂一盏汽灯。畅淑荣饰演吴琼花,陈天水饰演洪常青,畅仁安饰演南霸天。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南霸天头戴礼帽,眼戴茶镜,手拿文明棍,穿一身白绸缎衣服和琼花的一场戏。当南霸天唱完后,本应该是吴琼花说台词,可饰演南霸天狗腿子的畅连科却鬼使神差地跑了上来:报、报、报告,红军打来了!一看狗腿子上场早了,老演员畅仁安先生反应快,顺口骂了他一句,说道:去!下去看清情况再报!一场舞台事故就这样被化解了……白天演出的戏记不住了,但乡亲们把麻花、酒、菜等食品一盘一盘由观众传递到舞台上还历历在目。
1969年,在村党支部书记王孟田带领下,拆除了庙下舞台,在学校以东空地上,由全村的“五类”分子,重建了一座在当时城关公社十多个大队中最大的一座舞台。驻村工作队负责人,全县知名书法家王天一老师,在舞台两边檐下石刻写了两条毛主席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前檐下方,是我们村书法家畅贯一先生用金粉书写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梁记板上的楷书,是我们村书法家畅志怒先生书写的。当时,我爷爷因为解放前曾任“三青团”负责人,也参加舞台建筑。施工时,一块砖掉下来砸破了他的头,包扎后在家里休息了多天,他风趣幽默地给看望他的人说:不是说要砸烂咱们的“狗头”嘛,这下真砸烂了……年底,舞台胜利峻工了,崭新宽大的舞台,给广大戏曲爱好者带来了施展才华的天地。
进入70年代后,革命现代戏席卷全国,我们村更不会例外。1972年,张德印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根据当时形势,他把村里一批戏曲爱好者组织起来,在村西林业沟里,成立了一支半工半练、挣工分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这和五十年代自费唱、六十年代临时组织唱,就有了很大区别。在这里,他们一同生产一同劳动,闲瑕之余学习排练。不但不误生产劳动,而且个人和团队表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由此,太贾村家戏表演上了一个新台阶。反映沂蒙山人民关爱受伤解放军的现代戏《红嫂》,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这支村西林业沟里宣传队的领头人,是村里土生土长自学成才、热爱戏曲的畅耀荣老师。他会演奏蒲剧板胡、二胡、打击乐等文武乐器,精通现代乐理,上辈口口相传教唱戏,在此得到了改变。年终临近了,他们决定排两本戏。一本《沙家浜》,一本《红灯记》,这两本戏都是当时八个样板戏之一。《沙家浜》的演员很快就定了,畅淑荣饰演阿庆嫂、畅竹梅饰演沙奶奶、陈天水饰演郭建光等。因几位水平较高的演了《沙家浜》,所以,《红灯记》的主演迟迟不能确定。最后,经过开会研究,决定把《红灯记》改为主演相对较少、万荣县蒲剧团演出正红火的《红嫂》。
《红嫂》虽说是一本革命现代戏,但它不在八个样板戏里,所以观众对它不很熟悉。可其中有名有姓的演员十多个,加上群演,就需要近二十个左右的演员。经导演组慎重选择:由畅菊萍饰演红嫂,畅海水饰演吴二,畅克效饰演彭排长,畅爱玲饰演张大娘,郭文学饰演还乡团团长,畅连科、畅钢柱分别饰演还乡团员甲乙两角。在宣布饰演角色时,当听到让畅克效饰演彭排长时,下面便有了怀疑他能否担此重任的议论声。看到大家的反应,初出茅庐的畅克效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导演组信任,把这个演份不太多、但却是戏中核心人物的彭排长演好演活,让他成为本剧中的一个亮点。
为了把《红嫂》演成功,负责人陈耀荣和导演组的王丕堂、陈立柱等,晚上专场到稷山翟店看万荣团演出。观看中,陈耀荣记曲谱,王丕堂记板式,陈立柱记对白,畅连科拿上手电照明,使手中《红嫂》剧本更完整了。同时,请回了本村在万荣县蒲剧团工作的郭弘礼老师专门给演员顺唱腔。同时,根据万荣县蒲剧团《红嫂》表演的舞台调度、场景布置、音乐设计等,对村里的排练进行指导。畅克效心里下了决心,也悄悄开始了行动。他一个人趁着分头记词时跑到县剧团,寻找在此工作、担任县剧团《红嫂》中彭排长B角(A角孙银蛋)扮演者,我们村里的陈洪福老师。让他手把手教他形体动作,讲人物心里变化,使他表演的彭排长挖野菜那段戏,至今我还记忆犹新。陈耀荣老师知道后,既表扬了他,又批评了他,最后还给了他一个新任务。表扬他不耻下问拜师学艺的精神;批评他不请假私自行动;要求他带上畅海水到县团,寻找县团吴二扮演者程永奎老师。像陈洪福老师辅导他一样,辅导畅海水。首次担任一剧主演,二十岁左右的畅菊萍心怀忐忑,在陈耀荣导演辅导下,认真学习唱腔,模仿县剧团丁桂兰老师的一招一式,在第二场红嫂给解放军缝军鞋《自从来了共产党》中,有一段撩板,让她不知练了多少遍。西头林业沟离村远没人住,她一个人在崖边放声大唱寻找感觉。口干了,嗓子哑了,一段撩板也顺利唱下来了。饰演还乡团长和队员的郭文学、畅连科、畅钢柱这三个人,不用化妆,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物”。唱腔不多,他们三人形象也绝对没问题:畅连科脸黑个头高,身子一斜脸一扭,嘴巴抽抽就有戏;畅钢柱个头低声音细,小眼一眨出坏点。郭文学作为还乡团团长,个头和畅钢柱不相上下,脸盘也不大,怎么能突出团长呢?他便寻思,还乡团吃人民肉喝人民血欺压百姓,应该是个肥头大耳的样子,但自己形象不像,这怎么办?经过几天琢磨想了个绝招,在脸上贴几层白胶布。马上一个凶神恶煞满脸匪气的形象就出来了,“原神归庙老虎归山,老子又回来了”,“一不过年,二不过节,熬鸡汤干什么?”的台词,至今没有忘记。司板师王丕仿、板胡郭敬泽,更是带领文武班人员,除按照总谱要求配合演员练唱,个人还起早贪黑积极练功。
演员乐队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去了,还有几个人也不闲着,那就是灯光道具组。现代戏不是古装戏,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就完事了。它不仅要有场景布置,还要有“真山真水电打布景”。这对唱家戏的来说,可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新鲜事。二十多岁三十左右的陈五斤和陈民成担当了此任。村里的能工巧匠,按剧中要求做门、窗、山、石等实景。他们两位到万荣县蒲剧团对灯光、幻灯布景进行考察。当问到一套灯光设备价格时,就感到村里实难负担,便决定自己动手做。剧团专业人员听到后哈哈大笑,我们所有灯光和幻灯都是县上出资购买的,你们两个村里老百姓哪有这本事?
回家后,他们先买到铁皮,然后根据记忆,画聚光灯灯壳图,再根据图纸开始手工打造。经过多次试制,灯壳制作成功。随后,他们又和党支部书记张德印一起赴西安,按照聚光灯和布景幻灯机照射要求,去专业门市部购买聚光镜片……灯光和幻灯试制完成后,他们根据灯光、幻灯、音响等设备瓦数,自己又制作了配电盘。使太贾村家戏真正实现了“真山真水电打布景”!首场演出,县剧团专业人员专程前来观看,完后又高兴又惭愧地说:我隔门缝看日本人——小看太君了,不知道你们太贾村人这么“日能”!
负责人本子选好了,演员、乐队各个努力排练了,道具灯光组付出了,再加上专业老师指导,太贾村《红嫂》这本戏不火都不行。春节在本村演完后,又受邀到西村村、北仁村、乔薛等村演出多场。开始时,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1973年村里通上电后,高压电代替了忽高忽低的柴油发电。县上宣传文化部门领导计划在大礼堂开会时安排演出。谁知,一件意外事故使太贾村家戏《红嫂》,失去了登上大礼堂演出的机会……
一晃五十年过去了,曾经的党支部书记张德印,宣传队负责人陈耀荣,导演组王丕堂、陈立柱,吴二和还乡团团长饰演者畅海水、郭文学,灯光制作者之一陈民成,还有乐队好多老师都已作古,可留给我们的这段记忆却是深刻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八个红色革命样板戏,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在当时人们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却给父老乡亲带来了丰富的精神享受。同时,为村里培养了一批有专业特长的青年。乐队陈自兴、畅双杰等跳出了农门,王丕其、郭敬泽、畅四芳、畅克效凭着一技之长成立乐队“走事”,为红白喜事服务。虽然收入不高,但却为补贴家用解了燃眉之急。太贾是个比较大的村子,太贾村文艺人才辈出,家戏《红嫂》无疑是那个时代全县家戏中一颗璀璨的星。
(由于已近半个世纪多,好多当事人已经作古,文中难免挂一漏万,望知情者看后多提意见,以便充实完善。)
郭澄
D. 大公社的分集剧情
第一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初冬,沂蒙山区一个叫宁家沟的村子响应上级号召,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这在全村的青年人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大家都以能进宣传队为荣,便使出浑身解数往宣传队里挤,老许家的女儿许二红甚至不惜用感情打动主管宣传队的副大队长王宝金。而王宝金的光头弟弟王宝银则为了得到下放干部李玉安的女儿香子,抛出了让香子进宣传队的法码。恰在这时,在省城给表哥家看孩子的赵连梅回到了村里,在考演员的现场,她以自己美丽的容颜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一致好评,却也引起了王宝金和大队书记韩贵田的儿子韩红来的爱慕之情。而赵连梅是怀着对心上人李俊生的无限思念回来的,谁料曾经与她海誓山盟的李俊生却因父亲李玉安的下放不得以与韩贵田的女儿韩红芹订下了婚约。赵连梅不知其中隐情,一时伤心万分。而才貌出众的李俊生因父亲的政治问题不能进宣传队,又面对着心上人的痛恨和指责,他痛苦万份。偏偏没有父母的小光棍宁富财因为进不了宣传队到大队大闹,李俊生无意中把宁富财的奶奶背到了大队,致使王宝金误以为他是故意唆使宁家祖孙跟大队作对,一场灾祸便要降临到他的头上。
第二集
赵连梅因为伤心,失去了进宣传队的兴趣,尽管她娘马凤兰苦苦相劝,李俊生的妹妹香子也跟她解释了李俊生与韩红芹订婚的原因,但她还是决定回省城。消息被韩贵田得知,不仅不准赵连梅离开宁家沟,还勒令她到生产队参加劳,结果只干了一个上午,她的手就受了伤。李俊生怀着极大的内疚到赵家看望赵连梅,却被前来请赵连梅进宣传队的王宝金遇见,王宝金一时妒火中烧,大骂李俊生,回到大队后编造了极为充足的理由,使韩贵田作出了让李俊生掏大粪的决定。而深爱着李俊生的韩红芹也误解了李俊生,二人顿生矛盾。倒是赵连梅一点点地理解了李俊生的苦衷,开始对痛苦中的李俊生给予体贴和安慰。此时,宣传队里因为缺少艺术指导,排练的节目又少又糟。这使前来检查的管理区领导极为不满,斥责韩贵田和王宝金为什么不用多才多艺的李俊生。韩贵田借此机会婉转地提醒王宝金使用李俊生,正想让香子嫁给王宝银的王宝金顺,水推舟,不仅给了韩贵田这个面子,还把香子和王宝银也招进了宣传队。得到消息的韩红芹和赵连梅都到李俊生家报喜,结果二人相见,分外眼红。
第三集
李俊生进入宣传队后,给宣传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节目的质量和数量很快上升。但是王宝金却怕李俊生与赵连梅产生感情,规定李俊生不能与女演员随便说话,并且得把每个演员都叫老师。这让李俊生痛苦又无奈。而此时,王宝金的媳妇刘连英到赵家为韩红来提亲遭到赵连梅的拒绝,本就嫉恨赵连梅的刘连英更对赵连梅怀恨在心。而王宝银在宣传队里时常招惹香子,则使李俊生和香子深感困绕。种种的矛盾不断产生,王宝金又借排练舞剧《红嫂》让赵连梅当主角之机向赵连梅表达感情,从而引发了宣传队内部更为复杂的矛盾。
第四集
刘连英说媒不成,红来娘又托大队长宋树成去赵家再次提亲。赵连梅的父亲赵二草觉得很有面子,当即应了下来,却引起了一场家庭矛盾,也使韩家对赵连梅有了严重的成见。但是韩红来锲而不舍,常常深夜到宣传队大门外等待赵连梅,想用真情打动心爱的姑娘,却连遭赵连梅的冷拒。宁富财这时喜欢上了许二红,许二红却一心想用色相勾引王宝金以达到当报幕员的目的,深夜排练结束,王宝金送许二红回家,许二红欲借机献身,却被跟踪的宁富财一块飞石给冲散了。同一天夜里,赵连梅和李俊生在回家的路上倾诉了内心的情感,二人决定生死不离。王宝银却因为明追香子无望,深夜悄悄潜入香子屋中,欲把生米做成熟饭,香子的哭喊惊醒了李俊生,追打中愤王宝银受伤,王宝金为了保护弟弟,指使民兵将习惯早起拾粪的地主份子孙文泉抓至大队,嫁祸与他,让他在大喇叭上向全村人作了检讨。如此一来,不仅伤害了孙文泉,也更加重了对李俊生一家的伤害。宣传队里,因为争夺主角和报幕员也闹起了矛盾,赵连梅一气之下辞演主角,却让许二红和宁富财意外地捡了个便宜。
第五集
李俊生夜里加班指导宁富财和许二红排练《红嫂》,早对李俊生深怀爱意的许二红在排练中支开宁富财,向李俊生使展媚态,恰好韩红芹到宣传队给李俊生送毛衣,二人发生冲突。宁富财借机安慰许二红,并在送其回家的路上亲了她。同一天晚上,韩红芹要求送她回家的李俊生给她温情遭到李俊生拒绝,二人又一次产生矛盾。但是赵连梅却在这天晚上与李俊生又一次倾吐了内心的万般情感,使他们的爱情再一次升温,李俊生决定找机会到韩红芹家退婚。第二下午,公社领导来验收宣传队的节目,早就丧妻的公社副主任郑大英竟一下子看中了赵连梅,韩贵田为给儿子留住赵连梅,慌称赵连梅已与韩红来订婚,致使郑大英深感失落。就是这天晚上,王宝金带领民兵抓住了偷棉花的宋树成,使自己当上了大队长。韩红芹在家里要求李俊生给她按摩肩膀,李俊生没好气地弄疼了她,第二天在宣传队说起此事被赵连梅听到,赵连梅误以为李俊生与韩红芹有了初夜,一时痛恨李俊生,二人的关系陷入危机。
第六集
韩红来采纳刘连英的建议,利用休班的时间去赵连梅干活,想以此打动赵连梅。赵连梅正与李俊生怄气,当着李俊生的面说出了同意嫁给韩红来的气话,李俊生为此大为伤心。王宝金也为此感到心里不舒服,找赵连梅谈话,许二红和王玉花却背后造赵连梅和王宝金的谣,话被李俊生得知,一气之下摔坏了二胡,引起风波,赵连梅找王宝金说理,王宝金一怒之下开除了许二红和王玉花。但对李俊生摔坏二胡的事却抓住不放,王宝银则以此要挟香子嫁给他。关健时刻,韩红芹替李俊生揽了过错,这让李俊生和父亲极为感动。而许二红和王玉花为了再回宣传队,先后找王宝金献身。这一献,许二红怀了王宝金的孩子。赵连梅和李俊生的误解却在此时解除了,二人在果园里相拥相抱,和好如初。 第七集
赵连梅和李俊生在果园里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时,王宝金却提上裤子后悔万分,却只好答应许二红和王玉花回宣传队。许二红高兴万分。宣传队去公社演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赵连梅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与李俊生表演了二重唱,致使韩红芹和王宝金极不高兴。回到大队后,韩红芹首当其冲指责赵连梅无组织无纪律,但是王宝金出于个人的一些想法,却对赵连梅极为宽容。尽管如此,赵连梅还是一气之下离开了宣传队。王宝银急于得到香子,让李俊国去李家提亲,不成,便恶心暗生,在与李俊生一起去生产队演出时偷偷在牛槽里下毒,从而嫁祸李俊生,致李俊生被抓。
第八集
赵连梅和韩红芹为了救李俊生,都去找王宝金理论,但是没有王宝银作证,谁也救不了李俊生。韩红芹无奈,去县里找开会的爹,谁知许久没有消息。香子为了救哥哥,单身跑到王宝金家,答应嫁给他。李俊生获救,回家后得知妹妹舍身救他,痛打香子并致其头部受伤,然后兄妹二人抱头痛哭。但是香子却为了履行诺言,与王宝银订了婚。这在村里引起了巨大轰动。刘连英则挑唆韩红芹快与李俊生结婚,免得李俊生被赵连梅抢走。韩红芹回家与父母商量,得到了爹的认可,却遭到了娘的反对。宁富财想得却是怎么给李俊生和香子出气,于是他偷了王宝银的鸡,结果王宝银一下子就怀疑上了他。
第九集
王宝银从宁富财家找出了丢失的鸡,二人打到了一起,但是众人拉偏仗,王银吃了不少亏。韩贵田这个时候亲自登门向赵家提亲,赵二草感到受宠若惊,一口应了下来,可事后却遭到了马凤兰的极力反对。此时,韩红芹找李俊生商量结婚的事也遭到了拒绝,一家人郁闷的不行。而王宝银托李俊国去李俊生要求和香子结婚同样未果,王宝银大为忌恨,王宝金却很有把握地说这个冬天就让香子和王宝银结婚。一场大雪之后,农业学大寨开始了,宣传队开始排练样板戏,王宝金为了迫使李俊生就范,把他弄到大寨田里去劳动。韩贵田发现后勒令王宝金把人弄回宣传队,王宝金虽然不卖韩贵田的帐,但为了排好样板戏,他不得不同意,但是他却把李玉安和李玉和联系起来大做文章,硬要给李玉安改名叫李德一,致使李俊生一家极为痛苦,韩贵田也为此和王宝金发生了争吵。
第十集
改名事件给李俊生一家带来了沉重地打击,王宝银以为这样一来李俊生和父亲肯定惧于王宝金的淫威同意香子和他结婚,谁料李俊国再次去和李俊生父子商议时又碰了软钉子。王宝银为此极为生气,王宝金也极其恼火。于是找茬再给李俊生再施压力。韩红芹看不过去与王宝金理论,遭到了王宝金的挖苦,说李俊生不要她她却死皮赖脸缠着李俊生云云。韩红芹想让李俊生证实他们很快就要结婚,李俊生却为了赵连梅没说那句话,韩红芹大为伤心,跑回家中好一场哭闹。赵连梅却为李俊生的举动大为感动,二人感情进一步加深。但是李俊生也深感对不起韩红芹,便找韩红芹道歉,韩红芹痛骂李俊生之后要求尽快结婚,却再一次遭到拒绝,二人的矛盾变得尖锐起来。此时,扮演李玉和的王宝金发现自己唱功很差,却又不想放弃,便让李俊生为他配唱,这个时候韩红芹再与李俊生作对王宝金便出面训斥她,韩红芹以为李俊生靠上了王宝金,一时对李俊生大为鄙视。经过长时间的排练,《红灯记》终于在村里上演了,但是由于王宝银背后倒鬼,管道具的香子却丢了碗,致使 “临行喝妈一碗酒”一场戏的道具换成了勺子。戏演完后,担心而郁闷的李俊生去了小树林,韩红芹前去找他,再提结婚之事,李俊生不从,她便以死相逼。
E. 拥军爱民,固我国防六百字作文
“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军民一致”,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千难万险、克敌致胜的“法宝”。
解放军是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自建军以来,就把“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形象地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来强调搞好军民关系的重要性,使广大指战员从世界观的高度树立坚强的群众观念。并以实际行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爱护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在完成自己的军事任务的同时,总是尽量支持人民政府的工作,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协助苏维埃政府,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协同抗日政府建立民兵武装和抗日群众组织:儿童团、少先队、青年抗日先锋队、工会、农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
晋察冀边区是模范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抗日情绪高,把八路军看成是人民子弟兵,积极支援八路军抗战。呈现出“母亲叫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热烈动人场面。如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江苏省金潭县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妈妈”;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的“红嫂”、“抗日支前模范六姐妹”等。各级抗日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支前、开展拥军优属,支援八路军、新四军抗战。
在解放战争时期,特别在战略反攻阶段,解放军派出了大批优秀指战员,协同随军南下的地方干部,接收伪政权,建立人民政府,并派部队清剿土匪,帮助政府和群众恢复发展生产。各级人民政府一切为了前线,组织群众用牛车、驴车、马车向部队供应弹药、粮食、军衣、军鞋等物资,组织民兵配合部队作战,抬担架,救伤员,护理伤员。解放军打到哪里,群众就支援到哪里,为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光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就有543万人,运送弹药735万斤,粮食43000万公斤。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香港来到解放区的爱国民主人士,看到人民群众勇跃支前的情景也是感叹不已。
解放军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华东野战军打下上海的部队,为了避免侵扰市民而夜宿街头。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良好反映。当时的资本家荣毅仁先生,早晨一出门,看到卧地而眠的解放军,感动地流下热泪,决定留在上海,欢迎共产党解放军,建设新中国。后来他还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主席。
我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人民战争。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发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使解放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驱逐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了蒋军八百万,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从此走向新时代!
在新中国,解放军除了肩负国防重任外,还肩负着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防灾救灾等重任,并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也是大力支援国防建设,拥军优属。每逢“八一”、“春节”等节日,都会开展走访慰问现役、退伍、转业、复员军人和烈、军属。
“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军政团结、军民团结。解放军就会有无尽的力量源泉,军队就会无往而不胜,国家就会有牢不可破的国防,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会有坚强可靠的保障。我国每年都在全国广泛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并形成了制度,使这一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作为军队的一名离休老战士,衷心希望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