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大足石刻宣传

大足石刻宣传

发布时间:2023-01-11 23:22:11

Ⅰ 重庆大足石刻值得一去吗

重庆的旅游产业有多火热,相信不用跟大家多说,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也能看到。重庆和中国其他的城市一样,作为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有着地大物博的特点,所以各种景区十分丰富。

不管是网红景点,还是自然生成的景区,38个区县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大足石刻,作为重庆大足区最有名的旅游景区,也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有着其他景区无法相提并论的价值。

作为千手观音的原型,大足石刻只需稍加宣传,就能产生非比寻常的效果,值得期待。未来,大足石刻将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拭目以待。

Ⅱ 小学生如何脚踏实地的保护大足石刻

1、自觉不用收触摸,以及其它损害大足石刻的行为
2、发现别人有这样的行为,礼貌合理的进行劝解
3、主动清理影响大足石刻的垃圾等
4、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保护大足石刻的重要性

Ⅲ 中国古代雕塑经历了哪几个发展时期

中国古代雕塑经历了萌芽期、成熟和繁荣期、高峰期、低潮期四个时期。1、萌芽期: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可追溯至公元前4千年以上,这一时期石器和陶器的出现,拉开了中国雕塑史的序幕。其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形象乖张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2、成熟和繁荣期:秦汉和魏晋南北朝秦汉雕塑突飞猛进,形成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临潼出土的数千兵马俑,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其兵俑体态与真人相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马俑形象写实身体矫健、活灵活现。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这一时期的墓葬雕塑特别发达,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之美。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前石刻最重要的一件。它采用象征手法,以气势雄壮、昂首挺立的战马象征霍去病和他所统率的英雄健儿;以马下所踏的一个面目狰狞作垂死挣扎的人物象征被战败的奴隶主贵族侵略者,采取了大起大落,精细有别的手法处理,形象十分醒目,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源于魏晋时期的佛像雕塑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与技巧的纯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此时的佛雕作品既有博大凝重之态,又不失典雅鲜活之美。雕塑制作规模宏伟,数量巨大,艺术技巧有很大提高,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都不同程度超过前代。各族人民在雕塑艺术上互相交流,促进了雕塑的发展,在总的时代风格下有一定的地区特色。3、高峰期:隋唐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步入更为成熟也是成就最高的一时代,主要体现在佛教美术方面,出现了内容更丰富、表现范围更广大技巧更熟练的佛教造像。于此同时,从事雕塑的艺术家与工匠也更多的出现,创造出一批划时代的作品。宗教题材以外的雕塑,则以陵墓雕刻最为重要。它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水平和风格。隋代至盛唐时期是古代大规模开窟造像的最后一个高峰期,石窟寺遍布北方、西北以及巴蜀地区。现存著名的石窟寺有:山东云门山、驼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天龙山石窟、广元千佛崖和皇泽寺造像等。其中敦煌石窟的彩塑和龙门奉先寺的雕像艺术水平最高,唐代的艺术风格也最为鲜明。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在经历魏晋唐多个朝代的开凿后,虽历经千年岁月的风霜,仍不失其神秘华丽之彩。龙门奉先寺群雕更显示出大唐帝国的强盛。此时的佛像雕塑艺术已逐步摆脱外来佛像样式的影响,走向了雕塑作品民族化的成熟期。4、低潮期:唐之后至清末宋元雕塑缺乏隋唐时期的宏伟规模和奔放气势,在写实手法的精雕细刻上却有所发展,宗教雕塑占重要地位,开凿石窟的风气已趋衰微,寺观雕塑仍具一定规模。由于宗教艺术进一步世俗化,神佛塑像中理想化成分明显减弱,现实性生活气息则大大增强,特别是菩萨、罗汉、侍者像几乎是现实生活人物写照。继中晚唐之后的宋代雕塑进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创作手法趋于写实风格,材料使用则更加广泛。宋代的彩塑较为发达,在佛雕造像上较唐代有了较大变化,此时的佛像造像以观音菩萨居多。宋代帝陵的表饰仿效唐代,但其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石雕作品更具端庄温顺之态。宋代雕塑的过分世俗化,严重削弱了雕塑艺术应有的纪念性、恒久性,其作品在空间布局、形体数量上的追求也不及前代。元代喇嘛教佛像又出现于寺庙之中,帝王陵寝缺乏汉唐之气魄。从雕塑整体发展来看,宋至元题材因袭唐代而有变化,雕刻手法虽细腻写实,缺乏洗练,整体不够坚实有力,造型上缺乏深沉豪迈的气概,是中国古代雕塑日趋衰落的时期。 明清的雕塑沿着古代传统继续发展,呈现了定型化与世俗化的面貌。雕塑艺术的进展主要表现为敬神意识的衰落与世俗审美趣味的增长。名目繁多的寺庙里,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像,从题材到表现手法日趋世俗化、民间化,形成了工巧繁缛、萎靡纤细、色彩亮丽的艺术风格。佛教石窟造像骤减,佛寺造像虽亦有世俗化佳作,但一般流于定型化而失生气,城隍、土地、关帝等偶像增多。明清帝陵的陵墓表饰较前代规模更大、像设更多,布置讲究,技术娴熟,但其既缺乏唐代的超然、也缺乏汉代的雄浑,此时的作品更能满足人们的赏心悦目之功能。得到发展显著的雕塑品种是小型的案头雕塑和工艺装饰雕刻,生气勃勃,品色繁多。如泥、陶、瓷塑,明清有广州石湾陶瓷、福建德化瓷塑、广东潮安漆泥塑和无锡惠山泥塑等。明清雕塑有明显追随唐宋风格的痕迹,在明清石雕佛像几乎绝迹,寺庙造像逐渐发达,且趋于程式化。

Ⅳ 在重庆大足是不是有个石刻之乡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各地摩崖造像群的总称,到目前为止,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5处,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5处,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大足石刻雕凿始于初唐,兴于晚唐,盛于两宋,续及明清,前后绵延1200余年。造像题材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儒教,共50 000余躯,铭文10余万字。它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最为辉煌壮丽的篇章,代表了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

早在1986年,国家文物局就将大足石刻列入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1993年又列入申报推荐名单,但由于当时条件尚未成熟而推迟申报。1996年,国家文物局将大足石刻正式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足石刻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于1996年12月20日成立了“重庆市大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市申报委领导和成员实地考察了大足石刻环境整治和文物保护工作情况,先后召开了两次工作会。市政府还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申报方案,落实申报资金。

为确保申报一次性成功,1997年6月17日,中共大足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大足县申报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环境整治组和申报文本编辑制作组,为大足石刻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了大量工作。

按照国家文物局对大足石刻文物区的保护要求,大足县拆迁了不利于石刻保护的机关、学校和单位18个,居民125户,拆迁总面积31 921平方米,新征、收回土地333亩;完成了圣迹池清淤12 850立方米,修建排水沟3 465米,清除拆迁废弃物28 000立方米,开挖各种土方8 343立方米,修建道路2 449米、堡坎3 769立方米、石栏杆515米、石梯2 840米;完成绿化面积104 600平方米,栽植乔灌木44 230多株,种植草坪4 800多平方米;完成了宝顶、北山文物区停车场建设、宝顶排污管网铺设,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线路改造等;修建了宝顶、北山环境监测站,宝顶游客接待中心,博物馆综合业务楼,石门山、石篆山管理用房等。通过大规模整治,使大足石刻的保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文本》的编辑制作工作,文本编辑制作组的全体人员遵照“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的要求,199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本》五易其稿且经国家文物局专家三次审定,业已定稿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文本格式。为此,文本编辑制作组又对《文本》进行重新编写。3月,国家文物局在大足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文本》提出修改意见。4月,《文本》定稿。6月5日,《大足石刻申报文本》(包括幻灯片、电视片、软盘)正式呈报国家文物局,经国务院批准推荐,报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7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通知,大足石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已注册,编号为912号。

1999年7月5日至11日,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主席团会议,世界遗产中心协调员亨利.克利尔根据到大足石刻现场考察的情况,向主席团会议作报告时指出:①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②佛、道、儒三教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③大足石刻的造型艺术和宗教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和管理水平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申报文本能充分反映大足石刻的基本情况。会议一致通过将大足石刻推荐给缔约国代表大会进行最后表决。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全委会于1999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市召开。12月1日,全会一致同意将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重庆惟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给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异彩,对于进一步发展重庆文化、旅游产业,提高重庆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增进国际问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重庆对外开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Ⅳ 重庆市大足石刻博物馆讲解员的待遇

一、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招聘范围及对象

具有高中、中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女性人员。

三、招聘条件

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好,综合能力强,身体健康,容貌端庄,气质较佳,口齿清楚,普通话纯正,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在18-22周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年龄可放宽至24周岁,女性,身高160厘米以上;有艺术、体育、演讲特长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四、招聘名额 10名

五、用工性质 劳动合同工

六、报名办法

(一)报名时间和地点

2008年5月14日—23日工作时间,在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宣传营销部办公室报名(大足县龙岗街道办事处北山路7号)。

(二)报名手续:按照招聘条件,报考人员报名时须持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交近期二寸彩色免冠同底照片2张。

七、考试

考试分面试和笔试。拟招聘人数与实际报名人数未达到1:4比例的,相应递减招聘人数至规定比例。

(一)面试。组成评委会进行面试,内容包括形象、气质、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现场答问等,满分100分。

(二)笔试。笔试人选按拟聘人数1:2的比例,根据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笔试人选。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笔试内容以文史哲知识为主,兼考时事政治,满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

面试时间:2008年5月24日上午9:00开始。

笔试时间:2008年5月25日上午9:00—11:00时。

(四)面试地点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三楼学术报告厅。

(五)考试总成绩计算方式:考试总成绩=面试成绩60%+笔试成绩40%。

八、体检

九、考核

体检合格即参加我馆举办的为期15天的讲解员培训(不收取培训费,住宿、交通、生活等费用自理);

十、聘用与待遇

招聘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期内月基本工资600元。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与其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有关待遇按《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讲解员管理办法》执行。在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工作期间,可提供单间职工宿舍。

咨询电话:43734666

二〇〇八年五月六日

Ⅵ 大足石刻的营销目的分析

通过互联网,借助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创新景区营销手段
从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市场了解大足石刻景区的最大途径是朋友介绍。在此基础上,必须丰富景区的营销途径,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大学生市场中的宣传作用。一方面在寒暑假将来临之际,加强景区、旅行社与大学生群体的联系,搭建景区与高校旅游信息的互动平台。整个游览中,发挥线上与线下的沟通作用。游览前,线上需向大学生提供景区咨询、票务预定、旅游目的地攻略、景区评价等旅游服务。游览中,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信息的及时共享。将线下大足石刻景区各景点的排队状况、游客密集程度、购票状况等,在线上进行信息的及时更新。旅程结束后,可提供交流平台,加大旅游信息的扩散。第二,充分发挥微信、微博在大学生市场中的营销作用。在大学生市场中,微营销已成为重要的营销工具。大足石刻景区可充分利用网站的微信号,让大学生进行关注,实现景区信息的多次推广。第三,借助文明旅游使者、大学生旅游志愿者等选拔活动,扩大景区形象在大学生市场中的受众范围与文化认可,从而刺激大学生的旅游欲望。

Ⅶ 大足的习俗

婚丧嫁娶
婚嫁 旧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礼。临近婚期新娘要“坐歌堂”(唱哭嫁歌),哭父母、哭长辈、哭亲戚好友,由婶嫂及女友陪哭。出嫁前一天要“过礼”(男方向女方送礼品)。临上轿前行告别礼,先朝香火拜祖先,再拜父母及长辈,然后上轿,由送亲客陪送至男家。有钱人家还以绮罗轿伞,吹吹打打接送。陪奁摆成抬盒若干,两人一抬一盒,一字形前行。新郎新娘行跪拜礼,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夫妻交拜,而后揭盖头,喝交杯酒,入洞房。次日谢媒,新娘回门耍九天(亦有三天返回的)。凡嫁娶喜事,忌孕妇、鳏寡者帮忙,月之初五、廿二为忌日,不办婚嫁喜事。解放后昔日婚礼仪式多废,提倡自由恋爱,婚事新办,勤俭持家,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在节假日不定期主持集体婚礼(现基本无人搞集体婚礼)。80年代始,贺亲迎客之风复起,宾客有多至数十桌者,有小汽车数辆披红扎花迎娶新娘者。
丧葬 本县人民一向崇尚土葬,“厚葬重殓”,礼仪繁多。稍微富有之家,皆于生前早早备办棺木,以极厚柏木为料,外漆土漆。将死之时,要剃发、更衣,死时烧“落气钱”。死后设灵堂,做道场,子孙守灵,披麻戴孝。丧家门前有的书写黄纸对联:“不迎不送丧家礼,或往或来吊客情”。有客来灵堂,孝家跪迎,亲戚哭灵,孝子陪哭。出殡前亲友聚集,读祭文,“打玩友”(打围鼓唱川戏)。凡亲人不梳头,不洗脸,不食荤,吊丧亲友亦然。吊丧亲友在孝家吃斋饭。择地择期出殡,道土打“开路”,孝子端灵牌,执幡“引路”。沿途抛洒"买路钱”。亲友护灵送葬。富昔坟墓砌石树碑。下葬后开荤宴请亲友。三天后要看坟,烧七,做百期。解放后提倡火葬,丧仪简化。80年代开始,旧是丧葬习俗,民间盛行。
寿诞 满十为“大生”(整生),平时为“小生”(闲生)。大生多做酒,唯独满10满20多家中“做生”,不全请客。有的小生或小孩儿满岁也做酒。老人满十,子女或近亲好友送以鞋、帽,衣物,寿面,糖果的。寿家回赠“寿碗”,答谢送礼亲友。解放后中央一再倡导不祝寿,但民间仍然盛行。
生育 生儿育女,第三天要打“三朝”,办酒席。满月也要办满月酒。产妇坐月,他人忌登其门。产妇也不能去串门。
节日
旧俗崇尚过年(春节),清明、端阳(端午)、七月半、重阳等传统节日,其最隆重者为过年,次为端阳、中秋,称为“三大节”。
时至腊月,多杀年猪,办年货,制新衣,打扫扬尘。清朝时腊月十六县官封印,不理民事。商人倒牙,年关收账。腊月二十三送灶神菩萨。除夕日贴春联,贴门神,接灶神,张灯结彩,吃团年饭,饭菜丰盛,有余有剩。其夜敬天祭祖,阖家围炉守岁取暖,闲话家常,长辈给晚辈或幼者押岁钱(压岁钱)。正月初一凌晨烧子时香,小辈开始给长辈拜年,长辈说几句吉祥话,并给小孩儿“拜年钱”。初一早晨吃汤元。彼此相见,互助恭喜发财,说吉利话,以死,病、霉、鬼等不祥之语为忌。初一,忌扫地倒垃圾。老年人清早上山捡柴,已示“抱财归家”。从初一开始,有衣官袍,捧财神(或挑劈柴,持扫帚)串门“送财”者;早晨还要去给逝去的祖先上坟拜年;耍狮子、龙灯、彩船,打莲萧庆贺新年者。小辈向长辈拜年,亲友间互相拜年吃春酒。亦习以赌取乐。年节活动直至正月十五闹元宵,烧大龙告终。元宵夜有“偷青”习俗,并且偷青之后别人骂的越凶越好,偷摘别家豌豆尖,青菜等煮熟后吃了才睡。元宵节还盛行看坟,亮灯等扫墓活动。清明节祭祖扫墓、“挂青”,各姓氏清明会集会各姓宗祠,祭祀祖宗,聚餐。五月初五端阳节,划龙船,吃粽子,挂湿菖蒲(蒲剑)、艾草,喷雄黄酒,以辟邪驱虫。八月十五中秋,打糍粑,吃月饼,赏月直到深夜看“月华”。
春节习俗大多保留,为封建迷信色彩较重则有所革除。清明,端午,中秋等节俗皆依旧流传。但耍狮子龙灯的少了。
旧习
昔日大足,求神打醮,十分普遍。
打醮 旧时农村插秧季节兴办“春祈会”,插秧后要画符“打秧苗醮”,祈求风调雨顺,灭虫除害。秋收后,要办秋报会。天旱,要打醮,或扎黄荆龙,沾场镇游行,群众备净水浇泼,祈求降雨,或抬灵官菩萨。遇瘟疫也要打清醮,抬灵官菩萨。
驱天狗 遇日、月食,以为是天狗吃日、月,齐敲面盆等物驱之。
嫁毛虫……
泼水饭……
烧橙香……
起水……
敬小山……
……习俗太多太多,一天半天难以说清。上面说的这些都是省之又省少之又少的习俗,详细的习俗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Ⅷ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优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加强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促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一)优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突出主城区都市旅游以及精品景区打造,推进区域旅游纵深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拓展和相对均衡,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山水都市旅游区”,把“两翼”分别打造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构建“一区两带”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
1.以城带郊,加快打造“山水都市旅游区”。
进一步明确主城区在全市旅游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增强其休闲娱乐、旅游集散和公共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建设成为融山城、江城、不夜城于一体的国际特色旅游都市。依托有利的客源市场基础和强大的旅游集散能力,强化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一小时经济圈”多层次、多级别、多类型的旅游地共同发展。打造以南山、缙云山、歌乐山、中梁山等为代表的中心城区游憩带,以九龙坡、大渡口、沙坪坝、巴南、涪陵、南岸、渝北、北碚、长寿、璧山、江津等地的温泉、湖泊、岛屿、森林为代表的环主城休闲度假带,以潼南大佛寺、江津四面山、綦江古剑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永川茶山竹海、涪陵武陵山等为代表的远郊旅游观光度假带,促进合川钓鱼城建设和大足石刻延伸发展,推动“山水都市旅游区”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旅游集散地和西部旅游高地的主要载体。
2.以线带面,积极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深化发展地质地貌观光、生态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突出小三峡、白帝城、天坑地缝、白鹤梁、名山、张飞庙、龙缸、石宝寨、柑橘城、红池坝、西沱等亮点,加强三峡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提升长江三峡旅游品牌。深入挖掘三峡文化资源,加紧建设长江沿线延伸景区,提升万州旅游集散功能,打造巫山、奉节、巫溪旅游“金三角”,推进库区腹地旅游目的地发展,将“渝东北翼”构建为品牌突出、产品丰富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3.以点带片,加快建设“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
依托武隆世界自然遗产,做好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市场宣传营销力度,加快天生三硚、大仙女山、芙蓉江、南天湖、武陵山等精品景区建设,配套完善大仙女山休闲娱乐项目,形成功能齐全的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带动周边地区旅游发展。依托乌江画廊品牌,加强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石柱等区县(自治县)旅游业的统筹规划,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加快乌江干流、阿依河、阿蓬江、酉水河等水域风光带开发,推进黔江濯水、酉阳龚滩古镇等一批古镇建设,积极发展彭水摩围山、鞍子苗寨、秀山洪安边城等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建设酉阳大桃花源、石柱黄水等精品景区,打造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大旅游区。全面提升渝东南地区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将“渝东南翼”打造成为“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成为重庆旅游业的重要增长极。
4.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全覆盖的旅游集散地体系。
确立主城区为第一层次的旅游集散地,承担“山水都市旅游区”和全市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同时扩大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辐射范围,打造西部旅游门户。确立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为第二层次的旅游集散地,将万州区建成三峡库区对外旅游枢纽城市和渝东北地区的主要旅游集散地,将涪陵区建成连接“一区两带”的重要枢纽,将黔江区建成渝东南主要旅游集散地以及大武陵山区的门户型枢纽。确立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旅游热点城镇建立第三层次的旅游集散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发挥对相关区域的旅游集散功能。
5.加强市内外区域旅游合作。
结合各区县(自治县)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区县(自治县)旅游错位发展,发展一批旅游强区强县。加强区县(自治县)旅游开放合作,打破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局面,促进相邻景点整体打包开发经营,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共同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鼓励实行旅游连线联票制。加强“一小时经济圈”内部以及各地区和“一小时经济圈”之间交通联系,加强渝东北与渝东南地区的跨区域旅游发展协作,构建一批新旅游环线。充分发挥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作用,全面深化跨省(区、市)合作,构建一批跨区域旅游精品。联手湖北,实现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统一规划、统一营销、统一执法,共同争取国家出台支持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西三角、渝川黔金三角、成渝经济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等重点区域合作,共同塑造区域旅游特色品牌。
(二)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观光旅游产品,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发展邮轮游艇等专项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和复合化发展,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
1.全面提升观光旅游。
以山水都市景观为基础,依托“五个重庆”、“十大民生工程”建设,围绕两江新区、公租房、廉政教育基地、唱读讲传、国防教育基地、山城夜景等创新举措和发展亮点,加强主城区风貌改造,灯饰提升工程等的动态文化意蕴,实行整体包装,突出地方性、时代性,大力发展现代都市观光旅游。
以长江大小三峡(白帝城、小三峡)、大足石刻、天生三硚、钓鱼城、天坑地缝、白鹤梁等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健全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然和人文观光旅游精品。
充分发挥全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突出景区特色,加速三峡库区湿地、神女峰、神女溪、大昌古镇、金刀峡、黑山谷、桃花源、阿依河、千野草场、雪宝山等观光旅游精品建设。
2.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完善“五方十泉”,加快建设“一圈百泉”,推动“两翼多泉”开发,丰富温泉文化内涵,推进温泉资源多样化利用,提高重庆“中国温泉之都”的品牌号召力,着力打造“世界温泉之都”。“十二五”时期,“五方十泉”应普遍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其中至少两家温泉要建立与疗养院合二为一的正规疗养温泉。
结合“宜居重庆”、“森林重庆”等建设,发挥重庆美食之都、购物之都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度假。建设一批符合普通老百姓需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园绿地体系,大力发展集购物、美食、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推动旅游和城乡居民休闲的融合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促进乡村休闲度假蓬勃发展。
以山地、湖泊、河流、草甸、森林等资源为依托,结合“健康重庆”建设,大力发展康体养生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推进金佛山、摩围山、四面山、长寿湖、汉丰湖、黄安坝、石柱黄水等一批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目的地高水平建设。
适应旅游活动休闲化的趋势,丰富长江三峡、大足石刻、武隆大仙女山等传统观光旅游景区的休闲度假功能。
3.积极发展专项旅游。
加快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加快主城区及沿江旅游码头建设,鼓励提升邮轮旅游档次,加快老旧普通游船更新换代步伐,支持高端游艇发展,推进长江三峡沿线一批游艇基地建设,形成顶级邮轮集群,使长江三峡成为国内内河邮轮游艇旅游龙头。鼓励乌江、阿蓬江游轮游艇旅游发展,加快重要节点游艇基地建设。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丰富展示手段和体验内容,将红色旅游和青少年修学、党员学习、干群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加强各类历史文化遗址、名人故居、名人踪迹的开发,加大博物馆等现代文化场所开发利用力度,形成良好人文氛围。充分利用民俗文化优势,挖掘传统商业、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文化资源,加大整合开发力度,以民俗旅游发展促进民俗文化保护。积极发展融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化和多元化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收入从以餐饮住宿收入为主向以旅游综合收入为主转变,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促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
大力发展商务旅游。建设和完善商务设施,打造一批功能完备、服务专业的商务酒店。加强旅游企业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衔接和合作,建立商务旅游服务网络,促进商务旅游专业化经营。抓住主城改造以及悦来国际会展城建设等机会,完善会展场所及设施,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制定商务会展旅游发展规划,针对商务旅游特点推出个性化订制产品,提高舒适性、安全性和灵活性,打造现代化的商务旅游产业体系,创立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
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和主题公园项目。打造以山地高尔夫为特色,具有世界影响、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顺应现代消费需求新趋势,按照精品化、差异化要求适度发展大型主题公园项目。
4.强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
针对本地市场,重点开发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做好交通衔接规划,加强市场秩序管理,促进“重庆人游重庆”。针对中远程市场,加强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合作,加强旅游景区和旅行社、饭店等不同类型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旅游线路产品开发。争取将温泉之都、大足石刻、武隆大仙女山、乌江画廊、合川钓鱼城、天坑地缝、四面山、金佛山等纳入国家旅游线路。
(三)加强旅游市场宣传营销。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的思路,加大旅游市场宣传营销经费投入和工作力度,全面提升重庆旅游形象。
1.整合宣传营销资源。
树立大旅游理念和集团军概念,整合各行业、各区县(自治县)、各主体宣传营销资源,共同促进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充分发挥市级宣传营销资金带动作用,根据各区县(自治县)从宣传营销资金专户中实际支出的旅游宣传营销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放大市级宣传营销资金使用效果,力争每年整合全市旅游宣传营销资金达到10亿元以上。按照公司化运作模式,做大做强重庆旅游产业发展公司。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推进共同营销。
2.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旅游宣传营销体系。
围绕全市旅游主题口号,构建旅游形象体系。加大投入,集中对全市主题旅游形象和长江三峡(大小三峡、白帝城)、大足石刻、天生三硚、天坑地缝、白鹤梁、钓鱼城等旅游精品进行宣传营销,打响重庆旅游品牌。完善旅游宣传的“十个一”(一个标识、一句口号、一幅地图、一本画册、一首歌曲、一张光碟、一台演出、一份报刊、一套丛书和一家网站)工程,加快打造“三名平台”(名媒宣传营销平台、名人宣传营销平台、名节宣传营销平台),综合运用电视、报刊、广播、户外广告、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深度推介重庆旅游。进一步深化与中央、境外及市级主流媒体的战略合作,集中时段强力宣传重庆旅游。重视宣传效果,对于市场反响较差的演出项目等要重新打造,提升品质。开设重庆卫视旅游栏目,重点打造重庆旅游频道、重庆旅游广播频率宣传品牌。在中央电视台黄金强档播出重庆旅游整体形象广告,每年集中推介1―2个重点景区。各大型活动应把旅游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户外公益广告栏按一定比例切块用于旅游宣传。鼓励著名制片人来渝拍摄影视剧作品,奖励推介重庆风土人情和景区的优秀影视和文学作品。
3.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
实施旅游消费激励措施,稳步开发本地旅游市场。利用高速交通发展的机遇,加强成都、贵阳、西安、武汉等周边大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旅游市场的开发。围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努力提升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的国际化程度,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实施旅游目的地全球营销计划,构筑国际化的旅游营销网络体系。在市外主要客源地设立办事处。每年开展专题旅游推介、组织海内外重要客源地旅游推介各10次以上。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建立旅游门户网站,适时发布旅游信息。
4.丰富旅游节会活动。
继续办好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重庆山水都市旅游节等重点节会活动,策划推出温泉之都旅游节,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节会品牌。提升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等节会影响力,支持“一区县(自治县)一节会”活动。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重要会议。深入开展旅游主题年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工作。
(四)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围绕旅游产品开发和目的地建设,完善旅游要素,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强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合理的旅游产业体系。
1.加快建设旅游精品景区。
夯实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策划规划,重点打造长江大小三峡(白帝城、小三峡)、天坑地缝、天生三硚、钓鱼城、白鹤梁、大足石刻等“六大精品景区”。结合“一区两带”空间布局,在各区县(自治县)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景区。强力推进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支持一批景区创建5A级景区。建设10个以上旅游人数超100万的精品景区。
2.优化饭店业结构和品质。
规划建设一批五星级酒店和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旅游酒店,积极引进国际顶级酒店管理品牌,支持开发青年旅舍、经济型连锁式酒店、自驾车营地和房车营地,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包含星级饭店、经济型饭店、度假村、休闲公寓、乡村旅馆、青年旅舍、汽车旅馆、农家乐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到2015年,全市五星级酒店要达到100家以上。
3.加强旅行社规范管理。
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加快实施星级旅行社标准,规范旅行社管理运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重点培育骨干企业,鼓励发展专业化与特色化旅行社,支持导游服务公司以及旅游电子中间商等新业态发展,加强对旅游中间服务业态研究和分类管理,推动形成比较合理的分工体系。“十二五”时期,全市力争实现全国十强旅行社集团1家、全国百强旅行社4家的目标。
4.实施“畅通旅游”工程。
把发展旅游景区交通作为“畅通重庆”的重要内容。大力促进旅游公路与高速公路网络的连接,力争在3年内5A级景区一级路或高速公路直达,3A级以上景区公路建成三级以上油路。建设旅游交通网络,形成旅游交通环线,加强各种交通工具的衔接。旅游客运服务要延伸到主要景区和主要乡村旅游目的地,交通标识、公路服务区要增添旅游服务功能。改善旅游包车条件,在中心城市和旅游重点区县(自治县)设立旅游车公司。完善重点景区停车场设施。加快高速铁路建设,优化运行调度,加强时刻衔接,开行旅游专列。开通到北美、欧洲、日韩等主要大城市直航航线,加密台湾等主要客源地航班,2011年直航台湾航班每周确保达12班以上,力争达20班以上。鼓励开辟旅游包机航线。支持万州、黔江机场向旅游机场转型,推进巫山、武隆等支线机场建设。规划并建设朝天门等邮轮母港和旅游码头,完善配套设施。对码头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降低各类邮轮游船停靠费用。
5.大力发展旅游餐饮娱乐。
充分挖掘餐饮文化,继承发扬传统名品,积极发展创新产品,支持各区县(自治县)打造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强化重庆“美食之都”形象。规范餐饮场所管理,规划建设旅游餐饮集聚区,提升餐饮管理水平。组织厨艺大赛和餐饮服务技能大赛,提升菜肴质量和餐饮服务水平。鼓励发展主题餐饮,鼓励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支持重庆餐饮“走出去”。深入挖掘巴文化、抗战文化、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等资源,加强传统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发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项目。支持旅游景区开发娱乐项目,支持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市场前景好的大型主题公园建设,鼓励社会娱乐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适度发展大型旅游演艺项目。
6.加强旅游商品开发。
依托本地名优特新产品,打造全市及各区县(自治县)标志性旅游购物产品,积极发挥旅游业对工农业产品的营销功能。做大做强传统民间工艺品牌,加大地方特色工艺品、纪念品、宣传品等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旅游商品体系,努力实现“一个区县(自治县)一个品牌”。积极建设旅游商品产业园区、交易中心和研发中心,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特色街或特色集贸市场,推动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在主城区及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打造一批不同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进一步规范旅游购物市场秩序,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产销体系。
7.推动旅游产业融合与集群发展。
强化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推动旅游和农业、工业、文化、体育、金融、物流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围绕精品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增强综合配套功能,积极发展旅游综合体和旅游产业园区,利用3―5年时间,形成3―5个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旅游产业集群以及20个产值规模超10亿元的旅游产业集群。
(五)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国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发展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旅游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旅游经营主体。
1.加快培育旅游龙头企业。
深化改革创新,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重庆旅游投资集团、重庆旅游产业发展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国际国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入驻重庆,鼓励非旅游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经营,鼓励国内大型旅游企业集团进入重庆发展。支持各类旅游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实现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重点培育从事资源经营、旅行接待、景区开发和主题公园打造等的大型旅游集团。扶持旅游装备、酒店设施、休闲用品等生产、营销龙头企业发展。
2.提升中小旅游企业活力。
积极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引导中小旅游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市场开拓能力。落实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积极组织中小旅游企业争取融资、财政、税收、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探索更有效的奖励、税收减免和补贴措施。推动旅游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业态发展。制定实施针对“农家乐”、民俗户等特殊经营主体的优惠政策,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3.鼓励各种资本进入旅游业经营。
放宽准入门槛,除法律明令禁止的领域,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鼓励各种类型的资本共同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鼓励利用外资发展旅游业。简化旅游项目审批程序,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旅游产业项目一律改为备案制。鼓励旅游创业,特别是对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大学生等群体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鼓励民营博物馆等旅游资源开发,支持旅行社将其纳入旅游线路。
4.加强面向旅游企业的公共服务。
积极打造旅游投融资公共平台,加快行业协会改革,加强对旅游企业发展的信息咨询服务、创业辅导和教育、培训、科研支持,协助组织集体采购、联合营销、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
(六)促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面向市场需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实施旅游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旅游人才交流、旅游人才星火、旅游人才繁星等“四大工程”,加强旅游学历教育,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加大旅游人才开发工作力度,推进旅游人才市场建设。
1.加强旅游学历教育。
整合存量旅游教育资源,筹建重庆旅游学院。加强旅游院系和学科专业建设,争创旅游博士点。科学合理设置旅游专业和教学内容,创新旅游教学模式。加强旅游实习基地建设,编制实训教材,培育“教师+技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中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
2.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
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将重庆确定为中国西部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在主城区、黔江区建立重庆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在云阳县建立库区旅游培训中心,加强库区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探索以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农村人才的新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到2015年,实现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学历水平大幅提升。
3.推进旅游人才市场建设。
鼓励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就业或创业等方式转移到旅游产业。利用西部地区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旅游人才参与全市的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重庆从事旅游工作,积极引进旅游业界高层次人才。建立与发达地区的人才互动交流机制,定期选派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旅游工作。建立全市旅游人才信息库,推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到2015年,全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就业总量达到250万人。
4.改善旅游人才发展环境。
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予以支持。在地方率先建立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实行导游人员聘任薪酬与职业资格挂钩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积极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大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思想、业务素质。建立和完善旅游激励制度,对旅游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
(七)推进旅游资源环境保护。
强化旅游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保护,推进旅游业的节能环保,优化城乡风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
旅游项目经营权出让一律实行招投标等公开竞争方式,对资源闲置或造成破坏的项目要立即整改或限期退出。进一步提高旅游规划的法律效力,对不符合旅游规划的新建、改建、扩建旅游项目和设施,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立项和开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要求,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灵活运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等方式,积极探索将相关旅游资源纳入统一经营主体,推进旅游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加强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切实保障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建设经费。
2.加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景区绿化纳入“森林重庆”建设范畴。关闭影响景区生态环境的小水电、小矿山,修复景区生态。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自然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必须按规定编制项目对保护区域的生态影响报告。对长江三峡、武陵山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以及温泉、高尔夫、大型主题公园等生态影响较大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要制定全市开发利用调控规划。完善景区污染防治设施,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制定旅游景区生态环保评价指标体系,并率先在5A、4A级景区实施生态环保评估。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治理消落带,推进“绿化长江 重庆行动”。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旅游,提升生态脆弱区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减少旅游开发和旅游者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3.推进旅游业节能环保。
制订实施旅游业节能减排计划,积极推进低碳旅游发展,鼓励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使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十二五”时期,全市力争将星级饭店、A级及以上景区每万元旅游收入的用水用电量降低20%。推动绿色旅游饭店创建,推行宾馆、餐饮行业一次性用品收费制度。
4.优化城乡风貌。
加强城区卫生日常保洁工作,做到“无缝隙”覆盖,彻底消灭卫生死角。对影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改造或拆除。加强交通管理,积极疏导影响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各类违规行为。加强城市治安、文化综合整治及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素质,着力解决车辆乱停、摊位乱摆、牌子乱挂、垃圾乱扔等问题。加强旅游景区风貌整治,对景区标徽、字体、色调、员工服装、纪念品包装等进行创新设计,充分体现地方性、民族性、艺术性。

Ⅸ 中国哪个城市被国家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石刻艺术之乡

四川省安岳县
重庆直辖后,安岳成为四川省的“第一石刻大县”,著名美学评论家王朝闻先生赞誉安岳石刻“古、多、精、美,艺术水平全国一流。”美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女士赞美说:“我到过许多国家,见过许多石刻,像这样精湛绝伦的还是第一次看见。”上承云冈、下启大足的安岳石刻,借大足石刻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契机,目前作为其扩展部分“接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然而,有着千百年历史至今更加绚烂多姿的“国之瑰宝”,却无法像敦煌一般气势磅礴,声名远播;也远不如大足石刻那样观者云集,人气兴旺。数十年来,她竟如藏在深闺的少女,羞涩而甘于寂寞……

2002年9月18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将安岳县命名为“中国民间石刻艺术之乡”。今年5月18日,国家旅游局又对安岳石刻申报国家AAA级旅游区进行了评审。安岳石刻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旅游价值开始闪耀熠熠光辉。为此,安岳县委县府负责人表示,充分利用石刻艺术之乡的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将安岳石刻打造成川南旅游环线上的一个精品,已经势在必行。于是,有人戏称:“石刻姑娘早该出嫁了”!

始创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的安岳石刻,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享有上承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石刻又一伟大宝库”,更是名副其实的“石刻艺术之乡”。安岳石刻规模宏大,仅摩崖石刻造像就有10万余尊。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道教造像和宗教艺术,大多数是摩崖造像群,也有一些单个石刻造像。记者走进安岳石刻群,立即被造像雕工精细,刀法娴熟,独具匠心的石刻艺术所震撼,神态各异鬼斧神工般的摩崖石刻似在讲述一个个远古的故事,无不引人遐思。

据研究安岳石刻艺术的专家们介绍,安岳石刻群中不乏经典之作:有身长23米,肩宽3米,头长3.1米�居世界之最的释迦牟尼涅 全身卧佛像。还有雕刻经文40余万字,全国独有、举世罕见的卧佛沟藏经洞,曾被盛赞为“国之瑰宝”。藏经洞中保存完好、清晰可辨的主要经目近20种,经文精雕细刻,是研究我国佛教经典和书法史,及校正佛经版本的重要历史文献。毗卢洞紫竹观音更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作为农业大县的安岳,石刻旅游资源一直未得到合理开发,部分石刻精品出现了风化严重和人为损坏等情况。最近,当人们意识到发展县域经济仅靠农业是不够的时候,安岳石刻这一曾经备受冷遇的“闺中怨女”,瞬间成为“情人眼里的西施”,魅力绽放。安岳人眼睛一亮,他们发现:利用安岳石刻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在农业道路上“蹒跚”前行省事得多。旅游才是发展安岳经济的一条捷径。于是,有关方面投入了3600多万元对石刻和其他古建筑进行了保护和维修,并计划征用4300亩土地扩大文物保护区。1999年12月27日,张中伟省长在对川南旅游资源开发考察时,对安岳依托石刻发展旅游的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

安岳石刻已被省上列入四川南环旅游线重点景区开发。专家认为,解决交通不畅及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后,以石刻艺术为主的安岳旅游业将迎来春天。安岳县委书记李平贵、县长谢乃文信心十足地说:安岳县将对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防治污染有机结合,树立安岳石刻品牌形象,吸引远近宾客。近期,他们将在互联网上建安岳石刻网页,举办安岳石刻艺术专题巡回展、“通贤柚子节”或“安岳柠檬节”等,以促进旅游为核心的产品交易活动,全面宣传和介绍安岳,推销安岳石刻旅游。

阅读全文

与大足石刻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教师期末工作结束培训方案 浏览:721
教学培训应急方案 浏览:3
双十二机构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277
广州1601电子商务时尚岛 浏览:354
乌鲁木齐天山区金中电子商务 浏览:657
教育培训开业策划活动方案 浏览:268
母乳喂养培训方案范文 浏览:267
电子商务的深远意义 浏览:521
网络营销面试的问题 浏览:788
员工激励方案策划书 浏览:977
面膜市场营销方案 浏览:954
潜伏网络营销 浏览:822
网络营销是文科吗 浏览:883
2020年部门员工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597
地板砖营销方案 浏览:10
公司安全生产培训方案 浏览:146
宝洁卖品牌营销现象 浏览:22
游戏品牌营销计划 浏览:704
超市促销活动总结范文 浏览:845
高校教师培训考核方案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