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宣传策划 > 攀岩宣传片

攀岩宣传片

发布时间:2023-01-05 03:36:35

Ⅰ 你见过哪些惊艳的攀岩视频

有一部电影叫《徒手攀岩》,虽说是电影,但好像是属于记录片的,该片记录了美国攀岩大师亚历克斯·霍诺尔德,无辅助徒手攻克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3000英尺高的酋长岩(El Capitan)的全过程。听说是属于真实实拍的,应该算的上是惊艳的攀岩视频,去年我就有去看了,就是想了解下这项运动。

现在国内也是有很多攀岩馆,这类的商业型攀岩,算不上什么惊艳的攀岩,都是有保护装备保护着的。但是对于一些户外大自然的攀岩,估计会有一些刺激的,但是我没见过相关的。


写在前面

这是人生的第十三篇影评。末尾放个混剪视频,以此致敬像Alex Honnold一样,眼中有星辰的自由的灵魂们。

观影背景

早晨听逻辑思维的时候,知道了这部电影。为了不影响我的思路,不让罗胖剧透,10分钟的音频听了2分钟果断关掉,准备看完电影之后再听。

没看前的想法

1、很喜欢看纪实片,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罗胖推荐加持,五星期待!

2、如果只是攀岩,会不会很无聊?

3、我来猜猜大概剧情,一个平凡的人,通过努力,最终克服了困难,站上人生巅峰。

4、罗胖在短短的两分钟里还是剧透了,我知道主角将要徒手。不带任何装备的前提下,攀登上一块陡峭的将近1公里的花岗岩!

影片描述

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记录了Alex的登顶之旅。亚历克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是在攀岩中度过的。没有绳索、安全带及其它防护设备,只凭四肢,一口气爬上高3000英尺(900余米)的“攀岩宇宙中心”伊尔酋长岩之巅。

感想——怎样成为高手

高手看起来,似乎永远是普通人眼中的奇迹。

Alex做的事情有多难?这么说吧,徒手攀岩位列世界十大最危险运动之首,死亡率高达50%!而Alex要挑战的这个岩壁——酋长岩,是所有攀岩者心中的黎明之墙,是钻石,是圣地,是光。。。反正就是很牛X那种!之前挑战成功的人多是有保护装备的,徒手成功的用时15天!并且在他挑战之后的几天里,还去了一个由adidas赞助的专业德国团队,用了5天,硬是没爬上去。。。

那么重点来了,Alex创造的奇迹是:3小时56分,徒手无保护的情况下,攀登上了近千米的酋长岩!画面过于震撼,建议自己去看。

毫无疑问,这是个奇迹,这个奇迹足矣震撼奥斯卡的所有评委以及我们每个人,但这个奇迹不是突然长出来的,而是努力创造出来的。在这背后,是8年的漫长准备,是1000多个动作反复的记忆,是50多次的重复攀登。。。这座酋长岩,他熟悉到不能再熟悉,这岩壁的每个细节,每块石头的方向,Alex都了如指掌,用他的话说,那次成功的挑战就像彩排了无数次之后的表演,正常的不能在正常。 我想,那是一种在外人看来的汹涌澎湃,在他看来却是一种波澜不惊,就像你早起刷牙洗脸一般的自如。

所以,他是怎样创造的这个奇迹呢?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成为的高手?以下九招和你分享。

一、奇迹的身体。

对于Alex来说,身体素质必须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身体,有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味道。他可以用一根手指的力量可以吊起自己1小时之久,常年的训练让他的每个肌肉,关节都像是为攀岩而生的,这让他具备了攀岩的基础。另外他的身体早已形成了习惯,有了肌肉记忆,所有高难度的动作依赖的不是大脑的临时思考,而是习惯。

我们看到各行各业的高手,无论是顶尖的篮球高手,还是厨师高手,还是打字高手等等,都离不开身体的作用,身体或多或少或在某个步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创造奇迹的时候,时间太少,任务太多,情况太复杂 ,我们无法依赖大脑临时感性或理性的思考来决定我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应该像机器人,全自动,瞬间调取出对的经验和能力。

奇迹的身体没有什么捷径,而不断的重复,大量的练习,用时间的复利去塑造身体,就是最好的捷径。与此同时,奇迹的身体为我们节约了不少能量,拥有更好的状态,甚至更长的寿命,这好像也对成为高手,创造奇迹的成功率有点帮助。

二、钝化的杏仁核,淡定的灵魂。

杏仁核一直是人类情绪的代表,能控制好杏仁核,也就能控制好情绪。 Alex想要挑战成功,最主要的还不是身体有没有准备好,而是他的心理状态,我们姑且叫它灵魂吧。

灵魂如果告诉身体,告诉Alex那60万亿的细胞:我害怕!我还没有准备好!我太累了!可想而知,Alex一定会掉下去,粉身碎骨。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反复演练,这次演练的不是身体,而是灵魂。他一次又一次在脑中重复攀登细节,攀登者把这种练习称为视觉想象,他想象自己的每个动作,如果错了,再重新来,甚至想象自己从高空坠落,身体砸到岩石上的炸裂声音,以及故意做错动作看自己能不能解决问题。。。这种反复,钝化了他的杏仁核,事实证明也如此,医生给他做了核磁共振,发现他的杏仁核要比常人更难以激活。另外Alex从小的经历,性格,家庭环境也铸就了他的淡定,但我相信,最主要的还是后天的反复锤炼,才让他30多数的身体里住着一个百岁的灵魂。

在我刚成为培训师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如果站在台前紧张,只能说明站的次数还不够。当你站了1000次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会紧张。我想,对于我们常人来说,不用像Alex一样需要那么淡定的灵魂,那么钝化的杏仁核,毕竟咱也不准备徒手攀登千米高的悬崖峭壁,但是,修炼内心的平静,遇事的淡定从容,讲台上的放松自如,是我们很多人都需要面对的,那么这种视觉想象,模拟演练,把自己置于极端情况下训练自己的灵魂,就很有必要,秘诀就一个:反复练习,刻意练习。当你把生活中的每个能练习的场景都作为精进的机会时,几天几月几年下来,你的灵魂也一样潇洒淡定。

三、标准化与 游戏 化。

1000米的过程,有多少细节和可能性?按照每米一个,也至少有1000个,更何况这只是一条路线!想要完美的记住每个细节,每个手点和脚点,必须动点脑筋。我们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从岩壁底端到顶端的路程被专业的攀登者拆分成了很多模块,并且赋予每个重要节点以名字,比如“保释之地”。

我们来看看这背后的原理。第一个是拆分目标,将1000米大目标拆成小目标,小节点,更容易达成,这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也经常用到,巨大的看似不可能的目标被拆分后变得没那么可怕,拆分更多扭转了人们的心理恐惧。

第二个是建立了统一的标准,一旦有了标准就意味着可知、可控、可量化,最重要的是,可以迭代升级。 酋长岩的每个节点的数据来源一定不是Alex自己全权收集的,因为有了标准,它自己就可以迭代进化,数以千计的攀登爱好者从各个角度提供了大量数据,让标准不断的修正完善和扩充,这种效率不是单独一个人能做到的。所以,想要让一个事物持续的迭代进化,就一定要有一标准或者制度流程,它会像有了生命一样,而不是在混乱的信息中止步不前,没有方向。

第三个是 游戏 化的思维,我想,任何一件事情在大量重复后都会变得无聊无趣,就和我们生活工作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让着一切变得有趣一些,毕竟你我都是有趣的灵魂,你可以将这一切 游戏 化,比如赋予冷冰冰的岩石以搞怪好玩的名字。有趣的名字在人们交流起来会更轻松,更有趣,它给这充满紧张气氛的攀岩环境带去了调节。 游戏 化思维在现如今很多公司都有运用,常见的如积分榜,勋章,里程碑,工作像极了打怪升级,完成任务可以有积分换奖品等等,这很符合新时代下的年轻人。生活也一样,你可以给自己在早上下一个微笑挑战的任务,见到每个人都微笑;你也可以把某天搞的很有仪式感,出点幺蛾子,你开心就好,反正人生就是要有趣一点。

四、复盘与反思。

人是怎样进步的?答案是:思考。所有的知识,经验,能力都是至少在你脑袋里过了两遍的东西,如果你想记住它运用它,需要更多遍。Alex有自己的攀岩日记本,每次回来都会做复盘,总结自己的得失,优缺点,所以任何细节在Alex那里被演绎了多次,这种提升的效率会很高。

我们很多人都不愿意思考,更不愿意反思。有种说法是90%的人每年认真思考的次数是两次,虽然有些夸张,却反应了现实情况,而对于反思这件事,因为要直面自己的短板,缺点,不好,所以更少有人能做到,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是普通人的原因,而高手通常选择了更为艰难的那条路,那条路需要时时对标自己,反思自己,直面最真实的自己。

五、细节到极致,自由到限制。

高手都是有死磕或者匠人精神的人,那是一种对细节追求极致的状态。 就像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为了练刀功,在之前要拧烫毛巾10年!就像攀登大师Alex,为了一个脚点会琢磨研究几个月。 这种追求极致的过程,不仅磨炼了成事需要的心性,更是将随机的不确定因素变得可控。 所有的高手不是敢于冒险的人,而是将风险可控的人,怎么可控?细节到极致!如果连构成事件的基本单位都研究练习的炉火纯青,何尝害怕组合之后的整体事件。当然,细节掌握了不一定能掌握整体,高手一般也会考虑到,所以高手会从整体追到细节,再从细节追到整体,比如Alex会把脚点放到拆分的模块去记忆,细节到位后再整体练习,光是酋长岩就完整的攀爬过50多次,既有了局部的微观,又有了整体的宏观。

当做到了以上,风险变得可控,行动变得唯一,自由变得限制。罗胖说, 高手能看到更多的限制,而不是自由。 我们也许认为厉害的作家想怎么自由写都能写好,风格随意切换,可实际上最厉害的作家知道一篇好文章有多少的限制,有多少的固定套路而不是自由。我们也许认为Alex与我们普通人相比,他之所以厉害是想怎么攀爬怎么攀爬,可能从酋长岩底端到顶端有无数种选择,会比我们常人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随意,而真实情况恰恰相反, Alex所攀爬的线路可能是唯一!可能到处是限制! 高手更应该知道,不能做什么,而不是能做什么。

另外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事物会发生变化,终极的奥义在深处,追去极致的过程也是在深挖的过程,从从表及里,从浅入深,你会体会到日本人的那句话: 神灵在细节。

六、聚焦单点突破。

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了顶尖,你就拥有了在在这个 社会 中的稀缺性 。所有的高手都是聚焦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而且是细分的领域,那种在各个领域都能做好而且为众人所知的人极少,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在各个领域浅尝辄止并不是最优策略。所以,想要成为高手,想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你得有一项专长,你得聚焦,甚至能靠这个专长击穿现实阶层的束缚。原因很简单,之所以聚焦是因为我们精力有限,资源有限,还有,世界太复杂,也太全面。

在Alex之前,已经有人完成了酋长岩的攀登,但前人要不就是有保护的攀岩,要不就是时间很长,没有人能在一天时间内徒手完成这项挑战,这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攀登成功,如果是你想在搞点事情出来,你可以尝试蒙着眼睛攀登或者不穿任何装备攀登成功,你一定会被世人所记住,当然这是玩笑。

Alex做到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这就是在一个细分领域专注之后取得的突破。聚焦单点突破不仅让我们有限的精力得到最大化的释放,更是一个或者说是唯一一个,能让世界看到你的方式。因为,世界太复杂, 信息太多,也太全面,你若想在这么繁杂的世界里脱颖出,必须在细分的领域做到极致,才能被别人看到。这件事分为两步,第一步,发现细分的领域。第二步,专注细分,聚焦,做到极致。

有人说,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衡量是速度,而不是时间。 时间足够长,给你1000年,一定会活的很成功,一个人16岁一年赚了10万,你可能会说他很厉害,很成功,而到了50岁,同样的结果可能就是失败。有人还说,成长的速度要赶得上父母老去的速度,这就涉及到一个人成长效率的问题。怎么才能高速成长?不是靠自己死磕,而是像别人学习。

如果这个世界就是一场 游戏 ,想要把这个 游戏 玩好,一定有很多的 游戏 秘籍,这种秘籍可以是经典的书,可以是牛人的经验,但同时秘籍也分优劣 。低等级的秘籍所带给你的效率一定比不上高等级的,怎么获得高等级的秘籍?答案是,成为高手。为什么高手在成为高手之后,和普通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为这个世界存在平等互利,也存在头部效应。你拥有了一个领域内最顶尖的头部能力和资源,再把它横向展开,你发现周边都是各行各业的高手,每个高手都拿着一本自己领域最厉害的秘籍,都拥有着自己的稀缺性,然后与你交换,你说你能不成长的快吗?打个比方,一个演员想要当导演,可是他从来没有相关经验,也没有名气,怎么办?先成为一个好演员,有名之后,它不仅可以当一个导演,还可以开演唱会,还可以。。。比如邓超。

成为高手,会让你看到更美的风景,遇到更好的人,就是这样。

七、特立独行。

独自一人且走路快的人都比较厉害?之前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可能是因为这样的人比较珍惜时间,将精力放在了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学校下课,其他人勾肩搭背嘻嘻哈哈去吃饭时,学霸独自一人且快步穿越人海,吃上了饭!学霸此时心里是不是会想:你们这群zhazha,浪费时间。我们先不说这样的行为方式好不好,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特立独行确实屏蔽了很多诱惑,节约了更多的时间,为成为高手打下了基础。Alex的特立独行最初是因为性格的原因,这种孤僻害羞的性格又是因为家庭因素,导致他在最初攀岩的时候,经常独自一人。高手在追求高的道路上,人会越来越少,这条路本来走的人就少,到了最顶尖的高手,旁边就应该没有同行的人。

成为高手也许不一定就要不合群,就要特立独行, 但至少你要预见未来的有一天,你要忍受孤独寂寞甚至不理解。 来碗鸡汤,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

八、主动与被动的运气。

运气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 。大多数人把那种天上掉馅饼砸到你头上的叫运气,这种运气是被动的运气,随机,不确定,不知道哪天自己找上门来,你全无选择权,换句话说,你是被动的。

还有一种运气,是主动的,是因为你尝试的多了,自然就发生了,就好比运气就在那里,它不过来,你主动过去。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运气也是,当你自身的能力得到加强,当你尝试的行动逐渐增多,才能把别人认为不是机会的机会变成机会,把别人认为不是运气的运气变成运气,这才是高手。有人说Alex运气真好,他挑战的那天风和日丽,他挑战之后的几天就有岩石因为风化而掉落,可是你可知,Alex为了能让机会和运气来临,和朋友一起特意背着空包去装看上去岌岌可危的岩石,去判断天气的变化。。。 一切的努力,主动,都增大了运气和机会的发生概率。

做个主动者,而不是被动者。

九、使命与史诗意义。

Alex说,这是他的free solo,这是他的独唱。在他攀爬的最后几百米,影片淡淡的背景乐把Alex沉重而坚定的呼吸声衬托的格外清晰,这是属于他的独唱,也是属于全人类的独唱。

在茫茫宇宙,我们一直在探寻地外生命,也在探寻自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害怕孤独,害怕成为全宇宙唯一的智慧觉知。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类历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挑战着自身的极限,更快的速度,更高的高度,举起更重的重量, 每一次突破都仿佛是在宇宙大背景下,人类这个小小的生命发出的呐喊,不屈服! 我们的思想能跨越银河,直抵宇宙的深处,我们的身体,也一次次突破着物理的标定极限。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这种不断突破自身局限的态度,我把它看做是对生命的敬畏。

我一直觉得敬畏生命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以这种热烈刺激的方式,也是我喜欢的一种。Alex说有的人把追求幸福当作人生的意义,而他把性能当作是人生的意义,自己就好比一个卓越的战士,追求着更好的性能。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我知道,他一次又一次挑衅着死神,绝对不是亵渎生命,而是在致敬生命。

Alex3小时56分徒手攀爬酋长岩的成功,这在人类史上必将写下奇迹的一笔,能完成这种史诗意义的事情没有哪个人会拒绝吧,同时,功成名就之后的Alex,致力于公益和对地球自然的保护,希望通过自身的力量影响和帮助更多人,他所有的行为又被加持了一层意义,这让他更能义无反顾的去做徒手攀岩这件事情。

一个公司有自己的使命,比如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个 游戏 赋予每个角色使命,比如拯救人民,保护家园;我们每个人需要让给自己的行为赋予一定的使命意义,这是一种能帮助我们剥离自身,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世界的方式,一旦有了使命,你就不是你了,你有了更宏大的目标和方向,那种油然而生的舍己为人的feel肯定,也应该把你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

我在生活中也有体会。比如说跑步这件事,赋予什么样的意义会让你更坚持呢?我曾经赋予了跑步这样一个意义:一个月完成20次打卡就可以在月底给爱心公益捐赠钱和衣物,当每次想偷懒的时候,这个意义就提醒我,你要坚持,否则就不能给山区的小朋友捐赠图书了,嗯,亲测有效。

以上,九招,送给你,祝愿我们都能成为高手。

写在最后

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完成了我30岁之前的心愿之一——跳伞,从芭提雅海滩的10000英尺纵身而下。很多人可能以为我是喜欢刺激才去跳伞的,不可否认,我对高空项目确实有好感,还想去新西兰皇后镇的峭壁秋千,澳门塔的蹦极,还有很多很多,但这一切不单单是感官上的刺激,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那是一种与自然碰撞时的真实存在感。

Ⅱ 如何评价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FreeSolo)

2月下旬,第91届奥斯卡获奖名单出炉,获得最佳纪录长片奖的是金国威(Jimmy Chin)和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执导的纪录片《徒手攀岩》(free solo)。

消息一公布,影片《徒手攀岩》立刻受到网友的狂热追捧,很多人认为该片非常精彩,并在豆瓣上打出了9.1的高分,看来该片得奖是实至名归。奥斯卡获奖影片《徒手攀岩》口碑好,评分高,这三个亮点非常关键。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导演金国威是华裔,网友们与有荣焉。金国威的妈妈是哈尔滨人,爸爸是温州人,不过他从小生活在美国,从外形看金国威活生生就是一个康巴汉子。

这样一个华裔面孔拍摄的影片获得奥斯卡大奖,国人也是觉得脸上有光,《徒手攀岩》也顺理成章受到追捧。奥斯卡获奖影片《徒手攀岩》口碑好,评分高,这三个亮点很关键。

Ⅲ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一场向死而生的伟大挑战!

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讲述了美国顶级攀岩选手艾利克斯,徒手无防护攀登美国加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伊尔酋长岩(El Capitan)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大获成功,就因为它向观众展示了一场没有退路的挑战,以及一个在自我封闭世界中,努力追求极限纪录的挑战者,那孤独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艾利克斯是美国加州人,1985年出生,是世界攀岩界大神级的传奇人物。

19岁父亲去世后,已经从事攀岩运动多年的艾利克斯,从加州伯克利大学退学,开着家中一辆货车四处游荡,寻找一切值得挑战的岩石进行攀爬。

《徒手攀岩》这部纪录片拍摄两年,全片长100分钟,只有最后13分钟展现了艾利克斯整个攀爬的过程。

而其余87分钟,都是在记录艾利克斯与拍摄团队一起规划路线、制定计划、前期训练、受伤治疗等等过程。

为了攀爬这座伊尔酋长岩,艾利克斯准备了8年,而最终攀爬成功的时间,却只用了3小时58分。

要知道,在1958年沃伦·哈丁第一次攀爬成功,用了整整46天时间。

这部纪录片之所以感人,除却艾利克斯徒手攀爬3000英尺(约900米)伊尔酋长岩的勇敢之外,挑战失败后的严重后果,也是使观众最为揪心的原因。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毫无防护地攀爬在高达上千米、几乎光滑平直的陡峭岩壁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

而他的手脚只能在每一处只有几毫米的凸起处扣紧、踩牢,甚至完全依靠摩擦力来在岩石的缝隙间缓慢向上移动。

风力、疏松的碎石、手滑、恐惧等等等等,任何一个意外或闪失,即会令艾利克斯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什么样的人,才会对这样的冒险充满着迷恋?

我们每一个人,人生中都会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挑战。比如我,成长到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参加司法考试和跑马拉松了。

前者一度被称为"天下第一考",以考察的知识庞杂、考试通过率极低而著称。后者因42.195公里的超长比赛距离,被称为"极限耐力运动"。

所以我理解,一个人认定目标后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

但与艾利克斯的这项挑战不同,许多种类的人生挑战,至少失败的后果不严重。

考试不通过,大不了第二年再经过一轮魔鬼复习。马拉松没有跑完全程而弃赛,大不了充分休息和训练后接着再来。

但艾利克斯的徒手攀岩挑战不同,他选择的是Free Solo(无保护攀岩)。

也就是说,在陡峭光滑的千米高的岩石之上,稍有不慎,艾利克斯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他是在用生命来进行挑战。

艾利克斯一直离群索居地住在一辆货车内,独自生活与训练。

尽管艾利克斯有各种赞助,收入不菲,但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极低,还是一个素食主义者。

艾利克斯建立了一个基金会,每年会把收入的三分之一捐给基金会,以资助一些极度贫困的国家和地区,用以改善那里人们的居住条件。

对于艾利克斯而言,这项运动虽然极度危险,但只要细心准备,风险还是可控的。

他说,"总有一些东西会给你自信,有时候是良好的感觉,有时候则是充分的准备和训练。我没有在任何我觉得重要的事情上妥协过!"

医生曾经对艾利克斯的大脑进行过核磁成像扫描,研究发现,他大脑中杏仁核区域,对外界的刺激异常迟钝。

所以对一切能引起危险、恐惧、厌恶反应的外界刺激,艾利克斯都不敏感。

这也是他在挑战极限时,可以克服内心恐惧、超乎常人冷静的主要原因。

当艾利克斯攀爬成功之后,并没有悲喜交加、痛哭流涕到情绪失控。

即使他打给女朋友的电话中,也是语气平淡地说,"导演让我此时哭一下,影片效果会更好,可是我并不想哭。"

当导演问他终于挑战成功之后想做什么时,艾利克斯淡淡地说,"下午继续训练吧!"

艾利克斯身边以亚裔美籍导演金国威(Jimmy Chin)为首的拍摄团队,同时也是一群专业攀岩运动员。

拍摄者们需要在安全绳的保护下,与艾利克斯在同等高度和难度的陡峭光滑的岩石壁上进行拍摄。

在对工作专业性的不懈追求中,他们也一度对自己工作的性质和意义充满了怀疑。

他们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记录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还是在记录一个专业运动员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种工作中专业要求与道德 情感 的冲突,时刻都在折磨着拍摄者们,他们必须提前做好艾利克斯随时死亡的心理准备。

他们将拍摄位置选在尽量不干扰艾利克斯攀爬的角落,一个在地面拍摄的成员,在艾利克斯攀爬到最危险的地段时,甚至不敢再看镜头,痛苦地扭过了头。

艾利克斯的偶像兼好朋友,同样是顶尖攀岩高手的汤米(Tommy Caldwell),他曾经第一次攀爬上著名的"黎明墙",还有一部纪录片《黎明墙》来拍摄汤米的创举。

但汤米的挑战,是在有防护绳的保护之下进行的。

汤米虽然佩服艾利克斯的挑战勇气,但他对导演表示,他不会像艾利克斯这样冒险的。

纪录片中有一些关于艾利克斯回忆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片段,以及后期艾利克斯女友桑尼相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由此我想到了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从片中艾利克斯的自述中,我知道他从小便性格孤僻。

带他进入攀岩世界的父亲,在艾利克斯19岁时去世,而母亲在他的记忆中,从来没有对他的行为进行过任何肯定性评价。

艾利克斯的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几乎做到不算做到",这种对艾利克斯的苛求,造成了他性格上的极度自卑。

艾利克斯说, 正是这种无止境地自我厌恶心态,成为他在攀岩运动中永不停止地追求极限顶峰的动力。

艾利克斯在抱着汤米幼小的孩子时,笑着对导演金说,"在我性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家人没有拥抱过我,在23岁时,我得自己学会去拥抱。"

女友桑尼说,在对他人表达感情这件事上,艾利克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艾利克斯与女友桑尼相识于一次新书发布会上,桑尼主动给艾利克斯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桑尼陪艾利克斯住在货车上,但终归向往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片中,一次艾利克斯陪桑尼看房子,当桑尼满心欢喜地给未来的家布局谋划时,艾利克斯则一脸茫然。

桑尼拿着尺子费力地量着各种尺寸时,艾利克斯也是木然地站在一旁,甚至不知道走过去帮女友一把。

这次看房之旅,桑尼很生气。

艾利克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极限运动世界中,对于他来讲,过于亲密的感情,都有可能对他的挑战造成影响。

毕竟,那是一个需要投入十二分的注意力和万分的努力,才可能万无一失的挑战啊。

他所作的事情,只有失败和成功两种结局。

成功,只不过在他无数次记录中再添一项,而失败,则一切完结,彻底清零。

艾利克斯与女朋友桑尼的关系,也是片中争议最大的一部分。

艾利克斯这样顶级的攀岩选手,个人世界里已经容不下其他任何与训练无关的东西。所以亲人、恋人之类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在他内心世界里的地位异常模糊。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 艾利克斯的女朋友桑尼,只是他与外部真实世界连接的纽带。

艾利克斯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封闭且丰富的世界。童年家庭生活的不幸,造就了他内心孤僻的性格,但在徒手攀岩这种孤独者的 游戏 中,他找到了生命的乐趣与意义。

在追求达到极致的道路上,孤独,就是艾利克斯们注定的命运。美国作家娜塔莉·戈德堡在她畅销30年的著作《写出我心》一书中曾说过, "任何事情,一旦你投入全副身心,就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所谓"高处不胜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努力攀爬的人生高峰。

尽管高度不同,难度各异, 但以艾利克斯为代表的这种永不言败、坚毅执着的精神,是人类 历史 之所以不断进化的关键因素。

也是每一个曾经努力坚持过的人,共同拥有的高贵品格!

Ⅳ 攀岩真的危险么

攀岩,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为小众的运动,尤其是在国内,但近些年国内攀岩运动的发展势头还是很好的。

2018年从加州刚回国的时候,国内高质量靠谱的岩馆还相对较少,玩家大多是国内第一批玩攀岩的“老人”,还有一些体育院校培训的攀岩运动员,普通的兴趣型玩家明显感觉较少。当然,一些大城市由于资源条件较好,攀岩运动的接受度较高,要比其他大部分城市的攀岩氛围好很多。

也许是由于东京奥运会将攀岩第一次列入了奥运项目,这几年来引来了更多的关注,加上国内的岩馆数量、质量都在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尝试这项运动。

对于很多国内的朋友来说,第一次了解攀岩运动可能是从那个拍摄于美国著名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纪录片电影《徒手攀岩》(原名: Free Solo ),主人公是一位叫Alex Honnold的大神岩友。

他爬的就是这块叫做酋长岩(El Capitan)的岩壁:

就算没去过这里,Mac电脑用户想必也很眼熟,这就是之前的El Capitan版OS桌面背景所在地。下图是他当时的攀爬路线:

这部电影对攀岩运动的宣传自然是功不可没,但是也让很多人本身不了解攀岩的人产生了更大误区,觉得攀岩很极限、很危险。对于攀岩,国内一开始很多人简单粗暴的评价就是 “国外人少系列” 。

可事实真的如此么?

首先必须要说明一下,正如电影名称所告诉你的,这部电影所展示的运动叫做徒手攀岩(Free Solo,笔者认为翻译为“自由独攀”或“徒手独攀”更准确且有利于分类上的理解)。自由独攀这种方式的攀岩确实很危险,但它只是攀岩运动的一个分支,一个极限分支,其实绝大多数的攀爬者都不会去尝试它,因为真的太危险了。

攀岩其实有很多种类型。宏观来看,也是从攀岩的发展阶段来说,其经历了传统攀岩阶段,然后从中分离出了运动攀岩这一大类。

传统攀岩 & 运动攀岩

传统攀岩 (Traditional Climbing,或者简称Trad)和 运动攀岩 (Sports Climbing)的攀爬形式其实大体上还是很相似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运动攀岩是从一部分传统攀岩中抽象出来的运动形式 。

传统攀岩有两个大类:一个是 辅助攀登 (Aid Climbing,也有称之为器械攀登的),一个是 自由攀登 (Free Climbing,也可翻译为徒手攀登,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Free Solo不应该翻译为徒手攀岩而是徒手独攀的原因)。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借助器械/外力来辅助完成攀登。 自由/徒手攀登 是 不借助外力辅助攀登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保护 ,只有称之为“独攀”(Solo)的才可能是无保护的。多说一句,也不是所有包含solo字样的攀爬形式都是无保护的。

本文重点介绍自由攀登的三种主要形式:一种是 先锋 (Lead Climbing),一种是 顶绳 (Top Roping),一种是 抱石 (Bouldering)。这三种自由攀登都是有保护的,在传统攀岩和运动攀岩中也都是有的。可能关注这届东京奥运会攀岩比赛或者近些年一些其他攀岩赛事的读者知道,攀岩比赛现在有“速度”、“难度”、“抱石”这三个项目。这里的“难度”其实就是“先锋”(实际上如果你注意到了“难度”赛的英文名称,你就发现其实它就是“Lead”),之所以叫“难度”我觉得可能是一开始为了区分与“速度”攀的不同特点而产生的一个叫法,笔者认为直接叫“先锋”比较合适且直观。而“速度”攀是从运动攀岩中衍生出的一个独有的项目,传统攀岩由于从不讲求攀爬速度,也就没有这么一个门类。本质上“速度”攀还是顶绳攀爬(使用了自动保护器而非真人保护),只是从竞技的角度讲求速度罢了。

运动攀岩与传统攀岩相比,同类别的攀爬逻辑基本相同,差别主要体现在 锚点 (Anchor)的设置上:由于运动攀岩中的锚点使用的是 挂片 (Bolt),是预先在岩壁(人工或者自然岩壁)上固定好的,省去了传统攀岩中设置锚点的相关环节。抱石由于本身就不需要设置锚点,可以传统攀与运动攀之间的区别就很少了。当然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传统攀岩活动只在户外自然岩壁进行,而运动攀岩既可以在自然岩壁、也可以在室内/外的人工岩壁上进行(运动攀的抱石都是在室内,岩点也都是人工岩点)。

挂片(Bolt)

关于攀岩形式,你可能还听说过一些别的类型,比如 结组 (Multi Pitch,长距离岩壁交替攀爬)、 带绳独攀 (Roped Solo,自己保护自己)等,本文不做展开描述。

上文提到的“先锋”、“顶绳”、“抱石”这三个形式,是最核心也是最常见的。

先锋 & 顶绳

“先锋”和“顶绳”都是在攀爬较高的岩壁,与“抱石”只是攀爬相对低矮的大石块儿(Boulder)形成鲜明对比。“先锋”和“顶绳”这两种类型的攀爬,攀爬者都会穿上安全带(Harness),然后会使用专门用于攀岩的绳子(Climbing Rope),绳子的一端系在安全带上,另一端穿过保护器(Belay Device)掌握在攀岩保护者(Belayer)的手里。

上边是攀爬者端;下边是保护者端

保护器装置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如:

各种类型的保护器装置

但先锋和顶绳最大的不同在于: 对绳子不同的使用方式和逻辑 。直接上图对比:

左边是顶绳;右边是先锋。注意,图中最上边的“顶”只是一个示意,更像是运动攀岩的“顶”,传统攀岩的顶不是这样子的。

对于顶绳攀登,指的是人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比如从一条小路徒步,事先到达岩壁顶点,然后在顶上做好锚点和主节点(Master Point),我们有时统称为保护站或者简称“顶”,传统攀岩做顶的方式要比运动攀岩麻烦一些,但也更贴近自然,主要使用鲜活粗壮结实的树根、又大又稳的岩石等,这里涉及很多方面的细节,如安全考量、受力平衡、绳子磨损、绳结处理等,就不展开描述了。

传统攀岩顶点保护站示意图

在树根上做锚点

在石头上做锚点

做好了顶之后,将攀岩的绳子穿过主节点上的环锁(Carabiner)顺岩壁放下,徒步到岩壁下方或者将自己从绳子上降下去(Repelling)。这个在主节点上的环锁(出于安全备份的考虑,会使用至少两个环锁)就相当于一个固定在顶点的定滑轮。

各种类型的环锁(Carabiner)

开始顶绳攀岩,由于保护员会控制着绳子的另一端,且在攀爬者的爬升过程中会时时收紧,因此当攀爬者发生脱手坠落情形时,基本上只会坠落一小段距离,约等于绳子未收紧的长度(Slack)加上绳子的动态延展距离(Stretch),从坠落伤害的角度来说完全不具有危险性。

对于先锋攀岩,可以这么想:在有些情况下人们无法或者难以通过其他途径到达岩壁顶点,只能从岩壁下方攀爬到达岩壁顶点,为了攀爬者的安全,这一过程也需要保护,但是由于没有“顶点“保护站,这就需要先锋攀爬者(Lead Climber)每爬升一小段就做一个锚点作为临时保护站,然后将绳子穿过挂在临时保护站上的快挂(Quickdraw)。

先锋攀的过程中,如果攀爬者在将绳子放入下一个临时保护站的快挂前发生坠离,可能坠落更大的距离,大致等于攀爬者坠离位置到上一个临时保护站的距离的二倍,加上绳子未收紧的长度,再加上绳子的动态延展距离;同时根据坠离点和上一个保护站的位置关系还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摆荡;这种坠落在国内攀岩圈称之为冲坠(Fall),英文直译其实就是坠落,没有使用特殊描述是因为在顶绳状态下(顶绳攀或者在先锋攀时攀爬者腰部低于最高的已经挂绳的临时保护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坠落,如前所述,就只是绳子的未收紧距离加上绳子的动态延展。

冲坠示意图

冲坠就要刺激多了,同时也提升了危险性,尤其是在攀爬者刚离地开始攀爬到将绳子挂入第二把快挂之前,会有触地撞击危险,辅之以抱石保护。而对冲坠的保护本身,处理方式也与顶绳保护有所不同,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这里也并未讲很多其他具体的操作细节,如传统攀岩用到的诸如岩塞(Cam)、岩楔(Nut)等各类不同特性锚点装置的使用,以及快挂的使用等。

快挂(Quickdraw)

高山快挂(Alpine Quickdraw,或简称Alpine)

岩石机械塞(Cam)

岩楔(Nut)

传统攀岩者携带的部分装备

我们刚才主要是从传统攀岩的角度来做介绍的,更加全面一些。以上对于运动攀岩其实大体上都是适用的,只是 运动攀岩省去了做锚点、做顶的过程,或者确切的说,这些工作交是由定线员来完成了 ,他们需要提前将保护点设置好(如:将挂片在岩壁上固定好),并且使用了更加持久、稳定的装置和方式。

忽略环境本身的因素,对于顶绳和抱石,运动/传统攀的攀爬体验,差别不会很大。不过现在的岩馆会使用一种叫做自动保护器(Auto Belay)的装置作为顶绳保护,解放了真人保护员,但攀爬体验就有所区别了,因为攀爬者一旦脱手坠落就会缓缓落地,而不能像真人保护员保护时那样可以停在半空,稍事休息放松后继续攀爬。至于先锋,只能使用真人保护员,这一点传统、运动攀之间一致,但在运动攀中,先锋攀登者由于只需要将快挂挂入挂片,然后将绳子挂入快挂即可完成在当前保护点的操作(甚至在有些室内岩馆快挂都已经挂好了,只需要将绳子挂进去),省去了在岩壁上寻找适合放置安全点的位置并放入锚点装备的流程,体验还是很不一样的。但对于攀爬动作本身而言并无太大区别。

自动保护器(Auto Belay)

其实传统攀岩和运动攀岩之间更多的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侧重点不太一样。传统攀岩更在意在户外自然环境状态下的登顶过程,除了攀爬之外,还比较注重各类绳结的运用、锚点的设置等;而运动攀岩由于本身就是从传统攀岩发展抽离出来的,其更注重攀爬本身,即攀岩动作、攀岩技巧等。

抱石

抱石不用绳索等器材保护,因而攀爬高度不高,以确保攀登者坠落无危险。而保护方法也不同于其他攀爬,抱石保护(Spot)的目的 并非使攀登者远离地面(坠落撞击),而是使攀爬者坠落时,身体能够尽量垂直于地面,避免攀登者因坠落而造成背与头部伤害 。另外,抱石活动中,攀爬者附近的地面都是放置有很厚的垫子用作缓冲的,室内抱石馆更是会在在岩壁下方整体布置上厚厚的垫子。同时,抱石活动中也需要攀爬者掌握正确的坠落技巧以避免受伤。

对于户外攀岩,从环境上说还有一些细分,如比较刺激的深水自由独攀(Deep Water Soloing),顾名思义,就是岩壁底下是相对较深的水域,攀爬者坠落后会落入水中避免触地撞击伤害,一般会有队友划个皮划艇在附近随时准备“救援”,防止溺水危险。

PS

本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必须说明的是:即使对于有保护的攀岩,危险性当然也还是有的。比如保护站的设置、绳结的运用是否安全合理,挂绳、保护的动作是否规范安全,等等。

以及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危险就是装备失效( Gear Failure ),如因金属疲劳而导致的环锁断裂等,但这个事儿跟攀爬行为本身关系不太大(当然也必须注意装备的正确使用方式和基本保养),它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有点类似于开车时因为爆胎而导致汽车失控发生危险的逻辑。这个问题在攀岩、包括一些其他的诸如跳伞等运动中,基本就是通过 准备冗余 ( Rendancy )这一逻辑来在一定程度进行弥补的。当然,装备本身质量靠谱是安全的大前提。

本文只是对攀岩做了一个的粗浅的介绍,其实文中提到的各个环节都有更多的细节需要掌握,在实际尝试攀岩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完成一些基本的安全训练,正是如此也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攀爬安全。

所以,攀岩到底危险么?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OblivionMe

Ⅳ 《徒手攀岩》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徒手攀岩》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徒手攀岩》观后感1

这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人生,工作是攀岩,生活也是攀岩。他却成为了攀岩领域的大神,靠攀岩实现了财务自由,甚至出资成立了基金会从事公益事业。妥妥的人生赢家。

这种人生赢家真不是常人可以做的。无保护徒手攀岩,没有任何装备和保护措施,只靠双手双脚,攀爬这世上最陡峭的岩壁。成,踏破云霄;败,坠入死亡!无保护徒手攀岩的本质是什么?我觉着是直面死亡的勇气,是靠着顽强的意志、精湛的技艺和充沛的体力去战胜死亡的过程。

什么样的人可以把人生过成这样?从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中可以找到答案。影片记录了亚历克斯徒手攀上酋长岩的过程,他也是世上首位完成无保护徒手攀登酋长岩的人。

影片看完,想说的是亚历克斯是人不是神,虽然他完成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亚历克斯的成长过程是有缺憾的,性格也不是完美无缺。幼年的亚历克斯性格偏孤僻内向,是父亲把他领上了攀岩的道路。因羞于与他人交往,亚历克斯只得独自进行徒手攀岩活动,之后就在无保护徒手攀岩的路上越走越远。可以说是性格上的缺陷让他专注于攀岩,而对攀岩的专注又促使他走向成功。

亚历克斯的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母亲追求完美的性格也被亚历克斯继承下来。正是对完美的渴求,驱动着他不断地挑战一个又一个高峰。

亚历克斯的成功有父母的影响,但坚定顽强的意志才是他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酋长岩是一块垂直高度超过 900 米的巨型花岗岩石,亚历克斯的攀登过程长达3 小时 56 分钟。试想若没有坚定顽强的意志,他怎么可能坚持的下来?

总结一下亚历克斯得以成功的几个要素,那就是专注、追求完美和意志坚定。能够做到这几点,虽不一定能够取得比肩亚历克斯的成就,但在我们各自的领域里,应该都会有所收获,我想这也是影片想要向观众们传达的理念。

《徒手攀岩》观后感2

攀岩,是我们所熟知的极限运动,它需要极强的耐力、臂力以及思维能力,体能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可思维在攀岩中也占据着庞大的地位。

首先,在攀岩时我们必不可少的要找到一些“落脚点”这其中的一步一步的操作,并不只单凭体力就可以做到的,攀岩者需要用大拇指来支撑自己转换身体,但那根指头如何用力,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影片的主人公Alex在对话当中说到:“我不希望别人告诉我什么时候找乐子”因为他从不愿意只做一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他有自己的 思想、执念、追求以及生活中的乐子。他在一次训练之前说:“你所做的一切都会训练你的 思想,比其他人更自由”一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也如萧红与外祖父菜园中的散漫,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看似飘缈的未来,却在心中早已有了定向。

最后,我想如果Alex没有如此强大的思维 网络,单凭一身力气,不足以支撑他站在山顶,正因为他有自己的勇气思维,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才能在攀岩中更加比常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讲,攀岩者并不是比其他人更不在意自己的生命,恰好相反的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向”,才比别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欣赏他与李白的共同之处,便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再用自己的才能去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也如褚时健老师从“烟草大王”到“橙王”的转变,也如李白谪官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舱海”的气魄,也如Alex无数练习后登顶的辉煌。

这世界从不缺乏“徐公”如此千 篇一律的皮囊,缺乏的是如这些攀岩者的有趣的灵魂。

《徒手攀岩》观后感3

攀岩,是我们所熟知的极限运动,它需要极强的耐力、臂力和思惟能力,体能是我们尽人皆知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可思惟在攀岩中也占据着庞大的地位。

首先,在攀岩时我们必不可少的要找到一些“落脚点”这其中的一步一步的操作,其实不只单凭体力就能够做到的,攀岩者需要用大拇指来支持自己转换身体,但那根指头如何用力,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影片的主人公Alex在对话当中说到:“我不希望他人告知我甚么时候找乐子”由于他从不愿意只做一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执念、寻求和生活中的乐子。他在一次训练之前说:“你所做的一切都会训练你的思想,比其他人更自由”一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也如萧红与外祖父菜园中的涣散,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惟,看似飘缈的未来,却在心中早已有了定向。

最后,我想如果Alex没有如此强大的思惟网络,单凭一身力气,不足以支持他站在山顶,正由于他有自己的勇气思惟,晓得甚么时候该做甚么,才能在攀岩中更加比常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讲,攀岩者其实不是比其他人更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恰好相反的是,由于他们有自己的“思惟方向”,才比他人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欣赏他与李白的共同的地方,便是不管在任什么时候候都能再用自己的才能去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也如褚时健老师从“烟草大王”到“橙王”的转变,也如李白谪官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舱海”的气魄,也如Alex无数练习后登顶的光辉。

这世界从不缺少“徐公”如此千篇一概的皮囊,缺少的是如这些攀岩者的有趣的灵魂。

《徒手攀岩》观后感4

8月30日,奥斯卡获奖佳作《徒手攀岩》“开学第一课”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本片主角、全球徒手攀岩第一人亚历克斯·霍诺德亲临现场,在现场分享自己的极致生活,与学生答疑解惑,与北京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开学第一课。

亚历克斯·霍诺德是无保护、无辅助、单人徒手攻克酋长岩的全球第一人,他用绝对的热爱与专注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极限,此壮举也被称为“攀岩界的登月之举”。活动当日,北大学子在活动前首先进行了提前观影,观影结束后,亚历克斯惊喜空降百年纪念讲堂,与北大山鹰社同学亲密互动并合影留念。

“我认为能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才是最有意义的”,在谈及学子们最为关心的,电影中有关梦想及热爱的问题时,亚历克斯表示自己“对攀岩发自内心的热爱最为重要,只要有激情,我就会一直攀岩,一直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

他还表示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停下追梦的脚步,因为“相对于其他运动,攀岩不会太被年龄束缚。因为攀岩对身体的冲击很小,随着年龄增长,经验会越来越多,身体不会因为高强度冲击而受伤。”相信亚历克斯·霍诺德将带着突破极限、孤胆向上的精神,继续他的极致人生。

在观影结束后,现场学子也发表了自己对电影的见解“直面并去战胜来自内心的恐惧,才能爬到顶峰,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除了他的勇气、坚持和热爱之外,更重要的是上千次的练习和尝试,才成绩了一次的完美绽放”,相信莘莘学子们将同样带着这种极致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能做出最正确和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享会后,亚历克斯还与三位山鹰社成员进行了一场妙趣横生的四指俯卧撑大赛并毫无疑问轻松获胜,让正常分享活动在欢乐与诙谐气氛中接近尾声。

《徒手攀岩》观后感5

这是一部在绝美中透露残忍的纪录片。

几乎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看完了整部影片,其实刚开始,我并不认为他能顺利登顶,那座名为酋长岩的山,太陡峭了。而人的渺小,在这一刻,更是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来,从来没有人能做到,不是吗?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项运动,它倒更像是一场赌局,“你必须达到绝对的专注,因为性命攸关”“一失足成千足恨”用在此处,一点也不为过。

所有人都会有畏惧心理,其实本质上就是对生的渴望,这里的生与苟且偷生还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是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便会反复说的,无形之中,这让我们下意识的便要保护好它。意外的概率虽然很小,可只要发生过,就还是存在的,所以在过多的思考后,人们自然选择了放弃。在许多视频中,当一个正在做极限运动的人不慎坠落,他的手往往是向上的,那是一种垂死挣扎,也更加令人胆战心惊。

“人总有一死,不如趁活着做点想做的事。”在观看影片的途中,看到亚历克斯一遍又一遍惊心动魄的失误时,我的心中顿时一凉,好好地活着,去追求快乐与舒适不好吗?为什么总要挑战些“不可能”的事呢?或许,是因为热爱和信仰罢。

翻越酋长岩是他一生的信仰,而热爱就是他前进的动力,一部可以荣获奥斯卡奖的纪录片,绝非只是在宣扬攀岩这么简单,而是暗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因为热爱,才有追求。很多人也许最初和亚历克斯一样,对一种特定的事情抱有一份衷心,可渐渐地,他们在岁月中磨平了自己的棱角,随着大流成为中规中矩的圆,总是抱怨生活和岁月将人变得不像自己。其实,不过是自己不够热爱,没有定力,所以这些人只配处在狭小而普通的空间里,望名人兴叹。

热爱很简单,拥有将它持续下去的勇气却很罕见,在渺小的生命中用热爱和信仰编织出自己独有的人生,这才是最精彩的人生。

Ⅵ 十大极限运动电影是什么

1、极限攀岩《徒手攀岩》是由金国威、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联合执导的纪录片。该片于2018年8月31日在美国上映,于2019年9月6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记录了美国攀岩大师亚历克斯·霍诺德(Alex Honnold)2017年6月3日无辅助徒手攻克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3000英尺高的酋长岩(El Capitan)的全过程。

2、极限冲浪《灵魂冲浪》是由美国索尼电影娱乐公司发行的运动剧情片,该片讲述了女孩瑟妮·汉密尔顿被虎鲨咬掉了一条胳膊之后,得到家人的支持重返冲浪赛场的故事。影片于2011年4月8日在美国上映。

3、极限冲浪《冲浪男人》是由柯蒂斯·汉森、迈克尔·艾普特联合执导,杰拉德·巴特勒、乔尼·维斯顿、伊丽莎白·苏主演的运动传记电影,于2012年10月26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根据冲浪运动员杰伊·莫里瑞蒂的生平事迹改编,讲述了冲浪天才杰伊为征服巨浪,找到冲浪传奇人物罗斯提来训练自己,两人携手改写冲浪史的故事。

4、极限攀岩《127小时》是由丹尼·鲍尔执导,詹姆斯·弗兰科等人主演的冒险片。该片上映于2010年11月5日。讲述艾朗·罗斯顿在峡谷探险时遇到意外,并且成功地拯救了自己,该片是以真实故事为题材。

5、极限攀岩、越野、跳伞、滑雪、翼装飞行等等《极盗者》由埃里克森·科尔执导,讲述了一位年轻的探员卧底在一个热衷极限运动的犯罪团伙,并与团伙领袖等人成为挚友的故事。

6、极限跑酷《暴力街区13:终极》是由法国欧罗巴影业制作的101分钟动作影片。该片由帕特里克·亚力桑德罗执导,2015年的“暴力街区13”,冲突和暴力事件更加频繁。特殊行动小组高级督察达米安与身手矫健的雷伊托再度联手,一同打入黑帮,拯救这座暴力之城的故事。

7、极限飞跃、攀登《极限飞跃》,一个掌管着数亿资产的企业家热衷于某种冒险体育活动,这种舍身家性命不顾的行为令不少人大惑不解。攀登者的勇气来自强健的体格和娴熟的登山技巧,本片探讨“什么是胆量”。

8、极限攀登《残酷冰雪》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本片,记叙了1936年首度挑战艾格北壁失败的故事。

9、极限潜水《碧海蓝天》是一部法国爱情电影,由吕克·贝松执导,让-马克·巴尔、让·雷诺主演,于1988年5月11日法国上映。

电影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著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电影。

10、《狗镇之主》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出品的运动剧情电影,由凯瑟琳·哈德威克执导,埃米尔·赫斯基、约翰·罗宾逊、希斯·莱杰联合主演。

该片于2005年6月3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自称为“西风少年”的酷爱冲浪的男孩们希望成为职业冲浪选手的梦想的故事。

Ⅶ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假如他失败,我们就记录了死亡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讲述了33岁的攀岩家艾利克斯·汉诺的故事。徒手攀岩是在无保护的情况下,不借助其他装置,仅凭双手进行攀登,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汉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徒手攀登酋长岩的人。(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3月7日《南方周末》)

天亮之前,艾利克斯·汉诺摸黑上路。他在凌晨3点半的闹钟响起前一分钟醒来,和被窝里的女朋友道别,驱车前往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山谷。

全球最大的花岗岩巨石等在那里。酋长岩的名字取自印第安语,意思是“岩石中的首领”,它最高的垂直落差超过九百米,写满了攀岩的 历史 。不过,还没有人能够不假绳索、徒手攀登它。

汉诺志在打破这一纪录,这个愿望盘亘心头足有七年。他每年都想着“就是今年了”,然后开车来到约塞米蒂,仰望着岩壁,对自己说,“好吧,不是今年”。

徒手攀登酋长岩是否可能?攀岩界对此也没有一致的意见。曾有两位攀登家公开表示这是可行的,但他们在2007年和2015年攀登其他地方时相继遇难。先驱级人物约翰·巴克尔觉得人类不可能徒手攀登酋长岩,他也于2009年意外坠亡。

死亡对徒手攀岩者来说不太稀罕,他们谈论这件事时已养成一种漫不经心的口吻,比如汉诺的前辈约翰·朗估计,至少一半的徒手攀岩者已经不在人世了。汉诺的朋友汤米·考德威尔有次也不经意地和他聊起,身边大概死了三四十个朋友,“大概每个把徒手攀岩视作生命的人都死了”。

汤米爬过很多次酋长岩,当然都是在有绳索的情况下,他坚称自己绝不可能徒手尝试。“试想假如有一项奥运会项目,得不到金牌就得死,基本上徒手攀登酋长岩就是这样。必须毫无差错。”

酋长岩此刻就在眼前,一片漆黑,因为汉诺希望赶在艳阳高照前爬完全程。过去就有人因为阳光刺眼,打了个喷嚏而失去重心摔死了。

摄影师们各就其位,攀上绳索或在山脚下远远等待。“地面上见。”导演金国威用对讲机对大家交代。

除了汉诺头顶的手电光,镜头内黑黢黢的,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最佳的拍摄状态,问题不大。不是最佳的攀爬状态?不堪设想。

随后发生的事证实了这一点。爬了几十米之后,汉诺沿着固定绳索折返。他说感觉不对。他尴尬地用摄影师递过去的对讲机宣布:“我想我要放弃了。”

“等等,可以再说一遍吗?”金国威在对讲机里问。

“我觉得他真的要放弃了。”一个摄影师答。

“真的要放弃了,没错。”另一个确认。

这是2016年11月,汉诺对酋长岩发起的第一次进攻。事实证明:好吧,不是今年。

金国威不安地在山脚下踱步,他迫切想知道汉诺放弃的原因。他和妻子伊丽莎白·柴·瓦萨赫打算拍摄一部以汉诺为主人公的纪录片,他们两个都是美国华裔。金国威和汉诺相识多年,他自己也是一位富有经验的攀岩者。

大家猜测着汉诺放弃的原因,“难道他也会紧张?”金国威有另一层顾虑——镜头的跟拍是否影响了汉诺的心绪?毕竟,汉诺放弃时确实说过,“我不确定我能在众目睽睽下尝试。”

在岩壁上,有时整个生命就仰赖着手指能攀住的浅浅几毫米,需要注意力的极度集中。金国威和摄影团队(大多是专业攀岩者)花了很多精力准备拍摄方案,就摄影机的位置征求汉诺的意见,希望尽力减小对他的打扰。

金国威甚至直截了当地问汉诺,他是否不愿接受拍摄?这时已经拍摄了一年多,汉诺的女朋友在旁劝阻,如果他后悔,可以随时叫停。汉诺说,他不想停下。

最后看来,这是一件幸事。2019年2月,这部电影《徒手攀岩》打败了其他几部题材上更具优势的作品,取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荣誉。和汉诺的攀登计划一样,这是一个随时会夭折的拍摄计划,因此柴在颁奖典礼上说,“这部电影是为所有相信不可能的人而拍。”

3月4日,摄影师之一安德鲁·贝伦兹突然离世,终年46岁,死因尚未公布。

对于摄制组来说,拍摄时最大的难题在于内心的忧虑。这些自身也是攀岩者、深深理解汉诺处境的摄影师和导演本人也被呈现在片中,金国威说,“你的镜头可能活生生记录他死去的过程”。

这不是汉诺首次接受拍摄。和他自传同名的纪录片《孤身绝壁》记录了他徒手攀登370米高的“月光拱壁”的过程。制作人彼得·莫蒂默差点抑郁:“如果汉诺在为了拍摄而攀爬的时候死了,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会觉得是我害死了他。”

那次拍摄中,汉诺险些做错一个动作,他倒攀下来,又重新爬了回去。一旁的摄影师吓得面如死灰,“我的天!我要拍到这个家伙摔死的画面了。”汉诺注意到了这位摄影师的不安,冲他大喊:“嘿,没大碍!这在攀岩时经常发生。”

所以,当他在酋长岩放弃之后,摄制团队都表现出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感到担忧,替他难过;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真是如释重负。

折返回来,汉诺在山脚下遇见一位攀岩家朋友。对方宽慰他:你做了正确的决定,并不是非爬不可的。汉诺有点哽咽,“我只是希望这件事快点过去”。

“很多像这样的时刻,你只想上去给那家伙一个拥抱,但你知道,他终归要自己挺过去。”柴对这个镜头印象深刻,她事后接受采访时说。

在美国,汉诺是备受瞩目的攀岩明星。他年少成名,年仅22岁就攀登了美国著名风景区Astroman和Rostrum两大岩壁,成为世界第二人,此后开始不断创造纪录。他频繁登上《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所写的自传也成为畅销书。

用谷歌搜索他的名字,曾一度自动关联到“艾利克斯·汉诺死亡”“艾利克斯·汉诺死了吗”。据媒体报道,达拉斯的一个老人每天都要搜索他死了没有,因为他下注一千美金赌汉诺三年内必定失手,指望发一笔横财。过去他曾在另一位攀登家身上赌注成功。

对于死亡,汉诺有一种不明就里的坦然:“我觉得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岩只不过是让那一天来得更快而已。”他接受老牌新闻节目《60分钟》采访时说,“如果有一天我停下来,肯定不是因为危险,而是因为我疲倦了。”

中国观众似乎很喜欢汉诺的眼睛,他们在这段采访视频下留言,“他的眼睛里有星星。”

这可以在《徒手攀岩》里找到证明,汉诺童年的照片里就有一对硕大的眼睛。他从十岁起就在攀岩馆里开始攀岩,他每周去六天,持续了很多年,没有其他业余生活。他考上了加州伯克利大学,但很快就辍学了,除了攀岩之外,对其他事情很难提起兴趣。

汉诺过着近乎清心寡欲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近乎摩门教徒,除了不信那个上帝”。他住在一辆随时启程的房车里,肉食已经戒了好几年,把蔬菜和酱料随便搅在一起,就可以美餐一顿。

通常人们很难不好奇,为什么有人愿意冒生命危险进行徒手攀岩。汤米有些愤愤不平,太多人误以为他们是“不畏死亡的冒失鬼”“肾上腺素飙升的混混”。

那么,他们和常人真的有生理或心理上的差异吗?电影里提供了一些迹象,比如汉诺的核磁共振(MRI)结果显示他大脑中的“杏仁核”不太活跃,换句话说,常人感受到的恐惧,对他来说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激发。比如在他的家庭中,父亲是疑似亚斯伯格症(注:一种有社交障碍的自闭症)患者,母亲则对他要求甚高,他称自己有“无止境的自我厌恶”。

母亲倒是不反对他攀岩。“我觉得他在攀岩时最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你怎么可能从一个人身上夺走这些呢,我做不到。”她说,“我甚至觉得幸福在此处是个多么苍白的词汇,我不能理解为何会有家长想要阻碍他们的孩子,人生短暂,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度过惨淡而安全的一生。”

汉诺的历任女友在分手时都指责他有人格障碍。他看上去也不大在意,在攀岩面前,恋爱似乎自然要居于其后。

现任女友桑妮是他从签书会上主动认识的。对于攀岩,她充其量算得上业余爱好者,汉诺带着她一起在酋长岩进行带绳攀岩的训练,结果两度摔伤。背部骨折、韧带拉伤,伤势不算轻,按说都需要几个月的恢复。

汉诺有点责怪桑妮,他直接对着镜头坦承:“我七年都没受过伤了,但和这个不会攀岩的女孩在一起之后,我突然开始不断受伤。”

老朋友汤米认为,“徒手攀岩真的要有一副精神上的盔甲,这样一段浪漫的恋爱是不利于形成精神护甲的。”

在第一次徒手攀登酋长岩之前,汉诺没有告诉桑妮,他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以免产生压力。不过,桑妮从言谈间敏感地察觉到了。

“当你徒手攀岩时,也要时刻挂念着我,时刻挂念着我会不会改变什么事情,会不会影响你做决定?”

“如果我有某种义务来最大限度延长我的寿命,就像这样,那么显然我必须放弃徒手攀岩。”

“那我问你,你觉得陪伴着我算是一种义务吗?”

“嗯,不,不算。谢谢你的关心,我也尊重你对我的关心,但我绝不会认为那算是一种义务。”

2017年春天,在上次放弃的几个月后,汉诺决定再次尝试酋长岩。

不久前,登山者、多项纪录的保持者乌利·斯特克坠亡的消息传来。桑妮和汉诺谈论起这位朋友的妻子,汉诺直言,“你以为她没有心理准备吗?”

“这话什么意思?”桑妮有些激动,“我就是她,我可不想做这种心理准备。”

大部分时候,桑妮小心地避免和他的攀岩事业产生对立,两个人生活得还算融洽。汉诺这样总结两人的差别:“在她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幸福,在于结交让自己生命更充实的人,好好享受一切。在我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成就,谁都能活得舒服快活,但如果人人如此,世界就无法进步。”

攀登史的进步此刻需要征服酋长岩。它成为好几代攀岩者的夙愿,大概从1958年就开始了,沃伦·哈丁和团队首次登顶,他们计划准备了16个月,足足爬了46天,中途就在山崖上安营扎寨,睡在帐篷里。

要想进行徒手攀登,需要反复熟悉路线,汉诺每天写下攀登日记,记录技术要点。

随着正式攀登的日子趋近,连汤米都感到异常担心。他在前一周陪汉诺做了许多攀爬准备,之后就回到另一个州的家中,他努力让自己不要过多去想汉诺的计划,“因为这样的思绪令人恐惧”。

汤米做过一个颇为清晰的噩梦,梦到汉诺从山壁坠落,双臂和双腿完全粉碎,出现在他家门口,血染湿了地板。那是2016年,醒来的第二天汉诺就打来电话,说自己的脚踝扭伤了。

摄制组讨论了假使意外发生的紧急预案。有人说,应该打911,警察会来做笔录。大家都低头不语。

这一次,桑妮主动提前开车离开了。在汉诺看来这是帮忙减小压力的贴心之举。车开出去很远,她还是抑制不住地哭起来。

6月3日,周六,汉诺清晨醒来,把房车开到约塞米蒂山谷。他穿着塑胶攀岩鞋,腰上别着防滑粉袋,只身开始了征途。当天他穿了一件红色上衣,在远处的镜头里像一个显眼的斑点。

他依次通过六个最难的路段,有条不紊地爬过全长914米的路线。爬到半山腰时,路过岩壁上安扎的帐篷,里面的人走出来惊诧地看着汉诺。

难度最高的动作叫做“空手道踢”,需要像踢腿一样跃起,完成后,汉诺对着镜头笑了一下,嘴里说道“哦耶”。

“我想象这一切就像在几千英尺之上精心编排的舞蹈。”事后他说自己并不紧张,“很舒服自在,就像在公园里散步一样”。

他攀上山顶,俯瞰深渊。桑妮打来电话,泣不成声。“别哭了桑桑,你哭我也想哭。”汉诺说,“他们叫我哭出来,我猜如果我放声痛哭,电影会更精彩,但是我不太想这样。”

汉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徒手攀登酋长岩的人,用时3小时56分钟。

“一个正常人可能会休息一下午……”对方说。

“但我每隔一天会进行指力板训练,今天刚好就是那个隔天。”

Ⅷ 前段时间很火的徒手攀岩纪录片,谁记得片名是什么

1,《极盗者》

《极盗者》是由中国DMG印纪娱乐传媒集团、美国华纳兄弟、美国艾肯娱乐联合出品的动作片。由埃里克森·科尔执导,埃德加·拉米雷兹、卢克·布雷西、泰莉莎·帕尔墨、克雷蒙斯·施伊克、马蒂亚斯·帕丁、托比亚斯·桑特曼、戴尔里·林多、雷·温斯顿联袂主演。

2,《绝命海拔》

《绝命海拔》是由英国沃克泰托影片公司、环球影业联合出品,由冰岛导演巴塔萨·科马库执导,杰森·克拉克、乔什·布洛林、杰克·吉伦哈尔领衔主演灾难冒险片。

3,《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是由韩国希杰娱乐株式会社(CJ Entertainmen )发行,由李皙勋执导,黄政民和郑宇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该片于2015年12月16日在韩国上映。影片根据真人事件改编,讲述了韩国传奇登山运动员严洪吉带领登远征队远赴喜马拉雅,寻找遇难的韩国登山队员遗体的故事。

4,《北壁》

《北壁》是Philipp Stouml执导,本诺·福尔曼、弗罗里安·卢卡斯、乔娜·沃卡莱克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08年上映该片讲述了1936年德国青少年挑战艾格北壁失败的故事。

5,《127小时》

《127小时》是由丹尼·鲍尔执导,詹姆斯·弗兰科等人主演的冒险片。该片上映于2010年11月5日。讲述艾朗·罗斯顿在峡谷探险时遇到意外,并且成功地拯救了自己,该片是以真实故事为题材。

Ⅸ 2019纪录片《徒手攀岩》观后感5篇

《徒手攀岩》作为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为我们带来了让人窒息的100分钟,观看过纪录片《徒手攀岩》的观众,都被电影中攀岩大师亚历克斯·霍诺德的勇气所折服,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纪录片《徒手攀岩》观后感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徒手攀岩》观后感1

流动的云雾,笔陡的峭壁。一个小红点正艰难地蠕动于岩缝之间。镜头慢慢拉近,一位小伙正在试图完成人类史上难度系数最高的徒手攀岩路径。没有绳索保护,甚至没有头盔护具,他的安全保障只有一双沾满白粉的手,生死就在毫厘之间。直到他登顶的那一刻,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

不用配乐衬托,无需特效粉饰,一个镜头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这便是纪录片《徒手攀岩》的魔力。它让我在这九十分钟内高度紧张,它使我被人类的勇气与耐力所深深震撼。但这部纪录片的真正特别之处,在于使我对“恐惧”二字有了全新的理解。

“恐惧”自古以来都被看作是罪恶的根源。我国清代诗人沈近思曾说过:“非大胆不足以任大事。”古罗马政治家塞涅卡在《美狄亚》中写道:“命运害怕勇敢的人,而专去欺负胆小鬼。”由此可见,似乎人类最可耻的本能便是恐惧。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认为不然。——对恐惧心理加以利用,它可能会成为我们成功之路上的垫脚石。

在利用恐惧之前,我们先要学会面对恐惧,而不是选择回避。从生理的角度讲,恐惧是人体与生俱来的一种自卫手段。没有恐惧的人,将忽略危险,也因此置身于危难之中。所以,感到恐惧不需要羞耻。就像世界攀岩第一人阿历克斯说过:“我面对恐惧的方式与其他人不同。我在一次的战胜恐惧中获得经验与快乐!”

人只有在一次次战胜恐惧后,才能获得最纯真的快乐。战胜恐惧便是突破自我,而人类正是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中进步的。换句话说,恐惧是人类的必须品。没有了恐惧,人类发展将停滞不前。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再勇敢的人也会有恐惧吧!

学会了面对恐惧,就要掌握恐惧,并对其加以利用。恐惧心理可以积聚人的内在潜能,使我们成就更伟大的自己。阿历克斯对自己的攀岩事业表态:“恐惧是我百分百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我能做到在攀岩时心无旁骛,这也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在攀爬难度极高的酋长岩时,阿力克斯需要完成很多高难度动作,对他的身体素质和耐力都时极大的考验。而所有这些动作在他的数十项有绳索练习中从未同时成功过。在最终的徒手攀岩中,他却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所有这些动作,登上了酋长岩的顶峰。我相信这一点更不是运气或巧合。正是因为他此时心怀对死亡的恐惧,对自然的敬畏。所有这些恐惧迫使他的身体达到人类极限,最终取得成功。

他的成就是我遥不可及的。但反观你我,恐惧似乎一直在默默帮助着我们。因为有了对落后的恐惧,我们发奋图强,不断进取。因为有了对死亡的恐惧,人们更加珍惜生命,使一生更加绚烂多姿。如此看来,你还认为恐惧是罪恶吗?

《徒手攀岩》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官上的刺激,心灵上的震撼,更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恐惧,化恐惧为动力,化敬畏为激励。别让恐惧限制了你的人生,面对它,战胜它,利用它,登上成功的巅峰!

《徒手攀岩》观后感2

这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人生,工作是攀岩,生活也是攀岩。他却成为了攀岩领域的大神,靠攀岩实现了财务自由,甚至出资成立了基金会从事公益事业。妥妥的人生赢家。

这种人生赢家真不是常人可以做的。无保护徒手攀岩,没有任何装备和保护措施,只靠双手双脚,攀爬这世上最陡峭的岩壁。成,踏破云霄;败,坠入死亡!无保护徒手攀岩的本质是什么?我觉着是直面死亡的勇气,是靠着顽强的意志、精湛的技艺和充沛的体力去战胜死亡的过程。

什么样的人可以把人生过成这样?从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中可以找到答案。影片记录了亚历克斯徒手攀上酋长岩的过程,他也是世上首位完成无保护徒手攀登酋长岩的人。

影片看完,想说的是亚历克斯是人不是神,虽然他完成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亚历克斯的成长过程是有缺憾的,性格也不是完美无缺。幼年的亚历克斯性格偏孤僻内向,是父亲把他领上了攀岩的道路。因羞于与他人交往,亚历克斯只得独自进行徒手攀岩活动,之后就在无保护徒手攀岩的路上越走越远。可以说是性格上的缺陷让他专注于攀岩,而对攀岩的专注又促使他走向成功。

亚历克斯的母亲是个完美主义者,母亲追求完美的性格也被亚历克斯继承下来。正是对完美的渴求,驱动着他不断地挑战一个又一个高峰。

亚历克斯的成功有父母的影响,但坚定顽强的意志才是他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酋长岩是一块垂直高度超过 900 米的巨型花岗岩石,亚历克斯的攀登过程长达3 小时 56 分钟。试想若没有坚定顽强的意志,他怎么可能坚持的下来?

总结一下亚历克斯得以成功的几个要素,那就是专注、追求完美和意志坚定。能够做到这几点,虽不一定能够取得比肩亚历克斯的成就,但在我们各自的领域里,应该都会有所收获,我想这也是影片想要向观众们传达的理念。

《徒手攀岩》观后感3

看完《徒手攀岩》后,我有了许多感想。

这部电影讲的是亚力克斯徒手攀爬酋长岩。在他徒手攀爬的每分每秒,我都是心惊肉跳的,生怕他摔下去。当他爬到山顶时,我的心禁不住为他欢呼起来。

酋长岩是一座非常高,非常光滑的山,很多攀岩者都去爬过,但是都死在了途中。亚历克斯也曾经爬了40多次,他这样坚持地去征服一座山让我很佩服,有多少人能做到爬山40多次呢?

但是在观看影片时,我心想:这么困难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呢?而且还死了那么多攀岩者。指导最后,我才茅塞顿开——原来,是因为热爱和信仰。

翻越酋长岩是亚力克斯一生的信仰,而热爱就是他前进的动力。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在讲攀岩的事情,它在启示人们:有信仰才有热爱,有热爱才有追求。

很多人也许最初和亚力克斯一样,对某一件事情抱有一份热爱,可是,渐渐地,他们在时间的岁月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原先的那份热爱,当然这件事情肯定做不成功。因为他们的不坚持,所以对很多事情的热爱很快消失了,于是他们总是失败。失败了以后,他们总是抱怨,哀叹,却没有想到真正的原因。那是因为他们自己,因为他们不够热爱,不够坚持。而另一种人,他们总是有坚持到底的勇气,总是始终热爱一件事,就像攀岩者,所以最后成功了。这就是世界上的两类人,失败者和成功者。

热爱很简单,坚持却很困难,坚持到底的人也比较少见。在短暂的生命中拥有信仰,热爱,并坚持到底的人生,这才是最精彩的人生。

《徒手攀岩》观后感4

在今年好莱坞获奖名单里,有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纪录片,徒手攀岩作为一个非常小众的运动,能够在好莱坞的评奖舞台上获得亲睐必然有非常过人之处,在我看来一个高手的成功方法论仍然是有迹可循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纪录片全长100分钟,讲述了33岁攀岩家AlexHonnold(下文简称:亚历克斯)在2017年6月徒手攀爬1000余米高酋长岩的故事。酋长岩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岩壁之一,位于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它看上去几乎是一块直上直下、没有植被的花岗岩岩壁。Alex的这次经历之所以值得被记录,是因为他全程徒手攀爬,不使用绳索作保护,只有一个人、一双攀岩鞋、一个镁粉袋。

要知道即使是职业的攀岩运动员想攀上酋长岩也非常困难,在有安全绳保护的情况下。攀爬四到五天都是高手水平,纪录片拍摄结束有攀岩运动员去挑战攀爬酋长岩,但是进行一半无法攀爬上去。可以说徒手攀爬酋长岩的难度不亚于一次登月,一次小小的失误或者一个意外(如:手滑或者小鸟冲过来),而亚历克斯只用了不到四个小时就完成了整个徒手攀爬。

在我看亚历克斯成功攀岩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的经验。首先,坚定的想法和扎实的准备。亚历克斯有徒手攀岩酋长岩的想法大概有八年之久,而为了这次攀岩他准备了两年,即使平时没事的时候亚历克斯经常吊在自己的房车车门上沿,一吊就是一个多钟头。在准备攀岩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他都细化到细节,攀岩过程被一共分解成一千多个步骤,每次攀岩归来都仔细记载本子上研究记忆。在真正不带绳子攀爬之前,亚历克斯会在绳索的保护下一次又一次地练习线路,直到弄清楚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其次,在练习过程中身体已经极度适应攀岩。纪录片有一段讲亚历克斯到医院检查自己的大脑有无异常,检测结果表明因为长期攀岩练习一般的刺激已经怼他没有影响,他面对高空并不恐惧,需要很大的刺激才会让他激素增加分泌感受到焦虑恐惧。他的肌肉结构和手指肌腱粗细也在攀岩的练习中极度适应了攀岩需要。最后,冥想式的内心训练。在很多运动都看到有人在内心中不断重复练习(包括迈克尔乔丹内心篮球投篮练习),这种在内心中不断演练的过程中如果有一点瑕疵,就回过头重新开始练起,直到中间没有任何停顿的在内心完成动作。

徒手攀岩最大的风险和魅力都在于不确定性,世界上最好的徒手攀岩运动员最后都难逃一死命运。电影中亚历克斯在听到一个前辈坠崖的消息面无表情说,他肯定想到过会是这种结果。对于他的方法值得学习,但是我觉得自己感觉输不起的游戏还是不要上赌桌。

《徒手攀岩》观后感5

有异于常人之行为者,必有异于常人之思想。也就是说,其人必定有他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

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明知与大多数不一样,仍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人不是疯子,便是天才。反正这两者之间的间隔,也很小。

《徒手攀岩》里的主人公,亚历克斯,在我看来,是疯子,也是天才。我这么定义他,定义他带给我的影响。

对“死”,他的认知是,那一天早晚会来,攀岩只是让那一天更早到来。

也是,一个做好了死之觉悟的人,才有可能克服那最终极的恐惧,而获至极大的喜乐。亚历克斯徒手攀爬,挑战各高峰,稍有不慎,便会葬身山谷。

但恰恰是因为这个后果很严重,所以在行动(徒手挑战酋长岩)之前,尽力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准备,降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很低,后果很严重。这才是真正理性的态度。

为什么一定要去做那么危险,或者说有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情?

你知道,有些事情并不决定于你的大脑、理智和思考,其出声点,来自内心,来自情感。

总的来说,人是非理性的。理性只在决策确定下来后的操作执行方面,是很好用的工具。对做决策,反而干扰很多。

智性的东西,皆源于过往总结而来的经验。已知无法应对未知,过去无法衡量未来。这是智性的上限。

在攀爬上升的过程中,亚历克斯体验着独属于他一人的感受。思想,动作,感受,三者融合一体。

合一的感觉,极致的享受。

free solo,在我看来,亚历克斯的成功登顶,几乎是确定的。他的内心深处有强烈的登顶渴望,操作上仔细勘察设计每一步路的合适动作,饮食上、体力上做足了准备,从心理上成功排除了摄影师和女友带给他的干扰,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选择开始的时间点。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

登顶的结果,是必然的。

在外人看来,亚历克斯完成了一项超神的任务。不了解个中详情的人,自然会有诸多投射、想象、脑补。

若干年前,我看到过一张一个人站在崖边的图片,惊喜的是,我在片中再一次看见了这张图片。此时我知道,图中人,就是他。

原来,缘份,几年前已种下。

阅读全文

与攀岩宣传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酒店员工生日会策划方案 浏览:253
以纯服装品牌营销策划书 浏览:742
设计一套注意力的培训方案 浏览:564
中职骨干师资培训方案 浏览:357
市场营销学房屋租赁案例 浏览:776
金星农庄策划方案 浏览:42
专题讲座策划方案 浏览:961
市场营销卷安利辉煌 浏览:222
国庆中秋双节促销活动总结 浏览:360
教育机构销售方案策划书 浏览:677
北邮电子商务试题 浏览:556
四月营销方案 浏览:132
电子商务的安全需求不包括 浏览:812
市场营销部竞聘演讲 浏览:151
广东自考电子商务运营试题 浏览:674
清明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53
以华为品牌设计一套网络营销方案 浏览:304
商业街推广方案 浏览:607
启创电子商务 浏览:96
微信叫什么营销 浏览: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