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重点突破",主要出现在哪个领域
就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就要求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工作的能力、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一个国家。
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我们要坚持法治国家、文化建设,才能算得上成熟的民族、各环节
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或重点任务,让法律制度深入人心,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只有当形成了一整套健全的、社会、解决问题用法、政治建设、法治政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一个民族、为全体公民所遵从的法律制度的时候,以及其中的各领域、尊法、遇事找法、用法的新局面、文化、各环节
新一轮改革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办事依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社会建设。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可以贯穿于经济建设、成熟的国家、守法以农村改革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一轮改革
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二轮改革
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三轮改革
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的第四轮改革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为何应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可以贯穿于经济、政治,以及其中的各领域
② 如何切实加强对薪酬改革的宣传和职工思想的引导工作
深化改革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改革是利益格局和经济关系的大调整,必然涉及到员工的利益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不可避免地引起员工思想上的波动。能否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消除思想障碍,及时化解矛盾,不仅关系到改革本身能否顺利进行,甚至还会波及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工作。因此,应当把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当作重要政治任务,认真研究探讨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具体措施,为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创造团结稳定和谐的局面。
一、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客观全面分析深化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好深入调查调研,提高前瞻性预见性,切实把握规律性针对性,认真分析研究矛盾问题产生的原因、种类和解决处理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做好工作、维护企业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全面客观的分析,员工思想不稳定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主辅分离改制力度空前加大,员工的思想受到冲击。近几年公司全面实施改革改制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在下属部分单位实施了主辅分离改制,员工身份置换后将不再是国企员工,对长期受计划经济旧思维影响的员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出于对改制后自身利益和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忧,一些员工对改制持犹豫、观望、等待甚至阻挠、抵制的态度,对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及稳定工作形成很大压力。
二是深化生活后勤系统的改革,实现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与市场经济对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企业统包负责的方式,触动了员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员工的不理解、不支持。
三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工资收入薪酬制度和分配方式,使一些员工想不通。
四是企业的特殊群体,如离退休员工、困难员工等,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低,担心改革会对自身社会保障、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在改革的承受力和思想情绪等方面产生波动。
从分析看出,企业要顺利实施改革改制,必须从统一员工思想,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入手,切实转变员工对市场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现状。无论是主辅分离、后勤改制还是工资改革等,都必须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化解思想阻力,引导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支持改革,这是其一。第二,在深化改革中还要切实保障和维护广大员工的合法利益,时刻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按照构建和谐企业的要求,解决特殊群体特别是困难员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千方百计增强凝聚力,努力营造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支持、推动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形成制度化,突出常态化,围绕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为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我们制定了《党委工作条例》、《党的组织工作制度》、《深化企业化实效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创建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建立健全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了环环相扣、严密完整、切实可行的具体工作制度。主要有:
1、目标管理制度。党委每年年初根据全年改革发展的任务形势和员工的思想动态,制定思想政治工作年度计划和目标,与各单位党政一把手签订《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基层单位的责任、义务,确保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年将目标内容进一步分解成季度工作计划,落实到各级组织和有关人员,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2、思想政治稳定工作例会制度。公司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由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参加的工作例会,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精神,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分析公司在深化改革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研究相应措施和工作的具体方案等,做到对稳定隐患具体情况清楚、工作思路正确、采取措施有效,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3、预案预警制度。公司针对每个改制项目,均制定了稳定工作预案,超前制定发生不稳定事件的处置措施,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公司通过在基层单位和群众中设立信息员的办法,建立遍及公司内部各个角落的动态信息情报网络,密切掌握各种思想动态,特别是加强对重点问题、重点事件和重点人员的深层次情况掌握,及时掌握苗头性、动向性、预警性情报信息,为迅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先决条件。
4、信访工作制度。公司设专人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详细记录在案。对群众信访提出的问题,由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落实和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员工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耐心进行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对员工合理合法的诉求,能够解决的就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耐心地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并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为便于员工群众反映意见,在厂区和生活区设置了意见箱,并开通了总经理热线,畅通了员工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通过建立并有效落实信访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了在深化改革中产生的不稳定因素,确保了企业和谐稳定的大局。
5、考核奖惩制度。结合落实《深化企业化实效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创建工作考评细则》,对各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实行月分析总结、季考核评比,并与经济利益相挂钩严格奖惩兑现,年终还与单位和领导个人的评先、晋升工资等相挂钩。
通过实施上述制度,有效落实了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使各项工作形成闭环,保证了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三、把握着力点,选准切入点,切实有效地做好深化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和稳定工作的形势任务,在明确责任、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必须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办法。
(一)必须加大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力度
深化改革对员工的思想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必须首先解决人的思想观念滞后的问题,消除不和谐的声音,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齐心协力沿着改革的正确方向前进。在深入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的优势,牢牢把握转变观念这个工作的着力点,从根本上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思想保证。
1、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员工转变观念。先后两次在全公司重点组织开展了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主题的群众性大讨论活动。采取召开不同层次的员工大会、座谈会、小型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员工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思想观念落后、经营机制滞后等八个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特别是将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向员工讲明白讲透彻,使大家通过讨论深刻认识到,深化改革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选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更谈不上发展。
2、坚持引导教育,增强员工对改革的承受力。为尽可能减少改革举措给员工带来的思想振荡,增强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员工正确理解,积极参与改革,在稳中求新求变,我们坚持在各项改革方案出台前,认真分析员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摸准员工的思想脉搏,采取先“吹风”、“下毛毛雨”的思想工作法,充分利用内部广播、闭路电视、各种会议等手段,超前疏通员工思想,引导员工消除疑虑,为改革创造有利的先行条件。
3、坚持用实事说话,用典型事例教育员工。典型事例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通过事实证明改革的重要性、优越性和正确性,更能坚定员工对改革的信心,有力推动改革进程。如在主辅分离改制正式实施前,公司将兵器集团公司已改制成功的一些企业的事例进行了广泛宣传,对打开改制工作局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通过对率先成功实施主辅分离改制的燕兴铸造公司、燕兴宾馆等单位进行大力宣传,对改制工作再动员,很快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短时间内后续单位的改制工作全面铺开,并快速向前推进。
4、坚持针对性教育,解决员工思想难点和热点。公司各级领导对思想抵触情绪大、观念转变慢的同志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谈话,有时为了做通一个员工的工作,谈话多达十几次,解开其思想上的疙瘩。在推进生活后勤改革中,先后找离休干部、解放前参加工作的退休老工人、困难员工等个别谈心100多人次,对重点人员主动去家中做好思想工作。通过采取灵活有效、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力促进了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使大家理解、参与并积极支持改革,为顺利推进改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必须保障员工参与决策等民主权利
员工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主体。在改制全过程中,我们积极完善厂务公开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切实做到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必须广泛征求员工意见、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确保员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公司各单位的改制实施方案、生活后勤改革办法等都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并严格按程序经过职代会或职代组长会讨论通过后才正式实施。通过认真落实员工的民主权利,增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为改革政策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群组织作用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公司党委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群工组织建设,并把保持稳定和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作为企业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深化改革实践中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动员工、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生力军作用。公司建立了领导干部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通过日常的结对联系,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主动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利益关系,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企业和谐稳定。我们结合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围绕公司改革改制等重点工作,在全体党员中还深入开展了以“做共产党员先进性表率、当企业改制发展先锋”为主题的党内“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员队伍在深化改革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力带动了广大员工转变观念、参与改革改制的积极性。在公司推进改革的攻坚阶段,都是通过领导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传导机制,统一思想,消除障碍,使各项改革在稳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公司充分利用离退休人员中党员比例高的优势,将加强离退休办党组织建设作为稳定离退休员工队伍的重要措施,成立了离退休办党总支,下设6个分支部、22个党小组,并选择思想好、觉悟高、有群众威信的党员担任分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根据离退休党员干部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支委党小组长联系非党员老同志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狠抓党组织建设,使700多名老党员成为稳定离退员工队伍的中坚力量,并以党组织的磁场吸引作用,进一步统一全体老同志们的思想,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有效带动了整个离退休队伍的稳定。
2、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在深化改革中组织员工、引导员工的作用。通过群工组织,建立和完善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及时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积极化解不满情绪,减少企业不和谐因素,筑牢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根基,为推进改革改制、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做出贡献。
(四)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光讲大道理,还必须努力解决员工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结合实际,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统筹协调企业改革发展涉及的各方面利益关系,把解决员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切实为员工排忧解难,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改革。
我们在深化改革改制工作中,凡是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坚持在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同时,想方设法尽力予以解决。在有关生活后勤改革中,在企业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筹措100万元对供暖设施进行维修改造,使员工生活采暖问题得到改善和保障,同时对困难员工的暖气费实行减免优惠政策。公司还建立了困难员工帮扶救助机制,积极开展了“送温暖”慰问活动,近两年慰问特困、困难员工300多人次,累计救助资金16万元。在送去慰问金的同时,带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向大家宣讲企业的形势任务、发展前景,争取对企业改革发展事业的理解和支持。为使公司22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在已建立2000多平米离退休员工活动中心的基础上,近两年又不断完善活动中心的设施,配齐了棋牌室、麻将室、阅览室、健身房、会议室、歌舞厅、台球厅、乒乓球厅等相关配套设施。公司还统一联系组织,为离退休老同志们进行了全面体检。通过尽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广大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促进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总之,我们坚持服务于深化改革的工作大局,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了和谐稳定的大局,确保了各项改革顺利实施。近年来,公司党委先后被河北省委、河北省国防科工办、张家口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党建示范点”、“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一事业部“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转机建制成绩显著”荣誉称号。
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企业稳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将继续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改革发展。
③ 如何推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新的共识
此前10年左右,改革之所以进展不快,与对改革出现新的争议、改革共识不足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争议关系到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如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保护个体权利与维护公共利益的矛盾、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中国模式(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等等。
说改革形成了新的共识,首先是对改革大方向和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改革开放初期,姓资姓社、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激烈交锋。今天虽然还有极个别人从意识形态角度反对改革,但总起来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已形成高度共识。第二,说改革形成共识,是大家普遍认识到不改革中国难以进步,甚至会出现倒退。改革必然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必须下决心打破利益集团的阻碍。第三,一些重要改革的目标及改革路径已经有了共识,如人民币利率、汇率改革,财政预算改革,房产税的开征等。有的改革路径虽然不完全清晰,但对改革目标的认识基本一致,如企业、教育、文化单位行政级别的取消,司法改革,等等。
(二)从经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从底层试点开始。但实际上,即使在体改委时代,改革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体制。如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冶金部、煤炭部、机械部等部门,早在20年前就都已经改掉了。今天政企不分仍然受到广泛批评,但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相比经济领域改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军队、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政治方面的改革确实滞后了。一个国家如果文化落后,政治不民主,即使物质非常发达,也不能成为现代国家。
(三)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组建及其职责
现在中央已经决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总书记兼任,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有关的政治局委员、各有关部门的领导等。总起来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后,不可能全面取代它们。有的领导小组和机构作用发挥得很好,就应该继续以它们为主推进原来的改革;有的领导小组和机构推动改革难度大的,就应该加强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直接推动的作用。
(四)地方怎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体改委时代,各省、市(地)绝大多数都成立了体改委,县一级大多也成立了体改委。根据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大多数省已经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如北京、天津、重庆、广东、吉林、广西、内蒙古等。广东省委书记要求市、县都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借鉴体改委时代经验,根据形势的变化,省、市(地)两级应该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而县一级一般就不需要成立了。
很多改革,在中央层面非常重要,如汇率利率改革、财税改革、垄断企业改革等。但在省及省以下,这些改革都属贯彻落实的问题,不需要地方去自己设计。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打破部门利益对改革的阻碍。在县一级,县委县政府的统筹能力非常强,部门很难构成对改革的严重阻碍。当年,县一级体改委最大的成绩是国有企业改革。现在,县一级类似国有企业改革这种需要组织大量力量一家一家推进的改革,恐怕已经没有了。
组建省、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不像中央层面那样有很多力量可以利用。最直接可能利用的是党委、政府的研究室和发改委的有关人员,也可以从财政、国资、经信、金融、宣传、政法、人大等部门抽调一部分工作人员。省、市大学、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力量不一定很强,但是也应该尽量利用。
省、市改革工作也有总体方向、总体方案设计问题。各地改革发展情况不一样,有的经济发展已处于较高水平,有的还非常落后;有的民间力量非常强大,有的什么都要靠政府;有的城市人口多,有的农村人口多。像浙江温州、广东东莞、福建泉州等地区,自发形成的民营经济已经非常发达,下一步政府统筹规划的任务就比较重;而河北、陕西等地方调动民间创业积极性的改革任务就更重。北京、上海可以不太重视GDP,而大多数地方不重视GDP还不行。河北目前阶段环保压力巨大,压缩钢铁、水泥产能工作中,不可避免会使用行政手段,甚至会强化行政手段。但在其他地方一般不要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干预企业。
与中央不同,地方改革操作层面的任务比较重。如学校管理改革、医院改革、文化单位改革、广电出版单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民间金融机构培育等等。政企不分问题,在中央层面很大程度上也是破除垄断问题。而在地方层面,则很少涉及垄断问题。目前,各类机关下面还有大量事业、企业单位,包括设计研究机构、培训机构、宾馆甚至食堂、幼儿园等。各级国资委成立初期,要求企业一律与主管部门脱钩,当时就没有完全做到。后来有的部门又建立了新的企业,有的企业又被主管部门收了回去。文化、卫生部门下面仍然有大量演出单位、医院等,管办不分普遍存在。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其实在1990年代就应该完成。管办分开后,还有改制和转换机制等更为艰巨的任务。各地以往实践证明,靠原有的主管部门推动这些改革很难做好。这些都需要地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机构研究组织推动。
④ 如何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关系和广泛的利益调整,如果没有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革也就难以顺利推进。为此,就必须按照《决定》要求,坚持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着力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一,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支撑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任何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都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要教育党员和群众以大局为重,以党和国家整体利益为重。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从而更好地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共同推进改革。
第二,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科协、文联、侨联、作协等人民团体,作为党领导的群众组织,组织体系完备、工作覆盖面广,在参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稳定中具有明显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民团体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各人民团体要积极主动地代表和组织各自联系的群众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及时反映他们的意愿和要求,同时,做好思想引导、释疑解惑工作,形成推动改革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改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利益表达、反映诉求、协调矛盾等方面的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把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大胆探索。对重大改革要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逐步推开。高度重视发挥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授权试验区勇于尝试。加大对各类改革试验试点的指导、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先行先试、试水探路的作用。强化“中层设计”,发挥省一级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中承上启下作用,赋予省一级更多的改革权限和改革资源。鼓励基层和群众消除思想顾虑,勇于改革,大胆试、大胆闯,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从实践中获得真经。对于改革探索中的一些失误和不足,不搞求全责备,积极加以引导,不断改进完善,真正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力量进一步挖掘出来、释放出来。
第四,加强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时间跨度大,牵涉面广,应积极做好有关改革内容的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要大力宣传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必然性,宣传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针和重大部署,宣传各地推进改革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在改革进程中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做好对改革正面引导,让民众了解改革、理解改革、参与改革,营造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
⑤ 全面深化改革应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1)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2)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
(3)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⑥ 全面深化改革要强化什么意识和导向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在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下,要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要增强战略定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能改的坚决改,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能改的坚决守住。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更不能拿西方的理论、观点来套在自己身上。一定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广泛凝聚全党全国共识、最大限度聚集推进改革合力的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然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改革的任务分外艰巨,没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推进。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强大力量。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紧迫课题。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还有不适应的方面,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办事能力不强。《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可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的自身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为了实现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要着力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把握改革方向,凝聚改革共识。牢牢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主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引导全党同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二是完善推进改革落实的机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营造全面深化改革良好社会环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
⑦ 当前全路深化改革进程中,自己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一、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广阔前景的重要会议。会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各级工会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原则,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切实把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贡献上来。
各级工会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准确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及时回答职工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从根本上代表了包括职工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利益。要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正确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利益调整,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改革发展大局,促进改革顺利进行。
二、凝心聚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支持参与推进改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根本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团结动员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是国防邮电各级工会组织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群众工作,适应职工队伍的新情况新特点,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活力,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智慧火花,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个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释放正能量。
我国工人阶级为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必然成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要引领广大职工焕发先进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以主人翁姿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要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班组”、“劳模创新工作室”等榜样的力量引领广大职工投身改革大潮。深化职工节能减排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努力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加强职工技术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素质,打造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再立新功。
三、全面履职,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更好地维护和发展职工权益
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是工会的基本宗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国防邮电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推进深化改革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统一,坚持职工群众总体受益,坚持改革力度、速度与职工承受能力相统一。要高度重视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充分发挥维权体制和机制作用,加强源头参与、调查研究、协商沟通。把维护和发展职工权益摆上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抓、反复抓、深入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改革顺利推进。
维权既要讲全面,也要讲重点。要更加注重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解决职工群众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着力维护一线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和困难职工合法权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职工群众。
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工资集体协商在保障职工经济利益方面作用,建立健全工资协商共决机制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保证初次分配更多兼顾公平。以推动实现同工同酬、同工同权,维护劳务派遣工、外包工合法权益为切入点,推进《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落到实处。推动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促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职工帮扶机制,拓展送温暖、金秋助学、医疗互助、职工之家(小家)建设等品牌工程。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困难职工公平享有社会保障权利。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加强人文关怀,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
四、转变作风,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
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牢记党的重托,全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竭诚服务职工、发展职工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破除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深入生产一线、车间班组,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问题为导向,转变工会工作机制和作风,创新工会工作方式方法,拓展和延伸工会工作体系,加强非公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着力解决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做强基层工会,夯实工会工作基础。
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工会组织、配备好工会干部,坚决制止和纠正借改革之名撤并工会工作机构、裁减工会干部等弱化工会组织的错误做法。要以政治坚定、心系职工、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标准、严要求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实的工会干部队伍。要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工会作用发挥充分不充分作为衡量工会工作的标准,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成为听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