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说新闻界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
媒介关系也叫做新闻界关系,新闻界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信息化社会,建立良好的媒介关系的目的,就是争取新闻传播媒介对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形成对本组织生存与发展有利的舆论气氛。重要意义:第一,良好的媒介关系就等于良好的舆论关系。一般情况下,每一个与新闻界保持良好关系的个人和组织,都容易获得良好的公众舆论,每一个与新闻界交恶的个人和组织,都会在舆论中遇到麻烦。因此,组织公关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建立一个良好的媒介关系。 第二,建立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大众传播,是公共关系绝对不可缺少的手段。与新闻界关系越密切、朋友越多,上镜率就会越高;建立了良好的新闻界关系,对本组织的有利报道就会越多。对宣传自己都有好处!
②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有什么意义
第一,具有示范作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先进典型,就内能在各条战线、各个容领域、各个方面树立起一面面旗帜,使单位也好、个人也好,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第二,具有带动作用。多数人都是能够见贤思齐的,一个典型可以带动一大片,产生“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应。
第三,具有导向作用。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只要看宣传什么样的典型就一目了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可以产生凝聚人心、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作用。
供您参考。
③ 当代新闻媒体的社会地位是什么
新闻媒体联系着千家万户,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其影响之大、之深不可低估。在民主和法治建设中,新闻媒体的功能更是举足轻重。现在,小报、晚报、边缘报、周末版等以地方信息、社会新闻吸引读者,奇文轶事经常可见。广播电视也越搞越活,脱口秀以其新颖的形式、广泛的题材、贴近老百姓的风格,嬴得了许多听众、观众。尤其是,现在广播电台已形成了一批非常受听众欢迎的节目和节目主持人,有的内容相当开放,甚至涉及到性生活方面的话题,如“伴你到天明”、“悄悄话”等节目。自七十年代末中国的新闻媒体开始接受广告以来,广告业迅速发展,今天广告的影响已渗透到了大众传媒的各个方面。广告业的扩张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促进了大众传播媒介的产业化进程;而传媒的发展又进一步为广告业开拓出广阔的天地。从1992年到1997年,大陆的广告经营机构增长了近三倍,成为中国大陆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96年中国大陆电视广告经营额达90.8亿元,报纸广告经营额达77.7亿元。[11]由于广告业的迅速发展,而政府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补贴日益减少,大众传媒经济上的自主权日益增强。
然而,新闻媒体经济上的自主并不必然意味着其政治上的独立。在中国,新闻媒体经济上的独立与政治上的独立可以完全是两码事。“谁出钱,谁就有发言权”,在一般的场合行得通;但遇到政治问题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问题时,那还是“谁有权,谁就有发言权”。由于中共一向把新闻媒体视为“党的喉舌”、“党的宣传工具”,中国大陆对媒体的控制一直非常严密,“六。四”以来更是如此。
中国的改革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独立自主的新闻媒体,中国的进步需要有能保证资讯畅通、充满活力的新闻媒体,要在中国彻底消除腐败,也需要一个公正、不惧权势、不畏强暴的新闻媒体。
在中国彻底根除腐败,一定要有新闻监督,需要新闻界的介入;新闻界不介入,腐败无法除。必须利用新闻媒体,揭露腐败现象,将丑闻公布于众,让腐败分子的“标准像”上电视、见报,通过公众舆论,对腐败分子施加压力,让他们在公众面前丢脸出丑,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然,新闻从业人员也不见得都那么清廉,但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将大大提高新闻界的社会地位,多数新闻从业人员是会欢迎这一局面的。
新闻界要改变只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否则不仅会使人们对形势做出错误的估计,还会掩盖矛盾、延缓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小患积累成恶疾。新闻媒体应成为人民议政的讲坛,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真理只会越辩越明;还应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批评一切不良现象,不因被批评者的地位高低而区别对待。新闻媒体的报道内容应由编辑部自主决定。新闻报道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特性;新闻记者的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他们知道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什么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新闻界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时期,所以,应该尽快制定、出台“新闻法”。新闻法有助于保障公民通过新闻媒体发表和获得新闻、享受和行使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有助于保障新闻记者采集、报道新闻的自由,保障记者在进行批评性报道时,不会任意地被控以诽谤罪。
中国的深化改革呼唤着新闻界的改革,中国新闻界的改革将可以为中国的深化改革呐喊助威、铺平道路、减少困难、加速进程。
④ 宣传与新闻相同点(急)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和宣传都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传播活动。它们关系密切,但却是同构不同质,彼此有着重要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所传播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这是一种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变动状况的陈述性信息。宣传所传播的是思想观念,这是一种说理性信息,是宣传者对客观世界的观点、态度和主张。
其次,两者的社会功能不同。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在于告知,在于让受众了解客观事物的状况。宣传的基本功能在于劝服,在于让受众接受传方的思想、观点或主张。新闻传播的效果表现为事实信息的分享,宣传传播的成效表现为是否实现了对受传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第三,两者各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新闻传播是根据受众的需求进行的,是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宗旨的。宣传是按照传方的需要来进行的,主要是体现传方的意图的。革命宣传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具体进行时仍要执行传方(通常是革命政党)的目标、方针和策略。其他阶级的宣传则完全以本阶级的需要为出发点。
新闻传播必须具备真实性、新鲜性、时效性。虚假的不是新闻,而是谎言和谣传,陈旧的不是新闻,而是历史或资料。宣传虽然也要尽量新鲜、尽量结合时事,但是同样的观点可以反复讲,陈旧的资料也可以作为论据。宣传虽然也要以事实为材料,革命的宣传更要讲真话、讲真理;但是并非所有的宣传都遵循真实性原则,反动的宣传更是谎话连篇。所以,归根结底宣传的特性在于它的功利性。
新闻传播必须全面地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客观性是它的基本原则。宣传则具有鲜明的主观倾向性,客观报道对它来说通常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新闻传播讲究新闻价值,选择和取舍新闻要看它是否为公众所关注,是否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和反响。宣传讲究的是宣传价值,并以此作为选择和安排内容的标准,诸如内容是否符合宣传需要,材料是否充分体规宣传意图,制作是否有助于实现宣传目的,时机是否对传方有利,等等。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和宣传两种传播行为又是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的。由于广大公众对新闻信息的关注,由于新闻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各类宣传(特别是政治宣传)的行为主体,都要尽量利用新闻传播来实现自己的宣传需要,都要把宣传意图附载于新闻传播行为之上,于是就有了宣传对新闻的广泛而深入的渗透。
宣传对新闻传播的渗透、附载或利用,主要通过这几种方式:一、通过对新闻的选择、取舍、安排来体现主观倾向性,体现自身的宣传意图,这是无形的宣传;二、对新闻进行分析、解释、评论,这是直接的宣传;三、把符合宣传需要的文件、专论、来稿,当作新闻来传播,这是间接的宣传。
自古以来,不同的阶级、党派、政治团体、社会力量,无不十分重视利用新闻传播来进行思想、观念、主张的宣传。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利用的程度和方式又是不同的。在社会激烈动荡、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新闻传播和宣传往往合而为一,因为那时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压倒一切的信息就是政治斗争的新闻,而在壁垒分明的形势下,这些新闻的流传无不具有鲜明的宣传色彩。在社会相对稳定的年代、在和平生活的环境中,广大公众需要的信息远比革命时期广泛而且多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各方面的运作也处处需要便捷畅达的信息流通。于是,新闻传播作为社会信息流通的一部分,作为社会正常运转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自身的社会功能明显地凸现出来。这种情势下,人们在利用新闻传播进行宣传时,不能不更加重视这样的问题:
l、充分认识新闻传播特有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必要性,决不能因为宣传需要而干扰、阻滞、损害、扭曲新闻传播行为的正常运作。否则,就会遭致公众的不满,损害社会的正常运转。
2、更加尊重新闻传播自身的规律,即上文所述的新闻的真实性、时新性原则,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受众需求律,新闻价值律等项。否则,公众就会舍此而逐彼,从其他来源寻求新闻。
3、更加重视寻求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的最佳结合点。譬如,怎样在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体现宣传意图,怎样针对受众的切身需要进行宣传活动等。否则,公众就可能漠然置之,不予理会。
(二)
我国新闻界几十年来对新闻与宣传关系的认识是在不断前进的,但是历来总有两种错误倾向时隐时现地存在着。一种是把新闻同宣传相分离,不重视在新闻传播中进行党的政治思想宣传;另一种是忽视新闻传播和政治宣传的区别,不尊重新闻传播的规律,将新闻混同于宣传,甚至用宣传来取代新闻传播。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反对第一种错误倾向,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它使我们的新闻工作坚持了党性原则和人民的立场,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不重视思想宣传的错误倾向仍然存在。譬如有些新闻媒介热衷于传播黄色、黑色或桃色新闻,置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于不顾。这些媒介的媚俗行为,不仅背离了党的宣传任务,背离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而且也是不符合正常的新闻规律的。它们把少数人的低级趣味,误认为是多数人的正常需求,因而违背了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它们那种耸人听闻、夸张渲染、煽情主义的文风,也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对此我们应该继续反对,并且要不断地加以纠正。
我国新闻界对第二种错误倾向也一再作过批评。早在延安整风时期,陆定一同志就曾尖锐地指出:“新闻就是政治性本身”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它是“法西斯的新闻理论基础”。它把“事实与政治的关系,头足颠倒过来”,而“颠倒过来立即就替造谣、曲解、吹牛等等开了大门”(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对这种倾向的错误性总是认识不足,况且为了反对第一种倾向,实际上又总是助长了第二种倾向。50年代后期起,随着“左”的错误路线的抬头,这种倾向愈演愈烈。为了宣传需要,新闻媒介可以笔下生花,不费力气地拔高某些“正面典型”,也可以断章取义,轻而易举地给人加上政治罪名。为了宣传需要,新闻报道中的经济形势可以好上加好,工农业生产可以随意“放卫星”。及至“四人帮”当道,他们更把这种做法系统化、普遍化。他们鼓吹“新闻就是政治”、“事实要为政治需要服务”。对客观世界发生的新闻事实任意封锁、歪曲、剪裁,甚至无中生有,杜撰虚构种种假新闻,以适应他们篡党夺权的需要,新闻传播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一概被践踏于脚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情况才有改变。新闻界许多人认识到这种倾向的严重危害,在理论上加以批评,在实践中有所纠正,我国的新闻传播逐步恢复了正常运作。
但是,应当看到,几十年来形成的积习并不是那么容易纠正的,时至今日,第二种错误倾向在新闻活动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往往以正面的、革命的面目出现,严重阻碍着新闻观念的真正转变和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
下面谈谈这种倾向的具体表现。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许多人仍然习惯于把新闻同宣传划等号,新闻即宣传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总想让所有新闻信息的传播都驯驯服服地为自己的宣传需要服务。殊不知这种观念是十分陈旧而不切实际的。当今时代,人类的传播活动空前活跃,传播形式极其多样,传播媒介十分繁多,境内外的传播交流日趋便捷,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流动在社会传播网络中的新闻信息都纳入自己的宣传轨道之中。有关部门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新闻传播的丰富多样性,尊重新闻传播的相对独立性,面对奔流不息的新闻传播活动,不应削足适履,而应因势利导,尽可能把党的宣传目的渗透到新闻传播活动中去,在政治上影响它的总体导向,在法律上规范它的行为界限,这样才真正有利于社会的运转和国家的治理。
其次,在理论研究中,人们往往缺乏对新闻和宣传的科学界定和明确区分。有些概念显得含混。譬如近年来常见的“做好新闻宣传”之类提法,是我们党以往新闻工作文献中未曾有过的。这提法究竟说的是“新闻与宣传”,“新闻的宣传”,还是“新闻即宣传”?令人困惑。有些人往往把宣传工作的方针口号误认为是新闻活动的规律,企图用前者替代后者。有些文章把新闻当作宣传来论述,全然不顾新闻传播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其实,不管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很需要把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加以研究,既要研究政党媒介传播新闻的规律、也要研究非政党媒介传播新闻的规律;既要研究计划经济下大众媒介传播新闻的规律、也要研究市场经济下大众媒介传播新闻的规律;既要研究大众媒介传播新闻的规律、也要研究各种人际途径传播新闻的规律。我们目前不仅缺乏这种深入系统的研究,而且也缺乏良好的氛围,学术民主、百家争鸣的空气有待切实培育和建立。
由于思想观念的偏颇和理论研究的滞后,在新闻实践中不能正确对待新闻和宣传的现象相当普遍。试举几点为例。
1、因宣传需要而违背新闻的真实性。
有些人为了“宣传需要”可以把事实当作面团,要圆即圆,要方即方。有的领导干部平时高高在上,一旦宣传需要时电视屏幕上却会出现此人深入基层问寒问暖的特写。时至今日,杜撰、渲染、拔高典型的现象仍非少见。
2、因宣传需要而损害客观性原则。
新闻报道本应尽可能提供现实世界的全面图景。可是有的媒介却往往以偏概全,只取于已有利的材料,隐去于己不利的材料。对于地区或行业形势的报道,常常采用以点代面的说明法,而不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法,不能全面反映客观实际,和公众的实际体会大相径庭。惊动海内外的某地重大抢劫杀人案,事发后两周内的历次报道都统一口径说是“火灾事故”,对已经发现的人为破坏迹象避而不提,尽管民间对此早已议论纷纷。这种片面的带有主观框框的报道,到头来只会给工作带来被动、甚至严重的不良影响。
3、因宣传需要而阻挠新闻传播。
报喜不报忧,言吉不言凶,这是某些地方领导干部的“宣传需要”。即使是意外事故、天灾人祸,为了“社会安定”,也往往不许及时传播。某旅游风景区的一家宾馆失火,几乎殃及闻名于海内外的古松。该市有关领导立即召集新闻媒介负责人宣布纪律,“推报道谁负责”。其实任何为公众所关注的新闻信息是封锁不了的,大道不传小道传,境内不传境外传。封锁信息的结果只会失信于民、引起人们的反感。
4、用传方需要取代受众需求。
这一点在会议报道上表现最为突出。其一,有些会议新闻同广大受众本来关系不大,然而有关方面想要借此提高知名度或“扩大影响”,照例大加宣扬,置受众的反感于不顾。其二,有些重大的为人们所关注的会议,传方所宣传的往往不是受众真正需要的。譬如各地的人大、政协会议上确有不少平民百姓关注的信息,诸如代表们的批评意见、选举投票的实际结果等等,可是传媒对此往往语焉不详,有时干脆回避不提。
5、用宣传价值取代新闻价值。
新闻媒介在内容取舍上固然要考虑宣传价值,但是只要它从事的是新闻传播活动,总不能不把新闻价值作为筛选素材的前提。如果丢掉了这个前提,报道的东西就不一定是新闻了。可是在新闻实践中以宣传价值取代新闻价值的现象屡见不鲜。受众关心的极富新闻价值的事往往上不了头版,受众并不关心的,甚至不成其为新闻的“新闻”,往往占据要位,占了大量篇幅或节目时间。
(四)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性的阶段。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加坚定地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既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但最大的危险是‘左’。”他在巡视南方的时候曾尖锐地指出:“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这些论述对于新闻界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新闻事业几十年来受“左”的错误观念的影响很深,当前尤其需要以观念的更新,促体制的变革,求事业的真正兴旺。
笔者认为,新闻界实行观念转变,最重要的莫过于把新闻真正看成新闻,坚决走出“新闻即政治”、“新闻即宣传”的误区。澄清了新闻的本质、特性、规律,其他种种理论问题,诸如政治性和商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媒介本位和受众本位等等,才能迎刃而解。弄清了新闻和宣传的关系,也才能理顺新闻机构内外的关系,使新闻体制的改革有正确的思路和真正的突破。但愿这一问题能引起各方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得到切实解决。
(本文刊于《新疆新闻界》1995年第1期)
⑤ 如何评价时政新闻在新闻界的地位
时政新闻一般在新闻都称为皇冠上的明珠,就像新闻联播在国家体系的往往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直通中南海。
在现代文明社会,大众媒介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传媒不仅作为宣传舆论工具被统治者牢牢地掌控,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民主进程,“政治媒体化”已逐渐普泛为一种时代特征。可以说,不懂得政治,就难以把握现代传媒的本质;不懂得传媒,也无法理解现代政治的奥妙。可以说,“传媒”与“政治”的结缘已繁衍出一个全新的政治运作空间。
⑥ 中国新闻界著名人物
1、邵飘萍
邵飘萍,男,汉族,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等。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2、储瑞耕
储瑞耕,男,江苏武进人。我国当代著名杂文评论家,新闻工作者。1988年调入河北日报社,主笔要闻版言论专栏“杨柳青”,也撰写社论和其它文章、编辑稿件。储瑞耕写作和发表作品3000余篇,计300余万字,主要是杂文和言论。迄今仍笔耕不辍。
他是第六届韬奋新闻奖(中国记协和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奖励我国新闻编辑等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荣誉奖)、三届中国新闻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百佳新闻工作者获得者,一位被称为“河北的鲁迅”“杂文家硬汉”的评论界猛将。
3、范长江
范长江,男,原名希天,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农村。他是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范长江五十年前对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天看来,许多观点仍未过时,并不乏真知灼见。
他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他指出“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灵魂。”“新闻必须是事实,谣言不是新闻,感想不是新闻,一定是事实。”而且“必须是新的事实,有代表性的事实。”
4、水均益
水均益,汉族,1963年9月20日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兰州大学,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主持人。2003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多次荣获“金话筒”奖和央视十佳主持人奖。多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在其主持生涯中,先后多次被央视评为优秀主持人。
水均益被业界所熟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专访节目,在专访国际风云人物方面,他独坐国内新闻界专访外国政要、世界商界巨贾和国际知名人士的首把交椅。他深厚的国际新闻功底、丰富的国际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对新闻事业的执著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方汉奇
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至今。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人们不称他教授,亦不称老师,而是尊称“方先生”。
方汉奇还在《略谈关于新闻史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关于新闻史研究的几点体会和建议》等文章中对新闻史学的研究问题作了论述。在这些文章中,他阐述了自己对新闻史研究工作和有关新闻史的一些学术问题的看法。
⑦ 俄罗斯宣传型新闻体制运作特点 作用
岳麓是宣传型新闻体制运作特点作用,你说的是宣传报纸吗?
⑧ 请问新闻界有什么奖 最高奖是什么
美国(或者说是全球)的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是普利策奖。
在国内的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百佳新闻工作者奖,
都属于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
⑨ 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有哪些
1、中国新闻奖,创办于1990年,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
2、范长江新闻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举办,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
3、韬奋新闻奖,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记协和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奖励我国新闻编辑及通联、校对、资料等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总标准: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
2.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3.倡导短新闻,在同等条件下,短小精炼的作品优先。
⑩ 各国的新闻界是否都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蒙蔽性
虽然都有言论自由和新闻监督的自由,可是作为影响力这么大的传媒不可能不受到政府或多或少的干预,不过多少不同罢了。比如说中国,中央台受到的政府管制和凤凰台是不同的,但肯定都有,不过凤凰台的管制较松,所以还可以听到一些真话罢了。新闻界也有他们的苦衷,但我想总有一些有良知的人肯揭发的。至于维护知情权,就根据资料自己分析吧,现在如果有类似的事,完全不知道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么公开罢了。不过要对消息有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