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湘政发2013年18号文件
湖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湘政发〔2013〕18号
HNPR—2013—00022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3年3月31日
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为推进建筑节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切实增强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绿色建筑是指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向纵深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缓解资源能源供需紧张矛盾;有利于降低社会总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有利于带动建筑技术革新,拉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节能咨询、节能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尽快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我省绿色建筑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四化两型”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建设的全过程,树立建筑全寿命周期理念,以节约能源资源、大幅提高建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合理改善舒适性为目标,以法规政策为保障,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教育,培育和规范市场,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推广、建设运营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抢抓机遇,加快转型。紧扣“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绿色湖南”发展目标,抓住国家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有利时机,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和配套能力建设,促进节能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型升级。
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长株潭城市群和两型社会示范区为重点,逐步向其他地区延伸。重点推动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重点抓好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及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重点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绿色照明、高效能建筑耗能设备,普及绿色施工,推进住宅产业化,严格建筑拆除管理,推广节水与建筑一体化。
3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引导绿色建筑发展由政府主导向市场推动转变。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市场需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培育咨询服务机构,引导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加强监管和工作指导,促进市场有序发展。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我省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气候特征、建筑特点及人民生活习惯,合理制定技术路线,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5质量第一,集约高效。坚持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各种适宜高效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树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理念,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效益,合理选择规划、建设方案和技术措施。
(三)总体目标。在进一步抓好建筑节能的基础上,促进建筑节能向绿色、低碳转型,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到2015年底,全省20%以上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各县创建1个以上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居住小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城区25%以上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全省创建5个以上示范作用明显的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
其中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应分别创建1个以上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到2015年底,全省城镇新(改、扩)建筑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阶段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施工阶段标准执行率全省设区城市达到99%以上,县市和建制镇达到95%以上;到2020年,全省30%以上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长沙、株洲、湘潭三市50%以上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建立并完善绿色建筑建设与评价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监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咨询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绿色建筑发展模式,绿色建筑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三、工作重点
(一)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1科学编制城乡建设规划。各地城市规划编制应以绿色、节能、环保理念为指导,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以绿色指标体系为指引,制定土地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能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绿色交通规划、绿色建筑布局规划等绿色生态专项规划。
2建立绿色建筑区域推广制度。建立规划管理中落实绿色建筑有关要求的制度,将绿色指标体系纳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并在下达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时落实到具体项目。建立土地招拍挂、项目立项过程中将绿色建筑有关要求落实到地块的制度。
3开展绿色建筑区域示范。有条件的地区应结合城市规划新区、两型社会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旧城改造区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创建工作。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应符合以下条件:建立绿色指标体系、制定绿色生态规划;起步区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平方公里,起步区内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执行率(按建筑面积)达90%以上,2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在制度创新、示范宣传及市场机制改革方面有突出的示范作用。鼓励有条件的示范区按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要求进行建设。
(二)大力推进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4推进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以公共建筑为突破口,切实提高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动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其他类型的公共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5促进保障性住房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促进保障性住房在科学控制增量成本的基础上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保障性住房的施工工厂化、部件产业化、装修一体化,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内的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部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2014年起,长沙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6引导房地产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工作力度,制定与绿色建筑标识制度配套的激励政策,引导房地产企业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因地制宜推广建筑物外遮阳、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住房全装修、屋顶绿化及墙体绿化、雨水收集及中水回用等绿色适宜技术。
(三)加快推进绿色建筑有关具体工作。
7进一步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加强以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监督和执法,提高设计、施工阶段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率,在全省范围内严格落实新建建筑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和有条件的城市组织开展更高能效标准的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推进绿色农房建设,科学引导农房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8积极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开展门窗节能改造、建筑物遮阳改造,因地制宜开展屋面和外墙节能改造、用能设备节能改造,探索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路线和推广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应结合旧城更新、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平改坡、房屋修缮维护、抗震加固等工作,实施整体综合节能改造。
9抓好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及节能改造。重点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及节能改造。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必须实施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并应与能耗监测平台数据联网。研究制定各类公共建筑的能耗限额标准,积极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公示、超定额加价、能效测评工作。开展高等学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扩大节约型校园建设规模。开展重点用能单位办公楼节能改造试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10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的推广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的全过程监管,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施工、运行、维护标准,探索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系统维护的有效模式。加快已获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进度,确保按时完成示范任务。
11推广绿色建材和高能效建筑耗能设备。因地制宜发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轻骨料混凝土多孔砖墙体、陶粒混凝土砖与陶粒混凝土砌块墙体等自保温墙体材料及外墙自保温体系。大力推广高强度钢筋、高强度混凝土及商品混凝土。推广节能灯具、节能电梯、节电设备、节气设备、节油设备。积极建设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规模化生产能力。
12普及绿色施工。积极开展绿色施工示范,推广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加强对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及绿色施工方案的审查,加强对绿色施工全过程监管。到“十二五”期末,设区城市全面普及绿色施工。
13推进建筑工业化。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建筑体系。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加快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广住宅全装修和菜单式装修。
14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且在正常使用寿命内的建筑,除公共利益需要外,不得随意拆除。研究制定建筑拆除管理办法,推行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分级利用,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
15推广节水设施与建筑一体化。推广雨水收集和综合利用技术,景观用水应优先采用雨水收集回用方式。新建建筑项目应制定节水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严格执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积极推广微灌、滴灌、渗灌等节水型灌溉技术。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教育、科技、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城市规划、水利、商务、物价、税务、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机构)参加的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协调机制。各市州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各市州签订发展绿色建筑责任书,明确“十二五”工作目标和年度目标。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省人民政府对市州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二)加大财政投入。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给予资金补助,具体额度和补助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研究确定。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申请绿色生态城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财政及科技部门在科技支撑计划中要加大对绿色建筑及绿色低碳宜居社区领域的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发展绿色建筑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绿色建筑工程、绿色建筑科技创新以及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及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绿色建筑相关重点工作。
(三)落实扶持政策。对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各地可在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安排一部分奖励开发商或消费者;对其中符合相关条件的项目优先纳入省重点工程项目;对其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另给予容积率奖励。对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的项目,在水资源费征收时给予政策优惠。以上具体办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财政、水利、物价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建筑项目的信贷支持。对列入省绿色建筑创建计划的项目,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对因绿色建筑技术而增加的建筑面积,不纳入建筑容积率核算。在“鲁班奖”、“广厦奖”、“华夏奖”、“湖南省优秀勘察设计奖”、“芙蓉奖”等评优活动及各类示范工程评选中,将获得绿色建筑标识作为民用房屋建筑项目入选的必备条件。对实施绿色建筑的相关企业,在企业资质年检、企业资质升级中给予优先考虑或加分。
(四)加强过程监管。加强规划管理、项目立项、土地出让、勘察设计、竣工验收、报废拆除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的制定绿色指标体系,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逐层次明确绿色建筑有关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研究制定在规划审批、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运营管理、报废拆除过程中落实绿色建筑有关要求的具体办法;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中执行绿色建筑有关要求;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城市规划部门建立土地绿色出让制度,在土地划拨及土地出让、转让过程中明确绿色建筑有关要求;物价部门要制定绿色建筑有关的收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促进绿色建筑收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五)强化技术保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制度;发布并及时更新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推广使用、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目录;制定并完善绿色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物业管理等环节和绿色建筑各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建立建筑能耗统计、能效审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建筑能效测评;积极培育市场,引导建立绿色建筑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实现设计、建造、能效测评和诊断改造一条龙技术服务支撑。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大力扶持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鼓励大中专院校开设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课程,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各地要加强建筑节能检测中心、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引导勘察设计单位建立绿色建筑设计专设机构。
(六)开展宣传培训。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普及绿色建筑常识,提高社会公众对发展绿色建筑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发展绿色建筑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标准宣贯、技术培训等活动,将绿色建筑相关知识作为注册建筑师、结构师、建造师等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设计、施工、安装、评估和物业管理等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绿色建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全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管理水平提高。
B. 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促进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新技术,是指经过鉴定、评估的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材料、工艺、产品。
本规定所称限制、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是指已无法满足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等领域的使用要求,阻碍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且已有替代技术,需要对其应用范围加以限制或者禁止使用的技术、材料、工艺和产品。第四条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应当遵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行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利于产业技术升级以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原则。
推广应用新技术应当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依法或者依照合同的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国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工作。第六条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发布采取以下方式:
(一)《建设部重点实施技术》(以下简称《重点实施技术》)。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选择技术成熟可靠,使用范围广,对建设行业技术进步有显著促进作用,需重点组织技术推广的技术领域,定期发布。
《重点实施技术》主要发布需重点组织技术推广的技术领域名称。
(二)《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公告》(以下简称《技术公告》)。根据《重点实施技术》确定的技术领域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组织编制,定期发布。
《技术公告》主要发布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的技术类别、主要技术指标和适用范围。
限制和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内容,涉及国家发布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应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
(三)《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以下简称《推广项目》)。根据《技术公告》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要求,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组织专家评选具有良好推广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定期发布。
《推广项目》主要发布科技成果名称、适用范围和技术依托单位。其中,产品类科技成果发布其生产技术或者应用技术。第七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重点实施技术》、《技术公告》和《推广项目》适用于全国或者规定的范围;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技术公告》和《推广项目》适用于本行政区域或者本行政区域内规定的范围。第八条发布《技术公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限制或者禁止使用的落后技术,应当及时修订有关的标准、定额,组织修编相应的标准图和相关计算机软件等,对该类技术及相关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第九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政策措施和规划,组织重点实施技术示范工程,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建立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建设技术市场,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第十条国家鼓励使用《推广项目》中的新技术,保护和支持各种合法形式的新技术推广应用活动。第十一条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选择适宜的工程项目,协助或者组织实施建设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重点实施技术示范工程。
重点实施技术示范工程选用的新技术应当是《推广项目》发布的推广技术。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和扶持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从事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第十三条城市规划、公用事业、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和房地产开发等单位,应当积极采用和支持应用发布的新技术,其应用新技术的业绩应当作为衡量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
C. 南通市建设局关于限制使用无机保温砂浆的通知
扬建科〔2013〕5号
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各有关单位:
由于外墙保温砂浆材料的导热系数偏大,用于内保温受热桥影响很大,同时大多数保温砂浆材料质量不稳定,现场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在工程上可接受的保温层厚度范围内,单独使用很难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限值的规定。根据《江苏省建设领域“十二五”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目录》(第一批)(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204号公告)文件要求,现对外墙保温砂浆材料使用范围做如下规定:
1、无机矿物轻集料保温砂浆作为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补充,只适用于建筑内保温,不得用于墙体外保温。
2、聚苯颗粒复合保温砂浆仅限应用于阳台、空调隔板、门窗洞口等局部位置的保温处理,不得用于墙体内、外保温。
3、扬州市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备案证书仍在有效期内的外墙保温砂浆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使用范围应符合以上规定。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D. 建设部关于印发《推广应用化学建材和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推广应用化学建材和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技术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化学建材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化学建材,主要包括塑料门窗、塑料管道、新型防水材料、建筑涂料以及建筑密封材料、隔热保温材料、建筑胶粘剂、混凝土外加剂等。第三条推广应用化学建材,是指在工程建设中组织化学建材技术与产品应用的活动。
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是指在化学建材推广应用领域中对危害人身健康和安全、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技术落后的建材产品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的活动。第四条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国推广应用化学建材和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的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学建材协调组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推广应用化学建材和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的工作。第五条化学建材的推广应用和限制、淘汰,实行定期发布《化学建材技术与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和《化学建材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制度。建设部会同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发布《公告》,一般每三年编制发布一次。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另行编制《公告》。
《目录》分为部级《目录》和省级《目录》。部级《目录》由建设部会同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编制发布一次。省级《目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每年编制发布一次。第六条凡列入部、省两级《目录》的化学建材技术与产品,即为当年建设部、省建设科技推广项目,有效期为三年。第二章《公告》的编制与管理第七条编制原则:
1.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
2.符合化学建材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3.促进化学建材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
4.提高化学建材生产应用技术水平,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5.编制工作要坚持严谨务实、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第八条编制内容:
依据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编制《公告》,分为优先选用、推荐使用、限制使用及淘汰的技术与产品四类。
技术与产品的《公告》内容:
1.技术(产品)类别
2.推荐技术(产品)名称
3.技术(产品)性能指标第九条编制程序
1.组织专家按照编制原则和编制内容要求,编制《公告》,拟定《公告》(征求意见稿)。
2.《公告》(征求意见稿)送有关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经修改形成《公告》(报批稿)。
3.《公告》(报批稿)由建设部会同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4.批准后的《公告》由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和建设部联合公布。第十条管理与实施
《公告》发布后,各级化学建材协调组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公告》的实施与管理。
1.及时将《公告》内容通告有关部门和单位;
2.制订政策措施,确保《公告》贯彻执行。切实按《公告》内容的要求指导化学建材技术与产品的开发、生产、应用,禁止淘汰类技术与产品的生产应用;
3.凡在工程中使用《公告》淘汰的技术与产品,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责令纠正,否则不予验收;
4.各地要加强对《公告》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及时反馈情况。第三章《目录》的编制第十一条编制依据
按照《公告》确定的优先选用和推荐使用技术与产品的性能指标要求,部、省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组织编制《目录》。第十二条《目录》内容
1.技术(产品)类别;
2.推荐技术(产品);
3.型号;
4.注册商标;
5.主要技术内容(含主要技术指标);
6.适用范围和典型应用实例;
7.推广方式;
8.开发生产单位名称。第十三条凡申请列入《目录》的技术与产品项目的申报、评审按照《建设科技推广项目管理办法》执行。第四章《目录》的管理第十四条凡列入部级《目录》的技术与产品,均具备在全国推广应用的资格;凡列入省级《目录》的技术与产品,即具备在省内推广应用的资格。
E. 建设部对施工企业推广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有哪四个方面要求
按照建设部的总体要求,在山东省建设厅、建管局的指导下,青岛市建委从2005年3月份开始,借鉴现代工业管理的成熟理念和经验,以“人本化、秩序化、程序化、数字化”管理为目标,决定利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市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了初步成效。
一、以安全教育为先导,实现安全管理人本化
(一)实现职工夜校制度化。建筑工人中农民工占了绝大部分。为保护弱势群体,将工地变成工人之家,我们把开办职工夜校作为标准化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团市委、安监局、卫生局、公安局等8部门联合创办了建筑工地职工夜校。各部门利用业余时间,免费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劳动技能及职业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的综合培训。目前,我市职工夜校的举办,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凡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都按照标准化安全管理的要求,开办了职工夜校。农民工在我市务工期间,不但得到了一定经济报酬,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安全教育通俗化。建筑工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安全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差,是当前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采用单纯的理论说教,往往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一些新颖、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提高培训的直观性,市建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自行制作《安全就是生命》VCD教育片3000余盘,免费发给各施工现场,作为对工人安全教育的必学内容。教育片全部选用现场的真实镜头,采用通俗、活泼、诙谐的语言,突出局部、细部的具体标准,通过工人正反两方面的实际操作演示,直观地讲授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知识,讲解哪些是正确的做法,哪些是错误的做法,使工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效良好。
(三)安全警示人性化。以往到施工现场,看到的大都是“进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严禁违章操作”等硬性安全警示标语。实施标准化安全管理后,施工现场全部是“工地是个大家庭,工友合力保太平”、“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处处安”等既有哲理,又有人性化的安全警示用语。人性化的安全警示用语使工人更加容易接受,更容易从心灵上引起触动,起到更好的安全警示作用。同时,为确保防护用品佩戴标准化、自我警示教育标准化,在施工现场工作区设置了安全警示镜和安全防护用品配备、佩戴示意图,并有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纠正。
从2005年开始,我市为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配发了统一标准的桔黄色工作服和安全帽,此举既起到督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到位履行职责的作用,又提高了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安全巡查时,还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二、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实现场容场貌秩序化
(一)强化文明施工标准化体系建设。长期以来,关于文明施工方面的标准、要求和处罚等,一直没有系统、完善的、细致的法律依据和具体规范。我市制定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对现场的施工围挡、场容场貌、临建设施、卫生管理和环境管理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标准、规定,并强化了细节、局部的要求。为配合标准化工地的推进工作,我市今年出台了《青岛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若干规定》,为标准化工地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强化临建设施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我们联合科研部门,主持开发了具有标准模数、可装配的临建设施系列产品,和12类工具化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制定了施工现场临建房屋技术规程和标准图集。从2005年开始,在全市施工现场全面推广,凡是新开工工程的临建设施,一律采用具有保温、安全、美观性能的装配式彩钢活动房,围挡墙一律采用彩钢板围挡。通过设施的标准化,一方面使施工现场达到整齐划一、规范有序,改善了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保证了安全,同时大大提高了临建设施安装使用的周转次数,降低了临建设施的成本,尤其是避免了使用砖砌临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材料浪费,使建筑施工向循环经济跨越。通过以上措施,建筑工地外观形象有了极大改观,标准化管理成为青岛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亮点。
三、以制度化、规范化为手段,实行管理程序化
(一)全面实行安全管理“从零工作法”。为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全过程、全方位的受控,我们实行了建筑安全“从零工作法”,对管理人员、各类操作人员每天的安全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建立起各级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以及安全管理质量的评价体系,要求相关人员对相关事项每天按照";布置、检查、整改、验收、总结";的封闭链式程序进行工作。项目经理、安全员及监理工程师等有关人员必须每天记录“从零工作法”日志,坚持安全生产每天从零开始,及时消除隐患,改进工作,确保安全管理“零”缺陷、安全防护“零”隐患、安全生产“零”事故。
(二)全面实行计分考核制度。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对企业的行为管理,对需要重点监管的环节、工作标准和各方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确保落实,在前几年对项目经理计分考核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对施工监理企业及项目经理和工程总监进行全面计分考核。凡是年度内累计扣分达到相应分数的,分别予以强化教育培训、全市通报批评、限期承接工程、降低资质等级、取消职业资格等处理,并通过建管信息网进行曝光。通过这一制度,落实了施工、监理两类企业的责任,调动了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两个现场管理关键人物的积极性,从而使各项工作责任得到切实落实。
四、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实现监控手段数字化
(一)推广使用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我们规定,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配备计算机,使用“施工现场信息管理系统”,将现场的安全生产、工程监理、队伍管理等情况,及时、完整、真实地记录在案,并与政府主管部门联接。通过这一系统,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管理的不断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可以及时掌握现场管理信息,实行差异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能。
(二)实施视频远程管理。我们要求,单位工程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并通过互联网与市监控中心联网。通过这一系统主管部门、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可对现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不间断、全方位监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施工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我们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全市所有工程纳入监控范围,以从根本上解决主管部门监管人员不足的矛盾。
(三)整合信息管理平台。为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监管效能,实现从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的跨越,我们于2005年下半年开发了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将施工现场的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塔吊管理系统、企业考核系统等全部整合到一起,将所有在建工程以动态图像方式形象、直观、精确地定位在电子地图上,可以及时掌握工程的分布、进度以及企业的管理动态等信息,为主管部门管理、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我市的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已在全市全面推开,安全形势持续改观。2005年全市杜绝了2人以上的安全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人数控制在2.5以内。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部、省的统一部署,不断查找缺陷,坚持创新改进,将我市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F. 《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限制以下哪一种防水材料
《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中,限制使用的防水材料有
1、石油沥青纸胎油毡
2、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
3、聚乙烯膜厚度在0.5mm以下的聚乙烯丙纶等复合防水卷材
禁止使用的防水材料有
1、采用二次加热复合成型的聚乙烯丙纶等复合防水卷材
2、S型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3、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涂料
4、水性聚氯乙烯焦油防水涂料
5、焦油型聚氯乙烯建筑防水接缝材料
G. 国家对装配式建筑有什么最新政策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传递出建筑业发展的新信号,代表委员们关于建筑业发展的建议也屡屡“刷屏”,其中减税、审批、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等一系列与建筑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给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
会议中,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出台针对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金融、财政、税费、土地、环保等扶持措施,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水平与技术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其中,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显示,202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5366.9万人,连续两年减少。但同时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再创新高,达到42.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5.8%。
建筑业从业人数减少但劳动生产率再创新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年来和疫情的对抗,见证了数字经济抵御突发风险的蝶变能力。疫情期间,越是数字化基础好的企业,复工复产速度越快,抗风险的能力越强,有的甚至实现业务逆势增长。
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而建筑节能将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领域。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材料与构件生产、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处理,需要提高各专业、各领域、各环节相互支持、协同配合的绿色发展水平。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继续加大,“两新一重”尤其是新基建仍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6100亿元的预算投资以及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都将给建筑业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因此,“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简化投资审批程序”等一系列措施,是急企业之需、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也将实实在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