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简答高校如何开展网络教育
一、学校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基础与现状
(一)具有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教育信息网络
近年来,学校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网络设施。目前,校园网采用三层交换技术,连接教育网(1000M)、电信网(1000M)、中国联通网(1000M)和第二代互联网IPv6(1000M),出口带宽达到4G。建设了网络与远程教育平台,应用当前国内外信息与通讯技术,以及学习与教育理论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最新成果,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全面支持网络教育的数字化教学综合环境。
(二)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已部署完成
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根据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办学实际情况构建,平台集远程教育、成人教育、非学历培训三种模式为一体,结合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大学本科生网络课程选修,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网上教学和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平台系统功能完整、运行稳定,并已先后多次实施教师与管理员培训。
(三)数据接口已实现,平台内数据完备
数字化教学综合支撑平台已与教学、教务管理实现了数据接口,完成了数据的导入与初始化。平台内注册教师用户1852人,学生用户19979人,开设课程教学空间3466门,各项数据完整,具备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
(四)已有部分教师率先、自发的开展网络教学
2010年9月开学以来,部分教师已自发的开展网络教学,目前平台总访问量近120万,近百门课程上传了教学材料,课程问卷、课程作业和论坛等互动栏目应用良好。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关注,全校范围的“课程上网工程”也已启动建设。
(五)技术支持部门已调整到位
学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已调整完成,教育技术部的领导和老师通过访问学习、相关培训、参加研讨交流,目前对平台应用熟悉,对开展网络教学的意义认可,可以说从观念和技术上具备了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
⑵ 如何开展网络教育
一、开发培训项目需注意几个问题
1、培训教育与学历教育还是有较大差别的,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搞大规模培训还需要探索,我们的选项又比较难,因此在选项和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其中的困难与风险。在试行初期,建议避开教育发达的特大城市,选择东部经济较发达的中等城市先行试验,以规避风险,取得经验后,再大范围推广。
2、网院应该设立独立的部门从事培训项目的开发和运作,在试行初期,要利用好网院现有的资源和招生渠道。如在开发培训市场方面,要与招生部门协调,在开展培训教育方面,与教学部门相结合,可能还会有其他部门先后参与进来。
3、重视核心教育资源的建设,打造叫得响的教育产品,避免以往产品的模式化和非实用性,培养出有特点、有学术背景的培训教育人才队伍,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教研力量。
4、开展培训教育,应是网院办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有长期规划,不断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项目。在开办初期建议先选择注册会计师、物流师和北京市成人本科英语考试培训做试验,这三个项目生源多,影响大,也具代表性,成功后再推出其他项目。初期宁可少盈利,以宣传和扩大影响为主,经过对市场的培育,形成一定规模后,再取得经济效益。
5、培训教育的特点是运作周期短,盈利低。我们认为北大、人大网院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还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培训教育要结合学历教育,服务于学历教育。
二、培训与学历教育互补共同发展
近些年我国高等学历教育的改革确实在加快,但仍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变化。学历教育与社会需求有距离、教育改革滞后等问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也不是某个教育单位能解决的。我们应该考虑的是目前能做什么。
网络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更要紧密贴近市场,最好是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开办什么专业;学生需要什么知识,我们就开设什么课程。要学历教育完全做到如此贴近市场其实并不很现实,但要市场来适应我们则更不现实。而培训教育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好了可以部分弥补学历教育无法紧贴市场的不足。有市场、有机遇,北大、人大网院又有一定的能力,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我们主动去创造市场。
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适应了社会需要,学历学生和培训学生都感觉受益,就会形成对我们更加有力的社会舆论,最终达到提高北大、人大网院的办学层次、提高网络教育知名度的目的,也一定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
我们提出的开展中、高档培训也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利用网络教育方式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培训还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但正是因为有难度,社会参与竞争的单位目前较少且质量不高,才给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培训教育市场空间。
三、培训办学理念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
当前社会上培训教育市场范围很广,但真正适合网络学院开办的项目却很有限。要开展好培训教育,关键是建立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办学理念,选好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选项时,一定要密切结合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的教育市场,没有效益和没有长期发展潜力的项目不予考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利用好北大、人大这个优质品牌、优势学科和优秀的师资,低端培训不做,要做就做中、高档的培训。这里的中、高档培训主要是指围绕着国家最高水平资格认证而展开的培训,如注册会计师考试、国家司法考试,以及其他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资格考试。
运作时应充分利用北大、人大网院现有的网络教育资源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办出自己的特色,使网院的培训在一个较高起点上起步和运作。目前,这一领域的市场除了北京、上海等教育资源雄厚的城市竞争较为激烈之外,其它城市的市场则主要由本地政府下属部门的培训机构或一些单纯的营利网站控制,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服务体系更是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培训服务需求。北大、人大网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已形成良好的学科体系,只需为适应培训的要求加以改造和丰富,就完全可以在培训教育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另外,北大、人大网院还拥有完备的服务体系,加之北大、人大在高等教育领域所拥有的巨大社会声誉,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中高层次的培训教育,应该具有较大的优势。
四、细化教育市场提供优质教育产品
目前,网络教育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爆发性的发展后,已进入重新细化市场的重要转折期。各个试点院校网院已经逐渐从依靠原有学历教育这个“金字招牌”赢取市场份额,转向用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来吸引生源。如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之间互认学分的教育项目;中南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的考试培训项目;这些教育项目都是适应市场变化的产物。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北大、人大网院必须重新走在众多网院之前,解决好学院发展战略的定位问题,开拓适用于不同终端的教育产品,使在这一领域的教育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分析现有的市场情况,北大、人大网院开展国家最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培训项目,必将优化自己的教育产品结构,吸引各层次需求的生源,为今后推出更高、更具特色的教育产品培植潜在的教育消费者,并最终领导培训教育市场
⑶ 网络教学设计原则有哪些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课堂环境的教学设计。为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体现网络教学的特点,开展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教学(学习)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学习(教学)活动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学习(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以任务来驱动;
学习(教学)过程是协商合作、共同建构的过程;
学习(教学)成果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⑷ 网络研修平台建设原则是什么
网络研修平台建设原则是加大投入,建设平台;注重管理,科学规划。
1、加大投入,建设平台。
研修平台的建设,无疑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是一种强力剂,推动了新课改的不断开展。要抓住时机、利用时机,去将网络研修平台动起来,使之为教师所用。
2、注重管理,科学规划。
为使网络研修走向科学规划的轨道,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督促和管理。定期检查教师网上研修的活动情况。把教师开展网络研修的情况依据“教师网络研修管理考核评价办法”进行量化打分,并且把量化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档案中。
网络研修技术学习培训:
1、加强学习,转变教研观念
各学科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转变传统的教研理念,树立新的资源观、教研观和共建合作观,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做到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能在网上收集、整合、发布各种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能力和实效。
2、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要加强对教研员和广大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网络知识、电脑处理文字、学会在网上收集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学会建立博客、学会应用电子邮箱传递电子文档等。
⑸ 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网络研修活动
一、 集体备课:
1、 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 实施:
(1) 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2) 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 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 ,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 尝试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 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 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 集体评课:
1、 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 实施:其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 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 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⑹ 培训的原则是什么
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原则
学以致用原则
软硬兼施原则
全面培训和重点提高原则
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原则。
⑺ 培训应遵循哪些原则
参与培训应遵循:
1.事前预习,了解课题和准备问题,
2.准时到场,不随便进出课室,
3.专注研修,积极参与,
4.尊重老师,善待同学,
5.注重总结,公开交流得失心得;
⑻ 高校教师如何开展网络教学
1.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依靠课堂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时代要求高校必须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那些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不能只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而是善于创新,勇于挑战的知识型人才。当代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学生必须“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想从老师那里学点知识以“一劳永逸”已经不可能了。“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选择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觅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利用各种认知手段以不断获得新知,使自己与时代同步。2.网络教学具有自身的优势网络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由于当前社会信息多、更新快、人才竞争激烈,现在的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内容科学、方法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学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网络教学具备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享受服务不受时空限制、可快速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多向交流等。这些无疑是对信息时代教育的极大支持。
⑼ 开展网络教研需要那些培训
一、学校电脑和网络要完善。
开展好网络教研的第一要素是电脑及网络,还有硬件设施要不断改善与更新。教师办公提供的电脑要达到使用数量的要求。电脑硬件效果要好。
二、网络教研要规范统一
教师的网络教研活动主要采用的交流平台有E-mail、QQ、BBS、Blog等。资源建设、教师培训、教学设计和网上教学的教研活动互相依存和互相影响的。要提高网络教研成效,要增强网络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三、学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不受年龄及教学任务繁重的影响,在讨论教研问题时要理性的、有学术性的相互交流,要形成教师群体的亲和力。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理念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操作技能。
四、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网络教研的活动主体是一线教师,网络教研具有跨时空性、交互性等特征。它应该成为一线教师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度,不能只做个看客或当勉强参与者,或随意复制粘贴他人成果。教师要认真分享教学资源,积极讨论与交流,不能把网络作为获得信息的途径,真正促进教师成长。
五、建立网络教研的激励机制
网络教研需要一线教师的热情参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包括时间、精力、智慧等方面的长期坚持。要有激励机制的促进,如:根据教师在网络教研活动中的贡献发放相应的证书。在教师职称晋级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使网络教研的发展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从而促进更多的教师参与。
六、建立网络教研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学校应将网络教研纳入常规教研工作中,可采用学分制,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操作细则。评价教师是否通过了一定的标准。鼓励教师参与网络教研,实行“加分制”将网络教研成果纳入常规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