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你如何帮助当地的农民进行农产品网络营销(广西蕉农)
针对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2009年的香蕉销售不出去,香蕉是不易久放的产品内,很快就会烂掉,容堆放到烂掉,这蕉农的焦急,让蕉农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仅仅靠政府补贴是不行的。作为一名村官就是要更好的为农民百姓服务,也就是帮农民把产品销售出去,增加农民的收入,我们意识到是当今网络时代,我们可以靠网络销售来为农产品打开更多的销路,创出更大的市场,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那些对香蕉需求大的城市的中间商联系,我们可以在网上把当地盛产的农产品放在网上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并促销。由于网络的综合统计功能强大,传播范围广,利用网络进行市场调查,了解相关农产品的各地市场信息、供需情况,从而进行对需求大的地区市场的中间商联系,开发建设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荐你农产品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有利于突破农产品区域局限性。农产品的地域特性。
❷ 《求救》广西柑橘特色农产品欲进入东盟市场,请分析营销环境。
1、东盟与中国的关系较为缓和,还是比较不错的,但与广西的关系就无从考究回了。
2、关税方面比较宽松,答东盟对农产品的进口在中国的量比较大一些,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较多,主要对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高一些,对农残、药残只要是国内检测合格,东盟是能接受的。
3、农产品油价格优势:比较低廉,种类较多、物产丰富。东盟相对来说比较贫穷,对购买能力方面还是农产品比较实惠。
4、东盟比较注重农产品的酥脆程度较感兴趣,外形没什么重要的要求。
我司出口东盟的农产品有花生类、蚕豆、豌豆等炒货食品,还是不错的。祝你成功!
❸ 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的概念
在当今的农产品中普抄通农产品过剩,优质特色农产品相对短缺,特色农产品营销是以营销学为基础,运用现代营销技巧,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进行有效指导,使作用的农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特色农产品营销就我个人根据《农产品营销学》(高教版),是这样理解的,指导生产差异化的农产品,属农产品目标市场策略,是对资源条件较差的企业或者农业生产者尤其适用的一中营销方法。
此只属于鄙人之见。
❹ 谁有特色农产品 销售渠道,河南的,本人有5亩超甜水果玉米,没有人见过,不好销售,跪求 销售渠道
可以到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般都比较好销售
❺ 西藏甘语仓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西藏甘语仓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2009-05-08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西藏昌都市昌都经济开发区A区。
西藏甘语仓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40324585771950X,企业法人贡布多加,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西藏甘语仓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设备采购;虫草收购、虫草加工、虫草包装;青稞种植、青稞系列食品初加工、青稞系列食品深加工;青稞精粉、膨化食品、面包的加工销售;青稞低度酒生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民族手工艺、民族用品(服饰及生活用品)的销售;畜牧产品加工销售(牦牛肉、牦牛绒制品、牦牛角饰品);矿泉水生产销售;预包装农特产品加工销售(苹果、葡萄、西瓜、橙子、西红柿、石榴、核桃、香瓜、藏红花、羊肚菌、松茸、獐子菌、天麻);象牙玉饰品销售;蔬菜、水果种植及冷冻储藏、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西藏自治区,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2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3家。
西藏甘语仓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0家公司,具有3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西藏甘语仓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❻ 特色农产品(羊肚菌)的生产与销售在税收方面有什么优惠政策
1、农产品(羊肚菌)的生产,属于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免交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2、农产品(羊肚菌)的销售,属于蔬菜流通环节,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
3、相关规定:
(1)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是免征增值税,见《增值税暂行条例》。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37号)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75号除了增值税优惠,是否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还要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 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3.中药材的种植;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5.牲畜、家禽的饲养;6.林产品的采集;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8.远洋捕捞。(二)企业从事下列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1.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2.海水养殖、内陆养殖;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不得享受本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❼ 利用电商销售特色农产品,可以弥补传统贸易方式的哪些不足
首先是受众。来传统贸易方式如果源想要扩大受众面,要么广告推广,要么开发渠道,而电商将这部分工作简单化,在平台上轻而易举的达到了推送,展示的作用。
其次,利用网络平台订单,可以制定相应产品策略,何时促销防止积压,何时高密度推广,都可以掌握。
还有就是假钞问题,人力成本这些也是一些好处。
❽ 当前农产品物流营销有哪些特点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相对落后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瓶颈。与国外农产品流通渠道相比,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还存在诸多的弊端。在目前条件下,要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运行的绩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关键是要对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从渠道关系、参与主体、流通业态、流通技术(手段)、政府政策支撑体系等层面进行创新,这是发展我国农产品流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9)02—0016—07
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的建设无疑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长久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着在“大工业、小农业”二元经济结构内如何激活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难题。主要表现为农业、农民、农村对市场的不适应和制度、政策建设的落后(夏春玉,2005)。在目前条件下,要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运行的绩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关键是要对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进行创新,而创新从哪些层面展开,这是发展我国农产品流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的现状
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向最终消费者转移过程中所采取的流通方式或组织方式,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渠道结构、参与主体、成员关系、流通业态、流通技术、支撑体系等。迄今为止,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变:农产品运销阶段一分销商销售为主阶段一垂直一体化渠道阶段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渠道阶段一渠道整合阶段(孙剑、李崇光,2003)。从世界和我国范围来看,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呈现出如下的类型和特点。
(一)世界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类型与特点
世界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迄今为止。世界农产品流通渠道主要有三种模式:东亚模式、西欧模式与北美模式(见表1)。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类型与特点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借鉴和吸纳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现出较强的中国特色。我国目前现存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主要有“农户+批发商”模式;“农户+龙头企业”模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农户+供应商+超市”模式(赵一夫、任爱荣,2007)。各模式表现出不同的流通效率、渠道结构、稳定性等特点。
但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渠道模式呈现出“权力不平衡性”和“结构不对称性”,渠道权力严重向龙头企业倾斜,农户谈判能力弱,利益受不到保障;渠道结构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不对称性,农户和零售终端规模小,中间流通环节纷杂,造成流通不畅,效率低下。由于“权力不平衡性”和“结构不对称性”,又导致“关系不稳定”,表现为违约率高。对比我国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可以发现,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还相当不完善,存在诸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流通成本高、渠道关系不稳定、上游参与主体力量薄弱、流通业态单一、流通技术不发达、政府政策支撑体系欠缺、流通效率低下等(表2),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亟待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变革和创新。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
近年来,在借鉴国外农产品流通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我国学术界和实践界在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方面作了大量的有意义的探讨。
袁华(2005)提出了构建以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张闯,夏春玉(2005)认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渠道稳定性及效率有赖于农产品流通合作社规模与实力的壮大、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的互补性制度安排。熊湘辉,白彦平(2006)认为,创新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应该从加强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信息化建设;革新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提高市场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入手。周发明(2007)认为,构建农产品新型营销体系必须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提高农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产品品牌经营战略,完善批发市场、构建农产品新型营销体系,大力推进农产品零售业态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张希颖,杩海霞(2007)提出了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王新利,李世武(2008)提出了渠道结构信息化、主体组织化及联盟化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思路。
以上这些探讨为我们进行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深厚基础,但是学者们对这些探索大都是基于某一视角而论,没有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体系。笔者认为,模式创新应该站在现有模式基础上,发现优点和不足进而进行创新。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应该针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诸多的弊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渠道关系层面、参与主体层面、流通业态层面、流通技术/手段层面、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层面(图1)。
(一)渠道关系创新
迄今为止,渠道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以效率和效益为重心一以权力和冲突为重心一以关系和联盟为重心的演变。而以关系和联盟为重心正是渠道关系学派研究的重点,渠道关系是指一条渠道中共同做生意的各成员之间的交往状态和合作深度,根据业务关系合作的深度,可将渠道关系分为交易型关系,合作关系,伙伴关系和联盟关系(卜妙金,2001)。而“联盟关系”正成为渠道模式创新的新着力点。因此,笔者认为,从关系层面对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进行创新主要是建立农产品渠道联盟。从构建渠道联盟视角来看,除了发展渠道纵向联盟,还应该注重发展渠道横向联盟。根据我国农业现实,笔者认为,可考虑从资源优势的角度发挥三个联盟主体(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作用,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农产品渠道联盟模式主要应涵盖生产、加工、流通三方面的内容。
1 合作社(协会)指导下的农户生产联盟。这种联盟模式主要是以农户间共通性和互补性资源,建构产业群聚体系,整合农户间专业化技能、信息和生产设施等关键性资源,以一致性的定位,推动农产品生产技术化和规模化,实质上属于横向渠道联盟(图2)。比如,蔬菜联盟、水果联盟、谷物联盟、西瓜联盟等。他们采取共同采购种苗、共同育苗、共同租地、共同采购农药、肥料、饲料、共同采购耕耘机与车辆进行农产品生产。因为农户的分散性和弱组织性,这种联盟应在合作社或者其他农业协会的指导下,遵循积极引导、操作透明,农户自愿的原则进行。
2 加工企业主导下的企业加工联盟。基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可考虑利用“龙头”加工企业农业生产技术和食品加工优势,通过建立“企业加工联盟体”,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等战略目标。这种联盟纵横模式都存在(图3),但主要应该发展横向联盟(图3的虚线矩形部分)。横向模式的内容通常包括:共同采购包装设备、共同采购纸箱、共同采购冷藏设备、包装设备交换使用、冷藏设备交换使用、产品销售搭配、共同分级包装、共同冷 藏或使用仓库等(陈贻设,2003)。
可以采取的具体策略有:(1)企业间加强合作,发展具市场导向、市场差异化及具外销潜力、新鲜优势、特殊效益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通过同业与异业联盟,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2)扶植小型农村加工企业,推动产地品牌、通路的共同营销和建设,可采取以大区域(如县级以上)来建立共同品牌,组建农产品加工中心,建立网络化、立体化的农产品加工联盟体系。(3)共同建立本身不具生产优势的境外原料供应联盟体系,降低成本,维持加工原料的稳定供应。
3 营销企业主导下的流通联盟。流通联盟是通过广泛建立农产品的各种国内外营销通路,与同业或异业营销企业进行联盟,主要目的是整合农产品之间(纵向)以及农产品与其他产品之间(横向)的流通渠道,建立快速、高效、稳定的农产品配销体系(图4虚线矩形部分)。
可以采取的具体策略有:(1)整合营销企业的物流设施及通路资源,通过同业联盟建立专业、高效及具规模效应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联合组建或借用第三方物流)。(2)与其他非农企业异业联盟,建立农产品运销公司或区域物流中心,进行农产品共同配送,盘活流通。(3)通过打造农产品加工配送基地、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和规范的连锁经营体系,建立与实施具有“扁平化、集中化、强控制、高效率”特点的“生产者一加工配送中心一农产品销售集团连锁店一消费者”新型渠道模式(陈晓群、冉春娥,2007)。(4)建构农业产销信息网,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化,建立具JIT模式的农产品产销联盟,实现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网络化、高效化(何廷玲、夏文汇,2005)。
4 超市(卖场)主导下的纵向直销联盟。构建超市(卖场)主导下的纵向直销联盟,可使农产品从分散的农户通过超市(卖场)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控制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但由于超市(卖场)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中占的比例还比较低,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生产基地缺乏,因此,超市(卖场)主导下的纵向直销联盟重点应集中在物流配送中心、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上(图5)。
可采取的策略有:(1)在超市、量贩店设立品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专柜。(2)扶植农业大户和大型超市(卖场)直接建立渠道战略合作关系,强化对超市(卖场)的新鲜农产品供应。(3)尝试在较小型超市间建立联合物流配送中心(联合组建或借用第三方物流),进行统一采购,同时让联合物流配送中心牵头与农户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渠道参与主体创新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流通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这种低组织化程度尤其以农户组织化程度低最为明显。这种低组织化程度造成市场信息搜寻成本高,交易费用高,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营销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周发明(2007)曾指出“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才能成为中国农产品营销的最重要的主体”。但低组织化程度不仅仅在农户端,在龙头企业和经销商身上也有体现。“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弱以及人才缺乏等原因,也不能很好地加工农产品,导致农产品增值有限且不能使顾客满意”(王新利、李世武,2008)。因此,渠道参与主体创新应该从农户、龙头企业和经销商三方面进行。
1 农户组织化。主要手段一是可通过共同购买、共同销售、技术与服务共享等实现联合;二是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努力增强其规模与实力,发挥流通主体作用。比如,可以组建上文所说的“农户生产联盟”,还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服务职能,利用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发挥专业学会、协会、村级基层组织和乡土能人的作用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张红宇(2007)提出了六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模式,分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现代公司制企业模式,传统农村合作组织的改造转型模式,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模式,生产服务的组织化提供模式。郭红(2007)提出了两种适用于不同的产业水平的农村科技专业合作组织模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和“研究机构+支部+专合组织”模式——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
2 龙头企业规模化。当前,我国现有的龙头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可通过对龙头企业内部相关业务重组,抓精放弱,使企业经营自己的强项;对弱小的企业应予以合并,扩大企业的覆盖面和业务范围;对正在发展且企业规模和实力一般的企业要积极促其联合,不仅增大规模更重要的是提升竞争力(王新利、李世武,2008)。张希颖、杩海霞(2007)也指出,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快国有农业流通企业改组改制。鼓励优质企业,以优质资产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以及外资等国内外各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改组改造。
3 经销商品牌化。由于流通发展的滞后,我国现有的关于农产品的经销商数量多、规模小并且竞争力低,因此,可通过支持大型农产品经销商采用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帮助这些企业实现规模扩张,使之尽快成为拥有自主品牌、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强的大型农产品分销集团。
(三)流通业态创新
商务部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努力提高连锁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中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因此,流通业态的创新成为建设农村市场体系的关键。笔者认为,流通业态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经营“连锁化”。农产品连锁经营是目前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开展连锁经营,首先要积极培育农产品连锁经营主体,可结合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情况,培育连锁经营主体。其次要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生产基地和农户,有品牌、有市场的良好条件,引导它们通过开设直销店、连锁店等形式,不断壮大连锁网络,将更多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向市场,打响企业品牌。再次要积极推进工商企业投资农产品连锁经营,引导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企业,通过兼并、联合、合作等方式,进行资产与业务重组,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业务,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一些企业已经在此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比如,“江苏苏果”超市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涌现出三种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无锡的“天惠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二是镇江的“万方连锁超市+基地”;三是盐城的“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张希颖、祃海霞,2007)。
2 销售“超市化”。农产品销售“超市化”是农产品进人品牌竞争阶段的标志。农产品销售超市化的实质,就是商业企业从流通领越向农产品生产领域渗透和扩张,融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以现代流通业作为引导,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超市化不仅能提升市场品位,吸引更多消 费者,而且有利于引导农业生产按照消费需求组织生产,调整结构,提高品质,克服农副产品生产的盲目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3 配送“集中化”。配送“集中化”就是要求农产品流通施行以“物流中心”为连接纽带的一体化渠道模式。“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与物流能力,一般可以同时为多个上游环节及下游环节提供物流服务,所以通过物流中心联结供应链上下游环节,能够大大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汪旭晖,2008),形成一定的综合效应和规模效应,进而促进农产品物流向一体化、集约化的发展,最后形成一个社会化的高效农产品物流体系(张文松、王树祥,2006)。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有实力的零售连锁企业已经拥有或正在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如上海联华、江苏苏果。
(四)流通技术/手段创新
业态的创新必须以流通技术/手段创新作为支撑,它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技术保证。笔者认为,流通技术/手段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物流体系创新。营销渠道的高效率需要物流系统的高效率作支撑,“实现物流系统高效率必须把传统的物流途径简化为由生产者经配送中心到达零售终端”(周发明,2007)。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幅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减少流通损耗,提高流通绩效。而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相对农业发达国家还偏高。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蔬果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方昕,2002)。
因此,物流体系的创新应该围绕着建立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来进行。具体策略有:
(1)树立和加强现代物流意识,现代物流不仅仅是运输,更是信息化,标准化,全程化,一体化的服务。
(2)积极实施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可以减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够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而农产品生产经营通过实施第三方物流能够给其带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其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利润(张希颖、杩海霞,2007)。
(3)抓好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不仅要结合WTO规则,制订能够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标准,而且要强化应用。
(4)开展物流共同化业务。物流共同化是企业之间通过由物流联盟(Logistics allianoe)等方式来处理营运中有关物品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的业务。共同化能够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经营能力和内容的作用。共同化可通过企业间共组物流体系,或共享物流专长(如专业人力、知识及技术,及其广布的据点和设施)等方式来实现,具体形式诸如策略联盟、伙伴关系、中心卫星工厂制度、物流外包等。
2 交易方式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创新要求在农产品领域逐渐采用拍卖、仓单、远程合约、期货等交易方式(周发明,2007),积极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具体策略有:
(1)扩大农产品拍卖制度的试验试点。在条件基本具备的地方尤其是销地批发市场逐步尝试采用拍卖、合约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对于拍卖设施不完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暂时采取传统的叫价方式;而对于档次高、标准化和规格化程度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开展电脑拍卖的试点(汪旭辉,2005)。在这方面深圳“布吉模式”的做法值得借鉴。
(2)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利于农产品的价格发现,有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和价格预期。但期货交易对农产品本身、制度、设施等要求较高,大力推广仍有局限。谢勇模(2006)根据我国目前的农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市场能力不足、并不具备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的能力和条件,提出了通过合作社把农户和期货结合的“期货合作社”构想。他认为可以考虑两种主要的期货合作社模式。一是“企农联合型期货合作社”。农户组建或参加合作社,合作组织代表农户与订单企业签订订单合同,由于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来归避风险,合作社的建立既能维护农民的利益又降低了企业与农户的交易成本,从而稳定了流通渠道关系,实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三方共赢。二是“信农互动型期货合作社”。信贷机构根据农户与合作社签订的期货销售协议向合作社提供一定比例贷款,合作社以这笔贷款开展资金互助,放大资金需求,联结更多农户进入合作社,同时解决信贷机构面对分散的农户提供小额贷款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3)积极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从而形成信息商务化、数字化,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了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帮助农产品经营者科学决策,合理的安排生产,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全新的流通流程,可有效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比如有些涉农企业已经实施了诸如综合性第三方电子市场、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市场、B2B电子市场、(B+C)2B电子市场模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需通过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快信息设施建设,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的支付体制等措施来保证。
(五)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创新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政府主要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政府非市场化手段盛行。因此,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变“管理者”为“服务者”,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服务平台和政策保障。
1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政府要建立快速、准确、有效的农产品信息传播网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并建立信息中介组织;加强农村信息市场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控问题探索机制,识别真假信息;大力培训农村信息化管理人才。
2 转变对农产品流通主体支持方式。对农产品龙头企业而言,要将支持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出口创汇、产业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转到发挥其对农户、特别是中小型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上。财政支持要取消无偿支持的方式,改为全部通过贴息,或建立担保基金的方式进行。对农合组织,要加大对其在财税、信贷方面的支持力度。比如税收减免、政策优惠、专项资金支持、信贷支持等。
3 完善农产品流通立法。国家要尽快出台《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农产品公平交易法》等法律法规,使农产品流通步入健全的法制轨道。中央和地方应制订和严格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机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公开发布制和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制度,保证农产品“依法”流通和“安全”流通。
三、结语
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变革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渠道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与效率,进而影响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因此,进行流通渠道的变革和创新将会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渠道关系、参与主体、流通业态、流通技术/手段和政府政策支撑体系的创新也许能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变革提供新的视角。
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❾ 如何进行种子及农产品营销预测和制定营销策略
3 基于7PS营销理论的郑州市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
研究者根据走访的三个具有特色农产品产地的五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获得的访谈和对比记录,重点对新郑大枣和中牟草莓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进行调研分析,对两地特色农产品传统营销方法与先进的7PS营销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
3.1特色农产品新郑大枣的成功营销经验
依托品牌效应,新郑大枣的平均价格比外地枣的平均价要高30%—40%,并已初步形成全国枣产品集散地,年出口量高达600万公斤。新郑为宣传中华枣乡推出一项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活动—“中华枣乡风情游”,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返璞归真的旅游场所。
新郑大枣的成功展示了河南乃至中国特色特色农产品营销的成功,由特色产品带动工业经济、拉动旅游,形成以大枣为中心的产业链,不仅仅增加农民收入,更带动了新郑市的国民生产总值。
3.2 特色农产品中牟草莓的营销现状
中牟县姚家乡西春岗村草莓种植面积已成规模,但仍处于农产品加工的初级阶段,当地加工企业缺乏,仍处于再生产、再加工、再包装的初级阶段,只是将草莓按质量优劣、个头大小分开,纸箱分装销往全国各地市场。
研究者在中牟县姚家乡西春岗村春峰果蔬专业合作社与李峰的交谈中了解到,当地草莓的种植技术已经成熟,然而以后草莓要怎么发展,成为了一个问题,当地食品加工企业缺乏,目前仅处于自己包装阶段,品牌知名度远远不如新郑大枣,农民从草莓中获得微薄的利润,作为省人大代表的李峰当前从各种渠道来宣传当地产品,致力于对草莓的包装加工,通过各种方法增加草莓附加值。
草莓未来的发展道路必须向商品化转变,树立自己的品牌,吸引各地加工企业,形成以草莓为中心的工业园区,走品牌化营销。
3.3 郑州特色农产品营销的的7PS理论分析
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纳(Bitner)建议在传统市场营销理论4PS的基础上增加三个“服务性的P”,即人( People )、过程( Process)、物质环境(Physical Evidence)。 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产品(Pro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分销(Place)、人(People)、过程(Process)、物质环境(Physical evidence)的7PS营销理论。
市场营销的7PS理论作为服务营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餐饮、航空公司、保险公司、私人机构(如医疗、教育、博物馆)等行业,7PS在是宏观的4P层面增加了周围元素,更注重营销的细节,顾客及产品及购买过程的要求,与4P相比,7PS更侧重于对企业的研究。基于新郑、中牟两地特色农产品策略的分析,研究者选用了7PS策略,详细揭示各个要素对特色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性,并为河南特色农产品营销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3.3.1 产品(Proct)
产品主要包括产品的实体、服务、品牌、包装。它是企业提供给目标市场的货物、服务的集合, 包括产品的效用、质量、外观、式样、品牌、包装和规格等因素。
特色农产品本身就可以以其自有的性能满足消费者生理需求,但是如果现代特色农产品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精神和心理需求的需求,那么这种产品将得不到长远的发展。通过对中牟春峰草莓合作社和新郑大枣合作社的调研,本研究从特色农产品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郑州市特色农产品在营销中的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郑州市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巨大,拥有大面积的生产基地,无公害的产业园。而且新郑地区的枣类加工企业众多,形成以红枣成品加工为中心的工业园。中牟姚家乡的草莓产区在随着国际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草莓村农民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安全质量要求更高,草莓基地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
劣势:郑州多数特色农产品的商品品牌化程度低,知名度较低,仅新郑大枣商品化品牌化发展比较完善。伴随着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者现代消费需求促进特色农产品走商品化营销道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简单的追求数量,而是转向高质量的农产品,对农产品的安全、服务越来越关注,注重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农产品向农商品品牌化的转变满足了他们对产品差异性和内在品质的心理需求。
第二,特色农产品再生产、再加工、再包装,实施产品组合战略。
新郑枣区形成了以大枣为主生产加工企业280余家,大枣品种80多个,形成以大枣为中心的红枣精、枣酒王、好想你枣片等产品组合,满足 各种需求的销售商
中牟姚家乡草莓种植自2005年以来不断扩大规模,产量也不断攀升,但至今仍无知名企业投资姚家乡草莓的加工,草莓的再生产、再加工、再包装局限于初级阶段,只是将草莓的质量优劣分开,用纸箱封装起来销往各地的商场和农村市场。据负责人李峰讲解,中牟草莓的商品化道路需政府和企业的帮助,将农产品转变为农商品,然后卖出自己的品牌。
第三,产品建立品牌,转变观念,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
品牌效应,不仅使新郑大枣的平均价格比外地枣的平均价高,还为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大枣带动了新郑的旅游业、餐饮业。“中华枣乡风情游”是新郑推出的一项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活动,继而又出现“农家乐”、“摘花生”、“黄帝观枣台”、“万亩红枣园”等景区,为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1.2 价格(Price)
传统的差别定价方法是农产品主要的定价方法,特色农产品受季节的影响程度较大,无论是草莓、大枣、西瓜还是蔬菜,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季节价格不一样。如何让农民能以合适的价钱卖出农产品,是研究者考虑的重要问题。
根据市场营销理论,列出常见的3个定价理论,首先是地区定价策略,各地区的消费水平不同,人们对产品的认知度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地区的定价也不同。在中牟草莓产区和中牟西瓜产区,农产品的价格变动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农民根据不同的商家制定了不同的价格。比如春峰草莓专业合作社北京地区的特色草莓一个就10元,而郑州地区只是7.9元/斤
其次是差别定价策略,一些受季节影响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固定的定价模式,大部分农民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自己的产品采用差别定价法。例如研究者调研的草莓,发现农民将不同品种的草莓分开销售,将大小、质量不同的草莓分开,分别以不同的价格销售。
最后是新产品定价策略,中牟姚家乡今年引进了最新品种草莓—红丰草莓和蓝调庄园,分别以240/箱、480/箱的价格销售,采用产品形式差别定价法,一不同的包装形式卖出,反映了新旧产品的差异。
3.1.3 促销(Promotion)
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的行为(如让利,买一送一,营销现场气氛等等)促成消费的增长,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费者或导致提前消费来促进销售的增长。
调研时间正值中牟草莓产区的淡季,旺季刚去不久。西瓜正值播种季节,课题组了解到,这些特色产品知名度较低,旺季促销的主要方式是选择电视广告、口碑宣传、折扣促销。据春峰合作社分责任人李峰介绍,他们已开始尝试网络宣传和网络营销。特色农产品的促销方式正在尝试各种不同的促销方法,我们看到了特色农产品的美好前景。
3.1.4 分销(Place)
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村市场的单一销售,开始借助相应的中间商及渠道商将产品走向城市的大卖场和食品加工企业。
传统销售渠道,中牟草莓种植区,2005年以前几乎全部的草莓靠当地的农民在本县的各个地方销售,规模小,销量有限。农民特色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更好的帮组农民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
传统销售模式之外,研究者从调查的五个地区发现,每个专业合作组织或合作社都不同程度上帮组农民解决销路问题,开始探索新的销售渠道,特色农产品产区与商场或超市合作的供销模式即“农商结合”、“农超结合”,逐渐变得普遍起来,农民通过合作社与外地商场、大型超市、各地方收购商合作,建立供销关系,实现当前的供销新模式。合作组织也使用各种方式去宣传自己的产品,春峰草莓负责人李峰还告诉我们,他们开始使用电视、网络、微博等方式销售农产品。科研组还从中牟县农经科了解到,当前为扩大农产品产业规模,中牟县开始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横向联合,让同类农产品合作社强强联合,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产品紧销的情况下,让自己的产品卖的放心、超值,实现本地产品本地加工,外地销售,树立品牌,建立加工企业+基地+农户、商场或超市+供应商或加工企业+基地+农户、超市+农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将是未来特色农业农产品发展的新道路。
3.1.5 人(People)
在营销组合里,人扮演着传递与接受服务的角色。换言之,也就是公司的服务人员与顾客。在现代营销实践中,公司的服务人员极为关键,他们可以完全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认知与喜好。任何生产过程都离不开人的作用,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间接地被卷入某种服务的生产、消费过程中,这是7P营销组合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主要涉及的人群特点更鲜明。
首先生产者,农民个人或家庭,他们的文化水品低,除了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外,不懂什么高深的文化知识,这就要求农村有具有一定能力、有远见的带头人,帮助解决农产品营销问题。再者是消费者,消费者拥有选择消费品的权利,而且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简单的追求数量,高质量的农产品,安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对他们吸引力更大。最后是经销商,选择一个好的经销商能帮助产品获得一个好的形象,如果你选择的经销商是小商贩,那你几乎就让产品与低档画上了等号,如果你的经销商是大商场或大超市,消费者就会觉得你的产品上档次,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经销商手中意义就不同了,这是消费者的心理意识决定的。
3.1.6 过程(Process)
无论是消费者、企业还是商家,他们满足自己需求时都要经历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他们要寻找,要等待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如何让他们在这个获得商品或服务过程中也得到满足,与让他们获得商品满足是同等重要的。过程是服务营销的重要内容,调研者决定从满足客户服务的角度分析农产品营销。
农产品产地是农村,然而在农村这个天然市场里面,让前来购买农产品的商家、企业得到满足,得到娱乐,让买卖过程愉悦化。每年西瓜、草莓等作物成熟的季节,选购农产品的商家要排队等待,农民也在忙着采摘,这个等待过程以往以来没有人考虑,如果在产区开展一些农家乐、生态游等活动,便恰如其分的填充了这个缺陷。
3.1.7 物质环境(Physical evidence)
物质环境又称作有形展示,这个过程主要是对自己产品或服务的展示,使产品更加贴近顾客,让顾客了解或亲身体验产品的质量。
这点去过农产品种植区的人们都有亲身体会,农产品销售季节,家家户户都会把自己的产品摆出来,供消费者、商家品尝。研究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前,许多特色农产品被带到了农产品展销厅和农业展销会,特色专业合作组织还通过电视、报纸展示自己的产品,网络平台也成为展示农产品重要渠道。
营销因素组合的要求及目的就是,用最适宜的产品,以最适宜的价格,用最适当的促销办法及销售网络,最好的满足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信誉及最好的经济效益。
针对营销中的7PS理论,研究者根据其中四个重要的营销手段做出了新郑和中牟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矩阵(营销策略矩阵图见下页)。
新郑市和中牟县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矩阵图
产品(Proct) 价格(price0
促销
(Promotion) 产品促销策略 价格促销策略
1, 特色农产品受季节影响较大,根据农产品的季节性为农产品实施不同的促销手段增加销售。
2, 特色农产品的传统促销手段单一,而且效率较低,在农产品成熟季节多采用人员促销、广告促销和广告促销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销量
3, 将市场细分为多个小市场,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促销手段,城镇市场走农产品商品品牌化道路,农村市场采用口碑+商品化营销模式。 特色农产品不同于其他的产品,它具有季节性和最佳食用期,所以在促销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质量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促销价格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特色农产品自身进行分类,划分为不同的档次进行定价促销。
1,对新鲜度高的,质量好的,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应采用高价促销策略。
2,新鲜度低,外观美观的采取中间价促销策略等等
分销
(Place) 产品分销策略
1,特色农产品向农商品产业化转变,借助政府、媒体等中介,吸引各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建厂,建立加工企业+基地+农户、商场或超市+加工企业+基地+农户、超市+农业协会+基地+农户等模式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实现特色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分销而略。
2,目前多数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超市或商场建立了“农超”“农商”结合的供销模式,少数与外地的渠道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价格
(Price) 产品价格策略
1,地区定价策略,细分后的市场会应以各地区的富裕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占据市场。
2,差别定价策略,农产品本身因质量的优劣、外观、包装等因素的不同,本身的价值也不同,应采用差别定价方法。
3,新产品定价策略,引进新产品的目的不一样,应采用不同的价格。春峰草莓的高质量草莓(蓝调庄园)采取高价格进入市场。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研究者给出的新郑和中牟两地特色农产品商品化营销的不同策略,为特色农产品在不同的条件下的产品营销策略选择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