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推广 > 国内外关于农产品营销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农产品营销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5-12 12:10:03

A. 农产品市场营销现状是什么啊~~~~~急用啊~~~`

纵观现今的品牌大世界,都是以工业品的品牌居多,农产品的品牌数量少的可怜,更不用说是名牌农产品,农产品品牌成为被人“忘的角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不强有关。

农产品的生产者品牌意识淡薄,无论是从管理还是广告宣传上都是如此。从国内市场来说,我国农产品零售交易主要发生在城市交易市场,在长期的经营意识中形成“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存在,加之传统的单个家庭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农产品的生产者来说,缺少“工厂”观念熏陶,品牌意识很淡薄。这种落后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销售,形成“卖难”的局面,而且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外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在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如山东省的蔬菜产量很大而且质量很好,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品畅销大江南北,但在大都市的超级市场上很难看到身带条形码的山东品牌蔬菜,而只能在农贸市场销售。山东蔬菜的出口量也很大,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但在国外市场上很难看到中国山东标识的蔬菜,我们只能给国外商人提供初级产品,然后贴上他们的商标销售,处于“为人作嫁衣裳”窘境。在农产品的宣传上更是老套的做法,只突出地域特色,而不突出品牌形象。

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是品牌意识淡薄,没有高的品牌要求。无论是在自由市场还是超级市场,顾客只注意蔬菜、水果等产品的新鲜度,很少去对品牌有什么特殊的注意,而对一些农产品的再加工、深加工品却表现出强烈的品牌意识,如饮料、烧烤食品、肉类制品、乳制品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只有进入工厂经过生产工艺加工后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商品”,而在田间地头“生产”的产品就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如果谁买个土豆还要看品牌就会成为人们嘲笑或议论的话题,这说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也淡薄。

二、农产品品牌创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在加入WTO之前,国外的许多农产品比如水果等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在加入WTO 后,由于关税降低等方面的因素,国外农产品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统计表明,国外农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内的同类产品。从价格比较来看,进口水果的价格比国产的水果价格要高出3-7倍,而再从两类水果的内含质量来看,相差无几,甚至某些指标如维生素C的含量国产富士苹果还远远高于进口蛇果。这种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深思。除了某些品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卖的其实就是一个品牌!国外一些优质高档农产品通过品牌营销,以相当好的价格在我国农产品市场获得了好销路。比如水果方面的“骑士”橙、“都乐”菠萝、“奇昆乐”香蕉等。因此,面对WTO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十分有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下,消费者是上帝,他们有自己的偏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而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产品品质的最重要标志。随着农业科学的技术的飞速发展,不要说不同产品的品质差异相距甚远,即使同样类型的农产品,如大米,尽管都能达到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甚至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但在风味、质地、口感等方面仍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差异比如营养成分,是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识别的,甚至亲自品尝也不能够识别出来的。那么消费者就需要容易识别的标志,这一标志只能是品牌。所谓品牌就要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就要使不同品牌的农产品相互区别开来,就要有某种特质,比如营养、口味等与自己的特色。而诸如绿色产品等只能反映出产品的基本质量、卫生性和无害性。绿色食品只是农产品的层次而已,绿色只是反映了一大类农产品的共性,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农产品的个性特色,它不能反映市场中千差万别农产品的品质差异,不能反映出不同农产品的品质特征。因此,“符合质量标准”、“绿色”是不能成其为品牌的。

B. 我国和国外农产品流通成本研究现状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 2005-11-01

摘 要:农村的流通现代化大大滞后,反映了流通制度创新很少考虑三农的利益和要求。本文仅就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而探讨消减制度瓶颈的政策和措施。其政策含义是,消减制约流通效率的制度瓶颈,不仅有利于抵抗国外冲击力,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业食品链运转。同时,以市场机制引导国内分工,确认比较优势并加以利用,是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效率;制度瓶颈

一、引言

要改变传统农业的落后面貌,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支持力度,但更为重要的是,需提高投入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效率。本文仅就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度瓶颈进行探讨,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这种倾向大大限制或阻碍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有的导向作用。事实上,流通在整个农业食品链中发挥着承上(生产)启下(消费)的重要功能,对整个农业产业和农村的资源配置、结构调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言之,流通创新和效率问题关系到流通能否成为农业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而非“瓶颈”。二是农业食品物流和增值链面临的挑战,不仅有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改善运输和配送网络的效率问题,而且有消除制约流通的行政管辖和市场割据问题。也就是说,消减制约流通的物质瓶颈和制度瓶颈,对于转型中国家,后一任务更为艰巨。许多观察家预测,如果克服制度和管理上的障碍,中国食品加工业将实现两位数增长(Brang Gilmour,程国强,2004)。三是在国内外市场互为开放的条件下,从国际竞争的现实出发,消减制度瓶颈,提高流通效率,不仅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也有利于抵抗国外农产品的冲击。中国主粮产品如小麦、玉米、稻米等的生产价格跟国际市场相比并不高,但它们在流通、外贸领域中至少增加了30%的成本(徐小青,2003)。而对于非粮食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间费用远大于生产成本,如蔬菜的中间费用占整个价格的90%。进一步讲,农产品流通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作为农产品增值系统的产业链运转,关系到生产者收益、运销商利润和消费者福利,以及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消减瓶颈制约,提高流通效率,对于中国农业转型、农业国际化进程和农民增收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流通效率:来自制度瓶颈的挑战

我国入世承诺到2005年完成过渡期。应对WTO挑战,关键是要加强对外开放的承受力,而加强承受力的关键是加紧完成对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整合和完善,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竞争力(汪尧田等,2004)。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必定会通过降低收集信息费用,或者由于规模经济,交易量增大,降低流通费用,从而可以显著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对于转型国家,普遍认为,这种规则和体制上的促动意义远远大于开放所带来的效应。

研究发现,中美粮油产品在竞争上的优劣,除了两国产品在质量上的差距外,关键是我国流通效率低下,流通费用高,从而削弱了生产成本优势。而对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运销成本高,流通差价大则更为明显。如蔬菜的零售价格比批发价格高80%-100%,销售者的利润比生产者高2-3倍,生产者收入为零售价格的1/4~2/5。流通费用高是影响出口的直接因素(翁鸣、陈劲松等,2003)。另一份研究显示,与季节性差异相比,我国农产品价格地区的显著性差异是运输因素和体制因素(柯柄生,1995)。的确,体制转型和制度变迁,给我国农产品流通增加了许多额外的成本。诸如:国有部门的垄断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流通体制的不畅导致不具备自足的地区以超额投入实现自给,抬高了成本;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不利于区域分工的深化,加剧了供求的地区矛盾;货物的转运和后勤服务受到严格管制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对农产品物流的挑战。其结果是,我国农产品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进一步分析,由于农业食品链的效率、增长和调整受到阻碍,影响则更为深远。因为产业链系统的和谐运作是农业经济政策的一个战略目标,也是小农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价值链中间环节低下的效率将会影响价值链的上下游,使其得不到健康发展,当他们在中国市场和其他市场上同外国产品进行竞争时,竞争力会受到削弱。只有农业产业链随市场经济一同发展时,农产品流通才会起到提高产业链运转效率的作用。

制度瓶颈带来的挑战和影响,也反映出流通制度和管理创新的滞后:职能和结构的不完整、不完善与机构的职能重叠并存,能进行有效规划、服务、监管一体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建立起来,而与生产力发展相悖的部门尚未取消。以目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为例,有三个危险的倾向(陈锡文,2003):第一就是借食品安全而猛增消费;第二是借食品质量安全的检验,部门之间进行新的权利争夺;第三是借着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内设置地区之间的市场壁垒,不许别的地方的产品进入。现在这三个现象都有外延扩大的趋势。

改善外部环境和农业国际贸易制度对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大有裨益的,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谈判形成的现行WTO《农业协定》并不能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利益。但是,现实和理想的效率标准存在很大差距,往往只能选择有很大出入的条款。迫切性还在于,在日益扩大的中国沿海市场及附近的亚洲市场上,流通效率低下和高成本使得中国内陆生产者很难同沿海地区和国外生产者进行竞争。只有大幅度降低流通费用,内陆的农畜产品才有可能更多地进人沿海地区,这将会减少运输投入品和农畜产品的困难,否则将扩大地区收入差距。显然,改善国内流通,不仅是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可以缓解我国在粮食安全、农民就业、增收方面面临的压力;总之,农产品流通制度创新和效率问题,不能仅仅视作经济增长点的手段,更应视作市场经济下农业经济链的源头。

三、消减制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度瓶颈

(一)制度瓶颈消减之一:维系竞争和市场一体化

目前国内某些地区在捐税征收、交通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地方保护和区域歧视性政策,既难以实现国内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必然造成市场的错误讯号,其结果是,减少了生产者收入,增加了消费者支出,也减少了选择机会。下面用案例来说明行政管辖和市场割据对我国农业食品链的挑战,以及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案例一:农产品物流和农业食品链面临的挑战

市场整合(Market Integration),也称为市场一体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品流转的效率。然而,即使是物流这样典型的讲究规模效益和统一标准的产业,现在也出现了区域和产业间的条块分割情况。因市场秩序混乱,渠道不畅,环节多,农产品价值受损严重。据统计,中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1/4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被损耗了。无疑,除了物质设施制约外,行政管辖和市场割据是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由于物流的支持手段受到几个政府部门的管辖,各部门采取行动时都以其附属的商业机构的利益为依据,不能达成统一的标准,不能分清管辖范围和商业活动范围。正是供应链中产销结合问题导致中国高价值的农产品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原本有巨大潜力的食品加工业绩效不佳。Brang Gilmour、程国强(2004)等还预言,如果不同机构的经济管辖权力被解除或受到约束,而且增值链效率能有所改进,到2015年中国食品加工业产值是现在的3倍,到2030年是现在的5倍。

可见,农产品物流交易没能真正开展起来,除了设施不足、市场本身的发育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供应链的计划经济色彩和管理体制的滞后。研究表明,制度环境,经济和社会激励因素,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工作经验、才能和偏好,使得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受到过多的管理和过多的干预(Brang Gilmour、程国强,2004)。另一个直接的事实是,多年来由于对粮食流通的竞争力缺乏信心,寄希望于对流通领域的垄断来保护市场,其结果是强化了国有粮食流通企业与政府博弈的能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严重滞后(胡小平等,2004)。

一般地,与价格机制相连接的激励和竞争,“比非完全性竞争和垄断组织的不完全控制,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众利益”(厄莱姆,1985),但政策在竞争范围的边界扩展上仍有许多限制。因此,需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整合农村商品流通价值链,集合运输、仓储、包装、加工等价值增值功能,尤其紧密联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将商流和物流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流通“减少耽搁和停顿的效能”。

(2)案例二:市场整合和资源配置效率

进一步研究发现,强化市场的统一性,不仅可以提高营运效率,而且对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产业布局有重要影响。将这种优化配置的过程逐步深化到整个产业活动范围,可以使全国农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有效。中国长期以来的“南粮北调”格局在20世纪90年代转变成“北粮南运”,再逐步发展为“北出南进”,这种供求的地区结构变动实际上是区域分工的深化,有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然而,某些政策却强调地区的自足,忽视了比较利益的原则;各种互设障碍的地方策略阻碍了市场优势的发挥,使互利的行为得到约束。

对于大国来说,国内区际分工状况会影响该国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省际差异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特别是地方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国内市场扭曲不但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严重制约了产品市场的扩大。研究表明,省际贸易比重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省际互相调入的消费品由 38%降到35%,相互调出的消费品由47%降到38%,呈现与世界市场化反向的变动趋势(林森木, 1999)。这样,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国内市场自然扩张的延伸,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内区际贸易严重滞后形成对比。

以上分析的结论是,维系竞争和市场一体化,既是农产品实现其价值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制度瓶颈消减之二:完善市场功能

许多额外的流通成本是由于市场功能的不完善引起的。可以说,引导市场发展的政策更多地体现为完善市场,而不仅仅是建立市场。一般而言,市场功能的完善主要包括以下政策和措施:

1.便于消费者能够做出合理的选择,尤其是卫生标准的控制和应用。强调食品安全有利于国内消费者,也有利于中国劳动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与此相联系的是分类标准的设计和实施。要按照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国际通行的标准,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并在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中加以严格执行。

2.对流通活动的调查和研究。这个领域中,一些研究包括涉及到一些流通技术方面,是由流通组织自身来承担的,而另一些基础性研究则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以流通科技供给为例,重大农产品流通技术攻关、一体化流通体系的建设、流通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农产品流通科技活动,作为内生因素,大大地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拓宽流通的可能性边界,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流通对稀缺性自然资源的依赖(韩松,2004)。值得探索的是,如何构建和培育良性的供给模式。

3.市场信息的提供。信息充分和畅通是维护市场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要集中统一全国的农产品商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以便提供实时、适用的信息和分析、咨询等服务,还应注重对农村市场流通主体的信息化培训。而且,与私人提供信息相比,政府容易唤起人们对公平的信任。另外,作为市场化避险手段和价格引导机制,期货市场的合理利用是有效途径之一,但其效率也取决于市场信息的可获性和分布性。

4.流通管理科学化。流通制度和管理创新中要注意: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传统商贸业,真正发挥流通产业的市场效能,带动相关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对相关管理机构和职能进行调整并对其功能进行再造,实行农工贸融合、内外贸合一;增加管理的成本意识,实现管理机构效率化;整合管理资源,改变职能交叉状况,形成管理的统一性。

5.对于转型国家,必须在透明原则和加强财产权基础上发展经济,以提高市场主体利用市场机会的能力。规范市场秩序的政策能提高市场效率,降低市场力量的滥用,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及尽量将外部效应内在化(Lohmar等,2004)。这些政策可以降低无效率的风险,同时便利市场活动和合理投资。

改革经验表明,创建市场和确立财产权是取得增长和效率的最好方法。其中,政府职能转变至关重要。为此,要改革与政策相关的管理体制,使其与市场原则相一致,以寻求低成本的农业服务和降低市场不确定性为目的,以政府提供服务的质量和范围符合农产品生产和满足消费者有效需求为条件。

(三)制度瓶颈消减之三:培育中间市场组织

“小生产、大市场”是对我国农业市场结构本质特征的一种直接和通俗的表达,揭示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现实障碍:流通和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下。这种竞争结构表明,小农缺乏经济实力和市场信息,经营能力较弱,又处于完全无组织的状态,他们在市场中讨价还价的能力是很弱的。可见,放开市场只是进入市场轨道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市场制度需要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相应的市场组织,否则无法有效地运作。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构建单个农户和市场之间有效的连接机制。

适应外界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对现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及社办企业--进行连锁经营改造,是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可能比较现实的一种方式。应注意的是,改造基层供销社时,要重点考虑中小农产的利益,使农户在与公司的利益博弈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话语权,保障农户的自身权益(中国人民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04)。

另一种方式是由农民自己组建一些机构,典型的如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形式:销售合作组织的横向一体化,以提高农民的议价能力;农产品营销者和农民之间产销合同制,给双方一个稳定的预期;产业化组织中的纵向一体化,实现市场关系内部化。近年来,合同农业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大规模的流通超市和零售组织对相同品种定期供应的要求,在垂直一体化的经营中才能得到满足。

但是,对于合同农业的持续吸引力使农民宁愿加入各种合作组织,而不愿成为单个农产。目前中国龙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公司和农户”组织机制的转换以维持产销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为主,并以利益风险机制转换为突破口,旨在使公司和合作社(或农户)成为真正的共同体。同时,合约的不完全性,合同的签订并非是市场风险的全部转移,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部分免责的(刘凤芹,2003)。如果此时强制执行合同,会违背共同和效率的原则。

改革实践中,政策调整常常会产生偏离改革目标,甚至是相去甚远的结果,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率的市场组织与治理机制(张曙光,1995)。对产业链中农民合作组织的支持是重要的,包括通过法律法规支持和保护,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提供培训,以及在税收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等。农民合作组织既能协助政府完成相关农业发展计划,又能增强农民的谈判地位,还通过农民组织的规模经济和辐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在农产承包经营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潜力。当务之急,是建立排除流通组织形成中障碍的制度和法规。

四、一个简短的政策评论

现实中,农业食品链的效率、增长和调整受阻表明,市场运销、信息、交易制度和产业组织等都会对市场竞争构成约束。可以说,引导市场农业发展的政策更多体现为完善市场,而不仅仅是建立市场。重要的是,确认瓶颈,并在既得利益利用这些瓶颈前加以解决。这意味着,政府要在贸易中减少干预,而对基础设施建设、可执行的财产权、市场秩序、信息服务等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其政策含义是,消减制约流通效率的制度瓶颈,不仅有利于抵抗国外的冲击力,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业食品链的运转。同时,以市场机制引导国内分工,确认比较优势并加以利用,是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由此引申的结论是,流通创新和效率问题--关系到流通能否成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而非“瓶颈”--不仅仅视作经济增长点的手段,更应视作市场经济下农业经济链的源头。

C.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篇1

1、温州市农产品营销的发展现状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以健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为铺垫,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农产品的流通交易的过程。通过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为温州市特色农产品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销售渠道,从而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农产品可以全天在线销售,销售者可以足不出户,接受人们的订单。网络营销兴起至今,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发展环境,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不断加强,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淘宝网上已可见各种温州市特色农产品的身影,种类繁多,销售量也相当可观,可见温州农产品已树立品牌形象,未来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有着可预见的好的前景。

2、温州市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率低,商务应用率低

农村信息普及程度还不平衡,农村网民主要集中在学生、企业一般职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有相对知识程度的职业中,而农民网民所占比例很低。农村网民大多数上网应用都属于生活娱乐,如电影,音乐,聊天交友,游戏等,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比例偏低。因为受传统商务模式的影响,农民都习惯于农村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务模式,对电子商务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甚至对其持怀疑的态度,大多数农民不具备网络营销的能力,对信息加工化处理能力差。

2.2农业网站缺乏特色,服务水平较低

政府类农业网站的信息各自为政,缺乏整合,不能及时反映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农业企业网站虽然能够展示农产品信息,但是缺乏特色,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农产品的特色和价值。两者的客户服务能力都较差,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多种需求。客户在购买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很难得到投诉与解决,这样会使客户丢失在互联网上购买农产的乐趣。

2.3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缺乏

实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必须要有优秀的网络营销人才。由于农产品的营销方式一直是传统的商务模式,这已形成固有的一种形式。现在的农产品的营销正处于一种新的模式中,需要具备正确网络营销理念的人才。目前的大部分营销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营销的理念,只会把农产品照样搬上网,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离不开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商务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多栖人才,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多栖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发展,所以缺乏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

2.4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网络营销虽然可以跨时间、空间进行交易,但是商品是实物的交易,始终是对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有着苛刻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农产品来说,易溃烂、单位体积大,单位质量大、相对经济价值又较低,在配送环节中浪费严重,损失较大。而我国还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交易网,也就无法建立统一的物流配送务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2.5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一般情况下,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因为易鉴别、易比较的特性而比较适合在网上销售。由于我国农产品而农产品由于数量较大,网民在购买时不易鉴别和比较,且温州市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组织规模较小,不易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因为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所以导致了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限制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速度。

3、关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

3.1加强农村网络工程的建设

农村信息化是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是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手段。市场经济靠准确的信息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农产品的生产、深加工、销售等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网络营销是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有效手段。实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离不开农业网站,而农村信息化是网站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的设立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要想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政府必须加强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将互联网普遍地在农村中建设,向农民发放购置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的津贴,鼓励农民上网。

3.2加强农业信息化网站的建设

营销网站是面向消费者的消费平台,所以网站的建设要能向消费者突出农产品的特色,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网站的风格要人性化,尽量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尽可能的为消费者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其次,网站的“客户服务”功能一定要建设好,这是能使消费者能好地了解产品,更快地解决消费中遇到的问题,节省更多的时间。最后,网站的农产民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方便消费者更快地了解实时信息,方便选择、购买。

3.3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人才的培养

(1)对农民进行网络营销的知识宣传,推广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观念。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对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政府只有加强对农民的网络宣传能力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让农民认识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美好前景,去接受和学习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2)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机构,向农民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计算机技术和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大量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入才。面对现在网络销售人才的缺乏,政府只有加强教育的投入,才能加强人才的建设,从而促进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3.4改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是网络营销中至关紧要的环节,直接决定了网络营销的成败。配送中要尽量地减小由农产品溃烂、破坏带来的损失,当前情况下可考虑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完成。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专业的物流中心、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运输系统,能尽可能地加快配送进度且减少成本。且政府还需加强对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现代物流系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动作中应注意吸纳和培养一批专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

3.5提高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为适应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要求,应加快制定农产品种植、生产、包装等标准体系,把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加入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实现从种植到加工、包装的标准化,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提高标准化程度。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渠道。这种新渠道不但简化了传统商务模式的中间商渠道,而且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更具优势。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篇2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结构与商业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其产业链的构造与形成也有了进步与变化。其中农产品网络营销成为了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重要形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出了几点新的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农产品网络营销概述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的一种营销活动。从而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有了良好的技术与条件,一般来讲农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1及时获取信息,提高效率

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网络营销的手法,农产品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有效的市场,把握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农产品上游的生产与采购,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网络营销的方式可以使买卖双方信息透明化,保证交易的质量和信誉,从而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1.2突破传统贸易时空限制,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活动时,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制约了农产品在更为广阔的地域寻找市场。通过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农产品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进行没有时间限制的贸易,提供高效的售后服务,可以打破时间因素对于农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其次,农产品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从而避免了交通等因素对农产品销售活动的制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

1.3提升企业形象,塑造品牌效应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农产品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力量,促进买卖双方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品牌建设,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打造知名品牌,使得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著名的农产品品牌“褚橙”就是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被广大消费者熟知与认可的。

2.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不明确

虽然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能看懂互联网的能量与网络营销的优势,然而真正执行起来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者中有大部分因为受限于自身素质,无法将网络营销真正落实;还有部分从业者担忧网络营销的风险与安全隐患,因此不知如何通过网络开展营销活动。这些都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局面的开展。

2.2网络营销的配套环境有待提升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即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农产品本身受限于季节、储藏等因素,因此对于物流的配套设施需求也相应较高。目前伴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冷链物流虽然迎来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市场规模与流通需求却不相符合,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方面的信息流与资金流方面的意识与应用普及与配套设施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建设。

2.3网络营销媒介的发展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总体来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却呈现出了严重的二元现象,即城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中,农村更是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我国农村大多偏远与闭塞,不利于信息点的构建,这就导致很多信息不能及时的传递到农村。另一方面,我国网络技术本身发展还有待于发展,这样就导致农村很难建立起完善的、可以自我管理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因此这也将导致农产品上游的种植与采购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也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平台的发展。

2.4网络营销环境带来的阻碍

由于电子商务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即时有效的解决。首先,电子商务平台依靠网络而的一些法律法规在网络市场中根本不适用。这就让很多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将一些不合格的农产品拿到网络平台中进行销售,导致农产品在网络营销中的信誉度大大降低。另外,农产品在网络销售中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政府的很多相关部门没有对其引起重视,更加没有一些鼓励的政策来支持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发展。其次,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网络市场是虚拟的,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近些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也同样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进一步普及。

3.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

3.1打造完善的网络营销支撑体系

要想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首先要打造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支撑体系,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供应与人力保障。同时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系统化和完整性。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构建与网络营销理念的培训,鼓励从业者对于互联网以及网络营销知识的学习与接纳。从而打通对外的信息来源,保证信息的多元化,从而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并且找到市场同时满足市场需求。

3.2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保证市场调研的准确性与即时性。保证农产品生产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在对市场进行系统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相关有效的信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农产品的营销策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上游的生产与采购,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完善农产品的营销网络,加强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产品与品牌形象。

3.3农产品网络营销保障体系建设

在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网络营销的安全立法,为网络营销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在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虚拟市场的监督,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安全有序进行。通过网络营销,交易双方可以真实、透明得获取合作伙伴的信息,并且能在有效时间内做出最优的选择。这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精简了农产品交易程序,保证了企业信息搜寻的及时准确,精简谈判流程,并对交易过程提供有效监督,这就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4农产品网络营销配套措施建设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的构造与完善,只有围绕这铁三角的配套设施得以完全的解决,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起来。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农民的素质建设,首先,农产品只有先实现了工业化的普及,才有可能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其次,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除了基本的营销知识,还应该精通计算机技术和农产品相关知识,如此才能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

4.1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市场需求指导上游的生产

农产品的种植、流通与销售一直以来是分别发展的,由于农民的信息闭塞与本身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等原因,多年来造成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与生产严重脱节。农民盲目跟风生产现象严重,容易造成损失。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即时与准确的掌握市场需求等信息,根据需求来指导农产品的种植与采购,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采用预定销售,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农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盈利性。

4.2开展有效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与农业信息化培训

把农产品营销主体,即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经纪人作为农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作用,有效的发挥纽带的作用,并通过网络、信函、报纸、电话等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及时对外发布,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

4.3建立网络营销渠道,通过营销沟通促进销售实现

农产品经营企业与经营主体要想有效果的开展网络营销活动,除了学习掌握互联网思维与市场需求外,更需要建立适合农产品提供方与需求方的营销渠道。除了选择在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外,还可以建立宣传型的农产品网站,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网络店铺。使网络渠道最大程度上详细宣传产品信息和特色。目前农产品网络营销仍以网上营销洽谈、线上成交线下支付为主要形式。因此,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和升级、网站优化与推广、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等都是促进农产品“订单农业”的实现。

4.4打造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整合策略

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构造营销的4PS策略,通过分析潜在市场总体需求特征后,确定适合通过网络营销渠道销售的农产品,特别是对鲜活农产品,更需建立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促进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同时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等活动,营造与服务和产品相关的网络社区,通过营销沟通实现销售。网络将农产品提供方和消费者连在一起,给农产品生产者与从业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不仅简化了流程,而且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收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营销更具优势。

5.结束语

在互联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全世界范围内诞生也颠覆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作为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农产品来说,在新的商业时代找到更适合其合理地持续性发展的方法尤为重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说法虽然近几年来广为盛行,然而找到适合其长远有效发展的策略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相关学者与从业人员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J].科技论坛,2011(12).

[2]王静.农产品网络营销初探[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9).

[3]覃晓.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2012(5).

;

D. 在整个营销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产品有哪些变化

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进展及思考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内“价贱仍卖难”的容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农产品营销问题愈来愈突出。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农产品营销困境必将严重制约我国大农业的发展,因此对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的需要显得极为迫切。笔者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的发展,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参考。1围绕“问题”展开的阶段性研究我国农产品营销研究开展虽晚,但发展较快,研究议题较为广泛,其中关于营销策略的探讨是近年来农产品营销研究的主要内容。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基本围绕各个时期农产品经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其研究范畴和内容与各时期农业经营面临的困境紧密相关,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产品进入了供应宽松乃至过剩的阶段。农产品“卖难”问题开始凸现。此背景下理论界对农产品经营问题展开探讨。研究者主要从产品视角探寻农产品经营困境的问题所在,普遍认为中国农产品经营的焦点问题是流通渠道不畅。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灵活、流通主体不成熟、政府宏观调控不完善。

E.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分析应该以哪几个模块来写文献综述

1. 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综述
李东奇,葛文光,张雪梅 - 《热带农业工程》 , 2012 - 被引量: 9
2. 我国农产品内营销策容略的研究进展及思考
毛梅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 被引量: 6
3. 李晓玲 - 《农村经济》 , 2004 - 被引量: 38
品牌营销策略农产品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4. 李道和,李君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 2003 - 被引量: 29
品牌营销策略农产品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5. 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品牌经营策略研究
徐树建,杜忠花 - 《农业与技术》 , 2002 - 被引量: 15
我没研究过这个问题,就帮你找了几篇论文,前两篇是综述,你可以用网络学术或知网下载下来借鉴一下。网络学术的关键词有:农产品品牌建设,消费者,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战略,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品牌营销,龙头企业,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企业品牌。

F.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问题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我国农产品市场迅速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农产品的供给转为相对过剩,农产品营销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本论文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方法找出农产品传统营销方式中的弊端,利用网络营销的原理,在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上,找出一条适应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方式。同时,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纵向思考,为促进我国农产品的流通,解决农民生产、销售中的现实问题提出理论依据和现实范例,以便在我国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的环境中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一种新措施。本论文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对农产品传统营销方式与网络营销方式的利弊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在网络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是利用其无时空性、高效率性、交互性、整合性等特点来拓展农产品的营销市场空间,也是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各种因素,如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基础设施、营销观念、营销人才、物流系统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论证。对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实施与发展,提出了构建农产品网络营销框架结构体系的观点,并对其实施策略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G. 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文献综述如何写急!!!

纵观世界各国复农产品零售制业的发展和变迁可方式、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等因素对农产品超市经营以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农贸市场经营,农产品超市的发展关系重大。目前,超市在许多国家都成为农经营表现出许多优势,如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流通产品零售市场的主导业态。如在拉美的厄瓜多尔、效率,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能够阿根廷、乌拉圭,超市在食品零售市场上所占份额减少农产品交易中税收的流失等。此外,超市便超过70%;在亚洲的马来西亚、菲律宾,超市在蔬捷、多样、规范的服务形式和舒适的购物环境,也能菜零售市场上占据35%的份额,在水果零售市场够适应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消费结上的份额更是高达60%。在欧美发达国家,超市构升级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超在食品零售市场中所占份额超过2/3,在蔬菜水果市经营在大中城市逐渐由兴起阶段转向快速发展零售市......

H. 目前中国搞农产品网络营销研究的权威人物有哪些,国外的研究现状是怎样的

农业电子商务充满商机,农产品网络营销待发展。

十年前,对大多数市民来说,网购还只是个新名词,在商家眼里,网上交易犹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有多少人能想到,2004年名不见经传的淘宝网,仅仅用了4年,销售额就突破400亿元人民币,且持续5年以高于100%速度增长,近十倍于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期大型连锁零售企业40%的年增幅与淘宝网相比,只相当于尾数。淘宝网销售额2005年超越了沃尔玛,2006年超越了家乐福,2007年甚至超越了沃尔玛与家乐福之和,2009年的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2010年有望超3000亿元。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和网商来说,它简直就是个奇迹,是个神话。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民的更加成熟拓展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从1996年我国正式开通intnet那天起,网络电子商务就开始萌芽发展,经过2000年到2003年的冰冻调整期、2004到2006年的复苏回暖期,2007年起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电子商务仍然显示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市场潜力。据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0年10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46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3%;预计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将达到4.2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3.8万亿元,网购交易额4300亿元(网购交易额2007、2008、2009年连续3年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30%左右,预计这几年,人数还将上升。

[探索]

农业电子商务充满生机

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与一些优势行业比较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电子商务参与主体相对规模较小,导致经营成本过高;二是部分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输要求比较高,操作的难度较大;三是农产品利润比较低,对风险投资和商业资本的吸引力不强。但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作为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今年下半年,工信部、农业部等五部季联合发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文件除了提出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外,还专门制定了农业电子商务拓展计划,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除此之外,农业标准化的逐步完善、农产品冷物流体系的发展、网上银行和电子支付的日益普及,也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外部环境日益成熟,农业电子商务的春天为时不远。

与其他行业一样,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农业电子商务领域也涌现了一批成功的案例。在B2B领域,有农业部建设的《中国农业信息网商务版》,商务部建设的《新农村商网》。《“菜篮子”信息网》已联网310多家产销地批发市场,每天采集肉、蛋、鱼、果、蔬菜等348个品种的批发价格,为社会公众服务。这些网站集成农产品信息发布、咨询互动、购销对接等板块,同时发布TV版本与数字电视整合,农民坐在家里就可以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足不出户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一些地区也借助淘宝网C2C平台打响了当地农特产品牌,如现在家喻户晓的河南新郑好想你红枣、铁观音茶等。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瓶颈难题有望彻底得到破解,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将直接延伸到乡镇农服中心、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畅通的全方位立体化信息高速公路将为农业电子商务普及扫清最后的障碍。

[实践]

大力发展宜兴农产品网络营销

我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农业发达,特产丰富。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00多家,规模农业基地800多家,种养专业户1000多家。为促进我市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让优质农产品走上网络销售这条快车道。市农林局将市内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集中起来抱团发展,专门建设了农特产网络商城——天绿农特产网,以此作为展示本市优质农产品的窗口,集中优势资源,加快优化推广天绿网,整体提升了我市农特产在全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政府牵头、农企参与,形成网络营销格局。2010年5月份,市农林局按照农业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牵头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召开了“宜兴市天绿优质农产品营销网”建设工作会议,分析研究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经过详尽的调查与研究,决定组建“宜兴天绿优质农产品营销公司”。期间委托专业公司开发B2C商城“天绿商城”(天绿农特产网),在淘宝C2C平台开设了天绿淘宝旗舰店。在市区开设了实体专营店。实体店的设立,既作为网络销售仓储,又是对网络销售的一种补充,更是网络销售公司强有力的保障。

“天绿商城”以实体店+网上商城相结合,营销采用直销+分销模式,通过一系列商业化运作,最终在全国打响了宜兴“天绿”优质农特产品。

大力宣传、积极促销,围绕市场逐步推开。“天绿农特产网”在2010年7月份正式运行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无锡日报》、《宜兴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一系列深度报道。

在迎中秋佳节时,天绿网及淘宝店打出“迎中秋、庆国庆,天绿商城秒杀优惠大促销”的口号,推出各类有针对性的礼包组合,并用一些产品进行低价促销及提供一些休闲小食品等一系列手段,借助中秋节这个有利时机,在网络销售上打开了一片市场。短短几个月,实体店月成交5万元,网上交易月超1万元。

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做强做大天绿品牌。网商要做大,最关键是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天绿网要做强,就要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技术,重点进行品牌推介。一是在产品经营层面上,以品牌经营为重点,联合我市规模农企,整合小规模基地,打造一个轻资产结构、重营销网络的核心企业集团。二是以资本运营为手段,吸收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的加盟,壮大天绿公司实力,架设农产品生产全程产业链。三是根据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开发市场消费量大的产品,引领企业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四是专业策划天绿网络推介活动:在谷歌、网络等搜索引擎和知名门户网站做关键词、广告展位和链接交换等推广,合理分析关键词价位、适时投放广告,边投放边测试,以求取得资金最高回报率。五是灵活采用多种网络营销模式。天绿网采用直销+分销模式运行。网站在设计时已整合了强大的分销功能,即实施会员制和代理制两种模式。六是实施对天绿网升级工程,整合成B2B2C综合网站。运用天绿网整合的B2B板块进行网销,同时免费给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业专业户等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服务,使天绿真正成为双向互动多功能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

I. 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是什么? 现在,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迅速,更多的农民和企业开始采用网络平台来销售他们的产品。电子商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淘宝网、京东网等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交易市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B2B实体电子商务网站。此外,推出的新网络营销模式有农产品电商网站,以及农场直销等,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农特产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注重产品精挑细选、信息公开透明、价格合理公平、服务周到贴心。

J. 求 我国农产品国际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相关 论文 大纲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
Relate 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ct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摘要:文章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内涵、意义、特点及现
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技
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具有专业
技术知识的人才、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等问
题。并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提出改善基础
条件、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
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
物流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1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和意义
1.1农产品物流概念。1.2农产品物流的意义2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现状
2.1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2.2我国农产品发展的现状3农产品物流面临的问题
3.1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导致物流过程损耗严重。3.2管理水平低下以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3.3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3.4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4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经验的借鉴
5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6结论
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复杂性,农
产品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贫乏。本文鉴于我国农产
品物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建设、
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大政府的支
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
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大胜,罗必良.关于农产品流通的若干理论问题[J].南
方农村,2002(1):30-32.
[2]陈阿兴,岳中刚.试论农产品流通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
农业经济问题,2003(2):11-13.
[3]谢培秀.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产品物流业[J].中国流通经
济,2003(11):26-29.
[4]丁华.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在农产品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J].中国流通经济,2004(1):17-21.
[5]陈珊珊.农业物流现状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农村经
济与科技,2006(7):29-30.参考文献:
[1]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2003,2(19):
48-50.
[2]宋留栓,朱福良.SCM在农产品物流开展中的应用[J].
工业工程,2005,(9):29-33.
[3]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韩美贵,张兆同.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
农村经济,2005,(2):21-23.
[5]贾会棉,路剑.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
[J].中国经贸导刊,2006(,2):40.
[6]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1996.
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特征及经验借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现代物流在
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很多
国家开始关注物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
效益以及在成本上的节约。我国正在加
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保障农产品
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应充分借鉴国外
先进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推进国内
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和创新。
一、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类
型及其特征
(一)北美类型
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其农产品
物流集中体现其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
数量之巨大。美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
性、品种多样性以及农产品贸易活跃
度,使其拥有庞大、协调、通畅、复合、高
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信
息化程度高。美国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
备,农产品装卸输送设备主要有各式输
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
式提升机。美国有发达的信息流基础,
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就
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
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众多农业
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
提供了方便途径。
2、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美
国农产品物流业拥有一批专业的从业
人员。就物流通道而言,有完善的社会
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大多由农场主经产
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销售给工
厂,零售商销售量次之,直接销售的很
少。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有农场
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
贷公司、农商联合体、批发商、零售商、
代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
等。全美合作社有6000个左右,实行民
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供应
链管理水平、物流标准化层次均比较
高。美国农产品物流组织建设主要包括
产销一体化组织和农业协会。产销一体
化组织是把农产品生产同其生产资料
的制造与供应(产前部门),以及农产
品的储运、加工和销售(产后部门)等
有关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经济联
合体。美国有许多专业性的农业协会,
这些协会是自发性组织,相互独立,资
金自筹。这两类组织构成了美国农产品
物流的主体,对农产品物流高效运行起
到关键作用。美国绝大部分包装食品和
大宗物品(袋装橘子、苹果)使用条形
码(barcode),这些条形码的设计使
企业及时了解食品供应链的物流状况,
借此来对供应链上游物流的流入进行
有效管理。
4、政府宏观调控,依托市场运行。
美国政府干预农产品物流,主要以法律
和财政经济政策方式从宏观上创造供
求均衡和价格稳定条件。美国政府重视
对农业、公共农业研究开发和农村教育
项目的投资,1998年推行了旨在提高
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美国建立了
完善的农场主批发市场和终点批发市
场,批发业务实现了规模化。农村中的
销售合作社以及大量从事农产品贸易
的人员,活跃了农产品物流活动。农产
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步运行,以实
现物尽其值。
(二)西欧类型
欧洲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以荷兰、法
国和德国为主要代表。
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发达。由
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
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
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
要。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
5%,而中国却高达20%以上。在促进农
产品流通过程中,欧洲各国十分注重发
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欧盟
每年也从财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
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
包括修建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
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
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
甚至可达30%~50%。目前,除发达便利
的海运、铁路、公路运输外,欧盟各国大
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也非常合
理。如荷兰拥有包括欧洲第三大航空港
斯希波尔机场在内的6个航空港和鹿
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
和水果的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
和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
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
雷赫,可迅速便捷地将荷兰58%以上的
蔬菜与切花等鲜活植物运往巴黎、伦
敦、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通过充分利
用其交通设施便利的优势,荷兰的花卉
产业目前已占领了全球60%的花卉市
场。
2、农产品物流链缩短,实现物流
增值。通过收集分类、鲜储、拍卖、包装
等程序,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
散到世界各国,花卉品种达几千种,几
乎全部是标准化生产。成交的花卉迅速
由集装箱运往机场或港口,分销世界各
地,有的当天就可运到销地市场。
3、发展电子物流,冷冻行业发达。
荷兰花卉和园艺中心拥有最先进的拍
卖系统、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
统,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物流园区和配
送中心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
消费者提供服务。配送保鲜、冷冻和易
腐货物的公司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均
具备先进的冷冻技术设备。(三)东亚类型
亚洲农产品物流业的先进代表是
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这些国家和
地区几乎都是“以小搏大”的农产品物
流发展模式。
1、政府主导,推动物流基础设施
建设。韩国和日本是这种模式的主要代
表,均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
手段。日本近年来在大中城市、港口、主
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
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
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
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
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2、注重农产品物流硬件设施和信
息系统建设。批发市场早已改变仅有广
场、仓库和停车场的局面,配备有完善
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
加工设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
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
等,开展加工、小包装分解、分等分级、
电子商务配送等业务。频繁而小批量的
配送是日本物流业的主要特色。目前日
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已安装了自动定
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VAN(附
加值通讯网)将食品业和批发业联结
起来,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日本的批
发市场也已装备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
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韩
国市场管理部门依托市场这一载体,建
立起全方位的信息网络,在保障农产品
的供应品种、数量和价格形成上,起到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内容包括农产
品交易品种、拍卖定价、交易时间和提
货地点以及该类产品主产地相关信息、
市场流通费用、市场内出入车辆和入市
人员情况等。
3、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专业化程
度高。为提高农产品交易水平和交易效
率,从事农产品物流都有专门的组织协
助,其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
高。日本农协作为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
的关键性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
来,增强了农民作为卖方的讨价还价能
力,保护了农民利益。基层农协在产地
一般都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
成员产品的集中、挑选、包装或冷藏和
组织上市。农协不仅为其成员解决产品
销售、运输等问题,还将批发市场的购
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引导生产。农
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最
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
城市都有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
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
~90%经由批发市场后与消费者见面。
4、完备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条例指
导。日本1921年就颁布了《中央批发市
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
易等纳入法治轨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批发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于1971年将
《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
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法制轨道,以后
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
门也依据该法制定了系列的地方法规。
二、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经
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培育物流主体,沟通产销对接
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
大农产品物流主体,降低流通成本,探
索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
接投放到零售商货架,甚至是消费者手
中的途径。重点培育规模化经营的批发
商,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
作用。美国的批发市场,每个市场的批
发商虽不多,但他们的经营活动都是大
规模的,几乎垄断了美国的果蔬流通,
这使其能承担市场竞争中的风险。因
此,我国应有意识地培育农产品物流主
体,重点壮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场变化压
力的大型批发商,有效地组织产销衔
接,促进农产品流通顺畅。
(二)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资金投入
为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有序,
我国需要良好的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
仓储、交通运输条件上等基础设施支持,
其中重点应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提高
批发市场的档次,在全国大中城市和主
要产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
进、功能齐全、安全卫生的骨干批发市
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
流通组织,建立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
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
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
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在资金来源上,应学习日本经验,采取多
种形式,鼓励个人、集体、政府等多渠道
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三)注重信息建设,实施标准物流
在原有农村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
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市场
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各环节
进行实时跟踪与全程管理,实现生产
者、销售者信息共享。要加强农产品物
流标准化建设,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
环节,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
流工具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
条形码等,实现物流活动规范化。制定
全国统一的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
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
标、鲜度指标等,并对农产品原产地进
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
源测试等。
(四)优化组织结构,加快立法进程
欧美、日本等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形成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
理论和体制,基本实现经营规模化,功
能综合化,资本股份化,市场开设和经
营管理分离化。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都
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
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
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归口于农业
行政管理部门。如日本由农林水产省流
通局和地方农林部门流通室负责农产
品的流通行政管理。美国和法国农产品
流通行政管理职能也由农业行政部门
负责。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
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一元化的运行
原理,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
规律,可减少政出多门,提高行政管理
效率,值得我国借鉴。同时,要加快立法
进程,完善相关法规。应制订《农副产品
批发市场法》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
准》等相关法规,对我国农副产品批发
市场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制度等问题
做出清晰界定。
(作者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
院)

阅读全文

与国内外关于农产品营销研究综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子商务网站实训报告 浏览:603
网络营销是以为基础 浏览:670
幼儿园全员防火培训方案 浏览:17
市场营销专业值不值得读 浏览:479
金融学市场营销自考真题 浏览:616
校外培训学校招生宣传方案 浏览:787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优势 浏览:137
市场营销调查中资料收集的方法有 浏览:600
西南财经大学的市场营销 浏览:185
学校班主任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782
系列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15
文化产业项目运营与策划方案 浏览:5
污水处理培训方案 浏览:416
临沂市场营销学校 浏览:5
做好线上营销的方案 浏览:166
员工公司全年节日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609
市场不是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浏览:884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骨干培训方案 浏览:922
2019河南专升本市场营销分数 浏览:821
广西网络营销政策 浏览: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