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推广 > 广东佛山岭南文化产品推广

广东佛山岭南文化产品推广

发布时间:2023-03-27 16:26:31

Ⅰ 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有粤剧、醒狮等74个国家级非物质大没塌文化遗产、“五羊传说”等18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佛山部分、8项)。文化空间:佛山祖庙北帝诞、佛山秋色。民间手工技艺:“石湾公仔”陶塑艺术。戏曲:粤剧(佛山)。滚圆曲艺:龙舟说唱(佛山市顺德区)。民间舞蹈:广东醒狮(佛山南海区)。民间美术: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佛山部分、11项)。民间音乐:佛山十番、八音锣鼓。民间舞蹈:杏坛人龙舞(佛山市顺德区)。曲艺:粤曲星。民间美术:佛山彩灯、佛山木雕。察让传统手工技艺:佛山狮头制作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民俗:佛山春节习俗、行通济、乐安花灯会
更多关于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7b2bd7161583559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Ⅱ 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八大历史街区处处给人惊喜:漫步佛山禅城老城

在佛山待得越久,就越喜欢这个城市。

在禅城区逛吃逛吃了一个礼拜后,在开往顺德的铅森闷公交车上,我跟kk总结陈词——这里无论气候饮食地位,还是历史文化古迹,都与泉州有几分低调的相似。

泉州曾是宋元时期的世界第一大港,佛山则为明清时的“天下四大镇”(佛山镇、汉口镇、景德镇、朱仙镇)之首,以冶铁和陶塑闻名,作为港口城市,同样是古时重要的贸易城市。

经济上,泉州GDP位居全省第一,佛山在广东则紧跟深圳、广州,最新数据2022年一季度增速领跑4城。

与泉州众多的知名品牌一样,佛山的企业说出来都是鼎鼎大名,碧桂园、美的、海信、一汽、海天……

全世界25%的电饭煲、33%的抽油烟机、43%的热水器、48%的微波炉都在佛山生产,号称“家电之都”名春数副其实。

佛山实在是被广州、深圳压得毫无存在感。至少对于旅游来说,很少有人专门来这儿旅行的。

熟不知,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佛山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

遍布禅城老城区的文物古迹,古民居群,历史街区都给外地游客以惊喜。

漫步在历史文化街区,总能与很多的古街老巷不期而遇。

红砖墙、老房子,很多都是明清的遗留,虽然有些已经空置、破旧不堪,但并没有拆毁,像其他城市一样盖了仿冒的假古董。

2019年始,佛山市政府对禅城区八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包括品字街、梁园、莲花南、任围、祖庙—东华里、新安街、南风古灶、霍氏大宗祠。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大多保留了原貌。现在来看,这项浩大的工程算是成功。

阳光正好,穿透巷角茂盛的梧桐树,形成道道斑驳的影子。一个老人在轮椅上晒着太阳,静静地享受这暖暖的阳光。此刻,时间好像回到从前。

四通八达的狭窄小巷如毛细血管一样长在佛山这座不大的城市身上,太适合用脚步来丈量。

于我,这正是佛山最具魅力的地方。

畅游佛山,无需做什么攻略,佛山旅游局已经给出了官方的“旅游文化线路导览图”,按图索骥就好。

起点塔坡,途径六大历史文化街区,在中山公园结束。走马观花,一天的时间便览佛山禅城老城槐弯区的精华,个人是强烈推荐的。

当然,最好的方式是不急着赶路,花几天的时间慢慢溜达,是另一番体味。

塔坡作为起点,有着某种象征意义。佛山有佛,一语双关。

唐代贞观二年(628),乡民在塔坡岗建屋,偶掘得三尊铜佛像,人们便把塔坡岗称为佛家之山,并捐款重建塔坡寺,将佛像供奉于寺内,立石榜,上刻“佛山”二字。佛山由此得名。

塔坡古寺,经过修葺,慢慢地恢复原来的光辉,将花鸟壁画重新展示出来。可惜疫情,不开放,内部无缘得见。

“未有佛山,先有塔坡”。佛山初地,这块街坊心目中的福地——塔坡街,如今成为特色的游览胜地。

从塔坡古庙出发,往上走百米,是鸿胜纪念馆,原身是蔡李佛武馆,创办于清朝咸丰元年。

众所周知,佛山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展馆不大,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鸿胜馆150多年的发展概况。没想到,蔡李佛拳仍是世界最流行的拳种之一,在国际武术界中颇有影响。

隔壁是个街心小公园,被周边的高层的住宅包裹。走在其中,有一种奇妙感。

沿着塔坡街向西,横穿福宁路,马路对面就是新安街。

与人潮汹涌的岭南天地商圈不同,新安街安静、从容,偶尔有取道的行人穿行而过。

行不远处,看见色彩艳丽的镬耳封火山墙,海棠形,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这栋建筑原来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国公古庙。

国公古庙始建于明代,历经清代历朝多次修葺扩建,现存山门、香亭及前殿部分古迹。在檐廊梁架上,可以看到色彩鲜艳的浮雕,塑造富丽繁缛,典雅华贵的景象。

这里曾是铁钉行西友会馆,是佛山炒铁行的行业会馆,也是佛山唯一现存的古代手工行业师傅庙,是佛山冶铁行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如今的国公古庙改造为佛山冶铸历史展览馆,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佛山冶铸业五百年来的兴衰变迁。走进国公古庙,仿佛踏入了佛山冶铸历史的长河。

罗一星先生在《帝国铁都》写道——佛山因铁而生,因铁而聚,因铁都之名而雄天下。“居民大率以铁冶为业”,当时的盛况可参见清人梅璇枢的《汾江竹枝词》:

祖庙旁的泥模岗就是由铸铁废弃的泥模堆积而成,现在还留有遗址。

佛山成为明清两代的帝国铁都,以至“佛山之冶遍天下”,广锅等铁器更是畅销海内外。

在新安街由东往西走,便会行至与其交会的衙旁街。

衙旁街上,有一座佛山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武馆旧址鸿胜祖馆,该馆由蔡李佛拳名师张炎(字鸿胜)于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设立。

原址已经不剩下什么,新馆在前文提到的塔坡街。张炎首徒陈盛的故居也位于不远处。

在鸿胜祖馆的斜对面,有个院落看起来古香古色。走进二层小院,两棵树冠交织在一起的紫荆花树,花开正好,芳香四溢。

看了牌子,才知道这里原来是节芳学校旧址,本是民国时佛山一所颇具规模的私立学校。校舍已经破败,倒是可以在二楼俯瞰一下红砖青瓦的古朴街景。

在这片古街老巷里面肆意穿梭,总有意外的惊喜,这正是旅行的一大乐趣。看狭窄小巷中这棵盖过屋顶的老树,陪伴着老屋,犹如恋人一样,就这样的相守下去。

生源大街的百年古井和老树,通心巷的创意店铺、浪漫商店、拾翻剧场、小酒馆等一众店铺,犹如一个小的798艺术区。

明代的莺岗是佛山镇的最高处,可远眺(明代佛山八景中,有一景就是“莺冈远眺”)。老屋依旧住着人,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

现在莺岗社区纵横交错的古巷里,青砖古迹和红砖旧民居鳞次栉比,走在其中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像是闯入了繁华闹市之中的“桃花源”。

一座城市的灵魂,保留在它的老建筑里。对于本地居民来说,习以为常,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旅人,则是一种新奇。

紧挨着新安街不远处,则是佛山文物古迹最密集,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祖庙东华里街区。

位于禅城老城中部,在佛山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中,祖庙东华里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早在清朝时,东华里已被称作“岭南第一街”。历来都是官家富户所居,商贾云集,所以无论建筑形式或室内装修,均极为考究。幸运的是,很多建筑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让我们得以一窥究竟。

现在东华里有另外一个更现代的名字——岭南天地,是佛山的地标和名片。

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前提下,注入现代时尚气息,让东华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走在岭南天地,历史与现代不停闪现。

喜茶、居酒屋、反斗娱乐城、猫咖、书店穿插着简氏别墅、龙塘诗社、嫁娶屋、孔庙,毫无违和感。

边逛街边吃饭边休闲边赏古建,也算是难得的体验。

何况这里还有不定时举办的各种主题展览,是文青和小清新的最爱,网红们的最爱。

逛累了,奶茶咖啡啤酒饮料任君选择,饿了还有世界各地美食和诱人小吃,丰俭由人。

我们在佛山的时候正值春节前夕,整个岭南天地街区都被节日气氛装点着。到处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挂,还有新春市集,人气颇足。

最美的还是夜景。华灯初上,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古建筑和现代光影酷炫的结合,完美演绎出一个新佛山。

有点像香港的兰桂坊,是年轻佛山人夜生活必去之地。

逛完岭南天地,左近还有一处“来佛山不到这儿就等于白来”的所在——祖庙。

To Be Continued

Ⅲ 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又称“禅城”。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佛山是“南国陶都”,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荣获“中国陶瓷名都”称号。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猛尘樱,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2005年底,佛山参与申报的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枝丛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近年来,佛山围绕建设文化名城目标,推动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开放、兼容和创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办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第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等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文艺活动。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均处于全省、全国先进水平,多层次配套发展的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和广东粤剧博物馆落户佛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兄宴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落户顺德。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被评为“中国魅力名镇”,三水区大旗头村、顺德区碧江社区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专类园。还有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可让游客领略独特的岭南文化。目前,佛山以历史文化、南国武术、商务会展、产业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美食、美化家居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师出佛山”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

Ⅳ 佛山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假如你是佛山市旅游局的局长,你对开发佛山旅游文化资源有什么样的好的想法

粗糙旅游产品悄然被取代 文化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之于旅游,犹如科技之于工业。在旅游市场慢慢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渗歼的今天,粗糙的旅游产品和品位低下的景区逐步被理性的游客所摒弃,旅游产品的质量时代已经来临。据了解,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绚烂多彩。 南风古灶、祖庙、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康有为故居、佛山鸿胜馆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俗文化极富地方特色,佛山民间工艺如美术陶瓷、纸扎制作、剪纸等以精工细作而闻名于世,娱乐风俗方面如粤剧、秋色会、醒狮表演等均具有群众基础与地方传统,极具开发价值。 同时,佛山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各区中都有分布,整体上呈分散态势。但在有的区域,却非常集中,如禅城区集中了祖庙、南风古灶、东华里等三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多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物星罗棋布,粤剧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也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有利于形成聚集效应,便于集中开发,减少资金投入。 部分文化资源开发欠规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佛山的文化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如修复、改建和新建了佛山梁园、南海南国桃园、黄飞鸿狮艺武术馆、高明蔼雯教育农庄等一大批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相当一部分文化资源已经转化为旅游产品。 但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划欠缺或规划落实不到位,已开发的旅游产品处于分散状态,缺乏组织与联系,内容不够丰富;顷搜还有很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未曾转化为旅游产品,如祖庙街片的民居及旧商铺建筑,虽然这一片的改造已纳入城市规划控制之下,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丛乎冲今未能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另外,开发力度和推广力度还稍显不够,如武术文化等,尽管名气甚响,但仍未能形成影响较大的规模旅游点。 建议:成片开发祖庙周边 有业内人士提出,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尊重原文化的基础上,恰当地提炼出文化主题,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如可以以祖庙为中心,展开一个博物区和特色民居区旅游点。 将区内拥有的十几处文物保护单位,祖庙、简氏别墅、霍氏宗祠、傅氏家庙、嫁娶屋及黄祥华如意油祖铺、李众胜堂祖铺等转化为旅游点,经过整修装饰,在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配以佛山的民间手工艺文化、曲艺文化、饮食文化、嫁娶风俗文化等等,丰富旅游内容。 其次,也要合理组织旅游线路,改变现有的景点分布散乱、缺乏联系的状态,使之能够形成集中体现佛山旅游文化主题的文化旅游系列。如可将分散在佛山各地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组成旅游线路,推出武术之旅、工业旅游、历史文化之旅、美食购物之旅、摘果旅游等。 再说远点,加大宣传的力度和交流的深度,通过宣传与演绎,使佛山“狮舞岭南,传奇佛山”的文化形象得到认同,提高佛山文化影响力也不失为捷径一条。

Ⅳ 为什么要弘扬岭南特色文化

去大学城的岭南印象园看一下感此仿受一下,岭南文化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弘扬岭南特色文化了。
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南部,原练溪村的区域内,总占地面积 16.5 公顷 ,是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
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景区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将成为以岭南建筑完整、民间文化深厚、田园乡村风情浓郁,成为现代人档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岭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时间了解岭南文化的课堂,满足了广大你一天了解岭南民间千年古文化的心愿。
岭南印象园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壮观的蚝壳墙、精致的满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处处散发着森蠢纤岭南水乡的韵味。

Ⅵ 请问佛山的岭南文化有哪些

佛山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 陈恩维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数量统计方法和人文地理学理论,考察佛山文化在广府以及岭南文化中地位,认为无论是历代人才的量与质,还是遗留文献的多与寡,佛山均在岭南各地中占首要位置,这决定了佛山在岭南文化中的中心地位。而佛山文化之兴盛,则取决于佛山地域环境、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关键词:佛山 广府文化 地位作者简介:陈恩维(1975-),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中文系副主任) 屈大均在论述广东文化及其兴起历程时说:“广东居天下之南,故曰南中,亦曰南裔。火之所房,祝融之墟在焉,天下之文明至斯而极。极故其发之也迟,始然于汉,炽于唐于宋,至有明乃照于四方焉,故今天下言文者必称广东。……嗟夫,一国之人文,天下之人文也。知天下于一国,知一国于一人。……广东者,吾之乡也,一猜模桑梓且犹恭敬,况于文章之美乎。文者道之显者也,恭敬其文,所以恭敬其道。道在于吾乡之人,吾得由其文而见之,以为尚友之资,以为畜德之本,岂非吾之所以为学者乎。”[[1]]在这里屈大均阐明了广东文化的兴起取决于广东地理的学术观点,提出了人——文——地——国的地域文化的考察视角和地域文化研究的意义。本文拟继承并发展先贤对于乡土地域文化的考察方法,运用数量统计方法和人文地理学理论,考察佛山之“人”“文”、“地”,以图科学准确评估佛山在岭南(广府)文化中的地位。 一、佛山为岭南人文渊薮在封建时代,一地文化之盛,可从朝廷从地方选拔的人才数来考察。为此本文根据《广州府志·选举表》,制定《广州府历代乡贡、进士地域分布简表》,以了解佛山在广府文化中的地位。(1)佛山在广府文化中居中心地位。广州府历代乡贡进士总人数为1283人,其中番禺为260人,占20.3%,南海357人,占27.8%,顺德238人,占18.6%,东莞193人,占15.0%。佛山所辖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四县历代的乡贡和进士人数占广州府历代乡贡进士总数的48.7%,几占半壁江山。佛山在岭南文化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可见。(2)佛山区域文化以南海和顺德为中心,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南海所提供的乡贡、进士人数居第一,占广州府总人数的27.8%。显然是广府文化的中心地。晋代郭璞称:“南海盛衣冠之气”。清代吴荣光也指出:“国朝制科,广东九郡举人中额七十有二名,每科广州郡几居其半,广州十四属,南海又居其半。”[[3]]顺德占18.6% ,论比例似乎逊于南海,但是明代以来顺德从南海分离、单独置县后,文化崛起的速度是惊人的,尤其是清代,其进士人数竟然超越了南海、番禺而跃居第一。相比之下,三水仅占2.0%,高明仅占0.1%,这与它们建县较晚、文化开发较迟有关。《高明县志·列传序》承认:“高明本广肇错壤,半山半泽,风气朴茂,自画疆开县曾不数十年,而人才继起,德行文学载在通志、郡志者不一书。”[[4]]高明进入选举的人数,历代仅有一人,因此县志编纂者,只好强调记载在《广东通志》中的德行、文学之士,其文化相对落后是不争的事实。从广东全省来看,佛山文化也是居领先地位的。这一点可以从《广东历代状元、榜眼、探花分布简表》中看出。从上表可以看出,广东历代状元远远有9人、榜眼8人、探花9人,佛山在这个排行榜中无论是状元、榜眼还是探花,数量均是第一,所占比重也有三分之一多。2007年广州市越秀区建成南粤先贤馆,首批入馆56位对岭南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南粤先贤,佛山入选10人,占17。8%,居各地之首。[[5]]这也说明了李族佛山在岭南文化的地位。以上主要从文化人才的数量分析,就人才质量而言,佛山历代涌现了方方面面的人才,成为了广府文化的丰碑。在经学方面,佛山自明清以来出现了方献夫、郑毓、庞嵩、区大伦、何维柏、曾钊、桂文灿、温汝能、简朝亮等人,或通一经,或兼通数经,皆为岭南著名经学家。史学方面,周克明、黄衷、邝露、梁廷楠、李文田、汪兆镛等人,皆学有专攻,自成名家。文学方面,明代初期南园前五先生开岭南诗派,五子中佛山人居其二,顺德孙蕡被誉为“岭南诗宗”;明代中叶,南园后五先生继起,引领粤海诗坛,其中顺德欧大任、梁有誉影响遍及全国。明末清初,“南园十二子”中佛山人占一半;顺德陈邦彦与南海陈子壮、东莞张家玉并称“岭南三忠”;陈邦彦之子陈恭尹与番禺黎遂球、南海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清中叶,顺德黎简与同县张锦芳、黄丹书、番禺吕坚因擅画穗扰缓被誉为“岭南四家”;顺德胡亦常、张锦芳与钦州冯敏昌因善诗并称“岭南三子”。晚清至近代顺德黄节与番禺梁鼎芬、曾习经、罗瘿公以诗文并称为“岭南近代四家”;吴趼人开近代谴责小说之先河,康有为成“诗界革命”之代表……。上述历史文化名人,“风节可仰而思也,德业可考而法也,论议可诵而服也,……后贤继兴,将亦藉声光以自壮矣。表南海者着,其在于兹。”[[6]]他们生于佛山、长于佛山,建设佛山,奠定了佛山在广府文化中的中心地位,是佛山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名”片,也是佛山“文化名城”建设的文化资源。例如,我们今天讨论佛山人精神,我认为历史文化名人身上的风节德业,治学精神、重文传统,完全可以成为其重要内涵。 二、佛山为岭南文献之邦我们讨论一地文化的地位,最为重要的依据是当地所遗留的文献典籍。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一文语“刘御史集”条云:自韩昌黎入粤,粤之人士与之游,而因以知名于世者,在海阳则有赵德,在南海则有区册、区弘。于时昌黎于德有牒,又有诗以别之,于册有序,于弘亦有诗送之,至今粤人以为荣。……若汉之时,吾粤文始于西,为陈钦、陈元父子。唐之时,吾粤文始于北,为张文献(九龄)与君(刘轲)。文献与君,其又为粤北之终而南之始者也。[[7]]汉唐时期,岭南文献中心分别在粤西之广信(封开)和粤北曲江(韶关),至唐宋以来,以番禺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迅速崛起,成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佛山岭南也随之发展为最为重要的交通重镇,文献也随之累计发展。,逐渐成为岭南的文献中心。罗志欢先生曾制《岭南作者及文献分布简表》,目的在于反映岭南文献分布,我们借此以观察佛山地区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1.自汉至清,佛山有作者258人,占总人数692人中的37%,高出广州的21%;惠阳的12%;佛山历代见于著录的经史子集四部著述592种,占29%,高于广州的22%、惠阳的16%。无论是作者人数,还是著述数量,佛山都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佛山在岭南文化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可以见出。2.从佛山文献遗存的类别来看,经、史、集部文献数量均居岭南第一。就各部在所占比例而言,经部占佛山总文献数量的13%,史部21%,集部56%,子部占10%。由此可见,佛山文化中文学与史学尤为发达。3.从历代作者分布的朝代来看,佛山自明清时期才成为岭南的文献中心。明清两代,佛山共有作者248人,占佛山历代总人数96%,占岭南作者总人数的35%。由此可以推出,佛山文化的崛起时期是明清两代。佛山历代的文献遗存中,史部文献数量较为可观。而史部文献中地方志的数量所占比重最大。据统计,佛山地区历代地方志著录43种,现存58种,现存数量在整个岭南地区居第一,著录数量居第二。[[9]]地方志是记录一定行政区域自然和社会风貌、历史与现实材料、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综合性文献。因此,地方志的制作与保存,实际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自觉构建。一个地域的人们基于某种文化认同——种姓、方言、风土、产业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和荣誉感,出于对地域文化共同体的历史求知欲,会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来构建和描写传统,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历史编纂,因为“历史编纂的任务是确立和完善关于过去的形象。批判的或科学的历史编纂所探究的,是已为人们所接受的、或是传统的过去之形象,并且对他们进行考证和加以完善。”[[10]]这从清代中叶著名史学家顺德人梁廷枏对广东地方史志的研究可以得到验证。梁廷枏曾著有《顺德县志》、《南越五主传》、《南汉书》、《广东海防汇览》、《粤秀书院志》等一批地方史志。在这些著作中,他一方面通过精细的史料考证,试图准确再现地方历史,另一方面则结合自身对于岭南文化的体认,自觉参与对广东文化特质的构建。如《南越五主传》记南越政权的开创者汉人赵佗 “和集百越”[[11]]、北通中原;《南汉书》中,记烈宗父子“所招应多中朝名士”[[12]],提升了岭南与中原文化的融合水平。这实际上是作为历史学家的梁廷枏在刻意凸显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质,这种著述行为,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构建。[13] 三 佛山为广东之聚佛山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岭南占据中心地位,取决于佛山的地域环境、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明陈洪谟、张瀚《松窗梦语> 卷二载:自南安逾梅岭,岭高路隘,路盘旋而上,亦不为险。过岭,登舟。经黄塘,平圃,路多奇峰怪石,而清流旋绕其下,良可娱目。至韶州,有白塔堤,英德有观音洞。洞在江中,石山高峙,水浒壁立,而岩洞深奥。过江口横石矶飞来寺,寺在山上,奇峰耸秀,回渚呈澜,一胜概也。历清远,三水,时值潮长,水势湍急,缓缓拽牵而进。登小金山,昔名灵州山,寺曰宝陀,有东坡遗像,前有超然台。登山而望,四面皆水,若登金山观大江,但广狭不同耳。自此经官窑,抵广东之会城,为古南越。城有七门,城东北隅有粤秀山,西北有九眼池,为一方胜概。天气甚暖,乃阳泄阴盛之地,冬不雪,花不谢,草木不凋,民人多湿疾,亦风气使然。其俗贱五谷而贵异物,然珠翠牙玳与五金诸香皆产自交南海岛,非中国所有。[[14]]佛山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确实可以看作是广东各地的辐辏之地,为广东地理之“聚”。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佛山乃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广西数省进入广州的门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交通环境和气候条件,使佛山物产丰富,贸易发达,成为物资与人员的聚散之敌之。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的“四大名镇”,曾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商贸重镇,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可以说,佛山的地理交通位置之“聚”,使之成为了物资之聚,人才之聚,从而也成为了广东的人文渊薮、文献之邦。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看,佛山汇集各方物资、人员的“聚”,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聚,即“兼容”,而这乃是广东文化的典型特质之一,这也可以看作是佛山对广府乃至岭南文化的贡献之一。康熙《南海县志》卷十一《人物列传序》曾不无自豪的总结:“南邑惟时都会,十郡辐辏,岭海灵气于滋郁蟠,故其上下古今,千有余年,发为人文,实冠全粤。或以勋名传竹帛;或以著述流休美;而且殉节封疆;而且高蹈岩穴;下至笄袆闺媛,亦砥砺捐躯,与丈夫等烈。煌煌缃帙,不啻盛矣。”[[15]]佛山文化之所以兴盛,直接取决于佛山的经济发展水平。叶石洞云:“广东好诗辞,缙绅先生解组归,不问家人、生产、惟赋诗、修岁时之会,粤人故多高致乃尔。”[[16]]正是因为广东富饶的地方经济,可以解决退休士大夫生活之忧,故而可以放心进行文化生产。温汝能论顺德云:“顺邑处羊城西南,境接南、番、香、新之交,无地非水,所居山庄村舍,悉水绕其旁,而舟楫往来随潮上下,一望而波光四合,景物超然。故其人士多潇洒出尘,能文章,工吟咏,而其所著见亦无涯无尽,一寓其汪洋浩瀚之势,论者谓地之灵有以钟之也。”[[17]]可以说,自然环境以交通条件,影响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佛山经济发展对文化的推动作用,还可以从直接从当地出版业的发展来考察。金武祥《粟香三笔》卷四指出:“广东刻工,在顺德县之马冈。均以书板多者为富,嫁女常以书板为奁资。”[[18]]咸丰《顺德县志》卷三《舆地略·物产》也记载:“今马冈镂刻书板,几遍艺林,妇孺皆能为之。男子但依墨迹刻界画线,余并女工,故值廉而行远。”正是因为有便利的刻书条件,咸丰《顺德县志·艺文略》才可以自信宣称:“吾顺本南海离明地,夙号人文渊薮。大手著作,卓有可观,自来俗尚声诗,操觚家既不可数计,而悠游林下者,往往假吟咏以自娱,故诗集之镌,几等南渡兰亭。”[[19]]佛山之所以成为岭南文献之邦,与明清时期佛山的出版业发达不无关系。 如果说佛山历史名人是佛山文化的“纪念碑”,佛山所遗留的文化典籍是建筑这座纪念碑的“沙石”,那么承载这一座座文化纪念碑的则是佛山之“地”。鉴古可以知今,佛山今天要建设历史文化文化名城,就研究而言当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和文献整理入手,就现实发展而言,则取决于以环保、交通和文化产业为基础的经济的振

Ⅶ 岭南传统文化传播困境的原因

岭南传统文化传播困境的原因文化内涵和传播形式单一。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岭南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佛山狮头彩扎,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当前佛山狮头彩扎文化最出名的黎家狮,目前裂派已传承到第六代,除此之外再鲜有旁系旦态,没有在文化内涵和传播形式上模源源进一步提升。

Ⅷ 广东岭南文化特色

园林:岭南园林主要指珠三角的广府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戏曲:粤剧又称大旅“广东大戏”,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书法:陈献章是当时广东的大书法家,门下弟子甚众,自成一格,形成“白沙书派”,开岭南书法之先河,陈白沙晚年以茅根作笔被称作茅龙笔。

1、园林:岭南园林主要指珠三角的广府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戏曲:粤剧又称“广东大戏,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粤剧于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书法:陈献章是当时广东的大书法家,门下弟子甚众,自成一格,形成“白沙书派,开岭南书法之先河,陈白沙晚年以茅根作笔被称作茅龙笔。

4、音乐:岭南古琴从汉代便逐渐发展起来,历代都出现不少有名的琴人,写作不少琴学的典籍,创造枯仿圆和保藏不少有名的古琴乐器和琴谱。

5、绘画:明代广东南海林良是宫廷中最杰出的水墨花鸟画家,是明代院体花鸟画没塌的代表人物,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在明代院体画中独树一帜,对后世画坛,包括宫廷画家、职业画家、文人画家均产生重大的影响。

Ⅸ 岭南文化艺术有哪些

岭南文化艺术如下:

1、粤剧。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一。

2、岭南画派。

指的是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3、粤语。

广东地区称为广东话,广府话,广西地区称为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方言。

4、广绣。

广绣是粤绣之一,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宝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

5、广彩。

一般指广州织金彩瓷,是广州烧制的织金及其采用的低温配汪旅釉上彩装饰技法,是一种产自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

邻南文化的概念:

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岭南地区文化,涵盖学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工艺,建筑,园林,培凳民俗,宗教,饮食,语言,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从地域上,岭南文陵让化又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

广东文化又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陆丰文化,雷州文化,高凉文化,西江文化,南江文化,漠阳文化,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岭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近代岭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

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Ⅹ 有哪些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呢

东莞茶山公仔
象牙雕刻
佛山木版年画
潮州木雕
潮州麦秆剪贴画
潮州剪纸
潮州花顷棚早灯
潮州大吴泥塑
潮绣
潮州花灯
佛山彩灯
潮州大吴泥塑雀雀
英石假山盆景技艺
新会葵艺
佛山狮头制作技艺
阳美翡翠玉雕刻技艺
潮州彩瓷技艺和或
潮州麦秆剪贴画

阅读全文

与广东佛山岭南文化产品推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产品牌手机的营销策略ppt 浏览:282
银行小区节日营销方案 浏览:460
治愈系服装品牌营销活动 浏览:452
2013年度中国服装电子商务运行报告 浏览:110
市场营销游戏法则 浏览:844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策划书 浏览:355
餐饮营销方案案例范文 浏览:635
青少年篮球培训方案流程 浏览:233
我国电子商务建设有哪些 浏览:97
关于教师礼仪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457
大型户外泡沫秀策划方案 浏览:485
小学元旦晚会ppt策划方案 浏览:603
培训机构参加投票的活动方案 浏览:903
幼儿园教育法培训方案 浏览:112
元旦晚会策划书的实施方案 浏览:957
香水市场营销方案 浏览:309
妇科药品销售推广方案 浏览:271
学校德育培训计划和方案 浏览:759
绍兴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浏览:486
正能量的营销方案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