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心得体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对人类追求和谐美德美好传统的扬弃与超越,是对现实中国与世界经验教训的批判与反思,是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与再总结。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期,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正在给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挑战;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需要继续巩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此种社会的建设,从社会的层面看,就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制度等的建设;从大学生的层面看,就是对大学生和谐美德的呼唤。“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继力量。
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从大学生群体中流溢出的科学文化精神,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创新的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文化基础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其自身所蕴涵的文化力量,在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引领和整合的作用,大学的文化辐射,在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作为大学文化的引领者,大学生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修养。除了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有适应自己将来工作需要的外语水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口号早已过时。列宁说的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所以只有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大有作为,畸形片面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大学生应以一种守望的精神,入世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当前,在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多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群体要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发扬大学生群体创新的品格,提炼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大学精神,并使之成为大学乃至社会的一种文化意识,塑造出适合全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大学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科学、创新等精神,让它服务社会,引导社会文化潮流。要发挥各种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作用,用大学文化整合社会文化,将大学的责任、大学所崇尚的精神以及大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渗透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理想和精神生活中去,丰富和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品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和消除腐朽、没落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总而言之,在这除旧迎新的时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能量。
[内容摘要] 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为实现经济活动和经济伦理之间的积极互动,经济伦理基本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效率与公正相辅相成基础地位的同时,要深刻认识权利与公正关系突出的客观趋势和重要意义,自觉地达到效率、权利和公正之间的平衡,以充分保障公民的经济自由和得到平等对待。
[关键词] 效率 权利 公正 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伦理精神或伦理气质,或者说是人们从道德上对经济活动的根本性看法;而经济伦理学则是这种精神、气质和看法的理论化形态,或者说是从道德上对经济活动的理论化理解、评价和规范。同人类的经济活动一样,人们的经济伦理及其理论形态也具有变动不居、不断发展的特点。它作为关于经济活动的一种特殊观念态度、道德意识,既受制于经济活动,又反作用于经济活动,即促进或者阻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之后,更是如此。那么,在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经济活动和经济伦理之间的积极互动呢?以下,本文拟从“效率、权利和公正之间”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 效益与公正的相辅相成
自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无论是初期告别“以阶级斗争为纲”走向改革开放,或者中期确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还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都贯彻着一条基本线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由于经济建设总是在经济伦理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并要求经济伦理观念对其进行适当的辩护、规范和反思;因此,从哲学价值论和经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提出了确立与我国当代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特别是确立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伦理观念,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双方的积极互动和螺旋式发展的问题。
从我国理论界、包括经济伦理学界的情况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理论工作者对与当代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包括经济伦理观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取得了值得重视的理论成果。⑴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也开始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提出了关于我国当代道德生活基本格局的设想:以功利伦理为基础,以奉献伦理为主导,以生态伦理为扩展,以文化伦理为升华;构思了当代经济伦理的基本原则:注重生产力发展、肯定公民经济行为物质利益动机的经济效益原则,达到共同富裕、倡导服务奉献的社会公正原则,建立与自然伙伴关系、实现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平衡原则,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理想的个性发展原则。⑵
在对这一经济伦理基本原则框架的构思中,笔者论证的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目标和心理动力、社会目标、生态目标、理想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目标是发展生产力的经济目标,对经济主体而言,则是追求交换价值增殖的活动,由此要求注重社会生产力发展,肯定公民经济行为物质利益动机的经济效益原则。在实现发展生产力目标的基础上和过程中,它还要实现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从而要求达到共同富裕、倡导服务奉献的社会公正原则。在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努力做到与自然休戚与共,保护环境和实现生态平衡,由此要求倡导与自然的伙伴关系,实现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平衡原则。而它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的实现及其统一,就为其理想目标——“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创造着现实基础。从而要求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理想的个性发展原则。
进一步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中,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是最基本的目标,其中经济目标是基础,社会目标是主导。而在一定意义上,生态目标是对经济目标的限制,对社会目标的扩展;个性目标则是经济和社会目标的综合和升华。因此,在由上述四项原则组成的相反相济、相辅相成的规范系统中,经济效益原则和社会公正原则也就成为我国经济伦理的最基本原则。其中,经济效益原则和功利伦理不仅作为发展生产力的首要目标的集中体现,使其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而且通过作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起点,发挥着公民发展生产力的普遍、持久、强有力的心理动力的功能;社会公正原则和奉献伦理则在经济效益原则和功利伦理的基础上,成为制定社会政策的指导伦理、社会先进成员的自觉伦理、提高公民道德境界的典范伦理。
至于这一经济伦理基本原则框架的适宜与否的问题,笔者认为,从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可以说至今还是有其参考价值的。因为,不仅它的论证基础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而且它的论证过程也是紧扣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当然,由于这一构想提出的时间较早(自20世纪80 年代中期起就开始构思,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明确),论证的时间较长(直至1998年才定型),特别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变化(以四个多样化等为典型等等),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经济伦理原则观念框架的内涵进行“再论证”,即主要从制度伦理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再论证”,以使其适应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
具体说来,笔者拟对上述经济伦理基本原则构想再论证的重点在于,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效益原则和功利伦理方面,除了新发挥的体制改革、科技创新、诚信交易之外,还要着重论证公民的经济自由和经济权利问题;在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原则和奉献伦理方面,除了新发挥的经济民主、分配公正、社会和谐之外,还要强调阶层合作问题,特别是要强调强势社会阶层的责任和积极扶助社会弱势阶层,即对所有公民的平等对待问题;此外,在建立与自然伙伴关系、实现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原则即生态伦理方面,在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理想的个性原则即文化伦理方面,在肯定近年来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有必要根据时代要求做出新的论证。而产生这一“再论证”的愿望和必要性的原因在于,除了以上已经提到过的由于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而导致当代社会及其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之外,还有我国理论界、包括经济伦理学界中一种重要发展趋势的激发:对“权利与公正关系”问题的日益关注。
二.权利与公正关系的突出
所谓对“权利与公正关系”问题的日益关注,即“权利与公正关系”的突出,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近年来,我国经济伦理学者在研究通常的“效率与公正”关系问题的同时,日益关注对“权利与公正”关系问题的研究。例如,任重道在《公平与权利之间能否和谐》的论文中指出:“对公平问题的研究,大致存在两种基本的模式:一是着眼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二是着眼于公平与权利的关系。相比之下,后者显得更为基本。有两点理由:⑴效率的提高最终不能离开一个有效的产权制度的建立,这是近年来经济研究和实践的一个中心议题;⑵从理论上看,公平与权利之间似乎存在着更加难以调和甚至‘不可通约’(incommensurable) 的矛盾”。⑶关于以上的引证,有两点先要在此加以说明。第一,尽管由此并不表示笔者完全同意任重道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效率与公正”和“权利与公正”之间,已有不少学者更重视对后者的研究。第二,“效益”与“效率”、“公平”和“公正”是有差别的,但在本文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
这样,就把“权利与公正关系的突出”问题提了出来。而为了进一步把握在当前的经济伦理学研究中,这种更重视“权利与公正”问题的趋势,不妨考察一下徐大建的相关观点。在《企业伦理学》一书中,徐大建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公平原则”的研究,是从区别“作为目的的善和作为手段的善”两者着手的。他认为,“关于目的善的问题,最简洁的答案就是,人生的目的应当是幸福。”⑷幸福包括人的身心健康、友爱情谊和创造活动这三种终极价值,其综合就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而“生命、人格平等和自由这三大人权由于是上述三种人生终极价值的前提和要素,因而也是终极的人生价值。”⑸在由此明确了作为目的的善,即人生的目的或终极价值以及它们所蕴涵的基本权利之后,徐大建接着论证作为手段的善,即达到这些目的的伦理原则和规范。相应于手段行为的两大类型:生产和分配,他提出了功利原则和公平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经济效率原则与经济公平原则,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公平原则”。
从徐大建在此对经济伦理原则和规范的论证来看,虽然后来还是落实到了“功利原则与公平原则”,以及相应的“经济效率原则与经济公平原则”;但是,由于他明确地把它们作为手段的善(价值),即实现目的的善(“个人的全面发展”及其所蕴涵的“基本权利”)的手段,这样就使他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公平原则”的论证,获得了新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明显地强化了其中的“权利”因素。例如,徐大建强调:“自由作为功利原则的前提对于道德行为来说就具有重大的意义。”⑹“公平的分配原则应当是平等原则或机会均等原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得到人之为人的平等待遇,都应平等地享有自我发展或自我实现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或基本权利”。⑺要“改变人的基本权利或机会不平等的状况,而要改变机会不平等的状况,唯一现实的办法就是要坚持经济效率的原则,发展生产力,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⑻
应该说,上述徐大建的论证表明,对“权利与公正”关系的关注,确实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趋势。对于这一点,不该再有疑问。近来一些研究者发挥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观点探讨经济伦理问题,更是这一趋势不断发展的明证。⑼因此,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趋势?对此,笔者认为,这一趋势的出现,决不是个别研究者的突发奇想,而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全球化交往和公民权利问题突出的综合产物和必然要求。第一,20 多年GDP9%的年增长率,使我国在新世纪之初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从而,不仅经济效率,而且社会公正、政治民主、先进文化和生态平衡等等也成为紧迫的社会发展目标。第二,2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过程,不仅全球化经济交往日趋普遍,而且文化和政治观念的相互激荡也不断深化,我国面对着国际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的全面挑战。第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出现了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上实现新的社会整合的需要,保障每一个公民基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的任务日益迫切。
总之,正是由于这一国际国内发展的基本趋势,要求经济伦理学研究者在关注“效率与公正”问题的同时,更多地研究“权利与公正”的问题。据此,再来看笔者本人先前对经济伦理基本原则的论证,虽然当时已经探讨了我国道德生活现代化的根本特点:“从臣民义务本位到公民权利本位”,⑽不能说只考虑了“效率与公正”,而完全忽视了“权利与公正”;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相对于上述实践和理论上的发展趋势,笔者从“公民权利本位”角度对经济伦理基本原则的论证,还是不够充分的。例如,对于“功利伦理”和“经济效益原则”的论证主要限于“肯定公民个体经济行为的物质利益动机”,即虽然肯定了公民享有物质资源这一最基本的权利,但没有涉及公民全面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的问题。这就是说,在探讨我国经济伦理基本原则方面,当时的论证主要是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论证,还不是基于公民个体自由和权利的论证。因此,现在有必要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把国家发展战略和公民自由权利的论证更好地结合起来。
三.效率、权利和公正的平衡
在确认了我国理论界、特别是经济伦理学界对“权利与公正”问题的日益关注,肯定有必要对笔者原先关于经济伦理基本原则的构想进行“再论证”之后,现在可以考察经济伦理观念与经济建设积极互动的问题了。毫无疑问,由于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新世纪仍然是我们的中心任务。鉴于这一现实,就经济伦理对当代经济建设的辩护、规范和反思而言,“效率与公正的相辅相成”仍然是其论证的基础范畴,这一点也是明确的。当然,在把“ 效率与公正”作为考察当代经济生活的基本经济伦理范畴时,要充分发挥这对范畴的丰富内涵,不能把它只局限于狭义的分配领域,而是至少也要在生产领域中综合地考虑“效率与公正”的关系。这就涉及对当代经济建设论证基础的坚持、深化和发展问题,这实际上也就是当前经济伦理观念对经济建设发挥积极反作用的主要领域。
这里,首先要回答的是,基于我国近年来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相应思想观念的变化,有没有必要这么去做?对此,笔者认为这是完全必要和十分紧迫的。因为,从我国理论界当前从“效率与公正”关系的角度对“经济建设”的论证来看,主要仍然是一种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论证。这种论证的基本思路是:在分配中强调公平,牺牲效率,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因此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当然,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在收入分配上也不应悬殊过大,更不能搞两极分化,因此还必须坚持“兼顾公平”的原则。⑾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长期性,因此这种着重在分配领域论证“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思路毫无疑问是必要和正确的。但是,即使是必要和正确的论证思路也不应凝固不变,而是应该与时俱进。从而,作为“与时俱进”的体现之一,在对“效率与公正”关系的理论论证中,应该考虑把国家发展战略和公民自由权利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把它的论证领域从分配经生产并逐步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
为了说明把国家发展战略和公民自由权利这两种论证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里先考察一下德国《基本法》对德国经济制度的论证:“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基本法没有明确规定经济制度的种类和形式。但是,这种经济制度是同若干基本自由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是同个性的自由发展、结社自由、自由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以及私有财产受到保护联系在一起的。……在基本法中,与经济自由的这些原则相对立的有社会国家性原则以及私人财产的明确的社会义务。私人财产必须为 ‘公众的福利’服务。2.基本法的这些法律规定确立了秩序政策的混合形式:既有经济自由,又有为公众利益而对这种自由的限制。”⑿这是一种从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出发论证经济生活的范式。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制定的《基本法》、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及其成就,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当然,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尊重和肯定德国的成就,不等于我们必须照抄照办人家的做法。事实上,由于基本制度、文化传统、发展程度等国情的不同,在做出事关经济生活的选择时,最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从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出发。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善于吸取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和成就,在当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如此。从而,即使在对当代经济建设的基本问题做出论证时,吸取德国范式中的积极成就也是可能和必要的。即在当前和今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做出论证时,把国家发展战略和公民自由权利两种范式结合起来,是可能和必要的。具体说来,对于“经济建设”的论证,我们在坚持仍然以国家发展战略的论证为基础的同时,也要充分发展公民自由权利的论证,使这两个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上升到新的高度,以真正实现我国经济活动和经济伦理的积极互动。
从发展中国经济伦理和完善经济伦理原则构想的角度来看,通过这样的论证,“效率与公正”的关系也就在相当程度上转化为“权利与公正”的关系。因为,这种论证的实质在于,它主要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角度考察“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必须指出,这是一种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转化。从而,为进行这一新的论证就不仅要善于处理好“效率与公正”和“权利与公正”两对矛盾自身内部的关系,而且还要处理好这两对矛盾之间的关系,实现效率、权利和公正之间的平衡。具体说来,鉴于我国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长期性,鉴于“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⒀无论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⒁的分配方针,还是倡导“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⒂我们仍然要坚持把处理好“效率与公正”关系放在基础的地位,并在这一基础上自觉地、主动地处理好“权利与公正”的关系。对于这一点,坚决不能动摇。
当然,由于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由于如果公民的经济自由和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的话,发展生产力的经济效率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更由于我们的理想目标是实现“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⒃因此,在坚持“效率与公正”关系的基础地位的同时,我们还要日益关注“权利与公正”关系对其的反作用,真正实现这两种关系之间的积极互动。从而,就实践的发展趋势来看,“效率与公正”和“权利与公正”这两对矛盾将逐渐演变成一种“效率、权利和公正”之间的三角关系。及时地从理论上把握这一趋势,正是当代经济伦理学实现自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实现经济伦理观念和经济建设积极互动的一项必要条件。
四.经济自由和平等对待
那么,如何在当代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效率、权利和公正的平衡”呢?从笔者原先对“注重生产力发展,肯定公民经济行为物质利益动机的经济效益原则”的规定来看:以效益为追求目标,以勤俭为行为核心,以自尊为心理基础,以竞争为实现手段,以互利为社会前提,以法律为行为基准,应该说是自觉地把发展生产力放在了首要和基础的地位,并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把公民个体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活动主体,这些观点至今仍然应该坚持。但是,在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公民自由自主活动统一的“发展生产力”这一事业的理解上,总的说来还是把它主要理解为前者,而不是后者。这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但鉴于近年来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就有必要在对“发展生产力”作为两者统一理解的同时,更注重其作为公民自由自主活动的性质,并自觉地创设相应的体制和政策,使这两个方面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
⑵ 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200~300字
教育对于种子是阳光,对于树林是水,对于稻田是肥料……而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
能让人该过自新.要是盗贼、人犯,从小接受过法制教育,有着满心道德,那他们还会成为罪犯吗?由此说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觉得学好法制教育就是学会做人,就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教会我们遵守守则,小学生要遵守《小学是守则》,员工要遵守公司条例,而每个公民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它教会我们不要迷恋电子游戏机,不吸烟,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电子游戏会让我们成绩下降,也浪费金钱;吸烟喝酒有害身体,打人和小偷小摸是不良行为。它还教我们怎样防火与自救,城市不能随便放鞭炮等等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好法制教育,做个有文化、讲文明的国之栋梁。 2 犯罪,犯法它们是兄弟?不,不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
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
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5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
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
曾经有多少人这么认为过: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写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坚强的人。但是,又有多少这么认为过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认为它离我们遥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呀。说不定,在无意中,毒品已经走进你的生活。
3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⑶ 小学道德与法律修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2022小学道德与法律修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小学道德与法律修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7月21日、22日,认真参与了胶州市教体局教研室统一组织的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受益匪浅。特别是认真聆听了韩震教授所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的理念与追求》的报告,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体现新时代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加强一体化设计,注重整合和统筹);明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国家“立德树人”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明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应该说,《道德与法治》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关键环节。结合此次学习收获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下一步,我校将全面践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将我校“合作育人”理念根植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校“合作育人”的有机融合。
5月28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以“新时代新课程新教师”为主题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系列线上培训活动,在苏豪珍名师工作室的组织下我又一次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与梳理,进一步加强了我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认识。
通过这一次的集中学习,给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关于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始于当下,却不止于未来,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们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每一位老师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窥究竟。虽然烈日炎炎,却抵挡不住老师们学习的似火热情。两天的深入学习,随着专家老师们的解读,逐渐揭开了新课标的神秘面纱。带着满满的收获,深感本次培训的理论之深,责任之重,目标之明。
新课标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这一课程性质的明确,让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我在有了一丝自豪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的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要让学生具有怎样的品质?随着学习的深入,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有了越来越清晰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就是要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专家老师们对“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定义和逐年段解读,让我们对核心素养有个更清晰地认识,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有了更明晰的目标。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两天的学习是个新的开始,是对新课程标准研究的开端。让我们心怀“铸魂育人”的初心,且学且思且行,用理论联系实际,将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通过对道法新课标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是: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引发他们的内心共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道德与法治课并非记诵概念,在道法课上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道法课程中,我会更加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一名优秀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学生!
假期的时候,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深入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的主要内容,感觉收获很大。
2022版课标整合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按照学段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发展特点,确定各学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学习内容安排、载体形式,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实际。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每次深入的学习相信都有收获和提高,今后我还会多多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使自己永远对教学充满激情。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2022版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深刻体会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教育理念的更新,从而让我重新审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上的改变和教法,以下是我此次学习的粗略体会。
1.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真正做到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重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堂吸引力。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
2.新课标的内容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不同方面,合理安排不同深度和广度的生活内容,让学生能结合生活积极参与到学科活动上,突显“因材施教”。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明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向,对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理念更加坚定。
近日,我认真阅读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新课标的观念深入人心。
义务教育新课程是依据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新人为培养目标,建立从培养目标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目标的层级化的“树人”目标体系。新课标凝练了每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统领,构建了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三位一体。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师生共同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该在一节节活生生的课堂中努力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
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让我对义教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思政课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贯彻五大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改变育人方式,进行跨学科和大单元设计尝试;改变评价方式,优化终结性评价,探索增值新评价,突破纸笔考试评价,发挥评价对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基于五个方面核心素养选择和建构主题,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作为暗线,在明线上突出了道德与法治的基本内容。除了国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入学教育六大课程主题,更是强化了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入国家安全、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让我们在下一步教育教学中活动中有了方向引领。
同时,作为思政课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多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性质有这样的描述: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依托这门课程,在青少年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精心引导和培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通过学习,个人觉得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加清晰,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理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学段目标划分和课程内容的制定中以表格呈现,更是给一线教师指明的方向,在教学中,老师们做到“靠船下篙”,就能将目标准确定位,内容精准选择,结合教学提示加上课上的灵活实施,最终就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建议板块,引导老师们关注评价的方法和环节,熟悉试题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业质量观,为实现学科育人奠定基础。
教师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在新课程标准颁布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第一,学习让我知道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并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看课程标准,还要理解课程标准,钻研课程标准。
第二,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吃透教材,做到脉络清晰,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教学中要坚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第三,要不断进行学习和自我完善。
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之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还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有人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思政教师,不仅要做好教书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育人工作;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更要在生活上关注学生各方面动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⑷ 教师线上授课教学总结和感想
时光飞逝,伴随着比较紧凑又略显紧张的工作节奏,我们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这段教学工作,我们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 教学 总结 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线上授课教学总结和感想,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线上授课教学总结和感想篇一
经过两天的在线教学运行,发现了很多线上授课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线上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参与度透明化。缺点是:学生上课有时有卡顿现象,很难顾及到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些线上授课的优缺点,本着一心服务学生的初衷,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的优势,竭尽解决线上授课的不足。本人结合了大学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线上授课的优缺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各个突破:
一、教师方面
1、一定要做到熟知课本教材内容、通看学习通上传视频、PPT等课件,同时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对知识框架做到调整和预构。针对普招学生、对口及文科学生的差异性,在有关课堂知识补充的群聊中会有难易的区别,因此在适当处会作出舍弃或详细说明。如,在17日第一节大物课中对对口、文科生舍弃了极坐标的要求,细讲了坐标系的建立及位置的求解。
2、提前设计线上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活动。如,充分利用小测验、问卷、抢答等功能,这样既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巩固了线上视频中学到的知识点。
二、学生方面
1、心理上
由于网课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性,因此在课堂前会不断强调课堂活动参与度的重要性及其与线上成绩的联系。结合学习通上学生参与度的透明化,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向学生展示了部分功能的强大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工具选择上
充分利用学生可用的沟通资源。学习通等学习软件势必会在高峰期拥堵,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还可以很好的利用诸如微信、QQ等软件。这样就将学生分在了两片区域,而教师端就可以一起利用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管齐下,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既显示了教师的亲和力,又解决了学生对知识点提出的疑难问题。
3、学生兼顾上
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兼顾每位学生的问题解决?打字太慢?提问太多?那就写下来,拍上去。针对个别问题教师端亦可拍照或者语音解决;对于共性问题,则可录成音视频统一解决。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线上教学课堂中定存在其他的不妥及待改进之处,期待各位同事给予指正及建议。
方法 总比问题多,众人拾柴火焰高,集思广益,在这场无形的“战疫”面前,相信众人的力量,我们必定会战胜艰难险阻,共创美丽的明天。
教师线上授课教学总结和感想篇二
从__月__号至今,已开展了六周的线上教学,现将我班数学学科的 学习总结 如下:
一、教学方式
(1)首先由学生进行名师课堂的学习,我陪同大家一同观看,对一些重难点会以图片的形式发给学生,帮助他们进行理解;
(2)上午上完课以后,布置相关作业,学生先完成相关作业。
(3)批改作业,并于当天晚上8:00进行评讲,除了周六周日,几乎每天都会进行讲解,并将当天名校课堂的重点再进行补充说明。
二、学习效果
就线上教学而言,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难于把控,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未知,家长的监督未知,并且由于后期的复工,很多家长已经上班,对学生的监督几乎没有,但也不排除有部分孩子的自控力比较强,能很好的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及作业。即便如此,我们依然采取了每周一次的检测,总体来看成绩优异的同学几乎未受到上课方式的影响,而少部分同学的成绩下降的较为厉害。
三、网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效果会打折扣。
因为不是面对面教学,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参与、互动,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不能充分了解,尤其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家长督促不到位的学生,老师很难预测到其学习效果,课堂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2、作业完成情况不太理想。
刚才提到由于是利用名校课堂上课,结束时间稳定在下午3:50之前。从课程结束到晚上八点开始讲解作业,每天收到的作业不超过40份(班级共55人),但在讲解完之后每天的作业提交量接近100%,只有一两个同学不定时的会不交。
3、测试结果不尽人意。
从每次的周清成绩来看,较上个学期的期末成绩有所下滑。从成绩便可看出学生在家的自学效果和自学能力的差别,也能分辨出哪些同学是认真在学习,哪些同学因为情性只是假装在学习,面对不断延迟的假期有些同学从原来的期盼开学,想认真学习转变成了现在的放纵我想疫情过后,学生就会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自律的会越来越优秀,超前一大截,不自律的,各种糊弄假学,就会遥遥落后,而这种落后几乎可以说是不可逆的。
四、网络教学心得
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更应该进步,更应从多方面完善自己,无论是教学功底,还是知识的全面性,专业性,还是各种网络辅助教学工具。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认真实践。通过 教育 方式的改变,我深知自己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问。希望自己和孩子们一样坚持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线上授课教学总结和感想篇三
经过上周的线上教学实践,这周的教学任务显得得心应手一些,对于所教班级的情况也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没有了上周的慌忙无措,对自己的实习计划也有了一定的规划,变得井井有条了,但每次上课或者完成任务后,自己都会 反思 ,也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
一、反思总结
1、 第一周主要讲课文习题,相对简单一些,准备时虽然有些费时间,但是可以准备的让自己满意,准备的比较充分。相对于上周,这周主要任务是讲解文言文,虽然听了指导老师翻译的课,老师表现得游刃有余,但是到自己准备的时候,发现文言文翻译可是大学问,需要对课文、课下注释、句法运用、文学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我明显的感觉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广。
2、 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感觉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才可以紧跟学生步伐。有好多知识需要在备课时花费很多时间,才能了解一知半解。
3、 有时抓不住讲课重点,对学生考试内容重点掌握不全。备课时有时不能抓住重点,讲课时浪费时间。
4、 多媒体授课影响听课效果,有时操作不熟练浪费时间。在线上授课不能掌握学生上课状态,不能保证听课效率,有时放映PPT时操作不当或者网络不佳也会影响学生听课效果。
5、 与学生互动少,不能面对面了解学生课堂动态。网上授课进度快,但是却不能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只能偶尔连麦进行互动。
二、解决方法
1、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就要多学习课本知识,熟悉课本,同时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课,做好听课和评课笔记,关注延伸知识,自己在熟悉课本基础上做知识延伸。
2、课后认真反思,寻找不足,写反思,及时改正。
3、上课或者听课后找指导老师询问意见,请教不理解知识、讲课重点及自己的不足,询问过后自己再做总结,及时改正。
4、向指导老师询问所教班级的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不同,及时调整 教学方法 ,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听课效率。
5、多学习关于多媒体技术,将教学所需软件熟悉掌握,并在讲课前检查所需课件,减少失误的发生。
教 师线上授课教学总结和感想篇四
为了抗击疫情,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校组织老师们进行了线上教学。现将两周多以来的线上教学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道德与法治现在还进行下册新课。受设备和网速等因素的影响,一节课只能上一个知识点,进度较慢。
二、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全员上课,上课点名查学生到课情况,上课中间会不定时点名提问,结束时还会再次查到课情况,尽管反复强调课堂纪律,但总有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上课,还有1—2个学生甚至不上课。
三、课后会利用钉钉家校本给学生布置几个填空题或完成课堂笔记,巩固所学知识。为了保证作业能够按时完成,每天利用钉钉的家校本的提醒家长功能多次提醒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但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就昨天的作业检查情况来看,118班40人,完成36人。116班36人,完成32人。
网上教学是抗击疫情期间让学生有效学习的最有效的办法, 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相信只要家长们认真配合督促,学生们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
教师线上授课教学总结和感想篇五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生活、工作和学习,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宅在家里。寒假就在这样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然而,我们却不能按时回到熟悉的校园,展开正常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为了让孩子们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网络授课成了一个必然趋势。面对这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和家长,都是有些手足无措的。尤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失去了老师的监督,学习就要靠学生的自制力了,所以,这样的学习模式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个考验。为了让学习效果更好一点,我也是经过了不断摸索和改进。
一、明确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在第一堂课中,我就明确了网络学习期间的目标。第一,重规范,养成良好的朗读、书写和听课的习惯。好的习惯的培养比掌握更多知识更加意义深远。因此,要让学生和家长把规范习惯作为第一位。第二,重积累,拓展学习视野,浸润语文素养。语文学科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学科。因此要让学生走出课本,增加积累。现阶段主要是鼓励学生增加课外书的阅读。第三,重快乐,劳逸结合,非常时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勤锻炼,为自己制造快乐。老师和家长都不要施加学习的压力。
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停课不停学模式一出,各种教学平台层层出不穷。最后我选择了微信、QQ 录播课。原因有三:第一、被困老家,手边只有一个手机,网络信号不稳定。第二、微信,QQ 使用人群多,家长比较容易上手。第三、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录播课可以反复观看,录播时间灵活,便于学生学习。
三、综合各种资源认真备课。在众人分享的各种优秀教学资源中优中选优,如乐教乐学、学习强国、优学派小程序等,视、听、练相结合,尽量将课堂做精。各种学习资料我总是自己先认真观看,同一个内容往往会搜索好几个教学资源,从中择优选用。每堂课用微课做好总结,有的 文章 手写 思维导图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四、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学习效果的反馈。学生的朗读,书写和每天的作业,会通过各种平台反馈上来。对于学生的反馈要做出及时的评价,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网络授课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希望战役早日胜利,师生早日团聚在校园!
教师线上授课教学总结和感想相关文章:
★ 2020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心得
★ 老师线上教学心得总结10篇
★ 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心得5篇
★ 2020教师在线教学工作总结
★ 2020老师线上授课工作心得总结5篇
★ 大学老师线上教学总结心得5篇
★ 2020上网课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心得体会10篇
★ 2020老师上网课线上教学总结心得精选5篇
★ 教师线上教学心得体会5篇精选
★ 关于线上授课老师教学总结精选5篇
⑸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工作总结(精选6篇)
光阴似箭,岁月无痕,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工作总结。你所见过的工作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道法教研工作总结(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基本情况
学校将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由教导主任陈老师直接领导。学校也非常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借助统编版教材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理念,努力促使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我校现有道德与法治课专职1人,兼职教师17人,基本满足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我校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都能按照课程标准严格从教,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主要经验与做法
1、根据学校要求,按时按点完成各项任务。
任课老师严格执行学校的课程方案,按照计划规定上课,不占用、挪用、压缩课时。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以及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
每学期初,由组长要制定大组计划和教研主题,督促各年级老师完成教学进度表,并做好教案的准备与检查等各项工作。同时,我们还要根据研究主题进行专项活动,运用好道法练习册和空中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2、依托集团,积极参加活动。
作为集团校,我们积极配合上理工附小开展各类联组教研活动。开学初,我们在开鲁二小聆听了《二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的单元设计》的讲座;三月份,我们在上理附小参加了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知识点的解读会,帮助集团五年级老师们对区绿色指标考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四月,我们在水丰小学学习了吴俏艳老师的“以案导学”在学科法治教育中的运用——五年级下册《7、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设计及说课,并于六月上交集团两篇优秀案例,作为活动的参与和反馈;五月和六月,我们又观摩了两节优秀的示范课,二年级的《试种一粒籽》和《小水滴的诉说》让我们感受到了低年级道法课堂的可塑性。
通过联组教研,老师们开始更关注教学目标的关联性,更关注到了教材内容编排的整体性与递进性。每次教研活动都能留下老师们的认真的评课和笔记,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学习、研究,为今后本校的展示做好准备。
3、围绕教研主题,深化教学研究。
根据区级和集团的研究主题,本学期制定的教研主题是:《单元整合下的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学活动研究》。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一系列研究,有学习经验、进行实践、提升水平,组织开展交流、公开课展示评课等活动。
三月,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在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小学品德与社会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之后,老师们对单元整合教学有了初步的概念;四月,我们学习了吴俏艳老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并结合上个学期二年级组的单元设计进行了交流展示,让老师们看到了切实可行的模板;五月,围绕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单元整合教学,二年级的沈怡磊老师准备了组内公开课《种下一粒籽》,在说课、磨课的过程中,也带动了二年级组对单元整合教学的进一步认识;六月,青年教师黄音凡和沈怡磊上交了围绕低年级单元整合教学的优秀课例,这既是对 集团活动的反馈,也体现了我们学校青年教师的积极与进步。沈怡磊老师的组内公开课后,老师们也及时地进行了评课,感受到了青年教师的努力与成长。
三、亮点与特色
1、道法教研组每一次教研活动,做到活动有主题、有目的,每活动一次即有一次的收获。教研组活动规范,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比较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通过集团联组教研,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评课等活动,使老师们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虽然我们任课老师基本都是兼职教师,教学任务较重,但是大家有责任心,对待任务认真负责,绝不推诿;大家还能发挥互帮互助的风格,一人有需要,全年级组会一起帮助,资源共享,有商有量。
四、问题与思考:
在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科专职教师较少。我校道德与法治教师基本都是语文老师兼任,还都是班主任,教师工作量很大,专研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的精力有限,导致教学实效不高。
(2)道德与法治统编版教材全面普及也才第二个年头,无论是学科本体知识的培训,还是教法学法的培训都是比较需要的。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在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引领。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自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搜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1、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
2、认真抓好课堂主渠道,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抓好课堂主渠道,上好课。为上了好课,我具体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备课下功夫。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结构,并运用自如,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爱好、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知识尽快传授给每一位学生。
(2)注重课堂教学。
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及时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集体辅导。其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再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重在运用。因此,我多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经常布置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多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际能力。
二、教研工作
我积极参加并完成了教师远程培训,积极参加了学校教研组活动。经常和教师共商教研教改计划,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此,我不断学习,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经常上网查资料,并订阅了大量的专业书报,认真做笔记,写心得,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发挥优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20xx一20xx第一学期已靠近尾声,我们道法组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和赞助下勤恳务实、团结合作,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
一、讲堂教授教化:讲模式,重互助。
在讲堂教授教化中,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以“树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授教化理念,积极运用小组互助教授教化策略,认真实施学校提倡的模块化教授教化模式,圆满完本钱学期学校组织的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达标课、新互助策略研讨课等各类教授教化运动。如荆哲先生新教师过关课讲授的《少年有梦》一框,我们设计了感悟梦想:树立梦想:分享梦想:实现梦想四个模块,运用了学生刚学习的坐庄法、接力法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学习。
二、集体教研:讲规范,求实效。
集体教研能有效凝凑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显著进步教导教授教化后果,使教授教化效益的最大化。我们教研组集体教研讲规范,求实效,对进步我组教师专业程度和教授教化质量起到了紧张作用。颠末集体教研,对付温习课,我组初步摸索出了使用互助思维导图策略,进步温习效率的温习模式。
三、特色运动:形式多,重后果。
1、弘扬主旋律,传承赤色基因看影运动。
2、开展“学法律讲法律”系列运动。
3、国庆节期间学习《国旗法》、国歌法。
四、积极介入培训学习:热情高,重反思。
除了参加校本培训外,我组教师还积极参加是市、区各种教研运动,学习之后,认真撰写总结,消化反思,付诸教授教化。
五、认真实施“青蓝工程”:传帮带,共发展。
为匆匆进新加入我组的两名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老教师以身示范,不辞费力的指导她们。两位新教师也好学好问,发展很快。荆哲先生备课仔细、认真,在学校组织的备课反省中受到表扬。赵晨先生磨课执着,在新教师达标课中表现突出。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其时。”借着我校革新和成长的春风,我们道法教研组必然会连合一心,勤奋朝上提高,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青云直上更进一步!
一个学期的工作又将悄然而过,本学期以来,我们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教研工作的要求与目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已完成的一系列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学习资料,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增强集体意识,更好的服务教学。
2、继续开展了《义务教育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学习活动,更加深入的领会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3、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习型校园文化。主要以探讨有效的集体备课为主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的研讨活动及进行集体听评课活动,使教研活动活跃在校园中。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以来,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使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等各个环节都符合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求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认真做好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质量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深刻吸取教训。
3、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更好的督促教师的教学。每学期初、期末对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作业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
4、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及时评课写好听课反思,以积极的评价与交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立足校本,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1、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规律,充分挖掘内部优势,继续开展好校本课程建设。
2、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力量。努力探索集体备课,注重群策群力,弘扬集体智慧。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我们收获很多。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政治教研组将根据学校的教学指导方针,在教导处的具体领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反思课改、推进课改,落实教学常规,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研组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教师的工作有效地稳定发展,增强我组的整体的教学实力。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质。钻研学科课程的标准,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2、开展课型研究,对政治学科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时政课如何开展教学加以研究,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相关主题开设校级和市级研究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听评课和课后反思,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提高教学效益。
4、以电子稿形式整和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料,实现办公信息化。
5、发挥整组力量,加强集备,做好期中和期末复习工作,备战中考。
6、做好市基本功竞赛的准备。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学科素养
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反思近几年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工作,推广先进的经验,改革思想政治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常规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集体备课、评课议课、质量分析等常规形式,拓展组内教师的学习渠道,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并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的研究,体会新课程下的新理念,新方法,探讨在政治学科教学中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备课组为单位,整和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日常教研活动中,要求本组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教学常规。在上课、备课、听课、评课、专题教研活动、作业等方面要落实各项考核与检查,注重实效性,不流于形式以此来规范本组教师的从教行为,使组内教师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做好毕业班复习工作
毕业班老师做好初三毕业班政治学科的复习工作。首先,毕业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不要有政治学科开卷考就易考的盲目乐观的想法。其次,毕业班教师要深钻教材,狠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认真督促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洞察学生在学习中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进行分层教学、个别辅导,争取出好成绩。
(四)积极参与市教研活动,包括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在平时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注重规范教学,发挥师徒结队实效性,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认真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围绕着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做好公民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积极参加相关比赛,争取教有所获。
各年级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主题教育的内容,如七年级“诚信做人”八年级“尊纪守法”九年级“理想教育”等等。
(六)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
利用论文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鼓励组内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多思多写多投稿,围绕组内课题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和写作,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争取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创新高。
很快地,一学期又将过去,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开学初,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同时在教导处的领导下,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能在本学期的管理中杨长避短,争取完成中考目标,现将工作认真总结如下:
欠缺的方面: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不够,同时,由于学生自学与复习不自觉,因此,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表现在对多选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的解答上疑惑较多,得分不高。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不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对知识的概括能力不强,知识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尚待提高。
我所做的工作:
(一)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严格把握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确保了教学严谨而有序。首先是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深入钻研教材,按照新课改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借助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和电教手段,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案,灵活选择好教法,力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二是认真上好第一堂课,向40分钟要质量。以课前精心准备为基础,以新课的理念为指导,我在课堂上尽量做到少讲、多导,实现课堂的民主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40分钟的教学效果。三是加强信息反馈。通过课外辅导和批改作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多方位的反馈信息,增进了师生友谊,强化了教学互动。本期的课外辅导扎实而富有成效。一方面,加强了对书本知识的辅导;另一方面是社会实践、知识运用的辅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工作总结《道德与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二)注重情感因素,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
差生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差生面广的实际情况,我充分注重情感因素,通过课外辅导、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友谊。积极引导他们发掘学习方面或个性发展方面的潜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差生转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班纪好转了,学风浓厚了,有的学生在班上评上了进步生。
(三)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为了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我不断加强学习,学习新理论,钻研新课标,学习和吸收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达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学期,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还存在比较多的不足之处。比如:
1、有些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所降低。平时自觉性不够强,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不善于思考。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的学习被动,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准备不足,方法欠妥。一些学生不结合自己的实际,喜欢做难题、怪题,抓不准重点。
3、粗心大意,审题失误,答题技巧不妙。
4、过于自信,有骄傲的表现。
5、自己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对个别顽劣学生缺乏很好的耐心。
6、学生作业的订正工作抓得不实,不到位。
7、相对而言,学生的辅导工作抓得不够积极等。
今后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1、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讲求工作艺术,彻底改变单一方式,力求工作效率的提高,加强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深化教学改革。
2、工作作风要坚持力戒空谈,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持之以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想办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3、重新调整各科的学习辅导时间。
4、改进学习方法,难题怪题少做或不做,重视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时巩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
5、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调节紧张的学习情绪,做到有张有弛。
6、对一些学生缺乏兴趣的学生采取"强化学习"的方法。
7、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8、加大作业的督促检查,杜绝抄袭、应付作业现象的发生。
9、加强课外辅导,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10、关心爱护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及时交流教学信息。
11、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所有这些不足,都还有待于自己去努力。我相信,只要自己有决心,一定可以将自己这些不足改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⑹ 小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400字左右)
法制教育方面的
心得体会
谈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的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运行。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的束缚。有了法律,社会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想象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么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既然法律是如此的重要,那我们就应该要遵守法律,遵守规则。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自觉学习法律、宣传法律、贯彻法律,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有多深,决心就有多大。我认为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为了学好法、用好法,我们需要坚持与时俱进,讲究学习方法。学法是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基础。在学法上,坚持紧贴实际,与时俱进,法律素质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当然,我们还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学法是前提,用法是目的。在学法用法过程中,应该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在用法方面,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依法进行决策。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确保班级管理的持续性和连续性。二是坚持依法推动工作。.三是坚持依法解决问题。把法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会学法、会用法。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从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学法用法,遵守法律,进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会形成大家都来学法用法,大家都遵纪守法的大好局面,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有越来越好的治安环境和社会秩序,违法犯罪活动就会大大减少,人民群众就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我们的国家就会逐步成为健康、文明、法治的国家,这不正是我们普法的目的所在吗?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请记住“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⑺ 道德与法治初二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 作文 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 初二作文 ,欢迎大家分享。
道德与法治初二作文1
人的一生都在奋斗,为了前途,为了家庭,为了理想,为了信仰,奋斗的原动力多种多样,奋斗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但是所有的奋斗都不应离开一点,那就是符合道德标准。
道德是人类生活的群体属性,是社会生活的秩序要求,失却了道德,人类群体将变得毫无秩序而引发争吵、内乱甚至战争。从古至今,道德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组成部分,从“礼义廉耻”到“仁义礼智信”,从“忠孝节义”到“智仁勇”,道德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然而就是这些自古演变来的不同内容组成了今天道德的内涵。
从古至今,道德文明都是中华民族一直弘扬的精神,然而到了今天,随着社会结构的空前剧烈转型,道德领域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是非善恶美丑不分、拜金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以权谋私、腐化堕落、道德冷漠、丧失良知,以上种种不良行为充斥着如今媒体的头版头条,而在没有被媒体曝光的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如今的社会是道德滑坡的社会,中国在实现快速增长后,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后,面临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正在逐渐扩大。建立完善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体系,实现人的现代化、培育现代化公民迫在眉睫。
道德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人类在群体中扮演的各个角色都需要道德来维系秩序。职业道德是人类在 职场 中需遵循的秩序,它渗透到各行各业,影响着每一个职场中人。身为金融行业的一份子,职业道德缺失风险更是伴随着我们左右,其后果也是非同小可。因此,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思想道德 教育 ,把好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每个工作岗位都被赋予了责任与权力,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而每个人都会面临责任与权力的失衡。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二是要从严自律,管住自己。当前不择手段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着人们的思想,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尤其是中小企业信贷审查人员、中小企业贷审会秘书,要坚决客观公正的审查每一笔授信项目、严格按照规章统计每一次投票结果,稍有差池将给分行的资产安全带来风险。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理想和信仰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之源,要想实现理想,最根本的就是遵守道德标准,勤俭奋斗、创新进取、诚信守则、勇于承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让人间充满温暖,让世界充满爱。
道德与法治初二作文2
20____年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 三年级语文 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 反思 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二、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陶老师和章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 儿童 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初二作文3
感觉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样质量高的培训了。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匪浅。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继续学习,让更多精彩的知识和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中,指导自己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师要树立人格威信。
《道德与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行动上去影响学生。
1、老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建立起专业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这样才能让人有信服力,让孩子尊重,让孩子信服。
2、做一个善于发现、表扬学生优点的老师。在皮格马利翁的 故事 中,我们知道了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的评价,应该自己斟酌。这样说了,就能让他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吗?我有没有其他的更好的 方法 来纠正他?
3、让自己更有耐心。对于孩子的坏毛病,要充分认识到坏毛病的顽固恢复现象,要反复抓,抓反复。察觉到不对就应该纠正,而不是抱着一劳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说服”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用“名片效应”拉近孩子们的距离。“你们怎么搞的”只会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手机版让孩子心理距离更远。然后用“门槛效应”“得寸进尺”,让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标,强化后达到需求。用“南风效应”润物无声,避免劈头盖脸的惩罚,让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应,“点到为止”,避免长篇大论惹人厌烦,讲清规则即可。
5、如果真的要惩罚孩子,应该选择在一个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吃饭时候骂孩子上学做的不好的事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应该在有空档时,或者在他欺负人的时候进行教育。
6、惩罚时还需要注意方式,要尽量让孩子喜欢的目标不要达成。在喜欢讲话时,老师、父母的责骂,只会让他骂的更凶,助长了行为的强度。在喜欢 游泳 时,朝着河里追只会让他达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应该从河边往岸上赶。
人格威信是从教学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应该从小事做起。
二、在教学中,要把握一些关键问题。
《道德与法治》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它是知识的总和,教导学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人格素养,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下:
1、我们不能把课程上 成语 文课、科学课、美术课、手工课、习惯课。我们在教课的时候,应该为孩子的三观奠定基础,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读必须落在“德”上。
2、教学设计的“主题性”。低段每册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每个学期都有一个学期教学目标。在此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门课的定位是什么。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知道:课程标准;孩子道德发展的转光,生活的现实情况,需要解决什么。从孩子的成长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3、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感受体验型。二年级到的学习的方式由体验型变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级的辨析式环节中,不是列出情况判断对错,而是应该考虑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4、辨析问题的开放性。我们在判断问题时,往往应该思考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判断对错。
5、范例的示范性。在课文中的例子,如果要进行替换,需要想想是不是问题被替换掉了,或者教学的思路被替换掉了。
6、教学设计的选择性。
7、教学过程中的“实在性”。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让孩子讲正确的话,而是讲真是真诚的话。
三、对自己教学课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张纸》时,教学目标是:为什么要节约用纸。推论步骤为:纸用途广,纸来之不易,纸历史悠久,从而推断出,应该节约用纸。
但实际上,有用才是资源,这是功利性的逻辑。如果对我们有用作为该不该珍惜的评判标准,那么即使是美,也是为了我们生活的装饰品。那些纯粹为了好玩、纯粹的奇妙,就会消失掉。
思维是有习惯性的,如果用经济学原理去解释纸的来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纯粹的德行。 文化 把历史换成了数学概念,对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识的堆砌、技术的难易、功利性的判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节约用纸”到“我是一张纸”的概念性转换。
正确的做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共在”的世界观——我与世界息息相关。纸对我们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资源”。
纸有着丰富的样子,与我们时刻相伴。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情绪去与纸思考、互动,他们也会变成相应的样子。例:纸经过加工后,变成了一朵花。他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心情之花。艺术能让纸变成“艺术的纸”,快乐能让纸变成“快乐的纸”。
纸是生命的转化,是智慧的结晶。从树到树叶,再到纸,大树的生命力转化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少用一张纸,就是挽救了一分树的生命。
同时,纸也是先人的智慧结晶。纸是中国人的骄傲,他是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手里的纸,穿越过悠悠岁月,从发明第一张纸的祖先手里,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悠久的历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总而言之,我们这门《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孩子的德育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做出贡献,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让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的孩子,同时,在备课中也尽量以纯粹的道德进行考虑,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错误的思想指引孩子。
道德与法治初二作文4
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这节课在两个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组织教学,针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对口令、小组竞赛、表扬激励等方式,行之有效,课堂井然有序,彰显了教师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园 童谣 ”,学生对“铃声下的规范”学得快,记得牢。
罗英老师上的二年级《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巧妙地把对中秋的学习,用找中秋、知中秋、过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动贯穿其中,并紧密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既了解了 中秋节 的传统习俗,又得到了“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的情感体验。
听了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我们懂得了,这次中央统编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决教材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需要,我们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等高度充分认识新编教材的意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科统编教材的思想和内容,从理念层面,一是要突出德育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为重,三是要突出基础为先,四是要突出创新为上。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强化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内容。对统编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视,二要强化培训,三要加强教研,四要落实保障 措施 ,五要加强舆论引导。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钟晓菊老师的培训,从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及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明确了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儿童日常的生活当中。知道了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接受以权利义务、公平正义、责任担当为主的法治教育,长大后便更有希望成为一名具备规则意识、程序观念等法治意识的公民。钟老师的培训通过课件全面展示,生动而且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对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培训是短暂的,付诸实践是我们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经常复习培训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课例、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初二作文5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 抽象思维 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 其它 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道德与法治初二作文相关 文章 :
★ 初中生法制教育作文4篇
★ 初二校园法治故事范文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试题
★ 2020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征文初中优秀作文五篇
★ 有关怀念的作文初二集锦5篇
★ 初二期中考试后的反思
★ 中考冲刺:各科快捷提分方法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测试题目
★ 上学期初一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 上学期七年级政治期末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