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打造企业自己的培训课程体系,企学网
一、建立企业自己的培训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无数事实证明,对企业最有价值,最能带来人员技能素质快速提升的培训教材,莫过于企业自身的经验教训,企业员工在实践中摸索体验出来的智慧结晶才是企业最好的教科书。这样的培训内容,不仅让员工感触深,记得牢,用得着,促进人员快速成长,而且企业也能不断形成自己的知识积累,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
但问题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积累系统。企业目前普遍对员工培训都很重视,也愿意为员工成长做投资,但是,当员工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后一旦离开企业另谋发展,保留在员工个人身上的个体知识智慧,无法转化形成公司共同的经验。一个销售精英走了,他的知识经验也随着带走,很多珍贵的经验资源随着失传,企业和新的人员还需要重新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再培训再摸索再提升,周而复始,企业知识无法快速复制传承,有些企业因此对培训失去信心, 甚至对培训产生消极抵触心理。
那么,企业用什么方法可以将个人知识转化成企业智慧,从而建立企业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打造属于自己的造血系统,这是许多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
二、培训课程体系开发总体思路
课程体系的开发要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发展阶段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的总体要求进行,在系统的岗位分析以及基于岗位素质模型的基础上展开,根据不同的能力层次及专业、岗位需求设计培训课程结构,建立从岗位到能力到课程的培训课程库。
在课程体系构成上,通常有四种模式,大家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
一是岗位型, 这种模式是针对具体的岗位而设定的,相对而言工作量比较大,适合企业发展初期,岗位层级相对精简时采用,让各岗位很清楚自己在这个岗位层级所要接受的培训课程,晋升到上级时需要学习哪些课程,所以针对性强。采用这种模式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不要只局限在岗位技能层面,对员工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课程也要特别关注。
二是职能型。这种课程模式是针对工作职能进行划分的,对于规模比较大、拥有多家子公司、分公司和事业部的集团公司,这种模式比较适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不同业务类型不同的课程类别。:\? ]t&A
Sb X比如,把职能类型整合成产品研发类、商品企划类、营销类、人力资源类、行政管理类、物流管理类、采购供应类、操作技能类、职业素质类、销售业务类、渠道拓展类、财务管理类等。采用这种方式要注意的是各职能之间以及部门之间课程的平衡,在设置通用课程的同时,要留意岗位素质个体差异要求。
三是部门型。针对部门设定课程,这种模式对于规模小的企业可以采取,可以让每个部门对本部门的常规课程一目了然,同时采用这种模式时要注意结合各岗位职能细分的特点,对岗位技能层面要加以关注。
四是开发型。这种模式是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针对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路线来设置课程,主要分为开发四阶段:新员工培训课程,员工基础岗位技能培训课程,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课程,员工个人成长培训课程。此课程体系主要依据矩阵模型构建,主要把所有的职位划分为高、中和基层三个层次的课程。有利于企业人才培养的结构化,使人力资源不断增值。谷逸人力资源专业博客p9_!S[1]m u谷逸人力资源专业博客G
[}F [谷逸人力资源专业博客u)c!Q3g5y]}5s*e1M'L
三、建立培训课程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成立专班 ---- 领导挂帅,系统协作,全员参与
现在企业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开发整理企业内部的培训课程这项工作,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有的甚至只依靠一个小小的培训专员去完成,这是不现实而且是不太可能的。
建立适合企业自己的培训课程体系,是一个庞杂系统的工程,也是个长期性的工程,特别是在体系建立的初期,要涉及所有岗位所有员工层级, 需要协调企业各方面资源来完成。绝对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是个别专员可以单独完成的,而是个典型的一把手工程,需要企业领导亲自出马,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这是做好该工作的前提。
1、专班职责:对建立企业培训课程体系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对知识提炼和培训课程体系建立的流程、标准、形式、人员调配、时间结点控制等统一协调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出现的问题集中处理。同时,通过项目小组的形式,整合资源,调动相关人员特别是各岗位的精英充分参与,引起大家对培训课程体系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推动培训课程体系顺利进行。
2、人员组成:一般由企业老总亲自挂帅,各部门、系统负责人亲自参与,包括人力资源部人员、各分管副总、部门经理、业务骨干精英、内部讲师等,同时要特别引入行业内专家顾问加入到项目组,增强培训课程体系的前瞻性和发展性。当然,在企业初步试点提炼知识时,项目小组人员可以精简,等结构清晰需要实质性知识内容提炼的时候再逐步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扩大人员范围。
3、人员分工:
企业老总主要掌控整个项目方向,并提供资源,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对最终结果进行验收。
人力资源部主要是牵头组织,负责建立培训课程体系过程中大的事项安排和日常事务性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支持。包括会议组织,岗位分析、岗位素质模型、项目管理等必要技术的培训,课程体系模式以及课程基本框架结构的确定,关键岗位知识提炼的推动,培训手册的编写督促,问题协调处理等工作内容。
分管副总、部门经理和业务骨干负责对本部门、本系统的知识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和完善。是提炼专项知识和编写本系统、部门培训课程的主力军。
外部专家、顾问主要起参谋和指导作用。一些关键性课程提炼,如营销、生产、技术等课程,有外部相关专家或咨询顾问参与项目小组中,知识经验就能挖掘得更加深入、专业。特别是在岗位分析以及岗位素质模型以及技能知识点的提炼环节,目前大多服装企业在这些板块相对比较薄弱,如果借助专家的力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企业普通员工在对培训课程知识的补充修改完善的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项目组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配资源。
第二步:知识素材盘点--- 挖掘历史,盘点智慧,分类整理
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拥有自己属于自己的文化和历史,需要积累和培训的素材也非常多。要从哪里下手进行整理,这就需要项目小组首先进行知识盘点之后,共同讨论确定。
1、范畴:只要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对企业有用的知识(经验教训),都需要总结和提炼。不仅要盘点本企业的知识成果,更要对同行、对手及外界优秀的成果进行整合。
2、类别:知识素材的梳理要根据企业所采用的知识体系模式进行归类整理,比如:
流程标准---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规范标准、注意事项等
资料文案---各项工作文档资料、业务记载档案、客户资料等
历史事件---企业重大事件、内部经验、教训事故
专有技术---企业特有的研发成果、专有技术,以及独有的核心能力等。
行业经验---同行、同类型公司、其他类型企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社会成果---如社会中的优秀的培训类光盘,培训类书籍、教材等
3、提醒:知识梳理是对企业知识文化的一次挖掘和提升,是一个很细致的环节,也是企业文化的一次积淀和总结,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加上内容非常庞杂,当然,要注意企业不同于学校,只要适应企业培训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就行,关键是要实用好用而且及时,所以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破。
对企业核心知识进行重点提炼总结,特别是对那些通过培训能够大力提高人员生产力或竞争优势的关键部门或关键岗位知识,需要优先重点提炼总结。这主要包括采购、研发、生产、营销、渠道维护等业务部门和岗位。对不太重要或不太紧急的岗位可以随后逐步完善资料,如行政后勤部门的课程。通用性强的岗位培训资料,如财务知识、信息化管理等,可直接从外部购买。
4、工具分享:企业案例索引表
这个表格是我们在对企业案例进行归类整理时常用的,如果企业在网络信息化管理方面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把这些资料和案例归类整理在网络文档里,统一格式,由各部门在表格中按要求进行归类整理,一是便于查寻,二是实现共享,三是为培训课程体系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基础和知识积累。
序号
类别
案例名称
关键字
内容提要
1
企业发展类
2
个人成长类
3
生产类
4
管理类
5
营销类
6
服务类
7
……
第三步:提炼关键知识 –-理论、实践、未来发展意识的统一
在本土企业不断去追寻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将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如果实践得不到有效提炼,将是资源的浪费,品牌的贬值,如果没有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意识,面对激烈的竞争,将会出现兵马“先”动而粮草“未”行,必将给企业发展造成隐患。所以,在提炼关键知识时,要兼顾理论、实践、未来发展意识的统一融合。
通过盘点,在确定了关键部门、岗位知识后,就需要项目小组集中对关键岗位和部门进行重点知识技能点的提炼。
关键知识技能点的提炼主要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一般由人力资源部人员主持,项目小组人员一起研讨,大家针对某岗位需要的知识各抒己见,在一种开放的讨论氛围中,让参与者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先做加法,相互补充完善,进行脑力激荡,激发团队智慧,集思广益。然后再做减法,提炼智慧精华,逐步确定成稿。
当然,为了提高效率效能,项目小组的人员并不是固定的,也并不要求所有成员都要全程参与,只有提炼到各自相关的部门和岗位知识的时候,该系统分管副总、部门经理、业务骨干人员都要参与,而其他部门人员可以据情列席。但是,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在提炼某部门岗位知识的时候,它的上下游部门岗位的人员也需要参加,如讨论营销人员需要的知识,研发部门、企划部门、客服部门等相关联的部门岗位就要参加,以便他们提出对该部门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
在提炼形式上,要按照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确定培训课程模版或框架。模版或框架标准一般先由人力资源部人员确定初步标准,大家讨论修改通过,然后按照这些培训模版框架填写内容。
通常而言,岗位培训课程框架或模板一般需要根据岗位说明书、岗位作业流程确定。同时,通常可以把培训课程内容分成以下几类进行整理:岗位主要职责、岗位作业流程、需要具备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常见的问题及防范措施、经验与技巧分享等。然后在每大类里面再继续细分各个独立的小类,直到不能细分为止。这样知识的主次结构、关键环节都有了,形成了整个培训课程的框架,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大家再往里逐步填写内容。
Ⅱ 该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机制呢
在企业内部进行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分为中高层和基层员工调查,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全员面谈,基层员工抽样调查,明确以下两点:
1、 明确企业培训的定位
在明确企业战略管理、运营协调、组织机构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在承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同时,还应承担企业整体培训职能,以整合培训资源,并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的培训管理体系。明确界定企业人力资源部对培训的管理、监控及提供支持与服务的范围。
2 、明确企业培训的目标
◆ 明确企业各层尤其是高层对培训工作的愿景和期望值,确定短期内培训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
◆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
◆初步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和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培训体系的建立,从内部培养企业需要的各类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培训体系建设
第一阶段
1、 制订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根据培训调查结果和执行反馈的情况调整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人力资源部培训机构、职能系统部门联系人、培训负责人的职责分工;明确培训管理体系的基础架构;建立企业基础培训管理平台;规范培训工作的管理;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
2、 建设培训管理团队
成立培训管理小组,开展对各管理团队培训负责人的相关培训,加强培训管理经验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团队的培训管理意识和水平。通过建立团队间的管理机制,培养一支企业的专业培训管理团队。
3 、组建内部培训师团队
制订《内部讲师团队管理办法》选拔具有培训授课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组成内部讲师团队。包括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公共课程培训师和产品专业培训师;保证企业的每个部门有一名岗位技能培训师;确定各部门新员工带领人,并明确带领人职能和奖惩措施。
第二阶段
1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重点开发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和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是各专业职能部门制订的标准化操作手册、职位说明书、工作流程等专业或系统公共课教材。
引进重要职位所需的技能培训课程、管理技能课程。引进的方式有以下三种:派遣内部培训师参加外部培训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公司内部培训课程;直接聘请外部培训师,形成外部培训课程及外部培训师团;外部购买光盘、书籍等形式。
2 、大力开展新员工培训、系统专业培训、营销培训、管理培训、储备人才培训等相关培训
3 、做好培训项目的策划和宣传工作
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展,将通过精心的培训项目策划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不同的培训课程采取最适合的方式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与互动、课堂讲授、标杆人员/企业事迹介绍、拓展训练等,精心策划培训的时间、地点和培训过程的安排以及培训后的考核评估和改进工作,同时最大限度的赢取公司高层的支持和参与,以提升培训效果。
第三阶段
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改进工作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将通过满意度、知识层、行为层、业绩层等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教材内容,讲师与授课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进等方面的工作,以改善培训效果;从而使培训体系更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以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
也可找相关的培训机构帮忙诊断,针对贵公司的问题提出建议的课程,帮助贵司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诚伟公司拥有大批一流而稳定的专业咨询师队伍及配套服务人员,技术顾问力量雄厚,所有顾问师均是从各行各业的工作中成长起来的,具有丰富的现代企业品质管理实践经验并全部拥有国内或国际注册审......
Ⅲ 如何建设企业内部培训体系
您好,我来回答您的提问:
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吧:
1、培训体系框架的建立;
2、内部培训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
3、培训课程体系的建立;
4、培训制度的建立;
5、公司岗位体系和晋升通道的梳理,以便可以与培训课程体系相联系,建立学习路径图;
6、培训需求体系、培训计划体系、培训实施体系和培训评估体系等;
培训体系就是一个框架,相当于咱们盖楼房,有了一个框架后,就往里面填水泥、砖块等,这些水泥和砖块就是各个培训的子体系。
在我的网络文库里有“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课件,可以查看:
http://wenku..com/view/a655dcfc02d276a200292ee6.html
我在山东一家生产企业人力资源部,对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有一定的经验,希望可以能进一步交流。
Ⅳ 如何实现教培机构课程体系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的提升需要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下功夫!
Ⅳ 如何进行培训体系建设
制度、课程和讲师。
制度是基础,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版、相关表单、工作权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
课程是灵魂,包括课程设计、课件的制作、课程的审核评估。
讲师是载体,也就是说讲师仅仅是培训的其中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去演绎课程的角色。
建立培训体系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培训制度,设计培训工作流程,制作相关的表单,制订培训计划。
完成了制度建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培训调研,完成岗位核心胜任知识和技能的确定,提出培训目标,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
根据培训计划进行课程设计。
Ⅵ 培训体系的建设包含哪些方面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培训体系
一个培训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制度、课程和讲师。 制度是基础,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 课程是灵魂,包括课程设计、课件的制作、课程的审核评估。 讲师是载体,也就是说讲师仅仅是培训的其中一个执行者,扮演的只是去演绎课程的角色。 培训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公司的培训活动,作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依据。应当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的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等几个部分。培训管理办法中应充分体现培训的过程及培训结果评估将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想结合。内部讲师制度应体现选拔和激励内部讲师的精神,起到管理内部讲师,规范内部讲师授课行为的作用。 建立培训体系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培训制度,设计培训工作流程,制作相关的表单,制订培训计划。 完成了制度建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培训调研,即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及人力资源规划,针对培训体系建设提出问题,对公司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作出调研报告,完成岗位核心胜任知识和技能的确定,提出培训目标,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是灵魂,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根据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对现有岗位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提取该岗位的核心胜任技能及关键技能;其次,对目前在岗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找出改进点;再根据改进点进行培训课程设计。这是以胜任岗位、改进目前工作为目标的课程设计方式。 课程设计、课件的内容,课程的审核评估会根据培训目标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讲师是课程的演绎者,主要职责是将该课程的核心精髓传达给学员。一个好的讲师必须对课程涉及到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时配合适当的授课技巧。如:技术类培训课程的讲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技术专家,对该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培训部门能够帮助他完成的仅仅是改善授课技巧。 有了制度的保证,完成了课程的编、导、演,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目前的最受企业关注的问题。没有评估的培训很容易就变成了“赔训”,无法达成预先设定的培训目标。我设计的评估包括两个部分课程评估和培训效果。课程评估又可以分为课程内容评估和授课效果评估。 课程内容评估主要是评估课程内容是否与培训目标相吻合,是否体现了培训的目标;采用量化关键指标的评估方式。授课效果评估主要是评估讲师的授课技巧和演绎方式是否能被学员所接受;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培训效果评估的关注点是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采用的是书面考核和训前训后的两次测评的数据差的形式来完成。 最后是培训的形式和内部讲师建设。
培训形式
培训通常是由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来完成的。其形式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授课,还包括目前流行的沙盘模拟,情景演示,户外拓展。当然不能忽略传统的师带徒、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指导和指引也是非常理想的培训形式。 有选择的引入外部培训,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对于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更新和思想冲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部培训应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样既有助于节约企业的成本,又防止了企业核心机密的外泄,同时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企业内部的传播防止了关键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建立内部讲师制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建立内部讲师队伍的难点在于无法充分的调动讲师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把握人的核心需求的形式来改善,建立一套合理的讲师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来解决。
Ⅶ 如何建立企业内部培训体系
在建立培训体系之前,要了解培训体系应该包含的内容,同时要了解企业自身培训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这样才便于着手去做相应的工作。如图所示。
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过程。尚未建立培训体系,或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的企业,要一步步地积累资源。在培训的组织机构和培训支持的硬件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专职或兼职的培训管理员可以着手去积累培训资源和开始软件体系的建设。希望可以帮到你
Ⅷ 培训课程体系如何建立
培训课程体系建立:
培训课程体系包括管理类课专程体系、专业类课程体属系、业务类课程体系三大板块。管理类课程体系是和个人及组织能力提升的软性技能相关的课程集合;专业类课程体系是企业中各组织单元的专业相关的课程集合;业务类课程体系是公司或相关部门业务、产品、标准及规范的课程集合。
管理类课程体系和软性技能相关,主要包括自我管理、员工管理、团队管理和关系管理四大模块。 自我管理是指完成工作及自我提升和发展所应具备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一个优秀的人首先是能够进行自我提升和发展的人,需要他能够做到要事第一,学会工作事件的有限顺序,具备快速的学习能力。
这四个模块中,每个模块中都包含若干具体的能力项,每个能力项都对应从初级到高级不等的若干课程。在进行需求调查时,可以根据岗位评估中欠缺的能力项抽取出培训需求,这样,课程的内容是和岗位的胜任能力相关,也就保证了培训内容对于工作的有用性。
Ⅸ 企业培训体系该怎么搭建
首先,企业需要了解到当前企业的需求:对于企业培训,并非只是搭建相关的培训模块就能很好的完成的,好的企业培训是需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的。所以企业培训体系的搭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整合企业的相关资源,搭建企业相关的素质模型,进而针对模型来完善企业的岗位职责说明,以明确相关职能的任职资格,为企业内部晋升通道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
其次,明确企业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培训:在了解了企业相关职能部门所需要的培训内容之后,企业就可以有针对的制定企业培训的相关策略了。对于企业进行的初期培训,主要针对的应该是企业的中高层。同时培训的形式主要都以送外培训为主。这种方式花费较多,但是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学习之后,对于企业战略决策方面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种培训的方式也可以说是物有所值。
高层培训之外,企业需要考虑的就是中层。相比高层来说,企业的中层是比较庞大的体系。这类员工在职年限往往和企业管理者相差不多,具备很高的企业忠诚度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然而这类员工有些会出现文化偏低,对于新事物有排斥心态,“倚老卖老”等问题。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进行培训并且开发课程,如果没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的人,一般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所以针对企业中层进行培训的措施就是进行内外结合,不仅要制定培训的体系,还需要结合外部的相关经验与理念。
另外,对于企业中层的培训,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培训课堂上的问题,这方面问题主要集中在培训讲师上,首先讲师备案的课程是需要精心准备的,另外就是针对企业培训讲师个人来说要具备扎实的素质,在企业培训前期应该尽量限制企业培训师的发挥,对于企业培训师进行的相关培训要做好管控工作。
Ⅹ 如何打造企业自己的培训课程体系
在建立培训体系之前,要了解培训体系应该包含的内容,同时要了解企业自身培训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这样才便于着手去做相应的工作。
1、培训体系的构成
·培训组织机构:是指企业培训组织的结构设置.包括培训组织的层级、人员的配备、培训部门人员的职责以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等。
·培训课程体系:是指企业是否有自己的课程资料数据库,是针对公司业务的需求或岗位的要求而进行的课程设计、规划及配置。
·讲师队伍建设:包括企业的内部讲师和外部讲师资源、企业教练、辅导员队伍等。
·培训支持体系:是企业保障培训实施与管理所涉及的其他环节或内容,可以把它分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个部分:软件系统是指培训管理的流程、政策以及制度等;而硬件系统是指培训的设施、器具、培训管理的系统等。
2.如何建立培训体系
不同的企业之间,无论公司的文化、发展战略,还是人员规模、行业领域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培训体系的构建必须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与本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政策等密切统一起来。在建立培训体系时,除了搞清楚培训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和本企业的培训现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现况
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达到公司经营目标,以实现公司、股东、员工、客户乃至社会的共赢。因此,培训体系的建设必须密切结合公司的实际和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为公司培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
例如,有些从事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的公司,从人力资源的政策上,为员工发展设置了技术职和管理职两个不同的职业通道。专业技术好的员工,可以选择走技术通道,从技术员一直到高工或总工之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级别。这时,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设计上,不但要考虑管理职通用的管理类课程,同时还要根据技术方面的要求,设计不同层级和不同水平的专业课程。
(2)要维持层级和职能上的均衡
从企业人才培养的角度,骨干员工和核心人力相对接受培训要多一点,但也不能忽视对其他员工的培训。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要保证每个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接受到相应的训练。这就要求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去考虑。纵向是要考虑从新员工到高层之间各个不同的级别,针对每个级别不同的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横向指的是各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要完成工作需要哪些专业技能,以此寻找培训的需求并设计相应的课程。如果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都考虑了,每个级别和每个岗位基本就不会遗漏。
在分析上面的因素之后,培训部门还要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建立资料库,收集和整理现有的课程资料,包括讲师的课件、教案以及学员用的教材等,经过不断改进和积累。变成有公司自己特色的课程。如果不做这项工作,培训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体系,就无法建立起来。有的企业常做无为的劳动,前任员工一走人。一切就要从头再来。为避免这样的恶果,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转,有效的培训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3)征询有关部门的建议和要求
培训体系的建立,不只是培训部门或培训管理员的事,首先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培训体系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只靠培训部门孤军奋战,一定要上下达成一个共识。以开发和设计职能部门的培训课程为例,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培训需求和能力的要求都不相同。在开展业务时,员工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对于这些问题,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肯定要比培训部门更加清楚,因此,一定要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了解和把握不同部门的培训需求。
在调查培训需求时,所谓的职务分析,就是要明确各个岗位及各级别的能力要求,这样才能根据培训对象开发出不同的课程。有的公司采用胜任力模型来了解员工目前的能力状况,以此为依据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比如,针对基层、中层、高层这些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进行管理技能培训时,就要考虑到对他们不同的能力要求。基层管理者也要带团队,但事务性工作和亲自做事的比例要多一些,这个层级相当于人体的四肢;中层管理者不但要管事、做事,而且管人的比例也提高了,所以在管理能力上要求更高,这个层级相当于人体的腰部,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层管理者如何培训,将在“公司的脊梁——中层管理者培训”中具体介绍);高层是企业的领头雁,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这个层级相当于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如果不加分析就盲目地设计课程或实施培训,结果必定不会理想。
(4)制订培训制度,并有效落实
有的公司建立了一些培训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位,这和公司的文化也不无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并有效地遵守和执行,就可以避免一些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培训对象的选拔,如果制订培训的积分制度,要求每个员工的培训积分都要达到公司制订的要求,并且和员工的考核、晋升挂钩,就可以防止和避免“替代”培训的现象,可以让应该接受培训的员工都能按时参加相应的培训。
以建设内部讲师队伍为例,内部讲师的安心授课同样需要制订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多数企业的内部讲师通常是兼职人员,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讲课是额外的任务,所以有的内部讲师的直属上司就不愿意放人,担心“不务正业,会影响部门工作。有一个员工很愿意做公司内部的讲师,课讲得也不错,但他的上司很不支持,每次这个员工去授课,上司的语言和表情都让他觉得难受,好像自己真的是去做不务正业的事。最终这个公司失去了一名优秀的内部讲师——他辞职了。因此,企业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制度,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员工担任内部讲师。同时,要营造上下认同的文化,不但让讲师自己感到做讲师光荣,也要让部门领导感到骄傲,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培训顺利地开展下去。
(5)充分考虑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自身为自己作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是公司,给员工提供的施展能力的舞台,也就是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管理。如果培训体系和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够与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就可以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在员工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有的企业面临内部重要的岗位有空缺时,首先考虑在内部进行选拔,这样就给有能力的员工或愿意挑战新岗位的员工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再结合本岗位的职务要求提供相应的职能培训,这也是留住好员工的方法之一。
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过程。尚未建立培训体系,或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的企业,要一步步地积累资源。在培训的组织机构和培训支持的硬件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专职或兼职的培训管理员可以着手去积累培训资源和开始软件体系的建设。比如,在引进外部课程后,思考一下能否经过改善,将其转变成公司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慢慢把课程体系搭建起来,之后开始讲师体系的建设。当然这两个体系的建立也可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