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培训大全 >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

发布时间:2022-09-02 02:08:43

① 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要求教师讲得清楚,或者教师一环套一环的提问,乒乓球单打式的你来我往,牵着学生一步一步走,最后说出教师要求的结论。这样培养的学生,必然是循规蹈矩,死记硬背。《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怎样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呢?我们要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新的课堂文化。 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计划好每节课组织哪些教学活动,精心组织每一个活动,提供问题情境,安排活动形式,提出活动要求,明确步骤任务,进行合理分工。 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学活动: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干什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不是干其它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是不是都在认真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是在主动探索还是被动接受,了解合作的效果。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需要老师哪些帮助,给予适当点拨,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评价,或有的放矢地进行全班交流。

②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

新课程实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以及学生心灵的影响者、激励者和鼓舞者。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树立新型育人观念----人人发展,个个成功

新课程在育人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也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上。为此,校党总支十分注重教师的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组织专题讲座、讨论会等,旨在让广大教师树立四个观念,即“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和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我校于2000年底即时提出了“人人发展,个个成功”的办学理念。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已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双方都是课程的探索者、开发者和主体。新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和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显示了师生平等的民主性。作为教师必须树立起人本意识,教学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道德情感,要对学生高度信任,适度宽容,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育的“人人发展,个个成功”。学校提出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激励创新”的课改总课题,其核心是使每位学生都能乐学、会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开展新型教学活动----自主、合作、探究

传统课程与新课程在实践中,有明显的区别:在师生关系上,原来是以教师为中心,现在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过去是学生个人孤独学习,而今提倡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过去是学生接受学习,而现在是探究式学习。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新的教学行为。这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主动适应变化的情况,创造出新经验,取得新成绩。经过两年多的课改实验实践,我校基本形成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新的课堂结构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③ 简述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 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本次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得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3、 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 。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4、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

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是提高课程适切性的主要举措,对于反映学生个性,更好的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发课程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程实施者,应该让教师享有课程开发的权力,并承担课程开发的责任。作为一种专业活动,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拓展了自己专业活动的范围,也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能力。课程改革应该赋予教师以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权责,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5、 教师作为研究者

教师应该扮演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它促使教师在教学上采用探究的方法而不是讲授、指导的方法。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而不是经验和技术型的专家。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有,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深入认识自身的专业行为,教师有必要进行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景,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新角色有利于教师的研究地位,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

④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扮演哪些角色

新课程对教师的六种角色定位是: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第二,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三,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第四,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五,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六,老师是把课堂引向社会的开放者。

⑤ 在新课程理解下,你对教师角色有哪些认识

一、教师角色问题的提出

1、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拉开了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被人们称之为“新课程改革”)的序幕。经过论证、试验,现在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由于课程是教育的“蓝图”和教学的依据,所以新课程改革不仅牵扯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材的变革,同时也涉及到教学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等多个方面。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作为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可谓是这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自然成为《纲要》的九大部分之一。实际上,从新课程改革开始至今,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而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也一直在进行着;“教师研究”也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热门话题。

2、教师面临的挑战与角色冲突

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的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对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与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做出回应。这种回应,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和理解上。如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与“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材是高高在上的“圣经”,而新课程把教材视为教学的“材料”或“资源”之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能“唯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也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和创造性使用。新课程已完全打破传统的管理、教育、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传统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上下之别已不存在,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重新“洗牌”,是优是劣、是好是坏都将由新的“游戏规则”来评判。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在新旧角色冲突中不断调适自我、塑造自我。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的角色转换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师研究中关键话题。

二、教师角色的现状

关于教师角色研究,并非新课程改革后的话题,实际上,在上世纪下半叶,面对科技革命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冲突与转换,作为新的研究课题也不断被提出,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基于课程与教师的紧密关系,随着世纪之交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展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素养问题被提了出来。查阅相关文献,有关“教师培养与培训”的此类论文“举不胜举”。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不只是为了提高其知识与观念的素养,更重要的是转化其行为。这就需要关注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矛盾与角色冲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懂得教师、理解教师,从而才能采取更人性化的决策与措施去关心教师、培养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与教师”关系的真谛。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视觉审视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主张。如黄玉桂的《转变教师角色 适应现代化教学》一文中指出:“转变教师角色,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把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自学为主;把灌输知识为主,转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并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育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专业理论的研究者”。王树英在《角色转换——新世纪教师的必然选择》一文中对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应该继续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应努力增加知识总量,掌握多种技能等等。本研究在梳理与整合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探究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和转变策略问题。

三、教师角色问题的解决对策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适应新课程,发展新课程。

在新课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蹲下来”看学生,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随时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向老师、学生们提出问题、要求;老师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活动;老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不同见解。在课堂中,老师尊敬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双边交往互动,相互启发,相互理解,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例如,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不小心把刚愎自用的“愎”写成了“复”,还没等我把一句话写完,就有学生立刻站起来,对着我说: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等我再看我刚才写的内容的时候立刻发现了自己的笔误。我对指出我错误的学生表示感谢,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要向他学习,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长期以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将发生变化。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为学生学习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促进学生学习,建立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评价,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说自己的话。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一道研讨,为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沉下去”,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对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可组织学生“二次”学习讨论,把更多的学习机会留给学生。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我不会一上课就马上开始讲课,我喜欢花五到十分钟让学生自行看书,当然在看书之前,我会先布置一些和课文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易有难,让他们带着疑问区阅读课文,同时鼓励他们在看课文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困惑。这样在他们阅读完课文后,我会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目标作适当的调整,围绕他们的疑惑来组织课堂的教学。当然,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偏离课文的中心,作为我来说,对于这些问题我会做出筛选。

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就是一种交往互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传授知识上,教师是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他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角色”。

传统的观点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新课程指出:“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强调“双赢”思想。教师不仅要“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教师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艺术。不断研究总结,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员”。面对新知识,新科技,教师又是一名“学生”,不断“充电”,提高自我。新课程还要求教师相互合作,打破学科界限,发挥教师集体力量。教师将由负责单一学科教学成为综合型教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由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由“权威”转向“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总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代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是一名知识全面的学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只有真正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探索,才能更好的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⑥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极力地表现自己非常专业的演唱或演奏水平,炫耀自己丰富的音乐知识,从来没有考虑过学生有没有真正学到新的知识。例如:经常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能积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但总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铺设的轨道。这就好比演员在导演事先安排的场景中进入预先设定的角色,这样必然会束缚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表面上看,学生参与较多,但流于形式;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内心体验不足。最后结果是:激发不起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受到束缚,这与音乐全面培养人才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宗旨是不相符的。 一、领会新课标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 一般来讲,音乐课堂教学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而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如此按照常理来说,学生应该是很享受音乐课的。然而“100%的学生喜欢音乐,却有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由此可见,学生在音乐课上并未领略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欢乐,而且学习音乐的热情受阻,导致厌学。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内容单一,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法死板,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个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使得我们的音乐课文不文、理不理,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抹杀了学生的个体感受和创造欲望。 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一种“人本思想”。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把教学时间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上来,在活动中了解、影响、激励、鼓舞学生,营造一种接纳、支持和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二)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观。即是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平等、和谐与合作的新型师生观。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懂得尊重学生,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教学相长”的一个优良传统。 (三)要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一直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教师神化为精神领袖,具有绝对的权威。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繁和民主平等师生观的建立,教师的权威地位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挑战,教师应学会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这种权威来自于教师谦虚进取的精神特质、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创新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 结合我国的实际,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不是纯粹地师讲生听,也不是简单地师导生演,更不是旧式的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合作、平等的关系。 (一)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路石” 在课堂上,我借助了各种道具,如录音机、电子琴、多媒体等,不仅让学生更为直观、清晰地了解所欣赏的音乐知识,还及时领会了和这些音乐有关的人文知识,如所学民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地理环境等,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所欣赏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它。在这个环节中,我始终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地学习。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使听、赏、析、唱得以有效运用,使得教师引导者这一角色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二)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美育,音乐教育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激发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 真挚的情感是不应有什么贵贱之分的,学生与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鉴于这种平等,鉴于音乐艺术情感表达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对音乐艺术的感受与理解就不应该是绝对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三) 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 “技术”教学是短暂的,是容易生疏甚至遗忘的;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音乐教育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予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作为音乐教师,应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音乐教师知识素养的不断提升和完善 教师的知识素质是教师通过个体努力所获得的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直接影响的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既要注意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拓宽加深,又要考虑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实践知识。具体地说,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 提升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指音乐教师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它包括教学能力和音乐能力。这两部分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其中音乐教学技能包括歌唱教学技能、钢琴弹奏技能、简单乐器教学技能、合唱指挥技能等;教育教学技能包括分析组织教材的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等。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教师,学生们对教师的许多缺点可以原谅,然而,他们不能原谅的缺点之一,就是教师的不学无术。所以音乐教师应在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的工作实践中练就自己规范的教学技能。如果教学技能不过硬,就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增添了新的内容,如现代化教育技术、外语知识等。因此,音乐教师要苦练教学基本技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整合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是指教师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在西方,早有人提出“要求尖端高,底座必须大”。在中国,也有“触类旁通”、“厚积薄发”之说。新课标提倡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课程内容的综合,结合其他学科来扩大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增加教学信息。各门学科之间除了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外,在实践操作层面更凸现出彼此的交互性、相融性。这既能拓展音乐教育的外延,又增加了它的内涵,实现了综合审美的目的。 以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为例,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在欣赏音乐时用语言描绘,让学生在言语刺激下唤起表象或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如欣赏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描写水仙女舞蹈的一段音乐时,教师这样描绘:“波尔卡的乐声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了,大地一片寂静,唯有那沃尔塔瓦河依然缓缓流淌。这时银色的月光照射着河面,传说中的水仙女,身披轻纱,脚踏银波,在晶莹的月光下婆娑起舞……”既像解说音乐,又像朗诵诗歌,这无疑对学生理解和体会音乐作品提供了很大帮助。又如欣赏艺术歌曲时,歌词本身就是精美的文学作品;有些作品的谱写者或者谱写过程就是个故事,怎样把这些故事组织得感人至深又与所欣赏乐曲相联系,都必须借助文学之力。所以,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美术等各科知识,对音乐理解力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不断更新、充实多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从而进行更为深刻的审美活动。 (三) 体验实践知识 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音乐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审美实践活动必须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同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新课程的主旨之一。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用贴近学生思维的教学魅力强烈吸引和感染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方法。孙悟空终究是孙悟空,教师终究还是教师。教师这一角色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所以任何的行为和方法都是要以人为本的。只要我们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教学方法,还善于抓住和挖掘新事物,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整合,这样才能不断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总之,唯有音乐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才能成为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展示教师风采,促进音乐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⑦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和行为有哪些转变

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

1、从教师和学生的源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7)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扩展阅读:

改进内容: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⑧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研究及活动研究,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基本理念: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

1、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⑨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

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

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4、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

新理念下教师的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

阅读全文

与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应急业务工作培训方案 浏览:680
县师德培训实施方案 浏览:27
电子商务地区差异 浏览:499
学校食堂工人培训方案 浏览:766
讷河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浏览:484
星巴克具体营销战略和方案 浏览:722
电子商务认证法律制度 浏览:275
市场营销课总结 浏览:735
金生水起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646
市场营销创业策划书200字 浏览:768
活动策划方案学校双旦活动 浏览:123
北京电子商务创业园 浏览:851
免费下载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方案 浏览:504
答谢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752
合作赞助策划方案 浏览:949
月饼营销方案人情消费 浏览:607
雷励中国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929
南京绿灯侠电子商务 浏览:365
电大电子商务概真题论 浏览:896
网络营销期末综合题 浏览: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