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防地震应急预案
防地震应急预案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有时会突发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为了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通常需要预先编制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防地震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保证我校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预防地震应急预案》和县《预防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通信保障
(一)应急通信保障是应急预案实施的重要条件,一旦发生地震,应急通信设备必须保持畅通无阻。
(二)要优先保证与县抗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通信。
二、应急行动方案
地震临震预*发布后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采取紧急措施。
(一)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地震发生后,抗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要迅速了解震情、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并将震情、灾情和应急工作情况报告县抗震减灾指挥部、宣传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抗震减灾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具体实施地震应急预案,部署地震应急工作。
(二)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1、学校的应急行动
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即刻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实施学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开展震后抢险救灾工作。
1、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履行各自职责。
2、根据灾情,及时组织救援队伍的任务,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3、各班要迅速疏散教室内学生,抢救被压人员。
4、建立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伤师生。
5、及时上报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接受上级的有关部门的指导。
6、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伤员的救治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为指导,本着全员参与,安全第一,疏散有序的原则,为保证我园在破坏性地震预报发布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防止发生人群挤压、踩踏的事故,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落实,宣传到位
1、加强宣传工作,要让学生了解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的前兆是那些,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水的变化:(天旱井冒水,无雨水变浑,喷气又发响)动物的变化:(骡马发惊不进圈,猪不吃食跳栏跑。猫儿躲得无踪影,鸡飞上树狗哀嚎。鱼儿浮头跃出水,鸭不下水岸上闹。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搬家四处逃。摸清习性辨真假,发现异常要报告。综合分析作判断,群测群防很重要)上课期间,教学楼、办公楼内所有楼道通道和大门都不加锁,教室两门都不加锁,楼道内不堆放杂物,保证所有通道畅通。
2、地震发生时,各年级都要听从幼儿园的统一指挥,幼儿园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部署到指定的方位。
3、幼儿园要建立一直思想过硬的抢险队伍,由园长统一指挥。地震发生时,各年级都要听从幼儿园的统一指挥,教师要按照幼儿园的部署到指定的方位。加强安全预防教育,使每一位师幼都熟悉紧急疏散的线路,学习自救自护知识,随堂教师均要熟悉组织工作。
4、各班要训练有素,能够随时以单、双列纵队有续快速地撤离教学区,到达操场指定的地点集中并迅速清点人数报告到负责人。
5、值班人员发现地震紧急情况,立即发出紧急情况信号,并向110报警,报警后,应根据地震险情的情况和部位,向周围人员发出险情信号,并通知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接到险情的报警后,应迅速按紧急情况安全疏散应急预案,进入各自的工作部位,疏散人员。
三、制度健全,措施到位
1、幼儿园制定一套完整的防震、防灾工作制度。
2、幼儿园制定防震计划,要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3、幼儿园及时检查并消除校内防震的`隐患,该加固的要加固,该拆除的要拆除。
4、合理摆放物品,楼道要通畅,化学试验的易燃易暴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地方。
四、紧急疏散具体安排
(一)紧急避震
1、听到警报声,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应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俯卧或蹲下的方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异物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并可拿课本等物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交叉,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6、疏散后的集结点为空旷的地方,并要用双手抱头,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案分工,迅速到教室检查避震情况,发现采取不正确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
1、听到警报后,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各班也要指定专人学生指挥)组织本班学生按照幼儿园规定的紧急疏散线路快步、有续地撤离教学楼到操场指定集合地点。
2、班级撤离顺序,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快速自然形成单列纵队,快速撤离教室(切莫惊慌失措、快速奔跑,造成秩序混乱)。
3、撤离线路及集合地点:
小班和中班、大班及学前班的幼儿直接从教室的前后门口跑向活动区中央。楼上大班幼儿兵分两路进行疏散。
集合地点及相关要求:
地点:幼儿园操场
要求:各班幼儿务必走指定的楼梯和线路;疏散时不能拥挤,不能等人排队,要自然形成单列纵队;不能大声喧哗,要保证有效指挥;幼儿按要求进入运动场后,按广播操队形站立后双手抱头下蹲并由指定学生清点人数后报告到指挥处。
五、纪律要求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幼儿园指挥部将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命令、指示一经发出全园职工必须立即到岗到位,凡发现不到岗到位者追究责任。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3、本预案一旦启动,全校教职工必须保证24小时开机,凡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将追究个人责任。
4、本预案从20xx年xx月xx日起正式施行
一预防措施
1、学校办公室负责接受上级防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制定校内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部署校园地震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教学的工作。
2、校长办公室负责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上级实行防灾的指示,传递防灾信息。
3、政教处负责组织师生学习辨别地震等灾害预警信号,掌握灾害预防和自救知识。
4、安全处、总务处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教室、宿舍、供电线路、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玻璃门、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及时记录并整改。
5、政教处制定防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并指导校内师生掌握地震逃生知识。
6、成立防地震等自然灾害领导小组。
二现场处置及救援措施
1、在发生灾害时,组织各方人员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窗外的悬挂物,检查旗杆、墙报栏,防止高空悬挂物摔落伤人,要检查保管好各类电器。
2、组织各班班主任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迅速将学生带领到在安全地方躲避。若遇人员受伤,积极组织抢救。如有伤势较重的伤员,学校无能力处置的,就近送医或在第一时间内联系“120”医疗急救中心,请求救治。
3、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救护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发生破坏性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在上级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4、安全处以及总务处检查学校食堂、宿舍、教室等重点部位,查看是否受损及损坏情况,检查是否发生火灾、毒气等次生灾害,并组织人员采取相应预防、处置措施。发生火灾、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后,学校应在处置的同时,向“119”、“110”等部门提出救援请求。
三事故报告及现场保护
1、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要按照上级指令和预警信号安排学校各项工作,若需要停课,则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2、通讯小组随时与教育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保持联系,在接到地震预警时,立即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
3、突发地震后,领导小组立即对地震中师生伤亡、校舍损坏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了解、及时上报教育局。有新生重大灾情的,随时报告。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安全稳定。
四事故调查及处理
1、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2、政府或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近期不再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则宣告应急结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3、针对学生出现的情绪紧张、神情焦虑等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立即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舒缓学生震后心理压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xx〕18号)、省市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建设的通知》(德办函〔20xx〕198号),我县全面开展了公共场所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及地震应急演练工作。现将此项工作试点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公共场所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是社会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无应急预案、预案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应急工作的效率,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危、自然环境的破坏、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县高度重视公共场所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及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将全县公共场所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及地震应急演练作为今年防震减灾工作重点之一;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各项责任,为公共场所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及地震应急演练打牢坚实基础。
二、精心组织
(一)搞好动员培训。为了全力推进公共场所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及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县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工作的通知》(罗办函〔2011〕3号)。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细化了预案建设的总体任务和阶段性任务。1月12日下午,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谢青云主持,在县政府二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全县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工作动员会,就全县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防震减灾局局长李世模在会上就如何编制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对与会人员进行了培训,特别是对承担试点任务的县汽车站、三三超市两个单位进行了系统指导。
(二)抓好试点示范。为积极稳妥推进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工作,不断探索新举措,取得新经验,在试点工作中,我局副局长欧阳丽、黄兴明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多次到承担试点任务的县汽车站、三三超市两个单位,了解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就预案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特别对这两个单位具体负责预案建设的同志进行具体指导。在我局和相关部门及试点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于4月中旬全面完成了《罗江县汽车站地震应急预案》和《德阳三三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罗江分公司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并报经主管部门和我局备案。试点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的完成,为罗江下一步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单位编制地震应急预案提供了经验借鉴,同时也更好地宣传了防震减灾知识,提高了他们防震减灾意识。
(三)强化应急演练。《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两个试点单位都制订了《地震应急演练实施方案》,用于检验《地震应急预案》编制的实用行和作为试点单位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我局和县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4月26日和6月13日,县汽车站和德阳市三三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罗江八景苑广场店分别举行了地震疏散应急演练。演练前,各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阐述了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了演练的程序、内容和纪律要求,落实了应急疏散路线和避震安全区域。演练中各小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地震疏散应急演练,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全面推进
目前,我局正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工作的通知》(罗办函〔20xx〕3号)精神,全力推进全县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工作,力争年底全面完成此项工作任务。
;Ⅱ 如何抗震救灾
防御震灾是人们为防止、减轻、避免和抗御地震灾害而采取的社会行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建立起来的以预防为主的长远战略手段。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按其工作内容和时序特征,可分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
(1)地震监测预报包括监测和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科学技术工作和地震预报社会发布的行政管理工作。就科学技术的内容而言,是指为获取与地震发生有关的信息所开展的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处理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对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时域、地域和强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发布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环节,它为其他环节提供地震危险性的背景和三要素信息,以便采取各种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2)地震灾害预防是指震前所做的防御性工作,包括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指在国土地震区划和工程建设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的抗震设防,包括对新建工程和设施进行的抗震设计和施工,以及对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加固。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的工程性防御措施之外的依法减灾活动,包括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计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3)地震应急是指为应付突发性地震事件而采取的震前应急准备、临震应急防范、震时应急指挥和震时应急救援等应急反应行动。
(4)震后救灾与重建是指紧接地震应急之后的全面救灾行动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
我国抗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
(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抗震救灾的原则有哪些?
(1)快速反应原则;
(2)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主动配合原则;
(5)主动报告原则。
Ⅲ 为了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请你说说他们采取了哪些防震简单的措施
防震减灾小常识
一、 防灾应配备的物品——地震应急包
地震应急包是在预防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害发生后,提供用于维持生命的食物、饮水、药品及简单的生活和求救必须品的应急包。一般内含:急救干粮、水、超薄保温雨衣、冬季保暖衣物、塑料袋、防灾兜帽、优质手套、多功能应急手电、应急求救哨 、少量现金、证件、常用药品及钳子、改锥等自救必需品。平时准备好,每天入睡前将应急包放在床头,以便随时疏散。
二、避震要点
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
三、地震自救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
5.要预防破伤风和传染性疾病,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当我们在学校时如何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前, 不要到阳台上去。
【家庭避震】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
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震时避险有哪些不同的办法】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震时就近躲避在小开间房屋,承重墙墙根、墙角。
2、不能盲目外逃。“避免房屋未倒,但外逃造成意外伤亡的严重后果”。
3、躲避在桌子、床等家具旁边,不能躲避在桌子、床等家具下面。 四、被埋压、被困在废墟中如何自救
被埋压废墟里时,当手臂或其他部位能动时,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不能脱险时,应在嘴和胸的部位,掏出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有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时应用其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用砖块、木棍和可以挪动的物品等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
被阻隔在深部废墟里时,应想方设法寻找和开辟通道,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设法逃离险境。不能脱险时,设法避开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并节约使用,延长生存时间,耐心等待救援;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服捂住口鼻。
自救注意事项:(1)被压埋和阻隔后,要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要有自救的勇气和毅力。(2)保持神志清醒。不要睡着,如果身边还有其他被困者,可以互相说话鼓励。(3)注意保持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信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不要急躁、哭喊、唱歌和盲目行动。
五、地震后如何互救
1、根据房屋居住情况判断,根据家庭、邻里人员提供信息,采取看、喊、听等方法寻找被压埋者。
2、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不要轻易触动倒塌物或站在倒塌物上,避免造成新的伤害。
3、挖掘接近人体时,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应首先找到被压埋者的头部,并采取清理口腔、呼吸道异物等措施,并依次按胸、腹、腿的顺序将被压埋者挖出来。
4、对不能自行出来的伤员,不得强拉硬拖,先查明伤情,采取包扎措施后,再进行搬动。
5、对营救出的伤员可以给点水,但不能多喝;对长期处在黑暗中的伤员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
6、根据伤员的伤情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怀疑伤员有脊柱骨折的,搬动要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要用硬板担架搬运,严禁人架方式,以避免加重骨折或损伤脊髓,造成终身瘫痪。
7、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持通风,递送水和食品,寻求帮助再进行营救。 特别强调的是,救人时要注意安全,不仅注意被救人的安全,而且注意自身安全,要防止余震造成的新的伤亡。
六、地震避险应遵从的基本原则
1、因时因地制宜。因时间地点不同,正确选择避险方法。
2、要有思想准备。熟悉周边环境,观察新环境,留心寻找并确定一旦地震的避险方法,做到有思想准备。
3、行动果断。躲避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不容犹豫。
4、听从指挥。镇静避险,避免拥挤、踩踏伤亡事件发生。
Ⅳ 2020年自然灾害救援(防汛抗旱)培训经验介绍
摘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级领导同志对防汛抗旱、自然灾害救助和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和有关文件精神,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相关知识,提升自然灾害救助能力,切实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应急处置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维护全区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5月26日,区应急管理局邀请市应急局、市水务局和市地震局专家就防汛抢险、隐患排查、物资储备、自然灾害识别与报送以及地震宏观监测和“三网一员”防震减灾等方面为全区各街镇、各有关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利用一天的时间开展相关知识工作培训。
Ⅳ 地震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的内容有
地震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的内容有:
1、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2、预防和预警机制;
3、处置程序;
4、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等。
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如下:
1、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
2、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布局;
3、地震灾害预防措施;
4、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如下:
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组织召开震情会商会,必要时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对地震预测意见和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震情会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经震情会商形成地震预报意见的,在报本级人民政府前,应当进行评审,作出评审结果,并提出对策建议。
Ⅵ 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的第五章 地震应急与救援
第三十五条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协调联动的原则。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检验各部门、各环节执行预案、落实措施的情况,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和联动协调机制。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公安消防、矿山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支持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组建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和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应当配备相应的技术装备和器材,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专项规划,利用广场、绿地、公园、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场所与设施,统筹建设具备安全避险、医疗救护和基本生活保障等功能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规划设计应急疏散通道,强化道路和主要交通设施的应急疏散功能。学校、幼儿园、医院、大型商场、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应急疏散通道。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地震应急指挥场所和抗震救灾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完善信息传递与处置等辅助决策技术系统,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检查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转情况,确保信息、通信畅通和技术系统正常运转。
第四十条高速铁路、城市轻轨、地铁、枢纽变电站、输油输气管线(站) 、核设施等工程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设置地震紧急自动处置技术系统。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制度,健全储备、调拨、配送、征用和监督管理体制与紧急调用机制,保障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和应急物资供应。
第四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发布临震预报的同时,可以宣布地震危险区域进入临震应急期。临震应急期一般为十日,必要时可以延长十日。
在已经发布临震预报的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预案,做好临震应急和救援准备。生命线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单位,应当采取防控措施,做好应急抢修抢险和救援准备。
第四十三条地震灾害发生后,所在地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地震灾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救灾需要,请求上级人民政府或者非地震灾区的人民政府提供紧急援助。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与救援行动,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四十四条地震灾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应当及时向社会发布实施地震应急与救援行动的决定、命令和公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服从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根据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需要,地震灾区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征用物资、设备或者占用场地。征用物资、设备或者占用场地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四十五条地震灾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应当部署并保障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医疗救治队伍、志愿者以及其他救援力量开展紧急救援活动。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治队伍完成任务后,应当向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申请撤离。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地震应急宣传预案,建立地震信息报道、地震事件新闻发布制度和协调机制,及时报道和发布地震相关信息,正确处置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Ⅶ 山西省地震应急救援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及时、高效应对地震灾害事件,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规范地震应急与救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省境内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准备、预警、处置、救援等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救援与抗震救灾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应急与救援社会动员机制和省、市、县之间,相邻省、市、县之间,有关部门之间的应急协作联动机制。第四条地震应急与救援遵循“以人为本、防救并重,政府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协调行动、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第五条根据发生地震的震级,地震事件及其响应分级如下: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震级7.0级以上,实施Ⅰ级响应;
重大地震灾害事件,震级6.5~6.9级,实施Ⅱ级响应;
较大地震灾害事件,震级6.0~6.4级,实施Ⅲ级响应;
一般地震灾害事件,震级5.0~5.9级,实施Ⅳ级响应;
较轻地震灾害事件,震级4.0~4.9级,实施Ⅴ级响应;
其他地震事件是指强有感地震 (含省外发生地震本省强有感)、地震谣传。
震区各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可视本行政区域内的震情、灾情、灾害严重程度和社会影响调整应急响应级别。第六条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与救援,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由省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震区各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实施。
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与救援,在省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由震区各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实施。
较大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与救援,在震区市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由震区县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实施。
一般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与救援,由震区县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并组织实施。
较轻地震灾害事件、其他地震事件的应急处置,由震区或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并组织实施。
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与救援,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若某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遭受毁灭性破坏,由其上一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该行政区域的应急与救援。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级政府地震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负责相应的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第八条震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部门应对地震灾害事件作出的决定、命令,应当及时公布。
震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采取应对地震灾害事件的措施,应当与地震灾害事件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震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服从本地人民政府及其基层组织的部署、调动和安排。第九条驻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是地震应急与救援的突击力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加地震应急与救援活动。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地震应急与救援所需的经费。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平时负责检查、督促应急与救援准备,指导、协调应急与救援工作;进入地震预警期或者发生地震灾害事件后,领导地震应急与救援。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组建山西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整合资源,组建本级地震灾害综合救援队。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成年人,组建各类地震救助志愿者队伍。
大中型企业单位应当组建本单位专职或兼职地震应急、抢险、抢修、救护、救援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本级救援队和志愿者队配备必要的装备,建立管理和联动、协调机制,组织培训与演练。第十三条各地震灾害救援队有义务参加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的救援;在执行任务时有权要求有关单位、人员协助,有关单位、人员有义务协助;根据救援行动的需要,可以占用场地、征用必需的物资、装备,使用完毕及时归还,若有毁损、灭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地震灾害救援队员应当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在本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确认、备案。
Ⅷ 山东省地震应急与救援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高效地应对地震灾害事件,规范地震应急与救援活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准备、预警与临震应急、震后响应与救援等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分部门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协调联动的原则。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简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地震、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民政、卫生、国土资源、教育、安监、人防、广播电影电视、通信、电力等部门、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将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正常开展。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震应急响应机制和体制,并根据震情、灾情和社会影响程度,适时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及时确定和调整地震应急响应级别。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应急与救援社会动员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全社会共同应对地震灾害事件的能力。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依法参加地震应急与救援活动的义务。第二章应急准备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依法组织编制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联动协调机制。
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应当包括政府预案﹑部门预案、行业预案、单位预案以及社区等基层组织预案和特殊时段、重大活动专项预案。第九条政府预案应当由本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济南、青岛等较大的市的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第十条下列单位应当编制地震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一)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信等生命线工程设施的管理或者生产经营单位;
(二)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或者生产经营单位;
(三)核电、矿山、大型水库、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等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管理或者生产经营单位;
(四)金融、保密、档案、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等特殊部位或者设施的管理单位;
(五)新闻、广播电影电视等承担应急宣传任务的单位;
(六)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认为应当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的其他单位。第十一条地震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二)预防和预警机制;
(三)处置程序;
(四)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等。
地震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完善,至少5年修订一次。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公安消防、矿山抢险救援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应当建设相应的训练基础设施,配备相应的救援装备和器材,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第十三条生命线工程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产权单位、管理或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建地震应急抢险抢修队伍,做好应急抢险抢修准备。第十四条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单位应当组建地震应急医疗抢救队伍,配置野外医疗抢救设备,建立应急救援用药用血、医疗器械储备与调用制度。第十五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有关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组建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队伍,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地震宏观异常观测与地震灾情速报网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并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设置地震宏观异常观测员和灾情速报员,负责报告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和灾情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助理员、地震宏观异常观测员和灾情速报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Ⅸ 中小学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有什么重要意义
掌握初步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提高了紧急避险,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地震逃生技巧,增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综合反应能力。
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是学校对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是学校对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的一次强化,是提高师生安全逃生技能的一次实地演练和培训,演练活动是对学校校园突发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地震应急疏散”等方面自护自救知识的一次深入学习和实践。
增强了学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应急避险的正确方法和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方式等,熟悉了学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培养了他们听从指挥,自我保护,自我救护和团队协作的基本能力,提高了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演练让师生进一步了解了地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疏散知识,提高老师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变能力,也让学生们知道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
(9)地震应急培训知识扩展阅读
中小学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一旦身边发生突发事件,要沉着应对,做好安全逃生工作。提高了师生实际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为今后面对灾害,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安全疏散学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应急避险的正确方法和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方式等,培养了他们自我保护,自我救护和团队协作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