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从2009年起,用5年时间,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主要任务
在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贯彻落实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有关精神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拟定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
广大农村、城市社区党员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分别由其所在地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和学校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40学时。
其他各类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均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党员领导干部,除认真执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外,要带头参加所在单位的党员教育培训。
㈡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
在系党支部认真讨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了以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计划和措施
1、支委会或支部大会讨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由支部确定两名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入党积极分子在培养联系人的指导下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
2、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的途径
(1)让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活动(“三会一课”),以及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培养政治素质。
(2)给入党积极分子分配一定工作。
(3)培养联系人的直接培养,每季度至少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谈话。
(4)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定期考察,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各方面的情况。
3、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内容
(1)考察政治立场
(2)考察思想觉悟。主要看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是否坚信共产主义,是否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等。
(3)考察现实学习情况
(4)考察现实工作表现
(5)考察组织纪律观念
(6)考察群众基础情况
4、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考察,在学生所在班班主任的推荐意见基础上,征求培养联系人的意见,经支委会或支部大会讨论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
5、培养联系人继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及如何争取早日假如党组织等方面引导,并认真写好《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录》的半年考察意见。
6、在听取年级辅导员和培养联系人的意见后,表现得到肯定的,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支委会或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后,可列为发展对象。
7、入党积极分子在被确定为发展对象以后,须参加学校党校组织的集中培训,经考核几个并获得证书后才能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㈢ 浅谈如何加强党员教育体系建设
一、健全党员教育计划生成体系 教育调研是实现党员教育按需施教的前提和基础,在制定教育计划前,要根据长期培训计划的要求对党员教育需求现状进行整体调研,要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对近期党员教育需求进行年度专题调研,要根据不同教育对象和不同时期的任务开展专题调研。按需制定计划。在对需求调研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需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实现培训的预期目标。 二、健全党员教育内容更新体系 教育工作要体现时代要求和干部需求,充实培训内容。按照构建与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相适应的党员教育工作体系的总体要求,坚持贴近实践、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对象,深入研究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等方面的课程广泛开展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知识的课程。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创新课程开发。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提高党员素质、党性修养、培养学习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重点围绕提高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党员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闻媒体运用等方面能力,并按照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培训课程。 三、健全党员教育学习激励约束体系 多维度检测学习能力与效果。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考核和任职资格考试机制,组织部门对拟任各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未能获得资格证书的不能担任新职;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档案制度,做好党员的学习情况管理,科学分析党员的教育效果,使学习档案真正发挥作用;建立教育成果跟踪反馈机制,看看对工作有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工作方法有没有改变,有没有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多方式弘扬学习态度和风气。建立培训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机制,对培训成果丰硕、转化成效显著、工作业绩突出、素质能力确有明显提升的党员,给予表彰奖励;把成果转化情况与党员干部年度考核、提拔交流结合起来,大胆使用有真才实学、业绩突出的党员干部;把培训成果转化情况作为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方面,突出培训成果转化考核的权重比,力求做到培训效益的量化评估。 四、健全党员教育实践实效保障体系 强化党员教育工作的组织、制度和投入保障。组织部门及承担专门类别培训任务的职能部门,要配足配强专门工作力量,并采取学习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快党员教育工作的法制建设,修订完善现有制度法规,增强约束力,强化操作性;探索形成财政、单位和党员个人合理分担,社会资助的多元培训经费投入机制。
㈣ 什么是基层党员“双育”计划
“双育工程”是河北省为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党员党性观念和素质能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而探索的一条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育相结合的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路子,是在基层党员特别是未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基层党员中全面实施党性教育,加强能力培育。主要重点内容:一是党性教育内容。重点学习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编印的《“双育工程”党性教育知识要点》,主要开展以《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党史为重点的常识教育,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心任务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等为重点的形势教育,以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为重点的党风教育。二是能力培育内容。根据党员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通过开展“阳光工程”、“素质再提升工程”和“公共礼仪工程”等面向基层的培训,与“双育工程”并轨进行。
00“双育工程”三大任务。一是基层党员得到普遍培训。凡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基层党员,三年之内都要接受一次党性观念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党性教育累计不少于16学时,能力培育达到熟练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的标准。二是培训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各级要制定具体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网络。三是整合教育培训力量。各级要统筹制定好培训计划,协调组织参训人员,确保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党员人数和培训效果。
00“双育工程”四大目标。一是党员党性观念要显著增强。要通过实施党员“双育工程”,使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性观念、责任意识和执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党员工作能力要明显提高。要通过实施党员“双育工程”,确保党员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有效发挥。要通过实施党员“双育工程”,使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努力争当“五个模范”、即:自觉学习的模范、执行政策的模范、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模范和遵纪守法的模范。四是党员创先争优热情要日益高涨。要通过实施党员“双育工程”,调动起广大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全局广大党员在创争活动中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发挥。
㈤ 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计划有哪些
(1)抓好学习培训复。采取举办培制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的集体学习。
(2)加强实践锻炼。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党员到基层锻炼,到艰苦地区、艰苦岗位锻炼。
(3)严格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党支部要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民主评议党员要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法要简便易行,注重实效。
(4)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党员。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沟通思想,相互启发教育。经常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