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银行市场定位主要包括
银行市场定位主要包括产品定位以及银行形象定位。
产品定位是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及客户对产品某种属性的一个重视程度,设计出能够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一种产品,让该产品在未来的客户心中找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银行形象定位指的是通过塑造以及设计银行的标志、商标、专用字体、经营观念、外观建筑、户外广告、陈列展示等各种手段,在客户的心中留下别具一格的银行形象。
有时候在路旁的广告牌就能够看到银行的户外广告、图案、商标等,也有的时候能在电视上也是能够看到银行的户外广告等,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是能够经常看到大大小小的银行,银行在我们生活中也是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B. 社区银行的现实意义
当前,发展“社区银行”的意义重大,是促进经济金融和社区协调发展的必要选择。
第一,这是完善银行体系结构的必要措施。
银行体系要讲求结构的合理性。不但要“多样化”,而且大、中、小比例要得当。目前,我国现行银行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便是小型商业银行,其比重太低,同时大银行的比重又太高。2003年末,我国银行类机构的存款市场份额中,小型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仅为0.7%,即使加上另一类小机构农村信用社也只有13.7%。而“四大银行”则为69.6%.反观美国,2002年,“社区银行”占18.79%,加上信用社则为28.26%,而25家最大银行合计仅42.69%。
第二,最为重要的,这是缓解“微小企业”信贷难的治本措施。
“微小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不足500万元的小企业(通称也称“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贷款难是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难点之一。
“微小企业”群体庞大,机制灵活、效益总体良好,能够承担利率超过15%的民间借贷,因而从理论上讲,对于偿还利率只有6~8%的银行贷款是不成问题的。进而,“微小企业“应当成为银行机构的重要客户群,关键是银行机构如何去适应、开拓这块市场。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向“微小企业” 发放贷款却相当困难。从银行方面考察,“困难”主要有三。首先,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控制难。
“微小企业”基础性资料缺乏,信息不透明,财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不完整,以致银行难以用“常规”方法评估其还款能力和信贷风险;再加上微小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有效抵押物不足,缺乏“第二还款保证”,致使银行更感到风险难以控制。其次,有效服务难。“微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要求贷款手续简便、快借快还。这种要求是银行的“公司业务”流程所难以满足的。再次,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难。
“微小企业”贷款“额小、面广、期短”,工作量大,与大额贷款比较,费用率要高得多,因而有能力发放大额贷款的银行机构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通常是不愿涉足的。
小型商业银行的情况有所不同。它们不仅规模与“微小企业”匹配,而且往往还与“微小企业”有共存共荣关系。因此,不仅“规模”因素迫使它们更多地面向“微小企业”,而且因其熟悉“微小企业”,有能力突破“信息不对称”,从而,它们也往往能在以“微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同时,良好地控制信贷风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浙江省台州市的泰隆城信社便是其中的典型。该社2004年末,42.13%的贷款投向“微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仅0.96%,资产利润率1.13%。
一般地,如果某个银行机构同时做到,①户均贷款在50万元左右或更少,②50万元以下的贷款合计占各项贷款的10%以上;那么,便可认为此机构是面向“微小企业”的。
城市信用社联合组建为城市商业银行后,市场定位之所以变化,除规模大了、有实力发放较大额的贷款之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新的负责人来自大银行,不熟悉“微小企业”,习惯地用大银行的办法“规范”城商行。等等。城信社被股份制商业银行收购后,市场定位更会发生急剧变化。
农村信用社虽然也对“微小企业”放贷,但是由于其机制欠灵活,又要集中主要力量支持“三农”,因而难于象城市信用社那样地去大力支持“微小企业”。实际上,现行的一方面不让小型商业银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求大银行去支持“微小企业”的做法是不合情理的。
这好像是在强制关闭社区中的小杂货店的同时,又要求大百货公司送货下社区、搞便民服务。只有让小杂货店按市场要求开起来,服务才能便民;也只有让“社区银行”这类小型商业银行按客观经济需求发展起来,“微小企业”贷款难才能有效地缓解。
第三,这也是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的需要。发展“社区银行”,有助于减少县域中的信贷资金外流;有助于引导、“规范”民间借贷,促进其向正规金融转化:有助于促进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业领域,减缓“房贷”的增速。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金融宏观调控的改善。
第四,这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为此,需要扩大就业、扶助弱势群体。由于发展 “社区银行”是缓解“微小企业”贷款难的治本性措施,而“微小企业”不仅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并且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就业量。显然,发展“社区银行”,促进 “微小企业”健康发展,将十分有助于扩大就业,进而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C. 银行网点与社区银行有什么区别
银行网点
银行网点是Wind资讯全新推出的新一代移动理财系应用产品,基于用户当前位置,为用户提供网点快速定位和信息查询的理财生活服务软件,集银行名录大全、周边网点和银行搜索功能于一体的专业理财产品。银行网点的选址主要是以布局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区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为依据,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先考虑重点经济区域,选取经济环境好、市场潜力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设置网点。二十四小时自助银行,又称“无人值守银行”。主要由ATM自动取款机和CRS自动存取款机两种银行终端组成。可办理存款、取款、转帐、缴费、查询和修改密码等多项业务。
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
D. 当前社区银行转型建设的探索面临哪些问题
在同业、跨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诸多银行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吸引客户、拉拢客户、占有客户。在银行间的网点规划、服务设施、产品体系、服务流程等硬实力日益趋于同化的情况下,网点转型、变革及提供优质服务成了银行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时间,发展社区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已然成为金融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各家银行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区银行转型建设之路,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社区银行的概念最早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中,“社区”并不是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市、一个区,也可以指城、乡居民的聚居区域。凡是资产规模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小企业、个体商户、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以称为社区银行。在我国,社区银行是一个严格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的银行,如果简单的模仿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来建立社区银行,必定会遇到较大的阻力。但是,依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现状,结合农金机构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经营特色,探索适合农村银行自身发展特色的社区银行转型建设道路却是可行的。
农村银行一般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网点多。与高大上的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相比,农村银行从小做起,从散做起,以诚为本,以诚服人,是切实融入农村的“小银行”。特别是近年来,以“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为着力点,相继开展了进社区、进农村等金融服务活动,深入一线,了解客户需求,与城乡客户群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交流机制,亲民、便民、惠民银行形象深入人心。
在建设社区银行时,首先,有必要针对社区居民的不同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进行深入分析和市场细分,根据社区银行的消费特色开展金融服务。
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应以中高档的社区为主,服务对象则侧重于中高收入水平的社会阶层人员。服务内容应围绕居民的生活消费、子女教育、娱乐文化等方面展开。针对社区客户的特点和需求,创新服务渠道和服务形式:
一、延长服务时间。为满足部分客户下班之后办理金融业务的需求,推出“金融夜市”,将银行营业时间特别是对私服务时间在原来基础上延迟1-3个小时。这种延时服务并非一种普遍的服务,一般是在特殊区域和针对有特殊需求的用户,如在夏季时间,对闹市区或者居民小区附近的部分网点进行延时。而上海农商行的“金融便利店”,则为该行普遍推广。它是一种小型银行网点,在营业面积上,基本仅为传统银行网点的十分之一。在人员配置上,一般只需 3-5名工作人员。最大的特色是实行错时延时服务、晚上营业,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21点,为客户办理自助机具所不能办理的传统业务。
二、提供增值服务。随着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竞争与相互渗透,已经很难界定在自身所处的行业了。而这种渗透使企业在原本不相关的渠道里共享资源,或者通过行业渗透形成1+1>2的品牌叠加效应,从而收益倍增。拿顺德农商行新近推出的“超市银行”来说,银行的金融服务在今天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已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将超市引入银行无疑等于一种增值服务,这对于银行的客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将银行的传统经营方式融入这种零售新业态,也是对银行的服务定位进行一次革新,更容易使其在差异化服务中脱颖而出。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银行能将更便民的人性化服务或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带入银行网点,一改传统银行的服务水准,那么就会给客户带来与众不同的良好体验。
三、小区金融服务。这里可借鉴民生银行的“小区金融”模式,内容包括:一、扎根小区,推进民生金融智能超市建设,定位于中高端居民小区,集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体验以及有人服务为一体;二、创新产品,推出便民系列金融产品,包括小区客户一卡通、全民代缴费平台等,协助打造小区周边15分钟便民商圈;三、围绕“衣食住行”提供惠民服务,包括定期开展民生服务进小区、特惠商户小区专享优惠,甚至包括小区老人定期体检、广场舞教学等。作为“小区金融”的主打,配套推出“消费信贷”业务,为符合条件的小区居民进行授信,提供最高不超过50万元、无需抵押和担保的消费性贷款,用于个人和家庭的综合消费用途。
此外,在创建社区银行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升标杆网点的建设步伐,促使全行员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注重服务内涵,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今日之银行,只有礼仪上宾,让优质服务成为一种习惯,如吃饭、喝水之自然,才能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舒适、贴心、便民、惠民的服务环境,从而增强银行自身核心竞争力。
一举一动全礼仪,一言一行皆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社区银行转型建设之路,普惠于民,服务于民,是当前金融经济发展现状的大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这对我们农村银行发展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转型发展、求突破、促蜕变的转折点。
E. 村镇银行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银行,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就是以区域内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致力于建设一个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社区性银行。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向,就是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投向有创业意愿、有发展前景和还款能力、信用良好的农村客户,包括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以及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具体经营中,应当始终抓好四大战略:
一是大爱战略。大爱是一种文化。因为面向低端客户群的业务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业务,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对村镇银行来说,弘扬大爱文化就是首要的战略问题。要坚持不懈地用大爱文化教育员工,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做服务,为三农发展殚精竭虑。
二是创新战略。要立足于做特色,靠有生命力的产品求生存。在存款业务的发展和贷款业务的管控上,都要不断有所创新。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打实发展基础。在贷款产品上,要不断深度研究三农需求,不断地锁定目标客户群,不断地量身定做特色产品,不断地集群化营销业务。要通过创新,不断满足三农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要让客户想来存款、能贷上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大力拓展存贷款业务之外的各项新业务,创造全新的盈利模式。3 d2 H
三是联动战略。村镇银行和作为母行的商业银行要联动。在科技、大额贷款等方面加强与“母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日常业务拓展上加强与地方合作,在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和一些关键性瓶颈问题上积极争取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的支持。抓银团贷款,抓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把村镇银行的牌子用好用足。只有联动,才能克服小的劣势;只有联动,才能始终吸收先进的生产力;只有联动,才能做到商业、可持续。晋城商行作为太行村镇银行的主要投资者,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树立了比较知名的品牌,这对于办好村镇银行是一个重要优势。正是由于各个先进银行都去办村镇银行,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外资银行等等,才能把各种先进的理念辐射到农村,才能够最终形成“汤水效应”。{
四是本土化战略。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发展氛围,依托本土化来防范风险和拓展业务。在日常业务拓展上加强与地方合作,在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和一些关键性瓶颈问题上积极争取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的支持。`" N( K/ M) \
大爱是基础,创新是关键,联动和本土化是重要保障。坚持这四大战略,村镇银行就可能成功。如果背离,必然会以失败告终,新型的优势体现不出来,服务三农也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三 深化村镇银行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一,感情问题。一定要带着感情办村镇银行。破解金融支农难题,一个重要前提是解决感情问题。对三农没有感情,对当地没有感情,事情肯定做不好。必须有一种精神,一种创业精神、服务人民的精神。在村镇银行探索期,这种精神因素至关重要。
第二,政策问题。作为村镇银行,一定要积极争取各种优惠政策。近期国家在陆续出台一些扶持三农的政策,有的涉及到村镇银行。这就需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不能消极等待,坐等天上掉馅饼。
第三,辐射问题。村镇银行必须眼睛向下,应当考虑适度扩张机构。在目前金融形势下,倾斜三农仍将持续,抢占村镇银行阵地已经成为一些外资银行的重要战略性行动。在做好单点机构的基础上,应加快向县城内、乡镇和一些大村延伸。
F. 社区银行的借鉴美国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源自美国。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 ICBA)的定义,社区银行是由地方自主设立和运营、资产规模在十亿美元以下、独立的小商业银行及其它储蓄机构。美国共有大约8000家社区银行,遍布43000个地区,其中北部(24%),中西部(20%),东南部(20%),西南部(16%),西部(10%),东北部(10%)。与通常将各地吸引的存款投放到自己认为可能获得最高收益地区的大银行不同,社区银行是从当地住户和企业吸收存款,并向当地住户、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农场主提供金融服务。 1、并购浪潮导致美国社区银行的数量、资产及存款份额显著下降
近二十年来,资本市场的迅速成长、投融资途径的增加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使传统银行业务在金融业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削弱。为此,许多银行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大市场份额和业务领域,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改进管理效率等。
经济全球化、金融资本国际化又进一步刺激了银行并购活动的开展,持续不断的并购一直是美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旋律。美国银行业自1980年以来共发生了9418起并购,其中小并购多达8970起,占并购总数的95%多。而小并购中,被收购银行资产规模在5000万美元以下的并购4158起,5100万到1亿美元的并购2010起,1亿美元以上到5亿美元的并购2448起,5亿美元以上到10亿美元的并购354起。由于并购浪潮的袭击,美国社区银行的数量、资产及存款份额都出现了显著下降。
2、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业绩一直较好
美国商业银行体系巨大的并购风潮给社区银行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压力,但是在数量急剧减少、资产及存款份额显著下降的背景下,社区银行在美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地位并没有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虽然社区银行的绝对数量下降了,但2003年底,社区银行数量仍占所有商业银行数量的94%;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总体上看,社区银行特别是大型社区银行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经营业绩。
1985-2003年,美国社区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指标仅略低于中等规模银行和25强银行。社区银行中,小型社区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低于大型社区银行和中型社区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同时,社区银行与借款者保持紧密的长期伙伴关系,能够在整个贷款期中谨慎地控制风险,因此在反映资产质量的不良资产率指标中,社区银行的资产质量略高于中等规模银行和25强银行。这些事实表明,经过并购浪潮后生存下来的社区银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高的效率。
3、社区银行在美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的关键原因
经过并购浪潮后,社区银行仍在美国商业银行体系占据重要地位的关键在于:虽然大银行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一系列比较优势,但一般而言,大银行由于机会成本较高、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道德风险过大等原因,不愿意向“硬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和农场主发放贷款。
与大银行倾向于根据从财务报表和信贷报告中得到 “硬信息”向大企业贷款不同,社区银行侧重“关系银行业务”(Relationship banking),其市场定位就是依靠人际关系,根据借款人的个人品德及管理能力等“软信息”(通过与借款人及其周围知情人长期的亲身互动才能搜集到)做出贷款决策,满足当地居民、中小企业和农场主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虽然过去20年里社区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份额有所下降,但仍提供小企业贷款的几乎 1/3和小额商业房地产贷款的40%多。在农业贷款中其重要性更大,提供农场房地产贷款的65%,农场经营贷款的61%和小额农场贷款(低于50万美元)的75%。
总之,一个健全、高效的商业银行体系不仅要有大银行,而且要有为数众多的社区银行。在更多的情况下,大银行和社区银行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1、美国社区银行竞争对手类型
美国社区银行的业务领域较广,从大的方面来说涉及商业银行业务、农村金融业务以及客户金融服务。
大银行在社区银行涉足的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和客户金融服务领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据统计表明,只有资产在5—10亿美元之间的社区银行把大银行作为主要的竞争者,而且社区银行和大银行的竞争仅集中在商业信用贷款、个人信用贷款、房屋净值贷款(Home Equity Loan)等两者都涉足的商业线上。社区银行自身对大银行的态度再一次反映了美国社区银行的定位不同于大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和大银行是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2、美国社区银行的主要竞争者——信用社概况
社区银行认为其他社区银行、信用社是强有力的竞争者。把其他社区银行看作主要的竞争者是因为彼此在短、长期对企业、农场主的贷款、客户的无担保贷款、客户和行业存款等核心业务上的竞争。把信用社看作主要的竞争者是因为彼此在对农场主的贷款、客户的无担保贷款、客户存款等业务上的竞争。
美国的信用社是由会员拥有、按照民主原则由会员共同管理、非盈利性的合作金融机构。凡是按照信用社章程规定,符合会员资格的人,只要在信用社中存入5美元,就能取得会员资格,享受信用社提供的存贷款服务和相关的金融服务。信用社是真正民主管理的金融机构,一切重大事宜都通过会员大会决定,会员无论存款多少,都拥有一票的投票权。
美国信用社管理局(the National Credit Union Administration, NCUA)把信用社分为联邦特许的信用社和州特许的信用社,其中联邦特许的信用社又分为社区信用社、单一共同纽带信用社、多重共同纽带信用社。社区信用社的成员来自同一社区(含农村地区),成员之间有相同的信息和/或相互联系;单一共同纽带信用社的成员来自单一的协会或职业等;多重共同纽带信用社的成员可以是来自同一协会,也可以是来自同一职业,或者其他。最近几年,美国的信用社与商业银行一样经历了大规模的并购,单一共同纽带信用社、多重共同纽带信用社、州特许信用社的数量都出现了下降。但自从1997年以后,社区信用社出现显著的增长,增幅为162%(虽然2003年时,大约只有1000家,构成信用社的11%)。与此同时,社区信用社的资产份额也大幅增加,从刚超过3%到12%多。
对信用社给予有别于商业银行体系的政策扶持是美国当局(包括国会)的一贯立场。正是这种扶持,使得美国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信用社与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体系并行发展,实现美国信贷结构的稳固。美国对信用社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一是始终如一地推行对信用社的免税待遇,信用社的财产、资本、准备金、利润、其他资金以及经营收入,免除一切由国家、各州、领地和地方税收机关征收的税收;二是切实保障信用社的自主经营权利,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会员入社、资金使用、收益分配、人事任免都由信用社自主决定,比如信用社可自主决定其存贷款利率;三是信用社不交存款准备金;四是建立与信用社一体的、服务于信用社及其会员的信合保险,为信用社及会员提供充分的财务安全保障。
3、社区银行和信用社的竞争
2003年底,88%的信用社持有的资产在1亿美元之下,然而只有50%的社区银行持有的资产在1亿美元之下。此外,信用社和社区银行一般都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规模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暗示社区银行面临着信用社的激烈竞争。对20个既存在社区银行又存在信用社的地区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暗示。从1994年到2003年,这些地区信用社的存款份额平均增加了大约8%,而社区银行的存款份额平均下降了7%。
社区银行面临信用社激励竞争的原因在于,社区银行和信用社(特别是社区信用社)在农村金融领域、客户服务领域的业务有相似之处,如对农场主的贷款、客户(含农户)的无担保贷款、客户(含农户)存款等业务,而在信用社有着诸多扶持政策的同时,社区银行作为商业银行并没有这些扶持政策。
但由于美国的信用社是以针对个人服务为主,社区银行却是以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人服务为主,因此,虽然信用社(特别是社区信用社)让社区银行感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压力,但并没有形成对社区银行的有力挑战。 美国社区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大量稳定的核心存款(Core Deposit)。社区银行的存款客户主要是社区内的农场主、小企业和居民,短期内存款余额可能有所波动,但长期来看是相对稳定的。这部分存款为社区银行提供了廉价且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社区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核心”。在有既定的核心存款来源的情况下,社区银行对存款服务收取的手续费通常会低于大银行。例如,美国大银行对简单的存折账户所收取的平均年度手续费比社区银行高72%。此外,由于社区银行一般是向难以从大银行获得贷款的当地小企业、农场主提供资金支持,因而会收取比较高的贷款利率,这样社区银行获得的净利差就高于大银行,从而能向存款支付更高的利率。近年来,美国社区银行也开始运用其他非传统资金来源。
但总的来说,美国社区银行发现有些借鉴大银行资金来源而出现的资金来源(如资产证券化等)并不适合社区银行,因为吸引多渠道资金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社区银行的经营能力,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与开发新的非传统资金来源相比,社区银行还是应该把传统的核心资金来源经营得更加有效。 1、健全的法律体系
美国的《社区再投资法》、《小企业法》等为社区银行的生存定位提供了法律保障。美国1977年颁布的《社区再投资法》(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 CRA)对社区银行的发展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其后该法规屡经修订(2002年重修订了一次)。《社区再投资法》规定,每家经营存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对其满足这个社区的信贷需求的请求记录在案(下称“CRA记录”),而且要求银行监管机构对每家金融机构的CRA记录进行定期评估,并且将评估结果作为审批该机构申请增设存款分支机构、开展新业务甚至金融机构之间并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而《小企业法》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制定的。根据该法设立的小企业管理局,促进商业金融机构向小企业融资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针对小企业的各种优惠贷款条件;建立贷款担保二级市场;指定优先向小企业贷款的银行(通常是社区银行);为小企业融资提供履约担保服务。
2、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美国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案,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并随即对当时全美9900家独立注册的银行和储蓄机构提出了半强制性的参加存款保险的要求。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专门针对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保险措施,即一旦金融机构经营出现风险甚至倒闭,无法向存款者兑付存款的话,该保险基金可替金融机构向存款者还款。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增强了存款人对社区银行的信心,维护了社区银行的信誉,为社区银行提供了与大银行平等竞争的重要制度环境。
3、严格的监管制度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社区银行开始引进股份制。鉴于此,美国社区银行的监管体系是以社区银行内部控制为基础,政府相关部门的专职监管为核心,自律组织的自律监管为依托,中介组织的社会监督为补充。在政府监管上,州特许社区银行要受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州政府的金融监管。联邦特许社区银行不但要受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州政府的金融监管,同时还要受到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货币监理署的金融监管。联邦储备银行着重监管信用,货币监理署着重监管业务,存款保险公司着重监管资产的流动情况,而州政府则监管社区银行是否恪守了相关的各项金融法规,特别是是否恪守《社区再投资法》的各项规定。在自律监管方面,美国已经形成了多个社区银行自律协会,例如,全美范围内成立了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美国银行家协会专门设立的社区银行分会等。 毫无疑问,发展社区银行对促进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融资,完善和优化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功能,丰富金融服务品种,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填补细分市场的供给缺位,及服务社区居民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社区银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社区银行实行股份制(但不跨区)
根据银监会对社区银行的定义以及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经验,我国无论是通过新建、还是改造方式成立社区银行,都应该实行股份制,并通过完善的内控制度建设、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和有效的公司治理安排实现自我约束。但社区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定位上的本质区别,其基本定位是向当地中小企业和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为了保证把在本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放在本地区,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不能设立跨区的社区银行(这里,我们把社区理解为最大以县市为单位)。当前,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造的推进,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将全国范围内吸收的存款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造成中国资金流动的“虹吸现象”。社区银行不跨区,将本地市场吸收的资金运用在本地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虹吸现象”及其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
2、发展社区银行的同时推出社区信用社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其改革方向已被重新界定为社区银行。但不可否认,社区银行追求的是“商业利益最大化”。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有侧重于“互助合作”的合作金融的需要。因此,根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的 “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借鉴美国社区信用社近年来得到强劲发展的经验,我国在把农信社改革为社区银行的同时,应以村为单位,建立起民办的社区信用合作社。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民间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让具有制度优势、信息优势、成本优势、交易速度优势的民间借贷走上正轨。
3、构建有效的社区银行监管框架
我国在构建有效的社区银行监管框架时,首先应该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为社区银行监管框架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相关法规必须明确规定社区银行的设立目标就是为当地社区服务,对社区融资比例要与税收等有关优惠政策挂钩;社区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设区银行的信息披露政策;对社区银行的破产清算办法等方面都应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明确的规定。
其次,应建立风险监管和合规性监管并重的政府监管体系,同时充分发挥自律组织和社会中介的作用。为提高监管效率,政府监管部门对社区银行的监管应侧重于对其内控制度、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并将有关评价结果及时披露。由于社区银行承担了促进社区融资、服务社区的部分政策功能,享受一些政策优惠,还应注重对社区银行的合规性监管,对社区银行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评级,并据此在准入管理、政策优惠方面实行区别对待10。此外,为了弥补政府监管主体的局限性,我国应致力于非政府监管主体的建设,从而使银行自律组织在社区银行监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提高政府监管主体监管社区银行的有效性,还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以及社会舆论等的监督作用,强化它们参与社区银行监管的责任,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
4、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地方政府对社区银行的监管也将不明确,单靠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对数量庞大的社区银行进行监管,也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是社区银行发展的基础。如果要发展社区银行,就必须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由国家和商业保险机构共同分担社区银行的金融风险,不仅有利于降低国家的负担,而且有利于对社区银行的多头监管,降低社区银行的坏账率。同时,存款保险制度还会为没有国家财政支持的社区银行提供信用基础,有助于保护中小存款人的利益,提高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并使得它们可以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和大银行竞争。
G. 如何开展社区银行业务
“社区银行”的由来“社区银行”一词来自于美国,在美国银行业监管和统计口径上,通常把资产规模小于10亿元美元的小商业银行及其他储蓄机构称为社区银行。也就是说,社区银行的界定标准主要是资产规模,所以美国目前6700家银行中社区银行占比94%以上。所谓“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州、一个特区、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
由于美国社区银行根植于当地,有着天然的人缘地缘优势,能够填补“金融真空”,信息较为对称,对借款者较为熟悉,组织存款、发放贷款上所需的信息成本较低,对信息变化能及时掌握,便于控制风险,有效细分市场,且美国存款实行浮动利率制,社区银行有较大的溢价能力,存贷利差较大,业务经营较大型银行更加稳健。
社区银行虽然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引起广泛关注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美国时,社区银行倒闭或被并购的比例远低于大银行,在经济衰退的2010年,美国社区银行仍然赚取了相当多的利润,对美国金融体系的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策传导和服务公众方面成为了美国金融业的基础,得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赞誉。由此,国内外银行也纷纷关注并效仿美国的社区银行经营模式。国外很多国家的银行都符合社区银行的特征,即规模小、区域集中度高、拥有关系型信贷优势,依托地方,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只是叫法不同——在美国被称为“社区银行”,在日本叫“地方银行”,在德国叫“储蓄银行”。而在我们中国,与“社区银行”最为近似的,就是城商行了。国内部分城商行的社区银行服务 当前,国内已经有一部分银行陆续开展社区银行服务,最具代表性的有如下几家:
1、北京银行(6.95,-0.09,-1.28%)——“社区金管家”品牌
北京银行近几年着力打造零售业务服务品牌——“社区金管家”,该品牌体现了北京银行努力成为客户心目中的“社区金融服务专家”的服务宗旨。北京银行目前已经建立60多家精品社区银行,例如天通苑支行、官园支行等,这些支行之所以被冠名为社区银行,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物理网点选址在大型社区内。该行还与北京市政府合作开通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热线电话,持有北京银行贵宾卡可以在请小时工、月嫂、电器维修等便民服务时打8折。
2、杭州银行——贴心金融服务进社区
杭州银行开展“周周进社区,周周有营销”系列活动,通过大型社区公益活动,定期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驻点,解决社区居民的金融疑难,在社区进行讲座,普及金融知识。
3、上海农商银行——社区中的“金融便利店”
上海农商银行社区银行的定位是“金融便利店”服务,坚持“依托社区、服务中小企业、贴近居民需求”的经营理念,实行错时、延时服务,其宣传口号为“您下班,我营业”,网点最晚营业至晚9点,并将24小时自助机具与人工服务相结合,每家金融便利店都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4、吉林银行——小卡片上的社区银行
吉林银行主要在银行卡功能和社区服务方面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内容如下:
(1) 医保卡:吉林银行与医保中心合作开发医保卡,除了具有普通银行卡的支付结算功能外,还可以支取医保账户金额和进行医保报销;
(2) 社区一卡通:能够缴纳电费、水费、燃气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供热费等多种费用;
(3)出租车卡:吉林银行代发长春出租车燃油补贴,出租车司机可以持此卡到吉林银行免费兑换零钱,并且可持出租车卡刷卡缴纳出租车管理费,和省交警总队系统对接,免费查询交通违章记录。
(4)长白山IC卡:长春市市民刷长白山IC卡可以乘坐轻轨、延吉市市民可以刷此卡乘坐公交车,代替了现金购票的繁琐,还可应用于快餐、网吧、影院等小额消费支出领域。
(5)新华书店联名卡:将现代金融服务理念融入文教领域,构建起精彩的个性化学习氛围。持卡人在长春新华书店刷卡消费最低可享8.5折优惠。5、龙江银行——“小龙人”社区服务 龙江银行的零售业务全部定位于社区银行业务,树立了“小龙人”品牌形象,并注册了“小龙人”社区银行商标。其社区银行的具体做法如下:
(1)36588延时服务:即全年365天坚持营业时间为早8点至晚8点,解决了客户上班没有时间去银行办理业务的烦恼,以“因为您休息,所以我上班”为经营理念,“24小时人工+自助服务”给夜间办理业务的客户提供更安全、贴心的服务;
(2)“百行·千站·万点”工程:使龙江银行金融服务全面覆盖黑龙江省各市、乡、镇、村,让广大客户轻松办理存取款、转账、理财、贷款、缴费等多种金融业务;
(3)“小龙人”便民服务:为龙江百姓提供了各种便民服务,宣传口号是“金融的、生活的、只要是您所需求的”,开办了代送洗衣物、代售火车票、免费义诊等众多生活服务项目;
(4)网点布局:在社区银行内设立儿童游乐区、社区活动室、社区书吧、社区讲堂等活动场所,与广大社区居民开展各种文化、休闲活动,共建和谐社区。
综上所述,国内开展社区银行的都为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受网点、客户资源的局限,纷纷尝试社区银行业务,以突破发展瓶颈,但是社区银行在国内银行的落地一部分只是概念、品牌的宣传,没有针对社区居民提供差异化服务和产品;另一部分则是浅层次的经营模式,即开展进社区宣传路演,进而营销银行既有产品和服务;最后一部分是深层次的经营模式,即完美打造集金融服务、便民服务和社区服务三维一体的“社区金融便利店”。
为什么要发展社区银行业务
国内的城商行为何应选择社区银行为自己业务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呢?原因大致有如下几条:
1、风险分散。社区银行的产品均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分散贷款集中的风险,促进中小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风险防范。
2、信息充分。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市场,与贷款客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最大限度解决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银行在放贷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使社区银行在贷款中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营利空间。
3、根植当地。城商行起源于地方,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品牌影响,同时通常将本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本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将比大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个体工商户和居民的支持,与当地政府、个体工商户和居民有着天然的人缘地缘优势,客户认可度高,与区域文化联系紧密,可以将社区物业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街道办事处等变成有效的分销渠道,通过良好的渠道建设措施,将业务宣传送进千家万户。通过以关系融资为战略核心,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以质取胜的集中专业经营方式,逐渐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获得成本下降的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
4、方式灵活。社区银行根植于社区,贴近于社区,经营上高度灵活,可以根据居民的个性化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细分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发展,还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条件灵活、手续简化、速度较快,大大降低了业务的运营成本,凸显了业务的灵活性。
那么,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国内的城商行又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发展自己的社区银行服务呢?
开展社区银行的具体措施
Part A:开展社区调研工作
1、调研社区环境。组织支行客户经理开展对所辖社区基本情况的调研,内容包括:①社区内其他银行(包括自助设备)的现有位置及数量;②社区居委会与银行合作的意愿;③社区内其他服务机构种类、数量、与银行合作意愿。
2、调研社区客户信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目标社区进行客户信息建档管理及客户分析,内容包括:①社区居民人员构成、金融需求、消费习惯;②社区居民资产结构分析;③客户经理对本社区客户身份信息、资产信息、行为信息实行系统的建档管理。
Part B开展社区银行专项营销
1、与社区居委会共同举办宣传活动。与社区居委会建立联系,与其共同举办宣传活动,定期开展社区金融知识讲座、社区金融产品推介、社区理财知识宣传、社区反假币路演等活动,围绕防范金融案件主题,剖析电信欠费、中奖汇款、求助汇款等典型金融、电信诈骗案例,传授居民基本技能,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银行的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口碑,赢得客户认可。
2、客户经理定期驻点社区,建立“银行业务咨询展台”。每周固定一天指派客户经理在社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驻点”,建立“银行业务咨询展台”,为客户提供银行各类业务咨询,为家庭解决投资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投资建议。不仅可以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咨询,免去排队等待的麻烦,而且可以为平时上班无暇光顾银行的年轻人轻松理财(微博)。在开展社区银行业务中,要充分发挥客户经理的作用,指导客户经理定期给所辖社区居民发送节日短信、生日祝福、理财资讯等讯息,建立客户经理与社区居民的鱼水情谊,赢得客户信任的同时,针对不同客户需求适时开展营销。
3、建立社区银行志愿者队伍。针对城商行网点较少、辐射社区有限、客户经理配备不足等不利条件,可以考虑招募社区志愿者,通过对其培养,首先将社区志愿者发展成为银行客户;其次,可以通过社区志愿者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分散网点人群,辅导社区客户使用ATM。银行可专门设计学习软件、挂图和培训手册,通过志愿者向社区客户传递反假识骗小常识、银行对社区客户的优惠措施、ATM使用图解以及金融理财资讯等。
4、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利用传统假日,开展联谊活动,建立和社区居民的融洽感情,收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详尽的客户档案。社区活动结束后,通过客户经理的定期驻点和电话回访等工作,预约客户将到期储蓄转存以及国债和理财产品的购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四季营销”。例如,针对春季是装修的旺季且各行大多已开办个人房贷业务,有贷款购房者的准确信息,可以联合合作商户、机构深入交叉营销;夏季开展类似“送电影进社区”活动,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神文化活动,吸引社区居民的关注,间隙插播银行业务介绍等宣传内容;秋季开展“送健康进社区”活动,为老年人免费义诊、免费按摩、中医讲座等,最后介绍保险等保障功能产品;冬季开展“送温暖进社区”活动,针对年底各单位统一发放年终奖,客户资金宽裕的特点,通过举办理财知识讲座并派发小礼品,吸引客户并营销银行在售理财、国债和基金等产品。
5、制作统一标识的宣传礼品。统一制作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的环保购物袋/车、零钱包、雨伞、遮阳帽、老花镜、小药箱、挂历台历、T恤等紧贴客户日常生活且能起到示范作用的物品,加大客户对银行的认知度和社区银行的品牌推广。
Part C加强社区自助机具和POS机的布放
1、与社区物业服务站点合作安装POS机。与社区物业服务站点合作,为其安装POS机,并实现在社区物业服务站点通过刷银行POS机缴纳物业费、水费、电费、卫生绿化费、闭路电视费、幼儿园入托费等所有收费,为客户提供缴费便利。
2、加大社区自助机具布放。加大社区的自助机具的布放,力争将金融服务、社区服务、便民服务三者有机整合在一起,将社区银行覆盖小区打造成精品小区。
3、有效引导社区老年客户使用自助机具。社区银行客户群体中有一部分是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观念较为保守,更偏好在银行物理网点办理各项业务,一方面增加了银行办理业务的成本,另一方面挤占了其他客户本该享受的银行资源。
为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ATM、CRS等自助机具屏幕字体小,老年人不易看清,可以将其屏幕字号变大,便于老人辨识。第二,一些老年人担心ATM被吞卡,可以对自助机具进行科技改良,如果输错密码或操作失误,将不会被吞卡,银行仅锁定账户后将卡吐出。第三,可以在自助机具旁提供老花眼镜,分为不同度数,便于老年人使用。第四,开展多项针对社区老年客户的回馈活动,为使用自助机具办理业务的社区客户提供电饭煲、豆浆机等中奖机会,有效引导社区老年客户从柜面转向自助机具办理银行业务。
Part D拓宽服务合作机构,差异化服务内容
1、与社区服务机构合作,拓宽特惠商户。与大型社区服务机构洽谈,如社区医院、社区洗衣店、社区药房、社区理发馆、社区家政公司、社区书店、社区电影院、社区商场、社区超市等,签订服务合作协议,达成合作联盟,制作派发《社区特惠商户会员手册(口袋版)》,社区居民在指定商户消费,提供持指定银行卡消费打折优惠。
2、与当地市政府合作,开展优惠活动。例如,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政府合作开通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热线电话,持有北京银行贵宾卡可以在请小时工、月嫂、电器维修等便民服务时打8折的优惠活动,银行争取取得当地市政府的支持,合作开通社区便民热线电话,持指定银行卡享优惠。
Part E 产品创新及费用优惠
1、定制社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针对社区银行客户,可以定制其专属理财产品,考虑其较为稳健的投资风格,可以以保本型理财产品为主,体现社区银行客户的专属性。
2、社区银行卡创新。借鉴吉林银行通过医保卡、社区一卡通、出租车卡、新华书店联名卡等多种银行卡功能与社区服务有机整合,结合各行特点,进行银行卡功能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创新。通过银行卡上加载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扩大影响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延伸社区银行覆盖人群。
3、银行卡费用优惠。为吸引社区银行客户,争取社区市场,抢抓有利时机,可针对社区客户提供多项银行卡费用减免等优惠措施,例如,银行卡免除开卡/补卡工本费、借记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跨行取现手续费、异地取现手续费、手机短信服务费等。
Part F尝试社区网点错时经营
借鉴上海农商行“金融便利店”,网点最晚营业至晚9点,“您下班,我营业”的社区经营模式以及龙江银行的“36588延时服务”,即全年365天营业时间为早8点至晚8点,“因为您休息,所以我上班”的社区经营模式。城商行可以尝试探索错时经营,前期可以考虑在销售国债、理财和基金等阶段延长服务时间,办理非现金业务,并做好安全保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