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摩拜单车有发展前景吗
总体来说,行业竞争激烈,但前景看好。目前市场上已有近30家共享单车公司在争夺市场,已投放的共享单车总量超过300万辆,进入的城市超过50座。摩拜已进入全球34个城市,也投放100多万辆单车。
据《2017-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投放量超200万辆,但2017年一年投放总量将接近2000万辆,业内人士表示,来自共享单车厂商的产能需求甚至有可能突破3000万辆。
在政府规范和指导下,共享单车或将经历一次大的波动,优胜劣汰,整个行业将更加规范有序。
❷ 摩拜占共享单车市场6成是真的吗
2017年,绿色出行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共享单车市场也由此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蓬勃发展的市场,引得各大品牌的竞相角逐,全球顶级智能共享单车品牌摩拜从中脱颖而出稳居行业NO.1。速途研究院《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摩拜占据了共享单车市场56.56%份额,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
不过,摩拜的黑科技之旅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共享单车的认知。尤其是AI人工智能运维平台"魔方"的出现,更让世界知道了--原来共享单车还能这么玩!收集骑行数据,汇总梳理分析,得出城市交通动态结论,对未来骑行进行预测,进而精准投放适宜数量的单车,摩拜成功掌握了用户的出行规律,为其配备了合适数量的单车。
❸ 摩拜单车和小黄车等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于以摩拜和OFO的共享单车们来说,因为人们的骑行需求是存在的且高频的,所以最基本的租车费就是最基本的盈利方式。
我没有骑过摩拜单车,也没有骑过OFO,因为这2家共享单车还都没进哈尔滨,但我骑过哈尔滨本土的两个共享单车:的拜单车和QFO。
除了用户侧,还可以向上游拓展,搞定供应链甚至成为供应链,然后做出口自行车的生意……
总之呢,赚钱的路子是足够多的,只要你有足够的钱烧,像滴滴一样先把这个市场烧下来,否则你只能被收购被整合甚至被淘汰出局。
❹ 摩拜单车是怎么定位的
======推荐====== 主流共享单车对比 摩拜单车找车教程 摩拜单车退押金教程 ======阅读正文====== 摩拜单车不怕被偷吗 摩拜单车被偷了怎么办?摩拜单车跟ofo或者其他共享单车一样都属于共享单车,那他们不怕被偷吗?被偷了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摩拜单车跟其他单车一样,车身上都有GPS定位系统,所以我们才能在摩拜单车app上找到它的位置。摩拜单车如果长时间停在一个地方不动的话,工作人员会根据gps定位找到这辆使用率很低的单车,并且把他放到使用率高的地方。 如果有人把摩拜单车房到家里面的话,相信摩拜单车或者ofo其他单车显眼的外观会让你打消这个想法,毕竟大家一看外观就知道是摩拜共享单车。 如果有人拿去卖的话也是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的。 如果有人想当私车用的话,这个还是得看个人自觉性了。毕竟现在社会在进步,共享经济肯定需要大家的高素质来支持。
❺ ofo、摩拜等共享单车未来的前景如何
再说前景如何情况下,我小说共享单车的现状,首先就是单车押金问题,虽说这是单车的一种自我维护手段,但是很多人会害怕自己的押金被吞,所以更多的人都选择ofo,却没有使用摩拜,而且押金高,很多人就会想不去买一辆了,使用者也就少了。其次就是维修问题,想想这么多车,一天坏几辆,没人修,一个月也能堆一堆了,而且现在大城市到处可见坏了的单车,这些没人修,没人用的单车就成了市容垃圾,可是又不好清理。最后嘛,就是单车放置的问题,可以说这个问题可大可小,也是目前单车最大的问题,你说你骑到哪放哪,你方便了,但是很多地方未必可以放置啊,而且还不能给车子挡雨,防晒,那车子不是坏的更容易。
现在我说说前景,车子使用起来,可以说是比较方便,如果真的可以确定押金的保障问题和金额问题,那么使用者肯定会越来越多,毕竟对于现在的交通,骑车会安全快捷。还有这个维修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毕竟车子太多,分布广泛,车子又不是自己的,很少有人愿意修,我觉得应该尽快建立共享单车专门的维修站,这样有利于车子的维护,保养,回收等等问题。停放这个问题其实不好解决,毕竟城市规划在先,不可能轻易改变,但是并不是特别影响共享单车的前景。
所以我觉得共享单车,只要解决了押金和维修护理的问题,未来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广泛。
❻ 摩拜与ofo这场单车共享战的关键点是什么
10月10日,ofo共享单车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包括两周前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的C1轮战略投资,以及美国对冲基金Coatue、小米、中信产业基金等领投的C2轮投资。
这距离竞争对手摩拜单车9月30日完成1亿美元融资的传闻刚过去10天。据称摩拜的C轮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
这是一场新的出行流量入口的争战,那么这场战争的关键点是什么?单车共享市场其他创业者还有机会吗?能否从细分领域和区域市场切入,比如旅游景区单车共享等。
单车共享市场的关键点
单车共享是流量入口,这是资本大鳄和行业巨头愿意冲进来的原因,它们看到了后面无限延展的可能性。
每个热门市场都有它的关键点,就像每个战争都有它的关键点一样。解放战争,最关键一战就是锦州战役。如果国民党拿下锦州,傅作义的华北军团就可以继续增援东北,廖耀湘军团就不会覆灭,国民党在东北就可以占住主要城市。东北当时有大量的工厂和矿产,可以规模生产武器弹药。如果林彪先拿下锦州,基本上就可以把关外的国民党军队一网打尽,把关内的国民党军队挡住。
早年团购市场里,美团个提出过期退款。之前其他几家团购,都是靠过期退款获得收益。美团个提出“过期退”就获得了用户的信任,觉得我存在里面的钱,只要不消费就可以退回来,美团就占了先机。
单车共享市场同样存在关键点。如果一个单车共享项目的创业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只要有一个城市能占据,我相信有VC愿意投你千万美元级别的钱,因为你有投资价值。这四个城市的用户最愿意尝试新生事物,使用场景最多,最愿意传播朋友圈。离开这5个城市先去成都、武汉等城市争夺区域性市场没有意义。资本市场看不到你的成果,大部分资本集中在北上广深杭,做调研也是在这些城市街头调研。所以要持续融到大钱,一定要在这五个市场上做争夺,这是制高点。
中国是一个统一性的市场,很少能出现偏安一隅的机会。互联网时代早期,南京有西祠胡同,杭州有19楼,成都有天府社区,但越往后,这种区域生意模式变得越来越难。
中国市场确实很残酷,如果你不能够从中取胜,前面的很多投入都会打水漂,但是一旦取胜,任何很小的领域里都可能诞生几十亿美金(估值)的生意。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巨大市场的魅力所在。
作为一个创业者,生在这个时代,生在中国是非常幸运的。如果是在韩国、新加坡这种地方,哪怕再努力、做得再好,它最终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现在只有中美两个国家的市场足够庞大。美国是把全世界当作它的狩猎场,创业者的眼光是直接面向全世界,一开始做就是多语言版本,比如Google、Facebook已经把全世界当作它的数字殖民地。中国一开始做一定要有全局的观念,步想好做哪几个高地,第二步要杀到哪几个市场上,根据用户的接受程度不断进入新市场。但是也要清楚,你做到哪一步资本会有什么认可、合作伙伴有什么认可,得到更多资源再去做下一步。我认为,单车共享不像汽车共享,滴滴完全一家独大,这个市场有可能出现几家差不多大小的玩家。
但节奏很关键。你不能以“年”为单位,必须以季度,能够以月为单位规划自己的进度。我们曾投了一家公司叫趣分期(校园分期),2014年3月份开始做,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三轮融资,刚谈完这一轮融资,紧接着就谈下一轮融资。市场扩张速度上,从一个学校到十个学校就一个月,从十个学校到一百个学校三个月,从一百个学校到七百个学校七个月,只能是这样的速度,没有办法说等到什么都完善以后再扩张,很多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
入口级产品想一开始赚到钱是很难的,比如网络、今日头条、微信,一开始都要先做到规模化。规模化以后就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的模型。微信如果只有100万用户怎么赚钱?没法赚钱。但是到1000万用户的时候可以有广告,1亿用户的时候所有的模式都来了,包括支付、电商、游戏等。所以做这种模式不能只考虑单个商业模型,比如1辆车每天骑5次才能回本。我相信,红杉、高瓴不会这样算账,它们会算,这个团队多久能够覆盖某个城市,多久能够取得领先,用户每天会打开(App)多少次,能占据用户多少时间,而不是用户为你花了多少钱。
单车共享定价只能往低定,定高了潜在用户觉得你贵,不会选择你。单车共享只有高速转起来才有价值,用户每天用摩拜(ofo)5次,每次1块钱和每天用1次1块钱,这两个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跟用户接触点不一样,接触点越多,占据用户时间越多,其他的业务模型才能成立。
单车共享这个生意最后拼的就是规模跟资本,最后形成用户口碑。
单车共享不适合初创团队进入
单车共享目前是一个热门的投资领域,作为初创团队适不适合进入呢?我认为这种超热门的领域,初创团队应尽量躲开。除非你是最早去尝试这个模式的人,可能资本会认为你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如果别人都已经到一定量的时候,资本更愿意选择能够跑到前三的,或者明星创业者,比如雷军离开金山做小米,资本愿意砸,觉得他有号召力,有明星效应,资本愿意赌。像小牛电动,我们肯定愿意投钱,因为李一男有号召力,能够整合供应链、渠道。
如果创业者想从细分市场切入单车共享市场,譬如旅游景区单车共享,它的商业模式有几个问题:一是慢,二是规模小,三是低频。
我们想象一下,三年后,中国出现一个投放500万辆车,覆盖50个或者100个城市的单车共享巨头,某个创业者做的景区单车共享公司,在全国景区拥有十万辆单车。不管是厦门、大连,还是别旅游城市,巨头要进入景区市场是没有什么门槛的,甚至没有护城河可以抵挡。
团购火爆时,餐饮团购为什么是体量的?因为餐饮频,一旦成规模高频打低频相当于外星人打地球人,维度不一样。所以做低频的团购,比如美发团购,都是不成立的,最后都会被高频打掉。一般人外出旅游,高频的一年5、6次,低频的一年1、2次。这种特点要让用户下载一个APP的难度很大。
规模效应同样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什么滴滴在汽车出行市场上一统天下,不管是出租车、专车,还是顺风车、巴士(当然巴士做的不好,它觉得在里面补贴太大了)。因为它抓住了频的领域、最有规模的领域、跟用户接触最多的领域。
当然,不要想着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只能先抓住的需求。摩拜(ofo)很多做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研究的,虽然车的成本高,也没有篮子,但它就是满足用户短距离出行。
如果创业者现在还想杀入单车共享市场,有差异化:一是引入不同目的的合作伙伴,比如乐视。它可能为了推乐视会员愿意杀入这个市场,甚至可以买乐视会员免费骑自行车。二是引入不同目的的资本,摩拜单车和ofo进入的资本还很有限,还有大量的资本没有找到可进入的领域。三是引入不同的自行车厂商,譬如、飞鸽、吉安特等这类还未入场的自行车厂商。出租车市场是个存量市场,如果滴滴把出租车签完,别的玩家再去签就没有车了。单车共享市场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的供给是完全由新进入方提供的,别人不能阻碍你的供给就有获得再进入的机会。这个市场很难排他性,它的供给是投入方供给。
热门的领域更多的是定义差异化、定义打法,整合什么样的资源,能不能快速规模化,能不能比别人融到更多钱,而不在于单个模型算下来经不经济。
把这个事情想清楚并不是坏事。昨天看了一个段子说一个学生上北大经管学院知名教授的课程,讲的课程叫投资学。老师在课间的时候说,经管学院有一笔钱让他做基金赚钱。老师说我也不知道怎么赚钱,第二天学生就退学了。学生说这种不知道怎么赚钱的老师还讲投资学?
每个人应该严肃对待创业,创业是个挺消耗人的精力、财力,甚至创业者是需要花掉陪伴家人的时间。所以,在选择创业路的时候,能避开不适合自己的方向就是一种成功。
创业最怕的是,从某个细分领域切入,做到四五年后发现这不是你的菜,机会成本很高。
❼ “共享单车”是如何根据具体的细分变量进行细分
按照传统经典商业理论,行业大体会经历四个阶段,培育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
在竞争惨烈的成熟期,行业各细分市场潜力大部分被挖掘,细分市场领先的品牌,大多经历跌跌撞撞,不断试错、修正、与对手残酷竞争.....最终获得来之不易的领先地位!
其过程,必然伴随着全行业大量的社会资源及环境资源的浪费!
而也有凤毛麟角的优质企业,自行业培育期就开始制定精准的细分市场战略,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巨大成功!
比较典型的如手机行业里面的oppo与vovo!一众曾经大吃风口红利的品牌因为同质化竞争焦头烂额、甚至衰退、出局!
而这两家,已经牢牢把控住自己能够尽可能资源效率最大化利用的最肥美的细分市场!而现在才眼红其市场的大多数欲图染指之品牌,几乎看不到胜算!
本文试图前瞻性的将细分市场理论作用于目前热度很高的共享单车行业,以期对共享单车行业企业决策者有所参考,并期待可以减少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出现的资源浪费!
细分市场理论运用于实际操作的成败关键在于细分市场模型的建立以及确定进入哪些细分市场!
一、细分市场模型的建立
有很多方法可以建立细分模型,比如根据使用人群(收入、年龄、职业...)、购买人群、地理区域、接触途径、客户主体行业等等!
而建立适合自身行业的科学细分模型有大致3个原则:
1、细分市场规模够大
2、该细分市场用户需求特征明显
3、具备足够可开发商业价值
按照这些原则,不妨将共享单车市场做个细分:
1、旅游景区市场(游客)
2、高校市场(学生)
3、市区短途出行市场
下面分别就这几个市场做几个纬度的简短分析:
1、景区旅游市场
a、原有短途出行解决方案多为价格很高的景区内部企业服务或者外租户提供,本身价值空间很大
b、此类车可单独设计绿色,接近大自然,也便于管理(此特殊制定的颜色,在非景区出现,一目了然)
c、可以配备简易饮料、创可贴等简易装备,
d、景区游客还有可开发刚性需求,比如饮料、食品、纪念旅游品、特产等等,而且此类服务多是顾客需求痛点,传统解决方案有被颠覆、整合的可能性
e、车辆运营管 理办法参考设计:只针对该景区出行半径,不针对其他市场投放、根据景区设立驻点、可建立综合生态场景
f、涉及到景区相关利益,可考虑联合开发
g、融资可考虑有旅游背景的投资方,如投资携程的投资方,可资源共享 此细分市场完全可以造血生血,甚至做消费者生态开发!由于核心资源要素有限及有必要设置进入壁垒,资金可考虑对核心资源要素做排他性抢占!
2、高校市场
a、学生出行场景分析
A校区内上课、自习及短时间代步:高频、时间短
B放学后骑行:休闲、锻炼、社交
C周末出行:到地铁口、公交站或者说骑车出行
b、学生群体需求属于高频,而且该市场的管理相对更有效;校区外的驻点就考虑高校附近、地铁口或者说公交站
d、外出骑行要求须骑回驻点,这个应该难度不大
e、单独设计车辆颜色,比如金色,可考虑配备简易饮料、学生需求频率高的小产品
f、经常组织相关活动,比如比赛、公益;
g、针对学生群体开发生态,与景区细分市场联动
h、可与高校社团合作,比如勤工俭学,让学生参与
此细分市场含金量也很高,自我生血造血功能很强!
3、市区短途出行市场
目前各种单车大多集中在此市场血拼,竞争惨烈、商业盈利模式难以开发、占有公共资源较多、管理难度非常大!
二、最佳细分市场的选择
如何选择最佳的细分?一般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综合选择:
A市场规模多大
B增长潜力
C商业价值可挖掘大小
D该细分行业竞争力度
E自身把控该细分市场能力!
以经典的oppovivo细分市场战略分析:
苹果占据的高端机市场规模够大、利润够高,但是这个对手实力太强大,该领域还有虎视耽耽的三星,而自家实力很长时间内难以匹敌!
那首选细分只有阶段性放弃该细分!
而政商细分市场,本身有苹果三星的压力,当初还有耕耘很久的金立、酷派(8848、华为是后来进入此细分市场),同样竞争激烈,对手也不弱!
再看低端机市场,ov实力把控绰绰有余,规模也足够大,对手实力也难以说强过ov。但是该细分进入门槛低,消费者可开发商业价值含金量低,而且是价格战的高发地,所以对于ov来讲,首选细分市场也先排除!
而ov自己最后选择的细分市场是年轻时尚群体,这个市场规模大,可挖掘商业价值大,之前还没有对手深度挖掘开发此市场!
而且居然有很大比例属于吃第一口奶的婴儿(新用户红利),而这个细分领域,ov自MP3时代到进入功能机就在埋头耕耘且效果奇佳,信手拈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对共享单车的三类细分市场做出选择:暂且避开惨烈的城市短途出行市场,挑选市场规模够大、更容易开发商业价值、竞争较弱的景区及高校市场!并且针对性的为这两类市场制定独特的产品、服务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突破,设计更贴切、完善的各种经营活动!
很多企业都渴求获得相对竞争优势的高速发展窗口期,大体通过三类方式获得:
1、革命性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发展趋势,苹果三星为代表,不过三星更多靠硬件创新突破。
2、颠覆性商业模式.比如谷歌、网络。
3、细分市场领先战略.根据自身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竞争,结合细分市场目标客户需求痛点,率先提供领先的需求解决方案,快速抢占该细分市场核心资源要素以及与目标群体形成高粘性关系!
获得细分市场领先地位的品牌,往往具备一定天然的防御空间以及后发优势!
由于高粘性,当新技术或者说突破商业模式出现,原有用户不会立刻就接受或者倒戈,而这个缓冲期就是市场领先品牌的天然防御期,采取跟随战略抓紧跟上,原有客户的高粘性依旧!
以苹果为例,当年迟迟不推出大屏幕手机,而三星率先推出大尺寸屏幕手机对苹果占据的高端市场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一时风光无限!iphone6系列推出后,苹果又轻易守住地盘!
到目前为止,快充、大容量电池红利已经被绝大部分厂家吃透,而苹果目前为止还没有推出,说苹果技术不具备可能谁都不会相信!
率先精确制定细分市场战略的企业,往往会以最低代价取得对该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当对手跟进模仿的时候,事倍功半!
就如很多文章分析oppo、vivo的成功关键,居然是普天盖地的广告、海量的终端渠道、人海战术等等,这就如古话所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那些技战术无非是配合战略精确设计的经营活动!盲目仓促同质化复制这些技战术,除了造成资源的更多浪费,几无胜算!
结语:目前国内众多行业,逐渐都已经或者即将进入本行业竞争惨烈的成熟细分市场阶段。
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采用细分市场战略的品牌会取得成功,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行业发展初期就率先制定细分市场战略取得成功!
火爆的共享单车行业,会不会出现笔者所言的率先制定细分市场战略并且践行、获得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❽ 摩拜单车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做了简单的商业模式画布分析如下,欢迎大家补充完善:
我经常说所有的企业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金融,毕竟离钱最近的东西就是钱。摩拜单车的信用体系已经开始搭建。芝麻信用的威力大家都看见了,去年就有朋友利用芝麻信用分作为信用担保在美国与犹太人合作做房地产贷款业务了,国内开始借鉴使用的都稍稍晚了一步。
在未来没有什么比信用更重要,或许现在你所理解的信用只有自己的个人诚信,在大数据的今天,整个信用体系会越加庞大。不管摩拜单车的信用体系最终是独树一帜还是成为更大的信用体系的一个分支(个人更倾向于后者),这才是资本投资者最看重的东西。
❾ 目前为止共享单车谁占第一是摩拜还是ofo
不得不承认,通过用户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很不全面的。
我们从顶层数据上来看一下目前用户情况。
通过公开工具可以查到两个APP安卓渠道的新增数据。
OFO 目前的安卓日新增大概在13W➕,而且近三个月的数据基本保持不变
16年9月份膜拜的月活用户已有120W+
16年第四季度mobike也新开通很多城市。通过新增及留存,
预计情况大概会在250W+
因为ofo的单车成本低,所以从用户端来看,线下的车的量要大于mobike,而最近北方天气冷,出地铁站还有写字楼能看到很多很多的车,单从线下来看,ofo表面上车的数量大于ofo,但是真正用于量来看,通过公开数据平台,ofo应该还没有赶超过mob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