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近几年服装行业前景如何
目前,我国服装零售行业整体运行稳中趋缓,进入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在外需仍存在较大不确定向的情况下,进一步拓展内需消费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抓住“互联网+”的转型机遇,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目前来看,我国服装零售行业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领域主要在童装市场、高端女装市场和老年服装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服装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预计每年增加150万新生儿。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童装市场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3年童装市场规模将达到28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未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二、三、四线城市的迅速崛起,高端女装更为广阔的潜在市场将被开发出来,高端女装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3年,老年人数量将进一步上升,老年服装市场作为一个蓝海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❷ 女装的行业现状
智能服装将最新科技与传统纺织及服装设计与工艺相结合,综合材料、电子、机械、自动化、计算机、信息、通讯等工业最新技术成果,在多学科技术相互渗透下,内涵不断延伸,技术快速发展,产业持续升级,促使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进行转变。
欧美国家近二十年来对于智能服装的发展非常重视,心电和呼吸监控智能服装逐渐应用到医院护 理和家庭护理当中,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护理的成本。由于目前智能服装还不能很好地将传感器、电子器件、电源器件和导线不显眼集成到服装中,因此用于长期健康监控的智能服装的舒适性有待改进。高稳定性和高精度的柔性传感器技术、超低功耗电子技术和新型服装加工技术是智能服装应用和发展的基础,这些技术部分还处于产业化前期,因此要把这些技术整合实现具备高精度、高稳度性测量、高舒适性和长时间续航的智能服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近年来我国在智能服装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相关的先进技术具备进入产业化应用和推广的潜力,但是由于应用智能服装作为人体健康监控和预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互联网平台将穿戴智能服装的个体、移动设备、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这些节 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人们的健康监控和疾病预防提供最佳的服务。
长期以来,困扰智能服装的问题是低电
❸ 服装行业发展空间大不大,市场饱和度怎么样
2018年中国服装行业龙头企业两级分化严重
伴随着农历春节的临近,不少公司去年四季度业绩报告及年度业绩预告渐渐浮出水面。单看纺织服装业,受消费增速放缓、宏观经济预期影响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业绩对比等因素的叠加,2018年第四季度无论上游纺织制造企业还是下游服装家纺类企业的增长速度,环比都略有放缓。
近两年服装行业步入转型调整期,龙头企业的表现渐成两极分化的态势。这一点,从近期披露的部分企业业绩年底“变脸”的情况中,就可见一斑。
2018年中国服饰类零售总额突破1.37万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鞋帽服饰类零售总额达1541亿元,与去年同期增长7.4%,较去年同期放缓2.3%,环比11月分别增加1.9%。这显示临近年底,服装鞋帽类别产品的消费并未因消费高峰期的到来而有所提升。累计方面,2018年1-12月全国鞋帽服饰类零售总额达13707亿元,与去年同期增长8%,较去年同期提升0.20%,服装鞋帽行业的表现基本与去年持平,相较化妆品零售行业来看,仍基本维持稳健表现。
2018年1-12月中国鞋帽服饰类零售总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男装市场空间大
相比传统的大趋势的服装定制,男装定制市场似乎拥有更多发展空间。伴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成熟和理性的消费理念使消费者愿意为品质买单,朋友圈甚至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男装定制的广告。
根据此前波士顿咨询和阿里巴巴共同推出的《中国消费新趋势:三大动力塑造中国消费新客群》报告中显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男性消费者都大量增加,消费额度逐渐向女性靠拢,无论是自己购物还是帮家中购买,男性消费者每年线上的开支甚至已经高于女性。报告显示,73%的一线城市男性消费者认为,个人仪表对求职和约会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不少男装针对中国开启了定制化之路。此前,意大利男装CANALI联合京东试水高定。据了解,CANALI高级定制西服套装根据面料级别不同,分为基础级、精英级、奢华级,价格分别为2.98万元、3.98万元、4.98万元。用户需要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拨打高级定制“京尊卡”指定门店电话预约量体服务。之后可以到指定线下店面挑选心仪面料,沟通着装需求,享受一系列高级定制化服务。为凸显定制产品独特性,用户的姓名将会被绣在商标上。产品的定制周期约为6-8周,用户可以二次到店试衣。
高端女装发展前景广阔
高端女装在我国发展迅速,因其质量和品牌优势受到女性消费者青睐,高端女装利润空间较高,使许多女装企业纷纷布局。另外高端女装具有两大发展特点,时尚变化较小,行业龙头公司在特定产品或风格方面具备较强优势,高端女装行业相对其他的品牌服饰行业来说,其时尚变化度是比较小的,产品更多的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款。另外,多品牌集团化运作是高端女装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高端女装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❹ 未来服装行业前景怎样
衣服购买量下滑
衣服购买量下滑,一方面人们服装消费频率下降,一方面由于一些品类的价格上涨影响了购买量。这也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服装销量与服装支出变化相吻合。常规的面料与工艺是无法向消费者解释服装上涨的原因的,只有不常见新型面料以及特殊工艺才能让消费者坦然接受服装大幅涨价。
人们购买衣服的确更少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7年第四季度起,服装和布的销售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服装销售量2018年是540.6亿件,相较2017年的719.1亿件下降了24.8%。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四个季度累计服装销售达到306.9亿件,2017年下降至283.3亿件。2019年上半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销量为102.7亿件。
2016-2019年H1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6年零售额增速为6.6%)
其中,男装销售单价上涨4.6%,涨幅较2017年加快2.4个百分点;女装销售单价上涨7.1%,涨幅较2017年提高7.7%;童装销售单价上涨10.5%,涨幅较2017年回落2.1%。
邹志丹分析认为,销量下降对应支出增长,背后一定是单件衣服的销售价格大幅上涨。
时尚、快销、个性等服饰消费观念的流行,改变了整个服装消费市场。以往常出的爆款服装,动辄几万件、几十万件的销量,在现在几乎是不可能的。新一代的消费者是不愿意与别人撞衫的,都希望自己的服装是个人定制、独一无二。
新的消费理念迅速反馈到服装企业,随即生产模式由大而全变成小而精。重视设计原创,追求面料特殊、颜色新颖,已经逐渐成为前沿服装企业的发展准则。服装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新式服装上,但却很难像以前那样大量投产来冲淡创新成本、扩大受益,于是只能通过大幅提高单件服装的销售价格。
这也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服装销量与服装支出变化相吻合。单件服装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其实还蕴含着一个现象,就是在面料上服装企业会提出新的要求。常规的面料与工艺是无法向消费者解释服装上涨的原因的,只有不常见新型面料以及特殊工艺才能让消费者坦然接受服装大幅涨价。
对于纺织行业来说也应该察觉到这种变化并作出及时调整,要敢于探索创新,而不是在老品种和自己熟悉的领域固步自封。邹志丹说道。
3、未来发展新趋势分析
线上与线下的互融互通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新零售将成为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邹志丹告诉记者,服装智慧门店将是服装行业发展新零售的必然途径。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及其消费观念的转变,一方面中国服装零售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起伏不定,另一方面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交流方式的转变引发了服装零售业态变革,服装零售线下线下融合趋势愈加明显。
服饰零售数字化是服饰未来零售的必由之路,其本质是以消费者为驱动,利用大数据和新技术进行产业链全面数字化升级,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最终实现效率与体验的提升。
在消费者服装偏好方面,新星消费群体崛起的过程中,企业已无法像过去捕捉60、70、80年代消费群体偏好那样对90后00后消费群体标签化。因此,这意味着新一轮消费升级更加多变、多元、多维。
中国服装协会指出,个性化、细分化、差异化的生活形态导致品牌诉求无法统一,众多服装品牌会推出年轻化、风格化的副线品牌,更多小而美的小众品牌受到青睐,年轻化、高端化逐渐成为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装行业产销需求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❺ 现在服装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服装行业市场规模
借助社交生态的高频触达特点,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的用户心智培养,社交电商在用户的触达、复购 以及转化上具有先天优势,有赞类目整体的购买转化率均值为7.0%。
❻ 2018年做服装生意怎么样
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业的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3万元就可以开个不错的小店面,而且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服装生意主要在于货源 要是你有很不错的货源就好做生意、谨慎投资 慎选项目,因人而异,快速反应,主动上门,有利即为。
❼ 服装行业,在世界的前景怎么样
全球服装零售规模稳步扩大
受全球经济增长的推动,人们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进而推动全球服装零售业规模不断壮大。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服装零售业总零售额达14382亿美元,2014-2018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4.2%。
分类别来看,全球服装可分为下装、衬衫、运动休闲服、内衣、毛衣、外套、定制及其他。2018年,全球服装零售市场主要以下装及衬衫为主,零售额均超过2300亿美元,占服装零售总零售额比重分别为16.3%、16.0%。
全球服装零售呈现五大趋势
未来,全球服装零售行业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全球消费者对时尚商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升级为有趣、随时可用、可持续且价格合理,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转向服装租赁和二手服装,随着二手、租赁等业务模式的不断发展,品牌独家销售或许不再成为消费者的购物路径。
二是年轻的一代,包括Z世代和千禧一代将成为服装零售的购买主力军。这一购物主力军越来越多的依赖自己的购物习惯,并且看重商品、品牌与自己的价值观是否苟同。
三是快速已经逐渐成为了行业标准,尤其是对在线零售而言更是如此。除了像电商巨头亚马逊推出了快速发货、配送等一站式服务外,越来越多的平台正在试图加快购物流程,如将购物功能在社交媒体端口进行整合以及视觉识别购物等。从技术到服务,及时快速的购物体验正在成为全新的消费指标。
四是颠覆将成全球服装零售行业的关键词之一。外部来看,社媒势头和技术发展催生了大批新兴品牌和商业模式,而这些角色正在挑战传统行业现状。与此同时,为了在需求旺盛的年轻消费者中竞争并保持相关性,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正在进行自我颠覆以呼应新趋势,试图打造自己的全新品牌、产品和商业模式。
五是服装款式设计和潮流更替不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品牌和商家们将利用技术加快产品线更迭的频率。例如,自动化数据工具将有助于企业采用灵活的订单生产周期,更快地响应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
——以上数据来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装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❽ 请问现在服装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越详细越好,谢谢😜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过,近年来,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行业面临转型压力。
当前行业处于复苏初步确立,未来仍将继续处于复苏周期,行业整体销售端表现、经营质量呈现稳步向好的趋势,后期个体公司之间会出现差异,且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趋势中,行业竞争格局将逐步清晰,集聚效应初显,优质龙头公司有望在此轮良性增长周期中走出,逐步确立核心竞争力。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服装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服装行业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国内服装行业相比于发达国家尚不成熟,且我国服饰人均消费金额和行业集中度低于国外,存在行业总体蛋糕做大和集中度提升的空间。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总服装消费分别为美国的1/4.3、日本的1/2.5;各品类人均服装消费金额亦低于发达国家。
第二,服装电子商务整体规模将稳步扩大,占据中国网购市场的绝对份额,服装流动电子商务将迅猛发展。2018年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穿类商品同比增长24.1%,高于整个服装行业同期的增幅。
第三,女装、男装、童装童鞋、高档休闲等细分领域崛起。2017年,中国女装市场规模为9232亿元,年增长5.7%;男装消费市场正处于一个成长期,2017年中国男装市场规模为5346亿元,年增长4.4%;2017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为1796亿元,年增长14.3%。这些细分领域增长率均高于行业整体,未来有望得以延续。
第四,在生产上,未来服装生产将走向数字化时代,智能化软件、自动化机械服装设备、新型技术、新奇材料应用,诸如3D技术、机器人作业、自动化技术应用这样的新工艺以及整套流水化、现代化、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数字时代生产模式将颠覆传统促进服装行业大发展。
❾ 今年服装行业如何
于中国服装行业而言,2019年是充满挑战与考验、快速变革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结构调整的改革压力,我国服装行业在发展环境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整体保持了行业的平稳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服装产量为287.8亿件,同比下降8.5%;2018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22.7亿件,同比下降22.6%。2019年1-6月,规上服装企业服装产量104.1亿件,同比下降1.1%。
2014-2019年H1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服装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成本: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用工、融资、税收、原材料、能源等成本费用的持续增长,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成本费用同比增长2.04%,增长幅度仅比营业收入增幅略低0.11个百分点。从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变化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逐年下降,而服装行业的该项比重呈现了不断上升的态势,成本费用的快速上涨进一步挤压了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