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物流市场调查的

物流市场调查的

发布时间:2021-11-22 11:29:12

① 物流市场的调查报告

最新物流市场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我国目前大中型企业的物流运作现状,掌握供需情况,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月至4月,组织了第三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生产、商业和储运及物流企业,通过邮寄问卷的形式,调查企业2000家,回收答卷230份,(其中,有效答卷219份�其中生产企业问卷74份,商业企业问卷46份,供给问卷89份)。<BR>物流需求市场分析 一、企业基本信息。 为保证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根据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企业性质及行业性质,对问卷样本进行了合理分配。 根据问卷对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87%的商业企业的经营品种集中在L万至10万种之间,7%的零售企业商品品种超过10万种。经营产品呈多样化,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存置成本,需要对多类型货物在存储上加以区分,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生产企业中,43%的企业销售范围在全国范围,57%的生产企业销售范围在全球范围,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支持。与去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生产企业的地域覆盖范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这要求物流执行机构认识到跨地域作业能力必须不断提高。 二、物流运作现状。
1.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
调查表明:生产企业原材料库存期为20天,生产企业成品平均库存期为5L天,商业企业商品销售库存期为34天,基本说明了我国商品在库时间长、周转馒的现状。
2.物流作业指标维持往年水平,非常成本有所上升。
调查表明,生产、商业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货损率都高于2%,不良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配送的及时性和一致性是客户创造服务价值的主要因素,目前工商企业的配送及时率低于90%,有待于提高。
横向来比,商业企业的作业过程略微优于工业企业,与协会上次调查结果相似。 三、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
调查表明,不同行业的物流量和物流费用差异较大。生产企业原料平均运量为9.7万吨,平均运费为574.8万元,比1999年分别增长3.75%和6.69%;原料仓储面积为3.7万平方米,仓储费用为293万元,同比分别上升6.22%和1.7%,原料质检和包装费用较去年略微有所上升。在生产企业成品物流中,运量为83.8万吨,增长19.74%,运费为5502.8万元,增长17.9%,仓储面积为14.38万平方米,仓储费用为2150万元,包装费用为1802万元。在商业企业销售物流中,平均年周转量为11.7万吨,平均年运费为49.1万元,仓储面积为1.15万平方米,仓储费用为57万元。今年,根据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物流进行预计,生产企业的原料物流量和成品物流量会有10~20%的增长,商业企业有12%的增长。
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相近,但物流费用支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供应物流一般都由生产企业来承担,物流从业者要把握这一特征。总体来看,物流量的增长率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说明物流业的成长性较好。 四、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一)工商企业的物流执行主体。 调查表明,1.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71%;第三方占21%。2.成品销售物流中,43%的执行主体是公司,21%是第三方,36%是采用两种形式。与协会第二次调查数据相比,第三方全部代理的比例上升5个百分点,说明物流专业分工更加明显。3.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4%为供货方,13%的企业由第三方执行,公司自主的比例为13%,说明商业企业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同时说明以批量小、品种多、频次高、紧急性强为特色的零售企业物流,缺乏有效的后勤支持。
(二)目前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集中于传统项目。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未出水面。
(三)现行物流的满意度。
1.对3PL物流和自理物流的满意度,已形成明显差距。
2.运作质量和物流信息成为企业对现行物流运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3.不同运作主体作业表现行业差别明显。通过行业与企业对现行物流服务是否满意的相关分析可知,家电和日化等行业对自理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较低,是专业物流公司未来目标市场;日化、食品和家电等行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较低,专业物流公司进入该行业的难度较大,但其物流量大、代理比例低,也说明其潜力很大。
(四)新物流商的选择。
1.新的物流代理商依然是企业不变的选择。调查表明,在调查企业中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根据目前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现状,说明大部分企业的自理物流将转交第三方物流运作,另一方面说明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中,物流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机会广阔且变数较大。
2.生产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代理商的行业分析。
3.需求市场期望新的物流服务内容。
4.选择新型物流代理商最主要的标准。调查表明,生产企业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首先是作业质量,其次是综合物流满足能力,没有考虑运作的经济性。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服务商首先是物流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也没有考虑运作的经济性。说明企业已经在意识上开始重视物流能力的问题,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策略定位时,要有针对性。 物流供给市场分析 一、样本企业构成。
二、物流供给能力。
此次调研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物流供给企业,仍然以手工作业或半机械、半手工作业为主,企业员工数量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规模。与协会上次调查相比,企业员工规模上升,物流从业人员的增长,又说明物流业规模和供给能力在逐步增长。根据物流设施设备的保有量计算出的物流作业能力分别为,公路年运力18万吨公里,最大周转量为1.8万吨;铁路年运力6万吨公里,最大周转量为O.6万吨;仓储能力4.7万平米;搬运和输送能力处于半机械化水平。
从上述数据来看,现有物流供给能力要大于物流市场需求。
物流供给企业规模较小,供给企业运输能力要远远小于需求企业运输需求规模,能力分散,规模集成度较低,未形成大流通格局。仓储供给能力略微剩余。
三、物流服务水平。
1.物流供给企业作业能力末保持足够的优势,供需难以平衡。
物流作业质量是企业选择新的物流商的首要标准,与物流需求企业相比单据准确率和运输及时率略低,供需难以平衡。
2.物流设施设备总量过剩,结构失调。
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供给企业,敞车与厢式车的拥有比例为15比2.6,厢式车保有比例太低,难以满足目前我国工商企业运输过程安全、环保的需求;其次�冷藏车拥有量不足车数总量的千分之一�难以供应城镇居民日常生鲜食品的配送需求。搬运设备以手工叉车为主,机械化程度太低。
3.物流设施利用率低,物流供给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
4.物流信息系统--竞争力的瓶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也是需求企业考量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又是信息系统优越性的重要衡量特征,从上图可以看出业务功能不完善,远程通信能力低,缺乏必要的决策功能。
5.未来计划向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项目。 未来物流服务内容物流市场需求分析--设施设备 一、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设施保有情况。
(一)设施设备保有率高。
(二)物流设施设备不能满足需要。
1.运输设施不能满足作业需求的主要原因,是数量不足、不符合客户的特定需求、接近使用寿命。与去年的调研相比,环境和技术装置导致的原因有所上升。 2.搬运设施不满足作业需求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数量不足、不符合客户的特定需求、接近使用寿命及运行成本太高。与去年相比,数量不足引起该情况的比例有所上升。
3.仓库不能满足需求的原因,依次是数量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不符合客户的特定需求、库房老化。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不能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比例有所上升。
根据以上调查:(一)物流设施总量不足与利用率低下并存,说明利用不均匀,有可能是时间上或空间上的不均;(二)技术装置落后;(三)设施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四)不能满足客户特定需求是物流设施设备不能有效满足作业要求的障碍之一,说明日前设施设备缺乏有效的差异化,存在功能缺陷。 二、未来1一3年内,各类型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需求调研。
1.各类设施需求旺盛。
与去年的调查相比,购买汽车和计算机,购建仓库、装卸设备的需求依次全部增量。
2.仓库的需求类型,是低成本或高容量。
根据有添置或改造仓库需求的工商企业在选择添置或改造的各类型仓库数量占总选数量的比例,反映出企业对不同库房的需求比例,表明仓库需求中平房库和立体库的需求比例最大,而楼房库的需求比往年降低7个百分点,表明低成本或高容量仓库是未来仓库设施需求市场的主流。同时冷藏库的需求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给低温物流升温不少。

② 物流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化物流被业内人士称为“企业管理的又一次革命”,因为其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运输优化等方面的作用,较其他形式的物流业占据有绝对优势,物流信息化就是降低成本和节约时间。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为很多物流企业是从原来的物资企业改制而来,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尽快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另外,由于我国制造业和商业分销领域的集中化程度不高,与其相适应的物流企业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所以,无论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总体水平都不高。而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公司,他们早就完成了物流信息化,洋物流杀进来后,众多中国物流企业将面临生死存亡严峻问题。 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的崛起,分销渠道的进一步整合和供应链管理的出现,要求物流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全面的配送解决方案。但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协调,让物流活动变成模糊的黑洞,成本高且可控制性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车辆运营的空载率约45%左右。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企业无法准确知道运行车辆的具体位置,而且无法与司机随时随地的保持联系,不能为其组织货源和灵活配货。同时,司机只能凭个人经验确定路线,有时不能找到最佳路径,不仅延误时机而且增加运行成本。另外,实际客户也不能及时了解货物配送过程的情况,不能和物流企业协调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讯技术进步,跨平台、组件化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GIS/GPS的应用将构造具有竞争力的透明物流企业。 GIS/GPS简介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目前GIS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OpenGIS的研究保证了用户可以存取在网络上的异构GIS数据和处理单元;关系数据库(RDBMS)和GIS的有效结合,使得许多RDBHS也将支持新的对象关系模型,从而可以更好地支持空间数据类型;GIS构件(Component)的开发使得原来的大型GIS系统正迅速走向构件化,分解为基本的GIS构件;WEB(Internet/Intranet)已经成为GIS的新的操作平台;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的发展,为知识发现提供了新的工具。GIS的最新研究成果为GIS技术引入物流管理提供了基础的技术条件。 GPS(Geographical Position System,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导航技术,它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构成,发射装置由若干颗位于地球卫星静止轨道、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构成,不断向地球表面发射无线电波。接收装置通常装在移动的目标(如车辆、船、飞机)上,接收装置接收不同方位的导航卫星的定位信号,就可以计算出它当前的经纬度坐标,然后将其坐标信息记录下来或发回监控中心。地面监控中心利用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GPS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功能,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 由于物流运输过程是实物的空间位置转移过程,所以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对可能涉及到的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处理环节,对各个环节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都可以通过运用GPS的导航功能、车辆跟踪、信息查询等功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无疑将有助于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 GIS/GPS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优势 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控车辆等移动目标的位置,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向移动目标发出实时调度指令。而GIS、GPS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能够建立功能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GIS/GPS在物流企业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造数字物流企业,规范企业日常运作,提升企业形象。GIS/GPS的应用,必将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日常运作数字化,包括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或者客户的任何一笔货物都能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不仅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提升企业形象,能够争取更多的客户。 2.通过对运输设备的导航跟踪,提高车辆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费用,抵抗风险。GIS/GPS和无线通讯的结合,使得流动在不同地方的运输设备变得透明而且可以控制。 ·结合物流企业的决策模型库的支持,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仓储情况,并且由GPS获取的实时道路信息,可以计算出最佳物流路径,给运输设备导航,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运行费用。 ·利用GPS和GIS技术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利用该功能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报警、通讯等的技术,能够满足掌握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的需要,有效避免车辆的空载现象,同时客户也能通过互联网技术,了解自己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细节情况。比如在草原牧场收集牛奶的车辆在途中发生故障,传统物流企业往往不能及时找到故障车辆而使整车的原奶坏掉,损失惨重。而GIS/GPS能够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 ·人的因素处处存在,而GIS/GPS能够有效的监控司机的行为。在物流企业中,为了逃避过桥费而绕远路延误时间,私自拉货,途中私自停留等现象司空见惯,反正山高皇帝远,物流企业不能有效监控司机的行为。而对车辆的监控也就规范了司机的行为。 3.通过物对物流运作的协调,促进协同商务发展,让物流企业向第四方物流角色转换。由于物流企业能够实时的获取每部车辆的具体位置,载货信息,故物流企业能用系统的观念运作企业的业务,降低空载率。这一职能的转变,物流企业如果为某条供应链服务,则能够发挥第四方物流的作用。 物流企业通过无线通讯,GIS/GPS能够精确的获取运输车辆的信息,再通过INTERNET让企业内部和客户访问,从而把整个企业的操作,业务变得透明,为协同商务打下基础。 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的物理架构如下: 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如下:结束语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AP)与互联网技术(Web)集成一体,应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领域,国内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一些远见的企业已经看到这块诱人的蛋糕并付诸与行动,招商迪辰系统有限公司就是比较典型的企业,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功能尚未完善,相信随着人们的重视和技术的进步,GIS、GPS、WAP和WEB技术将结合在一起,共同描绘透明物流企业,减少物流黑洞,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力,在不久将开放的物流市场上站稳脚跟。

③ 去物流市场调查,应该调查些什么

客户类型、客户偏好、地理位置。

④ 物流市场调研包括什么方面

客户需求、业务流程、相关岗位、分析错误原因、客户满意度、同业对比、国内外企业管理标准差异、人员素质、管理软件等等

⑤ 求关于物流的调查报告

第七题答案如下:

从国际经验来看,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落后成为我国物流公司发展的最大软肋。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由于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 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据调查显示,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

在信息技术没有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特别是集中在运输和仓储等传统储运活动方面,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只能通过其物流设施能力的提高和价格水平下降来体现。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对物流服务企业信赖,从而影响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 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服务和经营范围已经转向供应链全过程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而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目前尚不具备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物流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其内部物流功能整合和一体化也处在起步探索过程中,企业对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还比较少;企业竞争仍然停留在围绕企业在不同物流环节的服务需求这个初级水平上。

由于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量的物流活动只能停留在企业内部。以制造企业为例,其近80%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只有20%的物流服务是有专业化物流企业提供的。同时由于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就企业内部的物流发展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比较少,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分散的、低水平的物流管理活动比较多见。

企业要想增加自身物流供应链的竞争力,首先要对物流管理软件的重要性产生足够的重视。通过合理运用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整合各业务环节,协调同步的经营活动,实现实时的信息交流,确保各环节之间信息透明;协同物流上下游之间进行整合和合作,将整个物流的相关资源都连接起来协同管理;实现业务应用过程中的个性化、差异化;任意重新定义物流的业务组合以满足货主的要求或某些行业特定的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来为客户服务……最终达到优化物流供应链资源,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的长远目标。

仅靠企业自身还远远不够。国家应当尽快制定推进我国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或纲要,以加快我国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同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相关应用软件和技术设备的开发,因此,国家要鼓励和支持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开发研究活动。一是在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中加大对物流技术、特别是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二是鼓励和扶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物流管理和运营手段;三是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

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并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成功应用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企业,也有一批发展迅速的物流先进企业。这些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应当认真总结,为更多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示范。

⑥ 物流市场调查的作用是什么

了解信息啊,了解该区域的物流业饱和程度,了解客户对已有物流的服务是否满意,了解物流的成本,如果你是要外包,可以对比多家物流企业的价格与档次,等等等等,and so on。

阅读全文

与物流市场调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两男一女交换中字 浏览:479
关于蛇带颜色的电影 浏览:471
完整策划方案需要哪些内容 浏览:557
宝宝宴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256
讲妓女的中国电影 浏览:202
佞臣类似的电影 浏览:3
尚格云顿全部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124
抖音催泪电影 浏览:864
人物和动物的电影大全免费 浏览:172
90年代啄木鸟电影有哪些 浏览:103
淮北电子商务产业园 浏览:238
驻村农技员技术培训方案 浏览:754
北京和瑞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354
韩国电影一个音乐总监和画画男主 浏览:406
美国色一点的电影 浏览:455
男生看电影穿什么 浏览:639
美国动作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356
老电影战争片国产 浏览:773
古装四级片有哪些 浏览:163
营销方案100例鱼塘 浏览: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