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举出国内失败的企业一个,请你从战略管理角度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李宁品牌重塑战略的失败在国内企业界是一个经典案例。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可以说业界对于李宁公司启用新的品牌标识、宣传口号“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和90后李宁概念毁誉参半。李宁这个具有先天优势的品牌虽然在2008年奥运会出尽风头,并在2009年以83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位居中国体育用品业第三名。
然而到了2010年5月前后,李宁品牌在经历20年以后确实危机四伏。长期以来李宁品牌个性模糊不够突显,目标消费群的老化,再加KAPPA、PUMA、锐步等一批国外势力的挑战和安踏、361等国内小兄弟的雄心……这些因素一直不断动摇着李宁“老三”的位置。
李宁品牌重塑战略正是在此境况下应运而生。只可惜,一年来的事实说明一点,就是除去LOGO与广告语的简单更换,李宁品牌更有被“90后”幻象迷失的趋势。记住:一个品牌重塑问题的关键不在于LOGO的好坏,更不在于广告语的好坏,而在于对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认知与建设。
一.李宁品牌问题的三大原因
原因一:品牌个性的酷炫不足
2008年李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李宁品牌给消费者的感觉是一个“可靠的、温和的、可值得信赖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先来看看一段流传甚广的三巨头间的对话:耐克说:“我就是老大,大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Just do it(想做就做)”,阿迪达斯说:“别以为你是老大,我做老大也是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什么不可能)”,最后,李宁弱弱的说了句:“是的,尤其在中国,Ever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这反应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与“激情、勇敢、锐气”等运动品牌应具备的特质相比,李宁实在没脾气与个性。
原因二:品牌目标的群体偏移
成立于1990年的李宁公司在早期主要是凭借李宁本身的社会感召力迅速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领军品牌之一,即使到今天,在中年人群体中仍有一大批消费者簇拥在李宁周围。但对于体育用品企业来说,14-25岁的年轻人群是最为理想的消费者群体,不过今天的90后有几人知道李宁个人的辉煌历史?因此,2008年调查中发现李宁整体用户群年龄偏大就不足为奇了,35岁到40岁的人群居然超过50%。
原因三:品牌国际化的形象缺乏
自从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之后,李宁公司就逐渐明确了企业国际化愿景,2005-2008年专注国内市场,2009-2013年为国际化做准备,2014-2018年全面国际化。到那时国际市场份额希冀占到公司总销售的20%以上,李宁公司要成为世界前5位的体育用品品牌公司。但最近几年李宁的核心市场集中于二、三线城市,上有阿迪、耐克的打压,下有安踏、361和特步的追击,这就是李宁面对的市场现实。今天耐克、阿迪在中国本土化就是国际化,李宁公司认为品牌国际化就是要在国外市场的本土化,从锁定本土年轻消费群开始,就是要先“国际化”后“国内化”。于是,品牌重塑的整套计划急吼吼的出炉了,其品牌形象是什么,不清楚,结果是可能想象的。
二.李宁品牌重塑的关键是怎样(全面)认识“90后”特征及其与之关系建设
今天李宁品牌重塑是针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最好回答,但品牌重塑不是为标识、口号寻找一个简单载体,更不能把载体的极端瞬时特征作为品牌重塑的方向。一年来,“90后李宁”大有被“90后”幻象迷失方向的趋势,更可惜的是,讨好的不买账,买账的没讨好。李宁品牌问题究竟错在哪里?
“90后”毫无疑问是李宁重塑的核心依据,各类诉求中毫不吝啬对“90后”的溢美之辞。暂不论做法是否可取,在对“90后”的赞美中,李宁品牌存在三大误区:
一是90后仅是极端个性的体现。作为“80后”的派生词,“90后”内涵的演变与前者如出一辙,不外乎以各种极端事例作为其某种特征的例证,不外乎以个别神人作为这一群体的代言人。李宁品牌也将此发挥到极致,只有T台上才出现的90后形象确实很跩,在他们与林丹、伊辛巴耶娃、巴郎戴维斯神出鬼没的对话后,观者终于知道了,“自己确实不了解90后……”。这是品牌重塑者臆想出的90后,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90后。现今流行的90后描述不外乎以下:“好奇心强,有一技之长;自信又脆弱,敏感且自私;偶尔来点古怪爱好,还特别会装;张扬个性不用说,还要否定别人等等,但这一切在品牌重塑上则显得格外空虚。然而如何生活化的、正向的体现90后特征,让现实中的90后感到有模仿的可能性,这方面在李宁品牌塑造中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
二是品牌核心诉求的缺失。新推出的系列广告中,李宁最强调的莫过于“Make the Change”、 “你不了解的90后” 、“90后李宁”等,但这又能改变什么呢?90后究竟是什么样?90后李宁又是什么?都没有回答,如同平地一声雷,前后无牵连,里外没内涵。比较对手,耐克在70年代面对反叛的一代,毫不犹豫的开始编织健身文化并构筑体育精神,把品牌忠诚演变成一种新的信仰,打造“世俗宗教”。面对咄咄逼人的耐克,90年代的Adidas在重振品牌之路上,表现的自然、平和、收敛而真实,淡淡的给出了句“A make your own B”(Adidas 只是你身体Body的部分)。今天的李宁也处在品牌发展的转折点,不应只是粗暴的告诉消费者“做出改变”,而应当明确你的新的品牌精神,告诉对象怎么改变,改变什么。
三是在对比“伤害”中凸显“90后”。有人反驳“‘90后李宁’讨好了‘孩子’丢了‘老子’”,认为“哪个‘老子’都是打年轻过来,90后青春的阵痛,‘老子’也经历过,都会有共鸣”。这其中有两处谬误:一是特立独行90后的年少经历(2000-2010)和父辈的青春浪漫(1980-1989)相比较,谁敢说有相同之处,有共鸣的可能;二是在大多数家庭中,估计没有多少人会为一个体育品牌而大动干戈?今天是“老子”的最爱,明天就一定是“儿子”的首选,冲突之下,更可能的是一笑置之,选择更换品牌。
基于上述分析,首先我们主张将“90后”还原为一种精神诉求。如诞生于70年代的耐克,面对即使是极度反叛的一代,也没有大张旗鼓的打出“70后”,而是在80年代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84年与乔丹订下终身,让后者成为“Just do it”的头号传播者。几十年来,耐克创造出品牌神话,只因成功的打造了世俗宗教,造出了神。回看李宁,一个志向高远的大品牌不应该局限于市场细分(90后)的小视野,李宁缺少一个神,缺少一个让青少年崇拜的神。当然更重要的是,那个神嘴里说的那句话,能让消费者在崇拜中得到指引。
其次要正视尴尬,追求最广泛的共鸣。在足球、篮球、网球等能引发消费时尚的体育项目中,李宁没有绝对优势;在国内一线城市增长乏力,二、三线市场遭遇国内外品牌下沉;抛弃成熟稳固的中年群体,另起炉灶收效甚微;上调价格,喊出十年打造出世界品牌前5和中国体育品牌第一的口号,却无法抛弃对品牌发展贡献巨大的国内中低端市场。
这是李宁式的尴尬,所以我们强调提供崇拜的重要,就是要能团结尽可能多的人,在崇拜偶像中与品牌沟通,并产生共鸣,才能化解尴尬产生的精神基础,才能校准所有营销策略的方向。
再次品牌重塑要从品牌理念宣传入手。李宁的重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认为对”90后”的认识是重塑品牌的核心。针对现状,李宁急需在两方面做出调整:一是在广告创意与表现的改变,从“Everything is possible”(敢为)到“Make the change”(敢变),李宁设想的是品牌内涵的传承,但诉求对象却是从70后为主,80为辅到全以90为核心的断裂。因此,“敢变”在留给消费者满是疑惑的时候,未必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不管是造神运动,还是纯粹理念诉求,关键要能成为目标群体的精神引领者,也许“敢装”留给“90后”无限自主的同时,更能引起共鸣。
二是对其他措施失误的警醒,一度称霸国内的李宁在品牌重塑的初期,即去年年底就迎来了寒冬,甚至在两天内市值蒸发了近50亿。其中渠道之殇尤为显眼,李宁以店中店的形式增加第六代店铺的新开和整改,直接与耐克、阿迪展开肉搏。整合业绩不好的门店,重构分销体系,通过提高单店销售收入促进业绩增长初衷。但事实证明目前看来,此法未能有收效。
另外李宁还有溢价之痛,在新的品牌内涵尚未完全成熟,贸然提价,结果只能陷消费者于尴尬境地,让品牌顶上不义之名。阵痛之后,也许李宁眼下更应继续强化二三线市场领先地位,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抽出部分资源推进海外市场扩张。品牌重塑中的阵痛并不可怕,这甚至是必然要经历的。
“90后”不是李宁的起点,更不是终点,因此,拥有大志向的李宁不应再拘泥于表面上的“90后”,而应深入挖掘时代精神成为一种宗教崇拜,即只有品牌精神或品牌形象符合消费者所追求的精神偶像,那么拥有这样产品就会成为他们精神依赖。如今天苹果产品就是这样。李宁品牌只有这样,其国际梦想才能早日实现。
Ⅱ 男士袜子品牌排行榜是怎样的
有南极人、浪莎、七匹狼、恒源祥、花花公子等。
1、南极人
南极人,成立于1997年, 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内衣企业之一,首创保暖内衣产品,开创了中国内衣行业发展的新道路。
历经20多年的成长蜕变,南极人已经在内衣、母婴、服装、床品&布艺、厨品、鞋品、服饰配件、户外、家电等9大品类的55大类目产品线中取得突出的成绩。
4、恒源祥
恒源祥,首个以企业身份主办有“体坛奥斯卡”之称的“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盛典”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同时也是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赞助商。
2019年11月18日,恒源祥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正装和家居用品赞助商。
5、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是花花公子企业国际有限公司的品牌,英文名:Playboy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Inc。公司创立于1953年,主要从事娱乐产业,旗下包括化妆品,箱包,杂志,传媒等各个领域。
Ⅲ “关于耐克李宁安踏三大品牌市场竞争环境的调查报道”怎么写
耐克、李宁与安踏:贵有贵的道理 俗话说的好,“贵有贵的道理”。
一双售价元的科比专属的耐克(NKE,83.76,-0.90%)ZOOM KOBE V X篮球鞋,在产品设计,材质用料及品牌效应各方面,全面超越奥尼尔代言的价格为八百多元的李宁篮球鞋及CBA赞助商安踏生产的价格为四百多元的篮球鞋。
以上观点,在懂篮球装备的篮球爱好者心里应该是共识。
贵有贵的理由,一分钱一分货。
我要说的是,这话绝对不错。能以一般的价格买到好的东西,就是一笔好生意。
所以,鞋子我要耐克,股票我买安踏。
经营模式
耐克是轻资产运营的鼻祖,李宁成功模仿
现代制造业的主流模式是,拥有知名品牌的公司通过将生产外包而集中精力设计产品、运作品牌获取利润,而不是用保留各种生产线的方法来达到目的。耐克便是这种典型的“哑铃式”结构,它专注于设计和开发新产品以及管理与发展销售体系等附加值较高的企业功能,而将具体生产承包给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的厂家。
耐克实质上就是一个品牌运营商,没有自己的工厂,但拥有两个无价的网络,即前端的开发网络和后端的营销网络。所以我们看到耐克的鞋子上通常印着“Made in China”或“Made in Indonesia”,所以我们看到耐克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可以轻易的感受到“耐克”品牌的存在。
李宁是轻资产模式在中国的模仿者。它也将生产外包,仅仅在设计与销售两方面发力。从近年来的销售额来看,李宁的轻资产策略模仿的相当成功。
安踏有些另类
在注重产品设计与销售的同时,并未放弃产品生产。于2009年6月30日,安踏拥有24条鞋类生产线、1家鞋底厂及2个服装生产基地。产品制造收入占安踏收入的比例约为35%,安踏未来的目标是将其比例下降至30%。这说明安踏也青睐轻资产模式。为什么不更早更快更彻底的进行生产环节外包呢?安踏总裁丁志忠给出的原因有三:制造业务仍然在赚钱;自己的生产线“更懂制造”;生产线“直系部队”更加灵活方便指挥。
我们粗略的分析下。
不赚钱的事没人愿意干,制造业务当然赚钱,只是毛利率低下。
“更懂制造”的意思有两点,一是了解制造成本,在与代工厂谈判时掌握主导权;二是“高难度”、“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都是在安踏自己的生产线上完成,以此确保产品的品质,而这又确保了安踏品牌在消费者那里的美誉度。这个理由很幽默,难道耐克和李宁不清楚自己产品生产的成本,难道没有自己的生产线耐克和李宁的产品就没有技术含量、质量不过硬吗。
拥有自己的生产线“直系部队”,可以在战略层面支持公司决策,这才是关键。
自己生产产品,将生产过程中的利润让给渠道商,有助于维持与渠道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还有个例子很好的为生产线“直系部队”的灵活做注解,2008年,当COC(中国奥委会)竞标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时,国家体育总局找到参与竞标的几家大品牌,希望找一家为10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提供服装等装备,几家大品牌都婉言拒绝了。安踏最后接下并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因为这次合作,增加了安踏在竞标COC时的印象分。其他品牌不是不想做,是没有能力做。像耐克这样的国际品牌,全球一盘棋,总部又不在中国,光反应时间就要几个月,更别说是这样的小订单。而李宁这样的本土厂商,没有自己的生产线,要让代工厂停下几条生产线,临时“加单”,难度很大。只有安踏,因为拥有自己的生产线可以快速反应迅速支持。因此安踏可以对世界智力运动会提供“闪电赞助”,也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随时调整产品策略。
简单的估值工具比较:
(数据以三家公司最新发布的年报为准,耐克为2010年5月31日截止的财年财报,李宁和安踏为2009年12月31日截止的财年财报)市净率P/B:由于耐克与李宁是轻资产运营模式,而安踏偏向于重资产运营,不适合运用此工具进行比较。安踏相对而言包含较多的制造业务,随着公司资产轻质化进程的推进,未来毛利率的提升潜力很大。市盈率P/E:耐克 18.17 李宁 29.86 安踏 29.86
根据瑞银(UBS,16.78,+0.78%)发布的一份针对中国运动服饰业的分析指出,从2010年至2020年,中国运动服饰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7%。
耐克的年报截至日期晚于李宁与安踏(2010年5月31日),而李宁与安踏的2010年半年报还未发布,如果以耐克发布的年报数据,与李宁和安踏发布的2009年财报数据为基础进行估值比较,显然不够科学。
安踏和李宁的数据记录时间相同,可以进行比较。与耐克5月31日截至的财务数据相比,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差距一定比以落后的时间进行静态比较小。
李宁和安踏09年净利润增长幅度分别为33%与39%,假定今年上半年净利增速能保持在30%的水平,大致可估算出李宁和安踏的市盈率约为22.9。与市场对耐克的估值相比,显然李宁与安踏更贵一些。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评估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ROE)
耐克 14.7% 李宁 41.3% 安踏 26.1%
李宁有这么高的净资产回报率是因为它使用了过高的财务杠杆,其负债率高达50.2%。耐克的负债率为32.3%,安踏的负债率仅为16.7%
自由现金流
耐克财报未提供现金流量表。
李宁的自由现金流约为12.6亿人民币,安踏的自由现金流为24.3亿人民币。
综合自由现金流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相比而言,耐克的回报率较低,李宁使用了较高的财务杠杆,而安踏在稳健经营的同时还拥有可观回报率。
再来看看销售与管理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有的比重。
耐克 33.3% 李宁32.8% 安踏18.8%
同行业公司中长时期内能一直以较低的销售与管理费用占销售额比率取得较多的利润增长,表明公司的管理层效率更加高效。
最近一财年的销售及订货情况
耐克
本财年销售收入下降1%,净利增长28%。其中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增长为零,息税前盈利增长11%。在最近一财季大中华区收入增长12%,息税前盈利增长20%。放眼全球,大中华地区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耐克的销售量在北美增长缓慢,在欧洲与日本大幅下降。未来中国、印度及巴西等新兴市场对于耐克的未来举足轻重。
10年四季度订货情况也应证了这点(中国大陆约占大中华区70%—80%)
李宁
2009财年收入增长25.4%,净利增长33.2%。10年四季度订货会金额同比增长20.3%。一到三季度的订单额同比增长11.6%,15.4%和20.3%。
安踏
2009财年收入增长23.2%,净利增长39.7%。10年四季度订货会金额同比增长25%。一到三季度的订单额同比增长18%,16%和18%。
中国市场状况
运动服饰在一线城市的布局已经饱和,广阔的二三线城市将成为各大主要品牌的下一战略高地。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水平相较一线城市偏低,不同的消费状况将对拥有不同市场定位的各品牌产生差别较大的影响。
据瑞银调查,二三线城市鞋类的“完美定价”在170元—250元之间。
耐克的鞋类在中国的定价区间在400元—1500元之间,李宁的鞋类定价在250元—600元之间,安踏的鞋类定价在200元—400元之间。
可以看出,安踏的价格最适合二三线城市消费情况,李宁的价格也部分与二三线城市接轨,耐克的价格并不适合消费水平较低的二三线城市。
这与品牌自身的市场定位有关,耐克专注高端,李宁追求国产精品,安踏立足“草根”。安踏在今后运动服饰的主要竞争地区显然已经占据了主动,李宁如果决意扩大二三线城市的份额也非难事,而耐克的高端定位却让它在拓展二三线城市份额的问题上显得尴尬。
耐克个性的品牌文化,新潮的产品设计,先进的制作材料及国际化运营的特点,都是耐克作为领先全球的运动品牌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像蒂芙尼(TIF,60.19,-0.55%)(Tiffany. NYSE:TIF)不会为了抢占市场而做出过多的降价一样,价格是这些国际化领先品牌的重要标签,对于它们的消费者来说,适度的降价广受欢迎,但过度的降价却会使消费者的体验大大降低,对品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进一步影响产品的销量。
个人认为,耐克在二三线城市扩大市场份额,有两种方式,建立或收购新的低端品牌,等待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上涨至符合消费耐克产品的水平。
若建立或收购新的低端品牌,市场的培育期将会有一段时间,而先行者如安踏的市场影响力及销售渠道的控制力也同步增长。难度将会不小,而且从耐克的成长史来看,它没有建立或收购低端品牌的先例,企业文化也不支持这种做法。
若等待二三线城市消费水平上涨至符合消费耐克产品的水平,恐怕这将会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国人现在的收入水平是“图钉型”,意味着收入水平较低的人口占据总收入人口的绝大部分。二三线城市人均年收入大约在一万至一万五千元,花700百多元购买一双中高档耐克鞋,恐怕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只有在二三线城市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后,耐克在此地区的销售额才会加速增长。
中国政府推进国民收入增长决心坚决。但加薪还得按顺序来,最先受益的是处于社会收入水平最低端的人们,如制造业的劳工。这部分人们最低工资水平提升,对于国产中低档消费品会产生正面影响,安踏与李宁即含于此列,特别是符合安踏的“草根”策略。而对于国际化巨头耐克却有负面影响,耐克生产外包的制造工厂主要在中国内地,劳工成本的上升加上最近人民币重启升值之路这两大因素势必会侵蚀耐克的盈利。
综合以上各因素,我们得到如下分析。
被全球运动品牌看重的中国市场,未来的主要增长将来自广阔的二三线城市。安踏已经是二三线城市市场的领跑者,李宁亦进行跟随,但对于国际化高端品牌耐克,可以使用的跟进策略却很有限。
虽然静态的比较,安踏与李宁的估值相较耐克更贵,但安踏与李宁的盈利增速远高于耐克,且在运动服饰业未来十年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盈利增长的潜力更大。而全球化运营的耐克,正备受欧洲与日本经济衰退的煎熬,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大中华区与新兴市场,合计只占耐克总销售额的19.9%。即便耐克在新兴市场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对总销售额的贡献也比较有限。再加上受自身市场定位所困,无法有效的获得低端市场的份额。使得耐克未来的成长性远逊于安踏与李宁。
所以,“贵有贵的道理”,这句俗谚再次被证明正确。看上去比较便宜的耐克,实际则“便宜没好货”;看上去比较贵的两大国内品牌,实际贵的值价。
相比较安踏与李宁,推荐管理效率高、经营稳健、股东回报率高、未来毛利增长潜力大的安踏。
仅供参考
Ⅳ 怎样设计一份关于李宁的市场调查问卷
从浅入深啊
你知道这个品牌吗?
知道最近换标了吗
买过吗?
你认为lining的消费水平定位是在什么人群 多选
你认为 定价如何
你喜欢lining的是什么系列 篮球 羽毛球 跑步 休闲?
对李宁的评价如何?
别说的太复杂 什么新材料 新科技 发烧友才折腾的。
Ⅳ 加盟一加专卖店需要多少资金
尊敬的:“¨★→累”.您好!很高兴为你服务,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满意,请采版纳,谢谢!~O(∩权_∩)O~.对于不想冒任何风险而又想尝一尝创业滋味的创业者来说,选择好的产品加盟是个不错的选择。朋友,你真的很有眼光!国内品牌有十几个啊,每个的加盟费都不同,具体还要看你加盟哪家!以下我举例加盟李宁:.品牌名称: 李宁 品牌源地: 广东 所属行业: 服装服饰-男女鞋,服装服饰-休闲运动装 企业名称: 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直营店数: 50 加盟店数: 650 成立时间: 1990 成立时间: 1990 发展模式: 特许加盟 合同期限: 1-3 投资金额: 10-30万元 加盟费: 请咨询总部,官网 http://www.li-ning.com.cn/
Ⅵ 李宁的市场调查报告
你就把业绩 销量什么的写下就行了
销量做个对比 看看比去年增长多少 很好写的 800一会儿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