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市场营销 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市场营销(AMA的定义)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使用者的企业商务活动过程。
2、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
3.品牌是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出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竞争者一个名字、术语、符号或图案,或者其组合。
4.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一个新产品试制成功后,从投入市场销售开始,到销售成长发展,以至被市场淘汰为止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5.顾客让渡价值: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请问营销观念与推销观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四个方面存在区别,即:(1)出发点:前者为目标市场,后者为企业;(2)中心:前者为顾客需求,后者为产品;(3)手段:前者为整合营销,后者为推销和促销;(4)目的:前者为通过顾客满意获取利润,后者为通过扩大销售获取利润。
2、简述危机处理原则:
快速反应的原则;真诚、坦率的原则;人道主义的原则;维护信誉的原则。
3、简述选择广告媒体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选择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
(1)商品的特性;
(2)消费者的媒体习性;
(3)媒体的传播能力;
(4)媒体的费用;
(5)市场竞争状况;
(6)国家的法律、法规等。
4、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答:(1)消费者文化背景;
(2)消费者社会背景;
(3)消费者个人特性;
(4)消费者心理因素。
5、简述产业市场的主要特征:
答:主要特征有:购买者数量少,购买规模大;购买者集中;是引伸需求;需求缺乏弹性;
波动大;专业人员购买;等。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目标市场,是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从满足现实的或潜在的目标顾客的需求出发,并依据企业自身经营条件而选定的一个或为数不多的特定市场。/目标市场是企业产品和劳务的消费物件。/企业决定作为自己服务物件的有关市场(顾客群)
2.期望产品。即是指购买者在购买该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
3.产品组合是指一个企业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专案的组合或结构。
4.市场定位:强调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与竞争者比较,应当处于什么位置,使顾客产生何种印象和认识。或确立产品在目标市场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位置.
5.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一种以市场需求强度及消费者感受为主要依据的定价方法,包括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和需求差异定价法三种。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试述品牌对生产者主要作用。
答:品牌对生产者的作用有: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保护品牌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约束企业的不良行为,规范自己的营销行为;有助于扩大产品组合。
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答:(1)消费者文化背景;(2)消费者社会背景;(3)消费者个人特性;(4)消费者心理因素。
3.企业之所以积极开展各项赞助活动的主要目的.:
1)扩大知名度。举办赞助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介的广泛传播,扩大组织的知名度。
2)增强信任度。通过赞助的手段证明组织的经济实力,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通过赞助活动做广告,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影响;
3)提高美誉度。追求组织的社会效益和承担组织的社会责任。关心和支援社会公益事业,表明组织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从而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4.答:优点:(1)有利于新产品的销售;
(2)有利于进行差异化定价;
(3)有利于进行价格调整;
(4)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回收;
(5)有利于产销平衡。
缺点:(1)如果定价太高,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舆论批评,不利与市场开拓;
(2)如果定价太高,容易招致竞争者加入,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迅速下跌。
5.简述企业目标市场战略的三种模式。
答案要点:
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的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
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2)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
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选择部分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为各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3)集中性市场战略,将整体市场分割为若干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中某一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市场营销中的4P概念,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些在网上都有专门介绍的。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组包含在内。
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
市场营销 [shì chǎng yíng xiāo]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组包含在内。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
1: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下的定义是:
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stakeholder)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式。
2:菲利普·科特勒下的定义强调了营销的价值导向: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别人进行交换,以获得其所
市场营销概念模型
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3:而格隆罗斯给的定义强调了营销的目的:
营销是在一种利益之上下,通过相互交换和承诺,建立、维持、巩固与消费者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实现各方的目的。
所谓市场营销,就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旨在满足消费需要、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促销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
相对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即本企业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同行中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之比。 如果相对市场占有率为0.1,表示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同行中领袖企业的10%,若为10,则表示企业的该项产品已为行业领袖且其市场占有率为次强者的10倍。 相对市场占有率,以1.0为界分为高,低两个部分。 市场占有率 又称“市场份额”。是指企业商品销售量(额)在同类行业商品销售量(额)中所占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它包括绝对市场占有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通常说的市场占有率一般系指绝对市场占有率。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本企业某种商品销售量/该种商品市场销售总量)×100% 市场占有率是分析企业竞争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营销状况的综合经济指标。市场占有率高,表明企业营销状况好,竞争能力强,在市场上占有有利地位;反之,则表明企业营销状态差,竞争能力弱,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所谓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指企业各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同行业中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之比。
目标市场:所谓目标市场,就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之后的若干“子市场”中,所运用的企业营销活动之“矢”而瞄准的市场方向之“的”的优选过程。
一般指中国巫山的巫山人或者非洲的能人。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巨集观经济学、管理资讯系统、
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
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基础会计、
金融概论、企业销售策划、商业银行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学、
市场调查与预测、分销渠道管理、银行营销、现代推销技术、
营销创新、广告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财政与税收 总的科目是这些
一般只是从中选18门左右来学修够学分就可以了
市场营销策略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及使用者的需求,在对市场、产品和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从而达到销售商品,获取利润的目的。
场营销策略是指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在对市场、产品和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对产品销售活动进行全面策划的过程。
被营销的物件按著品牌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作出企业希望达到的行为模式。
市场营销在不同的时期,要达到的目的各有不同,含义也不一样。
例如:
在品牌初面世的时候,他主要是要你留下印象无论对生产企业,或者是企业旗下的品牌,不一定要你记得它的优缺点等等。这些企业营销的目的是非常清晰的,目的就是让某些人感受到这个企业、这个品牌的品质和使用这个品牌的优越感。
在品牌奠定一定基础之后,他的目的主要就是品牌的延展,这里会衍生出功能、服务、功效等广告形式,如:洗涤产品,无论新老品牌,都是将其品牌名称、主要功能或者优惠等在一段广告中表现出来。
在品牌的相对老化时,他的目的是制造新的市场冲击,可以说,它们的目的就是在你心中换一个形象,而且在广告中给你带来全新的视角冲击。
㈡ 09年自考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10
451.文化网:是传播共同价值观和宣传介绍模范人物形象的各种非正式的渠道。
452.市场营销执行配置技能:是指市场营销经理在职能、政策和方案三个层次上配置时间、资金和人员的能力,如确定究竟花多少钱用于展销会等。
453.市场营销执行互动技能:是指经理影响他人把事情办好的能力。
454.市场营销控制:是指管理者经常检查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情况,看看计划与实际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或没有完成计划,就要找出原因所在,并采取适当措施和正确行动,以保证市场营销计划的完成。
455.年度计划控制:是指企业在本年度内采取控制步骤,检查实际绩效与计划之间是否有偏差,并采取改进措施,以确保市场营销计划的实现。
456.全部市场占有率:即以企业的销售额占全行业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市场占有率。
457.可大市场占有率:即以企业的销售额占企业所服务的市场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市场占有率。
458.可达市场:一是企业产品最适合的市场;二是企业市场营销努力所及的市场。
459.相对市场占有率(相对于三个竞争者):即以企业销售额相对于的三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总和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市场占有率。
460.相对市场占有率(相对于市场领导竞争者):即以企业销售额相对于市场领导竞争者的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市场占有率。
神漏461.顾客渗透率:是指从本企业购买某产品的顾客占该产品所有顾客的百分比。
462.顾客忠诚度:是指顾客从本企业所购产品占其所购同种产品总量的百分比。
463.顾客选择性凯并:是指本企业一般顾客的购买量相对于其他企业一般顾客的购买量的百分比。
464.价格选择性:是指本企业平均价格同所有其他企业平均价格的百分比。
465.销售利润率:是指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比率,表示每销售100元使企业获得的利润,其公式是:销售利润率=本期利润/销售额×100%466.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所创造的总利润与企业全部资产的比率。其公式是: 资产收益率=本期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467.净资产收益率:是指税后利润与净资产所得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平均余额×100%468.净资产:是指总资产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值。
469.资产周转率:是指一个企业用资产平均余额去除产品销售收入净额而得出的全部资产周转率。其计算公式是: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余额×100%470.存货周转率:是指产品销售成本与存货(指产品)平均余额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100%471.资产收益率:是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的乘积。其公式是: 资产收益率=[产品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余额]×[税后息前利润/产品销售收入净额]×100%=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100%472.分销效率控制:是对企业存货水准、仓库位置及运输方式进行分析和改进,以达到配置并寻找运输方式。
473.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市场营销目标,在特定的环境中,按照总体计划所拟定的一系列行动方案。
474.战略控制:是指市场营销管理者采取一系列行动,使实际市场营销工作与原计划尽可能一致,在控制中通过不断评审和信息反馈对战略不断修正。
475.市场营销审计:是对一个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目标、战略、组织、方法、程序盯瞎迹和业务等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定期性的核查,以便确定困难所在和各项机会,并提出行动计划的建议,改进市场营销管理效果。
476.市场营销环境审计:市场营销必须审时度势。因此,必须对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人口、经济、生态、技术、政治、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
477.市场营销组织审计:主要是评价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在执行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组织保证程度和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应变能力。
478.市场营销职能审计:是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因素(即产品、价格、地点、促销)效率的审计。
479.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80.营销道德: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客观经济规律及法制以外制约企业行为的另一要素。
481.功利论:主要以行为后果来判断行为的道德合理性,如果某一行为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该行为就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强调行为的后果,并以此判断行为的善恶。一种行为在善恶相抵后,净善优于其他行动方案的功利,该项行为才是符合道德的。
482.功利:是指事物的内在价值或内在的善,而不是外在价值或外在的善。
483.内在的善:是指健康、快乐等非道德意义上的内在价值。
484.外在的善:是一种手段的善。
485.道义论:从处理事物的动机来审查,而不是从行动的后果来判断是否具有道德,并且从直觉和经验中归纳出某些人们应当遵守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以这些义务的履行与否来判断行为的道德性。
486.相对主义论:认为,事物的对与错以及某行为恶与善的判断标准,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在某一个国家考虑的道德及道德标准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使企业伦理教育与伦理原则很不相同。
487.“大恶”:是指导致某个组织或个人丧失某些重要能力的行为。
488.“小恶”:是指虽对他人物质利益造成损害,但这种损害一般不会导致被害方丧失某些重要能力的行为。
489.“相称理由”:指行为人所意欲的善的效果超过可能发生的但不为行为人所希望的恶的效果。
490.起始位置:是指具体到一个社会,社会中的每个人并不知道自己将来在社会上居于哪一个层次,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只有在不清楚自己是扮演富翁还是贫民的角色时,才能对社会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作出一种合理安排。
491.自由原则:是指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条件下,限度地使人们行使同样平等的权利,尽可能地让每一位成员享受更多的自由。
492.差异原则:是对自由原则的一种修正和补充,它要求任何社会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应普遍适合社会每一位成员;另一方面又要使社会底层的人们获得的利益,不应出现强者剥夺弱者而使弱者更弱的状况。
493.价实:就要求企业必须依据产品成本、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竞争对手的状况来制定价格,并把真实的价格信息提供给消费者。
494.垂直整合营销渠道系统:是指由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一体化整合营销渠道系统。
495.传统的营销观念:是通过各种强制性手段把商品强行卖给消费者,它体现了一种“推”式促销观念。
496.社会责任:是指某个组织有责任扩大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减少对社会的消极作用。
497.个人道德观:是指用来指导个人行为的原则或规则。个人道德观正确与否及其水平的高低,必然会影响企业营销策略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及营销策略道德水准的高低。
498.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拥有共同性的价值观念。它是在企业经营哲学指导下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础与核心,它决定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管理风格及企业的行为规范。
499.组织关系:是指在企业中,领导与员工、上级与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些诸多关系中要保持相互信任、履行相互的责任和义务等。
500.报酬制度:是指对经营者提供的一些有利条件,它减少障碍或提供报酬,从而影响营销策略的道德性。报酬包括来自内部或外部的。
501.内部报酬:是指为他人做某事后的良好感觉。
502.外部报酬:是指在等价交换基础上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想得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如获得的提升和加薪、同事的赞扬等。
503.顾客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简称CRM):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接触管理”(Contact Management),即专门收集整理顾客与企业相互联系的所有信息,借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营销效益。它既是一种市场导向的企业营销理念,同时也是面向顾客优化市场、服务、销售业务流程,增强企业部门间集成协同能力,加快顾客服务的响应速度,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504.交叉销售(Cross Selling):是CRM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一般来讲,交叉销售是指借助CRM,发现现有顾客的多种需求,并通过满足其需求而销售多种相关服务或产品的一种新兴营销方式。
505.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要和环境利益的统一而开展的市场营销活动。广义的绿色营销是指企业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牟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对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以及定价与促销的策划和实施,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506.整合营销:是一种系统化的营销方法,具有自身的指导理念、分析方法、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是对抽象的、共性的营销的具体化。它是一种通过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根据环境进行即时性的动态修正,以使交换双方在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的营销理念与方法。
507.4C理论:强化了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组合。
508.Consumer(消费者):指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The needs and wants of consumer)。
509.Cost(成本):指消费者获得满足的成本(Cost and value to satisfy consumer‘s needs and wants)。
510.Convenience(便利):指购买的方便性(Convenience to buy)。
511.Communication(沟通):指与用户的沟通(Communication with consumer)。
512.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简称IMC):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Outside-In)的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
513.5R理论:20世纪末,美国西北大学唐·舒尔茨教授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认为应该用4C和5R来代替4P,他指出:对于营销组织的的挑战是更多的去理解他们的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营销公司必须从原来营销的4P理论转移到5R理论。第一个R是Relevance(关联),指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企业能生产或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第二个R是Receptivity(感受),指客户什么时候想买或什么时候从生产厂商那里认知产品;第三个R是Responsive(反应),指当客户产生需求时,企业如何去应对需求;第四个R是Recognition(回报),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美誉度;第五个R是Relationship(关系),指买方和卖方之间的长期互相促进的所有的活动。简而言之,营销活动必须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方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式,这也是现代整合营销传播的精髓。
514.关系:是指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在社会学上,关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出现,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515.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企业营销乃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关系的过程,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建立并发展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关系营销将建立与发展同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关键,把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核心。
516.网络营销:是指利用Internet技术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的目的的营销过程。
㈢ 市场定位名词解释
市场定位名词解释:是指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位置。换言之,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
市场定位(marketing positioning): 市场定位也称作“营销定位”,是市场营销工作者用以在目标市场(此处目标市场指该市场上的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心目中塑造产品、品牌或组织的形象或个性(identity)的营销技术。
对现有产品的再定位可能导致产品名称、价格和包装的改变,但是这些外表变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值得购买的形象。
对潜在产品的预定位,要求营销者必须从零开始,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
㈣ 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必考
1.市场:指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和销售地点,嫌空燃包括实体和虚拟市场。
2.营销: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满足顾客需亏歼求并实现利润的过程。
3.顾客:指直接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4.产品:指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实物或服务。
㈤ 市场营销知识【2.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下)】
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二)
第3章 市场营销环境
3.1 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3.1.1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和制约企业营销活动的外部力量和相关因素的集合,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企业的营销环境由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构成,宏观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社会性力量与因素,包括人口、经济、政治、自然、文化、科技等环境因素;微观环境是指与企业的营销活动直接相关的各种参与者,包括企业的供应商、营销中介单位、顾客、竞争者、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内部环境。微观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也称为直接营销环境;宏观环境通过微观环境作用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所以宏观环境也称为间接营销环境。
3.1.2 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1.客观性 2.差异性 3.相关性 4.动态性。 5.不可控性 6.企业对环境的能动性
3.1.3 分析市中族场营销环境的目的
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种,一是指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新市场机会的产生,即营销机会;二是指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形成新的威胁,即环境威胁。 在现实生活中,机会和威胁往往同时并存。有时,表面上看是环境威胁,实际蕴藏了新的发展机会,如能源危机引起了对新能源的需求;工业和生活垃圾的增加污染了环境,从而产生了对垃圾处理技术的需求等。 营销者的任务就在于通过营销环境调研和分析,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减少威胁,采取对策,迎接挑战。
3.1.4 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方法―――SWOT法。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常用的方法中,S代表企业的优势(粗辩Strengths),W代表企业的劣势(Weaknesses),O代表企业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企业面临的外部威胁(Threats)。
将上述两种矩阵图结合起来分析,企业面临的营销机会和环境威胁有4种情况:
1.理想企业:高机会低威胁的企业2.风险企业:高机会高威胁的企业3.成熟企业:低机会低威胁的企业4.困难企业:低机会高威胁的企业
3.2 宏观市场环境
宏观市场环境由人口、经济、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六大要素组成。
3.2.1 人口环境
1.人口规模及增长速度
2.人口结构
3.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区间流动
3.2.2 经济环境
1.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
(1)个人可支配收入。(2)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3)家庭收入。
2.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
3.消费者储蓄和信贷的卖凳弊变化
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经济因素,企业的营销活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间接影响,主要有: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地区或行业的发展状况。
3.2.3 政治法律环境
1.政治局势
2.方针政策
3.法律法规
4.公众利益团体
3.2.4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物质环境、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
1.自然资源日益短缺
2.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也是企业开展营销必须考虑的因素,
3.2.5 社会文化环境
1.教育水平
2.宗教信仰
3.风俗习惯
4.价值观念
5.语言文字
6.审美观念
3.2.6 科技环境
1.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1)以微电子为标志的尖端技术发展迅速;
(2)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制药业等的速度加快;
(3)重视在新产品上采用最新科技成果;
(4)新技术的研发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2.科技进步给市场营销带来的影响
(1)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要求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同时增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守商业秘密;
(2)技术贸易的比重增大;
(3)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4)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在国际经济联系中将削弱;
(5)交易方式、流通方式、促销方式将向更加现代化方向发展;
(6)对企业的领导结构及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3.3 微观市场环境
3.3.1 企业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包含两个要素,其一为企业文化,其二为企业组织结构。
3.3.2 供应商
供应商是指向企业及其竞争者提供所需资源以生产其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或个人。供应商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有很大影响。企业的营销人员必须密切注意以下几点:
(1)原材料的价格变动。(2)供货来源的可靠性。供货质量、供货时间等都可能影响产品的正常交货,不但使销售受到影响,也会使公司丧失信誉。因此企业在寻找和选择供应商时,首先,要充分考虑供应商的资信状况,从中选择有良好信用、供货及时、价格合理、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其次,企业要特别注意与主要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后,企业必须使自己的供应商多样化,不能过分依赖一家或少数几家供应商,可以以一家或几家为主要供应来源,同时兼顾其他供应商,这样可以减少供应商对企业的制约。
3.3.3 营销中介单位
营销中介单位是协助企业促销和分销其产品给最终购买者的机构或组织,包括中间商、储运公司、营销服务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等。
1.中间商
中间商是帮助企业寻找顾客或直接与顾客交易的商业性企业,包括代理中间商和经销中间商两种类型。代理中间商不拥有商品的持有权,主要是促进买卖,获得佣金,它包括代理人、经纪人和制造商代表。经销中间商对经营的商品拥有所有权,主要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和其他再售商。
2.储运公司
储运公司是协助企业储存并把货物从产地运往销售目的地的企业。包括仓储公司和运输公司。仓储公司负责储存并保管要运送到下一站的货物。运输公司包括铁路、公路、航空、货轮等货运公司,负责货物的异地运输。生产企业要在权衡成本、时间和安全等因素后,选择成本效益最佳的运输方式,否则就会在储运过程中由于过度破损或延误到达等问题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3.营销服务机构
营销服务机构是协助企业选择最恰当的市场,帮助企业向目标市场推销产品的单位。主要包括市场调研公司、广告公司、各种广告媒体和营销咨询公司等,他们帮助企业推销产品、开拓市场、进行公关策划等活动。企业对其选择时,需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价格、创造力等方面进行有效评估后再做抉择。
4.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指为企业提供融资和投资服务的银行、信用公司、保险公司等。多数企业都要依赖金融中介机构来融通资金,加速资金周转。而资金成本的高低、筹资渠道的是否畅通,又直接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因此企业必须与金融中介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
3.3.4 顾客
按照顾客的类型和购买动机可以将顾客分为4类:
1.消费者 2.生产者3.中间商4.政府
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顾客群,根据其类型、需求特点、购买动机等来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选择相应的营销策略。
3.3.5 竞争对手
。一般来讲,企业面临着4个层次的竞争对手。
1.品牌竞争者 最直接而明显的竞争者,是指产品相同、规格、型号也相同,但品牌不同的竞争者。
2.品种竞争者 较品牌竞争者深一层次的竞争者,是指生产同种产品但规格、型号、式样不同的竞争者。
3.品类竞争者 更深层次的竞争者,指提供能够满足同种需求的不同产品的竞争者。
4.潜在需求竞争者 最深层次的竞争者,是指提供不同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竞争者,即与自己争夺同一顾客购买力的竞争者。
因此企业在营销活动过程中,仅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在同一目标市场内竞争者的数量、竞争地位及其营销策略,找到能与竞争对手抗衡的最佳营销策略,力求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3.3.6 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是指对企业实现目标的能力具有实际或潜在兴趣和影响力的一切群体和个人,主要有以下7类: 1.金融组织 2.传播媒介 3.政府部门 4.群众团体 5.当地公众
6.一般公众 7.内部公众
【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中国联通的外部环境分析
案例(二) 市场营销环境案例分析:家乐福败走香港
【拓展视野】 中国在线零售商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第4章 目标市场的选择
4.1 市场细分化
概念――市场细分――――这种划分并非指对地区的分片或产品分类。
4.1.1 市场细分化是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物
1.大量市场营销
2.产品差异市场营销
3.目标市场营销
4.1.2 市场细分化和目标营销的作用
1.有利于了解和发现市场机会
2.有利于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3.有利于制定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目标市场上
4.1.3 市场细分的原则
1.可衡量性
2.可接近性
3.可盈利性
4.可实施性
4.1.4 市场细分的依据
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1)地理细分
(2)人口细分
(3)心理细分
(4)行为细分 ①购买时机 ②寻求利益 ③使用状况 ④使用频率 ⑤忠诚程度 ⑥待购阶段 ⑦态度细分
2.产业市场细分的依据
(1)最终用户
(2)顾客规模
(3)客户的经营状况
(4)采购方式
(5)影响订货的因素
4.2 目标市场的选择
4.2.1 目标市场的概念及选择程序
市场细分的目的是有效地选择并进入目标市场。所谓目标市场,就是企业依据自身条件决定要进入的那个市场,也就是拟为之服务的特定顾客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必须细分市场,并且根据自己的目标、资源、特点等,决定进入哪个市场,为哪个市场服务,即选择目标市场。
4.2.2 作为目标市场的条件
1.有适当的规模和需求
2.有一定的购买力
3.竞争者未完全控制
4.企业有能力经营
4.2.3 目标市场策略
1.无差异营销策略
2.差异性营销策略
3.集中营销策略
上述3种市场战略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一般来说,在选择战略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资源
2.产品的情况
(1)产品本身差异性的大小。差异性很小的产品,可实行无差异营销;差异性大的产品应实行差异性营销或集中营销。
(2)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
3.市场情况
如果市场上所有顾客在同一时期偏好相同,购买的数量相同,并且对营销刺激的反应相同,则为“同质市场”,可实行无差异营销;反之,为“异质市场”,实行差异性营销。
4.竞争者的战略
4.3 市场定位
4.3.1 市场定位的基本概念
市场定位是指为了适应消费者心目中某一特定的看法而设计企业产品、服务及其营销组合的行为,包括企业定位、产品定位、服务定位等。 定位行为的对象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可能成为该产品消费者的心理。换言之,定位行为就是公司给产品在可能的顾客心目中确定一个恰当的位置。例如,“麦当劳”是全球化快餐店;“海尔”是国产高质量电器。
4.3.2 市场定位的依据
(1)以产品质量、价格或服务定位
(2)以使用者类型定位
(3)以使用场合或特殊功能定位
(4)以区别于竞争者的不同属性定位
4.3.3 市场定位的步骤
企业市场定位工作一般包括3个步骤:(1)通过市场调研,确认潜在的竞争优势;(2)准确地选择竞争优势;(3)有效地、准确地向市场传递定位信息。
竞争优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同样条件下比竞争者定出更低的价格;二是提供更多的特色以满足顾客的特定需要。这样,就能在市场上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总之,企业在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上的基本战略,决定了它的竞争者是谁;同时,准确选择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进行市场定位,最后依据自身的定位做出相应的营销决策。
4.3.4 市场定位的分类
1.初次定位
2.重新定位
3.对峙定位
4.回避定位
【案例分析】 江崎糖业公司功能型泡泡糖一举成功
【拓展视野】 利益细分变量研究与消费者市场细分
㈥ 《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完全版(3)
101.可知橡随意支配个人收入:是指可支配个人收入减去消费者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固定支出(如房租、保险费、分期付款、抵押贷款)所剩下的那部分个人收入。
102.消费者信贷:就是消费者凭借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权,然后按期归还贷款。
103.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和对这种知识的创造性应用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展、发明、研究、创新的知识,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它以不断创新为特色,新的超过旧的,旧的退出市场丧失效用,新的占领市场获得超额价值。这个创新过程是急速旋转、异常快捷、没有终止的。
104.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知物猛搜识资源进行管理,使每一个员工都能限度地贡献其积累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105.政治和法律环境:是那些强制和影响社会上各种组织和个人的法律、政府机构和压力集团。
106.社会文化:主要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等要素的总和。
107.主体文化:是指在凝聚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过程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文化,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
108.次级文化:是在主体文化支配下所形成的文化分支,包括种族、地域、宗教等。
109.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110.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定社会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11.消费习俗:指历代传递下来的一种消费方式,是风俗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
112.消费者市场(第五章):是指所有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物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113.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中具有相对的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群体,它们是按等级排列的,每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114.参照群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看法和行为的群体。
115.直接参照群体:又称为成员群体,即某人所属的群体或与其有直接关系的群体。成员群体又分为首要群体和次要群体两种。
116.首要群体:是指与某人直接、经常接触的一群人,一般都是非正式群体,如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
117.次要群体:是对其成员影响并不频繁但一般都较为正式的群体,如宗教组织、职业协会等。
118.间接参照群体:是指某人的非成员群体,即此人不属于其中的成员,但又受其影响的一群人。这种参照群体又分为向往群体和厌恶群体。
119.向往群体:是指某人推崇的一些人或希望加入的集团,例如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就是其崇拜者的向往群体。
120.厌恶群体:是指某人讨厌或反对的一群人。一个人总是不愿意与厌恶群体发生任何联系的,在各方面都希望与其保持一定距离。
121.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表现的有关其活动、兴趣和看法的生活模式。
122.个性: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它导致了一个人对其所处环境的相对一致和持续不断的反应。
123.动机:是一种升华到足够强度的需要,它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
124.知觉:是指个人选择、组织并解释信息的投入,以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它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125.选择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126.选择性扭曲:是指人们有选择地将某些信息加以罩历扭曲,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向。
127.选择性保留:是指人们倾向于保留那些与其态度和信念相符的信息。
128.感觉:是指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对刺激物的反应。随着感觉的深入,人们将感觉到的材料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得到知觉。
129.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130.驱使力:是指存在于人体内驱使人们产生行动的内在刺激力,即内在需要。心理学家把驱使力分为原始驱使力和学习驱使力两种。
131.原始驱使力:指先天形成的内在刺激力,如饥、渴等。
132.学习驱使力:指后天形成的内在刺激力,如骄傲、贪婪等。
133.刺激物:是指可以满足内在驱使力的物品。比如,人们感到饥渴时,饮料和食物就是刺激物。
134.诱因:是指刺激物所具有的能驱使人们产生一定行为的外在刺激,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135.正诱因:指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136.负诱因:指引起消费者反感或回避的因素。
137.反应: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所发生的反射行为。
138.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139.信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所持有的描述性思想。
140.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的好与坏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倾向。态度的基本特性是持久性和广泛性。
141.持久性:指一种态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
142.广泛性:是指一种态度适用于所有同类事物,而不仅仅是用于单一事物。
143.发起者:即首先提出或有意想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人。
144.影响者:即其看法或建议对最终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
145.决策者:即对是否买、为何买、如何买、何处买等有关决策作出安全或部分最后决定的人。来源:www.examda.com
146.购买者:即实际采购人。
147.使用者:即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
148.习惯型购买行为:是指对于价格低廉、经常购买、品牌差异小的产品,消费者不需要花时间选择,也不需要经过收集信息、评价产品特点等复杂过程的最简单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49.变换型购买行为:是指对于品牌差异明显的产品,消费者不愿花长时间来选择和估价,而是不断变换所购产品的品牌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150.协调型购买行为:是指对于品牌差异不大的产品,消费者不经常购买,而购买时又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消费者一般要比较、看货,只要价格公道、购买方便、机会合适,消费者就会决定购买;购买以后,消费者也许会感到有些不协调或不够满意,在使用过程中,会了解更多情况,并寻求种种理由来减轻、化解这种不协调,以证明自己的购买决定是正确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㈦ 《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完全版(9)
401.物流系统: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提供尽可能优良的客户服务的机制。一般来说,只有在系统的客户服务水平决定之后,物流的方式和成本行为才是现实可行的。
402.订购前置时间:就是自订购单发出到接到物品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403.使用率: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顾客的平均购买数量。
404.服务水平:是指企业希望从存货中直接用来完成顾客订单的百分比。
405.促销或促进销售:是企业通过人员推销或非人员推销的方式,与潜在顾客进行信息沟通,引发并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活动和过程。
406.编码:是发送者将要发送的信息我成特定的文字、图像、符号的过程。
407.译码:是接收者将接收到的我信息还原为语义并理解其意义的过程。
408.反馈:是接收者将接收的状况返回给发送者的过程,没有反馈,发送者便不知道接收的状况。
409.噪音:是干扰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各种因素,如虚假信息、竞争者的干扰。
410.促销组合:是指企业根据促销的需要,对广告、销售促进、宣传与人员推销等各种促销方式进行的适当选择和配合。
411.推式策略:是指利用推销人员与中间商促销将产品推入销售渠道,是指生产者将产品积极推到批发商手上,批发商又积极地将产品推给零售商,零售商再将产品推向消费者。
412.拉式策略:是指企业针对最后消费者,花费大量的资金从事广告及消费者促销活动,以增进产品的需求。如果做得有效,消费者就会向零售商要求购买该产品,于是拉动了整个销售渠道系统,零售商会向批发商要求购买该产品,而批发商又会向生产者要求购买该产品。
413.广告:是由明确的发起者以公开支付费用的做法,以非人员的任何形式,对产品、服务或某项行动的意见和想法等的介绍。企业的广告目标主要有提供信息、诱导购买、提醒使用等。
414.量力而行法:这种方法即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依据是他们所能拿得出的资金数额。也就是说,在其他营销活动都优先分配给经费之后,尚有剩余者再供广告之用。
415.销售百分比法:这种方法即企业按照销售额(销售实绩或预计销售额)或单位产品售价的一定百分比来计算和决定广告开支。
416.竞争对等法:这种方法指企业比照竞争者的广告开支来决定本企业广告开支多少,以保持竞争上的优势。在市场营销实践中,不少企业都喜欢根据竞争者的广告预算来确定自己的广告预算,造成与竞争者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对等局势。
417.目标任务法:明确地确定广告目标;决定为达到这种目标而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估算执行这种工作任务所需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的总和就是计划广告预算。上述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就是目标任务法。
418.网络广告:企业可通过两种主要方式野纤作广告:一是建立公司自己的网络地址,即以打头的字符串;二是像常规的广告一样,向某个网上的出版商购买一个广告空间
419.广告效果:是指广告接受者的反应情况。由于广告接受者的反应是多方面的,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类别的广告效果。
420.历史分析法: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历企业的销售与广告支出联系起来,进行相关分析,借以测量广告支出对产品销售的影响。
421.实验分析法:在不同的地区投放不同之处水平的广告,观察不同广告支出对促进产品销售的影响。
颂脊脊422.人员推销:是指企业通过派出销售人员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可能成为购买者的人交谈,作口头陈述,以推销商品,促进和扩大销售。野渗
423.人员推销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设计和管理销售队伍的经济过程。
424.销售百分比法:企业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出销售队伍的各种耗费占销售额的百分比以及销售人员的平均成本,然后对未来销售额进行预测,从而确定销售人员的数量。
425.分解法:这种方法是把每一位销售人员的产出水平进行分解,再同销售预测额相对比,就可判断销售队伍的规模大小。
426.推销工作安排:是指销售努力分配,即在销售队伍规模既定的条件下,销售人员如何在产品、顾客和地理区域方面分配时间和资源。
427.佣金制度:是指企业按销售额或利润额的大小给予销售人员固定的或根据情况可调整比率的报酬。
428.销售促进:是指除了人员推销、广告、宣传以外的、刺激消费者购买和经销商效益的各种市场营销活动,如陈列、演出、展览会、示范表演以及其他推销努力
429.宣传:是指发起者无需花钱,在某种出版媒体上发布重要商业新闻,或者在广播、电视中和银幕、舞台上获得有利的报道、展示、演出,用这种非人员形式来刺激目标顾客对某种产品、服务或商业单位的需求。
430.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为实现计划目标而采用的主要市场营销方法。
431.市场营销计划:是指在研究目前市场营销状况(包括市场状况、产品状况、竞争状况、分销状况和宏观环境状况等),分析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财务目标与市场营销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行动方案以及预计损益表的确定和控制。
432.市场营销组织:是指企业内部涉及市场营销活动的各个职位及其结构。
433.职能型组织:这是最古老也最常见的市场营销组织形式。它强调市场营销各种智能如销售、广告和调研等的重要性。
434.产品型组织: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产品经理组织制度,以协调职能型组织中的部门冲突。
435.市场型组织:是指许多企业都在按照市场系统安排其市场营销机构,使市场成为企业各部门为之服务的中心。
436.地理型组织: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面向全国,那么它会按照地理区域设置其市场营销机构。
437.金字塔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它由经理至一般员工自上而下建立起垂直的领导关系,管理幅度逐步加宽。
438.矩阵型组织:是职能型组织与产品型组织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原有的以直线指挥系统为职能部门组成的垂直领导系统为基础,又建立了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两者结合起来就组成一个矩阵。
439.小组制:企业为了完成某个跨部门的一次性任务(如产品开发),从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由经理领导的工作组来执行该项任务,小组的有关人员一般受本部门和小组负责人的共同领导。任务完成后,小组撤销,其成员回到各自的岗位。这种临时性的矩阵型组织又叫小组制。
440.职位类型:每个职位的设立都必须与市场营销组织的需求以及内部条件相吻合。
441.职位层次:是指每个职位在组织中地位的高低。
442.职位数量:是指企业建立组织职位的合理数量。
443.分权化程度:即权力分散到什么程度才能使上下级之间更好地沟通。
444.管理宽度:即每一个上级所能控制的下级人数。:
445.市场营销执行:是将市场营销计划转化为行动方案的过程,并保证这种任务的完成以实现计划的既定目标。
446.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共同持有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思想和领导风格,对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环境、价值观念、模范人物、仪式、文化网五个要素。:来源:www.examda.com
447.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外界条件,包括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包括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资源、运输、竞争等环境因素。
448.价值观念:是指企业职工共同的行为准则和基本信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449.模范人物:是共同价值观的人格化,是职工行为的楷模。
450.仪式:是指为树立和强化共同价值观,有计划进行的各种例行活动,如各种纪念、庆祝活动等。
㈧ 市场营销的名词解释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内理容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块包含在内。
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
市场营销研究对象
早期研究对象:早期市场营销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商品的流通领域,而商品一旦到达消费者手中即进入到消费领域以后的问题,则不属于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显然,这是一种早期的、过时的市场营销概念。
市场营销研究内容
营销原理:包括市场分析、营销观念、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营销环境、消费者需要与购买行为、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等理论。
营销实务:由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组成。
营销管理:包括营销战略、计划、组织和控制等。
特殊市场营销:由网络营销、服务市场营销和国际市场营销等组成。
㈨ 09年自考市场营销学名词解释07
301.改变包装策略:是指当某种产品销路不畅或长期使用的一种包装时,企业可以改变包装设计、包装材料,使用新的包装。
302.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303.创意:就是开发新产品的设想。
304.甄别创意:取得足够的创意之后,要对这些创意加以评估,研究其可行性,并挑选出可行性较强的创意,这就是甄别创意。
305.产品创意:是指企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可能产品的构想。
306.产品概念:是指企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对这种创意所做的详尽的描述。
307.产品形象:是消费者对某种现实产品或潜在产品所形成的特定形象。
308.产品概念试验:就是用文字、图画描述或用实物将产品概念展示于目标顾客面前,观察他们的反应。
309.何时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要决定在什么时间将新产品投放市场最适宜。
310.何地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要决定在什么地方(如某一地区、某些地区、全国市场或国际市场)推出新产品最适宜。
311.向谁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要把它的分类和促销目标面向秀的顾客群体。
312.如何推出新产品:是指企业管理部门要制定开始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
313.新产品采用过程:是指消费者个人由接受创新产品到成为重复购买者的各个心理阶段。
314.相对优势:即创新产品被认为比原有产品好悔型正。
315.适用性:即创新产品与消费者行为及观念的吻合程度。
316.复杂性:即认识创新产品的困难程度。
317.可试性:即创新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试用。
318.明确性:指创新产品在使用时,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
319.认识不和谐: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认识互不一致或者其中某种认识与一个人的行为相抵触所产生的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320.新产品扩散:是指新产品上碧悔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采用的过程。也就是说,新产品上市后逐渐地扩张到其潜在市场的各个部分。
321.新产品扩散过程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采取措施使新产品扩散过程符合既定营销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322.成本函数:反映产品成本C与产量Q之间的关系。C=f (Q)
323.总固定成本(TFC):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固定投入成本的总和。
324.总可变成本(TVC):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可变投入成本的总和。
325.总成本(TC):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
326.平均成本(AC):是指平均单位产品的成本。在短期平均成本中,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总成租斗本三个成本要素。
327.平均固定成本(AFC):是总固定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328.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可变总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329.平均总成本(ATC):是产品总成本被产品总量均分的份额。
330.边际成本(MC):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相应增加的单位成本。
331.规模效益:是指各种生产要素都等比例增加时,对产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如果企业的产出增加大于投入增加,则企业支出会使规模效益增加;如果企业的产出增加小于投入增加,则企业规模效益会减少;如果产出与投入以同样的比例增加,则规模效益不变。
332.需求弹性:因价格与收入等因素而引起的需求的相应的变动率叫做需求弹性。
333.需求的收入弹性:是因收入变动而引起的需求的相应的变动率。
334.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如果以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值来计算,那么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变动百分之几。
335.需求的交叉弹性:反映各产品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是指一项产品的价格变动影响其它产品项目销售量的变动的程度。
336.替代性需求关系:是指在购买者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项产品价格的小幅度变动将会使其关联产品的需求量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337.互补性需求关系:是指在购买者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虽然某项产品价格大幅度地变动,但其关联产品的需求量并不发生太大变化。
338.垄断竞争: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之间的市场形势,既有垄断倾向,同时又有竞争成分,因而垄断竞争是一种不完全竞争。
339.寡头竞争:是竞争和垄断的混合物,也是一种不完全竞争。
340.纯粹垄断:(或完全垄断)是指一个行业中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卖主经营和控制。
341.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指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来确定产品销售价格。P=C(1+R)
342.目标定价法:是指根据估计的总销售收入(销售额)和估计的产量(销售量)来确定价格。
343.认知价值定价法:就是企业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认知价值来确定价格的方法。
344.反向定价法: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计算自己从事经营的成本和利润后,逆向推算出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
345.随行就市定价法:是指企业按照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来定价。
346.投标定价法:通常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即采购机构(买方)在报刊上登广告或发出函件,说明拟采购商品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具体要求,邀请供应商(卖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投标。
347.现金折扣:这是企业给那些当场付清货款的顾客的一种减价。
348.数量折扣:这种折扣是企业给那些大量购买某种产品的顾客的一种减价,以鼓励顾客购买更多的货物,因为大量购买能使企业降低生产、销售、储运、记账等环节的成本费用。
349.功能折扣:这种价格折扣又叫贸易折扣,是制造商给某些批发商或零售商的一种额外折扣,促使他们愿意执行某种市场营销功能(如推销、储存、服务)。
350.季节折扣:这种价格折扣是企业给那些过季商品或服务的顾客的一种减价,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在一年四季保持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