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叉车市场调查报告

叉车市场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09-06 05:05:57

⑴ 如何分析物流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1宏观状况
社会物流总值大幅增长。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其中:工业品物流总值为249570亿元,同比增长26.8%;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261亿元,同比增长2.5%;进口货物物流总值为34193亿元,同比增长40%;再生资源物流总值为278亿元,同比增长18.3%;邮政物流总值为136亿元,同比增长3.2%
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继续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物流总值27.5%的增长速度低13.9%个百分点。其中:运输成本为14028亿元,同比增长15.1%;仓储成本为7376亿元,同比增长15.1%;管理成本为3570亿元,同比增长7.3%。
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2003年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社会物流总值的比重为8.4%,比2002年又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社会物流总效益在不答如断提高。
从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关系看,1991年社会物流总成本相当于GDP的24%,2003年缩小到21.4%,这一比例比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高出1倍多[3]。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清判启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这些费用上的消耗以及大量存在的库存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4]。
目前,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良冲基好而稳定的增长势头;
不断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外国投资者对于物流服务外包的强烈愿望;
物流行业巨大增长潜力;
政策上,我国政府坚决鼓励物流市场的发展;
我国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2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1)2002年,我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有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很大,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700亿元以上,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方面: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我国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原因是: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将内物流外包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我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企业认为自己有条件把企业内物流做好。 在这种状况下,物流服务商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物流企业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3)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4)物流服务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他们还同时反映复杂的行业监管环境和政府的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3我国物流外包的需求状况
客户对第三方物流需求千差万别,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对客户而言,降低成本和周期,提高服务水平是面临的主要挑战,但不同行业重点不一。 (2)客户认为国际物流供应商在IT系统、行业以及专业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他们认为我国物流供应商在成本、本地经验与国内网络方面的优势较为显著。这一结果同时证实了国内物流供应商同国际物流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协调效应。 (3)我国企业,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国有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较少。与此相反,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在外包物流方面的脚步最快,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但这些跨国公司在外包时也十分谨慎。 (4)客户外包物流的原因。首先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然后是为了强化核心业务,第三是为了改善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客户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首先注重行业与运营经验即服务能力;第二注重品牌声誉;第三注重网络覆盖率,然后注重较低的价格。
(5)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超过3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不满意最多的是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很差,信息反馈有限;互相之间沟通不顺畅,供方不了解需方的情况变化;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导致各地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等。 (6)客户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应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三年后的35%;生产商产品销售将从目前的略高于45%,增加到三年后的80%;分销商物流的外包将从目前的略高于25%,增加到近65%。
4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很快,但面临一些共有的挑战,也存在各自的困难,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寻求合作,以提高服务能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有着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设立了不同的目标和方向。
(2)目前我国与外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运营过程中,各有侧重。国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主要关注进出口物流,约占业务收入的70%,所以他们的服务客户98%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等外国客户。中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更注重国内物流的商机,其收入占总收入88%,按调查企业分,56%为外国客户服务,44%为中国客户服务。 (3)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认为,吸引物流需求客户存在三大障碍,一是生产与流通企业有较大物流能力,物流外包就意味着裁员和资产出售;二是客户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三是对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降低成本,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缺乏信心。 (4)大多数国际的物流供应商正在寻找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以获得迅速进入市场的机会,但迄今为止,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对等的本地合作伙伴。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在于国内的物流供应商,尽管非常希望从国际的同行那里获得行业运作的知识及其国际网络,但并不愿意让国际的合作方在他们的市场获得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 (5)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普遍希望改善我国当前的物流发展环境。我国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认为缺乏物流人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国外供应商认为"政府限制"是首要挑战。政策环境涉及到运营许可、跨省运输、登记注册、税收政策、行业标准等等。(6)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普遍认为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的初期,获取利润并快速成长是一件很难的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首先从提供基础物流服务开始,展示他们有能力把这些服务做得最好,随后才开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即使基础服务的利润率比较低,但只有通过把这些服务做好了,才能说服顾客外包更复杂的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在一开始利润率较低的时期,应当避免过度投资,但应当购买一些必要的资产,以确保其对运营的控制和对客户的信誉度。物流供应商还应当在那些潜在的高利润的并且与其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领域投资。如何在这些方面合理平衡,做出明智的选择,将是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制胜的法宝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
此外,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上下,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铁路因能力不足,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水运因运输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许多产品失去了低价运输的途径。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417期)。
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
我国物流系统一般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性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 3.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又如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所有4种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我国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在对物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之间的体制及机制性原因,造成物流业发展的许多困难。条块分割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的影响,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而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条条之间的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此外,由于地区的经济利益驱动,地方管理成为地方利益的体现,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间的市场壁垒,使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物流必然和政府多个部门有关,在日本经济产业省设立专门机构物流科负责协调政策管理,我国如果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部门,对于物流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2、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税收要鼓励物流业务的整合,提升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物流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应该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传统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实践中由于物流总代理商首先一票对客户,然后转包业务(如仓储、运输)到各合作单位时,存在重复纳税的问题,影响了总代理商整合业务的开展。说明现在的税收制度不利于物流的“集零为整”。物流不整合就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鉴于目前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处于微利状态,物流整合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用户(生产和商贸企业)身上,建议对于物流总代理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的部分,仅对其增值服务的部分征税。这样,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的业务整合与发展,在加入WTO的过渡期内形成与国外物流公司相抗衡的实力。同时,也会促进物流业务的发展,扩大税基,增加税收。 考虑到物流业具有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是微利企业的特点,在物流园区以及仓库建设时,在政策方面也要给与优惠。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从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中发展起来的。 4、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5、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特别是物流产业复合性强、关联性大的特点,应该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比如: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物流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与知识普及,行业企业的自律和协调等等,政府部门都可以委托行业社团组织去做。行业社团组织也要积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观念,以自己的出色工作,增强凝聚力和权威性。各行业社团应打破门户之见,加强联合与合作,形成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合力,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6、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批准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培训标准,应该以这个体系为主大力推行物流人才的在职教育。
作为中国互联网晴雨表的电子商务,随着中国互联网的二次复苏而成为投资者追逐的新焦点,其意义与价值在不同场合被不同人所诠释。有人声称2005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支付年”,起因在于“网上支付”概念的大行其道。而《电子签名法》颁布以及即将召开的以“创新”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电子商务大会,又将业界的目光拉到“创新”这个永恒话题。 对于这一问题,笔者不置可否,但就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无论从盈利障碍还是从实际操作障碍上看,除却“诚信”问题后,决定中国电子商务前进或者后退的最重大隘口仍旧是——物流!
被禁锢在物流之中的困兽
不可回避的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物流的钳制。在国外被证明成功的模式移植到中国能否成功,在多年前已被证实过不可行或可行性相对差。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尚显落后的快递业以及用户对邮购方式的不认同。
这直接导致了物流成为当前中国传统电子商务所面临的最难以逾越的鸿沟。目前公认在物流环节做得相对成熟的是以卖图书音像作为切入点的卓越,在易主之前,其物流模式是大中城市自己配送为主,快递公司在旺季提供支援,而偏远地区则采取邮局邮寄的组合模式。或许,这种组合,Joyo有自己的道理,是经历了配送外包被证明失败之后的无奈选择。“我们一开始是将配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但实施过程并不理想,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管理水平上的欠缺,使卓越的商品在配送及时性、准确性方面都得不到保证!”。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中国电子商务不可能也不能够一直卖图书或者音像,被亚马逊买下后,亚马逊希望卓越能够用最短的时间从图书经营扩展到百货,否则,亚马逊的中国之路就失去了它的道理与价值。然而这样的变化必然带来现有的物流体系的重大调整,调整之后又是否可以很快地符合发展需求?或许传统电子商务企业显然已经走到了一个必须改变物流问题的路口。
出路之一:物流联盟
中国电子商务要想取得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物流这个大障碍。而笔者认为,对于那些诸如卓越等经营实物的传统电子商务网站,只有在物流环节形成强大的“物流联盟”,以支撑起整个电子商务产业的物流体系,也许才是突破瓶颈的真正出路。
这种所谓物流联盟,是指电子商务网站以及邮政、快递等物流企业组成的物流产业链,电子商务网站在其中扮演产业链的催生及带动者,对目前物流资源进行合理而高效的整合与利用。 例如一家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化妆品的电子商务网站,对中国现阶段所有物流模式最有效的利用就是将邮局、专业快递公司以及自己的快递部门整合成一个庞大而有效的物流网络,扩大其覆盖性。在中国少数几个有强大辐射力的超级城市(北京、广州、上海等),以自建大型仓库,自行配送辅以快递业支持的形式,而在其他地区,则转以与化妆品公司建立合作,构建一个“虚拟仓库”的形式,利用邮政的触角进行商品送达。
那么,是否所有的传统电子商务公司都能够贡献出自己的现有物流提供商资源,以组成为整个电子商务产业服务的物流联盟,从而实现电子商务物流环节和运作模式上的变革,这则非常值得期待。
出路之二:物流另类
解决物流问题的另外一个模式则可以从改变商品形态入手,比如将商品数字化,以“回避掉”物流环节。就有这么一个电子商务企业,在其网站上立下豪言:我们的配送范围是“全世界”。这并不是一句夸下的海口,这家叫作云网的公司确实巧妙地做到了这一点。
笔者在这家网站买过电话充值卡,选购好商品后,按云网的要求用银行卡进行了网上支付,几乎没有等待,网页上就显示出了电话卡的密码和卡号,同时,outlook也收到了同样内容的电子邮件,商品交易的物流配送通过互联网瞬间完成,“配送范围全世界”之说也就自然无可抨击。用云网总裁朱子刚的话说:云网解决物流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实现了基本上可以称为即时的“物流数字化”,实现了商品的线上传递,替代了传统的物流配送。
这种另类的“物流数字化”方式在实际运营中似乎已经被用户广泛认可。但是“物流数字化”的重要前提是商品数字化,没有数字化的商品,物流的数字化几乎不可能。而数字化商品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它是否能够延伸到大部分的商品中呢?
事实上,除了一些必须以物理形态体现的商品,如一块面包,一个数码相机等;很多商品的形态已经可以脱离物理介质而得到体现,比如云网上目前就集中了各类数字卡和宽频、音乐、网上挂号等互联网信息增值服务,机票、演出票、球票等票务和其它传统的预付费项目也不乏其中。
如何实现盈利,同时取悦用户,让用户获得电子商务的喜悦,是中国电子商务希望达到的境界。将尽可能多的商品从物理介质转化成以比特介质体现的数字化商品,可以使电子商务绕过物流瓶颈,是电子商务从业者走出物流噩梦的聪明选择。 权威调研机构预计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将达到6200亿元人民币,国外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大财团与中国电子商务网站之间的融资与并购一轮接一轮地上演着。
资本固然重要,中国电子商务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而其中,电子商务从业者们必须面对严峻的考验,对于他们来说,建立物流联盟或者绕过物流将是现阶段解决物流钳制最有可能的两大有效出路。

⑵ 急需一份《XX市XX县物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大家帮帮忙啊 谢谢阿

为深入了解我市物流业发展情况,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强我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我们开展了现代物流业调研.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跃居前列.伴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跨国公司的纷纷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目前我市物流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有较大的物流需求规模.根据资料测算,2000年我市物流业增加值约为243亿元,占GDP比重15.8%.我市的物流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较大.2000年全市GDP为1540.7亿元,全年货运量完成7815 .5万吨,虽然近几年货运总量和货物周转量有所下降,但货值不断攀升,货主对货物流转的时效,安全等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外向度高,而且两头在外,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00.7亿美元.三是货物水陆转换面广量大.我市沿江三个港口每年3000多万吨的货物吞吐量,80%以上为来自或流向上海,浙江,山东,苏北等地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中转货物,物流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四是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比较发达.2000年末全市共有商品市场878个,成交额达798亿元,仅常熟招商城和东方丝绸市场两个大型交易市场的年交易额就达250亿元以上.
2,有比较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全市基本形成了城郊成环,县乡成网,连江带湖,水陆并进的立体型,开放式大交通框架,沪宁,苏嘉杭,沿江,环城等高速公路已经或正在建设,青平南高速及苏通大桥将陆续开工.市域公路网初步实现"市县一级,县乡宽凳罩二粗衫级,村村通达"的目标.航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苏州市区为中心,江湖相通,干支相连,以长江港口为门户,大运河,申张线为主轴,五级航道网为主体,内河中心港口为集散地的水运网络体系.
全市仓储资源丰富,仅物资系统的仓库面积就达12万平方米,仓库占地面积高达110万平方米.
张家港,常熟,太仓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港口,现有万吨级码头29个,最大的为5万吨级,各类吊车,叉车,卸船机,牵引车等通用和专用装卸机械650余台,堆场77万平方米,各类公共仓库10万平方米,其中保税仓库4万平方米.
铁路苏州西站是沪宁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站,拥有15条装卸作业线,9条专用线,9个露天货区和8000平方米仓库以及各类装运机械100余台.为适应现代物流需求,年内还将完成铁路货物实时跟踪系统.
航空通过快速公路,凭借上海虹桥,浦东机场,为我市航空运输提供了便捷条件.
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信息通信方面,我市在国内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75.5万门,电话普及率73.16部/百人,全市光纤长度118万芯公里,环路总带宽400G,出口通道带宽达到2.5G,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6.25万户,"十五"期间将达到135万户.
3,具备一定的物流服务功能.公路货运在我市的物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截止2000年底,全市从事公路货运的持证运输业户共有13518户,其中13072户是个体户;全市拥有营运性货车40084辆,总吨位110191吨,平均单车吨位2.7吨,平均每户拥有车辆3辆.
集装箱车在现代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市现有集装箱车332辆,吨位4218吨,平均单车吨位12.7吨,集卡车占运输车辆总数的7.8%.在全部39368辆普通营运货车中,2吨以下小型车占53.2%,2-5吨的中型车占20.5%,5吨以上大型车占26.3%,8吨以上重型车占4.3%.
全市现有经批准的国际货代企业40家,外地国际货代企业在我市设办事处的有50多家,国内货代企业有607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出口代理84.3万吨,进口代理182. 5万吨.
全市现有多式联运企业28家,共56个联运站点,2000年货物联运量285.8万吨,集装箱联运(含铁路)1.1万多箱.
目前全市有仓储企业358家.冠以物流名称的企业57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4家.
港口的集疏运功能不断慎闹增强,到发港的外贸货物已遍及全球122个港口.今年的吞吐量预计可达3500万吨,仅次于南京,居省内第2位.张家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进口港.以集装箱为主的远洋物流发展较快,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近20万标箱,港口物流正在逐步形成和提升.铁路白洋湾货运站年到发货运量330多万吨,在沪宁线位居2-3位.
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功能得到加强,华润,美佳,百润发等超市公司建立起自己的配送中心,并在满足自身需要基础上正逐步向社会开放.
4,外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要求迫切.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一般都采用第三方物流,并且方式灵活,如狮王啤酒,纳贝斯克等企业委托国内较大的宝供物流公司来做,常熟夏普公司就由日新中外运公司专门为其提供货物保管,仓储,包装,到港区及协作企业间集装箱运输等物流服务,旭电,安德鲁等公司就物流服务进行年度公开招标,豪利士等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国内物流服务商.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外资企业中尤其是IT产业的企业对原材料,产成品的进出都有严格的时效要求,据力捷公司,旭电公司等公司反映,苏州公司在接到总部指令后,一般要求在48小时内进行供货或72小时内完成从零配件配送到生产包装到分销商这样一个流程,都很想找到一个就在他们附近的符合要求的物流企业,以求长期合作.
5,物流货物品种结构随产业结构调整而变化.近年来,我市一般产业得到控制,极大地改变了我市物流中的货物品种结构,如原来在货运中占比很大的煤炭等原材料大幅减少,96年苏州西站煤炭到达量为152万吨,2000年只有54万吨.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的电子通信类货物在物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
6,各具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形成.我市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比较低,但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正在形成的是几种初级的第三方物流形态.
⑴依托开发区的物流企业.工业园区的苏州市物流中心,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苏州高新物流中心,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东物流公司,吴江开发区的吴江市物流中心等都是属于此种类型.
⑵货运市场形态的物流企业.如昆山市交通局下属交通物流有限公司建办的昆山市道路货物运输交易市场,通过配载运送,开展物流服务.
⑶以大型批发市场为基地的物流企业.如东方丝绸市场的储运中心,开辟了30条线路,发往78个城市;常熟招商城设有直达线路41条,辐射100多个城市;蠡口国际家具城仅仓储用房就达16万平方米.
⑷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物流企业.如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区总投资达10亿元,目标是建成面向苏南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昆山东方首席电子商务公司是全省引进的首家电子商务企业.还有象设在吴中区的苏州商友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商品订货系统的一个分支机构,自身建有信息平台,具有市场信息,商品交易,货款结算,仓储配送四大服务功能.
⑸内资在我市投资的物流企业.如来自广东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决定在我市吴中区郭巷镇投资建设物流基地,总投资达4. 3亿元.中海集团也正在苏州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在苏州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中心.
⑹外企对外企性质的物流企业.如常熟日新中外运运输有限公司,除主要为常熟夏普提供物流服务外,还为十多家日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又如正在审批中的苏州全运通物流有限公司由台商独资,在辛庄占地120亩,总投资750万美元,主要为台资企业提供国内运输,仓储,中转和配送等物流服务
我市的物流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属于起步阶段,从这次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苏州的物流业无论是组织结构,运作规范,还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离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缺乏科学的认识,观念上存在"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
2,社会物流需求水平不高.国内企业对现代物流无迫切需求,多数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自购自储自运部分过大,而且忙闲不均,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外,由于我市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外资企业只能自建仓储等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3,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难度较大.特别是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面临着改革和转型的双重任务,由于历史原因,市场经营主体长期处于分散,割裂,单一,低效的状态,难以形成综合,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网络.
4,技术装备落后.运输车辆车型偏小,车种陈旧,大部分是一户一车.仓储设施陈旧落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尤其是普遍缺乏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需的先进的网络信息设施.
5,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不快.目前我市很少有完全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实力,信誉好的物流企业也不多,这一状况的存在,已导致我市近70%的进口,近90%的出口被上海等地的物流企业或货代公司做去了.能够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物流服务网络的企业更是没有.
6,人才短缺.目前我市的物流教育还是空白,物流培训才刚刚起步,企业普遍反映缺少物流专业人才,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瓶颈"
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分析和趋势预测
一有利因素
1,地理位置优越.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带与长江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是沟通苏北,江浙的交通走廊,是距上海最近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显著;沪宁高速,沿江高速及苏嘉杭高速均经过苏州,距上海虹桥机场不足80公里,离浦东机场135公里,到吴淞港口100公里,具有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础条件.
2,具有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体制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基本实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我市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包容性很强,这为把苏州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提供了必要的体制条件.
3,有巨大的物流市场潜力."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把苏州建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基地,产业结构将继续调整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GDP比重超过40%,外贸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15%左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0%以上,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兴主导产业,将使产品结构向短小,轻薄,小批量,多品种和高新技术方向,高附加值货流将会越来越多,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潜在的驱动力.
4,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随着现代物流概念被大家逐步接受,发展物流会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我市已成立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加紧研究和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性文件.近期海关"长江流域,沪苏陆路"通关改革又减少了通关环节和费用,进一步加快了货物周转和通关速度.
5,加入WTO的机遇.加入WTO将对我国物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我市的物流业也将从中得到发展的机遇.加入WTO以后,一方面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将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又将降低企业仓储,运输等费用,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效率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市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而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大好机会.
二制约因素
1,运输结构的制约.物流的交通节点涉及海陆空,铁公水,我市几乎没有空港,定期国际海运航线也比较少,航空运输全靠上海,海运也基本在上海,由此引出进口货物需经过所谓"两代两报两仓两运"这样的故事.进出口物流受制比较明显.
2,车船结构的制约.我市散装车船多,集装箱车船少;小吨位车船多,大吨位车船少;一户一车的多,集约型车船公司少,不能满足工商客户的需求,有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3,外企业态结构的制约.我市外企以生产车间型企业居多,物流的两头在外,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分销均按总部或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的指令行事,除一部分本地配套产品的物流外,许多苏州外企在物流供应链的选择上没有自主权.
4,体制性制约.苏州有两个关区,4个陆路通关点,3个港区,1个保税区,相互间以及内部各机构间的不协调动作时有发生,行政干预的情况也有发生.同时,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自成体系,也给综合物流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5,政策性制约.目前,在第三产业用地地价仍高于工业性用地地价的情况下,物流园和物流企业优惠用地的问题很难解决;由于物流企业的经营涉及到多个行业,多种方式,在税种和税率的确定上也缺少扶持依据.
按照国际上常采用的做法,很多外企习惯于以箱代库,物流企业一般采取拖走一个箱子,再留下一个箱子的做法,以提高双方的效率,但我市现在对集装箱卡车执行的仍是"一车一箱"的规定,即一个车头只能载一个固定的集装箱,即使特批也不能超过两个,被调查者反映,台湾"一拖十"的都有.
另外,香港,深圳等地超市的配送车均可加装尾板,以提高配货效率和卸货速度,但在我市却受到限制,即使装了尾板,每次验车时也要卸掉.
上海方面的政策性限制也不少.比如,苏州的集装箱进入上海要有上海发出的箱运证和准运证,而上海却发得很少;苏州车辆进上海所交的道路通行费要比上海本地车高200元左右;苏州的货代企业不能在上海开展货代业务,必须在上海重新注册实现本地化以后才能承接哪怕是在苏企业的货代业务;另外还有类似出口商品要提前进仓24小时后才可发运等五十年代的老规定等等.
此外,苏州铁路站反映,312国道长青收费站摆位不当,使市区以北及常熟,张家港的进出货物舍近求远,物流跑到无锡去了.
近年来上海非常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把现代物流列为今后发展的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政府有6位市长参与该项工作,并着手大力提高物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发展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已经初步形成顺畅,快速辐射国内外的现代物流业,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省内南京,无锡等地也提出了要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并着手物流中心建设.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合理布局和定位,就一定能够尽快地把苏州建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之一.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服务业市场准入领域的不断扩大,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在物流业的市场准入方面,将在3—4年内取消外资在租赁,速递,货物储运,货仓,广告,包装等方面的准入限制,货代,船代,分销等原来不允许外资控股的行业和领域都将对外开放,并允许建立100%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这意味着在加入WTO以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将会迅速进入中国的物流市场,只要我们积极寻求合作,苦练内功,我市的物流产业将会很快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链,争得全球物流市场的一席之地.
三,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提高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认识.现代物流业内容广泛,涉及面广,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并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单靠某个行业,某个部门"单枪匹马"难以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因此,提高对现代物流业的认识十分重要,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政府,各部门和企业深入了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意义并化为自觉行动.
2,抓紧做好《苏州市物流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一经审定,要坚决付诸实施.在指导思想上,要遵循"开放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先行,扶持重点,提高起点的原则,以港口,开发区和商业中心为依托,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国际物流和市域物流为重要补充,提高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构筑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形成布局合理,配置高效,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体系,将苏州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物流城市.
3,加快制定有关配套政策措施.要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把物流业当作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育.由于物流产业具有投资大短期回报率低的属性,要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包括准入,用地,税收,价格,融资等方面内容在内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行业法规,制订标准用语,积极筹组物流行业协会或同业公会,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为,指导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4,鼓励多元投资,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目前需求,要适当鼓励多发展一些进出口物流企业,保税货物配送中心,原材料采购中心,加工型物流配送中心,实时定位跟踪物流企业,在货代,报关公司基础上转型的物流企业等;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改造困难较大,可采取外引内联,优势互补,存量盘活,资产重组等做法,同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将内部物流功能剥离到社会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去,引导民间资金向物流业分流,加快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于国外物流企业和由外企投资兴建的物流企业应因势利导,在充分利用外资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市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5,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与信息流是息息相关的,要推动政府相关部门,中介机构,物流园和物流企业的相关系统与信息平台有效连接.信息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认证体系为保证,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策略.在物流信息平台上,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系统,促进电子商务,社会化配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加快引导物流企业进入国际物流网络.
6,制定物流企业地方标准.建立物流企业的审批制度,目前我市挂物流企业牌子的单位越来越多,不论企业大小,规模如何,实力强弱,在物流热潮中,即使几辆车的运输公司或一般规模的储运公司也都纷纷要求冠以物流公司,物流中心之名,扰乱了物流的概念,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规范发展.应对物流企业的规模,人员,设备,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设立最基本的审批条件,规范企业名称,这样,也有利于对有发展前途的物流企业的扶持.
7,与上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苏州发展现代物流业,必然要以上海为依托,我们应该与上海结成经济融合,优势互补,合作竞争的关系.现在我市物流业发展中遇到的政策性限制,一部分来自上海方面,建议由市政府出面,组织相关部门与企业就物流方面的相关问题与上海有关部门相沟通,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以利我市现代物流业特别是国际物流的发展.
8,加强物流研究,培养物流管理人才.我国即将加入WTO,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市物流企业要想争取加入国外成熟的全球性物流网络,就要利用先进的物流研究成果,要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人才,不断提高我市的现代物流水平.
撰稿人:苏州市计委 范敬中,孙家元,谢芳,李湛

⑶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目标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的名称、法定住址和日常经营地址以及经营范围、各主要加工、销售及其他部门的分布。

2企业何时成立、企业的性质。

3所有权结构(主要股东和持股比例)。

4投资者(股东)和董事的有关情况。

5外部顾问人员的有关情况(包括律师、会计师、开户银行等)。

6企业概况(包括所有的主要业务部门、组织结构、公司开发的产品或服务)。

7企业发展简史(所有权和主要经营业务的变化)。

8出售企业的目的及相关信息:

为什么要出售企业公司;

由谁负责企业出售的有关事宜;

是否存在可能影响交易的少数股权;

建议收购的支付条件是什么;

出售方及其股东的税收目标;

预期的会计和税收处理;

由谁支付资讯经纪人的佣金、佣金额、何时支付。

9管理人员:

主要股东、董事和管理人员的声誉;

企业收购后他们的聘用合同是否继续有效;

企业的高级职员、董事和主要股东是否涉及任何未决诉讼;

企业收购不否会导致契约的终止、失去主要客户或合同雇员的辞职。

10企业及其所在产业的最新发展和变化趋势。

11企业将来的计划,取得公司过去几年的会议记录、经营计划、预测报告和预算报告。

12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关系户”业务。

13主要的诉讼,未决的或潜在的。

14政府的限制和管制。

15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周期性因素。

16信贷和证券的信用等级。

17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外部力量。

18其他说明。

二、产业分析

1产业结构:

按规模划分的企业数量;

产业集中度;

兼并与收购趋势;

地区布局;

产品线;

分配渠道;

一体化程度;

新公司的进入壁垒。

2产业增长:

过去的年增长率(销售、利润、市场占有率);

预计将来的年增长率(销售、利润、市场占有率);

影响增长的因素(人口变动趋势、总体经济趋势、可支配收入、利息率、产业构成和趋势、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生产设计、规模经济、产品定价和差别化、进出口、广告和营销、政府因素、顾客购买力、环境考虑等);

3竞争:

同一行业中其他企业的竞争及其竞争战略;

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

进入壁垒;

对成功的主要威胁。

4产业中的主要客户和供应商:

列出向其提供产品的主要产业;

在最近5年是否存在较大增长的新的客户和供应商;

是否存在前向一体化的供应商和后向一体化的客户的发展趋势;

是否依赖于少数客户或供应商。

5劳动力:

是否有完善的社区服务的充足的熟练劳动力的供给;

地区工资率是否有产业竞争力;

最近是否发生过工会谈判或劳动协议的修改;

产业中的工会化程度。

6政府管制程度。

7专利、商标、版权等——对该产业内的企业来说是重要的。

8其他信息、包括期刊、报纸、行业协会公告、企业有关文件、证券研究报告、政府统计资料中获取的各种信息。

三、财务和会计资料

1财务报表,包括过去几年的年度和中期资产负责表、收益表、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变动表、主要业务部门、产品线和地区分部的比较财务报表、招股说明书和注册登记表、委托书、中期财务报告、财务和经营预测、预算、计划税收申报单等。

2资产

现金;

应收款包括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公司的坏帐准备政策、过去几年的坏帐损失、过去几年的退回和折让准备情况;

投资,包括各和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按产品线分类的库存(原材料、在产品和制成品);

厂房、财产和设备,包括土地的位置、取得日期、成本、数量、估价基准、厂场与设备的位置、说明、使用年限、原始成本、帐面价值、重置成本、累积折旧、折旧方法、估计的继续使用年限;其他资产,包括商誉、递延费用、研究与开发、组织费用、版权、专利、商标、品牌等,描述和分析它们的性质、摊销政策、使用权和留置权等。

3负债,包括应付帐款、应计负债、应付票据(受款人、利息率、金额、支付日程表)、长期负债(受款人、利息率、金额、支付日程表及其他说明)等,并取得贷款协议。

4潜在的未列账债务,需考虑与产品、销售、雇员、环境有关的。

5或有债务,包括租赁、诉讼、贷款担保和未执行的合同。

6股东权益——资本净值,包括各类型股票的类型、核定股数、在外股数、投票权、股利,以及在外认股权证和选择权的条件、主要所有人、市场价格范围等。

7会计政策:

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摘要;

过去几年会计政策有无重大变化;

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报告的基础是否一致;

与收购方的主要会计政策是否一致;

是否存在与产业实际不同的会计政策。

8通货膨胀或紧缩对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检查公司在通货膨胀环境中经营的能力。

9财务报表比率分析。

四、财务报告制度和会计程序与控制

1取得主要管理人员报告的副本;

2对管理人员报告的说明(由谁准备的、报告日期、报告的原因)。

3是否为所有的主要会计责任领域准备绩效报告。

4财务和管理人员报告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子公司、分部、部门与公司总部在其中的相互关系。

5内部控制:

取得企业的政策和程序手册,是如何实施遵守这些政策和程序的;

取得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会计程序和内部控制的备忘录;

内部审计部门的构成、政策和程序,并到得过去几年的内部审计报告;

取得有关内部审计的其他重要文件;

以得审计委员会的会议记录;

就以上取得的信息与管理人员讨论,评价全面内部控制环境,注意任何较大的缺陷。

6计算机的使用情况,二千年问题。

7保险,取得与有效的保险单有关的信息。

8企业的长期预算计划(程序和目标)。

9与财务报告、会计程序和控制相关的其他重要问题。

五、税收

1适用的税收,包括企业应交纳的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等税收。

2由税务方管部门执行的税收检查情况;

任何特定的产业考虑,包括备抵耗减、特定的税收优惠或减免。

3是否存在有争议的税收问题;

4税收筹划是内部执行还是外部会计师执行的;

企业是否已经利用了所有的给税节约;

企业是否保持了足够的计税基准记录。

5其他税收考虑。

六、组织,人力资源和劳资关系

1组织图,组织结构是否与短期的和长期的业务需要相一致。

2主要的经理人员:

他们的姓名、职位、年龄、在目前职位上的工作年限、过去的工商经历、教育程序、报酬是否签订了雇用契约;

企业的业务是否依赖于某一个关键人员;

是否正在执行报酬计划以便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工资水平是否有竞争力;

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或董事是否牵涉未决诉讼、违章;

3雇员福利:

养老和医疗保险;

分享利润计划,红利分配、奖励和补偿计划;

其他福利、退休金、解雇费;

假期政策;

认股权;

退休后的医疗和生命保险费用;

其他。

4工会协议,工会名称、对会员的管理、包括的雇员数、协议有效期、生效日期、其他重要条款。

5劳资关系:

罢工历史;

不满与仲裁裁决;

预期的劳动契约问题;

收购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七、营销和产品

1主要的生产线:

过去几年里的销售或营业收入、毛利;

当年估计的销售或营业收入、毛利;

总的积压定单预期的羸利能力、重要积压单的积压时间;

地区的详细情况;

分配渠道和客户类型。

2主要产品

名称、价格、质量、配件和主要原材料、客户服务、产品生命期、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特许经销保护、专利和商标保护、技术敏感性、竞争战略评价、将来的计划;

投入日期;

重要的变革;

库存量和周转率(历史的和预测的);

分销方式;

过去产品退回情况;

年生产能力;

广告和促销方式;

客户的有关情况;

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差别程度。

3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历史的和预测的),包括企业的名称、位置、产品销售、估计的市场占有率、估计的毛利、这些企业的总体战略和目标以及特定的优势和劣势。

4产品定价:

本公司及其竞争对手是如何制定价格政策和拍卖政策的;

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价格;

发生价格变动的频繁过程及其变化幅度;

产品的需求和促销弹性;

产业满足当前和将来产品需求的能力;

成本增加是否能够转嫁;

企业对产业价格变动是否敏感;

是否存在价格领导者,哪个企业是价格领导者。

5营销和销售组织,包括企业的营销和销售战略、组织图。

6营销和销售人员:

主要人员简历;

营销和销售人员的报酬、包括工资、佣金、奖金等;

企业的培训计划

是否使用奖励、指标等办法来提高销售额。

7销售计划:

计划是怎样形成的;

区域分布与市场细分之间是否一致;

使用销售报告和外部信息的情况。

8广告费用

9公关关系:

企业下设公共关系部,还是利用外部的公共关系顾问;

企业是否有公共关系方案;

企业的公共关系方案是指向谁的,即股东、新闻界、金融界等。

10企业在新产品促销和广告上的经营哲学,是否实施专门的方案来创造新的市场机会,扩大现有市场。

11竞争地位:

企业目前地位和预测将来的地位的评价;

企业与竞争相关的优势和劣势;

有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

阻碍企业实现目标的因素;

成功的关键因素、成功的最大威胁;

八、加工制造和分配

1生产企业,包括名称、位置、建造日期、自有的还是租赁的、成本、帐面价值、估计的剩余使用年限、年产能力、雇员、目前条件、生产能力利用,其他用途。

2主要机械设备,包括成本、年限、累积折旧、折旧率、重置成本、位置、生产能力利用等。

3加工制造过程:

制造过程的类型(大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可根据定单生产);

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部件;

主要作业及其性质;

制成品和部件的标准化程度;

现有的提高标准化程度和保证质量管理的方案;

总生产周期的时间构成(备运时间和加工时间);

是否使用了分包安排;

生产率;

与竞争对手的生产效率比较;

厂场布置是否有效率。

4采购:

采购程序;

主要供应商,包括名称、位置、材料类型、单位价格、各自供应量占总采购量的百分比、特殊条

件;

供应商所在产业的经济条件;

重要原材料短缺、供货中断和价格波动的可能性;

任何长期的供货合同和互相购买协议;

企业内部购买。

5维护与修理。

6分配、包括实物分配方式和使用的运输设施。

7制造过程和库存管理中运用何种管理技术。

九、研究与开发(R&D)

1主要项目:

过去5年里完成的项目,包括费用和实际的或估计的利益;

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估计的费用、完成时间和利益;

计划将来的项目,包括估计的费用、时间和利益。

2竞争对手最近开发的或正在开发的任何重要的产品。

3企业为满足现有市场或潜在市场上现有顾客的需求,开发新产品或改善老产品的计划。

4主要研究人员简介,包括姓名、工资、背景、技术上是否胜任。

5设施和实验概况。

6预算是否能够保持或改善公司的竞争地位,R&D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

7与竞争对手的R&D费用和产业的平均R&D费用相比较。

8专利、商标等的状况。

9企业是否在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上保护所有R&D项目的独占所有权。

十、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是经常用来帮助评估似收购企业的。如果收购方想用这些比率,则应该履行以下有关问题:

1计算各年度的比率;

2确定并解释重要的变化趋势和各比率间的变化情况;

3与产业平均比率、主要竞争对手作比较,并解释导致它们之间不的原因;

4检查计算过程,确保已考虑和披露了重要的非经常项目。

⑷ 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环境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谁有的

一、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八纵:为京哈、沿海、京沪、京广、京九、大湛、包柳兰昆通道:八横:为京兰·藏、煤运北、煤运南、陆桥、宁西、沿江、沪昆及西南出海通道)。至2002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15万公里。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1985—2001年新增公路里程49.30万公里,年均增长3.08万公里,200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76.1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2万公里。

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2002年达到12.15万公里。到2002年底,我国沿海和内河共有生产性泊位33450个,其中深水泊位达到822个,主要港口生产性泊位比1989年增长了1.1倍。到2002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6.8亿吨,已有7个港口突破了100万标箱(TEU),其中上海港超过800万标箱、深圳港超过700万标箱,都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前十名。

2001年航空线路为1,143条,航空运输线路总长度为155.36万公里,为10年以前(1991年)55.91万公里的2.78倍。

2001年输油管总长度13,272公里,为10年前1992年的1.55倍;输气管总长度14,283公里,为1992年的1.85倍:输油气管总长度27,555公里,为1992年的1.74倍。

许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如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2、全社会货物运输量持续增加

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2002年的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如下表:

由于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长很快,2001年达到14.26亿吨,2002年为16.63亿吨,增长率为14.25%。由于入世促进外贸,预计到2005年对外贸易总额将突破7,000亿美元。目前每年外商直接投资大约为400亿美元,到2005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港口吞吐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走势。有7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港行列,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两亿吨,成为世界第四大港。目前7个亿吨以上的大港2001年和2002年的吞吐量分别如表三所示。

表一、总货物运输量(亿吨)

2001年 2002年
铁路 19.26 20.4
公路 105.63 110.6
水运 13.27 14.1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表二、总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

2001年 2002年
铁路 14572.2 15085.79,15477
公路 6330.4 6554.88,6704
水运 25988.9 26181.2,26481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表三、各大港口集货物吞吐量(亿吨)

2001年 2002年
上海 2.21 2.64
广州 1.282 1.49
宁波 1.285 1.52
大连 1.005 1.09
秦皇岛 1.13 1.118
天津 1.137 1.303
青岛 1.04 1.22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汽车工业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量目标为:2005年,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将大大增加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

(2)家电、电子、通讯产业

家电生产能力近年来增长很快,根据国家轻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05年,主要家电产品的需求为:电冰箱1,300万台,洗衣机1,800万台,冷气机2,000万台,微波炉900万台,洗碗机400万台,电热水器1,000万台。一些企业正在建设现代物流系统,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电子通讯器材和电脑的生产发展也很快,出现不少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准,也面临物流现代化问题。

(3)商业系统

连锁超市的发展,促进了配送中心的建设。目前连锁超市虽然发展很快,但是规模仍不足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商品配送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分拣作业,随着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对物流系统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上海华联和上海联华超市店铺总数都已超过1000家。

(4)药品、食品工业

药品、食品工业是利润很高的行业,一些企业尤其是合资企业的发展很快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物流输送系统规划与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

其他如烟草行业普遍已完成主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工作发展快速。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物流系统现代化将成为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代理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与第一次、第二次调查研究结果相比,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根据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进行研究,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3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客户外包第三方物流原材料供应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3年后的35%;制造高产品销售将从目前的略高于45%,增加到3年后的80%;经销商物流的外包将从目前的略高于25%,增加到近65%。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境内的三资企业: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竞争优势,积极实行物流本地化战略,在进入中国以后一般都不建立独立的物流部门,而是选取若干专业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共配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必要约物流服务,构成了目前物流市场需求的主体。

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这些企业产品大多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对物流服务有迫切需求。一部分国有大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也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开始着手对企业传统物流活动进行重新改造,以攫取竞争优势。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从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中发展起来的。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产业,预计未来10年内物流服务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现在,世界500大企业已有4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大企业进入中国的制造业和流通业,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速度将加快,对现代物流系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日本和欧美等国外著名厂家也接连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国公司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华为公司、海尔公司以及许多烟草公司的高水平物流系统的建成,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坚强的保证作用。邮政、机场、连锁商业等配送中心和分拣设施的建设也有效地保证了该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表四、2001—2005年中国国家发展规划对物流产业目标

战略目标 具体目标
··物流成本GDP的比重减少2% ··培养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发展第三方物流,增加外包和分销配送。 ··鼓励国内企业物流外包。
··更新物流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管理水平。 ··从分销体系的建设出发,建设几个国家级运输网络。
··推进企业的合并、联盟,使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成为亚洲物流中心,建立几个核心基地。
··培养30个以上专案基地。
··加强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6、北京奥运会为物流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疑是中国物流发展难逢的机会,因为从奥运设施建设到奥运会的召开,始终需要远比平常庞大、复杂的物流系统的支撑,在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物流组织与管理、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对主办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既给物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物流业发展带来热限商机。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同场竞技,按国际标准和惯例提供服务,中国物流业只有与国际接轨,才能分享奥运物流市场这块大蛋糕。可以说,北京奥运会在给中国物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使中国物流业找到了高水准服务的参考指标,其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加快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7、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物流在国家经济规划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目标,是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设备,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路体系。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最新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也已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

2001年底,中国制定了未来5年物流配送发展初步规划,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该规划包括扶植和规范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十五”期末社会化配送企业比重达五成以上;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且使之开展国际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构建全国性的商品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若干规模合理,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配送中心,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路;培育若干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可争取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物流中心;确定一批物流配送示范专案,在全国各大区的中心城市,选择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基础条件的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具有全国性经营网路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企业。

现代物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不少省市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把现代物流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之一,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天津市政府把现代物流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并由主管市长负责,组织了20多个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研究报告,深圳市为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改善投资环境,把发展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和金融同时列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编制了《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总体来看,物流现代化是和经济发展水准密切相关的,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世界经济接轨的趋势也将加强,这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及时解决发展瓶颈中存在的问题,在“十五”期间即近5年内,将是中国物流发展的黄金时代。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我国物流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

此外,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上下,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铁路因能力不足,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水运因运输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许多产品失去了低价运输的途径。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417期)。

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物流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

我国物流系统一般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性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

3.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又如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所有4种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我国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在对物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之间的体制及机制性原因,造成物流业发展的许多困难。条块分割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的影响,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而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条条之间的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此外,由于地区的经济利益驱动,地方管理成为地方利益的体现,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间的市场壁垒,使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现代物流的管理,涉及计划、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信息、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现代物流的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必须协调动作,形成合力。物流必然和政府多个部门有关,在日本经济产业省设立专门机构物流科负责协调政策管理,我国如果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设立物流部门,对于物流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负责研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负责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体制环境。

2、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税收要鼓励物流业务的整合,提升物流企业的供给能力。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物流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应该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传统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实践中由于物流总代理商首先一票对客户,然后转包业务(如仓储、运输)到各合作单位时,存在重复纳税的问题,影响了总代理商整合业务的开展。说明现在的税收制度不利于物流的“集零为整”。物流不整合就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鉴于目前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处于微利状态,物流整合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用户(生产和商贸企业)身上,建议对于物流总代理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的部分,仅对其增值服务的部分征税。这样,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的业务整合与发展,在加入WTO的过渡期内形成与国外物流公司相抗衡的实力。同时,也会促进物流业务的发展,扩大税基,增加税收。

考虑到物流业具有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是微利企业的特点,在物流园区以及仓库建设时,在政策方面也要给与优惠。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要大力发展核心业务,企业分工趋于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途径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通过建立现代物流行业规范,促使小于规模经济的物流企业转型;通过修订和完善各种法规和政府行为,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优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物流的服务,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企业物流的合理化问题,每一个生产企业都是社会物流网络的一个节点,企业物流合理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基础。有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是从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部门中发展起来的。

4、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在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要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

5、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特别是物流产业复合性强、关联性大的特点,应该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比如: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现代物流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与知识普及,行业企业的自律和协调等等,政府部门都可以委托行业社团组织去做。行业社团组织也要积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的观念,以自己的出色工作,增强凝聚力和权威性。各行业社团应打破门户之见,加强联合与合作,形成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合力,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6、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应鼓励和允许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已批准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培训标准,应该以这个体系为主大力推行物流人才的在职教育。

⑸ 叉车司机安全自查报告500字

**有限公司化工二分公司
秋季安全检查自查报告

安全环保部:
根据集团公司安委会9月27日下发的《关于开展秋季安全大检查活动的通知》(陕北元安发〔2011〕1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秋季安全大检查活动。自查阶段已经结束,目前正在整改查出的各种问题。此次检查共查出各类现场隐患185项,现正在逐步整改;基础管理工作方面问题 15 项,现正在逐步整改。现将整体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秋季安全检查自查情况
(一)安全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情况
公司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及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第一季度共奖励2050元,罚款1300元;第二季奖励500元,罚款20900元;第三季度奖励3400元,罚款7350元;因第二季度事故较多,所以处罚力度较大。同时公司与四大分厂的正副厂长及各班长签订了2011年安全生产责任状。此外,公司进一步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 “一岗双责”及各部门及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今年来印发了《**化工二分公司反违章管理办法》、《**化工二分公司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化工二分公司安全员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化工二分公司绩效考核办法补充规定》、《**化工二分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化工二分公司二0一一年安全基础管理考核办法》、《**化工二分公司二0一一年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化工二分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化工二分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办法》、《**化工二分公司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等,各分厂均能认真执行。
目前,公司生产系统共有1270人,《操作规程》持有率为80%以上,部分新进员工未发放操作规程,同时公司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管理文件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能够认真执行规程。
(二)年度安全工作和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计划落实情况
公司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持续加强和提高安全基础管理水平。2011年安全重点工作: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树立“安全第一”,2.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加强安监队伍建设;3.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4.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责任落实;5.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化重大危险源管理;6.加强事故应急管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7.积极开展安全基础管理考核工作达到三级标准,推进安全标准化共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理。
(三)安全培训教育开展情况
截止目前为止,公司重点组织班长及以上人员培训《血的教训》以及安全演讲《泪的呼唤》;学习《2011安全基础管理考核标准》;《安全检查整改制度》及《安全培训教育》;《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反习惯性违章安全教育片-对与错》和《石化企业重大火灾事故案例》;《安全伴我行》和《金牌班长》;《黑色瞬间》等内容;公司新进人员培训内容:公司生产概况、主要工艺、生产管理要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概况;特殊危险源、消防原件;安全生产基本知识;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环保设施等,公司级培训人数累计1884人。
公司严格按要求对新进人员进行入厂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并进行考核,而且为每位新进员工建立安全教育档案和安全作业证。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日常性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培训,从效果评价结果来看,各类培训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公司目前共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名,其中15人持有榆林市安监局颁发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安全管理人员学历较高,但专业不对口且经验少。我公司特种作业种类有:叉车、压力容器、起重、电工、焊工、进网作业。人员持证者有133名,但是根据生产需要仍有部分人员还未取得特种作业证上岗。目前,公司无证违章作业现象仍存在。
(五)学习推广王村煤矿安全生产先进管理经验情况
各分厂安全管理人员均参加了集团公司学习王村煤矿安全生产先进管理经验影视培训,并组织分厂全体人员观看了该影片。同时安全环保科下发了王村煤矿及白国忠班组安全生产先进管理学习资料,各分厂均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学习并讨论。但王村煤矿经验并没有在各分厂落地生根。
(六)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完成情况
公司综合性大检查每月一次,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每季度一次,日常检查一直都在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能够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落实专人负责并限期整改截止9月份共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121项,完成121项,完成率100%。本次秋安检查分厂自查出隐患185项(氯碱分厂65项,聚氯乙烯分厂64项,乙炔分厂 46 项, 动力检修分厂 10 项)。现正在逐步整改中。
(七)防火、防爆、防冻保温及防中毒等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公司每季度都开展火灾、爆炸、中毒、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治理检查,
在防火、防爆管理方面,公司对一些重要的危险着火源进行了重点监控,按时检查各类安全附件。同时,保证着火源周围干净、整洁,消防设施齐全完好。
为了切实搞好秋季安全生产的防冻保暖工作,公司借本次秋季大修契机积极开展了生产设备、设施和管线的防冻保温修复工作,防止因设备、设施和管线冻裂、堵塞而发生事故;一方面对现场注水容器、管道和凝固点较高的液体储存设施等增加放净管,伴热等防范措施,现正进行第二次排查,确保“四个禁止冻坏”,即禁止冻坏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根管线、一台车辆。另一方面公司定秋季大修期间认真检查了暖气设施,保障了开车第一时间为员工、设施设备的防寒保暖。公司每月对分厂防护用品的摆放、维护保养、完好性、安全可靠性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同时不定期对现场人员防护用品的佩戴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分厂能够对有毒气体探测仪、和通风设施定期检查,确保其可靠性。
(八)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开展和物资配备情况
公司印发了《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调度应急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5月份印发了各分厂应急演练计划表,各分厂均严格按照计划表开展事故应急演练活动。大力提高了各级人员的应急救援处理能力。
(九)安全基础管理考核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贵部第二季度检查出的25项问题中,现已整改完成22项,剩余3项难以整改现仍在整改当中。其中职业危害检测、评价报告需贵部给予解决,第三季度检查出的15项问题已落实责任人,正在整改中,同时我公司也开展了基础管理自查工作,将查出的问题责令分厂按期整改。
(十)安全会议制度执行情况
公司出台了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办法。安全例会每月一次,安委会会议每季度一次,都能按时召开,会议内容也符合公司制度规定,各种会议皆有纪要且记录存放齐全。
(十一)消防设施检查、维护及 “四个能力”建设开展情况
公司定期对易燃易爆区域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及时充装、更换泄压或到期灭火器,及时维修损坏的各类消防设施,今年来共充装 4Kg干粉灭火器 7具,8Kg干粉灭火器55具,50 Kg干粉灭火器 3具。同时,进一步落实了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做到每一个灭火器、每一台消火栓、消防水炮都设立了消防责任人,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安全环保科不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到分厂安全员的考核中,进一步加强分厂对消防设施的重视程度,确保消防器材时刻完好备用。我公司从2011年9月1日起开展消防“四个能力”建设,安全环保科明确了主管人和子项目负责人,明确了责任;分厂能够按时上报相关运行资料及检查表,但对消防设施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十二)危险化学品装卸储运管理及规范执行情况
公司在危化品装卸、运输、储存等方面要求严格,必须做到拉运车辆证件齐全,装卸过程中专人监护,各种台帐规范,相关手续完备。尤其关注液氯、盐酸及烧碱的罐装安全,严格履行危化品作业票证办理手续,确保危化品装卸、拉运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危化品装卸能严格按集团公司管理制度执行,拉运车辆证件齐全,装卸过程中专人监护,物资管理科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装卸登记手续,各种台帐齐全,且在不断的完善。
(十三)“三违”现场查处情况
公司本年度在抓好生产、建设的同时狠抓 “三违”现象,酌情对三违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采取了必要的处罚措施。公司五月份印发了《反违章管理办法》,各分厂均组织学习了该制度,安全管理人员能按照制度深入现场严查三违,各分厂及安全环保科均建立“三违”台账并纳入绩效考核。现场三违现象逐渐减少。
(十四)安全环保设施运行及管理情况
公司母液水处理系统已投运,能够保证废水处理合格;含汞废水处理装置已投运,现处于调试阶段;其它环保设施都在正常稳定的运行。
废硫酸处理方案正在试验中、废次氯酸钠、全厂各类剩余水的处理已解决,努力实现零排放,但是整体的环保形势依然严峻。
各类工业污水管、生活污水管、消防水管、落雨水管、井盖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现阶段正在不断修补和完善当中。
(十五)安全作业票证执行情况
公司能严格按照安全作业票证管理制度办理各类作业票证,并定期对票证存在的问题汇总处理,本次自查中发现票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填写不规范、程序不规范;风险分析不符合实际;票证不在作业现场等问题。
(十六)安全生产投入使用管理情况
截至目前,公司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安全宣传、培训教育等项目方面共投入安全资金2334140.43万元,环保方面投入资金85299.15元。累计投入2419439.58元,充分保证了生产现场的本质安全性。
(十七)班组安全建设开展情况
公司各科、分厂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班组安全建设活动,如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十佳安全理念征集活动、预防事故座谈会、每周事故快报、班前事故案例学习、安全知识竞赛、隐患埋雷活动、金牌班长影视教育、手指口述、风险评价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各分厂深入开展了“手指口述”活动和“风险评价”活动,并根据活动开展效果对四大分厂进行了评比,最终确定氯碱分厂为“手指口述”活动示范分厂,乙炔分厂为“风险评价”活动示范分厂。 目前正在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存在的问题是各分厂活动开展较少,参与人数少,效果不明显的特点。
(十八)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落实情况
我公司严格执行集团公司下发的《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如超出标准我公司及时已报告申请批准,对防护用品维护保养,要求各单位定期检查,公司监督,保证各类防护用品有效好用,但目前防护用品发放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部分岗位需求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部分防护用品的质量、实用性需进一步验证。
(十九)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
公司对重大危险源实行三级管理,制定了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及安全检查表,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安全检查表岗位每日检查一次,分厂每周检查一次,公司每月检查一次,各类检查都及时做好了记录。另外,公司24小时对重大危险源在线监视,确保重大危险源在控、可控。
(二十)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落实情况
本次秋安检查期间正是公司大检修时期,发生人身受伤事故1起,设备事故2起,环境污染事故1起,触电未遂事故1起。公司对以上事故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了事故分析会,对事故加重处罚,认真落实安全措施,停工一天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各类事故均能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台帐记录齐全。
(二十一)特种设备注册及定期检测管理情况
特种设备注册及定期检测管理由生产技术科统一管理。目前,压力容器已经注册191台;叉车注册19台,压力管道、行车等其他特种设备正在注册中。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执行,对特种设备的管理现正在逐步完善中。
(二十二)大修项目风险分析措施和开、停车置换方案落实情况
大修之前,公司认真落实检修计划,对314个检修项目都做了详细的风险分析,要求检修时严格执行,有效保证了检修项目安全措施的落实。从而保证了大修工作的安全。
公司结合检修开停车计划制定了周密的开、停车置换方案,检修时严格按照既定的方案执行。
(二十三)安全风险评估开展情况
公司于2011年6月9日下发了《风险评价管理办法》,设立了风险评价组织机构,明确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流程、风险评价方法及评价准则等,为有序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9月19日下发了各科、厂风险评价作业活动清单及关键设备设施清单,并为各项工作开展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措施,为各科、厂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其中作业活动牵涉43个岗位,166个作业项目,关键设备设施177个。目前9月份作业活动项目(29项)已经全部完成,其他项目正在开展中,公司对9月份风险评价工作作出了评比、考核,对能按期、完成情况相对较好的氯碱分厂奖励300元。
(二十四)电气、仪表装置检查、维护和保养情况
公司对动力检修分厂电气、仪表装置秋季检查中,仪表组对现场的液位计、流量计、调节阀、压力表等出现的问题能及时维修,很难维修的进行更换并做好记录,对于在DCS的仪表控制柜,仪表人员将其温度调在20度左右,防止线路发热,并在大检修中吹扫控制柜灰尘。电气组将现场存在问题的电机、检修电源箱、电缆在大检修中全部进行维修并对公司大部分电机进行润滑。同时吹扫并紧固变亚器、配电柜、母排,防止发热保证清洁!
(二十五)建设项目“三同时”及施工“三宝”、“四口”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建设项目“三同时”能够按照要求同时进行,为认真执行秋季安全检查我公司工程管理科会同监理公司人员及施工单位负责人员对二期工程建设进行了现场检查,共发现6项大的隐患及问题,及时落实了相关责任,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或采取临时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二十六)施工单位资质、人员持证上岗、脚手架搭设、文明施工及临时用电等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目前公司现场二期工程施工单位较多,各施工单位资质符合要求;部分施工人员无证上岗;脚手架搭设基本符合要求;施工单位基本能够实现文明施工,存在野蛮施工,不服从安排、不遵守我公司规章制度等现象;现场临时用电存在未安装漏电保护器、一闸多机,乱拉乱接等现象。我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二期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公司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安全工作需公司整体从上到下人人重视,尤其是公司领导层给予大力支持,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喊得高,做的浅;
二、设备问题较多,现场跑冒滴漏严重;
三、员工整体年龄较小,工作经验相对匮乏,安全意识淡薄。需大力加强培训教育力度,丰富教育形式。同时加强管理,奖罚明确,多鼓励,多教育;
四、部分特种作业人员仍无证操作,且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存在较大隐患,希望贵部门重视;
五、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附件:秋季安全大检查通报

安全环保科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阅读全文

与叉车市场调查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妙知旅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628
市场营销品牌策略论文 浏览:375
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浏览:883
国际市场营销王晓东总结 浏览:285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案 浏览:633
新团干培训会方案 浏览:401
大数据市场营销ppt 浏览:175
服装店铺周年庆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818
番禺长隆市场营销 浏览:336
社区擂台赛策划方案 浏览:386
中学生志愿者培训活动方案 浏览:956
福州市市政节能路灯推广方案 浏览:264
校园app营销方案ppt模板 浏览:858
香菇网络营销策划书 浏览:472
电子商务概论3网络技术基础 浏览:198
山东迪尚电子商务 浏览:595
早教中心年庆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818
电脑版微信营销电脑 浏览:567
饭店网络营销主要做什么 浏览:557
网络营销的功能有那些 浏览: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