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营销策划 > 顺丰优选市场定位

顺丰优选市场定位

发布时间:2023-05-24 09:21:50

㈠ 如何通过电子商务来运作销售生鲜食品

可以通过七种模式运作电子商务销售生鲜食品
模式一:综合电商平台
说到电商,我们不得不提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如今,国内的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一号店、亚马逊等综合电商平台都已经开始涉足生鲜电商。那么相比其他生鲜电商而言,综合电商平台具有几大明显的优势。
其一,综合电商平台最大的优势则是入口上的优势,尤其是天猫、淘宝,占据着整个中国超过80%的市场份额,这种强大的流量优势是其他生鲜电商平台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其二,综合电商平台早就培养了用户良好的购物习惯,这更是一种天然的优势。很多用户到天猫、淘宝、苏宁易购等平台上购物的同时看到了生鲜电商类的产品也就相应地会去选择购买。
其三,对于网购的用户来说,信任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因素。很多人选择网购更愿意选择天猫、京东等具备足够诚信力的平台去购买,而很多刚刚起步的生鲜电商却很难在一开始做到这一点。
其四,对于生鲜电商这样的网购平台来说,完善的支付系统也是相当有必要的。而这一点上,恐怕对于其他生鲜电商平台来说,是很难像淘宝、天猫那样再打造出一个强大的支付宝出来。
其五,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具有强大的品牌优势,拥有众多忠诚的用户,这也是其他生鲜电商所不具备的。
既然综合电商平台具有如此众多的优势,那么是不是就说他们在生鲜电商领域就完美无瑕了呢?当然不是。
第一,他们面临着商品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对于综合电商平台来说,他们主要做的都是平台,大部分生鲜电商是通过平台上的商家来销售。可是不同的商家他们销售的生鲜产品在质量、价格等方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对消费者来说就需要大量的对比才能选择出更物廉价美的生鲜产品。
第二,由于综合电商平台做的是平台模式,商家销售的生鲜产品质量无法把控。可是生鲜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那对整个平台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
第三,对于综合电商平台来说,商品损耗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严重的问题。很多商家在邮寄商品的时候没有特别注明或者选择一些服务不太好的快递,商品损耗就避免不了。
第四,很多商家选择的送货物流在送货时间上没有保证,这对于生鲜产品的保鲜来说也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第五,同样还是物流上的问题,由于生鲜产品对于物流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它的运送单价自然也就贵。本来就没有什么价格优势的生鲜电商还需要客户付出昂贵的物流费用,这自然是客户难以接受的。
模式二:物流电商
说到生鲜电商模式,依托快递起家的顺丰优选是我们不得不提的一种模式。农业是电子商务唯一一个没有完全电商化的行业,顺丰CEO王卫选择从快递跨界到生鲜电商也是雄心不小。在他看来,顺丰快递选择做生鲜电商有着其他任何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
优势一:顺丰拥有国内最庞大的快递大军,而顺丰的快递服务在国内所有的快递公司当中也是最受用户认可的。生鲜电商是一个对快递要求非常好的领域,而这个恰恰是顺丰的优势所在。
优势二:生鲜电商对于仓储的要求也十分高,顺丰物流在全国各地拥有大量的仓储中心,而这个也是顺丰相较于其他平台不小的优势。
优势三:顺丰快递能够与顺丰嘿店很好的结合起来,如今顺丰在全国70个城市拥有超过500家顺丰嘿店,这个对于顺丰优选做社区O2O来说也是个明显的优势。
当然,顺丰打造一个全新的生鲜电商平台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挑战一:顺丰优选在前期的推广成本会非常高,这也是为何目前顺丰优选虽然在生鲜电商的市场份额最高却仍然不能盈利的原因所在。
挑战二:顺丰优选做生鲜电商自营,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非常之高。如何保证平台能够实时供应新鲜、上好的生鲜产品需要与全国各地很多农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达成紧密的合作。
模式三:食品供应商
中粮我买网和光明菜管家是传统食品公司进军生鲜电商的两位典型代表,当然我买网是中粮一手打造的,而菜管家则是光明食品集团后来收购的。食品公司直接做生鲜电商,自然也是有着不小的优势。
首先,我买网和菜管家在食品供应链上是其他生鲜平台难以PK的。很多生鲜电商之所以会难以运转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食品的供应链上面出了问题。
其次,中粮和光明食品集团在食品仓储上能力也是相当强大的,这一点也是很多生鲜电商平台难以企及的。
其三,中粮和光明的食品在安全上很容易获得用户的信赖。食品安全对于一个生鲜电商平台来说是用户购买的第一步。
最后,中粮和光明在生鲜食品上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很多食品的价格都掌握在他们手中,所以打价格战的话他们会很有优势。
同时,对于我买网和菜管家来说,物流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困难。物流跟不上,就意味着生鲜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很难继续保持新鲜,同时损耗率也会比较高。
此外,相较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我买网、菜管家在前期运营上需要更多的人力、财力。
模式四:垂直电商
莆田网、优菜网、本来生活网等垂直生鲜电商可谓是生鲜电商的发起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崛起,才让其他的电商平台开始觉醒。
由于垂直电商的专注,比别人更关注细分领域,所以也就比其他平台更懂用户。不过由于垂直电商的诸多劣势,刘旷认为垂直生鲜电商很难做大做强。
劣势一:对于垂直电商来说,他们在食品的供应商并没有前期的积累,这就导致他们在供应链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一些刚创业的垂直电商,由于实力比较弱小,也就没有食品供应商愿意与其合作。
劣势二:生鲜电商对于物流配送来说,要求十分高。如果采用物流外包,商品损耗的可能性会比较高。而如果采用员工配送,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扩张速度。
劣势三: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前期要获取用户的信赖并到平台上直接消费购买生鲜产品的难度非常大、成本非常高。
劣势四:食品冷仓储也是垂直电商的一大劣势。规模庞大的冷仓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于实力并不雄厚的垂直电商来说自然也是困难重重。
模式五:农场直销
农场直销模式的代表有多利农庄、沱沱公社,依托自己的农场打造生鲜电商,他们也有着不小的过人之处。
第一个优势也是最大的优势,因为是自己的农场,所以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他们有绝对的信心,而且生态果蔬也是消费者最喜欢也最愿意购买的。
第二个优势则是他们在供应链上的优势,由于是自产自销,所以他们完全不用担心产品的供应会突然出现问题。
第三个优势则是在近距离上的优势。由于都是刚采摘的新鲜果蔬,近距离配送的话对于农场直销来说能够保证果蔬的新鲜度。
既然近距离是优势,那么远距离配送自然就成为了农场直销模式的劣势。因为对于农场直销平台来说,由于农场的距离比较偏远,快递上门取货送货都是一个比较麻烦和耗费时间的过程。
再者,农场直销平台由于是自产自销,在产品的广度上自然也就无法满足具有多样化需求的用户。
此外,农场直销平台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自产的果蔬有可能会因为季节、雨水、技术等原因会导致收成不好,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供货量。
模式六:线下超市
从华润万家、永辉超市到麦德龙等生鲜平台的相继关闭,可以看出线下超市涉足生鲜电商并非易事。
虽然在商品的近距离配送、冷仓储、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搭建生鲜电商平台之后的入不敷出,这就导致了线下超市涉足生鲜电商纷纷关门大吉。
一方面,他们多了一项没必要的配送人工成本(本来客户都是直接到超市购物,如今却需要给他们配送,如果是远距离同样也多了一份快递成本,且需要专人来打包发货);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网上运营成本,这个本来就不是线下超市的强项,不懂互联网的他们自然需要为此付出更多。
模式七:社区O2O
其实说到社区生鲜O2O,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顺丰优选、垂直电商等都有在涉及,他们都在试图以此作为生鲜电商的突破口。不过,最具代表的还是要数微商,通过借助微信公众号,大量的创业者做起了社区生鲜配送。
其一,社区O2O送货上门十分方便,并且能够保证菜品的新鲜,减少损耗率。
其二,在支付环节上,社区O2O也能够通过线下货到付款的方式,这样对消费者来说更有保障。
其三,对于很多购买生鲜电商的用户来说,他们讲究的是一个速度,因为家里没菜了需要买菜,但是又不想去菜市场,而这个时候只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手机app就可以直接购买。社区O2O模式能够保证送货时间很短。
其四,社区O2O商家只是送货到附近的小区,不需要大量的冷仓储,他们只需要采购少量的新鲜蔬菜就行,同时还能保证果蔬及时卖掉,这就减少了浪费、节省了成本。
当然,对于社区生鲜微商来说,他们前期也需要在推广上下一番苦功夫。尤其是在规模扩张上,需要更多的成本,同时扩张速度也会相当缓慢。
大家都知道,手机淘宝、手机天猫同样具有定位的特性,而这就解决了淘宝做生鲜O2O的困境,淘宝推淘点点成功杀入餐饮O2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比微商而言,淘宝、天猫在生鲜电商的商品标准统一上更容易实现。此外,阿里菜鸟物流正在为生鲜电商的远程配送保驾护航。
总体来看,在这七种模式当中,刘旷认为最后生鲜电商会形成以淘宝为主、微商为辅的格局。垂直生鲜电商、顺丰优选、我买网、菜管家等最终在规模上很难跟淘宝相比,而线下超市、农场直销等最后可能都会跑到淘宝上去开店,并且借助微信公众号来为其推广、服务。

㈡ 揭秘顺丰速运发家史:崛起于卑微,受挫于跨界

撰文| 关不羽

提到中国的快递物流行业,很多人脑海中反映出的第一个品牌是顺丰。

2012年是顺丰的市场份额占有率达到20%,笑傲群雄。当时的快递江湖中,顺丰的地位不是少林、武当,而是被“天下围攻”的光明顶。“四通一达”联手竞争的群狼搏虎,至今还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

2019年,顺丰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但是,营收总收入1121.93亿元的业绩,依然独占鳌头。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市场,顺丰仍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作为中国快递物流行业的先行者,顺丰注定将被载入史册。崛起于卑微,经历了几次脱胎换骨的进化,成就了一段企业传奇。


01

起于草莽

顺丰的起点是一个人,他名叫王卫。

和众多明星企业的创始人不同,王卫在公众的视野中曝光度不高。在中国的舆论场中,低调的企业家总是伴随着神秘的色彩,被牵扯上各种神秘的出身背景。2009年顺丰率先成为拥有自家航空公司的民营快递物流企业,于是坊间盛传王卫的“空军背景”。这并非完全出于编造,但也没有什么神奇可言。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家庭背景很不错,却也谈不上多特殊。7岁的时候,王卫随家人搬到香港居住。然而,这次迁居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有利的变化。由于父母的学历并不被承认,只能从事低端职业,家中经济条件颇为拮据。高中毕业之后,他没有继续升学。十几岁的时候,在香港叔叔的手下做过小工,在广东顺德做过印染。

后来王卫成了一名“水客”。“水客”的诞生始于民间的互助,往来香港和内地的人士为亲友携带信件和货物,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职业。严格的说,在当时也是一种“灰色职业”。“跑码头”的王卫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到商机是不够的,还需要时机。

改变命运的机遇出现在1992年,那一年邓小平南巡带来了春风温暖了粤港大地。香港的制造业北移,8万多家制造业企业迁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企业进来了,两边的货物、信件往来也快速增加。于是,王卫出手了。

1993年3月26日,22岁的王卫在顺德注册成立了顺丰速运——当时还没有“快递”这个词儿,所以用了很港风的“速运”。父亲借他的十万元,六个员工,以及香港砵兰街租来的一家几十平米店面。这就是顺丰起家时的全部家当。

据说顺丰成立后的第一单就是王卫自己背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由此开始了从自行车到摩托车、面包车、厢式货车直至自有飞机、自建仓库的征程。今昔之间,越过的是星辰大海。


02

顺丰“疯长”

1996年,经历了数年打拼的顺丰已经局部垄断了香港的陆路货运,70%的陆路货物都是由顺丰承运。此时的顺丰已经不再是水客的聚合版,而是开始了挺进内陆的新一轮成长。

最初的产品基本是深港件,港企内迁带来的需求增长,为顺丰的成长提供了充分的养分。一位最早加入顺丰团队的老业务员回忆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围在王卫身边,同吃同住,每天的任务就是跑市场,我们这些业务员都像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

顺丰的这一轮成长充满了争议,这和它的扩张模式有着莫大的关系。往好里说是企业跟着物流“自然成长”,往坏里说是漫无制度的“野蛮生长”。

当时的中国企业普遍没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概念,更不用说“跑货运”这样的草根行业。在顺德之外,顺丰新建的快递网点多数采用合作和代理的方式。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经合作者所有,互相连成一个网络。顺丰各地网点的负责人是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上缴一定数额的利润,多余的则留下。

顺丰在业务运作中采取了一种简单的承包方式,给业务员划片、划区,每人负责一块"责任田"。各个片区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从开拓到收获,逐渐丰饶起来。一位老业务员回忆说,“当时很多业务员骑摩托车取送件,时常有人不幸遇到车祸,断胳膊断腿是常事。 顺丰是我们用生命换来的。

这种脱胎于大陆改革开放早期的“大承包”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也让企业的扩张速度达到了极限。但是,隐患也不可小觑。这种“大承包”比后来的正规加盟店模式松散的多,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仅有业务联系,没有实质性的统属约束。

实际上2002年之前,顺丰连总部也没有。此时王卫的角色更像是顺丰旗帜下大小公司的盟主,而不是真正的掌门人。顺丰宛如一个巨大的变形虫,凭着本能把触角伸向市场的四面八方。这就是九十年代初中国市场经济井喷式发展的写照,天马行空的恣意纵横,无序与活力成正比。

和所有成长期的民营企业一样,顺丰与国营机构之间的竞争会引发一些烦恼。顺丰的业务被认为是抢了邮政EMS的“饭碗”,抽查、违规、罚款总是难免。业务做大了,市场蛋糕的“真香”还会引来国企大鳄的“摘桃子”。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一家大型央企就曾向海关要求包揽深港件的业务。如果此举得手,那么世间可能就此没有顺丰。好在当时的南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场规则意识,保护民营经济不是停留在口头。种种行政干扰没有打断顺丰的成长之路,央企的“摘桃子”也没有得手。

顺丰,顺风。


03

削蕃之战

1999年,不满三十岁的王卫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每天陪太太喝喝茶,打打高尔夫,日子过得很逍遥。没有人想到,风轻云淡只是刀光剑影的前奏——一场“削藩大战”即将拉开大幕。

流传很广的说法是,让王卫下定决心收权削藩的起因是一个投诉电话。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其实顺丰的“大承包”模式、松散联盟的结构走到这一步,王卫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彻底退出顺丰,听任顺丰从巨大变形虫的形态分裂繁殖,走向消亡;要么带领顺丰实现管理权集中,提出公司整体发展方向。王卫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痛苦乃至危险的选择。

在市场扩张上大获成功的顺丰,面临了规模扩大和管理结构松散的冲突。网点和人员逐渐增多,被"承包"的各个片区开始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在一些片区,员工只有自己的经理,不知有顺丰的老板。而一些地区负责人的行为出格,无法约束,与顺丰的关系日渐紧张,大有形成诸侯割据之势。而个别权力和影响力过大的负责人,甚至把业务带走单干。

“老鼠会”的名声,在此时开始悄然传出。混乱的局面不仅使乐于放权的王卫大权旁落,而且顺丰的口碑也在迅速跌落。 王卫要面对的不是一个投诉电话,而是大量的客户投诉。

面对被动的局面,王卫性格中强硬的一面开始凸现。1999年,顺丰不动声色地开始了全国的收权行动。

收权方式是一刀切,想留下来的,产权全部回购,否则走人。动别人蛋糕不要指望轻而易举,即便产权回购的价格合理、后续福利有保障,也免不了“拉仇恨”,据说王卫一度受到了生命威胁。这种硬碰硬的正面冲撞还只是收权削藩的难点之一,可能更难过的是感情关。

既然是“一刀切”股权集中的规矩定下了,贯彻落实的决心要付出代价。从创业至今跟随他十几年的老部下,留不留情面、给不给股份?王卫是决绝的,一分钱的股份也不给。据说,在这个过程中,他甚至将曾经供职于公司的父亲与姐姐拒之门外。局外人很难对其中的是非曲直做出评价,因为评论者不用承担真实决策的后果,也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

经过两年的“整顿”,顺丰的架构和各分公司的产权明晰起来,顺丰从上到下完全成为王卫"一个人的企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如果对顺丰的削藩收权仅仅停留在“宫斗”、“争权”上,那是流于了八卦猎奇的俗见。要做事就要有权,但是有了权未必能做事。当权力集中在王卫一人手中,那么整个企业战略转型的成败也将由他背负。

实际上,在展开收权之初,王卫就提出了“差异化经营”,而这也是他和强藩之间的分歧所在。

顺丰速运的业务太杂了,随着业务量的激增,必须有所割舍——到底是做大宗货运,还是做小件快递,需要决断。这一选择的方向将决定顺丰未来的命运。

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排除众议,把公司业务定位为高端快递,并在深圳设立总部。

这是一套组合拳。作为国内新兴行业的高端快递,深圳才是未来的起点。这座朝气蓬勃、基础设施发达、政策环境宽松、信息发达、技术密集的鹏城,给顺丰未来发展的空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当顺丰的总部设立在深圳的那一刻起,这家企业真正登上了面向全国的大舞台。现在,他只需要一个展开双翼的契机,以展现王者之姿。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哪怕看上去是一次危机。2003年,SARS袭来,这场灾难成就顺丰和另一家将与顺丰命运纠葛的企业。


04

逆风飞扬

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顺丰的大本营广东成为SARS肆虐的重灾区。幸运的是,对于快递行业来说,SARS更像是一个机遇。因为很多人选择了足不出户,快件的投递量一度反而有所增加。

不过,对于顺丰刚刚起步的全国扩张战略,疫情仍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时,顺丰把目光投向了航空业。

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运价大跌。顺丰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合同,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扬子江快运的5架737全货机,全部由顺丰租下,其中3架用于承运自己的快件。

这种全货机载重15吨,往返于广州、上海、杭州的3个集散中心之间。除了专机以外,顺丰还与多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利用国内230多条航线的专用腹舱,负责快件在全国各个城市之间的运送。

这是一场豪赌。比起邮政EMS、国际四大快运的豪门相比,2003年的顺丰还是“小弟弟”。用上空运这样高成本的大杀器,无疑是有风险的。事后的发展证明,顺丰赌对了。

2003年之后,顺丰每年的货量增长在50%以上,迅速形成的规模效应抵消了包机成本。飞机助力的速度优势确立了顺丰高效快速的品牌形象,迅速占领华东、横扫全国,全国200多个网点快速布局,开启了顺丰长达十年的黄金时代。

SARS疫情让顺丰插上了逆风飞扬的翅膀,也对中国电商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非典疫情中,中关村电脑卖场集体关门,刘强东开始严肃考虑做电商,最终走上了全面线上化的道路。

受到启发的还有阿里巴巴。2003 年4 月,“十八罗汉之一”的孙彤宇从阿里铁军的视线里消失了。后面发生的事,大众已经耳熟能详——孙彤宇带领着8 个人,在湖畔花园二次创业,打造出了淘宝。马云点将时,孙彤宇承诺三年时间超过易趣。易趣是当时中国电商中的龙头,这个承诺确实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

5 月10 日,淘宝推出,比预计提前了6天。数日之后,淘宝网上的商品就突破了1000 种。疫情给了新生的淘宝加速增长的环境,疫情期间公众对电商模式的接受度提高无疑缩短了淘宝和易趣之间的赛程。最终淘宝只用了6 个月就在全球排名前100,9 个月排名前50,12 个月排名前20 。两年之后,孙彤宇的承诺成功兑现。

电商平台的快速崛起,将对快递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只是SARS期间“起飞”的顺丰还没有预料到后来的事态发展会如此严峻。


05

跨界竞争

关于马云和王卫有很多传闻,据说早年马云曾经约见王卫被拒。2008年王卫奔赴杭州约见马云,希望双方联手合作。但这次,拒绝的人变为了马云。

“相见恨难”的双重错过从未被正式证实,但也没有被证伪。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因为谁的缘故,错过联手之后的顺丰和淘宝注定要在电商时代擦出火花。一边是先铺路后买车的顺丰,另一边是先买车后找路的淘宝,最终“轻车熟路”地迎头碰撞绝非意外。

其实,王卫不止一次说,靠劳力搬货不是快递的终极宿命,顺丰的运营模式要逐步从体力转向脑力。据说王卫正式下定决心做电商是缘于2009年,江浙地区顺丰小哥一次成功带货的经历——借送货的机会向客户推荐“五芳斋”粽子,短短几天时间内100多万个粽子一售而空。

此后,顺丰开始进军电商领域。

2011年,《广州日报》发表了一篇对王卫的采访稿,王卫表达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是融合电商是未来的方向,第二个是目前不太适合上市。

其实,顺丰进军电商平台是产业链的自然延伸,逻辑上没有任何障碍。就在这一年,顺丰的全资控股子公司顺丰优选成立,2012年5月31日顺丰优选正式上线。这是顺丰在电商领域的试水之作。而此时淘宝的重心还在理顺平台运行机制,两家的“跨界竞争”是顺丰开响了第一枪。

但是,顺丰先行一步的电商之路走得并不理想。顺丰优选的产品主要是生鲜以及进口食品,定位中高端消费群体,采用委托形式的经营方式。2016年开始与线上生鲜平台统一。2017年,已有1600多个顺丰优选的顺丰提出,计划未来一年要达到4500家线下店,2~3年内建立上万家线下店,可谓野心勃勃。

然而,2019年顺丰优选在全国多地关店调整,这个曾经被称为“不能失败的项目”退出了华东、西南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顺丰优选的失败原因是出于对自身快递业务的自信,在缺乏客户基础的情况下贸然定位于高端市场。再遭遇到近年来各大电商加持生鲜超市品牌,如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马化腾砸50亿拿下的超级物种、刘强东独立创办的7Fresh,顺丰优选更失去了高端定位的优势。挫折并不意外。

比顺丰优选更为惨淡的是“嘿客”项目,这一社区商店项目成了顺丰的“出血点”,仅在2015至2017年间的亏损达到16亿元。经历了关店、部分门店更名为“顺丰家”,最后嘿客和顺丰家全部并入“顺丰优选”,这是一次彻底失败的尝试。

马云正式大举入局快递物流行业是2013年,跨界的起步略晚,却走得顺畅。5月28日,阿里、顺丰、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共同组建“菜鸟网络 科技 有限公司”。其中天猫投资21.5亿,占股43%。顺丰和“三通一达”各出资5000万,占股1%。

此后,阿里在物流领域的大展拳脚令人眩目,迅速拿下“三通一达”,88亿牵手中通,都是高举高打的大手笔。 主业领域,顺丰遭遇的群狼搏虎局面中,每一匹狼的背后都有阿里庞大的身影。

顺丰的全面转型走得如此坎坷,与阿里在物流业的大展拳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局面的形成,恐怕不是局部的举措得失可以解释,而是产业链走向的大势所趋。

快递的订单流量要转化为零售消费流量是逆流而上,而掌握了销售平台源头的电商跨界物流产业是顺流而下。商业逻辑的顺逆之势是自然天成,逆势的顺丰当然不顺。

面对电商时代的快递物流业新格局,顺丰正在面临新的考验,此时还不能断言胜负已分。 1993年至今,无论顺境逆境,顺丰的每一次选择都有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胆气。这种顺逆不二的定力支撑着顺丰一路走来,应该能走得很远、站的更高,看到更远方的风景。

㈢ 顺丰为什么开始做外卖了

1.顺丰在物流方面布局多年,有天然的优势。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顺丰如答磨今已是中国快递行业“巨无霸”,坐拥覆盖全国的网点和配送网络,无论是物流体系还是供应链,都是美团饿了么比不上的。

2.瞄准“团餐”这一被忽视的外卖领域。

不同于美团饿了么的主攻方向,“团餐”才是顺丰的核心目标,从它“专注于企业订餐,提供集体预约订餐、集中配送”的口号中就可以看出来。

3.长远布局,而非一时兴起。

事实上去年十月,顺丰就推出了“同城急送”,将物流触手延伸到了餐饮行业,而此此涉足B端外卖,也是抓住了餐企自建外卖渠道的需求。

4.美团饿了么发展略显疲态 ,与商家摩擦升级,外加疫情影响,运营受限,给了顺丰绝佳搅局的机会。

5.顺丰的野心

顺丰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000亿,当然不甘心只做快递,外卖行业虽竞争激烈但仍有利可图,另外,也许像顺丰所宣称的“周边三公里,我什么都可以送”,这家快递巨头正在努力开疆拓土满足自己更庞大的野心。

顺丰进入外卖行业从收购麦当劳供应链开始试水配送麦当劳,名为顺丰同城,前期靠此纠错内部的错分件和同城的快递运营。今年疫情后,餐配和同城配需求加大,顺丰前期也储备了同城配送能力,加入外卖搏杀也是顺理成章。

没想到,顺丰悄悄送上了外卖。

日前顺丰同城上线了一个“丰食”平台,主打面向企业员工市场的送餐服务。无论是企业团餐还是个人用户,都可以在丰食上下单点外卖。目前,丰食上已有近百家知名餐饮企业入驻,包括必胜客、德克士、真功夫、吉野家、达美乐、云海肴、西贝、周黑鸭等。

至此,顺丰正式光明正大杀入外卖领域。受到疫情影响,“堂食”受限,企业团餐迎来大爆发,丰食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丰食配送费高,但主打低抽点。不久前,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控诉美团外卖佣金过高让众多餐饮商家不堪重负,丰食用意不言而喻。

顺丰已是中国快递界巨无霸,最新市值超2000亿。但是,王卫显然不甘心只做“送快递的”。坐拥覆盖全国的网点和配送网络,顺丰野心勃勃,旗下顺丰同城已经在一二线城市开始布局餐饮、商超、医药、备举伏生鲜、服务等等。

外卖只是顺丰的小小试水。这家快递巨头正谋划一个更庞大的蓝图——周边三公里,我什么都可以送。

悄悄杀入外卖:这一次,顺丰正面PK美团饿了么

本以为美团、饿了么坐稳了外卖这片江山,没想到竟然被顺丰搅了局。

“搅局者”为丰食,是顺丰同城推出企业团餐平台,主要面向企业员工市场的送餐服务,专注于企业团餐,为企业提供专属折扣,集合品质大牌餐饮,严格把关用餐安全,可为企业提供集体预约订餐、集中配送,无接触安全送餐服务,更能有效解决企业员工就餐问题。

投资界体验发现,在“丰食”小程序首页端,列有已经开通的“外卖下单”和即将上线的“堂食点餐”功能。从“外卖”页来看,丰食旨在面向所有类型用户。其中,企业端用户可通过“日历点餐”,选择指定的日期预定相关餐食;个人用户在满足起送要求的基础上也可自行下单。

以上海为例,小金额订单配送费在5元左右,而有像蛋糕店(单个产品单价超过200元),则无需配送费。除了外卖配送之外,有部分品牌也支持到店自提。

先抢商家,再抢用户,顺丰甚至玩起了“补贴价格战”的 游戏 。丰食推出了“瓜分500万”的活动,用户可通过“邀请企业入驻”和“我要推荐企业”页面推荐企业。奖励十分诱人——企业成功入驻后,推荐人将获取1元奖励。而推荐的企业6月30日前在丰食消费1000元,推荐人还可另外获得500元奖励。

不仅如此,为了平台和商家更好地被大众认知,丰食还推出了“成为分销员”活动,用户可与商家合作成为分销员,推广仿携页面分享给好友将获取佣金,佣金直接转至微信钱包。

根据小程序页面信息,丰食已经获得德克士、必胜客、超意兴、船歌鱼水饺、大城小爱、大弗兰、刀小蛮、兜约下饭菜、饭戒、粉氏、福记、福客优选、云海肴、吉野家、老娘舅、味千拉面、西贝、真功夫、俏江南等近百家连锁品牌入驻。

快递巨头顺丰为何干起了送外卖的生意?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复工企业的员工吃饭的相关事宜成为了一件麻烦事。顺丰同城曾向媒体表示,进入餐饮外卖行业只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吃饭的问题。

疫情催生新商机:万亿团餐市场,顺丰想做老大?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顺丰嗅到了新商机。

疫情期间,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复工企业的大事。但传统线下“食堂”无法营业,由此催生了团餐式外卖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提出积极鼓励推广团餐,为企业正常复工提供支持和保障。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公布了一批预约式网络订餐企业名单,倡导供餐企业根据分餐制要求,按人数统一打包供应配餐。

这让在生死边缘摇摆的餐企看到了希望。一时间,企业的团餐成为众多餐饮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真功夫、老乡鸡、西贝莜面村、云海肴、和府捞面等多家餐企都杀进了团餐领域,有些品牌甚至靠团餐撑起了过半订单。

外卖平台也看到团餐式外卖的巨大需求。早在2月中旬,美团、饿了么等联合地方政府、工业园区等机构,分别发起“放心工作餐直供”、“企业团餐安心送”行动,携手必胜客等众多家头部餐饮品牌,为企业员工复工之后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

中国庞大的团餐市场开始浮出水面。据艾媒咨询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高达1.5万亿元,占整个中国餐饮市场的33.23%。预计2020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将增长12.67%,届时中国团餐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69万亿元,餐饮市场的占比将提升到35.65%。粗略估算,团餐的体量大约为在线外卖的6倍。

尽管被认为是中国餐饮的“最后一片蓝海”,但目前的团餐市场依然处于“高度分散,小企业林立”的状况,巨头尚未形成。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整个行业99%的企业年营收不足1亿元,团餐行业前十强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合计超过550亿元,前十强的市场集中度约为5%,这一数据远低于欧美日韩等国家。

盘子大且无人称霸,这或许是顺丰瞄上团餐的一大原因。做得了快递的老大,说不定还可以做团餐外卖的老大。

王卫的野心,顺丰的商业版图

成立20多年,顺丰已是中国快递界巨无霸,不想再做只是“送快递的”。

自2017年2月上市之后,顺丰就变了,它不愿意把自己禁锢在现有的业务领域里。王卫曾对公司员工强调:靠出卖劳力搬货,不是顺丰的终极宿命。因此,尝试新颖的、可持续的、利润较高的增值服务,对顺丰来说是势在必行。

从便利店、无人货架、生鲜速配、智能物流、金融业务到产业集群,再到跨境电商“Wow哇噢“......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快递网络和渠道能力,顺丰一度野心勃勃。

曾有行业相关人士认为,借助自身强大的配送网络体系和渠道运营能力,再联通线上线下平台,王卫或将能与马云分庭抗礼。但事与愿违,顺丰抗衡不了阿里,王卫口中坚持的“绝不能失败的任务”,还是以失败告终。

2019年4月,顺丰旗下的社区生鲜超市品牌“顺丰优选”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关闭线下门店。从2012年上线线上购物平台顺丰优选,到2014年上线线下实体店“嘿店”,再到2016年统一线上线下将线下店定名为“顺丰优选”,王卫对新零售的执着停在了2019年,顺丰的便利店之梦也走到了尽头。

当顺丰在生鲜、零售、电商里反复折腾,中国快递江湖风云突变,诸侯四面而起,三通一达增长迅猛,在速度上将顺丰甩在了身后;而京东物流也高调开通个人物流业务,利用“电商+仓储“的模式弯道超车。整个快递行业,人称“顺丰和其他”的时代已悄然逝去。

同行的穷追猛打,让顺丰压力倍增,迅速进军电商物流。“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王卫在内部会议上如此强调。自己做不成电商,就靠着别人来做。

顺丰选择与唯品会合作,放下了身段加入“价格战”。2019年5月,顺丰推出了针对电商客户的新业务--特惠专配,并于12月联手唯品会在配送环节上加码,获得唯品会全年超5亿订单。

效果是显著的。疫情之下,今年2月,顺丰快递经营数据却逆势而上,速运业务量同比上涨118.89%。同时,顺丰今年1月和2月的累计市场份额五年来首次超越韵达、圆通和申通。中金公司预计,在继续捆绑唯品会的同时,顺丰或将继续扩大自己在电商业的版图。

要想稳住这好不容易抢回来的市场份额,顺丰仍然不敢怠慢,势必要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在拥有了庞大的物流体系和成熟的渠道运营能力后,顺丰入局团餐外卖,似乎是水到渠成。

如今,市值2000亿的顺丰已经不再是一家单纯的快递公司,它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而在不断“试错”后,相信王卫的野心也不止于团餐外卖。

这个是很正常的,毕竟全国现在的城市人口差不多有8.6亿,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吃饭都是选择点外卖,所以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人数还在不断激增中,所以顺丰进军外卖行业也是情有可原的。

网络外卖被抹杀了以后两大巨头美团其实独霸天下,饿了吗其实做的不好,第三方肯定会出现,在中国,两个不可能会出现。最少三个,这就是中国模式,希望顺丰能够找到适合他的出路,加油!

顺丰嘿客!悄悄的来,悄悄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些年顺丰跨界的成本太高了。

疫情期间不会瞬间结束,顺丰正是看到了商机,瞬间做出开拓外卖市场,思维逻辑清晰,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顺丰为何跨界外卖圈?

财报显示,2019年顺丰营收1121.93亿元,同比增长23.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97亿元,同比增长27.23%;顺丰速运业务实现快递件量达48.31亿票,同比增长25.84%,算下来平均每天快递件量在1323万票左右。

顺丰在快递领域这些年的成绩已经相当突出了,为何不专注于快递,要来外卖领域虎口夺食?

1,快递行业竞争激烈

快递行业,三通一达,加上顺丰和百世,六大巨头占了80%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化程度相对较高,但这六大巨头直接的竞争却十分惨烈。

顺丰主要占据高端市场,营收处于行业第一,但市场占有率却远不及其它对手,特别是中通,市场份额已经连续四年稳居第一。

随着价格战的进行,以及其它随时可能入场的对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快递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顺丰,还通过收购品骏快递来抢占中低端市场,既然顺丰可以进入中低端市场,同理,其它对手也可能进入高端市场。

疫情期间,顺丰积极抗疫,复工复产,业务基本上没受到什么影响,民众不出门,网上购物的需求更大。

一季度,顺丰的业绩却并没有什么惊喜,顺丰一季度净利润9.07亿元,同比下降28.16%。

营收增长39.59%,快递业务完成17.2亿票,同比增加77.14%,但净利润却下滑近30%。

增收不增利,这可能也是顺丰寻求跨界的重要原因。

资本市场上,顺丰的市值现在2081亿,离2017年的高峰3000多亿市值也有不小差距。

2,顺丰一直在尝试跨界

顺丰一直都有跨界想法,特别是电商梦,并且也付诸了实际行动。

早在十年前,2010年8月,顺丰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主售食品,也有少量3C产品,还推出了配套的支付平台,顺丰宝。

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不到一年时间,就以失败告终。

此后的嘿客,顺丰优选,顺丰海淘、丰趣海淘,10年来,顺丰电商一直在不断尝试,最终都不算成功。

有人说快递,分为两种,顺丰和其它。

在电商领域,顺丰则称得上“隔行如隔山”。

3,进军相关领域

尝试电商一直不如意,顺丰开始把目光瞄向与快递相近的领域。

首先是快递柜。这几天因为收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丰巢开曼,就是顺丰旗下的企业。

明德控股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持股主体持股为36.54%,明德控股持股为1.25%,明德控股为顺丰控股创始人王卫旗下企业,这意味着,丰巢依然是顺丰系企业。

不过,从丰巢的业绩来看,也不如意,2019年,亏损7.8亿元,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2.45亿元。

不过,快递柜还是有很大市场空间,与电商不同,是跟快递相关的领域,未来有盈利的可能。

快递柜之后,顺丰现在开始试水外卖市场。

顺丰有自己的平台和快递员,一直以速度快,服务好的高端服务在行业立足,这是其进军外卖圈的基础和优势。

前不久,广东餐饮协会联名投诉美团佣金过高,涉嫌垄断,市场普遍认为是因为外卖市场上两家独大,缺少竞争。

现在,顺丰来了,而且首先试水的是企业团餐,竞争不是很大。

作为消费者,对顺丰加入外卖平台是绝对支持的,至少多了一种选择。

商家估计也是欢迎的,也多了一种选择。

结语:移动互联网已是巨大后浪,势不可挡。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在碰撞和融合中悄然发生,企业间、产业间跨界合作将会无远弗届。

恒大造车,中石化卖菜,万科养猪,顺丰送外卖……

企业要活下去,更好地活下去,跨界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一是市场需求大。疫情期间让社区配送成为热点,大大小小的团购入雨后春笋。外卖更深入人们的生活,最简单的来说,就用我自己举例吧,比如最近我说要去哪里哪里吃饭,我爸妈都会说点外卖吧,家里吃接触的人少一些,更安全点。

二是顺丰品牌优势。顺丰作为快递行业的领军,品牌优势明显,进军快递行业既有硬实力又有软实力。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快递公司,顺丰快递一直以“速度快、安全性高”闻名于世。甚至寄重要物品这一块,连同行都推荐“寄顺丰”,可见顺丰的口碑之好。正因如此,不少人都曾畅想过顺丰“把天赋带到外卖业”的情景。


顺丰把旗下这个外卖产品命名为“丰食”,取“丰衣足食”之意,也算是别有一番“丰味”吧。




据查资料得知,目前丰食的重心,还是在团餐,即主打面向企业员工的送餐服务。


团餐,被业界认为是餐饮行业的最后一片蓝海。 从2018年起,我国的团餐市场就以每年3%的增幅不断增长。但无论是美团还是饿了么,此前都少有专门做企业团餐的服务,它们更多是针对个人、小团体来提供服务。特别是疫情期间,能为全公司员工统一订安全美味的外卖,是不少老板所需要的。


另一方面,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团餐对食品安全和配送能力,均有更高的要求。毕竟几百份外卖同时配送,这数量不是美团小哥一个外卖箱能装下的。


刚好顺丰快递小哥“运送大件货物”经验丰富,运输能力远超一般的美团饿了么小哥。那他们不送团餐,谁送团餐?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 据丰食负责人透露:“丰食”原本是顺丰内部的订餐平台。 直到最近,顺丰CEO才大手一挥,决定将丰食推向全国。 看得出来,团餐这块巨大的蛋糕,顺丰绝对不会放过。


从表面上看,“丰食”是顺丰打造的一款企业订餐平台;深层次上,则是顺丰利用自身在配送、渠道、线上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想要抢夺的下一个餐饮流量入口。失败了的话,就当做一次试水;可一旦在外卖领域成功,顺丰的体量,又将增长好几个数量级。




成立20多年,顺丰已是中国快递界巨无霸,不想再做只是“送快递的”。自2017年2月上市之后,顺丰就变了,它不愿意把自己禁锢在现有的业务领域里。



因此,尝试新颖的、可持续的、利润较高的增值服务,对顺丰来说是势在必行。


从2012年上线网络购物平台:顺丰优选;到2014年上线实体店“嘿客”;再到2016年统一将线下超市定名为“顺丰优选”可以说, 王卫一直不甘心让顺丰只是家“送快递”的公司。

㈣ 顺丰优选是不是倒闭了

没有倒闭,不过效益不好,连年亏损,感觉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顺丰优选的历史
2012年5月31日,顺丰优选正式上线。一开始,顺丰优选定位在做专业的中高端生鲜电商,想凭自己做快递的优势在独立电商领域做出一番成绩。结果很自然,生意惨淡,原因也很简单,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基本被淘宝天猫和京东垄断,其它电商只能拿下很少的份额。

2018年5月,顺丰优选网站在全世界排名第113640位,只不过是一个小网站的规模,而且相比于去年的八九万名位置还落后一些。简单地说,顺丰优选的电商之路失败了,不过这也很正常,因为在中国,大部分独立电商基本都失败了,成功的只有阿里巴巴和京东这两家,连排在第三位的唯品会都生存困难。

独立电商做得不顺,顺丰快递于是做起了实体店。2014年05月18日,顺丰嘿客开业,很快完成全国布局,拥有3000多家店铺,主要提供快递收发业务、虚拟购物、团购、ATM存取款、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

嘿客推出后,并不受欢迎,业务非常惨淡。有相关专业人士研究,顺丰嘿客投入至少超过30亿人民币,亏损得非常严重,除了江浙少数店铺盈利之外,剩下的都是亏损的。

到了2015年5月18日,顺丰嘿客正式更名为顺丰家,增加了顺丰优选一些生鲜产品,但营收依然惨淡。顺丰家失败后,2016年9月初,顺丰优选实体店上线,很快在全国开了几百家,主营进口商品,主要有酒水饮料、饼干糕点、休闲零食、冷冻冷藏等。
但截至目前为止,顺丰优先业绩依然不好,无法扭转局势。

㈤ 顺丰优选退出成都关闭27家门店,顺丰回复:未来重点在华南和北京

日前,AI 财经 社获悄缺源悉顺丰优选将撤出成都,关闭27家门店。

AI 财经 社就此询问顺访优选,其相关负责人称,近期顺丰优选对部分线下门店的经营区域进行了调整,未来顺丰优选将集中精力扩张华南和北京市场启态,增加门店密度,升级门店。

公开资料显示,顺丰优选的雏形是2010年8月推出的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后转为线扮宏下门店。多年来,顺丰优选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顺丰财报数据显示,2013年-2015年间顺丰商业部分分别亏损1.26亿元、6.14亿元、8.66亿元,共计16.06亿元。对于亏损原因,顺丰解释是“因为顺丰商业自2014年开始集中铺设线下门店所致”。2016年,顺丰剥离了商业板块,从上市公司报表中剔除。

去年9月,顺丰任命曾服务于屈臣氏、沃尔玛等零售企业的全国珊担任顺丰商业CEO,这是顺丰商业6年来至少第7次更换CEO。

如今的关店措施可视为顺丰优选的战略调整。多年亏损后,顺丰优选决定放弃大规模扩张方式,先耕耘好区域市场。顺丰优选方面透露,2018年顺丰优选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0%,利润率提升40%,单店日均订单增长超50%。据顺丰优选方面透露,其华南已有门店盈利。(文 | AI 财经 社 袁晶莹)

㈥ 顺丰的管理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导语:顺丰的管理模式包括哪些方面呢?关于顺丰快递的管理模式,顺丰快递近年来投入巨资购置设备,如大型网络服务器,数据终端,营运车辆,GPRS导航监控系统等总计近3.5亿元。同时公司聘请了IBM等专业IT公司对内部的核心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提出供应链优化方案实现业务全程的信息监控。

顺丰的管理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1、产地直采模式

产地直采模式是顺丰优选2013年启动的全新的生鲜电商供应链模式。以荔枝的产地直采模式来说,实现的是:从枝头到舌头的闭环供应链模式。

产地直采的闭环供应链模式有着如下特征:

1)预售模式:顾客下单后才开始采摘,完全按需采摘,完全实现零库存售卖,同时实现健康的资金流。

2)快速物流:在24小时内通过顺丰航空极快物流直达消费者手中,这是国内其他任何生鲜电商不能够实现的。

3)温度控制上:“全程冷链”但“非冷藏”,对产品实现有效的保障,同时避免因冷藏造成的对新鲜度的影响。

4)采购优势:顺丰依托在全网布局,顺丰速运各地的员工,可帮助顺丰优选深入原产地进行选品,据说为了抢到今年各荔枝品种的“头茬儿”,顺丰优选的采购人员春节刚过就开始深入荔枝原产地做调研、选品、与供应商接洽,地方政府、顺丰速运员工也会帮忙做推荐和协助。

5)O2O的营销模式:除了打造“快时尚”的生鲜供应链服务体系意外,顺丰优选是最早推动O2O营销的生鲜电商,在2013年、2014年荔枝大战中,就提前空运荔枝到北京,在人口密集的地铁口赠送。吃货玩的就是口碑,顺丰的.线上线下协同的营销方式让同行刮目相看。

2、传统B2C模式切入

顺丰优选刚起步时是王卫布局的独立的B2C平台,不仅仅是电商是独立的,就连物流也是独立的,没纳入顺丰快递的体系。

1)产品定位:顺丰优选的起步就定位中高端市场。

2)品类方面:起初阶段覆盖全了食品9大品类,但SKU仅7000。

3)物流方面:启动的前半年配送覆盖区域仅限北京。

3、特色农产品馆模式:

特色农业馆模式是顺丰优选在2013年12月启动的新模式,将顺丰优选、顺丰速运、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整合,是新型地方特产电商化运营模式。

1)采购环节:与地方政府合作(地方特色馆),由地方政府进行品牌背书,政府负责推荐当地安全优质的食品供应商并提供政策支持,通过产地直供模式,取消中间环节。

2)运营整合:顺丰速运的地方工作人员帮助进行商品甄选和供应商审核,并通过顺丰的快速物流进行商品配送。

3)营销方面:顺丰优选提供商品销售和推广平台。

4)农村战略:2014年4月,顺丰速运已经启动了农村战略,全面布局农村乡镇快递市场,这对特殊农产品馆来说,彻底打通了前段的供应链接口。据悉,目前已上线湖南、金华、厦门、新疆、宁波、云南、大连、北京、安徽、吉林地方特色馆,顺丰优选成为继淘宝之后第二家上线地方特色馆的电商平台。

4、高端家庭蔬菜宅配卡定制预售模式:

顺丰优选低调的推出一种有机蔬菜宅配卡模式,主要针对顺丰优选的家庭高端定制服务。

1)基地整合:顺丰优选已联合北菜园、草鲜禾堂、维真、汇源四大有机蔬菜基地。

2)定制预售:向北京、天津两地用户推出有机蔬菜宅配卡,长期以及定期将有机蔬菜配送到户。

3)运营模式:用户可根据家庭人口数选择不同的蔬菜包装。有机蔬菜宅配为每周1-2次,商品种类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搭配,对于菜品和配送时间,用户可随时致电客服进行调整。

顺丰的管理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1、快捷的时效服务

自有专机和400余条航线的强大航空资源以及庞大的地面运输网络,保障您的快递在各环节最快发运,在正常情况下可实现快件“今天收明天到”

2、安全的运输服务

自营的运输网络:提供标准、高质、安全的服务。

先进的信息监控系统:HHT手持终端设备和GPRS技术全程监控快件运送过程,保证快件准时、安全送达。

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设立四大类98项质量管理标准,严格管控。

3、高效的便捷服务

先进的呼叫中心:采用CTI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客户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快速实现人工、自助式下单、快件查询等功能;

方便快捷的网上自助服务:客户可以随时登陆顺丰网站享受网上自助下单和查询服务;

灵活的支付结算方式:寄方支付、到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现金结算、月度结算、转账结算、支票结算

4、365全天候服务

一年365天不分节假日,顺丰都将一如既往的提供服务。

5、多项特色增值服务

顺丰提供代收货款、保价、等通知派送、签回单、代付出/入仓费、限时派送、委托收件、MSG短信通知、免费纸箱供应等多项增值服务。

6、新增夜晚收件服务

为满足客户需求,延长收取快件时间,自2009年7月1日起,顺丰在北京市、天津市以及山东省、江浙沪、广东省以及安徽省部分服务地区推出夜晚收件服务。

7、顺丰推出“四日件” 经济产品

“四日件”顾名思义就是4日左右能够到达的快递物品,其在时效上与顺丰航空产品有1-2天的差别。 据了解,“四日件”服务是顺丰速运航空件互补的陆运类产品,包括化妆品、光碟、酒水等以往无法通过航空运输、寄递的物品,以后都可采取“四日件”寄送。该项服务的寄递价格相比航空件大幅降低,首重由22元降低至18元,续重价格则从14元/公斤大幅降低至7元/公斤。

“四日件”主要通过陆路运输,服务对象则针对淘宝等电商平台卖家,目前已经开通562条陆运线路流向。 中国大陆地区29个省市(除新疆、西藏地区)均有开通。此外,该陆运产品将延续顺丰“收一派二”的服务标准,即上门服务时效为收件1小时,派件2小时,选用该产品的用户也将享受顺丰航空件所包含的增值配套服务。

㈦ 顺丰无人货架怎么样

“无人货架”是新零售浪潮下顺丰春行必须下赢的一步棋。
传统零售企业向电商转型,电商巨头加速向科技公司转型,背后各有各的焦虑,而沦为简单的劳动力则是所有快递企业的焦虑。这种焦虑在中小快递企业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快递业巨头顺丰的不同在于,它有掌握自身命运的能力。
无论从市场定位还是规模上看,较之国内其他快递企业,顺丰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化优势。有人说在国内有两种快递,一种是顺丰,一种是其他快递。虽然是个段子,却很形象地说明了问题。定凳链位为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的顺丰,其强大的物流配送能力已无须赘述,顺丰优选项目的成功也证明了顺丰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加之仓储、扒粗哗物流大数据,乃至支付系统和金融产品,顺丰的价值已经延伸至产、供、销、配等各个领域。但这也说明这个产业已经充分成熟,在这个充分发展的产业里,能否在既有优势下提升终端服务能力和提升品牌影响力,才是“丰e足食”能否立足市场的关键。也可以说,无人货架项目“丰e足食”的推出是顺丰在万事俱备下必须迈出的一步,即使这条道路并不平坦。

㈧ 顺丰优选VS本来生活

顺丰优选VS本来生活

顺丰优选和本来生活都是性格极其鲜明的电商企业。作为民营企业,其创始人或老板的个人性格,又必然会深刻地渗透到企业的文化基因中去。

有人称2012年是中国生鲜食品电商元年,是有几分道理的。因为这一年生鲜电商是扎着堆往出冒,而且颇有戏剧性:先是5月31号“顺丰优选”正 式上线,6月1日亚马逊中国就跟着开卖生鲜;接着是7月17日“本来生活”的横空出世,7月18日京东商城就马上宣布开通生鲜食品频道;而不甘心的淘宝也紧跟着凑热闹,先是6月初为其生态农业频道正式启用二级域名,到了8月份,又再次启用一个新域名来抢夺眼球。

电商大佬们对生鲜领域的强势介入,虽说看着热闹,但多是抢位或抢镜的冲动,究其本质还是商业试错和圈地行为,目前的讨论价值还不算大,倒是敢吃螃蟹,专注生鲜领域的两大垂直电商顺丰优选和本来生活,很是值得研究分析。生鲜食品电商是一门很大的生意,但也是一门极难的生意。一边厢是高速成长,有着巨大想象空间的中国农产品电商市场(2014年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的商业诱惑,一边厢是超过3万家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其中3000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又都呈 亏损现状的现实困惑。虽说顺丰优选与本来生活已平稳运营一年多,但依然处在爬坡阶段,或许还备梁宴不好总结什么成功的商业模式或结论,可也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和案例,以供旁观者和后进者学习分享。

企业基因现实派的谨慎Vs理想派的冒进

从某种程度讲,顺丰优选和本来生活都是性格极其鲜明的电商企业。作为民营企业,其创始人或老板的个人性格,又必然会深刻地渗透到企业的文化基因中去。

顺丰优选的老板是快递业的巨头王卫,本来生活的老大则是传媒界的传奇喻华峰。王卫是上海人,高中毕业后就独自一人创业,从最底层的“水货佬”做起,风风雨雨 几十年,最后做到拥有几十架飞机,十几万员工,年营业额达300多亿的物流帝国掌门人。这样的出身和经历,使得精明、务实、谨慎、低调成了王卫做事的最主 要风格。而喻华峰是湖北人,人大的高才生,毕业后就进入南方报系,仅做了几年采编,就开始专注于媒体的运营工作,最终以超前的营销理念、大胆的市场勇气和踏实的苦干精神,创造出《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一个又一个的传媒营销奇迹。南方系报人的理想主义和传媒界浓郁的人文情怀,自然造就了一个感性、 理想、大胆、高姿态的喻华峰。于是,王卫做的顺风优选满是“快递基因”,喻华峰做的本来生活满是“媒体基因”,便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这种差异,从两个人做生鲜食品电商的决策过程中就可以很容易看出。王卫决定做生鲜食品电商,据说是受一个“粽子”的启发。2009年端午节,顺丰一个分公司为搞创收或创新而突发奇想,借送快递之便给客户推销粽子,不料效果出奇的好,一个端午节就卖出100多万,第二年又如法炮制,更仿银是取得500 多万的营销佳 绩。2010年初,精明的王卫已经意识到这里头潜在着一个很大的商机,加上受当时京东获得快递经营资质,淘宝入股星辰急便的新闻刺激,以及这些电商大佬纷纷立誓打造“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闭环控制商业模式启发,于是决定借物流优势,“逆袭”电商,拍板上马“顺丰E商圈”项目。但王卫的谨慎是出 了名的,对于不熟悉的电商领域,他一直抱着小心试错,持续调整的心态。2010年8月,“顺丰E商圈”自正式上线运营起,就不断在转型试错。起初从月饼业务开始,后扩展到礼品、母婴用品、茶叶、地方特产等渣御十数类商品,并尝试与便利店合作的O2O模式,后运营不顺,于2011年6月主动退出大陆区域业务,专注香港市场,主营有机蔬菜食品。顺丰近一年的触电试水,或许谈不上有多成功,但至少让王卫心里有了底,2011年12月底,在旗下的“顺丰宝”正式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后,他在北京注册1000万元成立新公司,正式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力。3个月后,高端礼品平台“尊礼会”上线,又过了3个月,定位“全球美食优 选网购商城”的“顺丰优选”正式上线。

从顺丰优选的诞生历程不难看出,王卫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顺丰优选只是他布局的一枚关键棋子罢了。就王卫的商业逻辑而言,顺丰切入电商领域的定位非常关键,卖什么倒不重要,关键是如何能充分盘活顺丰固有的资源优势和基因潜力。只有充分了解这一点,我们才会明白顺丰优选的定位为何总是那样游离不定,先是高端礼品,后是进口食品,再后来又要涉足生鲜。顺丰优选的第一任 CEO刘淼正是因为没有吃透这一点,他所期望打造一个“销售健康安全食品的网络平台”并非王卫的本意,也缺乏顺丰的战略支撑,所以才黯然下台。而随后起用主管顺丰航空的顺丰副总裁李东起来掌控顺丰优选,深意更是不言自明。那就是顺丰优选的定位和发展,必须为顺丰的物流大战略服务。于是,顺丰优选开启生鲜业务,最终是为开展冷链物流新业务储备经验;放大进口食品业务,则是要充分激活顺丰航空这一优质资产的核心竞争力。

与王卫的谨慎沉稳相比,喻华峰操刀“本来生活”的决策过程则充满了传奇和浪漫的色彩。2010年8月,喻华峰在辞去网易副总裁职务半年后,便拉来一大笔神秘的投资,在上海成立了鸿基元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5亿元。也许是基于对喻华峰的人品和能力的充分信任,投资方给予充分的授权,不定回投时限,不设项目方向,全由他来决定。于是,此后1年多的时间,喻华峰和他的老伙伴以及小伙伴们,考察了“基本上互联网所涉及到的所有行业”的.近百家公司后,才决定进军生鲜食品电商的。

有意思的是,喻华峰虽是报人身份,但多少也与物流快递界沾边。众所周知,他当年是靠《南方都市报》的成功运营发行起家,虽说后来成立的南方都市报物流部(即今天的南都快递)与他无关,但其运营班底和管理风格应该都与他密不可分,所以说他是半个物流专家也不为过。而在涉及电商项目的调研考察过程中,对于物流的重要性认知,也应该很有感触。所以早在2010年11月初,他就决定先投身物流 业,并于2011年4月,在北京成立微特派快递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一年之后,又成立了北京本来工坊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㈨ 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有没有好的模式可以低投入,高回报,还能抓住客户,使其不会流失啊

BtoB :链菜全民生鲜平台

㈩ 简述顺丰依托优选这一电商平台实现生鲜配送的优势和劣势

顺丰优选做高来档的进源口食品和应季商品,平台品类定位在高附加值产品,在选择品类上从客单价上来定位。2013年才上线的顺丰优选客单价是200元左右,每天的订单数量是2000个。这意味着,每天的销售额为40万元。
为了满足用户“一站式购物”的需求,顺丰优选不断扩充着商品品类,当前SKU(产品库存单位)约14000,预计今年将达到20000,其中生鲜商品作为重点品类以提升客户粘性。高客单价降低了单位订单的物流成本和亏损风险,然后配合季节性的直供模式,荔枝、大闸蟹等季节性产品的预售直供,逐步形成了一个依托于快物流服务为载体的直供生鲜的电商供应链服务平台。

阅读全文

与顺丰优选市场定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运动会医策划方案 浏览:708
旅游市场营销的特点 浏览:860
吉首大学市场营销学导论练习 浏览:123
防冻液促销方案 浏览:672
药品营销开发方案 浏览:409
聚美优品网络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浏览:98
电子商务安全综合实验 浏览:76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348
我国房地产网络营销的发展和创新 浏览:72
网络营销职业领域 浏览:223
培训学员座谈会方案 浏览:556
picc培训方案 浏览:161
七夕策划方案珠宝 浏览:838
创四星级酒店的培训方案 浏览:353
装修公司内部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3
儿童剧策划方案 浏览:378
秀山电子商务地址 浏览:203
文明户大型表彰活动策划方案 浏览:544
云浮微信营销 浏览:880
机械制造业电子商务 浏览:139